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社会救助面试

2022-10-03

第一篇:民政局社会救助面试

民政局社工面试题目

民政社工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负责协助市、县(市、区)、镇(街)民政部门宣传和贯彻落实民政工作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为辖区内特殊困难老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低保对象、优抚安置对象等民政服务对象服务,协助做好本地区各类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录入和跟踪服务工作;

(三)做好本地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管理工作,加快本地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

社区工作者在求职面试的时候,招聘考官会针对此方面的岗位职责要求,来提出以下常见问题: 社区工作者面试题

问题

一、对于社区委员工作你了解多少?

问题

二、最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你现在的目标和将来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

三、你有什么样的优势可以作为社区工作者?

问题

四、最为社区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你可以做到吗? 问题

五、社区工作会很累,你能坚持下来吗?

社区的特点:自我服务和管理,助人为乐为宗旨。

社区工作要面对的是你所在社区的所有居民,你要掌握处事和沟通的技巧,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具备荣辱感、认真做事的态度,是社区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建议在社区面试题回答从以下角度分析:

1、社会责任感。

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应用的职责具有清楚的认识社区工作者作为以社区和居民群体为对象的社区工作者,将完善和发挥工作对象的社会功能为已任。社区工作者的宗旨和目标是帮助社区解决社会问题,使社区获得应有的福利和能力,服务社区,贡献社会。

2、平民意识。

社区工作项目一般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而确定的,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区一员的位置才能体会和理解社区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的人格尊严和平等权利。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现社区参与,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和介入,帮助他们找到最关键的问题,培养人们的自助能力;并通过共同的工作计划或项目,推动社区发展。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充分发展各自的潜力。

3、知识基础。

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社区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

第二,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

第三,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4、沟通技巧。

无论是工作伙伴之间的联合设计、集中财力、协同服务,还是推动工作对象的自助、互助和自治,都需要社区工作者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社区工作者面对的工作伙伴或对象的职位、年龄、性格、组织角色各式各样,因此社区工作者要在理解“人”之社会重要性的前提下,遵循沟通与合作的原则,运用相应的知识技巧,建立信任关系。

5、组织能力。

社区工作也被称为“社区组织”,也就是说社区工作是一种运用组织方法的干预或互动过程,社区工作者的组织能力还表现为组织具体专业活动的能力。

1.某小区有老人摔倒,现场一对夫妇面对这种情况,丈夫想去扶,但妻子不让去扶。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对于居民大妈在社区跌倒,有人说“扶”有人说“不扶”,我认为社区本身就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小社会,面对大妈跌倒,一定要帮扶,“扶”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在社区,大家更需要传承这样一种精神,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诸如“老人跌倒没人扶”、“扶老人反被讹”的事件,加之相关部门在对这类事件的引导和处理上缺乏相关制度和手段的约束,影响着人们的判断,长此以往出现了“道德焦虑”,这给社会引导了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加剧了人情冷漠。就如题目中,妻子不让去扶,我们不该一味地质疑她的道德水准,这恰恰反映出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对救助陌生人的一种恐慌和不信任。不管怎样,我们也应该看到,怕被讹诈,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增强社会责任和学会帮助别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件事发生在小区,这给即将成为社区工作者的我带来一个启示。社区本身需要大力宣传老人跌倒救助的事迹,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要进行事迹展,使小区居民每个人都认识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同时,申请社区每个公共角落安装摄像头,不仅有利于治安,更能在技术上为人们帮扶救助陌生人提供有力证明,让社区每个居民都能够放心地帮助别人,真正做到和谐社区,互帮互助。

2. 为了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建议渔民上岸,将渔民安置在长江沿岸,但是群众对这项安排不满意。你作为负责协作渔民搬迁的人员,如何去处理? 【中公参考答案】

作为负责协作渔民搬迁的工作人员,我有责任通过解释和沟通消除渔民的顾虑,以获得群众的支持,圆满完成渔民搬迁的工作。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渔民进行劝说:

第一,我要向渔民说明,这次渔民上岸政策,是为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如果不加节制的捕鱼,会让渔业资源迅速减少,未来渔民就无法继续以捕鱼为生,影响渔民子孙的收入乃至生存。

第二,对渔民的困惑表示理解。大多数渔民最在乎的是上岸之后生活来源的问题,在这里要向他们解释,在开渔期他们依然可以捕鱼,政府把他们安置在长江沿岸,这样也方便他们在开渔期重回江面。另外,之前也有渔民上岸自己搞养殖业成功的案例,如果有渔民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政府会安排他们学习养鱼技能,这样既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又能帮他们增加收入。

