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防范范文

2023-09-23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范文第1篇

1.建筑幕墙施工的特点

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与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有许多相似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点,这是由于建筑幕墙施工技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1.1

地区性和流动性的管理特点建筑幕墙施工属于是建筑工程施工,因此施工地点会分散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现场,或同一现场的不同单位工程或同一单位工程的不同部位,由此其安全管理必然受到不同地区(或地点的不同内外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各类安全交底都带有一定地区性色彩和流动性特征。

1.2 露天作业和外脚手架作业多建筑幕墙是建筑的围护结构,其设置就是在建筑物的外立面。这就决定了建筑幕墙的施工是露天作业和外脚手架作业的特点。另外,建筑幕墙施工是建筑外立面施工的最后一步,工程中使用的外脚手架在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和前面多种工程的施工作业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较多的事故隐患。 1.3 使用高处作业的吊篮进行施工作业随着建筑物向高层和超高层的方向发展,建筑施工使用升降式脚手架的情况增多。但是使用升降式脚手架无法进行建筑幕墙的施工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往往使用高处作业的吊篮进行建筑幕墙的施工作业。另外,建筑幕墙的维护和保养也需使用高处作业吊篮进行作业。高处作业吊篮作业的风险更大,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施工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要在日常的管理中加强检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

2.建筑幕墙施工安全防范主要对象

现场安全防火

氧割、电焊、打磨是建筑幕墙施工作业的主要工序,这些作业都容易产生火星,且建筑幕墙一些材料如油漆、有机填料、化学助剂等多属易燃物品,因此,现场安全防火是建筑幕墙施工安全防范一个重要对象。现场安全防火特别应注意以下事项:⑴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要严格落实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氧气、乙炔瓶两者不能混放,焊接作业时要派一监护人,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防止焊珠四处喷溅。⑵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应指定一名经过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的电工,按规程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经常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良好、有无保险装置、是否存在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现象;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易燃物,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⑶加强运输和储存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运输时包装要严密,放置稳当、避免碰撞;储存要设立专用仓库,要求与其他建筑物保持至少的间距,不得超量储存同时派专人负责收发登记。

2.2排栅安全脚手架作为幕墙建筑施工的主要设施,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处坠落事故中50%都是从脚手架坠落的。因此,保证脚手架体系的施工安全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搭拆外手脚架须有专题安全技术方案,有足够操作空间,同时,脚手架必须设置兜底网,各层排栅、平台不得堆放杂物,脚手架整体应符合建筑规范安全使用要求。外墙手脚架拆除时要划定相应警戒区,禁止他人通行,并设专人监管,严禁上下同时拆除。脚手架的安全管理注意事项如下:⑴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取得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建设架子工。⑵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⑶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标准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⑷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设备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⑸当有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⑹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杆件设置的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有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是否松动;脚手架的垂直度偏差;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载。发现隐患必须及时整改。⑺在脚手架的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扫地杆及连墙件。⑻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相邻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⑼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护,做好消防管理工作。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2.3 高处作业安全

幕墙装饰工程施工,绝大多数都属于临边的高处作业,而且贯穿于幕墙施工的全过程。如何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是幕墙装饰施工中的安全防护的重点。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酒后施工。在高处进行电、气焊或切割作业时,必须做好防止焊渣飞落和切割物下跌预防措施,随身工具及焊条均应放在专用皮袋中,下方的可燃物须清理或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塔吊进入现场安装完毕后,必须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使用。遇到大雾、大雨 和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高处作业。禁止向下方投掷物品,施工作业面下方严禁行人通过。

2.4用电及机械安全在建筑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

⑴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⑵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 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⑶配电箱,开关箱必须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⑷交流电焊机应配装二次侧降压防触电保护器,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应大于5M,二次线长度不应大于30M⑸不得在高、低压电线线路下从事施工作业,在高、低压线路的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堆放材料及构件等。⑹ 在建工程(包括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缘之间必须保持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规定为:当外电线 路电压为1kV以下时,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4m,当电压为1kV以上至10kV时,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6m。⑺若达不到所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持网,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搭设防护设施时,应暂停送电并设监护人员。⑻若受环境或条件限制无法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线或改变施工位置等措施。⑼施工现场内的龙门架、井字架等高大设备及钢管脚手架,若没有防雷装置应安装防雷装置。⑽安设避雷装置的设备,除应做好保护接零外,还必须按规定做重复接地。⑾对在高处作业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除应作保护接零外,还必须在设备负荷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⑿在钢管脚手架上施工的电焊机、振捣器等用电设备应放置在干燥的木板上,操作人员应穿戴绝缘的防护用品。⒀禁止利用龙门架、钢管脚手架架设电线线路。在移动电器设备的橡胶电缆线跨经脚手架时,应用瓷瓶将线路固定,使电缆线与脚手架 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电缆线与钢管摩擦。 3.建筑幕墙各施工阶段安全防护重点 3.1 预埋件处理、焊接阶段

