科学与信息化论文范文

2023-03-25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整合;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教学的现状

小学科学虽然和音乐、美术一样,无是在课时安排上,还是内容设计上,教师都不太重视,学生也很难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科学知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者已经发现单一的知识型教学,对于孩子潜能的发掘、智力的开发和提升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新课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施发展性教学的倡议下,小学科学摇身一变,成了能全面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和增长学生见识的学科,一下子引起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在教学中,除了选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还运用了信息技术,使小学科学教学更加轻松、多化,也更加直观、生动,让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被学生看到、感知、理解。但遗憾的是,在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虽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可惜在运用中,好多教师并没有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最多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看一些图片、视频,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或者抽象内容,还是没有借助信息技术先进功能呈现给学生。由于教师对技术的不熟练,使小学科学教学无法真正从传统单一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一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上的运用,不仅仅只是多了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用新的模式、新的课堂构成,创新教学,改变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从而结合21世纪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而实现小学科学发展式教学、开式发教学,真正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教学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小学科学教学再也不像以前,教师只靠教材上的内容为学生上课了,也不会仅仅用讲授式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且教学过程也更加简洁、直观,为教与学的互动创造了条件,同时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其次,激发了学生科学兴趣。科学虽然是一门比较丰富的学科,但是如果采用讲解式的教学,不但使科学知识变得枯燥,而且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得不到培养。而把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信息对知识的呈现方式,还有新媒体上各种各样的科学趣味小知识、科学故事等,能为学生打开了解科学、学习科学的另一扇窗,能彻底激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爱上科学,在科学课堂上能用心学习,获得新知。

三、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操作的技能

在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小学的副课教师,比如音乐、美术等,大多数副课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学校把这些所谓的副课给课时少的教师,以拉近教学任务或者课时的距离,对于学生的需求考虑不周。再加上一些教师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了解不足,不能熟练、灵活运用,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小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发展,成为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在新时代要想改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一定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要壮大科学课的专业教师队伍。第一,在吸引教师和建设教师队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教师更多专业方面素养,招收一些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小学科学的教学力量;第二,在一些师范类毕业生中,招收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让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充实小学科学的教师队伍;第三,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定期为教师开展专业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讲座,让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第四,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要积极参加一些专业培训,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或者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进修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使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得到质的飞跃,促进其有效发展。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教学的方法

(一)在实验类教学中把内容与信技进行整合

小学科学有很多实验课,这些实验课虽然都是基本的常见小型实验,但是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科学观念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在小学科学实验中,能实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如学生的分析能力、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等,都能通过科学课的有趣实验得到有效培养。比如,在《点亮小灯泡》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了很多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小灯泡,然后通过信息技术的功能,给学生局部展现了灯泡内部的结构,并讲解了小灯泡之所以发亮的原因,再让学生看一个《点亮小灯泡》的实验小视频,接着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动手进行《点亮小灯泡》的实验。学生通过科学的实验操作步骤、观察实验变化,了解了电视与电线还有灯泡的关系,提前知道了初中才会学到的正极、负极,以及它们相互工作的原理等。通過有趣的实验,有的小组实验成功了,点亮了小灯泡,也有的小组实验失败了,但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都亲自动手实验过了,对知识的了解会更深入。除了教师对于失败原因的分析、点拨,还有学生对于成功实验的总结、分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加了小学生的科学知识,使小学科学教学更有成效。

(二)在观察类的教学中将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以前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对于一些观察类的内容不够明确,不引导学生观察,是对科学教学的不严谨,也不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让学生真正细致地观察一些科学知识演变的过程,靠近知识的内核,导致观察课程成了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率。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科学教学思维活了,条件优越了,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使小学科学中一些观察类的课程,能更生动、直观、细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发现更多科学的秘密,了解世界万物的神奇魅力。

五、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的丰富性、创新性、研究性,对于小学生思维的拓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牢牢把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并运用信息技术先进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开科学知识的另一扇窗,让学生走进更丰富的科学世界,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教学方式出现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既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又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字 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应用教学

新课改的教育改革,使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发生改变,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为目的。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强,为奠定学生扎实的基础,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综合课程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制定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全面性教学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科学教学作用

