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层建筑论文范文

2024-03-18

城市高层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针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在简单介绍城市建筑空间定义、设计要素的基础上,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几项有效的提升设计与管理水平的措施,旨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管理

随着城市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对于环境空间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高,同时这也促进了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需求和发展之间的实际问题,必须注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借助先进技术措施,大幅提升设计水平,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实施科学化建筑管理,从而创造出优良的空间环境。

1 城市建筑空间的定义

西方城市规划领域指出,赋予某种功能的城市范围构成独特属性的城市空间,其基本性质主要取决于人类社交的不同形式,以及具有差异性特点的人文特征。基于这种理论,城市空间不仅是物化的形态,也是富有一定社会色彩的。对于城市空间而言,其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从设计层面考虑,主要涉及到城市的基础形态和组件空间的所有要素,比如建筑物、街道、广场等。城市建筑空间实质上是一种物化的形体空间,其包含两大部分,分别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城市建筑空间是由设计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合理的空间艺术布局,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措施,以科学管理为核心创建出的生活场所,为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构成。

2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基本要素分析

在对城市建筑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首先是满足视觉上的需求,将抽象的形体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引导人们关注空间,同时唤起人们的感情,提升人们生活趣味;其次,要借助空间结构实现视觉连续性目标,进而营造出独特的视觉秩序。由此可见,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基本要素。

2.1 天际线。天际线是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要素之一,其意义在于要妥善处理人造物体和自然物体间的实际联系,从而确保视觉和谐性,满足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2.2 地平线。地平线要素的意义同样是要妥善处理人造物体和自然物体间的实际联系,人造物体的呈现与地平线设计息息相关,要对视觉方面的舒适性以及使用方面的便利性给予足够的重视。

2.3 空间要点。若将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比作一篇文章,则空间要点就是文章当中的标点符号。它存在的价值在于充分体现地方性文化及特征,使人们感受到抵达和离开的具体感觉,常见的空间要点有广场、台阶等。

2.4 后退。建筑物的后退是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如同舞台背后的幕布。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建筑与街道的相对距离以及入口大门等都是后退设计内容。

2.5 纵深。纵深设计要求设计者妥善处理建筑形式和空间之间的协调关系,确保二者保持良好的流畅性与连贯性。

2.6 升高与降低。此要素表示某一建筑高度的改变,具有强调性作用,设计过程中应切实强化美感与趣味性。比如设计中巧妙使用台阶,能将人的实现从低处指引到高处。

2.7 凸出与凹进。从直观效果上看,建筑凸出与凹进代表了积极与消极的流动,可对建筑连续性关联以及方向的改变进行说明。

2.8 人文尺度。人文尺度即为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代表建筑、人类、人类活动之间的尺度,而且这也是设计经常考虑的内容,比如门窗的具体高度等。

3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管理之间的联系

城市规划是一种干预空间安排与土地开发的手段,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是采用这种手段的根本目的。作为处理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城市规划还依赖于建筑空间设计,如果整体空间规划单一注重二维空间,仅对基本的容积率與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未对独有的空间特点进行考虑,则很难创建出良好的建筑环境。这样的规划往往失去了重要意义,仅仅停留在片面的建筑管理,使得城市的空间环境出现混乱,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城市空间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规划管理的真实效果。此外,只依靠技术措施合理解决各项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到政策上的支持,相关行政部门要给予大力的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确保规划得到顺利的实施,因此,科学化管理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之一。

4 提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4.1 转变分析角度,丰富空间内涵。城市空间既是人类活动的主要产物,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载体,所以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首先应注重人类活动的分析,除了必要的建筑环境,还需对人类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等实施研究,如果脱离了对人类活动的分析,则城市规划和管理将失去针对性与科学性。因此,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不仅局限于技术或环境,而是要更加注重人类行为的分析。除此之外,还要从建筑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多个领域入手对问题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丰富空间内涵的目的。

4.2 空间形态的转变,从二维平面过渡为三维立体。从本质上讲,城市建筑空间属于三维实体,采取二维平面的思想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如果不对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方法进行改变,则空间设计与管理是很难进行的。以街景规划为例,其必须从形式、高度以及层数等角度入手实施设计和管理,而运用二维平面显然是无法完成的。