安全防护重点:防坠落、防触电、防火灾。因为预埋件是均匀的分布在结构立面上,点多面广,而且施工面、操作点狭窄,操作受到限制,施工中易发生人员坠落事故或工具、材料坠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可在施工面加设安全绳(钢索),操作人员把安全带系挂在安全绳上,可防人员坠落。每2-3层搭设一层安全网,可以把意外坠落的工具零件网住,防止发生物体打击。操作中,材料要放到离结构边1米远的地方,操作人员配备工具袋,小型工具随手放入工具袋内,可以有效的防止坠落和物打事故。焊接预埋件、支座时要大量使用电焊机。因为施工点多,而且分散,施工中要频繁更换施工位置,电焊机的二次线不到位或用钢筋代替二次线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易造成触电事故,在施工中应加以纠正要教育电焊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和“八不”“四要” “一清理”的安全防火制度,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在结构边立面上焊接,电焊火花下落、飞溅,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造成火灾事故。解决的办法是,可用薄铁皮或阻燃材料自制接火斗,挂在施工点下面把电焊火花接住,并应清理周围易燃物,配备灭火器材,指定专人看火,做到万无一失。 3.2 安装主龙骨、次龙骨阶段

安全防护重点:防止人员、材料坠落。在临边的高处作业,易发生因误操作和闪落而引起的人员坠落或材料坠

落,造成伤亡和物体打击事故。可在牢固的地方设置安全绳,操作人员把安全带系挂在安全绳上,小型工具随手放

入工具袋内,材料不要放在结构边上,以防无意碰撞或被风刮落,造成物打事故。 3.3 挂装幕墙玻璃板材、窗扇阶段

安全防护重点:高坠、物打。幕墙玻璃板材的安装方法大多是插挂式、紧压式和单元式,因为板材较重,一般

都是多人操作。为防止已挂装好而未注胶的玻璃板材发生坠落,插挂式的要插入槽内,使用胶条塞缝,使玻璃板材

定位,防止出槽;压紧式的要将板材压紧,单元式的要固定牢固。并要安排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注胶,最好挂一层

注一层,及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操作人员可把安全带系挂在安全绳上,绳子长短视现场情况而定,以既不影响

操作,又能确保安全为准。现在幕墙装饰施工多采用外脚手架、外爬架或电动吊篮施工。在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时,应根据本工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用电动吊篮施工,应另编制“电动吊篮安全

操作规程及施工方案”,并由专人负责施工全过程中的检查、纠正、落实,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

施工安全。根据建筑幕墙施工作业的特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作业现场,对既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现场的安全 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现场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等,进行认真检查落实,尽早发现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而建筑行业与交通行业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危化品自身有着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性, 因此, 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当前我国现阶段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事故频发, 需要我们加大对安全事故的防范力度, 对危化品运输设备的检验技术研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提高对运输设备的检验技术才能够在危化品的运输中, 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对安全事故进行良好的防范。

2、当前危化品运输车辆存在的问题

危化品运输设备的检验技术提升是防范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 而为了更好地对运输设备的检验技术进行研究与改良, 首先需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措施。

2.1 危化品运输车辆自身存在安全隐患。

许多运输车在运输危化品时对罐车的进出口缺乏必要的防护, 此外, 超载、超速现象时有发生, 为运输安全造成了隐患。还有部分运输车在不对槽罐进行清洗的条件下, 继续更换运输危化品, 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2.2 驾驶员的素质较低。

许多危化品运输车的驾驶员对于自己运输的危化品并没有详尽的了解, 认识不到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因而在运输过程中对危化品的安全问题并不在意, 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在运输过程中缺乏动态监管

尽管现在一些有责任感的危化品运输企业主动为危化品运输车安装了全球定位系统, 但是, 这一技术在当下还并不够成熟, 跨省联网功能根本无法实现, 这就使得地方监管部门很难实时掌握地域内的进出危化品运输车数量。这些弊端使得运输车辆的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查处, 甚至, 出现交通安全事故不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3、解决措施

通过对当前我国危化品运输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运输设备的检验与运输过程中的动态监管是当前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相对应的措施:

3.1 在危化品运输前对运输车辆进行细致的检验

危化品运输公司应该安排专人在车辆开始运输之前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验。罐车的进出口, 槽罐内部的干净程度等都应该加强关注, 以确保危化品的存放和运输过程中不因为车辆本身的问题而产生安全事故。