第三,渔民从未上岸生活过,对于未知的生活环境,他们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我要向他们说明岸上的生活状况会更好。对比在水上漂浮不定,阴暗潮湿的生活,在岸上房间宽敞明亮,并且有配套的超市、医院等生活设施,这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第四,对于渔民关心的上岸之后的生活成本问题,也要打消他们的顾虑。政府对于上岸渔民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购房方面,上岸渔民可以低价购房,尽快过上安定的生活。 我相信,通过我诚恳、耐心的讲解和劝说,渔民会理解政府让渔民上岸的好处,了解他们上岸之后的生活更有保障,不再有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渔民们一定会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安排,上岸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3.【题 目】工商、质监来我区检查食品问题,如何接待?

【试题类别】组织管理能力

【思路分析】按照一般的接待流程,合理完成任务即可 【答案要点】

(1)目的意义:民以食为天,很近几年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关部门来我区检查食品这一问题,有利于我区整体的食品安全整改,我们应该热情周到的接待,配合好他们工作。

(2)准备组织:提前与他们进行联系,确定他们到来的日期,人员规模,检查时间等,以便有专人就行接待服务;确定这些来访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任务,以便我区配合专人辅助工作;联系我区的民警,医疗等机构,做好相应的突发情况预案,已备不是之需。

(3)协调控制:随时与我区随同人员保持联系,知晓工作进展,及时进行协调,对于出现的任何突发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4)总结提升:活动结束后,仔细认真的咨询工作组的意见,对于不足之处及时的整改,对整个接待工作形成书面的总结,以便下次同类型的工作提供借鉴。

4.【题 目】开会前一小时发现会场的后背景有一个汉字写错了,你怎么办? 【试题类别】应急应变类题目 【考察要点】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答案要点】

后背景有汉字弄错,将影响到会议的严肃性,对与会者产生不良影响。 此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将这个写错的字改回正确的形式,或者是如何能使会议召开不受到这个错误的字的影响。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直接用同色同质的纸张打印正确的字进行替换,同事有擅长美工的,进行一定的装饰与修饰,很好能够使改正之后完全看不出来差异; (2)挑出另外的几个汉字与写错的汉字同时进行替换,利用形状、颜色等进行装饰,以重点强调、宣传的概念进行,使与会者能够认为背景板的设计是为了突出会议主题; (3)看是否能启用电子设备,将背景板撤下,换成电子背景板,并配上背景音乐。 (4)如果错误的汉字影响不大或者处于非常不显眼的位置,那么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文字破损,利用小错误掩盖大错误。

(5)如果写错的文字处在非常不显眼的位置,且对会议主题不会造成大影响,那么可以暂时不管。

(6)仔细思考写错的字是否能够根据会议议题,进行另类阐释。如果可以的话,就和主持人进行协商,由主持人在一开始时增加一个另类阐释的环节,这样一方面可以改正错误,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幽默感和趣味性。

(7)如果这个错字实在影响太大,并且以上办法都无法解决,那么可以直接撤掉背景板,临时增加一些小的宣传展示。 对工作出现疏漏的原因进行认真反思并总结,避免以后重复发生。

5.【题 目】如果你是小方,忽然得知本省团省委也在组织对该县进行一个支教工作的方案,你会怎么办?

【考察要点】应急应变能力

【答案要点】

(1)师资扶贫对于增加参与扶贫人员的阅历,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帮助,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我单位组织师资扶贫的同时,得知团省委也在组织对该县进行一个支教工作的方案,作为师资扶贫的组织者,我对这件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会高度的重视,迅速的行动起来。

(2)我想,避免扶贫项目重复建设,在保证该县师资扶贫工作得到具体落实是我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因此,我首先要与政府团省委部门进行联系沟通,了解政府团省委对于该县支教工作方案的具体情况,如果团省委的支教方案与我单位组织的师资扶贫存在交叉,那么我会向团省委提交一份我单位组织师资扶贫的报告,申请作为一支小分队加入到团省委的支教活动中去;如果团省委的支教方案与我单位组织的师资扶贫不存在交叉,那我也会向政府团省委相关部门做好汇报和沟通,争取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合作,并按照原定方案展开师资扶贫。

(4)之所以出现题目中这种情况,我想主要是我在工作中存在失误和疏忽导致的,所以问题解决后,我会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教训,以后有类似活动,应事先与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政府部门对于该方面活动的方针、政策和已有措施和规划,并确保可以随时和政府部门保持联络,避免扶贫项目重复建设。

6.【题 目】你做为一名市政府工作人员,如何组织一次大学生村官情况调查工作,才能做到真实、有效?

