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论文范文

2023-12-12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颇为重要的工作事项,它构成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往往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管理机构。它可以为现代企业提供更为可靠的财务信息,节约企业各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积极转变审计管理理念,处理好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最终促使现代企业获得更为健康、稳定且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代企业管理;地位;作用;问题;建议

引言:笔者所在的重庆中渝市政环卫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国有独资公司。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必须遵循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来进行管理,才能够真正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内部审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纵观当前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它还有不少急需改进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重新定位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位置,为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提供切实的审计保障。

一、内部审计部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1)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独立机构。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测评服务的,基于这些内部控制测评来找到企业管理中的控制不足与问题所在,并针对其提出一些有效的意见与措施,从而为现代企业的各项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因此,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独立性特征。它只有独立开展工作,才能够真正为企业管理者当好助手,才能够为企业的整体目标提供良好的审计服务;(2)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权威机构。内部审计针对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审计侧重点。甚至在同一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也会因为不同时期而采取不同的審计内容、审计目的与审计方法。因此,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一个独立于其他部门,且接受企业最高层领导的权威机构,它具有多种职能,对我国相关法律政策在企业中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还对企业自身制定的内部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反馈等;(3)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重要机构。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不应该把它的职能简单定位在监督导向型,而是应该从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结构来慎重的分析与思考,对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进行重新认识。应该来说,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内在发展的必然需求,因为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产权利益纠纷越来越多,企业就必须依靠间接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来发现自身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与建议,从而让内部审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审计依据。

二、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它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现代企业可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自身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的审查,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这些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从而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筹集到更多的发展资金。企业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这些内部审计结果来更好的了解到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政府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情况来对市场资金运作进行有效监控。企业则可以降低成本,挖掘自身新的发展潜力,提高经济效益;(2)它可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属于企业高层领导的管理。企业的一些经济活动需要经过内部审计才可以开展,这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企业经济业务触犯法律法规,还可以向企业领导层提出一些管理建议。企业只有通过内部审计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工作,才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的资产安全,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升其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有效防护一些经济风险;(3)它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业务范畴变得越来越大,经营规模也不断的扩大。为了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现代企业必须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应该来说,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本职能,它可以对企业管理中的各项措施进行监督,还可以促使各项管理措施实施到位,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置。现代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来发现自身的财务缺陷,避免出现各种浪费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及时出具证据和真实信息,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经济预警作用。

三、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虽然说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但是,由于它主要诞生于企业内部,并受到企业领导的直接管理,因此,它的监督作用往往会受到多个方面的限制,其独立性地位常常会受到弱化,审计工作无法顺利执行起来。此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受到国家相关审计制度的监督与指导,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双重身份,往往会在监督过程中变得进退两难;(2)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不够明确化和协调化。由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直接隶属于企业高层领导,一些企业领导为了节约成本而把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的会计部门进行合并办公,这就让内部审计工作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地位与作用,其工作开展也不够顺利,有些企业的领导甚至会撤销内部审计部门。这些都是因为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的关系还不够明晰化与协调化,让内部审计机构变得更加薄弱;(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够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具备的知识面还较为单一化,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提升自己的内部审计知识与技能,从而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迅猛发展态势,并能够从内部审计工作中找到很多根深蒂固的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最终促使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下去。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现代管理中作用的具体建议

(1)现代企业应该及时转变理念,树立起内部审计的科学认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开展顺利,其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企业管理部门对其是否真正重视。因此,我们现代企业的相关部门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之前,必须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并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宣传与教育工作,引导企业管理部门及时转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与态度,切实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主动设立相关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2)我们应该尽量处理好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现代企业管理者在改变了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与态度以后,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处理好企业自身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重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发展与运用,并制定实施一系列审计制度来促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起来,尽快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更好的让内部审计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让现代企业管理在与内部审计工作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3)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既然我们知道内部审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一线工作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联性。鉴于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的问题,我们必须尽快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来促使他们主动提升自己的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专业审计技能与高尚道德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参考文献:

[1] 陈培刚.潘华兵.崔山国.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09(2)

[2] 李颖.试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作者简介:苟佳(1977-),女,籍贯:四川南充,现有职称: 会计师,职务:财务部门负责人,工作单位:重庆中渝市政环卫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2篇

1.1 内部审计

审计主要的分类是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两种组成, 这两种概念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 但是都和审计相关。审计一方面是因为财产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分离;另一方面是经济监督的有效措施。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 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与经济进步中, 内部审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 财务以及经营信息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进行合理有效的检查。由此进而保障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性,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起步比较晚, 相比于发达国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陷, 从内部审计成立到现在, 内部审计这一项机构在很多的企业陆陆续续的设立, 但是其职能目前仍然不是很完善, 有的偏僻地区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甚至形同虚设, 继续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是当前众多企业的首要任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应该被各个企业所熟知, 政府也应该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 使内部审计制度在各个企业内部能够变得更加完善。

