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结构分析论文范文

2024-05-05

命题结构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自股票市场建立以来,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进行融资,从而获取更多的资金来维持上市公司的经济往来。但是就目前而言发现,多数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股权融资比例远远高于债券融资。由于多数上市公司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使得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面临着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现状。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产生原因;影响

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来完成对企业资本的积累,从而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然后通过实体经济与证券市场的虚拟经济的共同发展来提升上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带动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上市公司的发展中发现多数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给企业的融资结构带来较大的改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及特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面临的环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主要原因及带来的影响、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协调发展的有效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阐述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及特点

据调查,自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发现,我国股票直接融资的总量不断增加,现代股票市场已经初步实现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的融资体系,其中外援融资占据较大比例,并逐年呈上升趋势[1]。而近年来,配股的融资方式逐渐呈上市公司获得再融资的重要方式,其配股金额也在逐年增大。增发新股也是近年来比较受上市公司喜爱接受的再融资方式,但是增发新股的再融资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还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面临的环境

(一)政治法律环境

由于股权融资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必然会面临的政治法律基础。而上市公司进行融资是一种社会行为,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社会行为必定会受到政治法律的约束[2]。面对政治法律的约束会使得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带来较多不便。

(二)经济环境

由于经济全球化加之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上市公司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企业的建设工作,对企业扩招建设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上市公司就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的扩招与建设。其次,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对部分企业给予相应的资金及政策优惠,也会给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带来一定的变化。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一)留存收益比较逐年降低

留存收益是指上市公司理念实现的利润中国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上市公司内部的积累,其中包括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两类资金。其中盈余公积金是由特定用途的累积盈余,未分配利润是没有制定用途的累积盈余。留存收益逐年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多数上市公司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中占据有力地位,不断的对上市企业进行扩大建设,而不断的扩招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企业资金全部对外投资或进行扩招,留存收益几乎为零,甚至有部分上市公司因不断的扩大建设背负较多债务。

(二)股权融资比例较高

由于股权融资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较小,且股权资本不用在企业征程运营期内进行偿还,所以不存在还本付息的财务风险,股权融资对资本筹资限制较少,相对比较灵活,可以保障企业对资本的最低需求。基于以上优势,在上市公司的融资中发现股权融资占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占据较高比例。

(三)债券融资比较低

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券融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较高,债券融资通常都有固定的到期日,并且需要定期还本付息,会给上市公司财务造成相应的压力。一旦上市公司运营存在问题资金供应不足,债券融资还本付息对给公司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长时间的资金断裂甚至会导致公司破产。其次债券融资限制条件较多,会限制公司对债券融资的使用权力,其次,对债券融资的额度有一定的限制。以上原因的限制使得在上市公司的融资中债券融资比例较低。

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体制方面存在的先天缺陷

在我国股权融资方面相关的管理制度及约束力度严重缺乏,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对公司内部财务真实状况的掩盖达到发行新股和配股的条件,而股权融资的条件限制相对较少,从而使得多数上市公司更加偏好股权融资[3]。其次,是我国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及融资工具的缺乏导致上市公司更加偏好股权融资。

(二)内部人的控制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可以看出,多数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及法人股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一般都由内部人对国有股和法人股进行超强控制。在多数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一直处于控股地位,持有国有股的公司重要地位如董事长、法人及总经理位置都是由固定人员担任,导致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三)资金成本因素

融资资金成本问题是上市公司偏好融资的主要因素,股权融资资金成本较低,在资金使用上也无特定的限制,其次,企业可以根据其经营状况和业绩的好坏,决定向投资者支付报酬的多少,资金成本负担较低。因此,由于对资金成本因素的影响,导致上市公司更加偏好股权融资。

(四)资产收益因素

股权融资是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对于公司而言,股权融资的钱就是公司的永久性资本,会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提升企业的资产收益,增加企业的运营增加,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五、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协调发展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完善市场融资规则

引起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基本矛盾点就在于市场融资规则的建立,因此,要想改善偏好股权融资这一现象,必须加强完善市场融资规则。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强化对市场融资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资本主义市场的行为。建立完善的市场融资规则对上市公司财务与状况及融资条件进行有效核查,确保上市公司有资格进行增发股票和配股,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4]。充分利用我国新会计制度实现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监督与考核,以不断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改善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债券发行市场