3.2 对运输车辆的驾驶员进行培训

每一位驾驶员在运输危化品之前都应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对我国当前的各类危化品的性质等方面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在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危化品的固有特性对其进行运输, 此外,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也可以便于在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

3.3 充分利用危化品运输监测系统

现代的检测技术不断发展, 也越来越先进。相应的一些检测技术也到了发展和进步。采用气体泄漏探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倾角状态传感器和智能门警检测传感器等传感器可以对罐式集装箱、槽罐车和特种运输车辆的压力状态、液位状态、速度、罐体状态、罐体车辆的碰撞倾覆情况、环境温湿度、介质泄露状态与等级等信息进行确切的感知, 从而达到对危化品运输过程的动态监测。

4、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危化品运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引发的原因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对可能突发的事故没有预想。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天气的影响, 环境的变化, 道路的路况, 驾驶员的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导致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突发事故, 而对事故原因分析的偏差以及预案的缺乏都可能使得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增加。

4.2 环境影响过大。

许多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天气状况为危化品的运输增加了困难, 还会影响道路的路况, 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4.3 危化品自身的特点。

许多危化品都具有爆炸性和腐蚀性甚至是毒性的特点, 假设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撞击或者是发生泄漏, 也可能会产生气体的挥发, 这些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5、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我们对于安全事故频发原因的分析, 特提出几点防范措施, 以尽量规避安全事故。

5.1在运输之前一定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 对每一种情况都做好应急方案, 尤其对发生的事故要认真分析原因, 在之后的运输中尽量避免。

5.2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在运输前通过各种方式, 对运输途中的环境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选择一条最佳运输路线。

5.3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接受专门的培训, 对企业中运输的危化品进行学习, 尤其是这些危化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此外, 要加强宣传教育, 使公司人员都意识到危化品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提高大家的重视程度。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承载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很大责任。我国近年来危化品行业由于需求的增加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 运输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通过对当前状况与存在原因的分析, 我们也相应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只有从根本上深入研究, 找到原因, 才能够对症下药, 对危化品运输的安全问题进行良好防范。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现代化工业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由于工业发展速度较快, 因而我国的各类企业和工厂对危化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危化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要求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危化品的运输在危化品的使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危化品行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危化品种类的增多, 危化品运输量的不断增加, 都给运输的安全问题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 我们应该对危化品运输设备检验技术加以研究, 以规避危化品运输带来的安全事故。

关键词:危化品运输,运输设备检验技术,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麦建红.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探讨[J].化工管理, 2016 (34) :175.

[2] 苏永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有效遏制事故发生[J].中外企业家, 2016 (34) :124+196.

[3] 赵靖伟.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天津8.12事故为例[J].化工管理, 2016 (35) :333.

[4] 彭宏恺.危险品船舶救助风险因素分析及施救对策[C].//2009年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4 (2) :101105.

[5] 张兴伟.基于FMEA的莱德公司危化品运输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7 (3) :189190.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范文第3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资源和能源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煤矿作为一种分布范围极广的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助力良多。因此,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煤矿的安全生产。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通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只有科学地做好通风管理工作才能够让煤矿安全生产更好地进行。

1.研究背景

2002年7月份发生在吉林省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共造成了39人遇难。风量不足、瓦斯无法排出和其他原因酿成了煤矿事故。2003年的山西省特大煤矿事故造成72人死亡,通风系统不合理造成了本次事故。

一次次令人震惊的煤矿事故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煤矿安全生产和通风管理。从相关数据对近几年来煤矿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有63%的事故是由于煤矿通风管理不善造成的。此外,通风管理不善还非常容易诱发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煤矿通风管理事故显得尤为重要。

2.保证煤矿通风安全时解决的问题

(1)煤矿开采过程不合法

正因为诸多大煤矿周围都有很多小煤矿,经济的发展又会带动我国煤矿行业持续回暖。很多煤矿老板会为了牟利而不断地开采周围的小煤矿。但是,这些小煤矿多数都是没有经过审批的煤矿,因此内部蕴含诸多安全隐患。如果在开采的过程中又没有直接被合理的规划,自然也就会诱发各类事故。如果在开采小煤矿的过程中没有对内进行有效地研究,更没有专业的人员来直接熟悉地形,自然就会让生产的过程没有办法更好地进行。由于我国小煤矿的数量有很多,因此在开采这些小煤矿的过程中势必会存在诸多不合法之处。