1.2 会计信息质量

(1) 目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一些问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有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方面, 它与真实性联系密切, 业务真实发生, 发生的数量金额以及内容等均要求真实可靠, 而现在企业内部的业务数据, 不能说都是假的, 但是虚造经济业务事实的问题依然存在, 无论你从金额, 事项还是数量方面, 作假层出不穷。

可比性方面, 会计中要求提供的数据要做到横向和纵向的可比, 各年度选择的会计计量方法, 计提折旧摊销的方法, 坏账的计提等等都应该保持一致。然而, 出具报表的时候, 企业主观为了虚增利润或避税原因, 均想方设法调高或调低利润, 没有按照可比性的原则出具会计信息;母子公司之间, 关联方的存在, 相互数据的伪造粉饰, 即使选择的会计方式方法一致, 也只是为了达到内幕的既定目的, 一致性可比性名存实亡。

可理解性方面, 报表中的科目和数据专业人员都能够看懂, 数据的金额的来源是我们更关注给的, 现提供的报表也仅仅是一张报表, 当然这是满足了会计准则要求所出具的, 但是满足了会计准则就一定是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报表只为少数专业人士所用, 那它就不满足可理解性, 或者可理解性的范围有待确定。

相关性方面, 给投资者看, 提供有利于投资者投资的信息, 给债权人看, 提供有利于债权人有关利息决策的信息等, 这种因人不同而提供不同信息的做法, 不免会让企业趋利避害地提供利好的信息而规避一些不利的信息,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就危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

实质重于形式方面, 融资租赁和售后回购等均明确说明确认资产和不确认收入, 而有些没有按照这种方法做的小企业还是存在的, 小企业游离于大企业之外, 受到的监管较弱, 也就存在没有做到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或者自己不知道有这样的做法。

谨慎性方面, 不高估利润和收入, 不低估费用和损失, 原则上这种谨慎性可以避免利润虚增或利润偏低, 而这种规定具有双面性, 比如设置各种秘密准备, 看上去满足了不低估损失, 但是这种秘密准备就虚减了利润, 这种做法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及时性方面, 容易与可靠性发生冲突, 许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 为了及时反映经济业务, 可能在交易和事项的全部信息获得之前进行提前确认, 这样满足及时性, 但是影响了可靠性;反之, 若等全部交易数据获得后进行确认, 就影响了及时性的要求。

(2) 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目前, 腐败的政治领域、问题频出的经济领域, 人与人之间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 这些现象在会计这个行业尤其明显, 社会道德意识普遍下降。同时, 由于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淡化, 会计职业人员为了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玩忽职守, 违规造假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弄清其中的真实问题并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才能更好地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来自单位相关管理层的压力。会计人员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造假的主观动机, 但是单位负责人对公司有绝对的权力, 为了追求相关的经济利益, 单位负责人难免会有粉饰账面的意图, 必然会把相关的意向转嫁给会计相关人员, 会计人员为了明哲保身, 有时候不得已会屈从, 造成职业道德彻底的土崩瓦解。很多单位的经营失败和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内控的相关缺陷。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就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证资产的完整性。但现实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企业为了应付国家规定, 被迫设置, 所以很多时候形同虚设, 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样内部控制不到位, 就无法监督相关会计人员,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降低。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够, 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着会计人员在面对诱惑之时能否保持自身的原则, 面对相关压力能否坚持, 面对相关的财务问题能否客观公正的处理, 现实中会计人员对于会计核算的处理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或者是自己本身的专业素质不够, 满足不了当代会计工作的需求, 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国内环境的影响。有一种情况叫作破窗效应, 当大多数人都把失信作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事的时候, 就会在各行各业出现, 会计人员如果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局面, 要么坚持自己的原则被社会抛弃, 要么就只能违背道德原则, 在两者不能保全的情况下不利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

国家的相关部门监督不够, 审计不力。税务机关和审计部门有责任监督会计相关部门, 但由于这些机构本身也会存在私利的问题, 独立性得不到合理的保障, 注册会计师也会面临失信的问题。当今中国, 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完全的独立性, 因为有经济利益的制衡, 那审计不够是必然的, 对审计中发现的造假问题, 原本可以发现并且制止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会不管。

会计制度不完善, 惩罚力度不够, 违规成本比较低。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方面没有办法保证在会计人员受到单位胁迫时可以有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对于违规行为没有具体的措施, 不利于对会计违规行为进行打击。

教育方面的问题。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重视成绩, 不注重个人品德教育, 反应在会计方面就是道德缺陷, 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会计专项教育了, 道德方面的教育只是一个形式, 笔者大学四年下来, 会计道德教育并没有专门的课程, 给我的感觉是职业道德没什么太多的实际的效益。

2 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相关问题的建议

目前我国企业内审的情况不是很乐观, 那怎样让内部审计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 解决会计信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认为, 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政府需要制定更完善的准则和规范, 企业需要转变旧思想, 营造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 重新定位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

2.1 政府方面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制定会计准则时, 多借鉴企业实务中出现的问题, 具体分析, 规则结合实际才会有顺应时代的完善准则。内部审计的标准是政府制定的, 如果判断会计信息质量好坏的标准不合理, 那么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没有意义, 制定者们, 也应该听听企业的心声, 制度可以不是完美的, 但一定要是最合适的。

