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17

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政府中的财政预算是国家对政府加强对资金的宏观掌控的重要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政府的只能, 为社会提供服务时的公共需求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帮助国家机器运转、政府只能更好的发挥等一些事宜进行详细的规划, 进而帮助政府的工作更好的落实。会计核算是一种记录政府的财政预算的实施的情况的记录, 该记录中的数据可对财政预算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因此加强政府财政预算及会计核算管理, 是政府提高对自身的管理的必要途径。

2 政府财政预算与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机构设计配置存在问题, 相关工作人员职业素质较低

在政府单位的国库支付中心里面, 其科室的设计和配置不尽合理, 一些科室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职位, 不利于人才的利用, 同时各科室也难以实现部分功能, 导致整个工作的处理效率较低。并且政府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也存在一定缺陷, 一些部门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导致业务流程在进行的过程中不流畅。最后人员的配置结构不合理, 一些科室的工作人员, 职业素质不能达到岗位要求, 或是年龄过大不符合要求等。

2.2 各部门业务分配的职责不清晰, 部门间的联动性较差

政府在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时候, 各个部门难以各司其职, 共同完成对事务的处理, 导致预算的编制难以精确, 为财政支出带来困扰。且在进行资金支付的过程时, 各个部门间难以联合进行事物处理, 通常会有一些部门存在审批流程困难, 导致财政业务的进展被拖缓。最后当财政部门难以解决各个政府部门提出的问题, 并不能及时处理, 导致部门间冲突加深, 影响工作效率。

2.3 信息系统联合性差, 没有顶层设计感

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限制, 导致其他政府无法分享其中的信息, 因此造成财务人员在进行数据整理时, 仍然要自己通过其他方式查找相关资料,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国库管理系统没有将公务卡、总预算会计、会计核算管理等各种相关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仍为得到信息系统帮助, 整个系统体系不合理。

2.4 对政府财政预算与会计核算的管理的改革不重视

许多政府对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不够重视, 认为只要财政收入相比去年得到提高就完成一年的任务, 其工作使命感没有与政府真正的任务挂钩。此外对政府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管理的改进的影响得不到政府的重视, 使政策得不到整个政府的认可, 导致工作效率仍旧低下。最后资金的计算的覆盖不够全面, 存在一些资金的使用没有纳入管理体系中来。

3 改进政府财政预算与会计核算管理的策略

3.1 不断地将全责发生在贯彻落实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来

权责发生制可帮助政府更有效的评价处其预算的执行情况, 进而帮助会计核算更加准确。执行权责发生制还可减少如义务教育经费类似的资金拖欠的情况。执行权责发生制, 就是在实质上形成, 政府的实现义务的担保并将本应偿付的债务利息确定为预计负债状态等, 这有效地提高财政预算的执行性, 同时也让财政预算更有可读性, 帮助提高政府财政信息的完整性。

3.2 提高会计核算的执行效率, 并将预算的执行过程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 可对预算执行中的一些小问题的平衡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并且对运算执行的相关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起到积极的作用。且在国库支付中心进行支付中心改革后, 对于总预算的会计核算中对于反映授权支付数量和接受支付计划等问题, 可使用添加对应的应结算资金的方式, 来帮助会计核算的执行。进而在财政部下发各个预算单位的相关信息时, 可使用借记, 一般预算支出的方式进行登记, 并在完成实际的支付过程后, 通过借记国库存款的方式进行登记, 一次来反映在国库存款中的实际下达的计划资金和未进行支付的资金的情况。

3.3 提高预算会计报表体系的完善程度, 同时监理总预算会计报告分析制度的报表体系

对预算的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管理进行改革, 在预算的会计核算的制度的情况下, 提高对预算的执行程度的分析。既通过添加负载表和结余资金使用情况表或会计报告附注表等, 通过一些自行设计添加的表来帮助全面的展示政府的资金的使用情况, 进而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执行度。这也满足公众及相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地想要, 将政府的透明性进一步的提高。

4 结语

通过上文可以了解到, 对政府的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管理进行改进, 可帮助政府的资金的核算更高效, 并更好地反映和监督政府对资金等管理。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如审计、金融和统计等提供更科学的数据支持, 也可及时地对各级政府的在面对财政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 对帮助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各级政府进行的财政预算时当下我国对资金进行控制的主要方式, 通常由政府的财政部门来进行编制并汇总, 且政府进行会计核算的部门通常也时财政部门。一直以来, 我国的财政的会计核算依靠对应的收付实现制。而当下国家在相关会议中出台相应标准, 要求政府的会计核算的基础将从收付实现制慢慢转向权责发生制。因此对政府的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进行管理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政府财政预算与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和分析, 进而研究得出对应的管理改进方案。

关键词:政府,财政预算,会计核算,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丽虹.基于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 (10) .

[2] 赵青, 徐灏.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 2016 (13) .

[3] 徐耀庆.政府预算改革背景下高等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7 (6) .