首先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保证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国现代企业发展规定执行,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力度。并积极完善债券发行市场,减轻对债券市场的发行额度,降低资金成本等等方式,来激发上市公司对债券融资的需求,不断优化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之间的平衡发展。

(三)加快银行体制的改革

就目前银行对企业融资贷款发放现状而言,国有银行对融资市场的垄断现象较为严重,针对以上现象应不断加强对私有企业及地方银行的突破,规范银行在股票融资贷款中的操作规范,提升银行工作效率,不断实现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现象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包括我国政策体制先天因素的影响,内部人控制因素,资金成本因素及资产收益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较为严重[5]。因此,为不断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协调发展应不断完善资本主义市场融资规则和完善债券市场发行规则,同时加快对银行体制的改革,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

参考文献:

[1]马微.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马红,王元月.宏观经济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融资结构调整——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经论丛,2017(01):58-66.

[3]惠祥,李秉祥,李明敏,王封青.技术创业型企业经理层股权分配模式探討与融资结构优化[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06):177-188.

[4]梁亚松,钟田丽,胡彦斌.产品多元化战略与融资结构决策: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管理评论,2016,28(04):178-185.

[5]康微婧,贺炎林,杨小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区域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20(03):61-68.

命题结构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项目编号:XSFZZD2021880

立项时间:2020-01-06

结项时间:2022-01-06

成员单位关系:

崔丽丽:哈尔滨商业大学

项目负责人:崔丽丽

命题结构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金融理论研究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化逻辑分析

…………………………吴海兵,黄添勇,M·M·Rahman(1-2)

金融体系风险分担理论研究综述 ……………………马 宇(1-5)

对我国金融效率的实证分析 …………………沈 能,赵建强(1-7)

风险系数估计的修正与拓展评析 ……………………何 青(1-11)

基于无套利理论的MBS市场价值定价方法研究

……………………………………………李大鹏,陈伟忠(1-14)

企业债券融资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何志刚,胡 滨(1-16)

叶适纸币思想浅析 ……………………………………彭 澜(1-19)

2005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述评 …………………王树同(1-21)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马瑞永(2-2)

转型时期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 …………………高云峰(2-6)

有关货币错配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唐宋元(2-10)

美联储货币政策传导和操作特点评析 ………………尹继志(2-14)

发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思考 …………………薛桂清(2-17)

加快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刘学兵(2-19)

河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刘莉亚(2-21)

推动融资体制创新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鲍静海,郭 蕾(2-23)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实践研究 …毕海霞,岑 讳(2-25)

一般债权作为质:标的物的可行性分析 …高晓霞,李文辉(2-27)

证券投资基金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与完善 …刘培培,刘军霞(2-29)

“双过剩”下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出路 …………董玉华,蒋剑平(3-2)

东亚国家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困境与出路 ……………王 琛(3-5)

ROCA评价体系及其在银行监管中的应用 ……………王 飞(3-8)

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安全 ……………………………肖 崎(3-1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综述 ………………王传东,王家传(3-11)

外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黄春蕾(3-17)

如何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效益…杨文杰,阎东彬,梁巍(3-20)

河北省小康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3-23)

人民币有效汇率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 ………陈帮能(3-26)

我国省级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评价 ……………韩大海,徐效坡(4-2)

现代金融契约理论研究述评 …………………徐子尧,牟德富(4-7)

投资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 ………………胡旭阳,史晋川(4-11)

当代西方区域金融研究 ………………………………郑长德(4-14)

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理论与现实选择 ………谢罗奇,黄明华(4-16)

东亚货币合作中中日货币竞争力比较 ………………郭 华(4-20)

中国资本流动的金融安全度测算 ……………………郝俊香(4-22)

住房抵:贷款证券化的证券品种设计研究 …………李大鹏(4-26)

非行政干预条件下企业融资行为的博弈分析 ………段迎君(4-29)

国际平价条件传导机制与金融危机 …………………梁江波(4-31)

政策性金融与开发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王 伟(5-2)

美国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治理结构与激励约束机制…马广奇(5-5)

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 ………………………李增刚(5-9)

外汇储备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孔立平(5-12)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分析 ……………周素彦(5-14)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分析与操作实践 ……………尹继志(5-16)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计量模型应用研究 ………………李树杰(5-19)