(2)煤矿技术不达标

多数煤矿技术人员只有初中毕业,事先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所以整体没有掌握扎实的技术。多数煤矿内部只有两个人在进行相应的工作,整体水平不算高,在遇到事故时更没有充足的经验来应对,所以安全系统内部其实会存在较多的断层。此外,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不同行业的知识,真正如果遇到特别重大的问题也只能够请外面的专家来处理问题。图1为常见的煤矿回风巷通风技术,借助这样一个井下的结构,煤矿通风的过程往往能够变得更加顺利。

(3)煤矿生产缺乏安全保障

虽然我国煤矿开采工作的历史较为悠久,但是在开采过程中后续开采的难度会不断升高。到了开采的中后期,不仅开采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大,开采的难度也会变高,因此需要让更好的技术来直接推进开采工作顺利地进行。但是,在诸多原因的影响下,最新的技术其实不能够和后期开采的工作相互匹配,过于落后的设备和难度过高的问题势必很难更好地匹配。

3.煤矿通风中安全管理的措施

(1)全面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

只有对整个通风系统进行安全合理的管理才能够保证整个煤矿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安全。注意合理设计整个通风系统,并在第一时间排除系统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在针对通风系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合适的安全管理机制,这样所有煤矿的工作人员就能够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之后,请组织所有煤矿内部的工作人员学习安全培训知识,为的是在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素质的基础上让煤矿通风管理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实践表明,也只有对通风系统内部的各方面进行全面地管理,才能够让通风系统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2)加强对通风系统的控制管理

煤矿通风系统内部的管理工作的技术会涉及到不同的行业,所以工作的过程显得非常复杂。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就会直接形成较深的安全隐患,为后续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伏笔。因此,在实际管理煤矿通风系统的实践中一定要先明确安全控制这个大的目标,并在之后工作的过程中分析安全风险和安全指标。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专业人员更需要在有效地分析合适的规定之后来建设合适的煤矿安全安全系统。注意凭借合适的考核机制来直接过滤掉真正不合适的人员,并将每个部分的责任都落实到不同部门头上,最终才能够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够安全进行。

(3)建立合适的矿井通风系统

几乎所有矿井内部的通风系统都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提供新鲜的空气。因此,在设计通风系统时需要先分析主扇的位置、工作方式和进回风井的重要方式。其中中央式、对角式和混合式是三种常见的通风系统。压入式、混合式和抽出式是三种最重要的主扇工作方式。在真正建立矿井通风系统时,需要先分析实际建设的情况,再来确定合适的矿井通风系统。图2为常见的矿井通风系统,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通风系统是由多种不同的智能设备组成的,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4.常用的煤矿通风管理安全技术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系统

只有更好地完善煤矿通风系统,才可以让井下和井上的空气有效地实现交换,这更是实施煤矿通风技术的重要前提。在设计煤矿通风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先分析进风井和回风井本身的特点,并采用上文所提到的不同布局方式来有效地实现布局。在实际运作通风扇时,让压抽的设备都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整个煤矿通风系统都能够顺利运行,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保证煤矿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其他问题。

(2)煤矿通风安全技术

正因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相对较为薄弱,改造的过程也会显得较为困难。如果又正好有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没有采用合适的通风技术,自然就不能够让回风巷道更好地进行工作,最终其实会诱发煤矿通风事故。其次,专业人员需要注意调整煤矿风量,实际阻力监测技术、控制质量监测技术和阻力调节技术都是非常常用的技术。因为井下通风面积和空气阻力等原因,更多的人会对煤矿通风技术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最终其实很容易诱发煤矿安全事故。

5.实际案例分析

早在2015年,阳泉煤业集团就在矿南一盘区挖掘进风顺槽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为223吨,瓦斯量为6900立方米,此次事故造成3人死亡。在经过查明之后发现正是因为通风系统发生了故障所以诱发煤矿事故。正是因为该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节省自身的成本而没有及时更新通风技术,最后才诱发了煤矿通风事故。为此,之后在煤矿内部有效地融入了风量调节技术和煤矿阻力调节技术,这样就能够在第一时间监控煤矿井内的通风情况,今后自然也就不会诱发煤矿安全事故。图3为存在于煤矿内部的风量监测系统。

正是在煤矿内部存在了风量监测系统,所以才可以随时监测煤矿内部的通风情况,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内部产生通风事故。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管理往往能够保证煤矿生产正常进行,煤矿通风管理更属于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点。相关生产企业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更好地提升相关矿井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并通过制定合理的风险事故防范机制来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而在真正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专业人员应通过融入各类煤矿通风技术来让煤矿安全生产更加顺利地进行。

摘要:安全生产也是煤矿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践表明,每年因为矿井通风管理问题而导致的瓦斯爆炸事故占据总煤矿事故的65%。为此,只有不断地加大煤矿通风安全的管理力度才能够更好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最终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结合目前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来寻找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通风事故,防范措施,探究措施

参考文献

[1] 高俊奇.试析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

[2] 康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防范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7):376.