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家基金项目“政府会计与地方政府行为交互作用机理研究: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角”

(项目编号:71172064);财政部全国会计科研课题“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报标准与信息披露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2015KJB009);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基于政府绩效评估视角下的政府会计

信息披露研究”(项目编号:13C175);感谢江苏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的支持

摘要:近年来,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和政治竞争的诉求,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等方式举借了大量的债务,超过财政支付能力的债务规模可能给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风险。基于此,文章以财政风险为视角,选择政府负债信息披露为研究对象,在界定政府负债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政府会计改革进程中会计计量、确认和报告现状,对引起政府负债信息披露匮乏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终,论文从健全政府负债信息披露会计核算体系、加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和提升政府负债信息披露质量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风险 政府会计 会计信息披露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失衡现象。1994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和政治竞争的需求,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等方式举借了大量的债务,据审计署公布的《2013年第32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披露: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21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约3万亿元,债务规模庞大,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为此,国家于2014年修订《预算法》, 并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旨在“修明渠、堵暗道”,从行政规制角度管理政府的债务行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但是地方政府债务行为的约束不能仅依赖于政府内部行政规制的效果,还需健全政府负债信息披露机制发挥“外部人”的市场监督作用,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政府向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披露其债务规模、期限、结构和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提升债务透明度。

已有文献关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侧重于其理论介绍、框架搭建、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等方面,本文则从财政角度对政府负债信息披露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政府负债的事项界定及其风险评述

(一)政府负债的概念及其分类

政府负债的概念界定是运用负债会计对政府债务进行确认和计量的前提,也是财政风险防范的重点对象和范围,我国政府关于负债的定义主要存在于会计准则中。2015年10月,财政部审议通过《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负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资源流出政府会计主体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如,地方政府债券、国家债券(公债)等,其就是政府向债权人(公民或投资者)通过借款方式筹集的资金,作为税收制度下财政收入的补充来源。政府会计准则中负债的定义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相通之处,但政府不仅担负着自身营运管理,还肩负着社会行政管理之责,其会计主体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主体,将政府提供的“公共品责任”纳入政府负债管理范畴是履行政府问责程序的有效路径(李敬涛、陈志斌,2015)。因此,政府负债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传统以货币方式计量的政府负债无法全面和准确判断我国出现的债务问题。著名银行经济学家Hana Olackova Brixi通过风险矩阵将政府负债分为显性负债和隐性负债,其中又可以细分为确定负债和或有负债。其中显性负债包括国债、各种借款及应付款项、BOT & PPP项目中形成的负债、政府间各项承诺和担保;隐性负债主要指代社会保障基金缺口,政府存在隐性兜底现象的不良资产(如城投债)等。

(二)政府负债:财政风险的主要“元凶”

现阶段,造成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主要推手是政府的债务当量以及当其“资不抵债”时可能引起的债务风险,如政府各种隐性担保的负债就加剧了政府的财政风险。这种“当量”可能基于政府庞大的债务规模,也有可能指代政府较高的债务融资成本,而提高政府财务信息透明度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和信任,因而能显著地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即使政府没有明确承诺具有偿还该笔债务的义务,但在债务到期时可能会诱发财务风险或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将迫使政府作为“最后贷款人”实行强制干预,从而对政府自身的运营和绩效带来巨大压力。具体体现在:一是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的错配现象。为规避法律的硬约束,满足政府经济发展和政治竞争的需求,地方政府通过依靠投融资平台发行了大量的城投债,当这部分资金用于“借新还旧”时,就可能引起当期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出现较大的差异,造成资产小于负债的现象,可能会诱发债务危机。二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还款期限长短不一。据中债资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城投债发行规模约1.4万亿元,是2013年的近两倍,发行规模大,品种结构以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为主,且整体发行期限较长。相对于短期债券,规模较大、期限较长的城投债的再融资期限较长,投资人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约束力较差。投资者的购买行为使得其手中的现金流变少,信用风险也随之增加(韩立岩等,2003),对债券价格和收益的敏感程度也较高。三是政府的隐性担保、或有负债事项下政府负债计量缺失。四是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考量,尤其是负债信息的披露方面。我国财政预算的各级政府主体、行政单位预算的各级行政单位主体、事业单位预算的各级事业单位主体,缺乏系统地反映整个政府财务状况的综合财务报告,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不能完全反映政府的资金变动情况,不利于形成对政府的业绩评价体系。

三、政府会计改革进程中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代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规模化分工所产生的,受托责任源于委托者对资源的托付,受托人在接受委托的同时负有合理使用资源的职责。在公司制下,基于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问题主要出现在大股东与小股东、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王明琳、周生春,2006),也就要求经营者要定期向所有者履行尽职报告。这体现在政府层面,就是要披露更多的信息,以满足公众、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诉求,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解除政府受托责任。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深化政府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政府信息披露责任和范围、规范政府会计行为提供了指引。但我国现阶段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之间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信息披露以预决算报告为主要形式,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较窄,对政府财务信息,尤其是负债信息的披露仍显不够。债务透明度作为财政透明度的一部分,债务信息的合理与及时披露有利于政府债券投资者根据财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发挥市场对资金合理配置的效用,缓解政府盲目举债行为,一定程度上规避财政风险。

(一)政府负债会计计量、确认与报告现状

我国政府负债核算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部分,财政总预算会计将政府负债分为应付及暂收款、应付政府债券与借入款项和应付转贷款;行政单位会计的负债核算分为应缴财政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应付政府补贴款、长期应付款和委托代理负债等;事业单位会计将政府负债分为借入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应缴款项和应付职工薪酬。以财政总预算中的应付政府债券为例,其下设应付国债、应付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应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一级科目,应付本金和应付利息明细科目。当政府发行债权时,收到的融资金额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债务收入”科目,二者之间的差额计入有关支出科目。在到期偿还债券时,仅确认债务支出,未形成权责发生制下政府部门的负债事项,政府财务报告也没有显示出真正的债权债务关系。基于我国财政制度背景,政府负债主体、形式皆具备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政府负债的概念界定范畴仍然较窄,缺乏对政府债务的分类、性质和成因等方面的描述,债务发行、使用和偿还单位也存在不一致现象。如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发行主体为中央,资金却投向地方。以城投债为例,它是政府创新融资下的产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由政府注资成立,具有企业法人实体资格,负责发行债券为政府融资,从法律权属关系角度来说,城投公司是投资人的债务人,它承担了大量应由政府财政资金承担的债务。而在财务报告方面,一方面,对于存在的预决算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只作了简略的提示,未作详细的统一规定;另一方面,预算会计体制下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报表,尚没有关于政府资金运营情况的现金流量表、反映总体财务状况的整个政府的综合财务报告,财务报告较为单一。

