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论文范文

2023-03-08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1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济源市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质量较高。“十四五”期间,济源市应结合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着力建设农业主导特色产业,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做稳粮食产业

堅持“四抓”,确保粮食面积和产能。抓良田,在平原地区大力开展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丘陵山区积极开展水源地及口粮田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抓良种,引进推广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质优良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全市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抓良机,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尽快破解丘陵山区机械化瓶颈,进一步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抓良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粮食高产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集成技术,主推技术到位率不低于95%。

二、做大畜牧业

坚持“质量兴牧、绿色兴牧、品牌兴牧、融合推动”的发展思路,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引导畜禽养殖向环境承载能力大的山区、丘陵转移。稳步恢复生猪生产。以济源双汇为龙头带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在恢复生猪产能的基础上逐步打造百亿级生猪产业化集群。壮大奶牛产业。以济源伊利乳业为龙头带动奶源基地建设,着力建设存栏奶牛6000头规模的禾牧然观光牧场、存栏规模10 000头的伟恒牛业奶牛生态农场,逐步打造百亿级奶业产业化集群。提升肉兔产业。以济源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全国肉兔种质基因库和全国标准化养殖基地,提升肉兔产业化集群。

三、做深农产品加工业

按照“三链同构”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统筹布局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初加工、精深加工业发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快完善优质小麦、油料作物、优质果蔬、肉蛋奶及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支持济源伊利乳业联结赛科星、惠龙等奶牛养殖基地,发展特色乳制品和功能性奶产品;支持济源双汇、阳光食品、三佳食品等肉类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肉制品;支持济世药业等企业加大中药材深加工力度;支持中沃、丰之源等企业以核桃、山楂、大豆等为原料,发展健康饮品;支持雪苗面粉等企业发展主食加工业。

四、做精特色农业

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化发展、区域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走产业聚集道路,发展优质蔬菜、薄皮核桃、富硒农产品等特色产业。西部山区以王屋镇为中心,大力推广“蔬菜制种+高山蔬菜”生产模式,种植越夏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建设万亩高山蔬菜高效发展示范基地,保障夏秋淡季蔬菜供应。以城郊现有设施农业核心区为基础,建设济源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主要以生产早春、秋延迟及越冬茬次的黄瓜、番茄、辣椒、芹菜及草莓等蔬果为主,保障春季、秋冬季蔬菜供应。以“一村一品”特色村为载体,发展以薄皮核桃为主的林果、花卉、富硒大米等特色产业。

五、做靓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业态,为农林牧渔等多领域带来新的增长点。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带及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两侧,挖掘农业文明,突出文化特色,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切实打造一批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水族观赏、休闲垂钓、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点(村、园),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大力挖掘沟域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砚瓦河、仙女河文化旅游带,娲皇谷民宿经济带,大峪东沟休闲观光带等特色鲜明的沟域经济带。持续办好王屋山国际菜花节、梨花节、富硒水稻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切实增强乡村旅游气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建好王屋菜花观光产业园、兔业小镇、思礼桃花源休闲观光园区等旅游农业、创意农业,推动农旅结合,延伸产业链条。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北京的农业会展近些年发展迅速并且在发展区域农业会展和国际性盛会上趋势明显。地域文化在助推动农业会展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结合北京农业会展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地域文化融入农业会展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创新驱动模型,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二者的逻辑关系,而且更有利于从深层次把握农业会展的管理和运营。同时,深入探寻地域文化与农业会展结合的途径与方法能够从宏观和微观运作上提高会展质量,进而促进各产业的提质升级。

关键词 地域文化;融合;农业会展发展;创新驱动模型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6.065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Beijing Agricultural Exhibition

LI Yan-ti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442)

Key words Regional culture;Fusion;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xhibition;Innovation-driven model

基金項目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XY-SK-19-01)。

作者简介 李艳婷(1977—),女,山西大同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农业会展、中国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2-04;修回日期 2020-03-04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关注农业会展,广泛参与农业展览和农业旅游。农业会展是以会议、展览、节庆为主要形式,通过各种市场经营主体与消费群体共同参与,进行集中展销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交流农业相关信息,从而使供需双方获得大的发展商机和经济利益的农、经、商贸类活动,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部2016年《农业部展会工作管理办法》[1]和2017年《“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农科教发〔2017〕4号)2个连续发布的文件,不仅给农业会展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而且提出了集中向产业融合、农业功能拓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方向发展的思路。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部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着眼于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包括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培育提升农业品牌等7个方面重点任务,表明农业会展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并上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前,文化创新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地域文化的创新发展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步伐,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会展的兴办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不可分割,地域文化在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契合了农业会展的文化特质,也给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那么,各种形式的农业会展在举办中借助地域文化要素和资源,不仅有助于深化产业链各部分的农业文化内涵,而且在推动农业文化创意、发展休闲农旅、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全国农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1 地域文化与农业会展融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地域文化助力农业会展向高质量发展。会展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展示平台,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通过会展这个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寻求合作、展示特色、创造机会。在当前文化创新创意的新时期,农业会展可以通过体现文化的地域性特色和内涵,进而构建和提升竞争优势。其次,地域文化能够加速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给农业会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再次,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提升地域文化价值,也将有效提升北京会展农业的发展空间,具有引领带动周边各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会展旅游在培育旅游文化消费新热点、提升旅游文化产品品质、建设新型休闲文化旅游功能区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总之,地域文化和农业会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也势必带动双方共生发展。

