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范文

2023-09-29

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了当下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并对当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音乐教学方面。传统的音乐课程以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为主,无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这要求教师采取完善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音乐教学模式,必然会影响音乐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从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加强音乐对学生的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教学对策

音乐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开展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才能。但是,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对这种教育方式进行合理的改进。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联想能力,很多学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人们对各类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通过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够为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1]。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体验,人们往往会借助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喊叫、欢呼,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是音乐更趋向于艺术性地表达情感。柔美舒缓的音乐和人平静的心境是非常吻合的;激烈和快速的音乐和人们激动的心情也是非常相似的,因此,人们通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这种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学生的形象思维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便会根据作曲家为我们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去尽可能地探寻作曲家创作的形象原型。由于音乐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可能无法找到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音乐中包含的情感是非常强烈的,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取的作品无法契合学生审美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虽然喜欢听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原因在于初中音乐教材选取的内容大部分是国内外著名的作品,较为深奥,不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理解这些曲目蕴含的深意,无法与作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很多初中生喜欢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的曲调十分通俗易懂,唱法也比较亲切,歌词也非常简单,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很轻松[2]。

(二)学校不够重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校较为注重文化课教学,美术、体育、音乐等学科逐渐被边缘化,教學流于形式,一些学校甚至会挤占这些学生的时间用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落后

很多初中学校一般都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然后根据教材内容播放一些歌曲,带领学生学唱这些歌曲,这就是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这样的教学基本是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缺乏正确认识和学习兴趣,使音乐教学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三、完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坚持各类音乐并举

由于初中生比较喜欢流行音乐,且流行音乐与时代同行,是流行文化的产物,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结合起来。教材中如果涉及古典音乐,教师可利用古典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以及其所传达的情感,然后结合流行音乐,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正在随着世界的发展不断进步。这样双向并举的音乐教学手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还能发挥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3]。

(二)提高对音乐的重视程度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高度重视音乐教学,并合理安排音乐课程,避免出现音乐课程流于形式化以及音乐课程被文化课程所占用的情况。除此之外,学校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组建专业的音乐师资团队,配备先进的音乐设备,并开展多样化的音乐课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收获音乐知识,还能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4]。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会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想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就应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音乐理论知识,还要开展一些音乐鉴赏活动,让学生学会鉴赏音乐。此外,教师还要举办一些文艺会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音乐技巧,还能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初中音乐教学价值。另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这样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不断提高[5]。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当下,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联系越发紧密,丰富了教学内容,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将优质的音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流行音乐,向学生讲解这些流行音乐中使用的民族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自己所喜爱的影视音乐推荐给全班同学;还可以推荐学生欣赏一些经典或者比较热门的影视音乐,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6]。

(五)优化教学环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的教学过程非常枯燥、乏味,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7]。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上台进行歌唱表演,展示自己掌握的音乐技能,或安排学生代替教师进行相关活动的指导,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最后,教师还可以将单纯的训练活动转变成竞赛模式。这样学生可以从原来枯燥乏味的训练中脱离出来,并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8]。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良好性格的重要阶段,教师如果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就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应重视初中音乐教学,不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 .黄河之声,2020(07):106.

王慧杰.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210-211.

文宁.初中音乐教学问题与策略探究[J] .黄河之声,2017(20):47.

吴鸣雁.领略乐之美  享受乐之境: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20(29):78-79.

高刚晓.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化产业,2021(12):134-135.

肖艺.基于信息技术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22):82-83.

王寅.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1):114-115.

宋俊芹.初中音乐教育中欣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7):37-38.