【考察能力】计划、协调、组织管理能力

【参考答案】

大学生村官对于增加大学生阅历,为农村地区的人民提供帮助,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作为一名市政府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地对大学生村官的情况进行真实、有效调查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

我想,了解大学生村官真实的工作现状,保证村官更好的融入人民群众当中去,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配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是我目前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向领导了解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咨询有经验的同志和查阅以往资料的方式确定调查的形式和内容,初步将调查形式确定为问卷调查。制定一个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参与的人员、物资以及确定典型的有代表意义的调查对象,譬如,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庄,将计划上报领导,领导批准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调查群众关于大学生村官情况的现状、以及给予他们工作的建议等。

其次,在调查过程中协调好各个小组之间的工作,调查小组发放、回收调查问卷,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宣传组发放小礼品等形式鼓励群众参与调查,监督小组监督整个调查过程,保证调查的真实、有效,后勤组保证整个调查团队的后勤工作。当调查过程中发生意外时要及时作出处理,及时向领导汇报调查进度,使领导了解调查的进程。调查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是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

很后,调查结束后,收拾调查物资,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帅选掉无效和虚假的信息,整理出调查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工作结束后,总结自己在本次活动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为后来的活动借鉴。

7.【题目】单位让你组织一次会议,当会议时间快到的时候领导来了,还有一些与会人员没到,请问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试题类别】应急应变类 【能力考核】应急应变能力 【答题思路】分析情况——确定任务——解决问题——总结提高 【参考答案】

1) 会议马上开始而一些与会人员未到,可能会影响领导和其他与会人员的情绪,甚至会导致的会议无法正常进行。作为会议的组织者,我对这件事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所以我会高度的重视,迅速的行动起来,使这一尴尬情况朝着很好的方向发展。

2) 我想,如何及时联系与会人员,保证会议正常开展,是我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因此,我会利用各种方式联系未到场的与会人员。比如联系未到场的与会人员的单位、学校、家里等,获知与会人员现在信息或其他可以联络到他们的方式;如果与会人员正在赶来的路上,我和同事会协商安排一些活动,比如观看视频、进行题目测试等方式暂缓会议,使领导和其他与会人员稳定,安抚其情绪;如果是由于我们宣传的不到位,很多人不了解我们的会议,所以未到场,我会联合同事做及时的宣传,比如联系某些单位宣传科、学校教务等,争取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对会议有兴趣的人到场;如果大部分与会人员都已到达,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员没有赶到,我会按照会议流程开展活动,如果其他没有到达的与会人员中途到达,我会安排他们从后门入场,或者在会议中场休息的时候集中入场,不要影响到会议的开展;如果大部分与会人员无法赶到,我会对会议流程和时间进行调整,并向到达的与会人员和领导做出真诚的道歉和合理的解释。

4) 这次失误是由于我工作疏忽导致,所以问题解决后,我会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教训,以后有类似活动,应事先确定好与会人员,做好活动的动员宣传,并确保可以随时联络,准备相关应急方案,出现意外情况时紧急启动。

8. 【题目】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单位业务能力强,跟同事、同学经常聚会,有些同事觉得你进行小团体主义,你怎么处理。

【参考答案】

第一,出现这种情况,我要先从自身查找原因,如果是我自己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导致和同事之间发生了误会,我要积极调整自身的言行,改正自身的缺点,同时对以往的错误积极向同事道歉认错,注意今后同他人的沟通,我不能保证今后不再犯错误,但是我相信,只要我积极主动同其他同事进行沟通,我的错误一定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大家的指正,让我第一时间改正自身的不足。