[3] 展华南.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分析[J].民营科技,2017(5):90.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范文第4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急需大量工程素质高、实践能力强, 能够在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新建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特别重视实践教学改革, 不断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实验实训仪器设备, 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 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到机床设备, 随着学生动手实践机会的增加, 带来的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也在增加, 尽管在实训中指导老师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实习安全的重要性, 但还是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 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那么, 怎样才能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 保证金工实训中学生的人身与设备安全, 值得我们做深入地探索。

二、金工实训课程目标及拥有安全意识的意义

金工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技术基础课, 是工科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 提升工程素质, 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必修课。金工实训以实践教学为主, 学生必须独立操作完成训练任务, 尤其是在车工等重要工种上应具有独立完成零件加工的能力, 通过实践,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创新精神及科学作风, 使其树立安全、质量、效益等意识。

对于工科的学生, 他们要进行车、铣、刨、磨、钳、铸、焊等传统加工工艺学习, 工种多而杂, 操作时间短, 动手能力参差不齐, 独立加工时难免有失误, 在设备损坏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人员受伤。长期以来, 各高校在金工实训中出现了多例安全事故, 但是更多的安全隐患因没有造成安全事故而没有显现出来, 一旦出现人身安全事故, 对学生及其家庭都会造成巨大伤害, 也给学校造成很大损失。因此, 在金工实训过程中, 必须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 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遵规守纪,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才能保证金工实训顺利地进行。

三、金工实训中产生的安全事故和隐患分析

(一) 学生心理情感因素诱发的安全事故和隐患

金工实训是工科专业学生入校以后第一次参加生产性实践教学, 对各种机床设备的动手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因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而出现安全事故和隐患;指导老师在实习安全动员中往往对实习的危险性及安全事故夸大渲染, 导致一些学生对实习产生恐惧感, 学生不敢动手操作机床, 同时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短, 师生间缺乏理解和信任, 当老师巡视到自己面前时, 学生容易产生紧张情绪, 发生误操作而造成安全事故;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在实习时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不能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 消极怠工, 盲目操作造成安全事故;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 能够进行简单操作, 便自以为是, 不经老师许可就擅自操作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事故。

(二) 金工实训的教学方案不尽合理引发的安全事故和隐患

实训教学结构安排不科学, 缺乏针对性, 教学效果差。如机械类本科专业金工实训时间为3周, 按钳、车、铣刨磨、焊接、铸锻造等五个模块平均分配学时, 在车工等关键工种上学时不足, 学生很难理解机床的工作原理以及机械制造的工艺知识, 在独立操作机床时, 难免出现操作错误而引发事故。

重实践, 轻理论, 教学方法呆板, 不能因材施教。金工实训以实践教学为主, 片面强调给学生更多时间动手操作, 忽视基本理论的教学, 使学生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老师按照备课计划进行实习, 但是学生因个体差异, 学习能力不同, 动手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

安全教育不能贯穿实习过程, 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缺乏应急应变能力。在实习前, 指导老师通常都要对学生进行集中安全教育, 通过这些教育后,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在安全管理方面松懈, 对一些违规违纪学生要求不够严格;因指导老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对各工种的危险点缺乏认识, 对突发易发事故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一旦出现险情不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三) 实训设备陈旧及布局不合理引发的安全事故和隐患

大部分高校都在校内建有金工实训基地或工程训练中心, 实训设备使用年限较长, 电器开关老化、松动或损坏而不能得到及时更换与维修, 而且实训设备选用的一般都是生产型设备, 适合具有操作经验和资格的操作者, 而对实训学生来说这种设备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由于机床布置过于紧凑或过于松散, 每名老师要指导学生数达到10人, 甚至更多, 老师巡视管控的空间较大, 以致于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对学生错误、不规范地操作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

四、消除金工实训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制度与措施

(一) 加强安全责任意识及安全素养的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 爱岗敬业、爱护学生的职业操守, 不断提高实习指导老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树立安全意识, 强化安全责任感, 指导学生时要有满腔的热情和十足的耐心,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鼓励学生勤练多问, 杜绝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发生安全事故, 切实做到“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注重对学生安全观念的培养, 将安全防护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纳入教学内容并考核, 凡是不参加安全教育和未通过考核的学生不得参加实习, 切实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

(二) 改革现有的金工实训教学模式

依据工科机械类专业和近机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不同, 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存在差异, 来制定分专业分层次的实训方案, 分别执行金工实习A (4周) 和金工实习B (2周) , 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