4.3 将内部管理转变成内部和外界环境间的协调管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内部管理是较为单一的,没有对外界环境等进行考虑,使得二者的协调性有待提升。对于建筑内部空间而言,其不仅要和建筑本身保持高度的协调性,还要使其与外景环境协调一致。以建筑出入口管理为例,其不仅是建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和外界交通系统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

4.4 将风格规划管理转变成空间环境艺术管理。城市建筑空间不仅具有独特的单体风格,还有一定的空间环境艺术。因此,以空间环境艺术为核心的管理也是不能忽视的,充分考虑不同建筑之间,以及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实际协调关系,才会创造出良好的空间形态。否则的话,空间环境则仅剩建筑间距要素,而原本丰富的城市空间也会变成生硬的“火柴盒”。

4.5 高度统一建筑、社区功能。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社区服务的要求逐渐增多,所以建筑功能也需要和社区功能良好协调,如果二者之间产生矛盾,而会对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阻碍社会的后续发展。因此,作为设计和管理人员,必须对建筑、社区功能的协调统一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居住小区为例,如果在住宅的一层设置娱乐功能,可能会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功能冲突,所以应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

5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之间存在的必然的联系,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建筑空间设计较为片面,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设计与管理水平,进而在适应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人们创建更好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绍红.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初探[J].住宅产业,2010 (01):37-39.

[2] 张绍红.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初探[J].国外建材科技,2005(04):130-132.

[3] 李艳丽.浅析当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107.

城市高层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高层结构是否合理、经济的关键,随着建筑高度和功能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论文总结了各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复杂、新颖的结构体系的受力特征,进而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结构设计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规模、投资与复杂性等逐步增大,结构选型所面临的对象及其所处环境、需考虑解决的问题及所用的知识日趋复杂,结构选型的难度与重要性增大、时间增长,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增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通常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它不仅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的要求,而且要从建筑设备安装、结构选材方面进行考虑。最后还需考虑各种结构体系的综合经济指标。选型不当带来的后果严重且难以修复,选型风险增大,传统的结构选型设计思想与方法将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分析现代高层建筑发展给结构选型带来的新困难与新要求,重新认识结构选型设计问题的本质与规律,进一步明确结构选型的必要性与复杂性特征,既是现代高层建筑建设实践的要求,也是全面认识结构选型问题的需要。

1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相关概述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异型柱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以及混合结构,即由多种材料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构件、钢构件、组合结构构件(钢管混凝土构件、型钢混凝土构件及组合梁等)构成的结构。主要分为:①一般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一般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框筒体系、筒中筒体系等结构体系。②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一般是指带转换层结构体系、连体结构体系、悬挑结构体系、带加强层结构体系、平面不规则结构体系等。③新颖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束筒体系、巨型框架体系、脊骨体系等结构体系。

2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重要性

2.1 高层建筑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我国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的持续增长导致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居住、生产、生活用地日趋紧张。为节约及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减少拆迁费、市政工程费和复杂地形处理费,提高城市社会吸纳能力及其综合效益,缓解城市膨胀及城市房屋的严峻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环境与调节心理等城市社会性问题,高层建筑的数量仍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持续增长,且其规模、高度、复杂性及建设速度也将呈上升趋势。

2.2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性提高

现代高层建筑体形与平立面空间分布日益复杂,高度、规模、投资日益增大,要求性能更先进、更优化的结构系统形式与之相适应。主要表现为:①需求多元化、功能综合化的趋势,必然要导致高层建筑方案平立面形状与内部空间分布等多样化、个性化与复杂化,为增大建筑净空高度,很多一般多高层建筑中不存在的新问题与矛盾开始出现,对结构系统形式的要求提高。②随着高度与规模等增大,高层建筑投资增加、工期增长,其结构系统优化的必要性及可优化的空间与效益将更明显。结构优化,首先是其形式的优化,然后才是其布局与构件参数的优化。③高层建筑需考虑的影响因素日益复杂、系统、综合和多变,选型需要的知识信息愈加庞大,选型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将增大。

