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厂技术发展论文范文

2023-09-23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做服装加工找厂房位置时很讲究,对普通卖家寻找加工厂亦有参考价值:楼层不能太高,太高了工人不喜欢,招工难;楼层高没有电梯会很惨,面料和成品的搬运是个大问题,一般来说,没有电梯的厂房,不超过四楼最好;顶层的厂房更是个问题,很多工人不予考虑,因为顶层气温高;厂房里面,不一定是全空调车间的好,因为那空气不流通,很容易生病。找工厂最重要的是,到招工容易的地方,而且周边配套完善。如果是不好招工的地方,那么工厂工人的稳定性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刚开始做,免不了担心一些细枝末叶的问题。如担心怎么发货,其实在加工聚集地都有专门做物流的人,工厂把货做完,打包好,一个电话,他们就会来收。

做唛和吊牌的工厂怎么找,这类工厂一般都是很小的作坊,在网上一搜能搜出一大把出来。在服装批发市场和面辅料市场上也能找到工厂。在服装批发市场和面辅料市场有现成的唛和吊牌卖,有各种各样的牌子,而且配套的东西也很多,包括包装袋,购物袋,等等。但不一定是自己满意的。尤其是贴自有品牌,在市场上就找不到现成的唛和吊牌了。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先进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是企业在社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的重要保证,是国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分析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并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是在各种各样先进的机械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并产生而来的,这种系统工程技术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力技术和软件编程等众多技术融为一体,以系统功能目标为指导,以优化组织结构为生产目标,在高质多能、低能耗、高可靠性的原则之上,最大限度的实现既定的功能价值,达到整个系统最优化的最终效果。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现代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者本质上的区别在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特点,它的系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对它的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能满足输入端所需的输出值,这其中包含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机械技术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核心是为了满足其功能的内在要求,把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实现它的功能作为一个整体,以整体的观念来看待。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自建国以来,我国便致力于高新科学技术的探索和开发,科学技术水平也一直在以极其迅速的速度发展,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在科技领域也的确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然而纵观全球,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由于我国的建国时间较短,发展高新科技的起步较晚,现阶段仍旧还处于学习模仿其他先进国家技术的阶段。在很多工业发展领先的国家,已经可以将数控技术,纳米技术,激光整合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融入机械的设计制造中,而我国在这一点上,仍旧有待提高。由于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上的限制,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现今我国大多数的机械制造工厂,虽然已经将机械自动化的理念引入了产品的生产之中,但是真正将自动化运用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确寥寥无几。很多工厂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生产出来的产品粗糙,成本较大,在经济市场环境下失去竞争能力,甚至因此导致了部分企业的破产。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普及机械自动化对我国目前的工业产业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落后,归根结底,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缺乏。我国的工业产业目前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老一辈的技术人员没有接受过充分的理论知识教育和良好的高新技术培训,而刚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大学生,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导致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仍未能有长足的进步。通过不断地磨合发展,我们相信中国即将拥有一批有技术有文化的现代高新技术人才,也会将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

针对于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为了促进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这对于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来说,意义重大。第一,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学习策略。积极引进先进国家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深入贯彻学习目标和目的,对先进国家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意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共赢。第二,加强机械自动化推广力度,促进机械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要加大推广力度,使其不断得到应用,这样一来对于积累经验,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不断实践当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才能切实加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第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与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要以保护环境安全,实现绿色生产为首要前提,并且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时,要切实注意到这一问题。因此,在进行工业生产时,利用绿色能源进行生產,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机械设计制造的绿色节能性发展。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综上,笔者认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定将朝向如下方向发展:一是机电一体化,其是一种集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于一体的复合技术,如CAMEL-VIEW系统,从而实现了对产品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与验证,并最终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二是智能化,其作为机械自动化的重要标准,一般与信息技术同步发展,且机械智能化的实现对降低生产失误率、保证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产生的生产效率与质量等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未来的发展中,现代心理学等也将融于机械智能化的发展中,从而体现了机械生产的人性化特征;三是数字化,其是先将生产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再通过分析和处理数字信息来模拟产品,从而实现产品的生产目标,这无疑对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效率具有现实意义;四是虚拟化,即采用信息技术来对产品进行虚拟化设计,从而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和精准性;五是科技化,其中主要涉及遥控等方面,如通过技术监控与遥感等来遥控生产;六是绿色化,这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其核心思想是将可持續发展理念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中,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总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要充分关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科建设,对我国的工业产业发展,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当中,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河南科技,2013.