2.2 从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方面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加强保障。企业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国家的要求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而是需要主动去建设内部审计制度, 而且不能因为内审结构是公司下属结构, 因为管理层的压力导致缺乏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仅仅是形式上独立, 而是要机构设置上的独立, 审计人员与其他会计人员的独立, 这样内审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3 从内部审计的职业范围职能方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扩大审计原有的职能范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原有的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需要, 内部审计需要扩展到单位的方方面面,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分析知晓企业存在的潜在经营风险, 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完成企业各个时期的目标。

2.4 从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方面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对内部审计的方式进行改进。审计人员要突破原有的旧思维, 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积极地进行探索, 寻求新的解决思路, 使得审计工作能有新的进展。当前在审计理论方面, 不仅仅要全面地推行风险导向审计, 而且要引入新的内容提高审计工作的新价值;在技术方面, 要开发与审计相关的新计算机软件, 改变以往手工审计的老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在内容上, 不仅仅只是查账, 其余的非财务信息也需要进行合理评估, 比如相关合同、相关经济预算的可行性和真实性, 防止出现重大的失误, 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有效的评价。

2.5 从会计人员方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关人员的道德素质需要提高。随着企业的经营环境的日趋激烈, 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不仅仅要加强内审人员的专业化的教育, 还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道德教育, 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另外, 由于相关规则的更新, 内审人员需要及时更新所学的知识, 需要掌握新的审计方法, 强化审计人员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这种意识, 用来适应审计业务范围越来越大的需要, 这样内部审计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3 结论和展望

内部审计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核心, 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企业的经济信息必须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加强完善, 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也需要得到有效的保障, 员工的素质有待努力提高。但是内部审计的执行的有效性是最需要严肃把关的, 可以设立专门的小组来监督内部审计的执行, 这样企业的竞争力才能有所提升, 企业才可以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健康的发展。

摘要:当前,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和损失, 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也伴随着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而普及开来。内审环节薄弱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的重要内在原因之一。因此, 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 许秀.试论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 (学苑版) 2013 (1) .

[2] 李明辉.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基于内审机构报告关系的探讨.审计研究, 2010 (1) .

[3] 滕晓东, 王民.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财会通讯, 2010 (6) .

[4] 工兵, 刘力云, 张立民.我国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J].会计研究, 2013 (10) .

[5] 秦娜.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22) .

[6] 王超.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J].商业会计, 2011 (20)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3篇

审计风险来源于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 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审计作业过程, 以及审计意见的表达等。只有对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才能有助于提高综合处置审计风险的能力, 使审计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促进各项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内部审计十个具体准则结合几年来工作实践就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谈几点认识。

1 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前提

审计方案是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 对审计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 审计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 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 难以制定出高质量审计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不能引起我们审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就我们目前内审情况来看, 在编制审计方案前根本就不搞审前调查, 而且编制的审计方案也比较简单, 针对性差, 重点也不突出, 在其指导下开展审计工作, 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审计风险。

审计方案的制定应把握住三个关键点:一是审计目标要明确, 可操作性强, 目标易理解、可实现。二要细化审计内容, 突出审计重点, 要把对实现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确定为重点。三是审计步骤和方法要具体, 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2 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直接保证

(1)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 是编制、佐证和解释审计报告的依据。其质量的优劣是评价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也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手段。为此, 我们内审人员应提高认识, 正确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和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准则中相关要求只有不断地提高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水平, 才会推动内部审计行为更加规范, 规避潜在的审计风险。编制一份较为完善的审计工作底稿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 重点突出。 (2) 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应做到观点明确, 条理清楚, 用词恰当, 字迹清晰, 格式规范。 (3) 编制汇总工作底稿应当在详细审阅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并确定其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手续完备之后再进行整理, 按其性质、内容进行归集。 (4)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所附的审计证明材料应当经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提供证明材料者的认定签字。如果有特殊情况无法认定签字时, 审计组应做出书面说明。

(2) 审计证据。取证是审计的核心工作, 审计结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鉴定、分析、综合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质量的好坏、结论的可靠与否, 直接取决于审计证据的质量和数量。

(3) 在编制工作底稿和收集审计证据时要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 不能混淆。 (1)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工作记录。而审计证据是由审计人员取得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 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证明材料。 (2) 审计工作底稿是反映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过程的记录,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审计证据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原始资料, 具有明显的客观性。 (3) 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而审计证据是支持审计结论和界定审计查出违规违纪问题的客观依据。 (4) 审计工作底稿不需要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 其真实性由编制底稿的审计人员负责。而审计证据应有相关单位或人员签字盖章, 其真实性由证据的提供者负责。

3 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

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行为准则, 审计工作公正与否、审计质量的高低, 都能在审计报告中得到集中体现。审计报告是审计全过程的反映, 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 作用十分重要, 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