金融企业集群发展动因研究 …………………………滕春强(5-23)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研究概述 ………………杨晋丽,李仲明(5-25)

河北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研究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5-28)

对规范与发展欠发达地区民间融资问题的思考…牛永涛,程普(5-32)

经济学术研究

行为研究的路径分析 …………………………刘继云,孙绍荣(1-24)

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 ……………………………胡永康(1-28)

关于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思考………………………阎东彬(1-31)

论风险经营时代的企业绩效评价新思维 …严津丽,陈 戈(1-33)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昝德银,陈华(2-31)

原产地规则的灰色区域与非关税壁垒 ………………谷祖莎(2-34)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陈金香,王建中(2-37)

跨国并购管制与国家经济安全 ……………陈 华,张春燕(3-29)

论房产营销的行为技巧 ………………………………华东晖(3-32)

我国粮食需求分析与预测 …………刘晓俊,李春萍,侯 聪(3-34)

论反倾销过程中欧盟委员会的自由裁量权 …贺五一,聂小蓬(4-34)

西方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与启示…乔香兰,张金胜,王杰(4-37)

税制结构分析与我国税制结构选择 …………………侯艳蕾(5-35)

作业基础预算与成本管理的比较与整合 …龚光明,苑丽丽(5-37)

金融市场研究

证券公司脆弱性的契约制度剖析 ……………………于长福(1-35)

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的市场效应比较 ……………段盛华(1-38)

在我国发展MBS的可行性分析 ……………………刘 蓬(1-42)

企业债券风险估值与简化式方法 …………侯乃聪,张 燃(1-45)

我国股市资金流动速度分析 …………………………马 达(2-39)

我国IPO股票长期弱势中研究方法的差异性与实证研究

……………………………………………………杜俊涛(2-43)

差异化发展:我国中小基金公司的出路 ……………王 平(2-46)

沪深股市的引导性关系研究 ………………高 琦,朱 岚(2-49)

“十一五”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科学发展的思考 ………王兰军(3-35)

我国证券监管现状及改进措施 ………………………唐震斌(3-38)

拓展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管道的对策思考

…………………………………戴新华,张 强,肖奎喜(3-42)

中小板股改试点公司合理对价的辩证分析…刘中学,林福永(3-44)

上市公司担保行为及其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

…………………………………汪子文,刘 端,杨 芳(4-39)

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制度约束转换 ………………陈 锐(4-43)

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并购趋势及对策研究 …………张敏聪(4-46)

信息披露理论和我国证券市场的改进措施 …………唐震斌(5-39)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程建伟(5-44)

权证产品理论定价与市场定价偏离度分析 …………秦 浩(5-47)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债的汇率、利率风险…魏刚,解一辉(5-50)

教学与管理研究

大学生对孤独的认知及应对策略研究 ……王素芬,丁全忠(1-4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话式教学 ……………牛素珍(1-52)

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郑艳娟,张宇敬,赵秀明(1-54)

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张吉明,郑 茜(1-56)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 ……………………张云军,刘长海(1-57)

浅谈法学教育改革 …………………张)菲,张玉敏,王宝娜(1-58)

关于推进高校聘任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陈 红(2-52)

会计仿真教学研究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2-55)

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的选题原则及其运用 …………骆祚炎(2-58)

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2-60)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王鑫斌,姬鸿洁(3-48)

开展研讨式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许传华(3-50)

跨文化交际与大学外语教学 …………………………徐三乔(3-52)

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借鉴 ………于 强,钟 伟(3-54)

如何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赵松岭,胡书金(4-48)

建构主义模式在金融工程教学中的运用 ……………危慧惠(4-50)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翟小娜,唐树良(4-52)

如何加强高职高专的证券投资实验课教学…卢艳茹,李海燕(4-54)

完善我国政府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对策与建议

……………………………………………李冰水,齐秀强(4-56)

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5-52)

对加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5-55)

教学效能感对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启示 …张海瑛,齐 卫(5-58)

信托研究

信托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研究

…………………………………徐小迅,刘兵军,徐永久(2-64)

中国信托业经营状况透视 …………………袁江天,王 辉(3-63)

保险研究

论保险消费心理及其经营对策 ……吴占权,汤明远,成福蕊(1-61)

政府参与我国洪水保险的理论分析 ………李逸波,陈宝峰(1-64)

重复保险的法津问题探析 ……………………………李树利(3-61)

