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大学物理论文范文

2024-01-01

研究性教学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应用型工科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实 行分级教学则是解决当前应用型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 。

关键词:应用型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8-11-10

作者简介:欧阳双龙(1970-),男,湖南株洲人,讲师,从事英语教学 及语言文化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历经二十多年。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与有

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如今 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确实登上了一个相当高的台阶。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 清晰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走上了持续扩招的发展之路,这为高校 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压力,尤其给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很 多困难。应用型工科院校有着不同于其他院校的实际情况,它们中绝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 水平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但又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级教学是解决这些院校大学 英语教学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

因办学定位不同,由于专业学科的特点,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 专业应用能力为主,实践性教学是工科院校特别是应用型工科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两年的基础学习阶段,专 业实习环节比较多,这无疑会给系统的理论学习带来困难,因而也会给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 带来干扰,使得其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时分布不尽科学,缺乏规律性(周6课节、周5课节 或周3课节的情况 都存在),这对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再者,由于外语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 严重缺乏,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得不采用大班进行,效果不佳;如果有后续教学的话 ,也可以说是流于形式。根据广西师大蔡昌卓老师(2000)的界定,凡英语四级平均通过率历 年都在50%以下、六级通过率在35%以下、后续教学正常开课率在25%以下的院校,原则上 应 视为大学英语薄弱院校。它们受地域的影响或受经费与学科的限制,在综合实力上远逊于国 内 一、二类大学。然而大学英语薄弱院校在全国高校中所占比例较大,所处的地域较广,其中 就包括相当数量的应用型工科等本专科院校。

二、应用型工科院校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 平 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 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学生管理制度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讲授 、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分级教学可参照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和 入学英语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快、中、慢班组织教学。其宗旨是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同时 ,力求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让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从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其最终 目的是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都取得进步。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D.Krashen)受乔姆斯基的语言内在天赋理论(inn ate theory)的启发,提出了颇具影响的二语习得理论模式。该模式以五个假设为基础,即 学习 -习得区分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监察假设(The Mon 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输入假设(The lnput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人类 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即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 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 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 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 +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的输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 大 量接触“i+1”,学习者便会在理解语言输入的同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

此外,克拉申还认为,尽管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很有必要,学习者 同样需要在情感上吸入(take in)已经理解的语言输入。情感因素主要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 程中的动机 (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焦虑感(anxiety)三方面。学习者 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才会产 生真正的习得。由此,在语言习得问题上,克拉申不但强调学习者的外部语言环境,即语 言输入,而且注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输入所起的过滤作用。

克拉申的“i+1”理论集中体现了循序渐进观,强调学习的步骤、方法和学习的过程,强调 在“过程”中获得“结果”,即让学习者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 put),同时注意情感因素对输入的过滤作用,使输入变成吸入,从而进入语言习得机制进行 内化处理,最后习得语言知识,增强语言能力。这正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所在。 分级教学无疑充分运用了“i+1”理论”。如对学生进行考试分级就是使“i”相当的学生 分在 同一级别,使得对他们的语言输入尽可能等于“1”,这样使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激发 学生 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反之,按自然分班授课,教师教授的内容是针对班级的中等生 ,势必造成教师对基础弱的学生“输入”的语言太难,远远超出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即“ i+2”,就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产生焦虑,加大情感因素的过滤作用,使输入难以通过, 从而 进行不了语言习得机制内化处理,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同样,对尖子生而言,语言“输入 ”太简单,接近于甚至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即“i+0”,学生得不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他 们也 会产生焦虑感和厌烦情绪,导致整个教学失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最重 要的的指导性文件。它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 教 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 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所有高等学校非英语 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生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 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达到或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的大学新生可将一般要求作 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达到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级或九级的大学新生分别设置的”。

分级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核心是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语言 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 从通常的教学实践来看,把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班级,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特点 和个性因材施教,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消”,出现“教师白费力,学生不受益 ”的尴尬教学局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根据学 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学生管理制度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在讲 授、检 测和评估方面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分级教学完全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要求,有助于使尖子生尽快达到较高或更高要求。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分级 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保障。