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范文第2篇

一、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上好演示实验,激发实验兴趣

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节课中,学生用白磷和红磷既危险又污染空气。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两团棉花对比,一团蘸水,另一团棉花蘸酒精,分别点燃,对比燃烧的条件之一的可燃物,既简单又有趣,不用讲解,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除了演示实验外还要诱导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八单元常见的金属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改进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不是持久不变的,随着化学教学的深入,知识内容的增多,部分学生会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从而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我应及时调整策略,想办法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发展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不在于实验而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清楚明白,他们对学习化学才有兴趣,课堂教学才能得已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还经常就某个重、难点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持续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并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中,我做了一个改进实验:先配制一定浓度的石蕊试液(酒精与水的比例要合适),将滤液浸满滤纸,然后晒干,实验时每个学生发一张,把NaOH溶液滴到滤纸上,与石蕊作用变蓝现象非常明显。教学中还让学生同时验证了在同一张滤纸分别滴四样液体:NaCl溶液、水、稀盐酸、NaOH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证明可用石蕊试液区分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教师可据此及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开设课外活动小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时间,让同学们亲自体验细铁丝燃烧的光芒、氢气吹肥皂泡浸有氢氧化钠的白纸遇酚酞变红等实验带来的乐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强化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若将其改为探索性实验或并进性实验,效果将会更好。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时,我主要采取了由考题入手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首先回忆制取氧气的典型装置。然后介绍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药品,最后由学生分析找出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出中学化学的第二套制气装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学生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启发思维、分析装置的基础上,又将个别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并及时检查结果,做好实验总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音乐教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革新音乐教育,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从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本文将着重探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意思维培养,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创意思维;培养

近年來,教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使得高中音乐教学有了一定的改革和进步,不少音乐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推动高中生朝向良好、积极的方向前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促进个性的发展。

1.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论过于单调

现阶段,我国高中音乐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例如,音乐教学理论过于单调,致使课堂氛围生硬、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了高中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十分单一,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不高,无法为学生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致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没有被全面调动起来,严重阻碍了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创新。并且,我国高中音乐教学还没有脱离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确立,导致教学活动中“满堂灌”的现象十分常见,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互动,从而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造成音乐教学只是一门普通的理论课程,无法发挥出音乐教学的价值,继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校不够重视音乐教学的创意培养

目前,我国多数高中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高中音乐教学不够重视,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虽然设立了音乐课程,但是音乐教学的实用性不强,没有完善的系统化教学,导致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仍停留在过去,没有及时优化高中音乐教学,使得高中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不高。另外,不少学校的音乐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无法提升音乐教学的先进性和专业性,致使高中音乐教学的形式化严重,难以实现音乐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中音乐教学逐渐陷入困境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造成我国高中音乐教育水平的大幅度下降,不利于推动高中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

(3)高中音乐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存在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的问题,对于教学素材的应用不够全面,致使音乐课堂教学的氛围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实现高中音乐教学创意思维的培养。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音乐课较为灵活,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演唱比赛等,这些都能够丰富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找到学习音乐的灵感,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去进行音乐学习。但目前,不少高中存在不重视音乐教学的情况,导致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形式、理念等无法得到创新,学生在理解一些音乐理论时较为困难,不能有效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造成高中生音乐素养不高的问题。

2.高中音乐教学中创意思维的价值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文件中的:“高中音乐教学要有更加全面的指导”,推动高中音乐教育朝向全新的方向发展是时代趋势,因此,要重视高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不断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模式,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中生的个性发展,使得高中生可以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同时,高中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由于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有着较大的变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形成健康、良好的性格,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注重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不断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享受教学活动,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长远发展。

3.高中音乐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

(1)丰富高中音乐教材

要想保证高中音乐教学的效果,就要及时优化、丰富高中音乐教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首先,学校要认识到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断优化高中音乐教材的内容,制定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充足的音乐知识,继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对此,学校管理部门及教师要认真分析目前音乐教学的情况,组织专业教师来开发教材内容,选择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价值观的音乐教学素材,避免高中音乐教学内容水平不高的问题。同时,还要遵循教材开发的标准,充分考虑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下,适当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当下流行的音乐歌曲,将学生喜爱的歌曲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实现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对古典、流行等音乐类型的感受,逐渐转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继而增强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2)运用多样化的音乐教育模式