对我国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思考 …………冯鹏程,王忠生(4-63)

保险业结构、效率与绩效间的关系 …………………曹 乾(5-64)

命题结构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对于建筑的砌体结构裂缝这个普遍性的技术性问题,在分析其主要裂缝的类型及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并简要介绍了国外控制裂缝隙的经验和措施。

关键词:砌体结构 墙体裂缝 原因分析 控制措施

一、裂缝的性质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两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

1、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结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朱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

2、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他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就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窑的砖,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砌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5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

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缩小,约为第一次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3、温度、干缩及其他裂缝

对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暖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

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砌体裂缝的控制

1、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重置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房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直观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果的抗裂措施,已成为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那么,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大于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

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准备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三、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檀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哇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二是第5.3.2条:心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 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人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关保温层,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

可见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的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刚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 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哇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哇酸盐块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超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变性缝),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

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性,又能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如英国规范对粘土砖为10-15m,对砼砌块及哇酸盐砖一般不应大于6m;美国砼协会(ACT)规定,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12-18m,配筋砌体控制缝间距不超过30m.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筋钢筋。

参考文献:

王华风 谈砌体结构裂缝处理 《山西建筑》 2001年第2期

命题结构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既要保证结构强度、荷载能力,又要强调其平站转换性能,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人防地下室的結构设计的几个问题,包括人防地下室设计原则、结构选型等,希望给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结构形式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某市中心的矩形地块内。地面建筑为4栋2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地上建筑总面积为62792.33m2。地下共1层,整个地下室为人防工程,面积为10938.9 m2。人防抗力等级为核5级常5级

2.人防工程结构设计原则

人防是根据国防的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灾害。与普通的地下室相比,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是要考虑战时武器爆炸动荷载的作用。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应本着以下原则:

2.1人防地下室结构要进行强度验算。在核爆炸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变形达到极限使用延性比来控制确定各种构件允许延性比时,充分考虑变形的限制和防护密闭要求,那样就没必要对结构变形和裂缝进行单独的验算了。

2.2无论防空设施面对常规武器,还是核武器的摧毁,设计时要求只考虑收到一次作用力的后果,受常规武器袭击可暂不考虑直接命中。对于一级防空地下室结构,以可能受到最强烈的情况进行设计计算。

3. 人防工程结构形式以及计算要点

3.1 人防顶板是整个人防工程中受最大人防荷载的结构构件。人防顶板的荷载结构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组合:①顶板静荷载+活荷载,需要考虑结构构件的裂缝;②顶板静荷载+爆炸等效静荷载,此工况下可不考虑构件的裂缝。

人防顶板的结构形式现行可分为以下几种:梁板框架结构和无梁楼盖结构,而无梁楼盖又可分为普通无梁楼盖;预应力无梁楼盖以及现浇空心楼板无梁楼盖。以下作深入分析各种结构形式的合理性以及经济性

3.1.1梁板框架结构为结构形式中最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但由于人防荷载比较大,采用梁板框架结构的人防地下室层高需要比较高。以最低的人防抗力等级为例,主梁的高度最小取柱跨的1/7,如8m的柱网跨度,主梁的高度为1.2m,加上设备管道的高度约0.5m,合共约1.7m。由此可知,该人防地下室的层高需在4m以上。从而导致地下室的埋深较深。地下室的埋深是决定地下室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也会影响结构的计算的难度。当地下室埋深较深时,地下水反力增大,挖土方量增加以及基坑支护的难度也会增大,最终会影响工程造价。