就目前内审实践来看, 普遍存在审计报告评价意见质量不高的问题, 报告内容套话、废话多, 没有分量, 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或被审计人的陈述不做去伪存真的识别;揭示问题时仅列示审计底稿所反映的问题, 而对存在的问题挖掘不深、分析不透;审计评价泛泛而谈, 特别是其中改进工作的建议苍白无力, 缺乏有价值、有力度、可操作性强的东西。低劣的审计报告不但使内审效果大打折扣, 也削弱了内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 审计报告的陈述要客观。审计报告的陈述应以审计查证的客观事实为依据, 证据要确凿, 评价要适当, 结论要准确, 意见要中肯, 建议要可行。 (2) 审计报告的内容要完整。审计报告除了在形式上的各要素要完整外, 还要求凡审计范围内应予审查和评价的事项, 均已得到审查和评价, 不应有应予审查而没有审查的事项, 也不应有审查后应予评价而没有评价的事项。 (3) 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要规范。审计报告草稿应当经过审计小组的讨论, 还应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审计报告的最终定稿要按规定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的审定。 (4) 审计报告的表达要清晰。审计报告层次要分明, 重点要突出, 语言要准确、朴实、简明。审计评价在文字表达上一般应用写实的方法, 做到文字精炼、表述恰当、论之有据、重点突出, 并且要通俗易懂。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不要讲过头话, 不要用带有感情色彩和含有贬义的形容词, 以免词不达意而造成曲解或失实。 (5) 审计意见要中肯, 审计决定要准确。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应与审计评价口径一致;对被审计事项的定量、定性分析要准确;审计意见要中肯, 要有可操作性;审计决定要准确, 要有恰当的审计依据, 要宽严适度。

4 明确审计项目质量责任, 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间接保证

无论是审计过程的哪一个环节, 没有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都很难保证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2003年4月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增加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依据“规定”我们内审部门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一要确定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范围。对审计组成员、主审、组长、科室负责人, 以及分管的领导, 都要明确责任, 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二要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追究形式, 如责令改正错误, 告诫、批评教育, 通报批评, 停职培训、转岗等, 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 规避审计风险。

摘要:随着钢铁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尤其是大型钢铁集团实施资产重组整合,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内外部环境, 在新的形势下,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规避审计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4篇

一、产权配置、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所存在的问题

(一) 产权配置在企业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阶段,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升级。产权配置对于企业的管理而言, 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 产权配置改革成了国有企业改革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产权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国有企业的竞争过程当中, 政企之间的产权关系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而在具体的运行过程当中, 企业的产权配置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国有企业产权配置的模糊性, 在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当中并不能完全做到政企分开, 无法真正意义上发挥企业的管理作用,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经济业务的确定以及具体事务的处理, 这样一种情况不利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也反映了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弊端。

(二) 内部控制质量在企业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运行的过程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始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随着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扩展, 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就成了企业能够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在企业具体的管理过程当中, 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质量问题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风险的控制方面也始终面临着困境。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企业内部财务的管理, 而事实上, 由于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思想意识相对较低, 无法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容易忽视内部控制的完成, 另外, 由于对于内部控制质量意识的缺乏, 内部控制制度也并没有完整的在企业当中建立起来, 由此造成了企业风险控制环节的薄弱性, 无法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 企业财务困境在企业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 关系到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以及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 因此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起到着关键的作用。现阶段, 随着企业间竞争压力的增大, 人们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关系到企业资金的周转以及各类收支来源, 是企业不同经济业务记录以及收益处理的重要部分, 因此, 如何处理好才财务管理就成了企业在管理管理过程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而在企业现实的处理过程当中, 企业财务管理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一方面, 由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门槛相对较低, 导致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能够真正意义上符合财务的规范要求, 不能够发挥财务管理对于决策的知识支撑作用, 另外一方面,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创新性, 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总体趋势, 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进步。

二、产权配置、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困境风险的解决措施

(一) 明晰产权配置权责要求, 完善相关产权配置制度

进入新时期以来,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改革的不断推进, 我国各类企业也逐渐顺应改革潮流, 通过各项措施的巩固发展来逐渐完善企业的管理漏洞。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产权配置一直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产权作用, 打破原有权责不分的状态, 必须充分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 通过明晰产权配置的权责要求, 使得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打破原有国有企业的管理瓶颈, 另一方面,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产权配置制度,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打破原本一成不变的产权配置形式, 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的自主管理, 真正意义上做到满足实际发展的客观需要, 只有这样, 才能够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 才能够为国有企业谋出路, 真正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建立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当前, 我国的市场经济仍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为了能够推动我国企业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适应程度, 必须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因此, 只有通过相关措施的制定, 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高水平。对于企业管理而言, 为了真正实现内部控制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 不仅需要建立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能, 真正意义上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另外, 还需要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意识, 从思想意识的角度出发, 使得管理者从管理思想的方面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够符合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 才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 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需要。这样一来, 我们才能够真正意义上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真正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 打破常规财务管理形式, 融入创新因素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改革创新愈发成了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 而对于企业管理而言, 创新更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当前企业在企业管理的过程当中, 如何提高财务管理的风险预判就成了极为重要的部分。为了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的束缚, 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客观作用, 就必须打破常规的财务管理形式,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突破由于数据烦琐等问题而导致的效率下降, 另外, 将现代数据信息技术融入进财务管理当中, 更在一定意义上符合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使得财务管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更能够避免由于数据分析不当而造成的财务管理漏洞, 这样一来, 更满足了客观的发展需求, 顺应的时代发展的潮流, 真正意义上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才能够更加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三、结语