(二)造成政府负债信息缺失的原因分析

1.从行政法律法规角度来说,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改革的核心在于建立中央和地方税收体系,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且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层次支出范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为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积累了更多的资金,但是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也变得大了起来。迫于旧《预算法》的规定,地方政府设立投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本质上属于企业债券,政府以其自身信誉为其担保,类似还有地方政府用自身资产向银行抵押贷款等。因此,资金缺口较大、法律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约束性行为是造成其“暗地里融资”的原因之一,这部分“负债融资”便游离于政府会计的统计范围之外。

2.从会计核算角度来说,政府会计体系的不健全造成负债类信息统计缺失。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收付实现制为主体的会计核算制度已不能满足多元化政府主体的核算需要以及现代会计的要求。对于负债定义的不足,政府负债不能仅等同于货币性资金形式表示的政府债务,还包括非财政资金衡量的隐性负债。对于会计主体界定模糊,政府层面的报告主体是财政部门非其本身,部门层面的财务报告为其所属单位的会计报告的汇总而非政府财务报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各级政府部门作为本地区财政收支管理的实体部门,有定期披露财务报告的要求;同样,《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报告主体分别为各级行政单位、各级事业单位。

3.在负债信息及其风险管理方面,政府债务管理体制的缺位也不容忽视。政府债务管理是集发债目的、发债规模、发债方式、发债程序、统计核算、绩效评价等环节为一体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仍然薄弱,关于政府负债的管理倾向于财政部门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显性债务,对其他筹集资金的负债的统计和计量还比较欠缺,甚至不同部门之间的会计统计口径也存在差异,给负债信息披露带来困难。此外,政府审计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监管不足,如对投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就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

四、基于财政风险视角下政府负债信息披露的路径选择

(一)健全政府负债信息披露的会计体系

既然传统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负债的真实情况,对预算会计进行改革,建立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成为必然。

1.明确政府会计改革目标。FASAB(1993)在其概念第1号中提出了预算完全性、运营绩效、管理责任和系统与控制四个方面的主要目标,FASAB(2006)在其概念公告中涉及政府受托责任解除、提供财务信息来源和使用信息方面的目标确定。(1)预算完全性要求政府提供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2)运营绩效是披露政府资产负债的融资来源状况,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以及利用资金所取得的成就。(3)管理责任要求,其应当提供有助于报表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管理层未来发展方向的信息,可能代表着执政党未来执政的重点。(4)系统和控制,其要求政府通过会计手段实现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需要。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的目标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个方面,对报表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方面的满足较少、较难满足政府内部控制的需求,应考虑建立信息供求博弈下政府会计反馈机制。

2.明晰政府会计的主体界定。美国联邦政府的财务报告主体包括政府各部门及其单位、具有公共职能的非营利性组织、政府直接运营的国有企业等。州和地方政府的报告主体也可以大致分为政府单位和具有公共职能的非营利组织(如公立高等院校、公立医院、公立事业单位、公立福利公司等)。既然政府作为公共的委托方管理公共资源,负有定期报告其履职情况的责任,那么借鉴美国政府主体的范围界定,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编制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报告,具体应当包括纳入本级政府管理范畴之内的财政部门、行政职能单位、公共事业单位、政府出资并控股的国有资产权利及其应承担的负债义务等。

3.完善政府负债核算的范畴。首先,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拓宽原本现金收支的核算方式。将属于政府承担的,以货币形式计量或可进行合理估算的债务统一纳入政府负债的核算范围。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借鉴FASB和国内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引入审慎性原则,准确评估政府负债规模。其次,完善政府负债的会计核算科目,如参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设立政府“应付企业债券”“短期(长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计负债”“专项应付款”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等。再次,编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政府负债信息披露报告:(1)编制“资产负债表”主表,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关于负债的定义,将政府负债分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分别进行列报,密切关注政府负债的总量和时间长短要求。(2)编制“政府负债信息财务报表附注”,定期披露政府的隐性负债(或有负债)事项,包括政府可能存在的兜底现象,担保或承诺事项。(3)编制“政府负债情况明细表”,内容涵盖融资金额、融资方式、融资利率和成本、融资期限、投资人、其他要求或承诺事宜等,提供政府负债的进一步细化信息。

