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2023-09-21

我国农村现状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提出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当前农村养老方式的理性选择。并进一步对此养老模式的实现条件及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农村人口7.84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达7.51%。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与城市老年职工的重大差异是,他们无工薪,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生活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因此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是一大难题。这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目前经济形态下,我国农村除了少数发达地区之外,绝大部分地区的基本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社会救助供养”。这种状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农村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家庭养老在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中的地位及面临的问题

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无论是在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都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大量资料调查证明,在我国需要生活上照料的老人95%以上住在家庭,他们主要靠配偶和子女照料。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挑战,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家庭构成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

2、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给家庭赡养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地农村人口大量向沿海地区流动,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

3、农村的相对贫困,给家庭养老带来困难。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近年来由于子女教育费用的上涨,农民收入有向子女倾斜的趋势,这给农村老年人的家庭供养带来更大困难。

(二)社会养老在农村实施的难度

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社会养老更是难以维护。1992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推行并不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该方案虽然在养老金筹集上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方式,但更强调“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仅提供政策支持。由于国家、集体在社会养老方面的责任没有通过法律法规予以制度上的明确,从而使得国家、集体在这方面的责任越来越淡化,再加上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因此,“以个人缴纳为主”基本上变为“完全由个人缴纳”。

2、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年人均收入多在2000元以下,缺乏开展该方案所期望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条件。

3、我们现在的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太低。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过低,农民投保大多选择低档(每人每月只缴纳2元),在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每月几元或十几元的投保对于若干年以后的养老保障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4、养老保险金增值困难。从1996年至银行利率不

断下调,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养老金保值困难,更不用说增值了。另外,由于养老金管理不善,非法挪用养老金的情况也挫伤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据资料,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6172万人,还不到人国农村 人口的1/10,基金余额为195.5亿元,人均仅316.75元。

二、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模式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必然选择

针对我国过去家庭养老的困难,以及社会养老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当前农村养老的最佳方式是老年人居住在家,由家庭提供养老费用,由社会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一)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模式的涵义及特点

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由子女提供经济供养,社会提供统一社会化服务的养老方式。该模式在养老对象的居住方式和养老资源的组合上具有明显的特点:

1、它选择居住在家的方式。居住方式是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一个国家的文化、养老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家庭处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亲情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崇尚、仰慕天伦之乐,因此,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更愿意接受的方式。

2、在经济供养方面确定了家庭供养(包括子女、配偶、个人)的基本原则。

3、在日常照顾方面坚持以社区的社会化服务为基础,但又注意发挥家庭照顾以及其他各种非正式照顾资源的作用。

总之;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模式就是“家庭供养+居住在家+社区服务”的局部社会化养老方式。其中,家庭供养是核心,社区服务是关键,居住在家是表现形式。以上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一种独特的养老方式。

(二)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模式的现实依据

从经济角度看,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改革的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的长期承包经营权已经为法律所确认,作为最后一道保障的土地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功能,就有了实现的可能。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养老试点的推行,个人养老储备、商业养老保险、子女养老保险等形式多样的社会保险的不断增加,也有利于解决经济供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取消各种农业税以及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政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从而提高家庭经济供养水平。从农村社区运作模式来看,随着社会改革的推进,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和运转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一旦村民委员会确立了市场理念、服务理念,村政行为就会按照村民的需求方向运行,农村社区服务也会逐步具体化、规范化、完善化,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也就成为可能。

从政策和法律保障角度看,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以养老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建立健全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见,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就是在对国家政策和农村实际进行充分考虑基础上的创造性落实。

从文化观念来看,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家”的观念非常强,家庭养老的思想根深蒂固。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通过以社区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在家养老,没有脱离家庭和村落,因而更容易被接受。

(三)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模式的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降低养老成本。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把经济供养的责任分散到每个家庭,减少了养老对国家的过多依赖。同时,家庭收入、个人贡献与个人养老需求和养老水平的有机结合,也充分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此外,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便于各村、各社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开展养老服务项目,易于在广大农村推广。