我国社会是以经济为支撑且不断依靠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 人们对于企业管理的要求也逐渐升高, 在一定程度上愈发重视企业财务的管理导向作用, 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 财务管理的风险预测更成了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进一步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企业是资本市场的主体, 也是构成资本市场的关键因素, 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对于企业管理而言, 风险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关系到企业经济业务的制定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的确立, 因此在企业的整体管理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摘要:现如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各类产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 同行业之间企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对于资本市场而言, 企业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始终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财务风险以及产权配置。在企业的运行过程当中, 风险的控制也就成了竞争优势取得的关键。只有充分把握风险的动向才能够真正从源头上把握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本篇文章就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产权配置、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进行探索思考。

关键词:产权配置,内部控制质量,企业财务,困境风险

参考文献

[1] 吴国鼎, 张会丽.多元化经营是否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 (8) .

[2] 彭中文, 李力, 文磊.宏观调控、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4 (5) .

[3] 代彬, 彭程.高管控制权、资本扩张与企业财务风险——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5) .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程序

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形象,影响到审计主体能否健康发展、能否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及其重要性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由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机构或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而要有满意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效果,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职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质量低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其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各项经济工作一样,都要讲究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最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在不断提高其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而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又必须不断提高其质量,加强其质量控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体系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制和监督机制

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制做保证,其主要体现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机构。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所设置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是称职的,在实际工作中能真正履行质量控制的职责,完成质量控制的任务。其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只有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才能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得到保证,才能真正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得到良好的效果。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健全的组织机制,还不能完全实现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取得满意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这时,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生差错和弊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既要对内部审计的各项业务或工作进行自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其他各个方面的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和检查,以便更全面、彻底地发现和纠正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二)审计程序质量控制

审计程序质量控制是指对内部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促使各项内部审计活动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并对发生的质量偏差及时纠正。这种方法的实施体现在四个阶段。(1)制定计划阶段。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造成的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实施计划;(2)执行计划阶段。需要落实第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落实计划要有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作保证,由其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与实施计划进行;(3)检查计划执行阶段。需要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其有无未执行或未很好执行计划的问题或情况,并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如果执行了预定的计划,要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若存在差距,也应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4)处理问题阶段。应根据以前几个阶段所发现或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以及消除问题原因的措施,并保证措施的落实或执行。

(三)关键点控制

所谓关键点是指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内部审计业务活动。关键点控制是指对列为关键点的审计业务环节或活动采取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关键点质量控制的操作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找出审计业务中的关键点。不同的审计业务或项目,其关键点是不同的,审计准备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人员的素质两个方面。审计实施阶段的关键点可以按审计内容的性质不同确定。审计结束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与综合、审计报告的编写与出具等。判断是否为关键点的标准有二:一是看其是否会对整个审计业务或项目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直接影响,也可能是间接影响;二是看其是否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容易产生审计质量问题的业务环节或项目便是关键点;(2)落实控制责任。找出关键点后,应根据其所处具体环节和特点,以及审计计划和工作分工情况,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审计人员;(3)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对每个质量关键点应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关键点的责任人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审计质量。在制定措施时应充分分析关键点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及所造成的相关影响;(4)检查关键点的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完成以后,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应对关键点的质量及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关键点责任人员是否真正履行了控制关键点的责任,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以便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关键点质量控制工作所借鉴。

(四)审计质量检查和考评控制审计质量检查是指对己完成的或正在进行中的审计业务或项目进行重新查证和评价

对项目较小的审计业务可全面检查,但对大的审计项目抽查主要问题和重要的审计结论进行检查。如果审计业务规模较大,也可以组成审计检查小组。无论是检查人员,还是检查小组,都应独立于审计业务之外。

(五)人力资源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是人,以人为本、合理运用人力资源是审计质量的保障。审计队伍要“精”,高质量的审计来自于高素质的人才,要充分调动审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审计人员必须坚持独立性。审计部门应建立保证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制约机制。审计人员应定期汇报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遵循独立性原则的情况,以及在被审计单位有无应予回避的人际关系。审计部门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联系,定期检查审计人员有无损害独立性原则的情况。其次,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工作技能,并精通所承担的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对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再次,建立严格的工作考核制度,以促进和保证审计人员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此外还可以设立咨询部门或任用专门人才,为审计人员提供当前业务技术发展信息的有关资料,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时,能得到协助和指导。