(二)加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政府负债的产生离不开其举债行为中所规定的步骤和程序,如融资目标、融资金额和期限的确定等。政府部门越重视负债风险管理,投资人越关注资金去向和投资回报率,对于负债信息披露的诉求也会越高,因而,设计和完善政府负债风险管理的程序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负债风险管理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测量(包括发生风险的概率)、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效果评价四个环节。其中,债务风险识别是整个政府负债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风险识别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风险概率的测度、以及为规避风险而设计的控制程序等,债务风险识别的技术手段在宏观层面有外部环境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在微观领域有预算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责任与损失清单分析。该环节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盘分析,找出已有负债资金投向、预计负债行为可能出现的风险。一方面,通过政府负债融资渠道,挖掘其背后兴建的“在建工程”等项目,并分析其项目背景、施工进度、是否能按期交工以及预期绩效,数据来源可以是政府部门披露的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未来可能发生的负债行为厘清资金缺口和预计负债规模,这就要求政府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关于政府下阶段的发展规划、融资计划等信息。如果说债务风险识别主要针对的是政府负债行为中可能发现的各种风险类别,债务风险测量就是着手评估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大小),是通过定性和定量二者相结合的手段将政府的负债划分为四类:风险重要性水平高、发生概率高;风险重要性水平高、发生概率低;风险重要性水平低、发生概率高;风险重要性水平低、发生概率低。风险评估与测量需要风险数据库的支持,促进政府部门建立财务报告数据库、投资业务数据库。其具体做法可以是,结合行业历史数据,从资金需求的项目入手,分析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和新增债务,推导出政府可能存在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固定投资金额,再推导至政府债务融资手段:银行贷款抑或是债券发行可能性的评估,对于债券发行期限、利率、方式进行详尽测度。风险控制程序就是政府部门设计的对负债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发生的“资不抵债”风险进行补救的措施,其目的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控制测试,其需要提供政府部门负债管理方面内部控制方面的讯息。最后一个环节是风险效果评价,它是指当政府债务进行还本付息之后,对整个债务风险管控机制运行效率的评价,结果可能是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予以补充、修正。

基于我国特有的财政分权制度背景,地方城市建设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庞大,且大多带有政府隐性担保,加之各地区政府的财政状况参差不齐,投资人的投资风险也呈现地域差异化,加强政府或有负债的风险管控不容忽视。但我国目前债务融资的性质、规模和投放渠道等信息呈现“杂乱无章”的现象,缺乏统一的口径核算,难以对政府债务总体情况进行详尽的分析,需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较多地披露政府的负债信息。

(三)提升政府负债信息披露质量水平

政府部门的负债信息披露不仅需要立法层面的支持,还需要引入第三方的监督职能,以提高负债信息的披露质量水平。以政府审计为例,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国家审计是通过公正客观地评价政府是否负责和有效地管理公共资源并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审计鉴证功能包括管理鉴证和财务鉴证两个方面。负债信息通过财务报告等形式对外报送离不开审计部门的核定,只有审计通过的财务报告才会向外界公布,才具有公信力。又如,美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就要求涵盖“审计师报告”,加拿大的政府财务报告需经过财政部门、审计委员会和社会中介机构三方的审计后才能正式提交国会。借鉴国外的监督机制,我国的政府负债信息披露监督组织架构也可以由政府部门、第三方中介机构和可能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等组成,政府部门主要是国家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中央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方中介机构可以是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实体;利益相关者则可能是公众、投资者等个体或社会团体。(1)近年来,我国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呈攀升的趋势,财政风险巨大,应考虑将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借的债务纳入政府的预算会计报告,纳入人大审议流程,从宏观上把控质量关。(2)加强政府与第三方的合作,对政府债务进行信用评级打分,对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予以及时调整,进行控制流程测试。(3)搭建政府——第三方机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沟通平台,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沟通成本。

五、结束语

近年来,政府负债规模的不断增大使得政府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而政府盲目的、不科学的举债行为会诱发债务风险。为满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委托人、管理者,理应披露更多的会计信息,尤其是关于政府负债方面的信息。基于此,本文从财政风险角度对政府负债信息披露展开讨论,在梳理政府负债会计计量、确认和报告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造成政府负债信息披露尚存在的问题点,最终从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加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和提升政府负债信息披露质量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防控可能出现的财政风险。Z

参考文献:

[1]李建发.国际政府会计准则及其发展评述[J].会计研究,2003,(9).

[2]李敬涛,陈志斌.公共品短缺、政府问责与政府负债信息披露[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2).

[3]刘子怡,郝红霞.媒体压力、治理激励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6).

[4]潘俊,陈志斌.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构筑[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25(5).

[5]王明琳,周生春.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J].管理世界,2006,(8).

[6]张琦,方恬.政府部门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4,(12).

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几年,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完善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事业单位关注的发展问题。深入探究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策略,成为当前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结合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本文将简要分析,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水平获得提高。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政预算 管理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空间逐渐增加,其自身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预算资金作为事业单位进行各项活动的依据与前提,是保证事业单位实现社会职责的一种先决条件,也是事业单位公益事业的力量源泉。为了使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成为加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完善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策略,实现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目标,将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其管理制度逐渐趋向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但是,就目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而言,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预算的编制、财政预算的执行、财政预算的监督方面。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重视这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探究有效的解决策略。

1.财政预算的编制问题。在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财政预算编制水平较低,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编制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其资金编制与资产管理脱节、资金编制与财务管理脱节、预算资金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几个方面。在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财政预算的编制问题,将直接影响其经济管理的效率,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加之资金编制与资产管理脱节、资金编制与财务管理脱节、预算资金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等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将无法取得有效的进展。因此,在开展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政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2.财政预算的執行问题。财政预算的执行问题,一直是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执行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虽然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建立在法律之上,但是由于法律机制的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不合理性,导致预算执行工作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也给相关工作人员谋求私利留下了便利的条件。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中很大一部分,不能按照规定、用途来合理的使用,降低了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率。因此,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财政预算的执行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问题。

3.财政预算的监督问题。在进行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财政预算的监督问题,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内容。财政预算的监督问题,主要是指由于受到社会经济事业决策方向的影响,其监督工作的开展往往缺少严格的运行机制。其次,在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单位及项目的时候,会极大的弱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导致财政预算监督工作措施无法切实有效的发挥应用的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财政预算的监督问题如果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极易影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策略