[2]李知洋.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山东工业技术,2016,(3).

[3]李国应.浅谈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J].科技风,2011(18).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以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更好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适应今后岗位需求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开放教育;课程改革;工厂供配电技术

项目名称:辽宁省成人教育学会2015年度成人高等教育专项科研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LC1536

《工厂供配电技术》是该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工厂供配电方案设计、电力设备维护与检修、工厂电气照明等内容。这是一门融合物理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等多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课程,同时,作为一名电气技术人员,学好本门课程是保障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又存在极大的难度,是日常教学中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科。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1.1重新分配教材内容

将教材原有内容分布打破重组,便于学生理解。以往教材内容分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与兴趣的培养,现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教材内容分为7个项目、16个任务,如表1。通过改进项目的分布,使学生更好的具备电力系统识图、变配电容量估算、高低压用电安全知识、电力线路的安装与排故、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供电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等技能。

1.2增设企业现场教学环节

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单纯依靠校内条件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充分理解,特别是高压配电装置和元件,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不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思维,引入企业现场教学尤为必要。为了使学生对供电系统和配电装置的有直观认知,教师事先与校外实训基地沟通,专门预留一些设备,以备我们参观,同时还会预留一些企业工人为学生们现场演示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每次观摩过后,学生都表示受益匪浅,更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行业动态的了解。

1.3评价考核

评价采用实验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其中实验考核在平时的实验课上进行,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为开卷笔试,占总成绩的50%。

实验考核的重点为器材的辨识,系统设计等,教师在实验课上随堂打分。期末考核采用的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4种题型。重点为文字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操作方法。

2因材施教

实行学情分级制度,按照电工基础课程的期末得分,进行初步分级,分为基础班与高级班。定期进行测验,可掌握学生最新学期情况,让学生在基础班与高级班之间随学习情况调整。基础班适当增加电工基础的知识,高级班直接讲授工厂供配电技术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基础,实现因材施教。

3建设配套学习资源库

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设备运行原理。能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供师生下载浏览,使学生充分了解本门课程。

在校园网建立视频学习专区。将理论、实践教学视频、企业设备运行演示等视频内容上传至校园网;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进行登录,即可在PC、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进行浏览学习,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解决了课堂教学空间上的局限性。

建立网上练习专区,加强模拟教学工作力度,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课后在网上也能进行练习,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模拟,能够改善当前相对薄弱的实践教学局面。

4 结语

此次对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扭转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使本门课程的教学逐步走向科学有序、与时俱进的良性轨道。使学生不仅实现认知目标,同时也实现了相应的技能目标与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情感目标,形成较强的生产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介才.工厂供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刘雁高.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02).

[3]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宋恺,硕士,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工厂供配电技术的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吴琳,硕士,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的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受到诸多技术要素限制,当前我国工厂供电系统应用中存有较多问题。系统用电效率偏低、用电质量受限导致工厂生产支出成本升高。目前要注重对工厂供电系统中节能技术应用作用进行分析,对节能技术在工厂供电系统应用以及供电系统节能措施方面展开探究,旨在实现工厂供电系统应用优化。

【关键词】节能技术;工厂供电系统;作用;措施

前言:

电能是社会现代化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工业用电中供电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现原有的供电系统技术节能改造,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影响,我国工业化发展时间较晚,工厂供电系统技术效用有效提升。多数工厂发展中耗电量较大,当前要注重做好拟定科学化供电系统改造路径。

一、节能技术应用在工厂供电系统中的作用

节能技术应用中是基于多项技术措施为基础,补充适量资金,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开展多项节能管控活动,能有效控制工厂电能消耗,控制工厂供电成本,确保工程供电系统应用性能有效提升,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供电系统应用中有效实践节能技术,能控制电网建设消耗费用,对工业化生产中煤炭资源消耗量有效控制,有助于优化煤炭资源开发与应用中的环境问题。对诸多生产企业长远发展来看,通过不同最佳的供电方式能有效提升企业发展经济效益。但是从多项情况实践调查中能得出,有诸多生产企业未能认识到强化用电管理重要性认识,选用对各类技术与设备水平较低,也是当前工厂整体生产成本难以降低的主要问题。当前注重强化节能技术应用改造,能有效控制能源消耗问题[1]。

