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与成功范文

2024-03-21

失败与成功范文第1篇

你会在他跌倒十次之後,让他改坐轮椅吗?

还是只给他二十次学走的机会,若学不会走路就要他放弃?

或者当你身边有五十个人叫嚣着劝你放弃,你就决定让他坐轮椅呢?

我想你的答案是:不会。

的确,当我问每一位父母,会给你的孩子几次机会呢?他们都说:我会给他无数次机会,直到他站起来,学会走路为止!

是的,一直坚持到底者,最终都会站起来。

为什麽许多父母只给孩子一次联考的机会?

为什麽常用失望的口气告诉孩子不适合某种行业,要求他转行呢?

失败与成功范文第2篇

竞聘是培养员工一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参加竞聘就是一次自我挑战的机会。此次竞聘,对于成功者来说,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对于落聘者来说,也有了一份珍贵的收获,大胆地挑战自我,勇敢地展示自己。对于没有参与者来说,应该多了一份思考与启发,公司始终是片蕴含养分的土壤,相信每一份耕耘必然有收获。

公司代总经理韦素华同志、胡昆玲同志,代总经理助理孔倍同志、麦穗同志,以上四人享受公费进入清华大学总裁班学习深造的机会,这是公司为以上四人提供的一个很好的学习与提升的机会,获得此机会的同志一定要倍感珍惜,不能辜负公司的期望。我们对竞选成功的同志表示祝贺,是她们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为公司运营领导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对他们而言这是成功者的一种荣耀。 运营领导小组竞选机制为每年选举一次,每届任期一年。我们在给成功者致以祝贺的同时也要给落聘者及没有参与者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为他们鼓劲加油,不要灰心,气馁。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每个人总能找到自己的光源、自己的闪光点。

幸好,希望还在”——这是林肯在两度竞选失败后对记者讲的一句话。 是的,幸好希望还在。正因为还有一滴水的希望,使人有了穿越悲凉荒漠的勇气;因为还有一枚硬币,使人有了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愿望;因为还有一丝的求生希望,使人有了战胜病魔折磨的力量。希望,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每个人都渴望到达成功的彼岸。然而总有太多的借口让他们退缩,他们往往总是担心:“如果我付出了,却失败了,那该怎么办?”人的信心就在犹豫、忧虑中一点点丧失。他们往往因对自己信心不足,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从而放弃过去努力的成果,即使距离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正如美国著名的游泳选手道格拉斯,横渡英吉利海峡,因为大雾迷漫看不到对岸的缘故,便在距目的地只有一英里时放弃了。在深感可惜的同时,我们又有何启迪呢?

不少人也许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生命的起初,信心百倍,觉得凡事似乎是真实可行的。不过,在渐行渐远时,就因种种原因而产生了一种迷茫,因挫折而看不到场前进道路的光明和希望,前进的步子便变得踌躇不定。这时,我们需要一点希望来支持那颗迷失方向的心,重燃前进的力量。

失败与成功范文第3篇

成功与失败励志演讲稿篇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成功者的背后必定经历失败。在经历失败的同时,他们的眼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一蹶不振,丧失信心,这必然是一条失败之路。而另一条则是重新爬起来,正确看待失败,那,在前面不远处,成功以经在向你招手。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怎样肆虐,春风终会缓缓吹拂。其实,无论来自外界的不幸是怎样的沉重;无论源于自身的灾难又是如何的巨大;只要我们能有拼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人的一生就好像是一个战场。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的确在人生的战场上,失败随时随地都可能盯上你,让你“全军覆没”,对于一个懦夫来说,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死亡。只有那些不怕失败,坚持奋战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与强者。失败并不可怕,在那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成功也取决于对待失败的两种心态:有人认为失败是压力,是压在头上足有千斤重的担子,让人永远都爬不起来。也有人认为失败是动力,是推动下一次成功的基础,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

始,手里有的只是和别人一样的资本。而当走到生命的尽头,扮演着的却是社会上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有的成了富可敌国的富翁,有的却成了一贫如洗的乞丐;有的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有的却做了偷盗,贩毒,走私军火这些罪恶的勾当——毕竟,人谁无败?只有不向失败屈服,不向困难低头,拼搏进取的才算是真正的胜者。

从古至今,我国涌现了许多通过拼搏进取取得辉煌志士仁人玄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那“不取真经不回头的拼搏进取精神,永远留在世人心中。汉朝的司马迁,再游历了大半中国后,在身心受到重创后,还是在牢里写下了世界名著——史记。著名的速算大师史丰收在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刻苦钻研后,成功的打破了传统的四则运算法则,创造了从高位算起,不用计算工具,便一口报出答案的快速运算法——他们之间,唯一相同的就是他们从不放弃任何成功的希望,哪怕是一点点。

胜败输赢只决定一时,只有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谢谢大家!