三、应用型工科院校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客观要求

由于受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英语强的重点院校和薄弱院校的学生入 学时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大学英语薄弱院校的学 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少数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离教学规定的入学要求相差甚远; 而小部分来自城市或重视英语的学校的学生,则在入学时各项技能就已达到四级水平。另外 , 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薄弱院校的大学英语授课环境进一步恶化。学生入学水平整体下降, 个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针对学生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考虑学生英语水平所存在的 较大差异,而一律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法和统一的学习内容,其结果将可想而知。教 师如果以较高水平的学生为准,全部教学内容用英语进行授课,则大多数同学听不懂教师所 讲的内容,从而对英语课失去兴趣,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如果以基础最差的学生为基准, 用一半英语或全部汉语授课,这样又将使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太简单,也会对 老师失去信心,对英语课失去信心。因此,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对这样的教学感到越来越迷茫 和无助,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深感担忧。实行分级教学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个教学难题, 使处在不同英语水平层次上的学生都能提高英语水平,并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高等院校的发展呈现出由 传统的单科性向多样性乃至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学科专业设置的多样化造成了学科专业 之间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因此,原有的单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大大地落后于时代发展 的要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改革。大学英语分 级教学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对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英语教学 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分级教学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们应向新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发展,用多种教学模式来适应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大 的个性发展空间,应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目标的基础性、教育内容的全 面 性和培养目标的发展性。为了加强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提 高学生英语过级率,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应从分级教学改革入手,开创大学英语教学 新局面。

当然,大学英语薄弱院校的情况复杂,分级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如学校经费、 教师资源、教室安排、排课、教材和个人意愿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院校各部 门之间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 don:Longman,1985:2.

[2]蔡昌卓.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大学英语薄弱院校后续教学途径导论[C]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文秋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J].高教研究与探索,1996(3).

[4]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 育,2002(8).

[5]黄兆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8).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4.

〔责任编辑:毕田增〕

研究性教学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当前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国际第一通用语言其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大学英语教育也面临一场重大的改革。在最新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于大学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了统一的量化要求,并且提出要加大对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重点培养,并且还提出了要加强对于学生英语学习中翻译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 翻译 学习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语言归根结底是一种提供给人,用来交流的工具,而不同语言的相互学习则是提供给大家的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英语学习中,已经不单单要求英语专业的同学要熟练掌握英语翻译的能力,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熟练掌握英语翻译能够提供给自己更多学习的机会,提升毕业之后进入社会的就业竞争力。

“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是一项主要针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关于英语翻译的教学,通过这一定义来区分特别针对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设置的“专业英语翻译”这一课程。加拿大学者 J a e n D i e l s l e率先明确的提出对于翻译教学(translation teaching/pedagogy of translation)与学术/教学翻译(pedagogical/academic translation)之间的明确区别。翻译教学主要是一种相对于翻译职业,主要学习的是一种英语翻译的知识以及技能,它的主要目标在于教授大学生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的能力;而学术/教学翻译则是一种使用于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主要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英语的语言点,从而完善学生的英语风格,最终达到提升英语语言水平的目的。

对于大学英语教育来说,长期以来大家很容易进入一个教学误区,大家更加注重对于阅读理解的教学,认为只要学习到足够的语言知识,相对的翻译能力就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是实际上,大学英语翻译作为大学英语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着手于提升学生的翻译意识以及翻译能力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可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翻译普遍被忽视,大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以及英语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足表明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较多的不足。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1.英语教学教材以及测试的不足。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的众多教材普遍缺少对于英语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翻译方法、翻译技巧的讲解,即便在某些教材的课后练习中有简单的翻译练习,但是这些练习主要都是对于本单元学习到的单词、语法、句型等的复习,并没有对于翻译技巧的锻炼。因此这种练习严格意义上并不能成为翻译练习,而是英语词汇语法的综合复习。