二、节能技术应用在工厂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一)管理性节能应用

现代化工厂多环节生产中,诸多设备稳定运行要充足电源提供支持,现阶段要设定科学化的用电管理路径。集中整合多项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规范化的用电管理平台,对工厂用电各个部门实施节能划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集中录入用电管理系统,这样能强化管理人员节能意识。基于此类平台,能促使更多管理人员看到节能效果。管理部门还要在生产车间与厂部等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促使工人能建立良好的节能意识。在具体生产中,能对多项节能技巧有效应用。对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有效监督,保障工厂供电系统稳定运行。为了能实现供电系统节能应用成效最大化发展,工厂要定期组织多项节能宣传活动,拟定节能奖励制度,保障工厂电能消耗控制在最合理范围中。

(二)技术性节能应用

在供电系统改造中,全面实现技术性节能是重点内容。当前诸多工厂应用的供电系统设备相对陈旧,在常规运行中会消耗较多电能。在节能技术运用中,要对工厂供电系统设备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对各类低性能应用设备集中更换。对工厂运行发展现状展开分析,选取更多技术先进度较高的设备,比如联动装置、智能马达装置等,全面强化系统用电成效。实现系统节能目标。在工厂现代化生产中,水泵与风机应用至关重要,过去传统化水泵与风机运行中用电效率较低。当前要规范化运用节能技术,技术人员可以应用微阻缓闭止回阀对传统风机展开改造升级,合理控制风机电能消耗,能全面优化供电系统节能成效[2]。

三、工厂供电系统节能措施

(一)变频器节能

变频器在应用中能对机器设备进行软启动,在正常现状中,交流电动机启动运行中产生的电流是常规运行状态的六倍。在设备机器启动中应用变频调速控制,要对启动电流范围进行控制。为了促使电动机稳定运行,要保留一定冗余,促使电动机实际输出功率要大于负载。在变频调速控制中,要注重保障电动机能随着负载变化,再对输出功率合理控制。这样能有效控制冗余部分电量消耗。从相关统计数据能得出,基于变频调速装置应用,能对电能消耗有效控制。其中电动机实际输出功率较低,产生的节能作用更突出。当前诸多工厂在生产中均选取变频器对原有的电磁调速有效控制,能获取良好应用成效。在节约电能消耗基础上,对生产工艺合理优化[3]。

(二)照明系統的节能

在现代化工厂生产中照明系统运行中消耗电量较高,目前要保障照明系统保持良好的节能成效基础上对照明质量有效控制。降低光能损失,实现电能高效化利用。原有的照明系统中白炽灯安装维护消耗费用较低,操作便捷,在工厂中实际应用范围较广。但是其发光率偏低,可以对白炽灯进行替代。在各类照明灯具应用中,要对镇流器应用附件集中整合。优选质量较高电子镇流器,降低镇流器电能消耗。

结语:

在工程供电系统中合理应用节能技术,能有效降低电能消耗,对生产成本有效控制。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能有效降低煤炭资源消耗,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随着节能技术全面发展,工程消耗电能在不断增多,节能技术应用也会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网.节能技术在工厂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5(12):131-131.

[2]孔凡君.如何促使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27):235,277.

[3]王俊平.电子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风,2017(9):188.

(作者单位:青岛工学院)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0 绪论

现如今,人们与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论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是行为思想都在不停地被新的设计所改变,大家在享受着新的设计所带来的生活乐趣的同时,也更加认可设计的重要性。于是,中国的设计师们也终于迎来了一个可以大展才华的新时代。而在时尚界,中国的设计师也开始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华人设计师登上了美国,英国,米兰等国际时装周。用作品向世界展示自己作为一位中国设计师的审美与格调,并取得了国内外的时尚界的认可。于是,当从国际秀场的掌声中回来之后,许多华人设计师开始了自己独立品牌的探索之路。