其次,适应农村管理改革的形势,有利于促进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区是老年人社会

活动的主要场所。作为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拓展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范围,不仅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而且有利于提高村委会的管理水平。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受社区自治程度、社区开放程度、社区内的市场发育程度、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等影响。目前的调查数据表明 ,人们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提高了,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欲望增强了。这就要求社区管理机构包括村民委员会改变原有的服务范围、服务方法和服务理念,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管理机制,从而推动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

再次,有利于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居家养老没有改变农村老年人的人文环境,老人们能够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保持经常的接触,精神上不会感到寂寞和孤独,有利于其身心健康。从观念上来说,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与传统的养老观念并不发生直接抵触,也易于为农村老年人所接受。同进,对子女少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农村老年人而言,与亲戚朋友、街道邻居保持密切的接触,在消除农村老年人孤独感的同时,又可以发展社区邻里关系,增强团结。最后,可以促进农民更新传统生育观念,有利于农村人口的控制。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把经济供养的责任留给家庭,而同时把养老的服务责任转移到社会,这就迫使“理性人”进行内部经济核算,积极考虑生养孩子的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莱宾斯坦的边际孩子合理选择理论以及贝克尔的孩子数量与质量替代关系理论表明,当孩子的养老效用下降时,人们会自觉减少生育孩子数,从而实现对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

我国农村现状范文第2篇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

一、产业转移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呈现新特点

(一)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二)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东部沿海城市,发展机会较多,可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才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但是面对这种现状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

(三)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

大多数的毕业生倾向于毕业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可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人才毕竟有限,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要把自己定位的过于高端,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逐步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大学生就业难的外部原因

(1)产业结构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制造业层次低,处于简单引进、承接和复制的阶段,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持续吸纳较多高端人才以及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出了高要求,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2)地域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往往大量聚集在东部而不是中西部地区,

2.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

(1)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

(2)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产业转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学生:要调整观念,提升素质

1、要注重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在湖北工业大学发放的问卷调查中表明,有65%的毕业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是企业首要看重的。所以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

2、要提升综合能力。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

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让自己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二)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供需对接

1、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应该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通过实际考察后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同时学校也应该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该着力解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断层。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湖北工业大学有73%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楚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三)政府:应注重加强宏观调控,营良好就业环境

积极创造就业环境。一是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二是要通过政策调整来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三是要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

相信在政府的亲切关怀、学校的合理引导、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最后一定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2012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26

| 评论(2)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煤电油气运的运行调节,做好煤炭产运需衔接,搞好运输综合协调;加强煤、电通道建设,尽快开工建设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扩

大既有铁路运煤能力。郑州到石家庄物流专线

[url]http:///201/s11842/[/url]

视点二:搞活流通

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完善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工作。降低流通成本。制定实施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工作方案。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好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扶持措施,推动大中城市建设平价商店,支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粮食现代物流。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规范农贸市场、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收费行为。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落实好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

零售增值税政策。加快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等直供直销模式。

视点三:紧抓“三农”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其中明确指出,要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组织实施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生猪临时收储„„

视点四:调整发展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启动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和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计划,推进物流网应用示范,开展医药卫生、安全生产等国家信息化试点示范。推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石化、装备、

船舶、汽车等产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2012年,预期新增铁路营业里程636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0万公里、运输机场4个,新增水电发电量560亿千瓦时、

核电107亿千瓦时。

视点五:深化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其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

求,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

视点六:开放发展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双边重要投资合作项目。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我国农村现状范文第3篇