2 北京农业会展发展现状与趋势

北京农业会展近些年发展较快,每年举办的农业会议、展览活动数量众多,形成较大和相对稳定的规模效应。北京现已形成草莓、籽种、食用菌、花卉、西瓜和葡萄六大支柱会展农业产业带,农业产业正在以会展农业为导向加快产业聚集,全面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近些年各郊区县在发展区域农业会展和国际性盛会上趋势明显,通过举办国家级、世界级的农业展会,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北京的农业节庆活动也发展迅速,多集中在京郊各区域举办,2013年以来农业会展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北京农业会展近几年呈现以下主要发展特点:

第一,展会细分题材和属性、内容均发生变化,专业展成为主体,科技、绿色、健康为题材的农业展览增多,有关农业机械、灌溉技术及装备的展会缩减趋势明显。

第二,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主办方致力于打造农业会展综合体,实现产业集聚效应[2]。

第三,发展趋势上,农业展会的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区域化趋势较为明显,市场竞争加剧。

第四,辦展主体日益多元化,渐趋发展成“政府推动,协会、企业组织运作”的模式。

第五,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地域上主要形成2类农业会展模式:一类是选址在北京市内大型展览馆、会展会议中心举办的展和会,多倾向于农业器械、农产品生产技术、餐饮、健康产业类等内容,重在交易和展示研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另一类是分散于北京各郊区县举办的展和会,重在发展区域经济和培育京郊特色农业市场,其文化性、观赏休闲内容较为突出,多为展示园林园艺、农业景观和绿色生态,将发展北京休闲农业、全域旅游、振兴乡村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3 地域文化融入农业会展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创新驱动模型

地域文化应该如何与农业会展相融合,这需要关注影响地域文化的核心要素,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这3个要素中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展会场景、展会物质设施、展位展品设计与现场活动、宣传营销等方面,它们都是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指围绕会展活动开展的主办方形成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方式,如农业文化、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精神等;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一些展会制度所能体现出的地域人文特色和文化思想。一个地域的制度文化,较为灵活,可能是行政支持,也可能是当地人们长期积淀的行为习惯、俗成的规则,它是推动社会有序前进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有的研究者把制度文化归入到精神文化范畴内也是可行的,因为制度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用二分法也可涵盖之。

结合前期的实证调研与梳理分析,从文化的角度找出影响农业会展质量和水平的各种因素的逻辑关系,或者说以地域文化推动会展发展为核心内容,作用于农业会展创新发展的驱动机制。围绕这个内在核心,考虑到外部推动地域文化与农业会展结合的经济主体要素,绘制出以文化为灵魂、以文化为驱动力的农业会展发展的创新驱动模型(图1)。

图1所示,驱动模型代表参与会展活动的两个经济主体要素一是政府、行业协会,二是组展方(策展方),他们在举办农业类展会时要考虑地域文化的这些核心要素内容并付诸展会运营实践。政府和行业协会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为实施会展提供行业法规、产业扶持政策、健全的准入机制,特别是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实现行业自律、进行行业协调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农业会展起到扶持发展的作用。组展方成为会展产业与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组展方可以是会展企业,也可以是参展商。组展方(大部分是会展企业)在办展内在理念上应有意识地融入地域文化,在制订展会实施细则时,应整合会展产业链上尤其是下游企业行业的资源,体现落实地域文化三要素。参展商在展品选择、展示设计、服务模式、推广营销等各方面体现地域文化三要素[3]。

需要说明的是,地域文化的三要素中制度连接着物质和精神两维,并且它们是动态地相互作用,在制订展会细则与地域农业政策、会展业政策、文化制度时,会与两大会展经济主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良性循环,内外机制相互作用;在动态过程中,地域文化提供能量动力和展示素材,经济主体加以运用和发展,呈现出来的便是一个兼具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的会展产品[3]。

4 地域文化与北京农业会展融合的创新对策

在举办农业会展的过程中,地域文化与之深入融合才能增加展会的吸引力,提高展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但在现实展会运行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展会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对举办地农业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到位、大型会展活动营销和文化软实力深入开发不足等。那么,主办方就应该在立项策划前认真思考,广泛调研,依托举办地的软硬件环境资源,尤其是农业文化丰富的资源,有意识地促进文化要素、文化产业与各方资源及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的发展[4]。地域文化与农业会展结合的途径可以有很多方面,归纳起来,从农业会展项目的操作过程、运行的流程将它们之间结合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农业会展项目立项调研阶段、筹展布展运作阶段、现场管理实施阶段、评价反馈阶段。该研究重点解析休闲类农业会展。

4.1 创新展会主题文化

确定办展办会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是首先要考虑的核心内容,属于地域文化中精神文化层次的内容。确立主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展览主题就是创新文化。

一方面要搜集好的创意,形成明确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要做好前期农村市场、会展市场的调研,分析举办农业会展的可行性和立项的各项条件。具体而言,两大经济主体政府、协会和组展方都应发挥作用,政府宏观把握经济形势和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研究制定并适时颁布相应的鼓励性政策,不管是文化性展会还是商业性展会,都给予它们相应的制度支持。而在现实中这两类展会并非截然分开,二者同时存在于一个展会活动中,并可以形成互相补充的关系,比如“广州国际设计周及其配套展览会”是设计+选材的博览会,这就使得当地文化融入会展活动之中形成本展会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色,在与同类展会竞争关系中也显示出各自的差异。会展协会与地方农业贸促会等行业协会在举办农业展览和会议时应与政府加强联系,完善行业自律,推进政府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加强对地域文化要素的认知,起到引导作用。