3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与建筑设计

在结构的功能要求被确定以后,即可根据功能要求进行结构的选型。例如对于高层建筑,在选型上可以考虑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以及筒中筒结构等,在用材上可考虑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等。对于大多数建筑物,工程造价中约有50%-70%用于结构工程,而且结构工程的施工工期也约占建筑物施工总工期的50%-70%。因此搞好结构工程对于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搞好结构工程的关键在于结构选型,如果选型不当,即使结构计算很精确,也有可能给结构的安全使用及耐久性带来无法弥补的缺陷,所以结构选型对于结构的全寿命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非地震区的高层建筑,水平荷载以风荷载为主。所以非地震区高层建筑选型宜选用有利于抗风作用的建筑体型,也就是宜选用风压体型系数较小的建筑体型,比如圆形、椭圆形等。

流线型的建筑体型以及由下往上逐渐变小的截锥形体型的体型系数相对较小,有利于抗风。在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宜使用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分布尽量均匀对称,以减轻风荷载作用下扭转效应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并应限制结构高宽比,防止倾覆和失稳。地震区高层建筑的体系选型,实际上属于抗震概念设计范畴,它是在总结震害规律及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以宏观概念为指导,正确地解决高层建筑的总体方案,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以达到合理抗震。通常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选用整体性较好的基础,立体结构应具有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拥有多道抗震防线,具有必要的刚度和强度,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竖面侧移刚度的突变。

另外亦宜选择风压体型系数较小的形状并限制高宽比。对于低层、多层或高层建筑,其竖向和水平结构体系设计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随着高度的增加,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竖向结构体系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较大的竖向荷载要求有较大的柱、墙和井筒;更重要的是,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切变形要大得多,必须精心设计。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体系从上到下一层层地传递累积的重力荷载,因此要求较大的柱或墙截面来承受这些荷载。同时,这些竖向结构体系还必须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等侧向荷载传给基础。可是,与竖向荷载相比,侧向荷载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的,而是随建筑物的增高而迅速增大。例如,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基底上的倾覆力矩近似地与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建筑物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其高度的4次方成正比。地震的效应甚至更加显著。当低层或多层建筑的结构按恒载及活荷载设计时,柱、墙、楼梯或电梯井就自然能承受大部分水平力,问题主要是抗剪。在“矮”房子的框架中,可以填充一些墙板,甚至全部填满墙板的办法很容易获得适当的附加支撑效果,而不必另外再加大原来竖向荷载所需要的柱和梁的尺寸。高层建筑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在高层建筑中,主要问题是抗弯和抵抗变形,而不仅仅是抗剪。为了使高层建筑足以抵抗相当大的侧向荷载和侧移,常常不得不进行专门的结构布置,柱、梁、墙和板的截面总是要大一些。

4 结语

高层建筑结构的选型与结构布置在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总的来说,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包含竖向承重结构选型、水平承重结构选型以及下部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包括结构平面布置、结构竖向布置及变形缝设置。设计中应根据房屋的高度、高宽比等多方面因素选取合理的结构体系,以上因素在结构选型方面应该重点考虑。

参考文献:

[1]张连生.刘德龙.高层建筑混凝土剪力墙设计要点[J]吉林勘查设计2007(1)

[2]胡文湛.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江西建材2006(1)

城市高层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本文所提到的城市空间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凋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建筑设计和规划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完成的,下面就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1 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原则。

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①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②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③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I生,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任意放大或缩小这些习惯的认知尺度部件就会造成错觉,效果就不好。但有时往往要利用这种错觉来求得特殊的效果。

2 基于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的设计

1)广场的作用。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人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对高层建筑主体的设计。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比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人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人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一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一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3)一些简单巧妙的处理方法。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人口空间凹人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人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3 结束语

城市空间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如何让高层建筑成为城市的风景,这是我们广大建筑设计工作者的任务。我相信,随着建筑设计工作者的建筑设计水平逐步认识和提高,只要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中充分地把握各种尺度,使得高层建筑满足人的使用、观赏的要求,必定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

城市高层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人类数千年来的历史遗迹是人类对房屋建筑设计不懈追求的证明,几千年来人类遗留下来的遗迹充满了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有着深刻且长远的影响,各类建筑设计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优点,所包含的西方元素越来越明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无法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灵感的来源。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对建筑设计独有的艺术美感,这对现代建筑设计仍然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传统文化元素仍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讨论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传统元素;现代建筑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上溯至五千年前,千年来遗留的建筑痕迹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追求。现代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传统元素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带来了更多样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明显,为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在艺术领域,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恰恰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内涵,在建筑领域同样如此,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设计才能够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所以,将传统元素同现代建筑设计结合能够非常好地提高中国建筑设计的水平,为世界展现中国传统元素的魅力。

