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文范文

2023-12-16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下,高校教师背赋予了神圣的使命与时代的重任,然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部分教师失德失范问题频出,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评价体系

一、引言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应当并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础与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成为了当代国家教育任务的重要承担者,高校教师的工作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息息相关,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学生成长、未来发展精密相连。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成为我国未来教育任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每位高校教师都奉行“师德至上”,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完成时代交与的光荣任务。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道德是道与德的结合,即方法、技术的道与品质、素养的德的结合,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道德问题。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起社会道德是整个构建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1]。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高校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着崇高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学队伍将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沃土上不断吸取养分,而缺乏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学队伍将使学校无法成为人才德育培养的基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和谐发展有直接而紧密的关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能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对我国未来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国家教育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说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习总书记的一席话,深刻体现出当今社会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国家的发展在于人才,在高端人才急剧稀缺的今天,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了高端人才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保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才品质息息相关,高校教师应认真审视自己神圣的工作,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有效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陶行知的名言:“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不是某一位教师的任务,也不是某一支教师队伍的任务,而是我国高校教师整体的任务。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工作态度、思想觉悟、执教能力、待人处事、工作态度、诚实守信都将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3]。教书育人是圣神而富有使命感的工作,只有将高校教师整体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做好,才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高校教师主要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

1.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

部分高校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教师本身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导致其在教学工作中难以坚持正确的立场,不能全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当中。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庄严性、崇高性,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份普通的职业,应付了事,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课中照本宣科,课下不汲取世界前沿知识,不重视教学质量,不重视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意识淡薄[4]。

2.学术不端,师德失范

近年来,我国学者学术不端事件频发,部分学者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学术形象[5]。部分高校教师在科研压力下,作出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的事件一直存在,這是科学精神的亵渎以及对高校教师职业的不尊重。

3.物质化、利益化现象日益严重

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是人都是理性人,换句话说是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他永远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教师是一份光荣而责任重大的职业,教师也是人,人总有七情六欲,在当前利益至上的氛围影响下,有部分教师利用自己职业的特殊性、便利性,谋取私利,收受学生和家长给予的好处或金钱,极大地败坏了高校良好单纯的学术之风。

同时,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特性是教学与科研并重,在职称晋升与高校年终考核中,科研项目得分占到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部分教师只重科研不重教学,以消极的态度敷衍日常教学工作,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严重的影响到了教学质量。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共创良好教育氛围

当前,我国已出台《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多项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和政策规定,在大方向上规范了我国高等教师的职业道德。但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够细化,指代不明,对具体的教师违法行为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与解释,这导致核定教师师德行为是否违法时不够公正。我问过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仍需要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细致化、明确化、公平化的明确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划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红线,督促我国高校教师尊重自身职业,重视教师道德,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2.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产业转型,体制改革,对于教师队伍来说,更应该将体制改革走在前面,进一步的体现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获得全社会的尊重与赞誉。同时,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是教师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工作,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有助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通过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评价来核定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质量,同时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改进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6]。

3.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教师自我修养

责任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肩负的重任,心中有责才能任重道远。在教师的岗位上,爱岗敬业的核心基础就是责任,每一个专业教师都必须具备一颗责任心[7]。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体制的改革评价对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来说都是通过外界手段来实现的,而从根本上、内核上改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途径只可能通过提升教师自我修养。帮助高校教师认识其工作的神圣性、重要性、责任性,帮助高校教师建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从教师内心深处体会教书育人的意义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人之儿女,己之儿女。”教师是一份神圣而负有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职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耳濡目染的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高校教师更需要正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高校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道德.[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1%93%E5%BE%B7/7931209?fr=aladdin.

[2]http://edu.people.com.cn/n/2012/0908/c1053-18954666.html.

[3]王兵.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73-74.

[4]颜雪珍.师范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之管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5-8+53.

[5]梁瑞贤.对近年来学术抄袭剽窃频发现象的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3:146-147.

[6]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7]孙明月.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J].金田.2015.6:154.