小学科学的知识内容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无法实现当下的教学目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认知教学和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将原本枯燥的学习氛围变得活跃,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方式将教学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中。比如,教师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云、雾和雨》时,云、雾和雨属于自然现象,在课堂上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将云、雾和雨呈现出来,所以教师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教师所收集的云、雾和雨的形成过程以及转变规律展示给学生,通过生动的演示过程,使学生了解到云、雾和雨是如何产生的,了解自然界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运用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又能够加固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教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冊第二单元,第四课《叶的组成》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叶片结构呈现出来,教师通过收集不同树叶资料,让同学对树叶进行观察,寻找树叶的组成部分,找出不同树叶的共同特征,由里到外的对树叶进行观察,了解树叶内部结构以及表面结构。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教授给学生,为了满足现阶段的教学目的,拓展教育方式,完善教育内容,是每位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做的工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目的。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层面

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需要连接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时效性不仅能够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师通过信息资源拓展知识视野,更新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让科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比如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保护植物》时,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教师所收集的植物资料显示出来,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珍稀植物种类。通过自然科学等视频将人类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保护植物的思想,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教授学生如何保护植物,并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保护环境做起。通过教育短片扩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关于植物的知识内容,不在受课本的限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使用信息技术是最好的选择。通过多媒体教学,增添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内容,不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还缩短了学生学习知识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土壤》时,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土壤的构成以及土壤的种类教授给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对土壤的了解。教师将土壤的结构以动画短片的形式分层展示,使学生详细的了解,土壤的构造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通过对土壤多种方式的讲解,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信息丰富,信息量较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小学科教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获取了感性知识,弥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不足,增长学生见识,开阔眼界。

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以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形象直观的将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尤其是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让小学生能感受科学的魅力,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幼苗与阳光》时,小学科学课堂上无法实现幼苗的成长过程,运用信息技术,将幼苗的成长过程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学生对于动画短片有着浓厚的兴趣,运用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呈现出幼苗与阳光之间的联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了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通过短片让学生了解了阳光对幼苗的作用,也加深了对于阳光的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授小学科学时,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科学实践,丰富教学内容,将形象具体的科学知识呈现出来,使学生感受最直观的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制作简易显微镜》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将制造简易显微镜过程直观的显示出来。让学生明确的了解显微镜制作的步骤,减少学生制作时所出现的错误。用生动的动画短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显微镜的制作中。既提升了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兴趣。通过信息技术不仅能够直观的将科学知识展现出来,也能够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科学的魅力,达到小学科学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科学实践目的,模拟科学实验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制作机器模型》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自行车的制造过程编织成小游戏,将自行车制作零件打乱,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制作出完整的自行车。小学生对于游戏十分热爱,用游戏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师将某些小学科学课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通过网络查询资料,了解科学实现过程,将资料收集起来,教师根据学生所找寻到资料的进行教学,并适当的对内容进行扩充。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升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人类的进化》时,在课前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并收集起来。在讲《人类的进化》课程时,先让学生将自己查找的,关于人类进化的过程进行描述,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现自我,积极踊跃的发言,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教师最后再根据学生所将的内容进行补充,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提升了学生自我表现能力。

五、开创学生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

教师在教授小学科学的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使学生形成信息意识,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扩散性。例如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生锈》时,让学生了解金属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样的环境会使金属生锈速度加快,由于实际条件,无法将科学的实现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不能够充分了解金属生锈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科学分组实验详细过程显示出来,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直观的感受科学,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对于实验的结果进行猜测,猜测金属在空气、水、酸中的生锈速度,从而了解金属生锈过程。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学生的思想,实现科学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实现过程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比如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拯救野生动物》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关于野生动物的图片,以及野生动物生活的短片,让学生对野生动物有一定了解,从而使学生对野生动物灭绝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野生动物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更好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如何保护野生进行探讨,在平时生活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野生动物的正常繁殖。给小学灌输爱护动物、帮助动物、不虐待动物思想,增加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让学生逐步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自觉行为。

(三)培养学生三维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去验证小学科学的知识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二维思维空间。为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科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三维思维能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在三维空间里进行实现,通过生动直观的影像,了解科学,学习科学。比如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微生物》时,因为微生物是肉眼所无法观察的,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微生物的形态以及活动情况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三维立体的影像展示,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形态、运动状态。更好的了解关于微生物的知识内容,加深学生记忆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三维学习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打破陈规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为了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多样化,运用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局限性影响,某些科学实验过程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小学科学实验过程,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第十三课《地壳的运动》时,传统教学方式,只是按照书本的内容教授学生,学生不能够直观的了解地壳运动规律,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用多媒体设备将地壳运动,以短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了解大陆的漂移、海洋的扩张和板块的运动,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感受,让学生根据地壳运动规律,了解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造成的变化,对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进行探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地壳运动变化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让小学生了解地壳运动的对地球表面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学氛围,也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实现安全教学