这一阶段创立主题需要主办方(这里主要指组展方)紧扣办展的主导思想,本着市场、政策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发展理念,广泛深入实地调研,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如民俗、节庆文化元素、宗教、地方历史(村落文化)、特产和产业文化特点等,策划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会展主题。同时,主办方应结合供给和需求,深入调研展商、观众、社会和家庭需求,给予参展商宽松的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办展工作顺利进行。

4.2 策展、布展深度融合文化

策展阶段工作最为重要,它是会展主题的具体落实,直接关系到布展和实施阶段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组展方与行业协会协调好各项辅助制度,也要与场馆方对接设计和经营的各项计划安排。布展阶段则是地域文化物质化的呈现。会展企业和参展商在展示设计时应融入地域特色,如选用当地特色材料,在图形符号、色彩灯光等方面融入当地特色,选用农业生产资料,在造型、布景上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加深观众的文化印象。通过农业文化象征物例如展会吉祥物、物件、举办地农业图腾等使人能辨认出是在传递和展示当地文化,对其文化遗产也能起到有效宣传展示和传承保护作用。这个过程需要组展方、参展商和举办地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人员通力配合和沟通,达成意向一致。

4.2.1 地域建筑與景观设计整体展现文化的象征意义。

农业会展类景观设计时应传达出一定的文化主题性,融入当地特色文化语言,将地域元素合理地展示出来,因此,它所凝练出来的文化特征和景观的展现应该是为会展主题服务的。例如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无论是国家馆、中国馆、植物馆的各个展台呈现,还是生活体验馆、园区的几十个文化展园景观的展现,无不是借助艺术设计手段传达各国各省各地区的文化内容,诉说着国家的民族的故事,生动诠释着“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博览会主题,动静有致、虚实对比,体现着“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的理念。

2019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场位于北京延庆区,作为最高级别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自申办以来,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自然条件和资源修建世博园,加快发展园艺产业,会场西部紧邻官厅水库,横跨妫河两岸,南面连接着长城旅游文化带景区,空间环境和各项建筑共同形成了北京西北部的一个大花园。周边环境的优化和内部园区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推动了整个世博园的生态发展。“锦绣如意”的中国馆设计中体现出端庄大气,温和自信,尽显大国风范。从五彩梯田到与天对话的一池净水,这座传递园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建筑,传达着“芥子纳须弥”的文化气魄和美学意蕴。再如别具一格的妫汭剧场,宛如一只彩蝶飞舞在妫湖之滨。各个国家的国家日文艺演出精彩上演在这个舞台上,游客朋友们感受来自异域艺术家们带来的传统文艺演出,足不出户,就亲身体验到了世界各地的异域文化风情。植物馆外观建筑意向为“升起的地平线”,建筑造型神秘且有力量感[5]。像这样的建筑和大小景观整个园区到处可见,每一处都值得人们驻足欣赏细细品味,人们徜徉在文化盛宴中慢慢享受心灵富足之感。

4.2.2 灵活运用微观设计手段表达文化意蕴。

承载文化意蕴的不仅仅体现在地域农林景观的营造、物化的建筑,还可以运用微观设计手段渲染和深化主题文化和展览理念,如园区和展馆内的导览牌设计、参观路线设计、展位展品设计、视听系统设计等。通过这些外在物质的呈现,引导游客在休闲中观赏、体验。设计时特别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光影场景,作用于人的视听,让人去感受穿越古今的时空情境,引导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进行文化俯瞰和原始无意识记忆的追溯,从而满足不同游客的游览心理,获得不同的观览体验。如世园会植物馆展厅,令人印象深刻的红树林TeamLab展厅的设计就是个代表。红树林富饶而又美丽的生态环境,循环不息的生物世界“包裹”着每一位游客,实时的互动感应,让这个光影世界更加真实。这类场景设计成为时下兴起的一种展览业态,在文创特展行业应用较多。2019年《中国文创特展行业发展报告》中就提出要推动文创特展的场景化、体验性、互动性,提倡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产品,促进商业的消费[6],这样的展览模式与会展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追求目标高度契合。

布展阶段,导视系统中导览牌设计内容也能辅助呈现文化意象,尤其在农林园艺类展会,帮助游客理解农作物、普及科普知识。北京农业嘉年华导览图分区的几个馆都是以农业为中心设计命名的,比如在农创风情馆,由丝路农情、瓜行天下、稻梦乡愁、农耕印记、携手筑梦、爱上昌平六大特色主题展区组成,导览牌语言富含诗情、画景、意景,与各景观与实物和谐地融为一体,既增强了景观效果也普及传达了古代文化知识,接通了人们朴素自然的农耕情怀和对田园生活的寄托。风情馆以“一带一路”国际农业交流成果、瓜类、水稻、农业文化遗产、北京对口支援的兄弟省区优质资源及昌平全域旅游为主要内容,导视语言设计和表现形式突出农业文化与创意,运用农艺技术与艺术创意的表现形式,打造出100余个创意景观,汇集500余个农业品种及90余项创意体验活动[7]。