作者简介:

王玮琦(1998-),女,山东德州人,研究方向:投资与理财。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1 师德的现状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从总体上讲, 无疑是一支可以引以为自豪的队伍, 多数教师能够忠于职守, 兢兢业业, 以满腔热情为祖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积极奉献, 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也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了平凡而又崇高的榜样。但毋庸讳言, 在现实条件下, 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1) “内心信念”出现动摇, 敬业意识淡薄。在我国, 任何行业高尚的职业道德, 都来源于一种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对本职工作的热忱, 来源于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对教师这一行业来讲, 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教育事业的特点, 决定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必须热爱和忠诚于人们的教育事业, 必须具有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青春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决心和勇气。可以说, 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 内心信念支撑着教师认真履行教师职业, 是教师敬业的原动力。但从目前情况看, 这种原动力正在一部分青年教师中消失。部分青年教师敬业意识淡薄, 他们对选择教师的职业感到无奈, 把从事教育事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 工作敷衍了事。这种人虽然不多, 却严重地损坏了青年教师的形象。

(2) 人生价值取向“中性”, 精力投入减少。教师的劳动是最复杂、最微妙、最具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劳动, 这种劳动, 由于难以准确量化和随处监督, 因而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良心;由于只能集体协作完成而成效显现又比较慢, 因而要求教师必须不计个人名利, 不追求短期效应, 具有默默奉献精神;由于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 因而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事实证明, 教师投入精力越多, 教育效果越好。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受趋利原则的影响, 部分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趋向于中性, 具体表现为, 人生理想取向实际, 个人幸福追求实在, 价值标准注重实用, 行为选择偏重实惠。个别青年教师对教学和科研投入的精力明显减少, 视教学为副业, 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市场投机及一些商业性活动中, 心分几头, 直接影响了教育秩序和教学质量。

(3)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教育和示范作用降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教师人格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有正其身, 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要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就必须在人格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教师的行为具有显著的教育性和示范性。教师用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 对学生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可以有力推动学生在道德品质成长中由“知”向“行”的转变。但有部分青年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 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具体表现在言行不一, 他们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 而自己上课却迟到早退, 随意调课不打招呼, 更有甚者, 个别教师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 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从客观上讲, 长期以来, 由于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 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 对道德建设的要求放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由于强调利益驱动, 而法制又不完善, 在某种程度上搞乱了一些人的是非标准和义利观。其次, 从主观上讲, 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削弱, 在高校, 政治学习只是读读报纸、传达文件, 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 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盲点”。部分青年教师放松自身修养的提高, 出现了重业务轻师德的现象。

2 对策的思考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广泛和持久的, 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 由于和大学生年龄接近, 最容易成为大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 青年教师思想道德风貌如何, 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想道德风貌。因此,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势在必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手抓教育, 一手抓管理,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加强理论教育, 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青年教师。只有坚持引导青年教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才能使广大青年教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当前, 就是要对青年教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师德教育, 使广大青年教师认识到,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 就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同人民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密切联系起来,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局出发, 自觉地为教育事业作奉献。引导教师从“实际”、“实惠”中解脱出来, 热爱本职工作,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政策导向。师德建设要以依法治教为前提。我国已颁布实施了《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为从宏观上用法律调整教师的行为奠定了基础。因此, 应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这些法律, 教育他们在享受教师权利的同时, 认真履行教师义务, 正确处理待遇和工作态度的关系。要建立健全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制度, 把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作为重要内容, 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在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重业务轻师德的现象。同时, 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政策导向, 应把对青年教师师德考核的结果作为其聘任、职务评审、工资晋升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总之, 只有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一种管理手段, 加大赏罚力度, 才能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3) 切实关注并解决青年教师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据调查, 高校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已成为影响其队伍稳定的直接原因之一。虽然高校住房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总的来看, 青年教师住房的紧张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观。正如有的青年教师所说, 安居才能乐业, 无居可安, 怎能乐业?所以, 高校还应该下大力气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 使他们在向学生和社会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的同时, 自身也得到发展和进步。

总之,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只要我们能做到晓之以理, 绳之以纪, 动之以利, 以思想教育为重点, 坚持不懈, 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

摘要: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 青年教师正在成为教书育人、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兴国的主力军, 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未来和希望, 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 进而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文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透析, 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贤金, 石风研.师德新论——以德治教与师德建设[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 秦小江.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刍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专家:你讲的确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许多人看来,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很简单,“只需上上课,不用做科研”,似乎这是思政课教师工作的一种常态,思政课教师也常常会感到缺乏发展机会。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政策的重视以及学校管理的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自己要积极调整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专业发展。我的建议有下面几条:

做一名自信的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如果不能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就会失去专业发展的可能。《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如此,思政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自己更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做一名教学能手。如果不能通过课堂来吸引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影响大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理论修养,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既要多联系当前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学生困惑有的放矢的讲解,又要充分重视学生真实需要,灵活的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学生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如果缺乏科研能力,就会失去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无论是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还是更好地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校思政课教师都需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良好的科研能力。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提高理论修养,关注学术前沿问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学术研究,提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增强教学吸引力的同时,推动学科建设与完善,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最终实现专业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 这对于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大会上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德”,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教师有必要以全国教育大会为背景, 改进现有教学体系, 高校肩负着重要的立德树人的任务, 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并认真落实好国家的政策与教育文件,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高校教学作用。

一、全国教育大会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更高要求

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当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体系, 教师不仅仅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树立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使命, 还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的任务, 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中, 全国教育大会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宏观意义上来看, 高校教师这一主体承担着高等教育任务, 要想适应教育改革与创新, 应当建设“双一流”教学体系, 无论从教育布局, 学科结构, 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来看, 都要符合国家的要求, 这也是全国教育大会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1]。

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给高校教师带来更大挑战

(一) 对师德水平的挑战

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 高校教育不仅仅要围绕理论知识建设, 还应当围绕“德育”教育, 注重多元化、智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师德水平, 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着正确的判断意识, 将高校教育与家庭、政府、社会紧密联系到一起, 只有多方面的考虑教育内容, 才能够绘制出更美好的“教育蓝图”。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是基础, 而拥有一定的爱国教育情感是必备条件。实现“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之根本, 更是高校教育的基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 “为人师表”指的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很多教师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仍然保持事业定力和淡泊名利之心, 这就是师德的体现, 要想顺利时代潮流发展, 教师就应当具备时代精神。

(二) 对思想观念的挑战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 各个国家、各个行业都在“拼人才”, 可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校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彰显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 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国始终十分重视思想教育, 古有“儒学思想”, 今有传统文化教学。可见要想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教师就应当注重融入创新式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培养高素质、智能化人才, 让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雄厚的人力资源, 这也是全国教育大会上党中央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与期许。

(三) 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挑战

如今高校教师应当掌握更多专业化技术,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中一定要突显出自身的优势与价值。全国教育大会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高校教育讲究立德树人,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高校是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场所, 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不同, 高校教师一定要多钻研专业知识、砥砺奋进、勤奋钻研, 在研究自身领域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2]。

(四) 对教育教学能力的挑战

在现代化的二十一世纪中, 社会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式教学大多使用“黑板+粉笔”的教学形式, 如今信息化教学体系迅猛发展, 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智慧课堂、网络课程等, 这些都需要教师刷新对传统教学形式的观念,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个性化教学、创新化办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实现高校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夯实基础。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师德师风建设处于时紧时松的状态

身为教师应当以“德”为本, 以“理”服人, 这是如今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 看似风平浪静的大学校园背后也隐藏着很多问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有些高校为了保住学校形象, 便采取解聘或开除涉事教师等行为。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并不能对师德师风建设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虽然很多高校纷纷树立起“师德师风建设”的标语, 但是却并没有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师德师风建设处在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忙起来忘掉的尴尬状态[3]。

(二) 教师培养培训的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高校教师需要接受学院和部门的专业培训, 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很多高校为教师设置的培训体系并不完善, 缺乏针对性、专业性, 很多时候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不同。甚至有些高校所设置的培训体系就是一种应付。死板机械式的培训方式并不能起到本质上的作用, 可见教师培养培训服务也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三) 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和淘汰率偏低

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着流动性差、淘汰率低等情况, 很多高校教师一旦被录用将会拥有“铁饭碗”, 校方一般不会轻易解聘教师, 除非高校教师出现学术不端正、有严重的师德问题等。这就使得很多年轻的师资力量没有走进高校的机会, 教师的流动性偏低导致高校教师在同一所高校任职直至退休的现象屡见不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 我国高校设置的专业比较多, 要想淘汰掉一些不合适的专业非常难, 这也是高校教师淘汰率低的原因之一。