有些科学实验实现起来较为危险,威胁学生的人身安全。为了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过程,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又能够保证教学环境的安全。比如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给水加热》时,传统方式是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小学生活动能力较强,在实验的过程中,容易打翻酒精灯,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所以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将给水加热的过程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既能让学生了解水加热的全过程,又有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八、与家长进行沟通

(一)消除家长的担忧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大部分家长是不赞同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容易让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感,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的动脑能力,而且长时间的运用计算机对学生的视力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种情况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将信息技术优点展现在家长面前,使家长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观点进行改变。对于还不是很放心的家长,学校可以让家长到学校进行听课,让家长能够直观的了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点。在听课过程中上,家长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消除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担忧。在学校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家长需要协助学校,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更好的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监督,尽可能的阻止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玩乐。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将知识的拓展形式扩大到最大化。

(二)协助教学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来完成。运用互联网信息,了解小学科学实验过程,以孩子为主体,家长在旁进行协助,将科学结果呈现出来。运用网络信息将学生将要进行的实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按照实验过程对其进行操作,观察每一步的实验反应是否与网络显示的实验反应相同,从而判断实验操作过程是否错误。家长在旁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完成小学科学作业。比如教师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冰》时,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什么是冰,冰又如何形成的。教师可以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运用网络技术,根据冰的特性,在不用冰箱的情况下制作冰棍,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在孩子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家长在旁进行拍摄,拍摄完毕之后再运用网络传送给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近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从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

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教学,达到教学效果。能够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实现,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洪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09,16:54-55.

[2]谢娜.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2,21:154+156.

[3]许文凤.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風,2012,17:174.

[4]冯玉荣.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4:85-86.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科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是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学水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构建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三种基本教学模式: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信息技术如何通过这三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可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一、引言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影响教育教学最深刻的科学技术之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将原来的课程融为一体,突出“整合”和“探究”两个特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这对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构建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可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构建

普通《科学》课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而整合教学模式则应重视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与探究。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可构建以下三种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

1.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

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是指把自然规律和抽象的理论知识,或不易观察的微观事物、难于操作控制的实验等(用常规教学媒体不能很好地表现的),利用计算机通过多媒体CAI教学课件,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象、动态的变化轨迹等多种信息组合,通过大屏幕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自发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更深一步掌握概念起到很大的作用,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2.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

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地思考能力和联想、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概括知识,形成概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来分析,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具体表象、视觉形象、听觉意象等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大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在这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下学习其它抽象的理论知识,必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

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的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得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三、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模式构建的案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1 .教学分析

《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这一课内容丰富,概念较多,而且有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虽然初一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学习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会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但空间想象力与抽象想象力在整体上仍然较弱。

2 .教学模式构建的具体实施

(1)教学准备—“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任务,通过信息检索技术,在网络上搜集课程相关的资料,包括:花的颜色与香味、花粉和受精的关系等。要求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就资料中的一些问题通相互沟通。教师则精心准备上课用的课件和教学工具。

(2)教师导入新课—“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在课堂开始时,首先播放准备好的桃花、玉兰花、荷花从花骨朵到含苞欲放到怒放的视频片断,视频中还包含有美妙轻柔的音乐,视频片断生机盎然,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为教学内容的引入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3)花的结构的教学—“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花开的过程视频片断播放完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了解了花的哪些东西呢?”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花的结构”的学习上来。教师把桃花的标本放到实物展示台上,通过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桃花实物标本,要求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纸上;然后教师呈现“花的结构”的动画,同时也讲解花的各个部分及其功用,让学生对照自己记录在纸上的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原先认识的不足,此时教师进行小结。

(4)花的传粉与受精的教学—三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教师继续提问“知道了花的结构,那么同学们是不是很想知道花是如何结出果子的呢?”从而引出对“传粉”的教学。此时引导学生根据在网上所查阅整理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将每组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然后,播放风媒花和虫媒花的视频,为传粉教学的引入提供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出它们的特征,得出传粉的概念(“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知道了传粉的过程,那么花粉的精子与卵子是怎么结合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受精过程的动画。在观看动画过程中,教师边放映,边讲解被子植物双受精的过程,并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

(5)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播放“受精后花的结构的变化”动画软件。观看完动画后,教师提问:“子房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回忆,做出回答。“那么果实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种子呢?”教师拿出新鲜的桃子,让学生讨论桃子由哪些部分组成,用小刀解剖桃子,演示桃子的结构,让学生对比子房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分析两者的相似之处,并记录下自己的推测过程和依据,展开讨论。

四、教学效果分析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无论是课前准备,新课导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具体阐述,信息技术都通过本文构建的各种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融入了课堂教学的实施。“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这三种模式的综合应用,能够使信息技术全面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从课堂教学的气氛、学生课后的反映以及形成性练习结果来看,这样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潘克明.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 2004,(4).