对于英语测试,拿在大学英语测试中最广泛的CET-4、CET-6考试来说,由于在1996年之前的CET-4、CET-6考试中没有对于英语翻译进行考核,导致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翻译教学没有得到基本的重视。之后为了改变大学英语学习中对于基本能力的忽视,改变CET-4、CET-6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的状况,在1996年之后的考试中虽然增加了英译汉题型,但是目前该题型一般都是简单的句子翻译,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并且分值很小。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英语翻译教学并没有得到广大师生足够的重视。

2.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有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课堂讲解能力。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基本是没有翻译实践经验的毕业学生担任,这些教师普遍自身拥有较高的翻译能力,但是在翻译教授中缺乏对翻译基本技能的重视,更加重视的是对于单词、语法、句型的教授,教师中更注重的是语言基础能力的学习,对于翻译则更看重熟能生巧的学习策略。此外,由于目前大学教育的环境导致大学教师大多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因此大多数英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翻译的技巧容易忽视,并且缺乏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系统训练。

3.英语学习教学方式的陈旧。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来看,目前大多数教师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这种听说能力主要是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以及学生语言的词汇量。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对于句子的讲解基本局限于课文中的重难点句子,通过简单的帮助学生翻译,课堂学习主要是文章中的词汇和短语,对于翻译的技巧涉及较少。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重点

1.加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在编写英语教学大纲时,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英语教学中英语翻译的比例,强调在英语学习中翻译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教材改革中,增加教材中对于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以及翻译技巧的讲解,并且在课后习题中增加不同句型英语翻译的练习。在大学英语考试,尤其是CET-4、CET-6考试中加强对于英语翻译能力以及技巧的考核,通过考核加强广大师生对于英语翻译学习的重视。

2.加强师资水平,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对于大学教师应该组织大家多进行英语翻译实践,并且加强教师的英语翻译基础理论的学习,对于前沿的翻译理论多加了解,通过提升自身的素质来帮助提升教学能力。

3.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在实践中学习更多的翻译技巧。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英语翻译也变得更加重要,提升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的重视是相当迫切的。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翻译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研究性教学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3篇

1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利”

以我院为例, 本着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的原则, 从2003年起我院就实行了英语分级教学, 从当时的学生英语高考成绩来看, 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 有一百二十几的高分也有五六十的低分, 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极大。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势必对教师的英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 出现两头难兼顾的问题, 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而用分级教学可以将学生按其现有的学习水平及接受能力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效果上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我院对新生的英语分级以入学摸底分级考试结合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作为依据, 将学生分为AB两个级别, 编入AB班。A班人数约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30%。AB班每班人数均在40人左右, 选用同一系列的教材, 但A班从第二册开始修读, B班则从侧重打基础的第一册开始修读。从实际情况来看, 分级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AB班的学生在省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实行英语分级教学是十分必要, 也是比较成功的。

2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尝试, 固然有很多优点。如有利于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方便老师授课, 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等等。但在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 使分级教学的效果大受影响。

(1) 对学生的影响。分级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最突出的。由于大学新生在各个方面不是很成熟, 因此在AB班的划分上认识存在偏差。A班的大部分学生会有一种优越感, 而B班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有些B班学生会认为B班的都是差生, 再努力也没用, 比不上A班的, 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另外很多同学对晋级、降级这个制度不太认同, 大一学年结束后, 根据期末成绩和平时表现, 每个A班实行末尾淘汰, 有1~2名学生降入B班, 而每个B班也有1~2名优秀学生升入A班, 对于A班降入B班的学生, 他们都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很没面子, 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而B班升入A班的学生也存在不太适应的问题。“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 即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才会真正的习得” (李炯英, 戴秀珍2001) 。目前的分级教学模式显然难以让学生在最佳的情感条件下学习英语。

(2) 分级教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由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打破了专业, 班级的原始模式, 一个英语班可能由两三个专业的学生构成, 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院各个专业的实验, 实训, 周期的安排各不相同, 导致出现教学时间冲突, 必须另行调换的麻烦。上英语课时还会出现班级组织松散、课堂气氛不活跃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必然会影响分级教学的开展。