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及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高中音乐教学形式的创新。并且,要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整合音樂教学的资源,拓展高中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文化修养。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视频、音乐及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发散自身的思维,然后更好地去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对于学生歌唱技巧及音色训练等方面的教学,可以利用电脑软件来辅助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享受积极、良好的教学活动,继而放松身心,实现自身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的双重提升。

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美、理解美、享受美,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为学生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高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利用舞蹈、美术、文学等形式来进行整合,创设出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更多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制定出符合高中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高中音乐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及时做好辅助工作,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了解音乐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地去探索音乐知识,继而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案例,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形象化,通过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去理解音乐理论,打破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

(4)重视教学实践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对于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培养创意思维,还要重视高中音乐教学实践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由于音乐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就会导致高中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差,继而无法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终无法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和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探究,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促使高中音乐教学的理论可以和实践相融合,以此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同时,实践教学还可以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另外,教师要对学生展开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各个层面来展开综合性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意识及演唱细节等,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一定的赞扬,同时也要鼓励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为他们提出适当、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提升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进而打消对音乐学习的负面情绪。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等学习形式,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营造出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推动高中音乐教学的长远发展。

4.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优化高中音乐教学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存在不重视创意思维培养的问题,致使高中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不高,无法真正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因此,音乐教师要加强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探索,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佟贺.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徐耘春.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张莉芬.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6.

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它体现音乐的风格特点,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乐感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否对节奏准确的表达将影响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落后、资源匮乏,教学方法传统,枯燥的节奏训练使学生心生倦怠,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理论学习材料和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利用微课的实践,谈一谈如何进行更好的节奏训练教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 节奏 微课 农村

对于音乐而言,音符、节奏以及旋律是其主要的三大部分。其中,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和灵魂,它体现音乐的风格特点,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乐感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否对节奏准确的表达和敏锐的感受将影响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反复枯燥的节奏训练使学生心生倦怠,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微课的出现和应用影响和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注入了新鲜养分,其操作简单易行,创设真实的、有效的教学微情境,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准确掌握要点,培养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深刻理解节奏训练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是一门启蒙式的教学,对发展初中生的艺术潜能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基本内容,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只有精准地表现出乐曲的节奏,才能展现乐曲的性质、风格以及内在情感。节奏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而节奏如同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因而节奏不仅包含运动时间的长短—时值,还包含运动幅度的缓急—速度等因素。对于初中生而言,接受多方位地节奏训练,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提高节奏感,加快识谱速度,增强学生对乐曲、歌曲的感知、欣赏及分析能力。

二、从初中生学习特点出发,应用微课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

音乐教学中,初中生往往对欢快、活泼的音乐内容比较有兴趣,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比较消极,反复枯燥的节奏训练就易使学生心生倦怠,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因此,节奏训练的关键应避免教学环节的单一枯燥。而微课是通过视频生动的音响效果和影像图文变化引导学生练习,在节奏训练教学中进行应用,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

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的特色是生动活泼,以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方式融入到教学中,使音乐学习变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利用微课的优势,恰当、新颖的导入新课程,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微课创设了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注意力被吸引,更专注跟随知识点去消化理解,提升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使教学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

例如:七年级音乐湘教版上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蒙古歌曲,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示内蒙古草原景色,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一望无际的草地来展示本课的作曲背景,既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又能体验到歌曲创作的情景。

二是避免进行单调的节奏训练。微课是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终端设备,制作人员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某一知识点制作成简短视频,采用直观、生动、简洁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这种新型教学资源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单板、无趣的缺点。