(四) 教师的晋升机制还不够完善

全国教育大会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看法, 认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仅围绕文凭、论文、“帽子”等晋升, 高校教师要想有更多的晋升空间, 一定要有“真本事”。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高校教师能否晋升、加薪全凭借发表论文、课题项目的多少。

所以很多教师将日常时间花费在研究论文、创作课题等方面, 却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这是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些也直观的反映出了高校存在着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不合理的情况[4]。

(五) 教师因后顾之忧不能完全潜心工作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要局限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建设。校方也应当考虑教师在工作中潜在的其他问题。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 75%的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会受到其他问题的困扰。较为常见的有住房、子女教育等压力, 尤其是一线、二线城市的教师, 他们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这些压力迫使教师们在忙于工作的同时, 还需要考虑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 教师因后顾之忧不能完全潜心工作的情况十分普遍。

四、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路

(一) 始终把师德师风置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学体系发展的关键, 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 高校应当以党的领导, 认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文件, 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师德讲座, 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教师不仅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还要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高校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口碑, 是实现高校教育体系长久发展的关键。

(二) 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内容和方式

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是强化现有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方法, 如今人们对“双一流”学校的建设十分重视。我国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很多资金, 用于师资队伍的培养。高校教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要想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短期内收到成效, 就应当注重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将整体培训与因人施训相结合, 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创设。

(三) 积极引进和适度淘汰相结合促进教师流动

师资力量是彰显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体系的发展, 完善现有高校教学体制。就应当认真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所提倡的教育原则, 积极引进和适度淘汰相结合, 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流动, 让更多有能力、有才华、有技能、有实力的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积极发现、吸引高端人才, 充实专家队伍。这样的人才选拔机制, 不仅可以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 还能够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意识, 不断地充实自我, 以免被社会所淘汰。

(四) 设计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晋升机制

全国教育大会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立德树人”是师资队伍发展的根本, 更是师资建设的关键。高校要时刻响应国家号召, 及时修订现有学校的职称职务晋升制度, 让职称和职务晋升的相关规定与时俱进。教师应当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方面, 而非职称的评定与学术论文的发表。学校应当多引导教师将精力投入到学生培养方面, 设计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固然重要, 但一定要以教育教学为主。

(五) 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有一颗踏实工作的“心”非常重要, 很多高校教师都是身处异乡, 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晋升条件, 教师们都在不断地拼搏、努力着, 力求在知名高校立足。

在这样激烈的社会发展中, 要想在一线、二线城市立足并非易事。上文中所提到的住房问题、孩子择校问题等都会成为影响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高校应当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政策, 如可以为教师子女办理附属小学入学证明, 设置较好的学区住房环境等, 只有多方面考虑问题, 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高校教师的后顾之忧[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论述了全国教育大会背景下,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以立德树人为准则建设“双一流”高校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不但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更应当在校内做师德、师风建设宣传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才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为响应全国教育大会所提倡的“立德树人”目标而不断奋斗着, 真正为高等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摘要: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确定了方向, 与此同时, 也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会以全国教育大会为背景, 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述, 希望能够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全国教育大会,高校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思考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定华.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与任务[J].教育研究, 2018, 39, 458 (03) :6-13.

[2] 陈学军, 周益发, 邓卫权.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设体系建构[J].职教论坛, 2017 (11) :29-35.

[3] 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教育系统性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4] 刘晶晶, 李梦卿.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审思与推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 (27) :58-64.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1 师德的内涵

师德, 即教师职业道德, 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1]。

教师职业道德就主要方面而言, 是以若干原则和若干道德规范构成的原则规范体系。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阶级性。其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对教师行为的根本要求, 是调节、指导和评价教师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教育人道主义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原则。教师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热爱教育、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探索创新、以身立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等。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在于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照亮别人, 升华自我。