作者简介:邓秋鸽(1971-),女,河南新乡人,新乡供电公司经济师。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产品市场竞争逐渐演变成技术创新的较量,由此引起社会各界对企业创新的研究。然而,既有研究较少涉及企业创新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以我国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基于代理理论和乘务员理论,进一步探讨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外部审计质量逐渐提高,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却削弱了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正向效应,意味着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不利于外部审计质量的提高。研究为企业创新与两职合一对外部审计质量的联合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人们对企业外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企业创新;两职合一;外部审计质量;风险导向审计;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文献标识码:A  

Impa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on External Audit Quali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wo-Post Leadership Structure

XU Jing,DUAN Linlin

(School of Business,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250002,China)

Key words:enterprise innovation;two-post in one;external audit quality;risk-oriented audit;two-stage least square method

0 引言

市場竞争日趋激烈以及资源利用率不高让企业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而研究与开发(R&D)投入是企业培育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我国为了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并且《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总目标:到2020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大幅度提高社会的研发投入水平,从而实现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1]。《纲要》的出台激励了企业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以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为我国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以及实现重点行业领域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创新能力也因此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

自21世纪以来,美国上市公司(如安然、世通)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激起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强烈不满(葛家澍和黄世忠,2002)[2]。事后,各国相关组织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整治证券市场秩序的政策,以恢复经济市场的合法合规性运营,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用于衡量审计报告结果的好坏,代表了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并对其进行披露的可能性(沈晖,2018)[3]。为了将社会时代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审计质量需求相结合,学术界和实践界开始演进传统审计方法,最终形成了高效率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该审计模式是以系统管理论和战略管理论为基础,对传统审计方法进行了创新,提出了“经营风险基础审计”和“战略系统审计”新思维,这能够提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经营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近年来,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学術界各领域的关注,相关准则制定机构也开始编制关于注册会计师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专项审计的制度,例如,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那么,该制度的颁布是否能够影响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研发投入项目的审计力度,进而出现企业创新活动影响外部审计质量?此外,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是否对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研究贡献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以企业创新活动为切入点,考察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不仅拓展了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也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提供了实证证据;第二,通过引入调节变量——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企业创新活动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丰富了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三,研究结论提醒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在审计环节中,不应忽视企业创新活动等战略决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同时,为相关准则制定机构编制和实施有关研发投入项目的审计准则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内部审计方面,从审计质量视角出发,MAZLINA和ZULKIFFLE(2015)基于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背景,对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费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公司执行严谨的内部审计程序能够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从而可以让外部审计师更依赖于内部审计结果,最终会降低审计费用[4]。ROBERT和BUSHMAN(2001)则研究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越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内部审计质量越能得到保障[5]。国内学者黎仁华(2013)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公司治理层面切入,分析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研究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能够显著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而国有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以及监事会召开次数对内部审计质量却没有显著性影响,并且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可以提高公司内部审计质量[6]。还有学者通过一项关于内部审计需求的问卷调查,阐述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领导重视程度及审计人员素质均能够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王兵和刘力云,2015)[7]。从内部审计的监督等职能视角出发,LIN等(2010)探讨了214家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在披露企业重大缺陷方面所发挥的职能。研究表明,较高的审计质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8]。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及其在公司的组织地位,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部门之间普遍存在冲突,这阻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鉴于此,梅丹(2018)以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相对全面的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组织冲突理论,分析了内部审计跨部门冲突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隶属于董事会或管理层以下的内部审计机构,更有利于发挥其监督或咨询职能[9]。

针对外部审计方面,JOSEPH和

WONG(2005)从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视角,以8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代理冲突严重的企业更有动机去聘用国际前五大审计机构,这意味着外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0]。刘行健和王开田(2014)分别从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政策的出台和实际转制两个层面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实际转制的前后两年并没有观察到审计质量的提高,而是从政策出台层面观察到审计质量有系统性的提高,这表明事务所的转制可以改善审计质量,不过审计质量是在实际转制之前就得到了改善[11]。依据规模大小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排名,张旺峰(2018)研究发现,在位居前十的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审计任期的延长,能够增加其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12]。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经营风险,审计师会借助媒体对公司的负面报道获取更具相关性的风险感知信息,进而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史元,朱晓琳,杨皓,2019)[13]。此外,由于高质量审计能够有效制约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提高盈余信息含量,因此企业控股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若存在严重的代理冲突问题,则会增加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且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会加剧(王艳艳和陈汉文,2006)[14]。随后,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韩洪灵和陈汉文(2008)从审计收费视角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能力可以增加对高质量外部审计的需求,但当企业为国有控股时,会削弱其对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15]。

通过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是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重点,主要从被审计单位及其治理结构、审计主体(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个体)等方面展开探讨。然而,目前从企业创新视角出发,检验其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较少有文献通过实证研究法来考察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此外,相比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而言,会计师事务所更具备独立性和客观性,其审计结果一定程度上更值得信赖。综合上述分析,利用我国2013—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考虑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可能会给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带来影响,便将其作为调节变量纳入原有实证模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致使企业不再是孤立的主体,而是成为了一个与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体系(ZEFF,2003)[16]。全球化竞争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且促进了优质企业借助内外部环境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通过财务报表得以体现,最终能够影响注册会计师对报表的审计风险。通常情况下,经营风险高的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误导性陈述的动机较强,这会增加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为了尽可能规避审计风险,以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审计人员会系统性、多方位地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战略风险。