4.2.3 叙说地域历史和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内容也是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会展类景观设计需要融入当地的特色文化语言,通过自然的形式将那些人们有情感共鸣的事物与景观融合,往往借助农俗农事和农谚、农业习俗,把故事讲解出来,合理地展示地域元素。那些造型丰富的景观雕塑小品,富含浓厚的艺术气息,如若合理赋予其乡土韵味和历史传说色彩,那么将具有更为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不仅能增加文化的厚度,更能提升景观的精神品质和园区的文化品格。另外,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元素也可以融进活动设计当中。例如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参展的省市策划的各省日活动大多别具一格,其中5月23日的“吉林省日”游客共享“千人拌饭” 活动就很有特色,现场一个巨大的木桶盛放豆芽、枸杞、香菇、蕨菜等几十种食材,游客共同参与制作共同分享,现场气氛浓厚。这样的活动生动地传递了民俗文化,并使民俗文化广为人知而传承不衰。

4.3 现场实施彰显文化魅力

农业会展现场实施阶段,主办方可以将地域文化融入到现场的运营管理与服务中,尝试将地域文化元素渗透进现场活动整体设计和各环节中来增强表达效果,深化活动主题,进一步彰显举办地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活动形式尽量丰富多彩,可以举办地域文化的论坛活动、相关主题的文艺展演、展位推介活动及现场参与式体验活动等。2019北京世园会共上演3 284场中西交融、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在长达162 d的运行期间,入园参观934万人次,吸引国际友人20万余人次,实现了“月月有重点、周周有交流、天天有展示”的活动盛况。北京农业嘉年华也举办了很多特色活动,如北京市各区主题日活动、各省市旅游与农业特色产业推介活动、相关单位主题日活动、北京市中小学生社团嘉年华活动、国际马术嘉年华活动等。

4.3.1 现场的活动设计渗透文化体验。

农业类展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除了欣赏景观外,更多需求是能够在听觉、视觉与嗅觉等方面得到美好体验,同时参与更多的体验活动,那么活动的设计就需要别具风格,尤其是休闲类的农业展会融合现代农业元素,力求营造田园休闲文化體验,通常在设计中主要运用接收式体验和主动性参与式体验的形式引导游客体验农耕文化,为传统农业展会赋予产业和文化内容。

(1)接收式体验活动。视觉是场馆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通过植物与景致的高低错落关系、虚实关系、空间布局等方式体现,因此在设计时应使游客在规定的路线中逐渐感受景中情、景中景的美好体验,实现步移景异的效果。

触觉、听觉、嗅觉的设计也应十分考究。利用植物花草特有的味道让游客感受到不同场景和季节的差异所创设出特殊的文化意境和氛围。对于听觉的体验,充分利用展馆景观进行声景设计,人工造乐自然界虫鸣蛙叫水流声,又在不同的景观处配以经典音乐,引导游客无形中沉浸于自然和谐的环境中,从而提升展馆内的文化意境和人文关怀。北京园林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很有特色,营造的环境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赋予游客不同寻常的感官体验。北京农业嘉年华通过展示昌平草莓的先进栽培技术及品种,提供科普、采摘、参观等体验活动,利用视、听、触、闻的感官体验来提升会展文化的趣味性。

(2)参与式体验活动。开展这类互动体验活动最好要考虑会展期间游客等受众群体的需求和心理特点进行设计。这类体验活动可以使游客远离都市的喧哗,回归田园,享受淳朴农家生活的乐趣,体验乡村民俗文化的内涵[8]。北京农业嘉年华期间在农事体验乐园和草莓采摘示范园设计了采摘休闲区与农作物游戏体验区,在休闲带设置5处特色休闲农庄,组织开展草莓飘香、草莓之旅骑行活动,既增加了游赏的乐趣,又增加了农业相关的趣味性体验。世园会在传统文化端午节期间,吸引上千城里游客到访位于延庆区香营乡新庄堡村的“艾蒿世园文化主题村”,在这处艾蒿种植、农业景观、主题餐厅、艾系列产品研发、艾灸疗养和中医药文化 “六位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内,游客可了解艾草知识,逛花卉迷宫、戏蝴蝶、吃药膳、做针灸,可以尽情以最自然的方式躺在草坪上仰望“延庆蓝”,入夜在园内客房伴着花香入睡[9]。

参与性体验设计的关键是要根据参观者的特点,充分考虑参与其中的可操作性[10]增加游览乐趣,为游客留下美好的体验回忆,使其驻足时间更久,提高游览热度,从而提升对展会的满意度,扩大展会影响力。

4.3.2 现场的管理与服务提升文化品格。

为了提高展会的质量,现场的管理秩序与人员服务是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人文修养都是体现展会文化品格的外在因素。志愿者的仪表穿着、礼仪素质、知识水平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会展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同时,参展企业为了展示本企业形象和产品,也会把与产品技术配套的服务作为重要展示对象,也包括一些纪念品和消费品。有经验的会展运营方会在现场管理水平和服务上下功夫,使其成为彰显会展人文关怀、塑造展会文化品格、打造会展品牌影响力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北京农业嘉年华经过总结前几届的举办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运营水平,目前已有较强的办展办节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在开展过程中细致的服务全力保障了游客体验,品牌特色更加鲜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4.4 总结反馈文化的延展能力