一、我国农村垃圾现状

1)农村垃圾种类越来越多。从生活垃圾来看,垃圾成分有了很大的变化,废旧电池、一次性包装盒、塑料袋、旧衣物等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堆满河道和街道。然而九十年代之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仅仅体现为少量的变质农产品,像如烂菜叶、厨房垃圾等易腐烂、易处理的简易垃圾,并且可以被容易处理为家畜饲料或农作物肥料,几乎不会面临垃圾污染问题。从生产方面来看,农村垃圾呈现出越来越城镇化的趋势,这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地膜、农药瓶散落田间,也体现在乡镇企业产生的废水、废弃、废渣随处乱排,而这些变化都是十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次污染严重的问题。我国农村垃圾大多数一直沿用焚烧、填埋等简易粗放的处理方式,不经过任何无害化处理,这不仅导致垃圾不能有效全面处置,还会造成大气、水体污染等二次污染问题,有限的处理技术致使垃圾在处理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危害。3)村民环保意识薄弱,思想认识不到位①。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环保教育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农村地区村民环保意识较为薄弱,主动治理垃圾的积极性较低。此外,农村地区垃圾堆放的传统生活方式由来已久,形成既定的生活模式难以打破,养成懒于垃圾治理和“搭便车”的心理和习惯。4)针对农村地区垃圾问题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依法监管有难度。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农村垃圾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基层政府也没有根据本地区特殊现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因此农村垃圾问题长期处于缺乏政策指导、没有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这给垃圾整治的依法管理带来极大难度。5)农村垃圾治理资金不足,治理成本高③。在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来源单一,融资能力匮乏。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各级政府都会选择将大多数财政支出用于工业、服务业等经济发展部门,垃圾治理作为一缺乏有效监管的社会问题自然在财政支出中占较小的比重。近年来,用于垃圾整治的财政拨款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在仅有数额的农村垃圾治理拨款中,城市和乡镇的拨款数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垃圾治理占据着更大的资金投入比例。长期的资金匮乏导致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少有成效。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山区多,“垃圾围村”现象由来已久,居民生活观念落后等原因,环境治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面临较大的成本问题。

二、我国农村垃圾问题的危害

我国农村垃圾呈现出的多样化问题给我们的环境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从生态平衡到人体健康,垃圾问题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1)就水体环境而言。废弃物随便堆放在河流、湖泊、水渠等水源附近,导致垃圾中的有毒物质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首先会直接污染水源,影响人类饮用的地下水,给饮水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造成水资源的进一步短缺;此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会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危害其他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的多样性。2)就土壤环境而言。随意堆放的废弃物会随雨水等液体逐渐渗入土壤深层,严重污染土壤环境。这是因为地膜等垃圾很难自然分解,其中自然携带的有毒物质会影响土壤中的菌类生存,造成土壤自身的降解能力下降,也会导致农作物的根系无法正常生长,面临减产危机。3)就大气环境而言。农村粪便等垃圾会散发臭气,如果不集中处理,会给空气质量造成影响;沙子等建筑堆积物也会随风扩散,污染空气。总之,农村垃圾处理处理不当,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链的各个环节,最终对人类身体造成极大威胁。

三、治理措施的相关建议

农村垃圾治理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做到真正实施到位。1)积极倡导农村垃圾分类。尽管农村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但大多数属于可回收利用类垃圾,因此积极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可以有效降低垃圾污染问题。我们倡导以家庭为单位,自主进行垃圾分类,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鼓励自主送到垃圾回收站,减少垃圾处理量,剩余不可回收垃圾再分类放入不同垃圾箱,由保洁人员定期挑拣和清运。关于垃圾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因地制宜,但一般按照厨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2)完善垃圾处理管理体系,促进垃圾治理队伍专业化。目前,我国农村垃圾面临总量越来越庞大的难题,为了有效应对处理难题,应当结合当地现状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环卫队伍,建立有效的垃圾处理模式,强化机制建设,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例如,各乡镇可以根据当地人口数量设立相应数量的垃圾收集箱,并在适当区域设立垃圾中转站,各村的垃圾由收集箱运往附近的中转站,最后统一送往县城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化处理。在此期间,各城镇可统一配送专业环卫人员,定期清理街道、河道,定时清运中转站垃圾,形成一条链的工作模式,建立乡-村农村垃圾管理网络,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发挥好应有的管理效用。3)加强村民的环保教育,营造积极促进垃圾处理的氛围②。首先,村镇必须加强环保教育宣传,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例如,基层政府可以定期进村宣传,举行环保公益宣传会,播放相关宣传片、纪录片、电影,举办相关主题的文艺活动,开展垃圾正确处理方式的技术培训;学校要加强环保教育,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增加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亲子活动,以学生影响家长,形成注重环保的家庭氛围;新闻媒体加强环保宣传,让村民意识到农村垃圾污染的危害,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农村卫生整洁,树立绿色生活意识。4)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针对农村垃圾问题,应当利用法律法规,明确垃圾治理的行为主体,确定各个参与者的责任与义务,对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进行详细的分工,并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卫监管体系,形成长效机制。确定政府在垃圾治理中的监督角色,真正实现执法工作有法可依。此外,有必要建立一支高效率的执法队伍,认真落实环保的相关政策,严厉打击破坏农村环境行为,实现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生活垃圾随之呈现出新的问题和挑战,给我们的环境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为了积极响应十八大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我们应当对我国农村垃圾污染现状给予高度认识,针对不同地区的特殊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垃圾,现状,危害,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现状及其对策探索》管东兴2012年第二期