一、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人民生活水平跟过去对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逐渐开始注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表现为中国艺术领域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在建筑领域里同样如此。一些发达先进的城市,在进行城市建筑规范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对建筑造型的艺术性美感的要求。但是,这些艺术性建筑,绝大部分都喜欢复刻西方欧式造型或者是西方庄园牧场文化,西方文化对建筑领域的艺术指导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中国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较为缓慢。究其所以,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建筑文化在当前强大的工业文明下被衬托得更加高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些建筑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缺少理解,有的甚至轻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由建筑师精心体会才能领悟,现在,开始有建筑设计师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强大活力,开始深入了解传统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这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有见地的建筑设计师开始思考如何更加合理地将传统元素同现代建筑文明结合起来,设计出具有强烈传统特色,并充满个性和美感的现代建筑。

合理地将传统元素加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不仅能够保证现代建筑在使用中的实用性,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导和发展。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建筑设计师想要将传统元素合理地与现代建筑设计结合起来,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提炼出精华部分,同时要详细分析所在地的地域和空间分布,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将传统文化元素独特的优越性作用于现代建筑设计。

二、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的直接应用

将传统元素里的一些具有生命活力的元素符号直接提取出来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即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的直接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知名度的元素符号包括院落文化、门窗设计、阶梯文化、喜庆图案等,这些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可以给建筑带来极佳的艺术审美。但是,一些传统元素在现代大工业城市下无法有效体现出来,只能应用于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比如,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王公贵族对于建筑门房的设计,已经无法应用到现代都市里,只有在一些园林景区或文化古城中,其魅力才能得以体现。这就要求现代建筑设计师在直接选用传统元素应用于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双方的配合程度,不要出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文化的相互对立,使两者和谐地出现在建筑设计上。

(二)合理提取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

现代建筑也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提高的,现代建筑是不可能完全抛开传统建筑元素的。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好留存的传统建筑的原貌,使传统建筑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存。现代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必然不能摆脱传统元素,需要合理地提炼传统元素的优良部分为己所用。将传统元素與现代建筑设计结合,要保证两者共存的合适比例,既不能让传统元素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噱头,也不能照搬传统建筑,不具有现代意义的实用性。合理提取传统元素指的是从传统建筑设计艺术中提取出优秀的特点,比如色彩、图案和造型等,将这些适用于现代建筑设计的传统元素进行更好的提炼和总结,使得建筑既能够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又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元素的艺术美感。

(三)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融合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蓬勃发展的机会,西方的建筑艺术者将建筑设计理念推向多向化发展。而如今,中国的建筑设计者意欲设计出既具有独特传统文化品位,又兼顾现代实用特性的艺术建筑,他们准备提炼出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符合现代审美倾向,两者的融合可以实现建筑对外形的塑造和对意境的追求,形成具有实用性和文化意味的建筑景观。例如,北京的银河SOHO建筑,是北京东二环上的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其设计者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思想,将每一个建筑单体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内在空间。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建筑,其内部相互融合又分离,通过延展的天桥创造出了一个连续而流动的形体。

三、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发展

(一)在现代建筑造型上的创新

外部造型永远是建筑的第一表征,现代建筑造型是建筑的外部表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必须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符号走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建筑设计之路,在吸收西方优秀建筑设计理念时,加入自己文化的优秀符号,使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建筑设计能够在世界建筑设计中取得认可,让世界各族人民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代建筑优美的外部形态能让使用者获得美好的精神感受,同时能向人们展示当地特有的文化精神。我国传统建筑在建筑造型上深受文化思想的影响,儒道佛思想在建筑中的设计思想与西方设计中绿色理念、抽象主义理念、统一与矛盾思想等等有着十分强烈的内在联系。我们必须提炼中国传统元素中的优点,并将其与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建立联系,让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建筑设计充满传统元素的艺术美感。

然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应用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并非简单将传统元素罗列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当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元素时,应注意一些情况,比如:设计者需要了解传统的审美倾向,不能将传统元素符号随意剪切拼贴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元素与外国建筑文化的不同点,不能将传统元素和外国建筑文化强行贴合。