3.1.2普通无梁楼盖结构是一种常用于对净空要求比较高,荷载比较大,柱网跨度比较大的工程,现在的人防地下室工程多采用无梁楼盖这一结构形式。但当人防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或柱网区格内长短跨之比大于1.5,以及顶板标高变化比较多的时候,均不宜选用该结构形式。无梁楼盖相对梁板结构结构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①在钢筋及混凝土量上,与梁板结构相差不多,但由于无梁楼盖以平板为主,在模板的施工上会带来很多便利,可以使工期缩短。而在钢筋施工方面上,由于无梁楼盖的主要为板钢筋,分布比较均匀,施工操作相对简单,更能保证施工的质量。而梁板结构的梁钢筋比较集中,特别是梁支座面筋比较密,经常造成施工时梁面筋过密而难以浇筑混凝土及放震动棒,从而容易形成蜂窝,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②人防地下室的层高与埋深是影响地下室造价的关键因素,如例:本工程的人防地下室,人防抗力等级为核5级常5级,覆土厚度为0.9m,柱跨为8mX8m。在结构设计初期,尝试采用梁板结构形式,但由于荷载比较大,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从而导致主框架梁的截面比较大。需要做到600X1300,井字梁需做到400X900,但由于地下室层高只有3.6m,不满足净高的要求,所以只有增加高度或者改变顶板的结构形式这两种方法。而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形式,楼板厚度只要0.45m后就可以满足要求,满足甲方的使用要求。从此例子可知,地下室的净空采用无梁楼盖的时候净高可以多出0.85m。而地下室净高一样的情况,无梁楼盖的人防地下室的基坑可以少开挖0.85m,外墙以及支护桩的计算长度,施工高度少了0.85m,底板的水压反力可减少8.5KN/㎡.所以最终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形式。

3.1.3预应力无梁楼盖,在《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没有明确规定人防顶板不可以用预应力无梁楼盖这一种结构形式。但笔者认为由于预应力无梁楼盖在平时工况下,结构构件受到相当于战时的作用反力,由此可见结构构件一直受到相当大的荷载。会使结构构件出现疲劳破坏。不利于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因此笔者认为人防地下室不宜采用预应力无梁楼盖这一种结构形式。

4. 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材料选择

4.1. 由于人防地下室属于地下工程,人防地下室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为C25~C35。笔者不建议选用C40以上的混凝土。主要原因有:(1)由于人防地下室的顶板、底板及墙体比较厚。采用越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化热越大,混凝土越容易开裂。(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C25~C35混凝土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相对C40~C55混凝土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要小,对于低抗力等级的人防地下室,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减少构造钢筋,从而降低含钢量,减少造价。

4.2 人防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可采用除冷轧带肋钢筋,冷拉钢筋等经冷加工处理的钢筋以外的钢筋。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中的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rd,可知HRB335的综合调整系数rd为1.35.(300x1.35=405 N/m㎡),而HRB400的综合调整系数为rd为1.2(360x1.2=432 N/m㎡)。可见HRB400级无论在平时或战时的抗拉强度都比HRB335高。

5.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5.1 甲类防空地下室结构应能承受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和核武器爆炸动荷载的分别作用。设计时均按一次作用。 设计人员有时可能习惯认为人防是由核爆动起控制,但以下两种情况由常规爆动荷载起控制,设计时应着重注意。

5.1.1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地面的常5、常6级防空地下室,其外墙在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时,其等效静载标准值qce2较核爆动大。注意,当上部结构为钢筋砼结构时,顶板底面不允许高出室外地面。

5.1.2出入口临空墙的等效静载标准值在室外直通式及室外单向式,且其L(L为室外出入口至防密门的距离)≤5m时,常规武器爆动等效静载标准值较核爆动等效静载标准值大。

6. 结束语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设计工作中应参考相关规范和指导,结合人防地下室具体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法。通过该工程的设计,笔者发现含人防地下室设计的关键是要求防空地下室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除了要满足平时使用功能要求外,甲类防空地下室还应满足“能够承受常规武器爆炸动负荷的分别作用”的战时防护功能的要求,通过“平站转换设计”这一设计方法来解决平时与战时使用要求上可能出现的矛盾并实现长期准备,重点建设,使其在确保战备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12

[3]李国胜.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陈喆、杜宜东.浅谈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j].价值工程.2010(18):114

命题结构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接着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进步,过去传统的房屋建筑已经过时了,落后于时代的潮流中,为了使人们入住房屋更加的方便,快捷,花费少量资金,节省人们的经济开支,所以现在有少部分已经开始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房屋了。但是预制装配式建筑还没有普及,没有使大部分人都能采用和接受,在很多不在一线大城市的人们,都还没有办法接触到这项设计,而且,预制装配式建筑目前仍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急需去改善和解决,其中,设计和施工技术非常关键,应该加强对这两方面的研究和攻破。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使人们生活得更加高质量,推动低碳环保生活的发展。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背景