(3) 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不管是A班还是B班, 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重点讲述词汇和语法知识点。A班的老师只不过加快了讲课的速度, 扩充了授课内容;而B班的老师则是选择一些单词和语法进行讲解, 将整篇课文译成中文, 做课后练习题目, 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这样以来, 没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英语也无法提高。

(4) 教师思想问题。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后, A班的授课教师在思想上压力较大, 而B班的授课教师, 也会因学生较低的英语水平或较差的学习自觉性而带来低落的情绪。另外学生会认为教A班的都是骨干教师, 而教B班的教师相对水平差一点, 对于教师的威信和教学的开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实践。它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的一种改革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 体现了其优越性, 也逐渐暴露出了它的不足。笔者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利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使分级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更趋科学更加合理, 进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整体教学水平。

摘要:自教育部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指导原则后,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对英语分级模式利弊两方面的比较研究, 旨在对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发展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利,弊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3]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4] 黄兆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8) .

研究性教学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4篇

在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下, 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5年提出了大学物理课程的目标: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 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高科技发展脱节, 造成了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认识的误区, 丧失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师单纯满足于教材基本内容的讲授, 学生满足于应付考试过关的现象, 无法实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种种说明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与大学物理教学目标脱节,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改革大学物理教学方法, 转变教育观念。

2 问题的提出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 要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获得启示和意义。

本文将对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论述。并能够推动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

3 案例教学的行动研究

3.1 案例教学法实施前的调查

本研究中的教学试验对象是德宏师专职教系2008级水电、电子应用技术班。研究开展之前, 以问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实发问卷78份, 回收78份, 通过数据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在平时的大学物理学习中, 你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哪些方面 (记忆知识点、理解概念及原理、运用物理知识和规律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其它) ?选择“记忆”的人数为36, 占46%, 选择“理解”的人数为31, 占39%, 选择运用的人数为11, 占14%。数据表明, 在大学物理现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记忆和理解知识方面。

(2) 通过大学物理这门课的学习, 你想?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了“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掌握科学方法”。说明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3) 你赞成“大学物理教学应融入案例教学”的观点吗 (非常赞成、赞成、较赞成、研究效果

码:A文章编号:1673-9795无所谓) ?非常赞成占15%, 赞成占58%, 较赞成占17%, 无所谓占10%。数据表明, 学生对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渴望, 他们希望老师能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法, 这也增强了我们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信心。

3.2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时间: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 教学内容:静电场中的静电平衡、尖放电端。

3.2.1 准备

先介绍案例教学的特点、流程。让教师和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有一定了解, 为学生案例学习进行背景知识铺垫;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分析案例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每个环节中的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情况,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2.2 实施过程

(1) 选择案例,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2) 设计教学。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和选好案例之后, 对案例中需要学生参与分析的问题进行了事先设计:

(1) 避雷针的作用是什么?

(2)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3) 避雷针由哪几部分组成?

(4) 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5) 导体的静电平衡的条件。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写出自己小组的分析报告, 由小组负责人进行汇报、交流, 再由教师引导进行全班讨论。最后, 教师进行评价。

3.3 研究反思

从实施过程来看, 学生对案例教学有一个慢慢熟悉的过程, 一开始, 学生会无从下手, 讨论中经常会冷场。后来会逐步熟练起来。

教师要掌握案例教学的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及探究能力, 教师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学习资源和适合的案例。同时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都领会了案例教学的意图, 知道自己如何去做,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几次的教学试验, 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好, 只要他们熟悉了这种教学方式, 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案例教学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实施案例教学后的效果

实施案例教学后, 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79%的同学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 有72%的同学认为案例教育有助于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有机结合。

(1) 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这和大学物理的能力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

(2) 让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越强, 越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

(3) 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提高可以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认知上的保障。

(4) 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讨论是科学赖以生长、繁荣的土壤。讨论可以使学习深入, 讨论能够激发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5 结语