成功与失败励志演讲稿篇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失败与成功范文第4篇

成功与失败对人们而言十分重要,两者可能会使一个人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他们希望的可能都是成功而不是失败,失败代表着前途的昏暗与渺茫。即使如此,人类也要敢于面对失败,毕竟它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不能垂头丧气,要将成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拼搏,这样做成功将离你不远。而成功者面对成功,有的显得很虚心,他们没有为眼前的小小的胜利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而是鼓起信心随时向前方的困难发起冲锋,具有这样胜不骄,败不馁精神的人难道不会成功吗?而另一种人面对成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眼前的成功意味着自己比别人聪明,别人永远不及自己,抱着这种学习态度,成绩还会突飞猛进的进步吗?不必说,当然不可能!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面对成功与失败,成功了不必骄傲,而失败了呢?也不必太过悲伤,我们时刻都要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难道这不是迈向成功最有效的“法宝”吗?对于超于常人的智商我认为未必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用。嘿嘿!你认为呢?

虞城实验中学初二:刘洪君

失败与成功范文第5篇

然而,这只是中国海外并购失败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从2004年4月26日TCL通讯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后,中国大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就如潮水般涌出。

中国企业无论是怀着难以控制的膨胀情绪,还是很多企业家本着一心想在世界证明中国企业实力的内心冲动,但展现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事实却是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就如同一个刚成年的孩子,父母允许他走更远的路,但当独自走进森林时,发现森林并不是他之前想像的那么有趣。

在走出去的路途上,无论“中铝与力拓收购交易失败案”、“上汽5亿美元完败双龙”,还是“中海油出资130亿美元收购优尼科被否”,这些经典案例都在向中国企业诉说着外面的世界除了精彩还有为利益的伪善、无原因的毁约及无法逾越又若隐若现的国家利益。同时这些失败的案例也折射出一心想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一方面需要摒弃收购前的“金钱万能”的资本自傲论,另一方面需要审慎对待收购后的管理文化融合。国际并购之路上,有时是笔生意,有时体现的是交易,这就要看谁更有控制局面的能力与筹码。

“金钱不是万能的”

能源似乎是中国近年来海外并购的最重要领域,这个领域中国企业的豪举令世界都大吃一惊,而出手阔绰者皆为几大央企。

成功与失败、鲜花与泪水都集中在这个领域。

2009年,中石化成功收购英国Addax公司境外股票;中石油斥巨资购买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据悉,中海油也与中国石油拟联合竞购西班牙石油公司旗下阿根廷子公司YPF。一系列事实表明,在这个全球金融危机之年,2009年俨然成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收购年。

而早先的成功案例则更多,2007年12月12日,以中国国家电网为首的财团以约296亿元人民币赢得了菲律宾电网未来25年的经营权。2007年,中国移动成功收购了米雷康姆公司持有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公司股权。2007年5月,中投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了黑石近10%的股票。

然而,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却泼了盆冷水,他说,国有企业应该对海外并购持谨慎态度,避免在未来的战略收购中出现决策失误。

2010年上半年约有150家国有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寻求并购机会,李荣融却建议这些企业未来保持谨慎,因为任何海外并购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李荣融还称,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的,任何并购都是不妥当的。

中国能源企业近几年的行动已经令人眼花缭乱,然而遇到的阻力也显然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的担心。

例如9月初,收购拥有利比亚油田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时,该公司在给中石油的回应中称,他们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考虑按照利比亚政府的意愿,将公司折价出售给该国一家当地的投资基金。

“中石油、中石化最大的失误可能是目标暴露得太早,而且方式过于直白。当中石油表明要收购利比亚、安哥拉的石油资产时,一下子把收购价拍了出来,别人看到的不是你很有实力,而是感觉到压力,感觉到威胁。”国内某媒体刊载的专家观点如此认为。

该专家同时发布的观点是,中国能源巨头非常有实力,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

资本诱惑与国家安全压力的对决

尽管中石油、中石化等近期收购海外油田资源的行动不时受阻,但毕竟中国能源巨头们也时常成功地进行了收购行动,而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权的合作则几乎完全以遗憾告终。

“除了中铝,都是赢家”、“北京再见,必和必拓你好!”今年6月6日,澳大利亚报纸对力拓中止与中铝合作一事都作了大篇幅的报道,而上述两个标题代表了大多数澳媒的立场,它们欢迎力拓的决定。

中铝被忽悠了,这在国人面前是一件尴尬的事,估计多年之后再总结中国企业国际化,都会把中铝这次事件当成案例来讲,但这实际上也折射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一种危机感。表面上看起来此事是由于力拓股东反对,而实际上是因澳大利亚政府干预最后以失败告终。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曾发表看法,他认为,中国企业如何提高并购的艺术、策略,还需要我们动点脑筋。人家总认为你是国有企业,是国家控股的。所以能不能国有和民营企业一块出去,甚至能不能民营企业出去,政府给予并购贷款支持?比如,我们在香港成立一个收购股权基金PE,用这样的形式出去收购,对于挡住金融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相对可能要好一些。