[2] 《农村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张静2016年第17期

我国农村现状范文第4篇

一、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也是一大新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6.10亿,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14.4%,占网民总数的73.6%。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今各家各户都有电脑设备,而农村的网民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农村电商就显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电商公司和物流企业便把农村电商的发展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战略。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将农村电商列入未来企业三大发展战略中,重点开发农村淘宝市场,制定了“千县万村”农村战略规划。此外,阿里巴巴还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点在电商、物流领域展开合作。京东更是关注农村市场,招募乡村推广员,开展线下实体店。苏宁实施“走下去”和“引进来”战略,计划在2020年之前建立1000服务站,乡镇覆盖范围达25%以上,从物流渠道层面打通农村电商的壁垒。目前苏宁在乡镇一级市场能够实现48小时送达,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至24小时以内送达。

由于成本、基础设施、配送人员等因素限制,导致绝大多数的电商企业和物流公司末端配送止步于县城或乡镇,自然村和行政村的顾客并不在其送货入户范围内,村民需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到指定地点领取快递,无法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也就改变了消费者使用电子商务的初衷,影响了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降低了村民满意度。

二、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住户分散,配送成本高

由于乡村住户比较分散,如果实现“门到门”的配送方式,就需要另外增加车辆和相应的工作人员,运输成本便会增加,所以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很难配送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村民们需要自己到乡镇或城镇去领取快递,这就降低了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满意度,而乡村里边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老人和孩子对于网购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有的甚至都不会用智能手机,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村的快递量,另外,乡村的线路比较繁杂,一个城镇下面分属了好几个乡村,如果使用“门对门”的运输方式,就大大增加了运输线路,也增加的配送成本。

(二)交通运输网络不健全

一直以来,农村里的村民出行都是骑各家的车辆,而乡村里边也没有属于自己统一的交通车辆,只有通往城镇的方向会有固定的交通车辆,因此农村的交通运输也是造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主要原因,而且在山区地带,尤其是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的山区,地形复杂,只能自己上下山,运输道路多是崎岖的山路或临时修建的土路,而且山上的居民只需下山都要走半天的路程,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没有一个健全的交通运输网络,也是影响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一大挑战。

(三)物流网点选址困难

由于农村的人员比较分散,各村的位置也比较分散,人员流动性大,如果选择农村地区作为选址,则会造成各地配送的差距过大,另外,如果是偏远地区,这个问题就更加显著,山势陡峭的地区,基本上都是石子路和土路,没有一个可以和外界联络的车辆,配送就更加难以进行。物流网点的选址无法选择,而且农村用来存放货物的仓库设施也相对落后,无法存放太多的货物。所以,物流网点如何选址,也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四)物流配送人员的服务态度差,客户满意度较低

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市场的需求也要求着不断增加快递的配送人员。一般来说,物流网点的工作人员都是当地村民,配送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配送的过程中,会有和客户发生争吵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同时,也减少了客户的购买欲望。