(1) 把案例教学引入大学物理课堂,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目前大学物理教学的困境,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实现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2) 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后, 一定要对评价方式多元化,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锻炼, 才能改变原来大学物理教学的困境, 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 学起来轻松, 学后有所收获。使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真正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

(3)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 能不断促进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拓展, 加强对物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和评价观;促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

把案例教学引入大学物理教学是对物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种改革和创新, 也是对深化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的促进, 随着案例教学的不断深入, 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堂内外的关系、教师组织实施与学生积极参与的关系, 案例教学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施一定会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新变革, 使大学物理教学的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针对目前地方高校中大学物理教学的困境、学习现状、评价机制上存在的不足, 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和案例教学的实施流程, 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 把案例教学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进行, 为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地方。

研究性教学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TRIZ-CDIO实验教学模式概述

TRIZ-CDIO实验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的物理实验为基础, 引入TRIZ创新理论以及CDIO工程教学模式, 发展而来。TRIZ创新理论由阿奇舒勒提出, 该理论提出了创造和发明的原理以及规律, 让创造发明变得更加的科学化, 而不是随机行为。物理实验教学引入TRIZ创新理论, 可以让创造变得更加有规律, 帮助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提升, 取得好的创新成果。CDIO则是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单词缩写, 该模式主要讲工科学生的能力分为四方面, 也就是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工程系统能力、团队能力。该模式主要关注学生的系统性、实践性和主动性, 通过工程项目或者产品研发做为培养学生的一种载体。

二、TRIZ-CDIO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步骤

(一) 教学中引入TRIZ理论和CDIO工程模式

TRIZ创新理论指出创新有一定规律, 创造活动都是以物理、几何、化学等工程学科的知识库为基础, 提出问题和寻找方案, 同CDIO工程模式提到的工程基础知识有着一致性, 也就是都需要将教材作为基础。TRIZ创新理论提出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方法, CDIO工程模式提出了培养人才的操作和评价流程, 两者通过整合, 对大学物理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就是物理教材必须具备创新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将创新作为主线, 让学生通过自我设计实验、自我进行实验、自我评价实验, 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 师生共同进行创新项目的设计、研发和实施

进行创新型项目的设计时, 应该考虑学生的物理知识和能力, 同时考虑到项目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新颖性, 还需要保证项目同物理实验有着一定的相关性。通过TRIZ创新理论进行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设计;通过CDIO工程模式进行学生四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在进行创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三) 使用TRIZ-CDIO进行教与学活动的评价

教与学活动的评价是TRIZ-CDIO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 在于更好地完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活动。TRIZ-CDIO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既要有着丰富的物理基础知识, 还需要对TRIZ创新理论和CDIO工程模式有着很好地认识, 及时了解到理论的最新发展和成果。由于创新项目的设计、实施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发起, 因此, 该模式下, 教学评价需要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出发, 还需要结合项目和方法进行评价。完成项目之后, 对项目的设计、执行以及最终的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以此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活动。

三、TRIZ-CDIO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一) TRIZ-CDIO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领域

该教学模式之下, 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效, 一些院校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一些创新项目, 可为我院开展类似实验提供了借鉴。主要项目内容有:

1. 除霾新风设计

将室外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输入室内, 既可以实现除霾的目的, 还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含氧量, 适合于安装在中小学教室。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 进行项目分组, 分别进行家庭空调、中央空调、室内生态等改造, 依靠对遥控器和传感器的改造设计, 形成除霾新风的系列设计。

2. 高楼逃生设计

高层建筑面临一些特殊事件, 例如火灾、地震情况后, 电梯失灵, 如果使用楼梯逃生需要花费很长事件, 而且缺乏逃生路径, 因此, 以此为问题设计高楼逃生工具, 既实现逃生产品的创新, 也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值得被研发和推广。

3. 停车架设计

随着车辆的增多, 停车问题成为城市的难题, 立体停车架的设计方式存在造价偏高的情况, 导致难以推广。因此, 可以进行停车架的创新设计, 利用重力下降和弹性势能的原理, 设计立体停车架, 符合安全、廉价、简易的特性, 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地, 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4. 智能建筑设计