2013年我国出台了关于绿色建筑行动的政策方案,并明确规定了建筑体系设计应以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为基础,加强建筑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水准提升重要战略指导地位,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预制混凝土建筑体系,进而为实现工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建筑产业化的基本要求为基于工业预制工艺来设计科学可行的可装配结构体系。只有切实保障预制工艺的精确性和标准性,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预制件的组装,从而为重要构件的预制质量提供充分保障。与传统的现场浇灌施工方式相比,预制件组装的工程大规模生产模式的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较高,更加满足当前工业化改革及工程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大规模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对所有构件的工业化生产及制作。

1.2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特征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开始转变传统生产模式与建设模式,在具体施工期间会受到施工技术、工程管理、运输条件等因素影响,因此属于复杂系统工程。在具体施工建设期间,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都必须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相比于传统建筑项目,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特点如下:

1.2.1流程精细化

对整个建筑施工流程进行梳理,确保整个设计过程的精细化。相比于传统设计流程,预制装配式建筑增加前期技术策划、加工图纸设计等环节。

1.2.2设计模数化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可以实现建筑、构件、部品的高度统一,合理控制建筑模数,实现模数化的协调发展,逐渐形成模块化组合,提升建筑设计的标准度。

1.2.3配合一体化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成果优化,必须由不同专业、构件生产厂的通力合作,实现施工组织、设备管线、装修部品和预制构件的一体化。

1.2.4成本精确化

构件生产加工必须以设计成果为依据,不同预制构件拆分方案的装配率相同,成本投入的差异比较大。如果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度越高,则成本控制精确度就越高。

1.2.5技术信息化

为了提升建筑设计精确度与完成度,必须通过BIM技术实现。该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呈现出几何信息、物理信息与功能信息,有效支持建筑施工、管理与运营。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策略

2.1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

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应结合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等多种因素进行优化处理。现场作业环境的实时监测对于其深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预制构件的图纸设计时应保障设计内容的覆盖范围及科学性,对于孔洞及管线的处理都应体现在图纸设计上来,并要求设计图纸经过科学检验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才能展开具体施工作业。

2.2预制构件连接设计

套筒灌浆连接方式的特点为利用适量钢筋实现竖向与水平接缝处的有效连接,以满足相关施工作业需求。为有效保障钢筋的作用,采用20mm的较厚的混凝土作为钢筋接头套筒处的重要组成结构,且各套筒间距超过25mm更加符合预制剪力墙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预制板和预制梁之间所形成的叠合区域应避免光滑面的结构形式,粗糙面不仅应用于其叠合区域,在预制梁端面施工中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3预制构件构造设计

叠合单板在预制楼板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一般需要对底板进行开洞作业处理,在洞宽不超过300mm的情况下钢筋位置的调节应以避开洞口为基本施工要求,且应保证洞口完整性。在洞口超过300mm但小于1000mm时,洞口的大尺寸要求附加钢筋的增设是保障洞口安全性的必要举措。圈梁的增设处理一般出现在楼层屋面与立面为收进式的施工环境,其核心作用在于保证楼层结构的整体性。如果预制剪力墙顶部缺水后浇圈梁,水平后浇带的增设是保障墙结构稳定性能的重要施工环节。此外还应增设纵向钢筋。

2.4预制构件的防水设计

由于太阳辐射及天气等自然灾害及一系列不可控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导致建筑漏水现象严重,建筑的后期维护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针对预制构件的有效防水设计是提升工程建筑安全性的重要内容。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下预制楼板和外墙没有实现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导致结构构件受到损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三明治外墙板,其封闭型设计对于提升其防水性能十分关键。一般情况下外墙板最外层大多选择聚氨酯密封胶作为原材料,而具有防水功能的橡胶条,来紧密连接各相邻构件,多重防水效果更能满足预制构件的功能保障需求。

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现在建筑业的潮流,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它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减少材料的使用,甚至还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我们国家现在所倡导的绿色的概念。并且,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拼装出来的房屋美观,风格多样,不仅仅只是拘束于一种风格,也可以缩短入住前的调整时期,达到直接入住的效果。总的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是现在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是潮流所在,是现在大部分的选择,而且其工厂也在不断地完善其机制,改进其问题,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刘政委.工程技术研究.2020(01)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高鲁甲.四川水泥.2020(05)

[3]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点分析与探讨[J].侯蕾.建筑技术开发.2020(07)

(武漢和创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70)

上一篇:矿区铁路运输论文范文下一篇:政治文化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