(二)在现代建筑材料上的创新

中国拥有了辽阔的国土,不同的生活环境也带来了许多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传统文化尊重各民族生活习惯和审美倾向,每个民族除了建筑设计形态上有各自的喜好之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云南少数民居建筑设计极具特点,如傣族生活之地多竹子,身处深山之中,天气潮湿,傣族人民就地取材,将竹子作为建筑的原材料,并设计出了具有绝佳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房屋。在建筑设计选择材料时,人民根据地势地形不同会选用不同的材料,所建造的建筑也充满了传统元素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善于从自然环境中选择原材料,并且衍生到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许多特殊的材料在建筑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人与自然的统一,古人在建筑设计和生产实践中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师需要学习古人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在建筑风格设计和材料运用上,充分地考虑中国现状进行选择。

(三)在现代建筑色彩上的创新

在建筑设计中,色彩能够充分表达建筑设计的艺术思想,是建筑设计无法回避的一项重要特点。中国古代社会处于封建时期,色彩受到等级制度的约束,有了不同的象征。中国古代对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有着特殊的崇拜,这五色被称为原色,其他颜色为间色。封建社会的皇室贵族建筑在建筑色彩的选用上颇有规矩,如故宫建筑中多使用红色的墙、黄色的瓦,金碧辉煌的大殿风格显示出皇家独有的气度和尊贵。民间建筑中多使用黑、白、灰,这些颜色有着古朴清雅的气质。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是喜庆的表现,在农历新年时期,无论在皇宫还是民居,都挂满红色的手工艺品,营造出喜庆的气氛。中国红代表喜庆与热情,全世界都开始接纳中国红这一传统元素带来的文化内涵。北京奥运会便通过建筑设计中的红色,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热情和期盼,传达丰富的情感。在建筑设计中适时地使用传统色彩元素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获得更强烈的中华民族特色的意味。

四、结语

中华文化曾经在世界上取得过辉煌的地位和成就,尽管曾经历低潮,但是,通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建设,如今的中国正走上伟大复兴的道路。在经济得到巨大飞跃、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中国,建筑领域的发展仍有一段很長的道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结合,不仅能够促进中国建筑设计的艺术发展,还可以提高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中国广大的建筑艺术设计者有责任去推动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的融合,有责任通过建筑艺术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给世界人民。

参考文献:

[1]高飞,韩韬.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11(8).

[2]邢贺,岳晓颖.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4(3).

[3]户小宇.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运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4).

[4]白文博.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的融合略论[J].城市建筑,2015(30).

[5]张丽平.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

[6]邹坤.阐述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9).

作者单位: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城市高层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城市化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实现发展过程中的高水准协调性,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又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关键在于将建筑的功能及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城市化而言,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均衡与协调,使其城市建筑资源能够得到足够合理的调度与应用,在保证建筑美观程度及实用性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密切关联;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彰显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也是展示城市外在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该城市的建筑设计。

1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1.1城市建筑设计

借助对建筑开展合理化设计,特别是从整体造型及功能性等环节入手,以赋能建筑设计契合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并有效协同城市规划的开展。与此同时,建筑设计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代表,将建筑物的整体美学与时代发展进行完美融合。在彰显时代发展特征及城市独有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要切实与周边环境进行科学调控,从本质意义上做到与城市规划无缝交融。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包含建筑建设风格与结构,其展现着大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对建筑物多样化功能的关注。

1.2城市规划设计

在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之前,要运用合理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确保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将城市土地利用率提升,增强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并在经济性、全面性以及专业性原则的指导下,将城市整体发展的总体部署科学的制定出来,这就是我们经常谈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在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有:(1)必须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并执行相关可行性方案,在保障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下,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2)对城市现有历史背景进行全面掌握,同时依据城市总体区域特征,使用科学的设计方式,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加强。同时,应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进行保障,进而确保城市整体布局的科学性。

2两者之间的异同

首先是设计目标的差异。城市建筑设计主要围绕建筑需满足的功能及审美价值开展,且服务于一定阶段的城市规划,因而其目标往往具有确定性;但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功能及价值也有所不同,因而城市规划的目标通常具有时效性的特征,会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是设计任务的差异。城市建筑设计有具体的任务要求,需根据设计需要制定明确的方案,且以施工图为主要表现形式,需考虑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包括国家现行政策、城市经济状况、城市发展需求等,因此在设计任务上具有综合分析、广泛布局的特点。最后是设计因素的差异。相比城市规划而言,城市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通常只包括建筑所在环境、建筑功能及价值等,而城市规划除了要考虑建筑的影响之外,还需加入其他与城市化发展相关的因素,这就使得城市规划往往具有很长的设计过程及时间,且更容易受到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解析