开展城市家庭的节能设计, 在制冷和制热时, 利用蓄冷罐和蓄热罐进行能量的存储, 也就是制冷时进行蓄冷, 制热时进行蓄热, 利用峰谷电价的差值, 节省电费, 实现节能的目的。该项目设计, 可以进行市场化的推广。

5. 无人超市和商店设计

无人售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巨大趋势, 可以在用户集中的区域, 放置一些自动的售货终端, 货物的各项操作, 例如, 进货、配送、销售、财务等完全由电脑进行操作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订购的方式, 在终端设备提取相应货物。销售柜可以采用专业设备, 可以对水果类或者鱼类肉类产品等进行长时间的保鲜, 通过无人售货替代有人的超市或者商店, 实现改革。

从这些项目涉及的内容来看, 分属于不同的专业, 可以实现对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师和学生的吸引, 教师和学生利用TRIZ CDIO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开展科研活动, 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中,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

(二) TRIZ-CDIO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分析

以联合型荸荠收割机的产品设计为例, 分析TRIZ-CDIO教学模式的应用。首先, 教师可利用TRIZ创新理论进行问题分析, 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荸荠有着易碎的特点, 采用人工采摘的方式, 需要排除农田的水, 同时拨开土层, 慢慢地取出球茎。人工采摘的方式, 不仅劳动的强度较大, 而且劳动效率偏低。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团队, 依靠CDIO模式分析问题的解决办法。项目设计时, 进行团队划分, 分别分工为采摘组、动力组、总装组、后期处理组, 根据项目的难度进行划分, 保证参与人员具有一定的工程能力。通过检索, 采用荸荠收割船的方式, 对其进行改良, 使其完成荸荠采摘后, 可以进行地面的平整, 创造性地增加履带, 让面对复杂地形以及解决平整土地的问题。完成项目设计之后, 对项目进行评析, 包括项目的发展、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等方面的评估。TRIZ-CDIO教学模式, 全面地提升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体能力, 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实践表明, TRIZ创新理论以及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了TRIZ-CDIO的实验教学模式, 让创新成为一种有规律的活动, 同时借助工程教学模式, 让创新活动更加地系统化,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 大学都在纷纷引入TRIZ-CDIO的实验教学模式, 势必可以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 实现产品的革新, 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摘要: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常见, 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应用物理知识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TRIZ-CDIO物理实验教学则是以传统的物理实验为基础, 引入TRIZ创新理论以及CDIO工程教学模式, 成为一个创新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相融合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不仅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也可以大幅度教学效率,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样得到提升。本文主要研究TRIZ-CDIO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TRIZ-CDIO,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连顺, 张小娟, 杨薇.基于CDIO的“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物理与工程, 2012, 22 (2) :40-41.

[2] 强蕊.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考试模式[J].西安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14 (1) :63-64.

[3] 杨欣, 蔡伟政.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8 (1) .

[4] 刘崇进, 贝承训, 彭传正等.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 2012 (27) :21-22.

[5] 郭献章, 张淑梅, 房瑞东等.基于TRIZ-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物理实验, 2017, 37 (10) :44-48.

[6] 樊娟.基于CDIO的民族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 2016.

[7] 叶根.基于CDIO理念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38) .

[8] 彭传正.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物理通报, 2013 (10) :25-27.

研究性教学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民族大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特殊性

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明确提出高校要突出内涵建设, 突出特色发展, 强化办学合理定位,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地人才培养质量。民族大学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追求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方面的要求与其它高校是一致的, 但是在质量提升策略方面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性要求。

(一) 生源配置与招生政策问题

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形式包括民族班、民族预科等多种形式。民族班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的教学班级, 利用教学师资与教学基础设施方面的条件来招收少数民族的学生, 以此为基础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民族预科则是通过预备本科的形式来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水平进行规划, 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层次。在全国大学的统一招生中,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也成了一种“优惠”手段。然而, 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较少, 由于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远远低于汉族群体, 且教育质量与环境问题导致民族学生在统一招考中竞争力相对不足。在教育起点相对处在了劣势地位, 这也是诸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1]。