2 师德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近十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广大高校教师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的总体情况是令人满意的, 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 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同时也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虽然教师待遇与市场经济同步提高, 但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会自然的与市场经济同步提高, 部分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违于教师职业道德,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有些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 工作态度消极, 自由散漫, 不安心自己的工作, 重金钱, 轻事业, 把主要精力放在非本职工作的其它事务上;有些人个人主义突出, 缺乏团体意识, 只讲个人利益, 不顾他人和集体利益, 缺乏协作精神, 贬低他人, 抬高自己;有些人讲索取多, 讲奉献少, 名利之心太重, 在工作中斤斤计较个人利益, 有了一些本领就摆资格、索高价, 重利轻义。有些人缺乏学术诚信, 剽窃别人科研成果, 学术腐败。虽然教师被人们赞扬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育鲜花的园丁”、“通向科学高峰的人梯”, 但大学校园并非一方净土, 大学讲台并不会使人自然而然地高尚起来,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它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

3 加强师德建设, 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师德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拥有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关键条件[2]。所以, 为了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3.1 加强政治思想和社会道德教育, 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 是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要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要增强教师的荣誉感, 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教育事业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 是一种需要无私奉献精神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职业, 使教师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 热爱教师职业, 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 激发教师奋发向上, 释放出最大潜能, 把工作做得更好。要加强教师职业良心教育, 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培养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促使教师形成高尚的师德品质。要加强教师职业纪律教育, 使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等。要对教师进行职业责任教育, 增加教师的使命感, 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道德义务, 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 把“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的理念自觉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实现师德规范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3]。

3.2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增强教师的团队精神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为基本原则。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中, 要强调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关心集体, 维护、珍惜集体的荣誉;要尊重、关心他人和他人的正当利益, 团结互助, 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氛围;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贡献和索取是相辅相成的但不能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 不能只讲索取、权利, 不讲贡献、义务。要正确处理反对个人主义和维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关系, 对于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并能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做出自我节制或自我牺牲的个人利益应该得到维护, 而对那种只顾个人利益, 置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于不顾的极端个人主义要进行坚决的抵制和反对。

3.3 加强教育人道主义教育, 促进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对于师生关系, 要做到热爱学生, 尊重、理解学生, 要从学习、生活、思想、心理上关心学生, 要严爱结合, 教育互动, 教学相长, 注意不断完善自我, 以身作则, 处处都能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典范, 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同事关系, 要做到相互尊重, 真诚合作, 团结友爱, 相互谅解, 不忌贤妒能, 摒弃文人相轻的陋习, 充分调动众人的积极性充分体现集体耕耘的成果;对于与领导的关系, 要服从领导, 在考虑问题时可适当进行角色置换, 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对于与家长的关系, 要做到热情相待, 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教育人道主义的要求出发, 注意发挥自己作为过程主导的角色作用, 以完美人格要求自己, 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它参与者的积极性, 以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3.4 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教师的职业基础, 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就根本无法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无法胜任教师职业, 也就谈不上教师职业道德了。一个医生如果没有高超的医术, 就会贻害病人;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就会误人子弟。作为教师, 如果不与时俱进, 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科学, 则会知识老化, 已有知识结构不适应专业学科的发展和变化, 思维方式和方法就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此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新的教学设备和各种教学软件、仿真软件不断推出, 给教学带来了便捷, 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更具吸引力, 与此同时, 也给教师提出了需迅速掌握新的教育技术的要求。所以,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终身接受教育。努力提高职业技能不仅是教师职业本身对教师的要求, 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师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 因此, 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 结语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在高等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 要加强政治思想和社会道德教育, 加强集体主义和教育人道主义教育, 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促使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推动教师由他律到自律的质的转变。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要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以合格是基础、优秀是方向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论述了师德的内涵, 分析了师德的现状, 指出在师德建设中应加强政治思想和社会道德教育, 加强集体主义和教育人道主义教育, 同时还应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93.

[2] 郝路军.基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高校教师评价[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3) :68~71.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高校在人才的培育方面可谓是重任在肩。高校是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基地, 是知识创新的源泉。高校如果想取得长远发展, 必须要拥有一支严谨治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以便保证高校的发展和生存。因此,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高校人才发展形式与需求

2015年10月, 国务院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提出“双一流”建设五大任务,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更是位于首位。2016年3月29日, 教育部林蕙青副部长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 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 各高校要大力发展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纳入“双一流”建设方案。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双一流”战略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 一流本科教育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流的师资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