1.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法制建设。为了有效的促进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法制建设,成为重要的事项之一。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法制建设,需要有关部门积极的完善财政法律体系,有效的协调各项法律法规的关系,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及可行性,逐渐树立以法理财的观念,最终实现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工作目标。其次,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法制建设,有利于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影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法制建设,对于发展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扩大预算管理。在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策略探究工作中,扩大预算管理实行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的综合财政预算形式,维护预算的完整性,是建立统一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在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应确保预算管理范围明确、全面,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以及提高资金使用率,逐步规范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各项活动。在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如何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重视扩大预算管理这一发展对策,对于事业范围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建立健全预算运行监督机制。不断的社会实践经验表明,建立健全预算运行监督机制,是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必须要充分的建立健全预算运行监督机制,主要是指在事业单位财政工作中,首先加强部门监督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财政的跟踪监督。同时,还要强化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审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解决。建立健全预算运行监督机制,将相关的工作,有效的纳入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不断可以更加科学的发展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还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预算运行监督机制,这也是促进事业单位财政工作发展的重要策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也决定事业单位能否获得长期发展。为了使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将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探究提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方法,更加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深化财政管理预算体制的改革发展,更新观念并实现创新,是今后加快事业单位财政精细化建设的重要事项。因此,在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有关部门应积极的落实各项管理策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晶.加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5,(23).

[2]吴卫芳.浅谈我国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7):94-94.

[3]刘兴奎.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64-65.

[4]钟捷瑛.浅谈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J].当代经济,2011,(4):20-21.

[5]齐春霞.浅议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7-8.

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对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编制质量不高、执行的刚性约束和外部监督缺失等现状,结合《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提出建议,以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促进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镇财政预算是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乡镇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是乡镇基本的财政计划。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是从源头上防范乡镇财政风险、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基层财政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推动了乡镇的发展进程。但相对于乡镇不断扩大的事权范围,相对滞后的乡镇财权突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制约了乡镇各项工作的开展,乃至影响了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以某乡镇为例,在岗职工285人,离退休人员31人,所辖社区8个、自然村居39个。该乡镇2014—2016年期间,年平均可支配财力2827万元,而年平均必保支出达2770万元,其中:人员经费(含社保)1720万元,公用经费480万元,其他必保支出570万元,主要包括:职工住房公积金、村居五保供养、环卫保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社会治安、社区医疗服务等民生必保支出,以及项目开发占地补偿等。综上可见,该乡镇可用财力仅能够维持各项必保支出,无法满足开展其他工作的专项支出及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性支出。此等现象,在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多数乡镇普遍存在着,严重制约了乡镇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针对乡镇现有财力与支出责任极不对称,乡镇财政可用的和统筹调剂的财力极为有限的现状,当务之急应把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放在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好地理顺乡镇财政分配关系,科学合理安排、使用好乡镇财政资金,把乡镇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经济社会最为需要的方面,力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伴随《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即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当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诸多因素影响,现阶段,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着编制质量不高、执行刚性约束差和外部监督缺失等现状。

1.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起不到预算控制作用

(1)乡镇的预算编制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涵盖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等多部门,财政收支事项繁杂,年内变动较大,各类应急性、突发性工作可谓是乡镇工作常态,较难做出合理预测,不够精准,且人力物力耗费较大。

(2)预算编制前缺乏有效的上下沟通。一方面,缺乏县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信息沟通,造成对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年内需乡财政提供配套资金的专项支出、上解支出的变动事项等估计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对乡镇各部门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投入的了解。

(3)自全面推行營改增以来,税收体制越来越规范,有效避免了以前年度买税、协调税、延期或提前纳税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税收收入较前稳定。但税收收入作为乡镇财政预算收入的主体收入,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镇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

(4)领导重视程度不高,认识偏颇,担心预算对年内繁杂的事项支出造成一定的制约,不利于工作开展;乡镇财政部门重决算轻预算,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2.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约束力

(1)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部分乡镇财政人员配置不到位,未能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进行岗位设置,也难以建立规范的AB角替岗制度,存在不相容岗位的交叉任职、轻票据管理、稽核缺失等现象。单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致使财务管理难以细化,存在潜在风险。

(2)乡镇事权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导致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资产配置等相应增大,行政运行成本超出预算控制;加之各类专项支出、重点项目支出变动较大,突发性、应急性支出超出预算,缺乏规范的预算调整程序。

(3)乡镇财政工作人员变动较大,业务水平不高,财务基础规范薄弱,财政管理水平不高。加之乡镇领导对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导致乡镇财政仅起到政府出纳的作用,不能充分参与到乡镇各项工作中去,为领导做好参谋,以致影响了财政资金的统筹利用、预算的有效执行。

3.监管机制缺失

乡镇人大未能充分发挥对财政预决算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作用。乡镇财政亦缺乏对自身财政预决算客观的绩效评价,预算执行情况未能及时公开甚至不公开,致使乡镇财政预决算脱离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新形势下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给财政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增强预算的完整性,要求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必须接受社会监督;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其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勤俭节约入法,违纪铁腕追责等;乡镇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精神,使乡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1.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乡镇全部收支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前,一方面,应做好与上级财政部门的信息沟通。上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乡镇预算编制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刚性要求,并提前下达年内转移支付预算指标,尤其是需乡镇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的预算指标;另一方面,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向乡镇各部门下达预算编制的指示和具体规定,各部门根据上级确定的工作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结合本部门实际,设计部门预算收支指标。乡镇财政部门依据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编制要求,结合乡镇各部门预算收支指标,科学分析,汇总编制乡镇财政预算草案。