展后评价与总结反馈阶段可以进一步验证会展文化是否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是促进会展活动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及时总结和评估,可以让主办方根据评估的结论和建议,调整会展发展方向、运作管理方式等,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扬长避短,完善自己的展会品牌,从而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经济价值。因此,展会节后调查问卷、针对性跟踪调查和总结报告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将成为以后举办会展活动提质升级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北京不少区县在举办会展活动历程中不断总结整改,同时借助会展平台新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延伸举办新的会展项目,如会奖旅游,休闲农业会展等。昌平区从最初的草莓节延伸举办规模较大的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又在此举办的基础上发展成综合性的北京农业嘉年华,从2013年至2019年,成功举办7届;2014年延庆世界葡萄大会举办基础上延伸成2019年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大西瓜节举办十几届,2016年大兴在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基础上,延伸举办特色的庞各庄西瓜小镇、长子营湿地小镇,之后又开发出一个特色小镇即魏善庄浪漫月季小镇;平谷区从最初的桃花节演变成“以花为媒”桃花音乐节,之后结合康养,将于2020年举办平谷休闲大会。凡此种种,北京各郊区都在结合各区产业、文化特色及发展优势,以农业会展为平台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特色。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展会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A/OL].(2016-01-22)[2019-09-25].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CYJJXXS/201601/t20160122_4995315.htm.

[2]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旅游和会展业发展规划[A].2016-06.

[3] 庞华,许悦,苏依格,等.基于地域文化的会展业创新发展研究:来自珠三角的调研与实证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7(17):80-82.

[4] 李艳婷,王琪.北京郊区农事节庆活动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1):13-18.

[5] 2019北京世园会植物馆,万科造[EB/OL].(2019-06-04)[2019-09-25].http://www.sohu.com/a/318511761_120047498.

[6] 2019中国文创特展行业发展报告发布[EB/OL].[2019-12-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2603145362890853.

[7] 第七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抢先看[EB/OL].(2019-03-11)[2019-09-25].http://www.sohu.com/a/300398177_120043467.

[8] 郭镇坤,张佳平,夏宜平.农业专类园的分类及规划设计现状:以浙江为例[J].华中建筑,2014(2):94-99.

[9] 曹小彧.北京世园会给延庆带来了什么?不止会场内[EB/OL].(2019-06-18)[2019-09-25].http://bj.wenming.cn/yq/syh/201906/t20190618_5154839.shtml.

[10] 孙帅.人与自然互动的参与式景观设计:社区市民农艺园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5(2):109-112.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旅游规划网高级讲师、旅游策划师 景区创A培训师)

郊野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将成为周边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满足人们返璞归真、亲近大自然的身心需求,并将提供给市民观光、运动、度假、休闲、科普及历史文化教育的好场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创意主题:

1、主题参与类

稻草人乐园:以稻草人为主题的创意乐园,这里又很多无敌可爱、惟妙惟肖的稻草人,它们或三两笑谈、或扮作店员、花匠、警察等等,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稻草人王国。游客可在此参与到它们的生活中来,体验童话般的故事。

3G农园: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游客可在此租一块属于自己的地,通过网络等高科技手段随时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获得“从一粒种子观察生命奥妙”的知性体验,并可随时带领一家人来享受收获的喜悦。

布谷学堂:是园区内一系列以农村娱乐活动为主的景点,游客可在此参加乡村运动会,独轮车、滚铁环、踩高跷比赛等让游客回到童年的时光。

牛牛之家:将传统农业的代表——耕牛通过动漫的方式演绎出来,并衍生出一系列以牛为主题的活动,包括骑牛、拉牛车比赛、创意涂鸦、斗牛等等。

屯垦岁月:以军事文化为主题的拓展训练基地,将历史上的屯垦制度融入拓展训练的活动中,设计出将农业、军事文化相结合的课程,如秋野歼敌、教场练兵等。

童心梦园:通过高科技手段营造出如同梦幻乐园般的场景,引导儿童的想象力无穷延伸,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儿童可在此尽情的嬉戏游乐,家长则可在边上分享他们的快乐。

动物运动会:类似湖南电视台“爸爸去哪儿”中的场景,可设置小猪运动会、小羊、小牛等动物运动会。

2、教育科普类

农科奇观:农业科学知识和生态知识普及为主,通过将农业中的科技知识融入景点、活动、解说等,让游客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

奇幻工坊: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泥塑作坊,供游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蕴含农业科技的小物件,如农具、陶瓷、渔具等。

科普长廊:打造一条科普长廊,沿线布置各种科技展板、科普模型、科普场景等,游人可一边流连于美丽的田园风光中一边了解农业科技知识。

3、休闲度假类

耕读农舍:并在耕地边布置简易农舍,游客可入住体验古时人们晴耕雨读的意境,在山环水绕的优美环境中感受乡村的生活。

露天营地:专为喜欢野外宿营的游客提供的场地,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荷香村:由鱼塘、荷塘、养殖体验区等组成,游客可在荷香的弥漫中悠闲的垂钓,品尝新鲜莲藕;小孩子则可到养殖体验区认养小羊羔或小兔子,通过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获得无穷乐趣。

4、养生康体类

茶道鉴赏:观赏茶道表演,在清风中悠闲的品茶,品味人生的哲理,体验“禅茶一体”的意境。

养生馆:通过引入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为游客提供养生休闲和娱乐活动,加强对养生文化的宣传。