第二,我要在工作中努力上进,让我的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同时发挥我的专长多帮助同事,使得我们的工作团队在工作的磨合中越来越团结,同时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尽量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让其他同事对我的工作能力和品格更加肯定。 第三,我能有今天的进步,离不开单位的培养,更离不开同事的支持与帮助,所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要更加团结同事,配合大家更好的完成单位交给我们的工作,让我的工作成果更加符合我们单位团队的需要,而我也因为能为单位做更大的贡献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9.【题目】某学校组织亲情寒假报恩父母活动,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学校开展“亲情寒假报恩父母”的活动,是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崇尚孝德孝行,加强亲情教育,让孩子用眼用心去体验生活,是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2.之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我认为是我们的一部分孩子道德缺失,缺乏感恩意识,有些孩子认为父母为子女所做都是理所当然,却不知有时当父母的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能为自己做点什么,哪怕是一丁点小事,就足以蔚籍那颗操劳的心。当然并不是父母对子女的付出都要求有回报。学校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将其与教育孩子联系到一起,开展亲情教育。

3.总之,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很重要,懂得亲情的意义更重要。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学校教育孩子,以积极向上的道德风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但希望这种教育不要“刻板”,更不必要拘泥于千篇一律的固定形式上。而是要通过此类事件让学生真正懂得应该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道理。

10.【题目】绿化带垃圾多,原因及解决措施? 【答题要点】

广东千里绿道的建设为广东增了光,也是我们广东人的骄傲,是惠民生的大好事,不仅是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发展优势、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而且是绿色经济崛起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绿道建设中出现了绿化带垃圾多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造成绿化带垃圾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部分市民或游客的素质不高。由于没有认识到绿化带对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人们易随手乱扔垃圾。而在破窗效应的影响下,更多的人会随手扔垃圾,导致绿化带垃圾较多。

第二,城市管理不到位。相关部门的人员没有及时清理垃圾,垃圾桶数目少、摆放位置不当,导致垃圾堆积,影响了广东的市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转变观念,使政府和市民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广东绿道建设与维护,关键在于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广东省主要领导曾多次深入珠三角9市开展调研,亲临一线指导绿道网建设,这凸显了我们政府对于绿道建设的重视。政府还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手机、网络等平台向市民宣传绿道建设的重要性,比如举办“绿色广东”图片展,使人民认识到广东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向绿化带扔垃圾的行为是不当的。

第二,加强宣传,开展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号召大家都投身到活动中。人大、政协,专家学者和各界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各种传媒多方位多层次的报道,为广东绿道网建设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关心的良好氛围,比如开展“健康共享幸福广东”环珠江三角洲绿道骑行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呼吁居民做好身边的绿化工作。

第三,健全城市管理制度。在绿道建设的过程中,各分管领导应加大落实,建立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特别是规划、建设、园林、城管、人居等职能部门和区镇政府全力以赴。合理规划、设置垃圾桶的数目和摆放位置,方便投掷垃圾。

第四,完善监督。园林、城管等相关部门分段分区设责任人,提醒市民及游客,请勿乱扔垃圾。此外,要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力量,全社会动员起来。对提醒后仍然不改的市民及游客,可以采取适当的警告、惩罚措施。 广东绿道网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不仅是实现绿色的经济崛起,建立富庶美丽幸福新广东的关键举措,更是改善民生、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全市人民热情参与,自觉摒弃陋习,共建广东美好家园,使绿道真正的成为人民的幸福之道。

11. 【题目】你是博士,小张学历比你低,但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大家都把工作给小张不给你,长期下来使得领导对你有意见,问你怎么办? 【答题要点】

学历仅仅是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力是多样化的,我们应当不以学历论高低。小张虽然学历比我低,但是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大家把工作给小张,导致领导对我有意见,长此以往,对我的发展非常不利。对于这个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第一、虚心使人进步,小张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强,我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小张的人际处理方式,向其学习优点。 第

二、大家把工作都给小张,有可能是因为我是新人,大家还不了解。我要积极的转换角色,避免给大家留下高傲的印象。我会主动和大家接触、主动活跃气氛、主动帮助同事,尽快融入团队,让大家了解我,信任我,进而愿意将工作交给我。

第三、领导对我有意见,我将虚心接受,认真思考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凡事多向领导请示学习,改进不足,发扬长处,认真做好领导交办的工作,通过做好工作,赢得领导看法的转变。

作为博士,善于学习是我的长处,我会努力向小张学习,向领导和老同志学习。多学习,多请教,多汇报,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相信通过我的种种努力,我和同事之间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让领导满意。

12. 【题目】领导交给你和另外一个同事一项工作,但同事工作不积极,做事不与你配合,领导批评了你,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领导交给我和另外一个同事一项工作,是对我俩的信任,我俩没有很好配合将工作做好,领导批评我们是理所当然的,我要虚心接受批评,保持平和心态。主动向领导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决心,请领导放心。