1 设计师品牌的发展背景

设计师品牌最早在法国意大利巴黎等地区起步。例如,今天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著名奢侈品品牌:迪奥、香奈儿、华伦天奴、范思哲、皮尔·卡丹等都是直接用创始设计师名字来命名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因为在西方,服装产业最初属于手工业,也就是说是从手工工坊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早期的设计师也兼具裁缝的工作,他们一边设计服装,一边制作服装。当一些出色的作品受到了法国宫廷及上流社会的青睐时。这种“青睐”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效仿。在全法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时尚浪潮。而设计出这件作品的设计师也会一夜成名,受到爱美人士的热烈追捧。从此树立自己的品牌,开创其独特的品牌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积淀成历史,让品牌越来越具有多重的价值。

而在中国,服装产业模式是“紧跟市场的风向标”,为的是大规模满足社会大众的日常着装需求。所以像法国这种“自上而下”的服装流行方式几乎没有基础,虽然像范冰冰之前出席戛纳电影节时曾身披国内设计师许建树的“龙袍”惊艳了无数西方媒体。也曾在国家宣传片里穿了本土设计师“郭培”的青花瓷礼服。但是由于这些服装都是出席特别场合的礼服。和广大消费者的联系并不紧密。所以也并没有在本土设计师品牌的市场上掀起什么波浪。直到2013年“第一夫人”彭丽媛在出访时穿着的设计师品牌“例外”的高级定制取得了国内外媒体及群众相当高的瞩目和好评,这才终于让本土服装设计师们扬眉吐气了一把。而同时,大批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并认同“例外”这个品牌。但是“例外”的成功只是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中的一个个例。由于长久地坚持自己的风格,和不断完善的销售管理制度。加上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宣传机会。才成就了今天的“例外”。但是在市场中还有更多的本土设计师品牌还在发展的道路上苦苦挣扎和摸索,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瓶颈,无法跨越。

2 中国设计师品牌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产品品牌附加价值低、定价高、消费者不买账。很多设计师品牌由于“小众”的设计风格而无法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导致了销量较低,而为了避免库存积压,他们的货品不能批量生产,所以成本飙高,不得不拉高价位。虽然本来按照国外设计师品牌的销售风格。小众与高价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并且依然能够受到国外消费者的追捧。但是当本土设计师把他们自己的这些“小众高价”的产品放到国内市场的时候,销售业绩却非常惨淡。其原因就是产品没有丰厚的品牌附加价值,或是说其产品的品牌附加价值没有被国内的消费者所认可。

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实力常常震惊国外高档消费市场,使得几乎所有的外国品牌都齐齐地看向中国这片丰厚的市场,摩拳擦掌想要大捞一笔。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消费者乐于并且有实力在穿着打扮上进行昂贵的消费。第二,这些买得起的消费者们消费的不仅是一件衣服的材料和设计。他们更多的是在消费产品背后的品牌,通过产品,将自己与品牌的品位,历史,地位,价值做连接。从而体现自己的品位,地位和价值。所以,即使本土设计师们设计出了和国外大牌一样水准的服装,而由于没有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价值。那么,其产品不仅卖不到国外大牌的价格,就连某些本土工业化品牌产品的价格都卖不到。因此,中国设计师在做自己的原创品牌的时候,不光要专注于产品的设计,也要为品牌打造其独特的,充满魅力的品牌文化。

设计师品牌最核心的灵魂一定是创始设计师本人。因此,设计师本人的魅力和“明星效应”就变得非常重要。像国内大批的所谓“知名设计师”其实也只是服装行业内的人知晓而已。真正的广大各行各业的消费者们并不认识这些“知名设计师”们,更不用说要让消费者们来理解来认可这些设计师自主品牌的价值了。分析国外的设计师品牌,无不与时装工业、电影业、流行娱乐业、包括传媒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国外的著名设计师coco.chanel,她的故事甚至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所有观看过电影的人不仅被coco.chanel的个人魅力所倾倒,也熟悉了香奈儿的品牌历史。所以,中国的本土品牌创始设计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自己本人和表达自己也有的思想。利用设计师的个人魅力来带动消费者的追随,影响消费者对穿着的选择,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品牌。