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制定详细的实习指导书, 学生每完成一个工序才允许进行下一工序的操作。在实习前, 通过走访班主任及学生代表, 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学习基础及性格特点, 尤其是掌握平时表现自制力较差、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的这部分学生, 做到心中有数;在实习过程中, 指导老师对基本理论、工作原理要讲清讲透, 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学时, 讲练结合;做好课前准备, 工装夹具、量具准备齐全, 示范操作时, 动作要熟练规范, 对危险点要着重强调;指导过程中要细心、耐心, 因学生个体差异, 有的掌握的较快有的较慢, 对较慢的学生不要催促, 以免造成学生心理紧张, 发生操作失误;指导老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因材施教, 比如对口专业入校的学生, 在中职期间接触了机械加工, 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基本知识, 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对他们可以增加实习内容, 提高对他们的学习要求, 同时从中选拔1-2名表现优秀的学生, 来辅助老师做好实习指导。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上传到校园网, 便于学生课后上网观看, 巩固课上学习的机械制造工艺过程、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安全操作要领等。

(三)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并健全实习安全管理制度

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淘汰技术落后的、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 购置新型的、技术先进的设备, 不但可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保证实习安全顺利进行, 又能满足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

采用自查、互查、巡查三级实习安全检查模式。自查是学生检查本人衣着是否规范, 使用的设备或工具是否外观存在零件或电气开关等部件存在损坏、松动、裂纹等;互查是小组内学生相互检查着装、工件及刀具装夹是否牢固、操作动作是否规范, 加工工艺是否正确等内容;巡查时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到各个工位去检查, 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或不规范的操作,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习指导教师守则、学生实习守则、机床安全操作规程、实训室5S管理制度等, 并全部悬挂在实验室醒目位置;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明确专职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 做好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制定设备日常维护与管理制度, 维修人员要及时做好实训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并做好记录, 绝不允许机床设备带病运转, 以保证实训教学安全顺利地开展。

五、结语

实习安全工作是金工实训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坚持“安全第一”的教育方针, 不断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认真落实各类安全工作职责, 才能保证金工实训的顺利进行, 才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摘要:根据高校工科专业金工实训课程的特点, 分析在金工实训过程中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 针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提出消除安全事故和隐患的措施。

关键词:金工实训,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洋, 王玉丹, 张文颖.非机类金工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 2017 (51) :81-82.

[2] 高琪, 祖英利, 工程训练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建设与实实践[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7 (4) :313-316.

[3] 朱淑梅, 王广勋, 汪邦富, 邢丁耒.高校金工实习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教育与管理建议[J].高教学刊, 2016 (15) :166-167.

[4] 付铁, 丁洪生, 马树奇.关于工程训练安全保障问题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4) :208-210.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范文第5篇

大风致电线砸断搭在村民铁栅栏连电,4人触电死亡

7月20日凌晨,由于受雷雨大风天气影响,黑龙江海伦市海北镇海北村红旗东台区一处220V低压线因树叉折断,砸断电线,导致铁栅栏连电,造成海北村徐某一家四口意外触电身亡。

据海北镇红旗村的村民介绍:当日凌晨,雷电大风将当地的很多树木折断。有一些折断的树木,将380伏的电线砸断,其中有两根电线搭到了这户居民家的围墙上,而这户围墙上有铁丝网,大雨中金属导致了连电。

事发时间大约在凌晨3时许,先是这户居民家的奶奶被电击中,15岁的双胞胎孙子看到奶奶出事先后去救,不想相继发生触电,家中爷爷见状也上前也去救,结果也被电击倒。

警车和救护车赶到村里后,民警将事发这户居民家附近的区域进行了临时封闭,供电部门工程抢险车辆也赶到了。救援人员将4名触电人员抬出后,经过急救人员检查确认全部死亡。

以下这份触电事故防范宝典

安全人学起来 多一份扩散,少一次事故

1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1)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2)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务。

(3)移动长、高金属物体碰触电源线、配电柜及其他带电体。 (4)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 (5)电动工具电源线破损或松动。

(6)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身。 (7)湿手操作机器开关、按钮等。 (8)临时线使用或管理不善。

(9)配电设备、架空线路、电缆、开关、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在长期使用中,受高温、高湿、粉尘、碾压、摩擦、腐蚀等,使电气绝缘损坏,接地或接零保护不良而导致漏电。

(10)接线盒或插头座不合格或损坏。

2触电简述

触电是人体触及带电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电弧放电时,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或是进入其他导体构成回路的现象。