例如:在教学《音乐的大切分节奏》音乐课时,我在初一年段五个班进行教学。第一、二个班级后,以传统读谱方式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异常吃力,教学效果明显不佳。而改用PPT微课方式教学,创设切分节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来表现节奏由远到近、渐走渐远的音乐微情境,把抽象的切分节奏的强弱关系通过图文变化的方式直观表现出来。如:把强拍向后移动、把弱拍唱得强;通过不同的影像、声音来认知音乐节奏的变化,中间音符时值长,两边音符时值短,将原本枯燥的内容结合微课技术使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在上第三个班级课程,发现学生对于切分节奏的掌握比前两节课效果要好,降低了节奏训练的单调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节奏掌握的效果就出来了。

三、运用微课进行音乐节奏教学 有效解决节奏训练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迅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抽象、晦涩的知识难以接受,很多学生在学唱歌、乐曲上对节奏把握不准,遇到难点及抽象知识学生就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了解重、难点。而 “微课”图文变化及音像生动的特点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缺点,既可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节奏的律动方式及变化,掌握这些重、难点;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音乐的美感。

例如:我在维吾尔族民间舞音乐节奏教学上,为使学生更清楚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和基本动作,我使用微课制作了新疆舞中较为常见的三种节奏伴奏音型及维吾尔族的民族乐器,展现如手鼓、都塔尔、木唢呐等独特的乐器及音质,播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舞蹈片段,让学生们感受维吾尔族音乐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弱拍处常给以强奏的艺术处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色彩的特点,通过欣赏热情的舞姿和欢快的节奏,学习维族音乐不同风格的节奏特点,采用不同的音符在乐谱上标注,以特殊图形来直观记忆对应节奏的特点,进而加深印象,有效掌握所学的难点内容。课堂上拿出小鼓和铃鼓拍打出三种节奏,并使用多媒体设备现场录音,作为教师示范教学,学生听后并跟着拍打,在欣赏和动手拍打中更有助于学生迅速了解和掌握维吾尔族独特的音乐节奏难点。

四、运用微课开展音乐节奏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应是课程的主体,而教师作为适时的引导者。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探索中提高教学质量,而运用微课开展音乐节奏教学活动,其灵活、生动、直观的优点,更能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节奏教学中,我们可以播放一段微音乐节奏片段,将节奏的强弱采用编辑器将其结合,通过时值拉长、缩短制成各种不同风格的节奏,引导学生体会节奏的变化与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节奏感训练中,我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通过画面及声音的变化,将大自然不同的声音串联,表现节奏的强弱和分明,你听,大风吹过的声音:呼呼呼;竹叶被吹晃的声音:沙沙沙;布谷鸟动听的叫声:布谷布谷布谷;河流流过的声音:哗哗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属于大自然的节奏。引导学生学会聆听节奏,感悟大自然奥妙的变化,让学生在感悟中去领悟和创编节奏,通过节奏编辑器将自然界各种奇特的声音微素材全新的结合在一起,创编出属于自己的节奏。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节奏教学资源,能促进初中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效果的提升。深入研究在农村初中音乐整个课程应用微课的教学实践,使之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和弥补了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的短板问题,为音乐课堂服务,解决初中教学资源薄弱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2]于彩雯.微课,让音乐课堂变得更“活泼”.《教育技术》,2016年第04期

[3]薛溶.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探讨.《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9期

[4]王蓼荻.浅谈微课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教育技术》,2017年第06期

作者簡介:

胡晓黎(1984.1-),女,汉族,福建屏南人,本科,屏南县教学仪器工作站,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情境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认识和感受音乐的有效来源。引导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和使用音乐,能产生一定外化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场景、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角色模拟体验和多元演唱感知等,有利于激活其学习认知感知感触,增强其学习探知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开放;实践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擅和即共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换而言之,将音乐置于开放化视野下活化教学,就是要在遵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生活积累需要的基础上,多给学生足够的自我认知体验,让音乐散发出楚楚动人的味道;一切以情境化音乐为切入点活化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认知思维,还能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学习环境氛围中乐曲的音准、节拍、节奏、音色等,在心领神会中激活学习的内生动力;通过情境化引导活化音乐课堂,利于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情感,以此生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情境能让音乐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活泼。