(2)秀场款式与实际销售款式的差别大。许多非常有才华的设计师可以在秀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风格与能力。却常常在市场中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审美与实用的结合点,怕消费者觉得自己的产品太过“独特”而接受不了,影响销量。所以尽量让自己的产品变成“常规基本款”。使得人们在看了秀场上美轮美奂的服装后,满怀期待地来到其品牌的销售专柜,却发现其货品平平淡淡,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不禁感到失望,不再对此品牌和其设计师进行关注。于是很多设计师品牌就这样失去了一批又一批潜在的客户。所以,在设计师创立品牌之初,就要明确自己品牌的风格路线。如果是要“张扬个性”就势必小众。否则如果打着“设计师品牌”的旗号而卖平庸或个性不足的产品,那么势必竞争不过工业品牌。而当下正是一个大家都想表明个性的时代。因此,市场也在随之慢慢地细化。“江南布衣”曾在2013年春夏时在其专柜内推出了一系列偏秀场风格的“巴黎设计师合作款”的限量新品。其設计夸张大胆,在结构上进行了彻底的创新。市场证明:这个系列很快被销售一空。并且很多消费者还在期待着下一次的“合作款”。这说明设计师品牌不要怕自己的设计风格太过扎眼。设计师品牌务必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价值,不至于被快速变化的市场所吞噬。

(3)销售策略混乱。很多设计师品牌的产品在上市之初,定价非常高,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销售业绩不佳,顶不住库存的压力。开始进行促销打折。这种看似“常规”的销售策略,实际上非常不利于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会消磨掉设计师品牌独有的格调与魅力,沦为普通甚至彻底的失去竞争力。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销售方式,制定出一条最符合品牌自身情况的销售策略。是每一个设计师品牌的必修课程。而这些都最好是有一个专业的销售团队来支撑,很多设计师本人不仅要管理设计,又要管理销售,不光精力跟不上,也没有过硬的销售知识与手段。因此,很容易因为经营不善而将品牌推倒垂死的边缘。

3 总结

中国设计师品牌想要发展至成熟,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期间必然会充满各种坎坷与困难。不过这也是一个中国腾飞,充满机遇,屡现奇迹的年代。许多帮助本土设计师发展的平台正在迅速地搭建起来。所以,相信只要设计师们坚守自己的信念,加上不懈的努力去解决所遇的困难。相信一定会让自己的品牌越走越远,直到走向世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全息影像技术的兴起对数字媒體艺术设计而言是一次革命,无论是从结构、形式、还是表现上都将掀起变革的惊涛狂澜。全息影像技术将颠覆以往的传统设计观念,让观众以互动的方式亲身参与互动,打造一场震撼的超感官盛筵。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试想一下,通过3D全息投影技术,我们在电影院观看奇幻片时将超越以往的银幕体验,进入真实的魔法森林,与剧情里的主人公进行接触和交流。又或者透过全息手机操作屏幕,全角度观赏知名品牌当季发布的新款运动鞋。你会不会对这样神奇的生活产生向往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想象中的产物全部都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数字全息;媒体艺术

1 全息影像的概念与原理

全息影像,英文是Holographicimage。其中“全息”一词出自于希腊文字“holos”,即全部的信息。其原理是物光和参考光在记录干板上产生干涉,记录干板的折射率随干涉强度发生变化形成光栅。而后利用再现光照射光栅,使形成的衍射光与物光信息一致,从而生成逼真的立体影像。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完整图像,除此之外,全息图还记录了物体的振幅、亮度、相位、外形分布等信息,所以称之为全息影像。全息影像是真正的三维立体影像,即使受众不使用立体眼镜或其他观影辅助设备,也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裸眼观看到三维立体影像。

2 全息影像的发展历史

全息影像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全息技术的萌芽时期。1948年,匈牙利学者丹尼斯·加博(Dennis·Gabor)提出了全息摄影术(Holography)的成像概念,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全息影像,此举标志着全息技术的诞生。由于该项发明,丹尼斯·加博教授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这一阶段,制作全息图像使用的光源是汞灯。但是由于共轭问题和汞灯光源的相干性限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息影像技术的研究一度遭遇到瓶颈。60年代后,随着激光器的发明,全息技术应用光源的相干性得到极大提升。曾经一度陷入停滞的全息技术开始出现进展。在1962年,美国人雷斯(Leith)和阿帕特尼克(Upatniek)将通讯领域当中的“侧视雷达”理论(side-lookingradar)应用到全息影像技术中,发明了离轴全息术。这一技术的问世,有效提升了全息图的成像质量,从而带动全息影像技术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3 全息影像的艺术特征