常见的触电方式有两种:即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接触触电。

人体不同部位接触不同电位则有电流流过为触电。分为“电击”与“电伤”两类。

“电击”:电流流过人体内部破坏心脏、呼吸与神经系统,重则危及生命。

“电伤”: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伤内部及骨骼,在人体体表留下电流印、电纹等触电伤痕。 2.1 影响电流对人体的触电危害程度的因素

(1)人体情况:人体敏感性;

(2)通电途径:左手-胸> 手-手

手-脚 > 脚-脚; (3)触电时间:触电急救的黄金时间是触电后的5~10分钟; (4)电流的大小:工频50HZ下的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 (5)电流性质:25HZ~300HZ交流电>直流电 > 1千HZ以上高频电流;

(6)电流从人体的左手流经至前胸时,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 2.2 安全电流与安全电压

(1)人体允许电流:我国按照50HZ交流电,触电时间不超过1秒时的人体允许电流,一般为30mA·S; (2)安全电压:

在无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65V。 在有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24V。 在有特别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12V。 3触电形式分类 3.1 直接接触触电

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或者是人体过分的接近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现象。也称正常状态下的触电。常见的直接接触触电有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3.2 单相触电

单相触电是指当人站在地面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到某相火线而发生的触电现象。在低压供电系统中发生单相触电,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几乎就是电源的相电压220V。 3.3 两相触电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同时接触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而发生的触电现象。若人体触及一相火线、一相零线,人体承受的电压为220V;若人体触及两根火线,则人体承受的电压为线电压380V。两相触电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3.4 间接接触触电

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壳或金属构架,而因故障意外带电发生的触电现象。也称非正常状态下的触电现象。

跨步电压触电也属于间接接触触电。 4 触电电流分类

(1)感知电流: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电流。感知电流值因人而异。总体上成年男子感知电流平均值约为1mА,而成年女子约为0.7mА; (2)摆脱电流:人能忍受并能自动摆脱电源的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平均值为10mА;

(3)安全电流:使人不发生心室颤动的最大人体电流。在一般的场合可以取30mА为安全电流,即认为30mА是人体可以忍受而又无致命危险的最大电流;而在高危场合应取10mА为安全电流;在水中或者在高空应选5mА为安全电流;

(4)致命(室颤)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超过50mА,时间超过1s就可能发生心室颤动和呼吸停止,即:“假死”现象(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率平均值为75次/分钟,当发生心室颤动时心率将达1000次/分钟)。 5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防触电措施

(1)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大小与接地电流的大小、土壤电阻率、设备的接地电阻和人体位置等因素有关;

(2)当人体误入电流入地点地面电位区域时,应两脚并拢或单腿跳跃,离开电位分布区8-10米以外;

(3)当人穿靴鞋时,人体受到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将大大降低。

以下这份专业超全的电气安全培训PPT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范文第6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一方面, 企业所使用的电气设备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 负荷也逐渐加大;另一方面, 居民家用电器 (冰箱, 电视, 洗衣机, 空调, 电脑等) 的增多, 对电气设备的损耗逐渐加大。不仅如此, 有时33KV变电器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而要使用更高规格的, 比如110kV, 220kV的变电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事故成因的调查要求提高了。具体说来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1 设备老化, 维护不力

对于传统的电器使用设备来说, 由于使用设备不多, 电力负荷较小, 相对来说老化速度慢, 维护起来相对容易。但随着新型用电设备不断推陈出新, 对电力的负荷不断加大。设备老化的速度大大加快。这时再使用传统的设备维护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要。而且对于很多企事业单位, 比如成立较早的国有企业来说 (例如棉纺厂、造纸厂、印染厂等) , 随着用电设备的使用期延长, 电力的阻荷也越来越大, 如果维修更换不及时, 问题会更加突出。这些用户变配电室设备陈旧, 且更新改造能力有限。

1.2 环境多变, 意外频发

对于一般用电企业, 只需解决好设备老化问题即可。但对于某些特殊行业, 比如机加工, 冶炼, 化工, 建材行业就另当别论了。由于机加工、冶炼、化工、建材行业的工业气体 (比如二氧化硫) 及粉尘污染较严重, 因此电气设备尤其是35kV及以上室外安装的电气设备, 容易受导电粉尘或化学气体 (硫的二氧化物、三氧化物、氯气、溴气等) 的污染, 在雨、雪、雾等天气容易造成设备短路。由于大雨将冲掉和稀释导电粉尘或化学气体, 不会对电器设备造成危害, 而小雨雪及雾天就容易造成事故。如某单位110kV站室外支瓶闪络, 造成一路停电;某窗纱厂电镀气体进入35kV主变室, 又遇小雨雾天气, 造成闪络。