(2)预算收入的编制。根据上年度一般预算收入数据,结合税源变动情况及市场经济环境分析,科学合理预测本年收入,应将上年结转资金、本年一般预算收入、地方政府债务收入、其他资金收入等,全部纳入预算。

(3)预算支出的编制。严格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八项规定精神和六项禁令规定,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 将厉行节约做到实处。实行双定额原则,即人员经费“定员定额”、资产管理“定物定额”。严格控制公车运行维护经费、公务接待经费预算。科学界定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经费的供给范围,如教育、文化、卫生、三农等,有计划的建立预备费、预算周转金等预算后备资金,使乡镇财政预算能够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乡镇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2.培植税源,规范收支,强化预算约束力

(1)预算收入的组织实施,乡镇应着力在税源的培植上。乡镇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安全监查、社会治安等相关部门应充分调动发挥其服务协调作用,面向生产、商品流通、社会服务等市场各环节,改善经营环境,以培植壮大税源;坚持按政策办事,协同税收征管部门,做到应收尽收。

(2)严格按照年初预算,从严控制,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各项开支都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反對浪费。确保人员工资社保、民政优抚经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硬性预算支出;压缩一般行政经费支出,从严控制公务接待、加班餐、差旅、会议、培训等支出标准,降低公车运行维护费,对各项定额支出加强刚性约束;对各类专项资金,严格分类管理,按规定用途支出不得互相挤占、挪用, 严禁无预算支出。因特殊情况需动用预备费、调整预算的,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未经批准的,不得调整预算。围绕消除“隐性消费”和违规支出,积极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广乡镇公务卡结算制度,促进乡镇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透明。

3.信息公开,强化监督,增强政府公信力

乡镇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依托服务大厅、社区、居委会公示栏等阵地,积极稳妥开展政府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公开信息应重点涵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住房保障、三农等民生支出。针对乡村道路、园区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应严格履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竞争谈判等审批程序,在施工场所外利用公告栏、公示牌等公开工程概算,资金来源以及施工单位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乡镇人大应加强对财政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年度内至少二次定期听取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对重大事项或特定问题组织调查,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执行预算追加、调整审批程序。

4.强化组织保障,推进预决算管理的内环境建设

以《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将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绩效评价等纳入乡镇领导业绩考核范围,增强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责任意识。完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的内控机制,规范各项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乡镇财政人员职业道德、业务素养继续教育,提升基层财政人员执业水平。

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逐步实现乡镇财政全面纳入基层数字财政管理系统这一集日常业务处理、数据统计分析、资金绩效评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提升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四、结语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财力和收支调控能力最薄弱的一级财政,新形势下,要切实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使乡镇有限的财政资金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敦之.乡镇财政管理概述.(上)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

[2]胡雪青.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

[3]刘海燕.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7(14).

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我国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其内部管理依旧存在部分问题,如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等。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关预算管理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对此各事业单位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等工作流程,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本文探析了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相应优化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优化对策

一、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定义

全面预算管理指事业单位利用预算手段对各部门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分配、控制及考核等,以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单位的预期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与全过程控制。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由预算对象、预算编制流程、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管理循环流程等内容组成。

1.预算对象

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有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专项预算。

2.预算编制流程

当前企业的预算编制流程多依照企业的上下级关系实施,如自上而下下达目标,自下而上确认业务目标,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流程为“二上二下”或“三上三下”。

3.预算编制方法

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增量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

二、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组织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起步晚于企業,再加上事业单位特殊的性质,当前各单位虽依照《预算法》等制定了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但其未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现状,预算管理机制设置不完善,组织体系也存在缺陷。例如,部分单位管理层错误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自身无关,并且没有深入了解预算管理对单位的影响,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进行兼任,没有明确规定各部门的权责,职员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在预算工作中的定位不明晰,容易产生预算编制不全面,预算方案可行性低等问题。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当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采用增量预算法或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法即单位与上年度预算为基准,结合本年度单位的工作任务对各项管理费用进行增减处理,这一预算方法容易造成预算方案与年度工作计划的不匹配,降低预算方案指导性。零基预算即单位忽略对历年预算数据的分析,以本年度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准,编制预算方案;零基预算法虽提高了预算方案与年度工作的匹配度,但其与历年预算管理衔接较弱,预算数据预测不准确,报送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影响了预算方案的执行。

(三)预算执行不到位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管机制仍有待完善,如未详细规定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管理范围界定不明晰,对预算外支出分析不到位。预算执行中的监督机制设置不完善,未设置详细的预算执行准则,且预算指标调整的随意性较大,预算管理及内部审计等监督部门没有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更无法发现并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单位预算执行效率的提升。

三、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S水务局为例,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评等方面阐述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S水务局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其承担着全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河湖管理、保护、治理和监督,监督管理河道采砂工作,负责扬黄灌溉管理、水政水资源和水政执法、防汛抗旱、水土保持、农村水利工作,负责农村水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行业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一)优化全面预算组织体系

新时期,S水务局要依据业务需求构建权责统一、逐级负责的预算管理系统,包括决策机构(全面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管理机构(预算工作小组)、执行机构(各主要职能部门)、监督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等),并确定各部门预算管理的职责与权限。在全面预算管理领导小组中,单位负责人任预算组长,成员包括财务、业务及审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其主要负责:审核单位预算目标、制度,审批单位年度预算及季度、月份预算,依据预算执行情况制定管理方案等;预算工作小组多设在财务部门,由其负责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事项,包括编制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及年度预算目标,组织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工作,汇总分类预算数据,编订年度预算,实时追踪预算执行情况等;各职能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主要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在于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及时向预算人员提供业务及财务数据,严格遵守相关准则执行预算方案,监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结合业务需求及时递交预算调整申请等。