随着全息影像的兴起,世界引领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全息影像艺术,通过艺术家们不断的完善和沉淀,如今这门艺术已经确立起来。全息技术正以其独有的魅力,使人们深入更为震撼的审美体验中。

3.1 全息影像的美学特征

全息影像作为一种连接现实与虚拟的媒介工具,暗示着人类与虚拟世界互动的亲密性。正因如此,全息技术成了新艺术灵感的来源,也形成了新的美学特征。

首先,全息影像具有“感性美”。它的出现增强了观众的视觉直觉,超越了对传统影像的感官体验,使图像作品与观众的心灵更加贴合。而使用全息技术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品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性,变得更专注于感性美塑造。同时,全息影像具有“意识美”。全息技术中的艺术探索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于意识。借助于先进的全息技术,艺术这种心灵活动能够更透彻地进行释放和表达。当艺术融于全息技术中时,也提示着我们如何在科技与自然、虚拟与现实间寻找精神意识上的平衡。

3.2 全息影像的设计特征

设计是一种基于现实应用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全息影像的出现无疑为设计这门艺术提供了更宽泛的可能。全息影像体现的第一个设计特征是“应用性”。时至今日,全息影像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全息摄影扩大到电影、电视、展览、舞台设计、水下探测、文物资料保存等各个领域,在人类的生产和活动中逐渐释放出它惊人的影响力。2011年4月,著名奢侈品牌BURBERRY创意总监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Bailey)在北京耀莱新天地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台上行走的不是真实模特,而是一幅幅模特全息图像。克里斯托弗·贝利运用全息摄影与数码投影技术,让虚拟的模特们瞬间变成雪花。完美地体现了全息影像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性。全息影像体现的第二个设计特征是“创造性”,创新和创造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缺少创意的设计将失去价值。全息影像技术不仅是设计手段上的创新,它所体现的互动性以及与虚拟世界间的连接也吻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审美喜好。全息影像的第三个设计特征是“市场性”。设计由于具有应用特性,所以受市场规律影响。例如,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就是市场需求对设计美学产生影响的有力证明。设计向来是与市场需求密不可分的,全息影像应用的宽泛性决定了全息影像市场的庞大规模,同时全息影像的创造性也吸引了众多受众的拥趸。2013年9月,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已故著名歌星邓丽君“走上”周杰伦演唱会的舞台,演唱了3首歌曲,台下观众惊呼一片,纷纷赞叹全息技术的逼真和神奇。

3.3 全息影像的数字媒体特征

回顾整部传媒历史我们会发现,传播的媒介日益丰富,传播行为也日趋自由。数字变革使新媒体成为了我们传播媒介的主流。与单向性的传媒相比,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集成与管理,以及艺术元素间的整合与互动,传播平台也更趋于大众化。与数字媒体一样,全息影像也具备大众性与交互性。新媒体与全息影像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把美的创造者和接受者更亲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受众的接纳度与参与程度,实现感官上的完美体验,从而诞生出新的审美特征。这样的审美特征就不仅仅是流于静默的观赏和沉谧的思考,而是积极的动态的交流与互动。

4 全息影像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全息影像技术以其记录信息完整,且具有高纵深感和高清晰度的特性,突破了传统影像艺术中声、光、电的局限性,带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和逼真感,并广泛地应用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的各个专业方向中。

4.1 全息影像技术在摄影中的應用

全息摄影是一种能把来源于被摄物体的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等到需要时再现出此光波的技术。2010年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多个国家馆内都可以看到全息摄影技术的实际应用。例如,白俄罗斯馆将乌克兰国家博物馆中的收藏文物以全息影像技术的方式,将珍贵的国宝以立体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解决了运送文物的昂贵保险和运输费用,并且避免了实物受损,同时又让现场的观众身临其境地鉴赏到了远在异国他乡的珍贵文物,一举三得。无独有偶,在日本、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场馆内,都出现了全息摄影技术的身影。