一、走进生活场景:感知音乐

艺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浓缩与展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种创作。源于日常劳动中喊号子歌,便是如此的例子。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从生活的场景中主动挖掘相关元素,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教师多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场景,多给他们相应的指点,便于学生在情境化学习认知中获得深层理解。如,在学习有关春天、秋天等季节的歌曲时,不妨带领学生多到当地的公园走一走、听一听和摸一摸,让他们从潺潺流水声、清脆鸟鸣声、风吹动树叶的声音中主动体味其中的声响,以这样的情境化方式活化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捕捉原始的声音中形成一定的认知感触。这种感触也必将随着声音的不断变化而变得更有情境和趣味,能够真正唤醒学生的耳朵,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为深刻感知音乐提供载体支持。因此,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音乐,能够产生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教师多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多给他们足够的提示和引导,定能使其在真正融入生活场景中获得深度感知。一切以学生的自我理解感知需要为前提,多给他们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场景,能让他们真正融入情境中产生丰富认知感思,享受音乐。

二、借力媒体创境:吸引注意

运用多媒體创设相关情境,让音乐的音与乐能真正在课堂上中释放应有活力。运用多媒体创设相关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注意力,让音乐更能看得见,充分激活其主动学习音乐的内生动力。

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能给学生带来赏心悦目之感。在运用好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应该关注如下几方面:(1)根据授课内容,多为学生选择相关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理解感知进行主动交流,帮助他们真正融入主题中获得深层次理解感知;(2)体现音乐的独特元素,能够让学生主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理解感触,帮助他们在真正聚焦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形成多样化感知;(3)适当融入舞蹈、绘画、书法等其他的表现艺术,让学生在主动认真欣赏的过程中产生丰富感知,增强自身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建立在多媒体基础上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丰富教学资源,还能够给学生提供动感十足的场面。多媒体创境使学生在眼观耳听口言和脑思的过程中生成丰富理解感知,形成多样化感触体验。

借力多媒体课件多给学生相应展示机会,定能有利于学生真正融入相应的情境中获得深度感触。基于学生多样化理解需要多给学生足够的提示,便于其在真正参与交流中获得丰富认知,主动聚焦音乐,深入学习探知。

三、角色模拟体验:融入情境

音乐作为人们需要耳朵聆听的艺术,更需要人们用心体味。未见其人先闻齐声,能够给听者无限的遐想,能够为判断此人的性格特征提供必要的遵循。一切以学生的认知体验为出发点,多给学生足够的模拟体验角色,能使学生在由此及彼类比和联想中获得深度感知,有利于其真正融入音乐情境氛围中品味音乐。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突出情景剧运用能给学生足够认知视野,帮助他们在主动打开思维中获得深层次理解。教师在学习指导中可结合各自的人物角色心理体验,围绕其各自的情感认知差异,不妨请学生主动融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中。如,在欣赏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时,不妨针对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18名伤员,来到沙家浜养伤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阿庆嫂等人物角色在对话中的认知心理活动,请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境进行深入切磋,让他们从人物的各自特征,从机智斗勇、外强中干等角度进行分析,引导他们从相应的环境中深入体味其中的内涵意义。很多小朋友在模拟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能够主动结合当时的紧张氛围,从当时的芦苇荡、茶馆等有特色的环境背景中主动找出相应的内容,增强其学习好奇。

教师可根据相应的情境氛围多予以引导,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入探知,在模拟人物角色歌唱时要注意咬字、吐字和口型的正确性,帮助他们从中体味音乐的开放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理解差异,围绕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突出悲伤、喜悦、失望等内心情感,引导他们根据相关的情境进行深入探知,引导他们在真正参与演唱交流的过程中丰富认知。