(五)缺乏有关的物流人才

要想发展好农村的电商物流,电商物流的专业人才不能少,但是农村家庭里的青壮年基本上都在外出打工,大一点的孩子有的在外地上大学,有的在外地打工,儿童一般都是留在家里上学,因此大部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儿童,老人的学习能力已经下降,所以大多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不会网购,而物流网点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相关的物流知识,这些因素直接阻碍了电商物流的发展,因此,想要发展好农村电商物流,对有关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三、解决我国农村电商物流问题的对策

(一)更改物流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想要解决困扰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问题,首先要对现有的物流模式进行更改,现在农村的物流模式是单一的,分散的,而且住户也比较分散,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把物流站点联合起来,进行统一整理、统一配送,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场地的问题,另外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劳动力,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既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也降低了配送的成本。

(二)建立一个健全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

发展农村电商物流,另外一个较为困难的便是交通的问题,本来农村的交通设施就不该发达,经济落后的山区地带更为显著,这些问题都是阻碍电商物流发展的大问题。首先,政府应当修建能够供当地村民正常通行的公路,为建立交通运输网络打下基础,其次,要在农村建立一个健全的交通运输网络,由企业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并添加配送车辆,由当地政府提供相应的公路设施,建立一个健全的运输网络体系。

(三)寻找合作伙伴

物流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真实情况,合理的做出相应的对策,例如寻找有才能的人作为当地的负责人,和当地的有关企业进行合作,在农村建立自己的分销点,另外也可以和相关企业建立一个同城配送的网络,利用滴滴司机或出租车司机的便捷性,同时进行商品的配送,以便于能够快速地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四)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一般来说,在农村电商物流的配送过程中,配送员一般都不会有很高的薪水,但是做的工作确实比城市里的配送员要做的困难,因此很多优秀的物流人才都不会选择在农村发展自己的优势,所以在农村工作的配送人员一般都不会有较高的劳动素质,这不仅降低了客户对物流企业的客户满意度,也会影响商家和物流企业合作的选择,这将直接影响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物流企业应当对配送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使企业在市场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五)加强对电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大动力,应多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回农村参加电商和物流贸易活动,吸引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同时,应定期组织农村创业青年参加电商和物流技能培训会,聘请电商和物流领域的专家讲授电商和物流知识,由返乡青年在家乡里边组织讲解,向广大村民讲述有关电商物流的知识,同时,电商和物流企业可以和当地的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与之有关的人才,为发展农村电商物流提供新的人才。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发展,电子商务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业的增长。现今,人们越来越关注服务的质量,而农村电商物流作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兴市场,虽然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使电商物流能够更好地快速地发展,我们也需要努力地想出解决办法,解决问题,使农村电商物流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自阿里巴巴开始,淘宝、天猫等网站的崛起,更是彰显了电子商务的质的飞跃,另一方面的改变便是电子商务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由于发展过快,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同时也忽略了很多问题,例如农村电商的发展便没有城市电商发展得迅速,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落后,交通设施不够便利等问题,都是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从而对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 肖频.农村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8):9-81.

[2] 刘子杨,赵静.“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新发展[J].中国商论,2017(22).

我国农村现状范文第5篇

1 我国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

1.1 较差的乡村道路状况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道路状况, 但是仍未彻底的解决农村交通不便的问题, 依然未能达到农民的期望, 未能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其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村与村之间、乡镇与村之间客运班次密度小、班次少, 不利于农村日常的出行, 缺少机动性;其次, 乡村客运市场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和标准来配备客车的数量, 造成严重的供给不足, 而且在农村交通市场充斥着大量的非客运车、报废客车等, 无法切实保障农民的乘车安全;再次, 缺乏必要的候车设施, 有诸多的原因会影响站点的正常使用, 如客流、道路改道等原因, 这些影响因素会造成大部分站点挪作他用或者被闲置, 农民在候车时暴露在露天环境中时长要饱受日晒雨淋;最后, 较低的通村公路等级, 在农村道路总里程中, 通村水泥路的占比比较低, 无法满足农村的出行需求。