5、产品展销类

奇趣蔬菜园:大型的温室中展示奇趣蔬菜园,种植以高科技手段繁育的各种瓜果蔬菜,珍稀的品种、奇异的形状让游客充分体验到高科技农业“新、奇、特”。

园艺大观:将各种有色瓜果、蔬菜进行大的色块摆放,多种颜色的辣椒、番茄、瓜果汇聚一团,营造出斑斓的图案,使游客在欣赏的乐趣中了解农产品。

果蔬创意吧:与景区的服务中心在一起,通过将各种蔬菜、瓜果通过创意将其变成艺术场景、艺术雕刻和创意拼贴等,形成别具一格的创意文化,并可吸引游客自己动手完成作品。

6、文化体验类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国旅游规划网高级讲师、旅游策划师 景区创A培训师)

郊野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将成为周边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满足人们返璞归真、亲近大自然的身心需求,并将提供给市民观光、运动、度假、休闲、科普及历史文化教育的好场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创意主题:

1、主题参与类

稻草人乐园:以稻草人为主题的创意乐园,这里又很多无敌可爱、惟妙惟肖的稻草人,它们或三两笑谈、或扮作店员、花匠、警察等等,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稻草人王国。游客可在此参与到它们的生活中来,体验童话般的故事。

3G农园: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游客可在此租一块属于自己的地,通过网络等高科技手段随时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获得“从一粒种子观察生命奥妙”的知性体验,并可随时带领一家人来享受收获的喜悦。

布谷学堂:是园区内一系列以农村娱乐活动为主的景点,游客可在此参加乡村运动会,独轮车、滚铁环、踩高跷比赛等让游客回到童年的时光。

牛牛之家:将传统农业的代表——耕牛通过动漫的方式演绎出来,并衍生出一系列以牛为主题的活动,包括骑牛、拉牛车比赛、创意涂鸦、斗牛等等。

屯垦岁月:以军事文化为主题的拓展训练基地,将历史上的屯垦制度融入拓展训练的活动中,设计出将农业、军事文化相结合的课程,如秋野歼敌、教场练兵等。

童心梦园:通过高科技手段营造出如同梦幻乐园般的场景,引导儿童的想象力无穷延伸,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儿童可在此尽情的嬉戏游乐,家长则可在边上分享他们的快乐。

动物运动会:类似湖南电视台“爸爸去哪儿”中的场景,可设置小猪运动会、小羊、小牛等动物运动会。

2、教育科普类

农科奇观:农业科学知识和生态知识普及为主,通过将农业中的科技知识融入景点、活动、解说等,让游客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

奇幻工坊: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泥塑作坊,供游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蕴含农业科技的小物件,如农具、陶瓷、渔具等。

科普长廊:打造一条科普长廊,沿线布置各种科技展板、科普模型、科普场景等,游人可一边流连于美丽的田园风光中一边了解农业科技知识。

3、休闲度假类

耕读农舍:并在耕地边布置简易农舍,游客可入住体验古时人们晴耕雨读的意境,在山环水绕的优美环境中感受乡村的生活。

露天营地:专为喜欢野外宿营的游客提供的场地,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荷香村:由鱼塘、荷塘、养殖体验区等组成,游客可在荷香的弥漫中悠闲的垂钓,品尝新鲜莲藕;小孩子则可到养殖体验区认养小羊羔或小兔子,通过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获得无穷乐趣。

4、养生康体类

茶道鉴赏:观赏茶道表演,在清风中悠闲的品茶,品味人生的哲理,体验“禅茶一体”的意境。

养生馆:通过引入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为游客提供养生休闲和娱乐活动,加强对养生文化的宣传。

5、产品展销类

奇趣蔬菜园:大型的温室中展示奇趣蔬菜园,种植以高科技手段繁育的各种瓜果蔬菜,珍稀的品种、奇异的形状让游客充分体验到高科技农业“新、奇、特”。

园艺大观:将各种有色瓜果、蔬菜进行大的色块摆放,多种颜色的辣椒、番茄、瓜果汇聚一团,营造出斑斓的图案,使游客在欣赏的乐趣中了解农产品。

果蔬创意吧:与景区的服务中心在一起,通过将各种蔬菜、瓜果通过创意将其变成艺术场景、艺术雕刻和创意拼贴等,形成别具一格的创意文化,并可吸引游客自己动手完成作品。

6、文化体验类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全产业链化发展是创意农业的产业特性所决定的,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空间区位与经济水平、配套资源与关联产业、客源市场与需求结构、政策体系与相关制度等。从全产业链视角,统筹考虑不同区域各构成要素的实际情况,对辽宁省创意农业进行空间布局,划分为五个板块。确定各个板块的空间范围、客源市场、发展方向和主要业态形式。

关键词:创意农业;全产业链;构成要素;空间布局

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Whole Industry Chain

Shan Fubin, Li Xi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rade,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

创意农业是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实现。通过创新性思维,将科技、人文、生态等要素有效地融入到农业生产中,使农业生产过程、方法、工具和产品形式发生改变,让传统农业发展成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意农业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对接,不仅拓展了农业的传统功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创造了新的产业效益来源、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1-3]。

空间布局是区域创意农业规划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內容。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区域内各类创意农业形式的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消费需求。创意农业空间布局模式主要以农业区位理论、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游憩带理论等为支撑[4,5]。这些理论对创意农业空间布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创意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而形成的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其空间布局除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外,还要考虑农业发展基础、客源市场、集聚效应等。基于全产业链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模式正是对各种要素的统筹考虑。