四、多元演唱感受:熏陶升华

实践出真知,音乐中的歌曲需要学生在反复训练中予以认知体验。注重多元化演唱感受,能够让学生在真正融入相应的情境氛围中获得深层次理解,多元化演唱感受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深层次感知。多元化演唱,能够让学生从对节奏的掌控、音调的把握总体体味其中特有的内涵意义。教师可根据创设的情境,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演唱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其在主动参与演唱中形成多维度认知感触。

突出多元演唱,能让学生的自我理解感知与实践体验形成有机融入。在指导学会说呢过演唱中,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1)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可运用个人独唱、小组合唱、男女对唱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丰富理解,让他们在真正主动融入相应的情境中感受其中的内涵,满足其多元化认知感触;(2)注重情境的创设。结合各自演唱的内容,多给学生创设相似的环境氛围,鼓励他们在主动融入相应的情境中主动表达的自己思想情感,让他们能从中获得深刻印象;(3)注重演唱的策略指导。引导学生从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准确理解和严格训练,引导他们从相关的练习过程中找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让他们在真正参与深入切磋和主动对话中获得深层次理解。教师可在学生多元化演唱的基础上多予以指点,让他们能从中挖掘与音乐课程相关的元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围绕多元化演唱,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自我理解感知体验,多给他们创设相应的话题,有利于其在真正参与演唱中获得有价值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多给他们足够的环境氛围,引导他们在主动融入相应的情境中多提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其增强演唱的兴趣。教师多运用形成激励评价方式,多肯定学生在演唱中的动作、眼神、语音等方面的精彩,让他们在主动演唱中体味其中的情感,获得深刻印象。

总之,运用好情境教学,就是在遵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前提下给他们足够开放、自由的探学空间,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生动情境氛围中认识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围绕音乐学习内容,多给学生提供自我尝试和主动探知的空间,有利于其在真正融入音乐情境氛围中获得深层次理解,让音乐成为他们提升自我素养的重要途径。

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智育化的高中音乐欣赏课严重弱化了其美育功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目标应该“返美”。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的建构应该遵循美育规律,解决如何让学生感知、理解、体验、内化音乐美的问题。

【关键词】美育视角 高中音乐欣赏课堂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这说明在国家层面要求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贯彻实施美育理念。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下高中音乐欣赏课,本该以美育为主要取向的课堂,出现了智育化倾向,即以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学科技能的训练为主要目标。这严重弱化了音乐欣赏课的美育功能,把高中音乐教育引向了歧途。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美育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建构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课堂。

一、美育理念: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旨趣应该“返美”

对一个普通高中生而言,音乐欣赏课是通过学生的音乐审美活动,对其进行美的感染,美的陶冶和美的教育。因此,它主要不是提供专业音乐知识,也不是提供专业的技巧训练,而是按照课标的要求,通过让学生接触、欣赏音乐素材,增强美感; 通过能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通过体验音乐情感内化审美感觉。一句话,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旨趣应该“返美”。

美育是用美的具体素材感动人。在美的巨大感染下,审美者的情感被激发,并潜移默化地按照美的事物所倡导的审美理想去创造未来的生活。音乐欣赏课,应该给学生提供美的素材,激发他们情感,激励他们美的创造,积淀他们美的感觉,从而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发展奠基。而智育化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既不符合音乐学科的主要特点,也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设计。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主要应该关注学生审美兴趣的培养而不是音乐知识的掌握,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学科知识的反馈,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并使之内化而不是强调对音乐知识、技巧的掌握运用。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课堂设计,应该遵循美育规律,要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美,从而通过审美积淀内化美,形成学生的审美能力。

所以,美育视角下的音乐欣赏课堂设计,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感知、理解、体验、内化音乐美的问题。

二、课堂实践:遵循美育的规律来建构欣赏课堂

1.兴趣:音乐审美的心理前提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由于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的知识化倾向,导致了相当多的学生对音乐欣赏失去了兴趣。在他们的印象里,音乐欣赏就是听几遍音乐再加上老师喋喋不休的作品分析;尽管老师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似乎并没有真正感觉到音乐到底有多美。实际上,正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的“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本身的魅力才是学生对欣赏产生兴趣的来源。与其靠苦口婆心地劝说或者是长篇大论地分析,还不如让学生多听音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音乐本身。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对音乐本身产生兴趣,才能对音乐欣赏课感兴趣。如果从音乐欣赏课上感受到的不是音乐本身的美以及和谐,学生不会在心理上产生对音乐的好感、快感,那么何谈从欣赏中审美?