1.2 较差的医疗卫生条件

近年来, 我国比较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部分省份部分农村的医疗卫生建设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建设, 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 但是就全国范围内来看,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依然比较明显, 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不完善的医疗设施, 缺乏专用的医务用房, 将生活用房与医务用房混为一谈, 分不清楚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诊断室的各项功能及用途, 再加上简陋的医疗设备和相对匮乏的药品品种, 使农民就医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其次, 较低的农村卫生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 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大部分年龄约在50岁以上的“赤脚医生”充斥在乡村医生队伍当中, 这些人普遍存在缺乏一定的文化程度和医学的基础知识, 再加上其半医半农的特点, 导致这些人比较抵触外出培训和学习,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而由于乡镇卫生院或农村医疗条件相对比较艰苦, 难以吸引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前来就业, 不利于提高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1.3 落后的文化教育设施

首先, 在绝大多数乡镇中, 文化设施都是比较缺乏的, 如阅览室、文化宣传窗口、图书室等, 乡镇农民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 而在相对封闭的村里建设的闭路电视均是个人经营, 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其播放的片源大多数是商业片, 不利于党的文化宣传。在缺乏阅览室、图书室的情况下, 农民难以及时的获得党刊、党报, 农民所获得的新闻事实上已经丧失了新闻真正的意义。

其次, 比较突出的农村学校建设问题。第一,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落实程度严重不足, 再加上教育投入资金的缺失, 造成大部分农村学校校舍简陋;第二, 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 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不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设备, 如录音机、地球仪等, 更不用说计算机、阅览室了;第三,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农村就学条件较差有目共睹, 这就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 师资力量的缺失就严重降低生源的数量, 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好地读书不惜花几倍的钱将孩子送到县城就学, 这样就会造成学校因无生源、无老师难以维持下去, 而家长因较高的就学费用而不堪重负。

2 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对策

2.1 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落实资金

首先, 建立健全规范的资金转移支付制度, 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务必要留有一定的资金安排用于农村的公益事业建设, 并根据实际情况, 这一资金比例可以逐年递增, 为广大农民日常生活的改善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其次, 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一方面, 对各种财政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长期以来, 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零散的分布在众多部门, 如水利部门、民政部门、交通部门、农业部门和教育部门等, 这样在资金使用方面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严重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 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并积极探索政府资助的奖励办法和激励机制, 在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充分调动农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无论是道路的修建、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还是兴建学校等措施, 都离不开资金, 只有保证资金的充足, 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才能够为农村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区政府、乡政府的职能转变, 用服务型管理模式取缔传统的领导型管理模式

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既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服务型管理模式有利于在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突出农民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 并赋予其一定的民主权利, 现阶段科学的农村公益事业运作方式应该是农民自愿、部门帮扶、政府引导、民主管理和老板捐赠的方式。各级政府组织应该充分重视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并强化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责, 以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为指导, 做好农业管理服务类和技术类的相关公益事业, 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是否采取花钱买服务的办法, 来达到农村公益事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的目的。

2.3 规范“一事一议”的操作程序

“一事一议”操作程序的作用是妥善处理农村公益事业中存在的资金问题, 尤其是筹资筹劳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一事一议”, 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 做好预算,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将当前必须办理和应该办理的项目确定下来, 禁止搞“面子工程”, 在劳务和资金筹集方面不能强制的按照上限的标准来进行;

其次, 把好程序关。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 坚持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 乡农业服务中心核实之后上报给乡镇分管领导和村干部, 在筹资项目、农户签名、程序等无异议的基础上, 建立责任档案, 经上级部门审批之后, 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

3 结语

就我国全国人口来讲, 农村人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重视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步伐势在必行, 尽管现阶段依然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但是相信在各级政府、农民及相关组织的共同努力下, 势必会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因此, 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主要针对农村公益事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合理化解决对策, 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对策,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1] 刘冠军, 袁远.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南谭家山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19) :64-65.

[2] 程晓倩.新阶段村级公益事业长效发展的策略研究:以苏州市Z镇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 2016, 28 (3) :139-142.