当前各个高校都在“双一流”和“高等教育内涵”上下大力气建设。全国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管培俊强调: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核心要素是制度和人。这是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他认为, 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落到实处需要围绕转变教师工作的理念、改革用人机制、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教师广泛参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改革激励机制、改革教师发展机制等几方面发力。现阶段是竞争的时代, 高校的教师是高校发展的生命力,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直以来也是教育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是教育的发展之基, 是高校教育的竞争之本, 是高校取得提高的动力之源。从2017年开始, 国内一些城市放出了“送户口”、“送房补”、“免费租借办公区”等大招来吸引人才。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已经蔓延至20多个城市。2018年5月17日中国财经报道:“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强调:首先人才引进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紧密结合, 二是既要“引才引智”, 更要“用人留人”, 怎么留是关键”。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不足

柳利峰通过对全国21个省 (市、区) “双一流”建设方案文本中师资队伍建设内容进行词频分析, 发现各地政府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与引进两个方面。地方政府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时还存在以下问题: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教师培养内容失衡。为更好地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需要做到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规范、平衡发展人才培养内容。近年来保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 对高层次的人才引进上下了很大力度, 但是还是存在着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尤其是一些民办院校师资力量相当薄弱, 还有一些学科的师资严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 大致有如下几点原因:区域优势缺乏, 人才流失严重;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师评价制度不健全。

三、高校教师建设理念

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 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高校教师建设还要贯穿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首先是学生为本, 育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不是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程中心;要树立因材施教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教学相长的理念,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第二是师德为先。教师要明白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 明白教师承担的教书育人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服务职责;明辨大是大非, 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坚定”四个自信”;教师要模范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在讲台上信口开河, 就是不专业的表现;教师要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第三是能力为重。大学没有不搞教学的学者, 也没有不搞科研的老师, 因此既要有很强的教学能力, 也要有研究能力;大学要教书育人、追求真理、涵养文化, 传承文明, 大学教师还要有人文素养。第四是传承创新。教师要传承文明、崇尚科学, 潜心学术、矢志创新。第五是终身学习。教师要有自我发展能力, 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师资队伍应该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创新人才机制, 优化师资结构, 加大教师教育投入, 完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进一步开发教师人力资源, 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思考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当前的我国新形式下, 高校教师如何改革与发展, 是各大学关注的重要议题。龙秀珍、徐听宝在《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中从转变观念, 改革传统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上入手, 从封闭、单一、静态的管理模式向开放、多元、动态的管理模式转变;加强师资培养, 造就高水平得教师队伍入手, 走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的路子;改善小环境, 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上入手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进行了研究。佟颖在《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几点思考》中重点在高校教师队伍学历、学缘结构不合理, 教育教学水平低;思想素质和学习意识淡化功利学习明显;管理机制缺乏实际效用,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系统培训, 实践能力较弱上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解决对策: (1) 国家、政府的扶持是保障; (2) 提高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 (3) 改善高校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 保障其良性循环; (4) 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机制; (5) 优化学历、学缘结构; (6) 建立完善的人事分配制度。李琛在《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剖析了存在的问题: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不平衡、工作主体错位, 影响了培训进修的积极性、进修培训经费不足、理论研究工作不到位。结合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从大学的功能拓展来审视当前高等教育, 认真研究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要从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出发点, 改进并创新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要采取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方式, 进一步来夯实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三方面的建议。保定市地理位置特殊, 处在京津冀的中心位置, 党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给保定市带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2017年4月中央决定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 使保定市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保定市高校众多, 有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央警官司法学校等, 还有一批地方性院校。当前中央有关高校教育一系列的重要举措, 加上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突显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对高校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要求我们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摘要:当前, 许多世界一流大学把本科教育当作学校的本质要求、主要特征和坚定目标。一流的师资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保障。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严谨治学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是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教师,建设

参考文献

[1] 姚弋霞, 张文舜, 何久钿.“双一流”战略视域下一流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1 (3) :127-133.

[2] 宁滨.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 (4) :5-8.

[3] 柳利峰.“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21个省 (市、区) “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J].北京教育 (高教) , 2018 (4) :23-25.

[4] 龙秀珍, 徐听宝.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1994 (4) :75-78.

[5] 佟颖.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 (3) :58-60.

上一篇:重构销售渠道适应市场论文范文下一篇:内容分析法发展云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