1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化发展的构成要素及其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等相互关联的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化发展用创新性的思想和理念,将农耕活动、农产品加工、先进技术、文化活动、乡村生活、田园景观进行对接和融合,使产业的绩效不仅有特色、优质的农副产品和美食,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产品,让消费者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获得一定深度的文化与精神享受。全产业链化发展突破了传统发展模式的结构限制,带来产业融合而成的乘数效益。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化发展的主要构成要素如下。

1.1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

区域内农业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生产作为创意农业全产业链条的第一环节,对产业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保障作用[6]。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科技、设施、政策制度、配套服务、发展规划等因素则影响着区域农业发展的未来。因此,在区域创意农业空间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区域内各地农业的产业结构、主导农业的发展水平、特色农业的发展规模、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结构优化方向等,以保证创意农业符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具备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空间区位与经济水平

空间区位与经济水平是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外部条件。空间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状况、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等[7],即是一个地区创意农业开发和生产的支撑条件,也对区域创意农业的空间布局提供了外部约束条件,直接影响着创意农业发展的水平和效应。因此,在创意农业空间布局时,必须深刻认识各地区空间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来确定如何布置创意农业产业链的各环节。

1.3配套资源与关联产业

配套资源与关联产业是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外部支撑。创意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生产基础上,利用创新性的思维和发展理念,植入科技、文化、生态、娱乐、历史、村落等要素[8,9],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进行创新,从而拓展农业功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化发展需要设计、文化、演艺、包装、金融、旅游、饭店、宾馆、交通等第二、三产业提供配套。因此,区域内各种配套资源要素和关联产业状况,也就成为创意农业空间布局所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

1.4客源市场与需求结构

客源市场与需求结构是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导向。创意农业是第一、二、三相互融合的产业,具有农业生产、创意创新、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消费者对创意农业的需求不仅包括各种农副产品、加工品,还有观光体验等各类休闲旅游产品,这就要求在空间布局上要统筹考虑客源市场范围和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客源市场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数、城镇化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以及客源市场的需求层级、需求结构等[10,11],都直接影响着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规模、结构和业态选择。

1.5政策体系与相关制度

政策体系与相关制度是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保障。创意农业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这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尤为重要。地区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它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是对创意农业发展的计划性干预,可以起到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作用[12]。因此,在创意农业空间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相关政策和制度,使布局更好地符合当地创意农业的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方向。

2基于全产业链的辽宁省创意农业整体空间布局创意农业的空间布局既要考虑当地农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又要注重当地条件和各类资源的利用;既要考虑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要注重客源市场内各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既要考虑创意农业核心产业的发展,又要注重配套和关联产业的发展[13,14]。从全产业链视角出发对区域创意农业进行空间布局,可有效兼顾各类主体的需求,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结合辽宁省农业区域布局情况[14-16],将辽宁省创意农业区域布局划分为辽河平原农业区、滨海农业带、东部山地农业区、西部丘陵农业区和辽西北农牧结合区等几个板块。结合各板块的农业现状、相关资源、地理特征、交通区位和客源市场等全产业化发展构成要素的实际情况,确定各板块内创意农业的客源市场、发展方向和业态形式[17-19]。

辽河平原农业区内创意农业的客源市场以区域内城镇居民为主,发展方向为优质农产品生产、特色农业观光、娱乐运动和健康养生,业态形式为体验园区、休闲农庄、特色村镇、特色农业观光区等。滨海农业带区分为辽南和辽西两部分,客源市场以省内城镇居民和省外旅游者为主,发展方向为高端精品农业生产、特色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度假、渔业文化体验,业态形式为精品果蔬采摘园、农业科普园、花卉观赏园、海洋渔家乐、海岛生态休闲农庄等。东部山地农业区内创意农业的客源市场以省内高端消费者为主,发展方向为优质林产品生产、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民族文化体验,业态形式为休闲农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高端农产品创意加工厂、休闲庄园、民族村落等。西部丘陵农业区内创意农业的客源市场为省内外对乡村文化和农业文化感兴趣的消费人群,發展方向为民族文化体验、乡村民俗体验、农业文化体验、高新农业技术教育等,业态形式为农业遗产体验园、民族村镇、农业技术科普园、农业观光园区等。辽西北农牧结合区内创意农业的客源市场为省内及周边省市对沙漠农业感兴趣的消费者,发展方向为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生产体验、特色农业运动、科普等,业态形式为沙漠农业观光和体验园区、沙漠运动基地、农业科普园、生态林休闲基地等。

3辽宁省各农业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3.1辽河平原农业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该地区主要包括沈阳市的新民县东部、康平县南部、法库县大部、辽中县和市郊区平原,铁岭市的西部平原,鞍山市、营口市、辽阳市西部平原,以及盘锦市所辖各县区和锦州东南部平原。该地区耕地多、土质肥沃、水利条件较好,素有“粮仓”之称;城镇密集、人口众多,交通、通讯、科技条件突出,是辽宁省经济发展重要地区之一。