创新活动是现代企业日常经营模式中的核心部分,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力。但是,创新活动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的特征,创新产品低产出率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郭安苹和叶春明,2016)[17],同时也增加了审计人员被起诉的风险。因此,由系统管理论和战略管理论可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和相关政策制度的背景下,为了增加对审计风险的敏感度,审计人员可能比原先更加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项目,从而更加谨慎地对企业创新项目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此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均发现,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利用研发投入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例如,LANDRY和

CALLIMACI(2003)以加拿大437家高科技和生物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在1997—1999年的研发支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会利用研发支出项目费用化或资本化的选择权,达到融资和操纵收入的目的[18];我国学者李华(2016)基于中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通过实证研究法也得出与上述基本一致的结论[19]。一般而言,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能够影响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从而增加了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方小芳等,2012)[20]。依据相关的审计准则规定,审计人员在面临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实施一系列更加严谨的审计程序,例如,实施特定审计程序或扩大审计范围,这些审计工作不仅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力度,而且增加了对被审计单位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最终均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因此,综合上述分析,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外部审计质量越高。

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引发了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为了有效缓解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适用于经营运作的治理机制。委托代理理论指出,基于理性人的利己主义假设,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所有者利益进行在职消费等不道德行为(JENSEN和MECKLING,1976)[21],而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可以缓解此类代理冲突。这是因为,公司董事会的职责之一就是监督和考核总经理的绩效,两职分离会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牵制力度和监督力度,而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会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薄弱,致使内部审计质量较低,不利于外部审计工作借鉴内部审计的结果。鉴于此,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当对具有两职合一领导结构的企业的研发投入项目进行审计时,外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会加大审计力度,从而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因此,综合上述分析,提出研究假设2a。

假设2a:在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中,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发挥着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两职合一会增强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

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乘务员理论认为,公司代理者与委托者的目标趋于一致,代理者不仅不会侵害公司利益,反而会努力经营公司,以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自我价值(DONALDSON和

DAVIS,1991)[22]。因此,公司代理者是值得信赖的,其并非仅是单纯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相比于两职分离的领导结构而言,两职合一更能够加强企业高层领导者的权威性,缓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意见冲突,从而实现组织强有力的领导模式,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外部审计人员也会因此适当地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导致外部审计质量有所下降。因此,综合上述分析,提出2a的竞争性假设2b。

假设2b:在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中,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发挥着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两职合一会削弱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以我国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对获得的初始样本进行了以下筛选:①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②剔除ST、*ST等特殊处理的公司;③剔除数据中存有异常值的公司;④剔除数据信息缺失的公司。经过上述处理后,最终得到10 169个样本观测值。为了避免极端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首尾1%的Winsorize处理。研究所用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和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并采用Excel和Stata 14.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2 变量定义

3.2.1 被解释变量为外部审计质量

既有相关研究中,被解释变量较为常用的衡量指标有3个分别为审计费用、盈余质量和审计意见。借鉴谭楚月和段宏(2014)[23]的做法,选取审计费用作为外部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

3.2.2 解释变量为企业创新

衡量企业创新的指标主要包括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已授权的专利申请数量),考虑到创新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及周期长的特点,借鉴伍虹儒(2020)[24]的思想,選择将年度期间内实现的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控制变量的选取及变量计算方法的详细情况见表1。

3.3 模型设计

通过模型(1)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1。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及其与解释变量的交互项构成模型(2),借助模型(2)检验竞争性假设2a和2b。

AQi,t=β0+β1Lnnoi,t+β2Sizei,t+β3Debti,t+

β4Roai,t+β5CFOi,t

+β6Complei,t+∑Year+∑Ind+εi,t

(1)

AQi,t=β0+β1Lnnoi,t+

β2Duali,t+β3Lnnoi,t×Duali,t+

β4

Sizei,t+β5Debti,t+

β6Roai,t+β7CFOi,t

+β8Complei,t+∑Year+∑Ind+εi,t

(2)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外部审计质量(AQ)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138,0.28,标准差为1.847,可知不同企业间的外部审计质量差异较大,其均值、中位数分别是1.361,0.85,总体而言外部审计质量高于中等水平,这表明我国企业的外部审计质量较高。企业创新(Lnno)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6.791,0,这是取自然对数后得到的结果,表明企业之间创新能力相差悬殊,均值、中位数分别是2.754,2.708,可看出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接近于中等水平。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Dual)的均值约为0.29,表明我国约有29%的A股上市公司存在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

4.2 相关性分析

为了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自相关性问题,对主要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大多数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除了外部审计质量与公司规模及其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相关系数、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及其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相关系数超过05之外,其他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不超过0.5,初步认定模型的各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时基本可以排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另外,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初步推断:①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支持;②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均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可以推测两职合一对上述两者均有抑制作用。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还需要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验证。