中外管理文化的冲突

发生在IT通讯、汽车领域的海外并购虽然没有能源、重工业那样惊心动魄,而且都实现了国际化,但收购后的结局也令人深思。

2004年4月26日,TCL通讯宣布已与阿尔卡特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组建一家公司从事手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该消息出炉后,引发的雀跃无数——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收购海外著名品牌的部分业务。

然而,没过一年,裁员、财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TCL。结果是TCL通讯乃至TCL集团都于2006年陷入大幅亏损,李东生不停地对外宣称要反思。

远比收购阿尔卡特惨淡的结局是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2004年10月28日,上汽以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上汽借此巩固了其世界500强地位。这是国内车企第一次以控股方身份兼并国外龙头汽车公司。这一汽车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事件,被看做是中国汽车业跨国经营的标志性事件。

然而,2009年2月6日,韩国法院宣布双龙汽车进入破产重组程序。这意味着双龙的大股东上汽集团永远失去了对双龙的控制权。

在并购双龙的5年时间里,上汽累计砸进42亿元人民币之多,目前已损失大半。

实际上,TCL海外折戟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许是忽视了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和把握。而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在上汽身上则又演变成了一出“败局”。

本来,双龙并非是值得上汽如此期待的强势品牌,上汽过高估计了收购后的收益;另一方面低估了收购后整合的难度。其实上汽早在2002年就收购了双龙的一条生产线,但两年之后仍没有看清楚双龙的真实价值,这就很难用准备不足作为失败的理由了。

中国企业缺少并购整合的经历或成功经验,对于并购企业的文化、国外商业环境和法律制度不了解,并购对象的规模和复杂度超过控制能力是常见问题。这导致了并购后的无所作为或手忙脚乱,最后以被并购企业无法脱离困境而黯然收场,甚至并购者自己的业绩也被大幅拖累。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途虽不平坦,但这也成为一个让中国企业迅速成熟的好方法。同样是上汽,有百年历史的罗孚汽车于2005年4月8日因负债14亿英镑而倒闭,上汽于2004年6月与其达成合作意向,但在充分考虑到负债风险之后,上汽于2005年4月中断了合资行为。这显然是明智之举。

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这么多年一个历史必经的过程,也是我们有一天回顾历史无法越过的一页,现在只能算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失败失策失手时有发生,进步的是现在相关政府部门也开始审视和思考国内企业国际化。

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在日前达沃斯论坛上的一番话很有道理,当时,他说:“一是企业并购动机要单纯,不能因为贪便宜或是手中有钱就并购。二是应做好充分准备,不要超出自己的整合能力。”

失败与成功范文第6篇

我现在的工作是执法类的工作,工作比较忙,而本人又比较懒惰,这次失败了成绩130+都没有进面试。总结点经验给自己也提醒大家:

1定了目标便要有破釜沉舟的气魄去面对挑战,今年的竞争很激烈,本人报的岗位1:500左右,开始复习就没有了当初的锐气,侥幸想凭经验取胜,看来是大大的错误。

还是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的复习,最有感触的是行政的考试,一直没有进入状态,迷迷糊糊,没有紧张起来。上次考的时候还是120满分,拿到95+认为还不错的分数,这次100分制才考了60+,看到成绩后无比后悔。原来500人的岗位130多点就进前8名了。悔当初没有认真复习,做人还是脚踏实地的好。不知道今年的题难还是我退步了,以前答题的时候,总有60%非常吃准,在发挥和蒙点基本行政都在80左右,这次考试中完全没有感觉,总体觉的题不是很难,没有达到国家的难度,但似乎非常多的答案都有犹豫的地方,也许很多人和我有同感。

2申论和上次的分数差不多,上次是80满分得到了56+,这次是100分拿到69.5,也许从来没有考过A类的申论,复习中还是看了点资料。

感觉分析能力第一重要,然后便是观点,要结合政策,哲学,实事需要,清晰阐述文章的观点。申论考的还算正常。没有大的出乎意料。

这次考试中时间分配的不是很好,前2道题用的时间太久了,留给大作文才45分的时间。有点慌乱。A类的申论的确比B类难,有点把握不准的感觉,也许自己接触的少,总觉的没有太多的话说,而且心中没有既成的观点,实在是浪费时间。

3也许上次考的时候光脚不怕穿鞋的,现在有了后路反而有点放不开,想开了就当做国考前的热身吧。

4分段很是没有逻辑想到哪就说到哪吧,曾经的战友现在的好朋友也参加这次考试了,人家认真的复习,抛弃曾经有过的辉煌,这次拿到了153分,想到这就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心态。

5最后想批判下监考老师,素质是在不敢恭维,题卡发错的不止我一个吧,虽然我曾经也是一名教师,也许下次省考我们的组织工作会做的更好, 毫无逻辑的乱语,希望大家看过不要拍砖,当经历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古语还是有道理地!希望有准备的人都会成功!国考见了各位!

上一篇:宋丹丹说过范文下一篇:塑企业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