基于该地区自然条件、农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类资源要素状况,适宜围绕以养生、娱乐、科普为主导功能的科技型、娱乐型创意农业全产链发展。该地区创意农业的空间布局如下:沈阳市以城区为中心,构建“三带四线”的格局,即蒲河生态经济带、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和沈阳周边一小时经济圈内的东部生态观光、南部休闲采摘、西部科普展示、北部创意体验为主导的格局;在盘锦、鞍山、 营口、辽阳的平原地区,以当地特色农业、生态资源和地域文化为依托,设置以休闲、体验、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创意农业园区、庄园、村落,并形成差异化的创意农业体验带;鞍山市、营口市适宜依托林果种植业,设置林果产品生产、副产品创意加工和农业景观观光园区;铁岭平原地区适宜以沈阳、铁岭市民休闲旅游目的地为定位,依托当地油菜花田、葵花田、荷花池等各类花卉种植基地,布局以农业景观为主导的观光休闲型创意农业基地。

3.2滨海农业带地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滨海农业带在空间划分为辽南滨海农业带和辽西滨海农业带两部分,辽南包括丹东东港市、大连市、营口鲅鱼圈和盖州市,辽西包括锦州凌海市、葫芦岛兴城市和绥中县。滨海农业带的陆域农业、海域农业均较发达,是辽宁省水产、水果、花卉、特色蔬菜的主要产区。

辽南滨海农业带的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和创汇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成效显著,主要以水产养殖、优质水果、特色蔬菜、花卉等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业发达,客源市场除省内居民外,还有来自其它地区和国外的游客,适宜建设高端创意农业庄园、特色海洋文化体验基地等。该地区创意农业空间布局如下:在大连市现代农业发展聚集区内建设高端科技型创意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创意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研发和推广;以庄河、旅顺、金州等地区为主,依托区域内高端水果和花卉生产基地,充分挖掘当地文史资源、民俗艺术,构建以特色文化创意为核心的高端创意农业休闲园区;在大连长海县、丹东东港市、营口鲅鱼圈等沿海地区,推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基地、渔村人文资源以及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等渔业要素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休闲活动的有机结合,构建辽宁省南部海洋渔业休闲带。

辽西滨海农业带地处辽西地区,是东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的联结点,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辽南滨海农业带。该区域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土壤肥力低;陆地农业以玉米种植为主,海域农业以海洋捕捞为主。该地区创意农业的布局,适宜以京津冀和内蒙古地区的客源市场为主,依托当地海岸旅游业,发展以娱乐和休闲为主的北方特色渔家乐集聚区。

3.3东部山地农业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该地区主要包括抚顺市和本溪市所属县区,丹东市的凤城、岫岩、宽甸三县,以及铁岭市的西丰县。这一地区北靠吉林省、西临辽宁省中部平原、西南接辽东半岛丘陵地区。该地区森林茂密、水资源丰富,是辽宁省主要林区。东部山地农业区主要以中草药、食用菌、山野菜、鹿茸等山区特色农业为主。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该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则为该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关联产业支撑。

基于东部山地农业区的生态环境、林业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状况,适宜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创意农业度假区。该地区创意农业空间布局如下:以本溪的本溪县、桓仁县和铁岭西丰县为核心,利用地区内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的优势,将特色林产业与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进行融合,高标准打造融林业生产体验与生态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型农业休闲养生基地;在丹东市的宽甸、凤城等沿鸭绿江地区,依托江水景观、农作物生产、朝鲜族文化、民居村落等特色资源,重点建设民族文化体验和特色田园为主的主题型休闲村镇聚集区。

3.4西部丘陵农业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该地区主要包括朝阳市所辖各县区、阜新市的阜新县和清河门区、葫芦岛的建昌县、锦州市的义县和北镇与凌海的西北部。该地区北与内蒙古接壤、西与河北相邻,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属半干旱气候;农业主要以旱作物种植、设施蔬菜、畜禽养殖、林果种植为主。该地区距离大中城市较远、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本地居民消费能力有限。此外,该地区拥有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乡村文化等各类特色资源。

西部丘陵农业区适宜以省内和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大中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建设特色农业文化和乡村文化体验为主的创意村落聚集区、高新技术型创意农业生产和加工聚集区。该地区空间布局如下:在朝阳县、喀左县、绥中县等传统村落,以创意乡村生活为核心,发展以传统乡村文化、蒙古族文化和传统农业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文化体验村镇;在朝阳市、阜新市和葫芦岛市的设施农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高端农业观光、农业技术科普、农业生产体验为核心功能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

3.5辽西北农牧结合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该地区主要包括铁岭市昌图县招苏台河以西、阜新市彰武县及沈阳市康平县北部、法库县秀水河以西和新民县辽河以西地区。该区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为科尔沁沙地延伸部分,气候干旱、风沙地较多、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辽西北农牧结合区的农业以玉米种植、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较少,距离大中城市较远。该地区沙漠农业和生态林建设特色明显,适宜围绕沙漠特色农业和生态林构建特色景观观赏和体验型创意农业全产业链。

在该地区构建沙漠农业和生态林特色观光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如下:依托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基础,结合当地蒙古族文化,重点开发沙漠农业观光、沙漠运动、民族节庆和农业节庆等项目,打造以沙漠体验、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功能的运动型、娛乐型农业体验基地;利用区域内各类畜牧养殖基地,建设畜牧养殖观光、科技体验、儿童教育等功能为主导的畜牧业体验农场。

参考文献:

[1]林超群.创意农业发展路径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5(9):51-54.

[2]林炳坤,吕庆华.创意农业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3(10):177-184.

[3]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9(2):11-15.

[4]王馨.休闲农业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上一篇:农业设计论文下一篇:农业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