4.3 多元回归分析

借助两个模型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验证假设。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分别见表4对应的模型(1)和模型(2)所在列。由模型(1)可知,解释变量企业创新的回归系数为0.059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外部审计质量越高,假设1得到验证。意味着在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背景下,审计人员为了较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经营战略风险,往往会对企业开展的研发投入项目执行较多的审计程序,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再次验证了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显著正相关(0.071,P<0.01)。此外,企业创新与调节变量两职合一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是-0.046,与主效应系数方向相反,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假设2b得到验证。表明当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时,能够加强企业高层领导者的权威性,实现组织强有力的领导模式,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执行的有效性。外部审计人员也会因此借鉴企业的内审结果,减少了不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导致外部审计质量的下降。在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经营现金流、企业经营业务的复杂度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其余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上述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基本上与既有研究结论保持一致。

4.4 稳健性检验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任程度。通常情况下,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可以增加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促使利益相关者更加信赖企业,从而有利于企业通过向外界融资来开展创新活动,这表明外部审计质量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干扰。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对实证结果的影响,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稳健性检验。参考已有研究,选取企业研发人员的数量(RP)作为企业创新的工具变量。为了判断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否恰当,进一步检验其有效性。结果表明,Partial R2只有0.042,但是F统计量为29.68(大于10),并且F统计量的P值为0.000 0,可拒绝“存在弱工具变量”假设,说明将研发人员数量作为工具变量是有效的,限于篇幅,省略了对工具变量有效性检验的结果。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步骤是,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回归,然后取其拟合值作为第二阶段回归的自变量,两阶段回归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模型(1)和(2)在第二阶段的回归中,企业创新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有促进作用,假设1仍然成立;模型(2)的第二阶段回归结果中,企业创新与两职合一的交互项系数为-0.111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假设2b仍成立。上述两阶段的回归结果表明,主体研究部分的结论具有稳健性。

5 结语

以我国10 169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创新活动、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外部审计质量。这是因为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为了尽可能地规避审计风险,外部审计人员对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进行审计时会实施一系列更为严谨的审计程序,提高识别公司重大错报的概率;第二,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具体表现为,两职合一削弱了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符合乘务员理论的预期。第三,针对企业创新、兩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主体研究部分的结论仍然成立,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

第四,现代资本市场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并且企业创新战略能够影响外部审计质量。因此,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企业创新战略等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从而准确评估企业经营风险以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第五,审计人员除了考虑创新战略对企业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外,还需考察内外部治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第六,为企业研发投入项目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目前我国已颁布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专项审计的规定,但缺乏有关研发投入项目的审计准则。因此,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研发投入项目审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EB/OL].2006-02-09.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

[2]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J].会计研究,2002(02):3-11,65.

[3]沈晖.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衡量标准分析[J].财会学习,2018(13):165.

[4]MAZLINA M.Z,MAHBUB Z,ZULKIFFLEE M.The effect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quality and internal audit contribution to external audit on audit fe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15,19(03):289-301.

[5]ROBERT M,BUSHMAN,SMITH A J.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2(01):497-505.[6]黎仁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深市A股截止到2009年年末的数据[J].会计之友,2013(25):25-31.

[7]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方略[J].会计研究,2015(02):73-78,94.

[8]LIN S,PIZZINI M,VARGUS M E,et al.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6(01):287-323.

[9]梅丹.機构设置、沟通与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基于内部审计冲突的视角[J].财经论丛,2018(05):66-75.

[10]JOSEPHP H F,WONG T J.Do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in emerging markets? Evidence from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5,43(01):35-72.

[11]刘行健,王开田.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吗?[J].会计研究,2014(04):88-94,96.

[12]张旺峰.事务所规模、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J].财会月刊,2018(02):135-142.

[13]史元,朱晓琳,杨皓.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J].金融发展研究,2019(04):71-78.

[14]王艳艳,陈汉文,于李胜.代理冲突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科学,2006(02):72-82.

[15]韩洪灵,陈汉文.公司治理机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08(01):61-66.

[16]ZEFF S A.How the US accounting profession got where it is today: part Ⅱ[J].Accounting Horizons,2003(04):267-286.

[17]郭安苹,叶春明.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投入与资本结构研究——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06):601-606.

[18]LANDRY S,CALLIMACI A.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incentives and cross:listing status on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R & D spend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uditing & Taxation,2003,12(02):131.

[19]李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选择研究——来自A股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07):179-184.

[20]方小芳,周立平,石文龙.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变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06):632-634,638.

[21]JENSEN M 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04):305-360.

[22]DONALDSON L,DAVIS J H.Stewardship theory or agency theory:CEO governance and shareholder returns[J].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6(01): 49-64.

[23]谭楚月,段宏.审计质量只能替代吗?——来自实证研究的结论分析[J].会计研究,2014(07):89-95,97.

[24]伍虹儒.政府R&D支持、企业创新资金对其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2):119-125.

(责任编辑:王 强)

收稿日期:

2020-07-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自媒体时代‘微平台’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16BGL072)

作者简介:

徐 静(1978—),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理论、资本市场会计的研究工作。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当前电力营销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