[3] 陶涛.一事一议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1 (14) :3, 12.

[4] 陶莉霞.探析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方法[J].中国农资, 2013 (36) :60.

我国农村现状范文第6篇

1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支持扶贫的进展与现状

在国家和政府领导的支持下, 我国贫困人数正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所谓的农村即溶扶贫机构, 实质上就是由国家财政作为基础, 从而推动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实施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其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为此,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扶贫工作的现状主要有几下几方面的内容。

1.1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不断增强

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人口要想实现脱贫状况, 最根本的措施离不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扶持。为此,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 在2014年正式颁布了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 其主要内容主要是, 对于农村贫困人口来说, 小额贷款可以不用担保或抵押。这一政策的提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据可靠数据现实, 目前我国已经像农村贫困人口发放了1 200亿元之多的贷款数。而且通过调查, 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对信贷有着急切的需求。

1.2 各央行货币政策的支持

我国政府及各级央行充分利用货币政策, 不断吸引了各大金融机构像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经济越是不发达的地区, 对贷款的需求就越大, 为此, 金融机构不断的资金投入, 也更好的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1.3 政府财政的大力投入

根据中央领导人的报告中显示, 我国政府每年用于扶贫项目的资金正在逐年增加。同时, 各地区的政府财政投入也不断的加大力度, 相比较去年, 金额增加了一半还多。“十三五”期间, 我国政府共像扶贫地区投资金额约达到2 500亿元之多。同时在追求金额不断增加的过程中, 我国政府部门还通过建立档案的方法, 真正做到对贫困人口的保护, 避免其他人口的冒入, 真正使贫困人口达到有效的帮助。

1.4 各部门间的工作缺乏协调性

首先, 各地区政府部门人员对扶贫工作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因此在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地区政府都有着不同的手段, 甚至有一些地区, 政府实施扶贫计划并没有与该地区的金融机构达成很好的共识, 以至于金融机构未能制定确切可行的方案加以实施, 最终导致扶贫工作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其次, 要想做好各地区的扶贫工作, 需要各个部门、政府的大力支持, 有效协调, 但是在扶贫调拨资金的工作中, 流程化的工作太多, 使得扶贫资金得到正式发放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并且加上有效的扶贫金额, 最终使得扶贫工作难以取得显著成效。

2 阻碍农村金融机构精准扶贫进程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2.1 农村金融机构扶贫形式单一

其中对于农村扶贫金融机构来说, 其主要单位包括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银行, 其主要扶贫方式就是提供小额的贷款项目。而对于目前我国银行制度条例来看, 其中贷款项目要通过各级部门逐级向上级领导请示, 过程中需要的时间不仅长, 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 申请贷款项目大都是一些企业, 因此贫困人口真正的实现脱贫还有一定的距离。另外, 对于农村扶贫机构来说, 就是主要的信用社、银行部门, 并么有其他财政部门的参与。另外, 再加上一些偏远地区扶贫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 甚至更是得不到当地政府的保护, 使得扶贫政策中贫困人口小额贷款制度并没有落实到实处。这以上种种的现象, 最终都将导致我国贫困地区真正受到政府保护的人数并不多。

2.2 扶贫成本过高

由于我国一些偏远地区长期缺乏资金的扶持, 导致该地区的公路、基础设施等都不完善, 长此以往, 群众的生活就受到了很多的困扰。比如, 一些偏远农村, 白天供电还能正常, 但是到晚上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在这些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变的农村地区, 往往只有简单的设立几个信用社、储蓄银行网点。另外, 再加上山区居民散居的特点, 该地区的各个金融机构很难形成连接。而面对这样的农村山区环境, 金融机构追求利益的本意在这里无法实现, 作为利益至上的金融机构, 也就不愿意在这些地区设立办事处。而农村山区的知识水平本来就有限, 再加上交通的不便, 导致农村群众也不愿意去地方申请金融机构的帮助。