4.2 全息影像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

全息影视诞生在全息摄影发展的基础之上。全息影视,即利用全息影像方法进行制作和再现的影视作品。观众可以在不佩戴立体眼镜等任何辅助设备的前提下,裸眼观看到立体影像。全息影像很早就在电影上出现过,1976年,苏联电影研究所就曾在一块2×2米的全息幕上放映过一小段全息电影。早期的全息电影技术比较复杂,拍摄时所照射的激光也会伤害演员。进入数字全息阶段之后,全息影视被更多地应用在舞台设计和T台展示领域中。

5 全息影像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发展前景分析

5.1 全息影像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发展优势

全息影像的产生极大地开拓了艺术设计领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人类打造了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例如,透过全息影像技术,人们可以模拟行走在荒芜的星球,或者游戏中的怪物突然出现在街道上和路人招手。全息影像的诞生满足了人们对于幻想中的世界渴望而不可及的追求。以目前所发生的巴宝莉走秀案例、迈克尔·杰克逊复活案例等其他各种案例分析,全息影像在普罗大众中的接受程度还是相当之高。这也为全息影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其次,由平面转向立体,由二维转向三维是数字媒体领域的大趋势。追求更逼真更完整的体验让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三维化变成了大势所趋。在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和二维动画软件FLASH都添加了模拟3D功能模块的趋势之下,数字媒体很难不去正视全息影像所带来的超逼真立体感受。从2D到2.5D再到2D状态下的模拟3D,接下来模拟3D到全息3D的转变似乎也开始顺理成章。无论是哪一次转变,其实也都契合了时代和数字媒体学科发展的时势与要求。

再次,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除去数字媒体设计领域之外,能应用到全息影像技术的学科还有很多。这也从需求的角度上促进了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全息影像应用,也有可能由此搭上了全领域发展全息影像技术的顺风车。

5.2 全息影像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发展阻碍

除去之前所说的优势,全息影像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发展,还是有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的。

阻碍之一是由于目前技术方面尚有欠缺,全息影像技术对环境与光线的要求都非常苛刻,许多全息影像都只能在特定环境和光线下完成。例如,由全息技术衍生的空气投影成像技术,这种投影成像系统可以在气流中产生具有互动功能的三维影像。但是这套气体投影系统投射出的影像会随着空气流动而摆动,成像画面不稳定,容易出现晃动的感觉,而且在强光干扰或速度过快的情况下会出现故障。这一缺点使其在户外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阻碍。

阻碍之二是虽然全息影像的制作成本普遍降低,但是最尖端的全息技术主要由少数发达国家中的个别企业所掌控,且造价不菲。这无疑对全息影像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例如,目前最精细的全息投影要使用透光率为97%的HoloPro全息薄膜来实现。而透光率为70%的全息膜市场价都在每平米1800~2200元。即使如此,在邓丽君逝世20周年的台北纪念演唱会上,举办方还是斥资1500万美金和几年的努力将邓丽君的形象通过全息影像技术进行了完美的实景转换。

阻碍之三是国内对于新技术的推行力度不大,虽然国家一直在鼓励创新,但是流于口号化,实际作为对于新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不大。而且在引进新技术方面下的功夫要比研发新科技要多,当然这也并非是针对全息影像技术,这只是大环境下的沧海一粟罢了。

6 结语

全息影像技术是现代科学的先进产物。科学无论是对我们的思维,还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自我的潜能和认知都影响巨大。就像计算机的发展、遗传学的发展、动力学的发展、能源领域的发展,都为现在和未来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期待。尖端科学技术为思维探索和意识延展提供了许多机会,这对于此前人类固化和有限的认知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希望人类能在新技术的发展中寻找到科技与自然的平衡点,让彼此的连接更加亲密、友善和统一。愿科技为世界带来美好、和平和幸福。

参考文献:

[1] 王永昭.光学全息[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2] 李明.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研究[J].激光杂志,2005.

[3] 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李媛.探索全息时代下艺术美学新元素[D].西安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5.

[5] 王积龙,蒋晓丽. 2011年美国新媒体出版市场发展新趋势[J].中国出版,2011.

[6] 杨庆余,拾景忠.伽柏与全息术的诞生[J].物理实验,2002.

上一篇:货运成本考核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现行住宅消费信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