3.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分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诸多差异。例如,双方的运作准则有着很大的区分。首先,城市规划没有较为具体的运作准则,这也导致其操作难度相对较低;而建筑设计尽管拥有着较为通用化的运作准则,但准则的核心内容却较为简单,即从某个实际建筑入手,在城市已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改造,保证建筑物的功能与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因此,建筑设计需要有针对性的技术与理念支持,以更好地达到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同时,双方在设计理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城市规划核心是从发展层面着手,依据城市的具体运作状况开展规范化建设,让城市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实现持续化发展,以更好地切合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建筑设计的整体理念相比城市规划則较为狭义化,通常仅仅是从具体建筑本身的缺陷进行考量,换而言之,只需不断改善建筑物的缺陷即可。双方的设计工作也存在区别,城市规划工作是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累积运作的,而建筑设计工作通常只需要运用专业图像等方式展现便可。

3.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联

3.2.1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

对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可以提供科学指导。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利用各种资源的主要方式,如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城市规划与设计可以实现各个要素之间的整体和谐关系,促使整体城市的功能布局得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协调与设施建设的分布。一般情况下,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设计师在建造房屋时必须仔细考虑人与人之间在使用上是否会产生不和谐的问题。根据以上描述,可以得出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的结论。但是,对建筑的整体理解有特定的要求,并且在城市发展政策和规划概念方面必须有自觉的指导。所以,为了对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统一进行更好地实现,建筑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的要求和指导,以促进城市发展的步伐。

3.2.2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

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不但具有一定的差别,也有大量相同的部分,这就代表双方的关系存在着关联性。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在单独实施期间,也会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其一,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存在指导作用,无论是在设计对象的范围上还是设计成果的影响深度上,城市设计都无法规避地会给建筑设计带来大量的宏观指导,并且建筑设计始终需要根据城市设计的有关标准规范自身的设计内容;其二,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也存在统一性,即使两者分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要想达到较好的设计效果,就务必保证双方的设计目标和内容都是协调统一的,这样才可以避免设计期间出现思想观念冲突的现象,也让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在功能价值体现与审美程度上可以有效结合。

3.2.3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基础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建筑物都有其相应的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认识也出现了变化。建筑物不仅要满足传统的功能需求,还要最大化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建筑物的设计需求要最大化地满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要根据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开展建筑设计工作。建筑物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简单的一栋建筑,要与建筑物周边环境和城市规划有相应的协调性,与城市的文化理念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建筑物的功能,实现建筑物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城市发展增光添彩。

结束语

城市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用于城市整体风格的表现,因而就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联来看,两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规划需要城市建筑设计来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又反过来规范城市建筑设计的需求,因此要使城市化发展更加理想,就需要促成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生军.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探析[J].房地产世界,2021(15):35-37.

[2]张华鹍.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密切关联探析[J].居业,2021(05):43-44.

[3]李硕.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思考[J].建材与装饰,2020(14):135-136.

[4]段金焕.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思考[J].居舍,2019(30):90+83.

[5]胡格格.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7):24.

[6]吴庆晖.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J].门窗,2019(17):156.

城市高层建筑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通过对四川省2000~2009年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情况、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单位城镇住宅建筑面积能耗与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种指标关系函数,深入剖析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能耗;统计;函数;社会经济

作者简介:张曦(1968-),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经济所所长,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健轶(1984-),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经济所主任,注册造价工程师。

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提出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1]。《四川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强调要加强建筑节能管理,降低三耗,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四川省 “十一五”节能工作安排》[2]、《四川省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也明确提出了要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推手,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发展,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步伐,有效降低民用住宅建筑能耗[3]等一系列建筑节能的发展目标。