1.3 外力破坏, 缺乏经验

外力破坏主要是指输电设备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得到破坏。通常的外力破坏主要包括: (1) 人为故意破坏输电设备, 比如偷盗电缆的违法案件屡禁不止; (2) 交通事故导致输电设备被破坏。比如某运输车辆载货过高, 导致输电线被挂断等; (3) 建筑开发导致输电线路被破坏。比如某房屋开发公司, 进行建筑施工时, 误将埋在地下的输电线路挖断等; (4) 其他情况导致的输电设备被破坏, 比如风筝挂到高压电线上, 引起高压线短路等。

还有时, 电气设备维护人员对一些新产品没有维护经验, 容易造成事故, 甚至对某些事故处理不当, 小事故就会演化为大事故。比如对新电力系统香炉的不了解, 盲目处理就可能引发地区大面积停电等。

1.4 生物因素, 防不胜防

生物因素主要指生物活动对电气设备的损害。最常见的鸟类落在高压输电线上时, 同时碰到两根高压线, 容易引发短路。还有些事故多发生在秋冬交替, 设备防护等级水平低的电站, 由于小动物如老鼠、猫、蛇等进入设备区, 爬上裸露的带电部分造成相间短路, 导致设备损坏和停电事故。因此类事故时有发生就不举例了。

1.5 制度漏洞, 规程欠缺

虽然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 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气设备维护工作更加方便, 但也由于近年来的电气设备、新产品、新技术的过度应用, 使得人们在制度方面容易掉以轻心, 制度上容易存在一定漏洞。举个椅子, 某生产厂家技术工人在一次倒闸操作中, 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在35kV并路倒闸操作中, 凭经验办事, 只听声音判断35kV、32kV开关已跳闸, 结果误拉合32-2刀闸, 造成带负荷及环流拉刀闸的恶劣事故, 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还有些企业, 设备更新, 但操作规程没有得到必要的更新, 结果技术工人仅凭经验办事, 就有可能酿成惨剧。

2 电气调试事故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仅仅用电负荷不断增长, 而且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针对电气调试事故应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2.1 加强电气调试技术

电气调试的技术有很多, 具体如下: (1) 装置的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高压试验的高压引线应尽量短, 必要时用支持物绝缘加固, 保持高压部分与接地体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保证高压实验过程中不发生任何的对地放电现象; (2) 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双击隔离开关。试验回路的低压回路中应装设电源断路器, 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3) 前需要断开的各设备电气连接头, 拆开前需要做好标识, 实验完毕检查无误后恢复原状; (4) 变更试验接线或实验结束时, 都必须先断开试验电源, 对被试设备进行放电, 将高压实验设备的高压端短路接地。

2.2 加强设备调试的管理

平时应做到未雨绸缪、定期加强设备的调试, 而不是等设备出现问题再进行调试、维修。当电气设备老化、反应慢、电阻过大、效率不高等缺陷时, 应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处理、记录在册, 从而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对某些特殊企业 (比如化工厂, 冶炼厂, 焦化厂等) , 应建立严格的监测系统, 检测地表辐射、二氧化硫浓度、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有无异常。必要时应做好检修清扫, 保持监测设备运行环境的良好等等。

2.3 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管理

应加强设备巡视, 明确电力线路的走向, 电缆的埋设位置、标志和警告, 并依托各级政府及法律的力量做好《电力法》的普及和安全用电的宣传。对于新产品则应在非重要的线路及用户试用, 取得一定的运行经验后, 全面推广, 做到既发展应用新技术, 又不至造成事故而影响供用电安全。

2.4 加强对电气维护专业人员的培训

在对设备进行改善的同时, 也要提高电气设备调试人员的素质, 通过制定计划和目标, 定期检查完成情况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不仅如此, 变电站还要提高电力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对于一些陈旧的电气设备应进行相应改造。如35kV伏及以上站的进线刀闸与开关的连锁应完善, 可有效地避免误拉合刀闸的事故。其他如带地线合闸等, 应有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 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去靠组织措施来保证安全是不可靠的, 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还应有完善的技术措施来保证安全供用电。

3 结语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对于电气设备的维护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维护人员考虑的意外因素也越来越多, 防范措施要更具全面且更有针对性, 灵活性。中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事业的稳定发展, 和百姓的用电需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民财富的增加, 居民和企业的用电量越来越大, 对电气设备的使用损耗也越来愈大, 相应的在电气调试时出现的事故也越来越多。这对企业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电气调试事故的成因尽心分析, 并给出防范措施上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调试,事故成因,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涛.新建火力发电厂电气试验方法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 2005.

[2] 苏文博, 李磊, 高广玲.135MW发电机组总起动电气短路试验方法的改进[J].中国电力, 2003 (8) .

上一篇:养生警言范文下一篇:财务内控管控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