另一方面, 民族大学招收的学生群体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 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观念与心理认知。这些学生的行为和意识都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 打造了具有民族文化的校园氛围。然而, 学生的差异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重视并进行管理。

(二) 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要求

民族院校从本质上来看是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 所以在专业设置、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等各个工作中都与普通高校之间有着共同之处。但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要求也存在着特殊性。民族院校办学目的非常具有针对性, 即为民族地区培养大规模的优秀人才, 促进民族区域经济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在保障民族稳定的同时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从民族院校的分布情况来看, 也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 民族大学的分布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也基本处于一致状态。地理分布位置也说明了民族院校在办学方面的基本宗旨, 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 为其提供合理的教学服务, 满足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长期以来, 民族大学也承担了特殊的民族教育任务, 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需要基于这些特殊性而展开。综上所述, 民族大学的教学质量提升需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以此为基础提升教育水平。

(三) 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标准

民族大学的高等教育是跨文化高层次发展的产物, 而它与普通院校系统之间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民族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共性规律, 也体现了教学特性的新要求。因此, 学科特色是民族院校特色的主要聚集体, 在学科设置上有着其它院校所不具备的内容, 包括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民族历史等。这些具有民族性特色的内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相应的学科文化。而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一般也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主, 肩负着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使命。从就业的优势条件来看, 他们了解民族区域内的文化与经济发展情况, 也不存在语言方面的阻碍, 能够更好地被当地人民群众所接受。所以在民族地区的建设环节当中, 他们会比汉族学生更具有优势。但是在就业标准上可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因为企业对于民族大学学生的了解程度较低, 可能在用人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也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2]。

二、当前民族大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则和指标

我国民族大学的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精英教育的一些显性内容。例如对相关学术标准与学术成就的规划工作仍然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参考性要求, 这显然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不适应。因此, 民族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关键指标, 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一) 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统一

高等教育当前体现了多样性的特征, 无论是办学主体还是教育机构, 在新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也说明我们如果使用相对固定的标准来进行衡量, 必然会影响到结果的科学性。在这方面, 西方的一些国家采取的管理原则非常协调统一, 都明确了本科教学质量的共性标准与学校的不同办学目标。所以我国的民族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层次与相关要求规定, 注重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统一, 以先进的教学管理观念来指导各项教学工作。具体来看, 学校能够明确自身的定位与办学目标。打造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共性要求是在相同的教学质量标准与教育水平下进行人才培养, 而个性要求则是突出民族院校的办学优势, 更好地指导民族院校的育人机制。

(二) 学生主体地位的巩固

在当代高等教育过程中, 学生无疑是教学工作的主体, 无论任何国家还是地区的教学质量标准中都强调了学生需求, 为学生服务。以美国为例, 美国将学生作为学校的主要服务对象, 并以满意度为参考标准来提升教学质量, 旨在让教育工作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日本也将学生服务看作是学生工作判定的主要依据,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与高校服务的主体。英国则注重学生学科领域内的学位标准等。换言之, 各个国家的本科教学工作都仅仅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 教学质量也以学生服务为原则, 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做好一切与知识输出有关的工作。让“教”与“学”真正实现有序结合, 满足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因而, 民族大学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为学生所提供的服务, 强调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模式发生了转变,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 还需要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日本高校人才培育标准, 在教学质量评价环节明确了学科领域内的毕业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以此为基础考核学生对于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对于民族大学来说, 人才最终要面临着岗位挑战, 特别是某些民族地区的岗位工作比一般工作的难度更大, 教学质量如何能让社会满意, 成了教育领域研究的共识内容。民族院校的学生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享受了优惠政策, 其能力培养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 必要时可以参考部分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 综合评估院校的水平和能力, 让知识与技能的衔接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