所以,关注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抓住这个要害来选择、裁剪音乐欣赏素材,提供符合学生审美特点、能激发其兴趣的音乐“食饵”,是实施美育化音乐欣赏课的前提。

2.参与:突出学生审美的主体性

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课堂设计引导下去积极、主动、自由地欣赏音乐美。在此过程中,学生才是欣赏的主体,教师不过是一个领路人而已。但是,智育化的欣赏课颠倒了老師和学生的地位:它把音乐教师放在了一个掌控者的地位,几乎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欣赏主体的地位,从而也就忽视了学生对于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事实上,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欣赏的活动中去,事关学生审美的主体地位能否发挥,也关系到欣赏课的有效与否。

如何才能突出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主体性呢?很多一线老师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法。但是任何方法都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采用音乐兴趣小组的办法来加强学生对于欣赏活动的参与程度:按照他们的兴趣和课堂设计的实际需要,把他们分成流行音乐组、民族音乐组,或者分成笛子组、二胡组、萨克斯组等等。通过分组,让学生把自己最有实力的一面展示出来;他们可以在组内互相展示和讨论、互相评价批评,也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欣赏感悟。有时候我利用学校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特色音乐表演。这样,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活动,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课堂的参与程度也提高了。

积极研究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认真考虑自己所在学校的条件,努力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的实践中来,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审美的重要步骤。

3.体验:反复聆听

高中生在课堂上的音乐欣赏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学生会以自己已经形成的审美经验,体验音乐的美。他们在欣赏音乐时,首先通过感官可以体验到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基本要素,初步判断它是“好听”还是“不好听”,或者音乐是忧伤的还是欢快的等等。这种体验的模糊性其实是学生对音乐的一种感性把握。如果只到这一步,未免浅尝辄止。作为音乐教师,还应该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表达出的情感,并唤起他们的想象,甚至理解、领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作为欣赏者,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主要还是依赖于学生对作品的反复聆听和理性把握。所以,反复聆听对高中生音乐欣赏活动非常重要。在此,我们强调的是:不要觉得反复聆听是在浪费时间。因为这是形成音乐体验的必由之路。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这种感性体验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形成对音乐作品的理性体验的。而智育化音乐欣赏课堂忽视最多的也许就是不关注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的体验,它企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生吞活剥地理解一些别人的欣赏感觉或者枯燥的欣赏理论。

反复聆听是高中生在欣赏课堂上的一种特殊音乐体验:特定的场合、一定的时间,一定的作品。所以,教师要花精力设计好。聆听时间太短,就起不到作用。另外,在聆听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聆听的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具体的目标任务。这并不意味着过多地讲解。

4.内化:慢慢等待花开

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欣赏课的最后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欣赏中形成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内化。通过对人类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引起学生的美感,丰富他们的想象,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此过程中他们内化自己的审美感悟,形成自己高雅的文化修养,从而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虽然内化的表现可能模糊不清,但是我们应该耐心等待。因为通过音乐欣赏所获得的对美的感知和追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变化主要不是外表的而是内心的,其速度是渐渐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内化的结果,不是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表现出来。相信只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兴趣,使他们养成了审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了情感的升华,就一定会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有一天,它们终会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杜良洁:浅谈音乐兴趣的培养,《中国教师》,2011.S1期

3.王一川:美学与美育(第2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

上一篇: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论文范文下一篇:体重控制的护理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