(二)科学实施全面预算编制

在全面预算编制中,S水务局要明确预算目标,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并结合预算内容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以提高预算质量。

1.确定预算目标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S水务局需以上级部门下达的预算目标为核心,综合单位上年度预算管理结果、本年度工作任务、财务状况等设定单位本年度的预算管理目标。在这一环节中,由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确定单位预算总目标,预算工作小组人员在与各部门的沟通中将总目标分解为部门的预算目标。

2.事前准备工作

为确保预算数据的精准性,预算编制工作前期,单位需组织预算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执行机构责任人等成员学习《预算法》等文件政策,并组织财务部门分析单位上年度预算执行结果,重新登记单位在编职工、退休人员、未在编人员数量等,据此确定职工经费及公用开支标准,清查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预测本年度单位固定资产维修经费,以实施定员定额管理。

3.科学使用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项目不同,其编制方法也存在差异,在预算编制中,工作人员要依据业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在收入预算编制中,单位可使用增量预算法,依据上年度单位的实际收入,综合本年度单位工作任务、国家预算政策等编制本年度收入预算;在支出预算中,单位需要采用零基预算法,结合本年度相关政策、规划、单位运作情况、在编等人员状况等编制支出预算。

(三)强化全面预算执行质量

在全面预算执行中,S水务局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并定期编制预算收入表,预算工作小组要实时考察、监督各部门预算收入等落实情况及预算支出的流向,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单位还要规范预算支出使用范围,明确基本支出与专项支出项目,确保预算资金的专款专用。同时单位需构建财务一体化业务系统,并定期升级更新系统,为预算及内部审计部门的预算追踪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单位还需完善监督机制,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强化人员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

(四)健全全面预算考评机制

在预算考评机制建设中,S水务局要结合预算编制内容、年度预算目标等设定绩效考核目标,在预算执行中,依据制订的考核目标对各部门的资金运行及绩效等实施管控,定期汇报预算执行成果,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修整建议。同时在绩效考评管理中,单位需将预算编制质量、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收支合规性等纳入预算考核体系中,设置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依据各部门业务情况设置针对性较强的考核标准。此外,制定系统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完成预算指标的部门,单位可通过评定职称、给予培训名额等方法奖励员工,以激发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積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存在多处不足,在新经济形态下,事业单位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就要结合预算管理流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规范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评流程,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邹桂梅.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9,1009(18):165-166.

[2]夏志远.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8):207+2的.

[3]刘晓超.关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关键节点分析[J].知识经济,2019(13):49-50.

作者简介:

石玲燕,盆池县水务局,宁夏吴忠。

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

(一) 核算特点

(1)一切活动都通过转账进行,不发生现金收付业务,也不直接使用资金购买

财产、物资,所以,不需设置“固定资产”、“库存材料”、“现金”等会计

科目。政府的实物资产由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因此财政总

预算会计核算的不是一级政府全部的财务活动及其结果。

(2)收付实现制:有利于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与政府财政预算的编

制基础保持一致,进而有利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如实反映政府财政预算的执

行情况和结果。

(3)财政总预算会计反应的信息范围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收入(水手、行

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财政预算支出(一般预算服务、公共安全、

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及其他想关心。具有宏观性和公共性。

(4)实质是资金会计

注意:财政部门本身的行政经费开支,属于行政单位会计管理的范围,财政总预算会计不能兼办自身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业务。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核算内容是财政预算资金。

(二) 财政总资产的核算:包括:财政性存款、有价证券、暂付及应收款项、预拨款项、

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以及待处理财政周转金等。

1、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包括国库存款和其他财政存款。 管理原则:集中资金,统一调度

严格控制存款开户

按预算或计划拨付资金

转账结算,不提现金

在存款余额内支取,不能透支

a.国库存款的增加——收到预算收入、上级预算补助、下级上解收入等

减少——办理库款拨付、上解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进行补助

涉及的科目均为预算存款

例子:某市财政总院算会计发生如下业务:

(1)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国库报来“预算收入日报表”猎命本日一般预算收入会计数为110000元,基金预算收入120000元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110000

——基金预算存款120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110000

基金预算收入120000

(2)收到按财政体制关系产生的上机省财政一般预算补助80000元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80000

贷:补助收入80000

例子:某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发生如下业务:

(1) 以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支付有关预算单位

的属于一般预算支出的工资50000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经与人民银行财政直接

支付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以“国库存款”科目与“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

目进行清算,支付上述工资支付。

借:一般预算支出50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500000

(2) 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通过单位零余额科目支付属于一般预算支出的款项

200000元,属于基金预算支出的款项90000元。经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授权支

付划款凭证核对无误。

借:一般预算支出200000

基金预算支出9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200000

——基金预算存款90000

(3) 按照财政体制向上级省财政上解一般预算收入200000元

借:上解支出20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存款存款200000

(4) 以国库一般预算存款向所属下级某县财政专项补助150000元

借:补助支出15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150000

例子:某市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发生如下业务:

(1) 为某预算单位直接支付以一般存款安排的款项50000元

借:一般预算支出50000

贷: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50000

(2) 汇总编制了《预算支出结算清单》,其中,汇总的财政直接支付应结算资金数

额为50000元。核对无误后送财政部总预算会计结算资金

借: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5000

贷:已结报支出——财政直接支付5000

(3) 收到代理银行报来的《财政支出日报表》。其中,以一般预算安排的授权支出

80000元,以基金预算安排的授权支付20000元。核对无误后

借:一般预算支出

基本预算支出

贷:已结报支出——财政授权支付

(4) 年终,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将预算支出与有关方面核对一致,有关科目的余