2.3 有效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低

尤其对于偏远地区来说, 经济水平总体比较低, 领导团队也没有高的知识水平, 导致当地的发展过于保守、落后。比如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 群众的耕种方式还是以手工为主, 对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并没有加以利用, 其中, 一方面因为缺少金融机构的扶持, 并不是每户群众都有足够的资金进实施机械化种植。另一方面, 农村群众知识水平有限, 传统的耕种方式早已深入民心, 加上缺乏专业指导, 机械化耕种方式并未很好的展开。由于以上种种的原因, 农村群众的生产方式很难像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 基于目前农村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 而金融机构投入的资金只可以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 最终导致有效金融资源使用率过于低下。

2.4 脱贫与返贫现象同时存在

目前农村地区贫困的人数仍不在少数, 对于一些得到政府帮助的贫困农户来说, 显然贫困程度有所缓和。但是,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 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传统的种植业。而种植业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在这些靠天吃饭的地区,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 农户没有及时的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处理, 那么后期用于种植业投资的资金将不断增多, 或者缺少资金的支持, 那么这些本脱离贫困的农户, 又将回到了贫困的生活中。这也就是返贫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说到底, 农村金融机构的能力毕竟有限, 农户一旦出现经济问题就像机构申请资金支持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因此, 除了借助当地金融机构的力量之外, 寻求外来的资金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3 提高金融机构扶贫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3.1 当地农村即溶机构积极寻求点上帮助

第一, 借助电商平台的传播力量, 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更好的销售至各地, 彻底摆脱农村地区单纯依靠采购商的方式, 另外还能帮农户更好的节约运输成本等。利用电商平台, 农户只需要上传自己的产品, 只要购买者觉得满意, 直接可以下单, 农户只管打包发走即可。第二,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 由于信贷存在一定的风险, 直接打击了农户申请贷款的积极性, 如果可以通过电商平台, 实施用户贷款评价制度, 这样农户有了参照, 对于信贷也就不再反感。另外, 我们都知道, 从网上下单购买商品, 都有完整的评价制度, 因此利用这种制度的优势, 作为金融机构来说, 如果农户的产品获得的好评多, 那么就可以优先考虑贷款资格;而对于那些差评的农户来说, 农户申请贷款时就要慎重考虑。通过以上各种方法的实施, 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金融机构的贷款奉献, 而且扩大农户的经济收益。

3.2 完善贫困风险补偿机制

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来说, 金融机构实施扶贫贷款的有着过高的风险, 因此直接导致了机构不情愿发放贷款的现象。另外再加上贷款经理办理扶贫贷款产生的收益显然比普通贷款所产生的收益少, 这就又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高了难度。基于以上种种现象, 完善农村贫困奉献补偿制度刻不容缓。一方面,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 可以设立扶贫投资基金, 在扶贫项目中, 利用这笔基金为达到条件申请贷款的项目进行补偿。另一方面, 还可以积极的邀请保险公司的加入, 当地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等的优惠政策将保险公司吸引到扶贫的队伍当中, 让农户能够更好的接触到各类金融产品。另外, 只要购买保险的农户, 如果是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从中可以获得补偿金, 这也是为了避免返贫现象再次出现的方法。

3.3 避免返贫与脱贫现象同时发生

由于农村地区知识水平有限, 受教育程度不高, 直接导致了农户寻求金融机构的帮助, 没有形成很好的认识, 也就不能利用金融机构来更好的实现脱贫。因此,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当地政府就要积极的引入金融类产品, 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金融产品知识的普及, 提高农户对于金融产品的认识, 杜绝脱贫与返贫现象同时发生。

结束语

简单来说,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但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 贫困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 为了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就必须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对于农村地区来说, 利用好农村金融机构的扶贫力量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政府的帮助,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活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扶持。虽然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 在农村金融机构扶贫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投入成本过高、扶贫形式单一等问题。那么, 为了使我国农村机构更好的进行扶贫工作,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 将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扶贫的现状以及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 重点研究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扶贫的工作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风险补偿,农村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 盖康, 何文媛.关于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思考——对庆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调查[J].金融科技时代, 2016 (2) :74-76.

上一篇: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范文下一篇:成人小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