[3]蔡铁权.从知识观解读课程三维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 2005.

[4]胡东伟.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好教学“脚手架”——关于科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析[J].教育探索, 2006,(5).

(作者单位:浙江瑞安市锦湖中学)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小学教育中。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学科,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已经被有所应用。正确认识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从而丰富教育技术和手段,增强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们提高科学兴趣,实现科学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傳统的小学教育注重对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重点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科学教育已经成为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启蒙科学思想的常识性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技术手段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方向。虽然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挖掘二者结合的不足,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实现有效结合,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1.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科学的设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启蒙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科学意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小学科学是自然、物理、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体,收录了大量的科学和自然的内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和理解能力的偏低,对这些科学知识不能形成很好的认知。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科学、直观的理解社会,同时增加科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科学性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小学科学教育中,可以很好的解决科学教学中的难题,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演示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并不是机械的结合,而是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巧妙的将信息技术融合进去,同时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定符合本阶段学生学习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方式,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只有将二者实现有效结合,才能制作符合科学发展并富有生动性、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科学意识和创造能力。

2.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现状

(1)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有一段时间,而信息技术的内涵非常广泛,不单单只包括教师常用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一种。多媒体作为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许多老师停留在只利用这一种方式,对信息技术利用的不充分,缺乏创新性,降低学生上课的新鲜感,影响了科学教学的效率。单一的科学教学技术手段,容易使教师只讲授课本知识和教材内容,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照本宣科式的“推送”给学生,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反而被动的接受,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降低,阻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违背了科学教育的初衷。

实际上,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和手段非常丰富,多媒体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像利用网络进行搜集相关资料也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而且网络课程、微课堂的应用也在不断兴起,如何将这些技术合理、恰当地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是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新时代浪潮的推动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来丰富我们的课堂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课本知识较为枯燥和单一,加上如今小学生对自然、生活没有丰富的体验机会,使学生对老师讲的科学原理理解不到位,利用网络技术的海量信息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获得大量的科学信息。

(2)教学设计不科学。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是老师课前准备教材和教案,设计整堂课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搜集有关信息,在课堂上以图片、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同学演示科学现象或者科学原理。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与科学教学结合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应用和切入点是否合适,是否能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作为小学科学教学,整堂课程应该是具备逻辑和条理性的,是发现现象、解释现象和实际应用的综合过程。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在鼓励学生动手实验的方面明顯不足,整堂课程按部就班,教学逻辑不够严密,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的兴趣点也不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现象的思考和探究。

3.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在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现状及问题之后,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1)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为科学教学提供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小学科学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由于科学教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老师在课前应该做好教学设计,从上课开始就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课程教学节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科学教学可以衍生出新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新的方式更加引人注目,更能引起学生关注和兴趣,符合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以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第三单元《我的水钟》为例,本课主要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时间,并引导学生使用流水计时方法进行探索,使学生自己设计“水钟”,亲历自制水钟的全过程,让学生感知控制水滴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在课程设计中,教师经过课堂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自制一个计时10分钟的受水型水钟,并鼓励学生制作固定速度滴水的滴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在课前应用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水钟样式和设计方案,鼓励学生自制水钟,并以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加入学生自己对实验的解读和问题的思考,在课上以短片的形式播放,引发全班学生的共同思考和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3)利用信息技术,扩展科学资源。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事物、理解事物、应用实践。小学科学教学任务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加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以及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组织教学。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是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结合体,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结合,能让学生摆脱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同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帮助教师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意识和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彩霞.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47

[2]臧鹏.信息化视野下小学科学趣味性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0(04):38-39

[3]李娟.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174

[4]银北海.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16

[5]张萍.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190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方向

(一) 数字化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 而信息的数字化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研究中利用数字化的技术进行模拟、信息共享, 远程遥控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因疏忽造成的误差, 减少了人为与客观因素导致的损失。例如, 文博系统也开始重视数字化建设,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通过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 使得展览效果生动、活泼深受观众的好评, 另外很多博物馆通过对文物的数字化建档、与数字化的文物模拟, 也很好地保护了历史文物的观赏价值与承载的历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国家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重要程度不断提高, 对于美术馆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保护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文物。