三、民族大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一) 教育理念的革新与教育定位

早在“十二五”期间, 教育纲要开始提出民族院校需要加强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工作。旨在提升办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民族院校的特殊性与教学质量密切联系, 也对当前的民族大学教学质量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4]。在个性与共性统一等要求下, 学校需要明确为学生服务的发展目标, 将教学质量管理上升到新的高度, 完善各项措施, 强化实施效果。在这些内容革新中, 教育定位与理念革新问题成了首要工作。

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例,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活动内容与走向进行准确把控, 从制度和操作层面来综合分析。在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下, 民族大学应该逐渐完善制度的辅助功能, 这样才能保障操作的高效程度。民族大学还应该按照我国相关质量标准, 树立先进教育理念, 落实普遍性标准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教学质量个性化发展标准。

具体来看, 民族大学也可以以自身的生源质量为切入点, 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让所有的教学保障措施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此时, 学生可以成为知识的储备者和教学工作的主角, 构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 管理体系与工作职责的落实

管理体系的建立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向, 民族大学在各项工作中需要适应院校的教学特点, 在分工协作方面做好明确要求。

例如在人员协调方面, 可以根据院校的资源条件, 在教学、科研、思政、行政、后勤等多维度要求建立稳定的管理体系, 让人才培养工作继续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 需要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强调制度保障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多元化社会, 学校需要具有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打造适合于学生发展的空间平台,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落实教学质量要求与民族地区服务要求。

(三)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之下, 我们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应该全面落实。除了基本生活扶持外, 还体现在心理层面的关怀。一些难以融入群体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工作中会显得非常被动, 他们缺乏交流沟通的空间, 无法通过交流来释放其内心的压抑。为了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院校本身应该关注其实际需求。

在尊重其文化和思想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应该用心理解, 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 以此保障教学质量[5]。

(四) 专业规划与教学实践

以专业规划的角度展开分析, 如何培育高素质的民族人才是民族大学的主要任务。高等教育事业的大众化也让院校规模不断提升, 再加上部分民族院校的生源特殊性, 让其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了不同方面的现实问题。与之对应的专业规划与人才缺乏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内容。所以, 相比与一般高校, 民族大学在人才培养与专业设置方面需参考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特点, 将其融入学科建设与专业素养培训当中, 满足区域内对于人才的需求匹配, 达成质量标准要求。

例如, 在日常教学实践环节中, 云南民族大学开展的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要求研究生、本科生前往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实习, 旨在改善现阶段民族院校人才教育制度方面的单调化缺陷。学生在基层地区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民族地区的群众享受到教育成果带来的优势, 实现共赢两开花[6]。2012年中央共青团所举办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也组织了民族院校的八十余名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北京的不同企业进行实习, 以座谈、培训、校企合作等模式。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现状和实际岗位需求, 从实践中获取经验。

四、结语

高等教育的质量需要结合社会人才的发展需求与社会变革产生的实际转变。民族高等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满足少数民族学生个体化发展的基础性要求。因此, 民族大学承担着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重任。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服务对象的性质和教学对象的管理特征, 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质量标准。因此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还应该基于民族院校的特殊性与重点质量指标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 打造多维度保障体系, 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摘要:教育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因为这项工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结果与学校的发展要求。发展至今, 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庞大, 但是在教育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大学生的个人素养问题堪忧。尤其是部分民族大学的教学质量控制问题, 更多地依赖教学实施来保障各项工作。本文通过对民族院校本科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 旨在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方案, 保障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民族大学,教学质量,特殊性,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 苏丽杰.不断提高民族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强化育人功能的思考——以云南民族大学加强学科建设扶持学生红色社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6) :108-110.

[2] 陈浩文, 张建功.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分析及教学提升的思考——基于华南地区某重点大学的调研[J].中国成人教育, 2016 (12) :8-12.

[3] 胡宝国.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内涵、挑战及对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 2015 (07) :99-102.

[4] 晓聪.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J].民族教育研究, 2013 (05) :125.

[5] 王恩江, 邵士庆.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分析——以民族院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 2015 (05) :75-78.

上一篇:司法会计与法务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审美变迁下广告创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