随着四川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住宅建筑面积的持续增加,住宅建筑总能耗也在逐年增加。一方面,我国能源日趋紧张;另一方面,住宅建筑能源浪费严重,再次突显出了对建筑节能研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通过对住宅建筑能耗的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数学模型,从而有效预测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的能耗发展趋势,探究城镇住宅建筑节能的潜力所在,科学地规划城镇住宅建筑节能工作。

一、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的范畴

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指的是城镇住宅建筑在运营阶段的能源消耗。四川省地处不采用集中采暖的西南地区[4],冬季一般采用单户采暖越冬,因此其城镇住宅建筑能耗具体体现为电暖、空调和水暖等分散式电耗,城镇居民生活的常用能源是电、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燃气和油料,其能源主要消耗在照明、家电、空调、分散采暖及炊事等方面。

二、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统计分析的方法与原则

针对目前我国尚缺少直接的统计数据来反映建筑运行能源消耗状况的情况,我们只能采取间接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筑能耗分析的宏观模型[5],得到合理的建筑能耗数值。即用能源平衡表中的居民生活消费能源数量来代替城镇住宅建筑能耗。

鉴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在城市概况里,自2007年起就不再统计公布各地区年末实有房屋建筑面积。因此,2007年以后,四川省城镇房屋建筑面积分别用上年计算的年末实有房屋建筑面积加上当年竣工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但是,要精确计算各年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还必须扣除待售和空置部分房屋面积,但到目前为止,仅有《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公布“各地区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面积”这一官方数据,空置面积尚无官方数据公布。因此,我们只能将扣除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面积后的数据来近似认为是实际使用面积,用以计算城镇单位住宅建筑面积能耗。

我们在对建筑能耗进行分析时,采取对相近的几年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找出各种能源的消耗情况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规律性,为制订建筑节能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目标提供数据和模型参考。

数据来源应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2000~2010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1~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四川统计年鉴》、2007~2010年《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

三、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统计

根据2001~2010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提供的《四川省能源平衡表》(实物量),经统计计算,得到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如表1。

表1 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汇总表 (标煤,万t)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四川省能源平衡表》的统计结果。

下面分析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本文利用2011年《四川统计年鉴》,收集了四川省历年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等统计数据,并将其与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的能耗数据进行比照,进一步考察了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见图1及表2)。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四川省能源平衡表》中对历年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的统计结果。

由表2数据和图1可知,随着四川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建筑能耗总量也逐年增加。2000—2009年,城镇住宅建筑能耗年均上涨幅度为3.7%。

四川省城镇建筑的能耗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而增长,二者成反比例关系;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长,二者成正比例关系。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城镇居民对食品支出以外的其他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水平日益增加,其直接导致了城镇住宅建筑的能耗日益增长。

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的能耗随着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增加而增长,二者成正比例关系。

四、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测算

通过建筑能耗统计分析,建立住宅建筑能耗与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函数,从而有效预测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的能耗发展,探究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节能潜力。

1、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测算

由表2提供的数据,再利用DPS10.0软件对四川省单位城镇住宅建筑面积能耗与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指标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以下拟合回归方程:

Y=-276.82+1664.65X1-3.55X3-1634.27X1*X1

-0.0000053X2*X2-0.91X3*X3-0.04X1*X2+0.0049X2*X3

计算得:R=0.9972,DW=2.72455,F=50.7875

式中: ——单位住宅建筑面积能耗(kg标煤/m2);

X1——恩格尔系数;

X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m2)。

上述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72,说明单位住宅建筑面积能耗与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之间密切相关。

2、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函数的验算

用上述关系函数计算不同年份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与表2中的实际能耗数据进行对比(见表3、图2)。

从表3、图2可看出,其拟合结果准确性良好。因此本文认为采用上述关系函数进行四川省城镇建筑能耗的发展预测是可行。

五、结论

本文统计了2000~2009年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情况,并建立了单位城镇住宅建筑面积能耗与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种指标的函数关系,为预测四川省城镇住宅建筑的能耗发展、科学地规划建筑节能,促进四川省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科学技术部.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C].2006.

[2]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十一五”节能工作安排[C].2005.

[3] [4]刘昌平、陆宁等.2003~2007年的中国城镇建筑能耗分类和地区分析[J].建筑节能,2009,(12):51-56.

[5] 杨秀、魏庆芃、江亿.建筑能耗统计方法探讨[J].建筑节能,2007,(01):7-10.

上一篇:畏难情绪语文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学质量监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