(二) 智能化

智能化是电子信息的发展与技术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所开展的技术应用与发展研究, 是当前社会生产与现代化建设需要重点完善的部分。一般大型生产车间中, 电子信息技术常常应用在控制系统设计中, 实现对生产环节的远程控制与综合控制, 从而达到最佳生产与工作状态, 不同管理方法之间相互协调, 体现出控制系统的智能性。例如, 百度利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打造的全球首个AI公园目前已经全面开放, 这个公园用AI技术改造了海淀公园里的设施:你可以坐着无人小巴逛公园、智能跑道上狂奔、小度智能亭里聊天, 跟着AR教练打太极等等, 这些新奇的项目的确很吸引人, 已经预料到在不久后海淀公园里又该呈现出人来人往的盛况。AI技术的推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并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求。

(三) 微型化

微型化计算机是指软件、硬件系统规模相对较小, 但操作灵活方便的小型计算机, 它根据不同用途采用的处理方式, 尽可能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更便捷的处理方式, 例如美国的PDP-11系列, 中国的DJS100系列等等, 致力于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应用体验。微型化的计算机采用微程序控制结构, 结构规整, 便于实现生产标准化。并且它能够灵活地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研制各种新型软件, 如实时操作系统、多用户操作系统、实时定位等等。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 电子学方面

人们经常用“信息时代”这具有鲜明特征的词汇来形容21世纪。自从进入21世纪后, 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无不与信息化的建设与信息的产生、重组、分析和传输紧密相关。其突出的标志是发达的信息科学及先进的信息技术日益提高。在信息化社会里, 信息产业对信息技术提出了需求, 并极大地推动其发展;反之,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信息产业的形成提供了保证并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甚至产生“信息革命”。电子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信息时代中信息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立足点, 如计算机、广播电视网、遥感技术等, 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感官和大脑的功能, 促进了现代人们在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从而促进了工作效率, 电子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的新阶段。电子学在能源方面的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能源作为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以所需的必要动力。核能和太阳能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每日的东升西落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据计算, 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最高功率达一百几十万亿千瓦。利用用半导体传导手段制成的新型的太阳电池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的重要手段, 电子学在开发和利用新旧能源方面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 其中能电子学正在快速的兴起。

(二) 信息技术方面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而信息化的进步需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首先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总体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依托点与中心点, 将落后的典型依靠技术驱动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二者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在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开发的环境下,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成为各个国家、地区、企业、单位、家庭、个人都不可缺少的部分, 并且信息技术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 信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部门。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人们能更高效率的进行资源整合与合理优化配置, 从而推动传统落后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利用新兴的手段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嵌入到传统的机械产品中, 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利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技术与网络设计技术可显着提高生产的技术创新能力;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经营管理的科学化, 统一整合调配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并且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也在不断的促进国家经济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三) 计算机方面

计算机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发展的外化形态, 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四个方向发展。其一, 巨型化是指速度更快的、存储量更大的和功能强大的先进巨型计算机。它的运算能力一般在每秒一百亿左右, 并且主要应用于天文、地质、核技术等领域, 使其运算更加的准确, 防止误差的出现而影响总体研究, 巨型计算机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水一个国家技术领域和工业发展水平。其二, 微型化是指利用微电子高新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 把计算机外化的体积进行缩小与微型化, 现如今微型化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工具之一, 虽微型化的计算机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但计算机的微型化以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三, 网络技术可以更好通过大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网上的资源, 它把整个互联网想象为一个拥有空前强大的系统巨型机器, 在机器变化的过成中, 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等等, 从而让用户获得前所未有的使用方便性与实用性。其四, 智能化是指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模拟人脑的识别, 现如今大量的学习型智能计算机已经问世, 并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 智能化也是计算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人类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 它现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合理并广泛的应用, 因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 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因此, 要充分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发掘它的特质将其更合理并且更好的应用与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之中, 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促进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对大众的生活有了重要影响。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子信息和技术目前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根据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并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前景进行展望, 旨在促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成靠, 李剑.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与未来走向的探究[J].南方农机, 2018 (8) .

[2] 宋宇, 张海霞.微电子机械系统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IEEEMEMS2018国际会议综述[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8, 16 (3) .

上一篇:现代管理科学论文下一篇:小学科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