额为:“已结报支出——财政直接支付500000”,“已结报支出——财政授权支

付400000”,“一般预算支出750000”“基金预算支出150000”

借:已结报支出——财政直接支付500000

——财政授权支付400000

贷:一般预算支出750000基金预算支出150000

通过年终转账,“已结报支出”科目以及“一般预算支出”科目和“基金预算支出”科目余额均为零。

2、有价证券(略)

3、暂付款、与下级往来和在途款

a.暂付款(略)

b.与下级往来:“与下级往来”账户,用来核算与下级财政的往来结算款项,借方登

记借出数,贷方登记收回数或转作补助支出数。

当“与下级往来”科目出现借方余额时,反映下级财政应归还本级财

政的款项;

当“与下级往来”出现贷方余额时,反映本级财政欠下级财政的款项,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以负数反映。

例子:某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发生如下与下级往来业务:

(1) 讲解给所属县的往来款项150000元专做对该县的补助(补助就不再收回了)借:补助支出150000

贷:与下级往来——某县财政150000

(2) 根据财政体制结算的规定,年终计算出下级某县财政应上交本市财政一般预算

款项50000元

借:与下级往来——某县财政50000

贷:上解收入50000

例子:市财政暂借所属的县财政60万。

市财政:借:与下级往来600000

贷:国库存款600000

县财政:借:国库存款600000

贷:与上级往来60000

c.在途款:“在途款”账户核算决算清理期和库款报解整理期内发生的上下收入、

支出业务及需要通过本账户过渡处理的资金数。

这些款项,在发生时虽然款已收到,但却是属于上个的,从上的角度

来看,这些款尚未到达,需要用“在途款”作过渡性核算。

例子:某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发生如下业务:

(1) 在库款报解整理期内收到国库报来预算收入日报表及其附件,列示所

属上的一般预算收入40000元

在上记账:借:在途款40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40000

在本新账上记: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40000贷:在途款40000

(2) 在决算清理期内财政局收到国库报来的收回上单位预拨款60000

元。

在上记账:借:在途款60000

贷:预拨经费60000

在本新账上记: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60000

贷:预拨经费60000

4、预拨经费与基建拨款

a.预拨经费:主要包括:

一、终了前预拨给用款单位下的经费款

二、预算执行中预拨给用款单位应在以后各期列支的经费账务处理:

财务部门预拨经费时:借:预拨经费

贷: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

转列支出或收到用款单位缴回数时,

借:一般预算支出/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贷:预拨经费

b.基建拨款:指财政部门按基本建设计划预拨给受托经办基本建设支出的商业银行或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部门的基本建设款项。

账务处理:财政单位拨付基建款项时:借:基建拨款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收到基本建设财务职能部门或受委托的专业银行报来拨付建设单位数

及缴回财政数时,

借:一般预算支出/国库存款

贷:基建拨款

例子:某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 根据经批准基本建设计划,使用一般预算存款,拨给市财政局基本建设财务管

理处基本建设款500000元

借:基建拨款——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处50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500000

(2)根据本局建设财务管理处报来的基建拨款报表,拨款数为480000元,余额交回

财政

借:一般预算支出480000

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20000

贷:基建投放——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处500000

5、与财政周转金有关的资产

财政周转金是指财政部门设置的以信用方式供有关单位有偿周转使用的资金。

a.财政周转金放款

例子:某市财政将财政周转金200000元带给使用单位: 借:财政周转金放款——农业类——某项目——某单位200000

贷:其他财政存款——财政周转金存款200000

将上述贷款收回时

借:其他财政存款——农业类——某项目——某单位200000贷:财政周转资金放款——财政周转金存款200000 b.借出财政周转金

c.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国库存款是指各级总预算会计在国库的一般预算资金和基金预算资金的存款,只办理转账不

提取现金。

其他财政性存款是指财政周转金、未设国库的乡镇财政在专业银行的预算资金存款以及部分

由财政部指定存入专业银行的专用基金存款。

(三) 财政负债的核算

1、 特点:

(1)债务主体的特殊性:一级政府

(2)债务偿还上的特殊性:以资产偿付,不能提供劳务

(3)负债内容上的特殊性:由非经济活动引起,除一般会计都核算的暂收、应付等往来款项外,还有政府按法定程序和核定的数额所举借的债务,如公债。还有从上级财政借入的用于周转使用的有偿资金。

2、主要内容:

暂存款:各级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与各预算单位之间,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临时

发生的应付、暂收和收到不明性质的款项。

与上级往来:本级财政与上级财政之间由于财政资金的周转调度以及预算补助、上解结

算等事项而行程的待结算款项。

一是本级财政因资金调度困难向上级财政借入财政周转款项;

二是在财政体制年终结算中发生的本级财政应上解款项或上级财政应补助款项

借入款:按照法定程序和核定的预算举借的债务,即是指中央财政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批准的数额举借的国内和国外债务,以及地方财政根据国家法律或国务院特别

规定举借的债务。

借入财政周转金与借出财政周转金相对应,是指下级财政部门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用

于周转使用的有偿资金。

财政预算总会计的负债是指各级政府财政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且纳入预算 管理的债务。

财政总预算会计支付国库券利息应借记的科目是“国库存款”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暂存款在转作收入时应贷记“一般预算收入”

(四) 财政收入

上一篇:水资源知识经济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增长与商业保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