1、首先我要认真自省,分析为何同事不配合我,是我平时工作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还是我为人处事的态度不好,彻彻底底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

2、要与同事积极沟通,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与同事面对面的交心,尽力消除彼此间的芥蒂和误会,做到坦诚相待。

3、平时的工作中要积极向同事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且要讲究团结,互相帮助,在同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挺身而出,积极帮扶。

4、通过我的努力,我想我一定能够改变这位同事的看法,使他能够积极配合我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其实工作中同事间存在矛盾和隔阂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本着团结、理解的心态,不使矛盾激化,就一定能够解决好此类问题。

13. 【题目】小王是高校志愿者去郊区小学教课,刚开始上课是,同学们还兴致勃勃,可慢慢来听课的同学越来越少,很后就剩两名学生。假如你就是志愿者小王,请问你怎么改变现状?

【参考答案】

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去教育欠发达地区支教,既可以为教育欠发达地区带来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当地学生的知识水平,用知识改变当地贫苦落后的面貌,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回馈社会的平台,是一项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学生兴趣下降的现象,我想,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1、我会通过个别走访学生、调查问卷以及委托当地班主任等方式了解学生不愿意听课的原因,究竟是因为我讲的课程不合适当地学生还是讲授课程的方式不足以吸引学生。

2、我会根据收集调查了解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如果是我的课程不适合当地学生,那么我会倾听了解他们的意愿,针对他们的意愿,调整我的课程内容,以很大限度地满足当地学生的听课意愿;如果是我的授课方式不够生动灵活有吸引力,那么我会更认真备课,努力把课程讲得更加生动灵活,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爱听我的课程。

3、我相信,通过上述措施,我已经可以重新调动起学生对我课程的兴趣,更好地完成这次支教的效果。同时,我也会认真反省总结这件事,是我前期的备课工作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我会吸取在这件事上认真吸取教训,做任何事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我的未来职场及人生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14. 【题目】你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了一篇改革方案,交给上级领导征求意见后,就杳无音信了。后来发现这篇文章已经被发表了,但是署名却是你的领导。碰到这样的事情你会如何处理,特别是如何处理和这位领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阳光心态表态)首先我相信在工作中不会碰到这样的领导;

2、如果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会认真研究发表的文章,同时与出版社取得联系了解投稿的相关事项。我会仔细查看文章是否被领导改动。如果是仅仅用了我的创意,大部分都是领导完成,那就坦然接受,今后工作继续按部就班开展,不要因此影响你和领导的关系。而且我想领导借用了你的创意,而且你表现沉默,领导心中也会有所愧疚,以后你们会相处很融洽。

3、如果大部分都是借用了你的原稿,有部分改动,亦或是压根没有改动,我想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跟领导沟通,当然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并且我可以寻求变通的办法。比如可以根据各自对文章贡献的大小我们可以联合署名,属两个人的名字发表。

4、当然,也有可能是仅仅是由于出版社方面出现了误会,将发稿人误登为作者,这种情况下,我会请示领导后,与出版社进行交涉,要求出版社更正文章的作者。

5、总之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不会把这个事情带入以后工作情绪中,领导还是领导,出于一份公心,我同样会尊重他。

第二篇: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改革深入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民政工作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大力支持和正确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围绕区委提出的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的要求,出台工作要点,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机制,开展作风大整顿,加强机关建设,努力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争先创优,为全区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系统规划,促进民政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建立社会救助站,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二是全面开展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构建覆盖全民的分层救助框架;三是扩大救助范围,做好制度衔接,拓宽救助领域;四是加快福利院提档升级,改变落后面貌;五是启动“消坯行动”,建立农村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六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减灾救灾工作;七是大力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保持优抚对象思想稳定;八是强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提高民政服务水平;九是健全各级残联组织,加强残障金征收,为残疾人办实事;十是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尽力为老年人服务。

二、深入调研,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我局将工作安排与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一次“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的主题调研实践活动。局全员下乡对农村低保户进行核查登记,通过召集村民代表、村两委班子及各乡镇民政办人员对以上对象户进行评议,张榜公布,认定全区农村低保对象,为需要帮助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反映突出问题。通过调研和全员下乡服务民生,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一)整合城乡低保,努力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目前,低保工作存在城乡分割问题,即仅以保障对象的户口性质划分为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导致标准相差悬殊、“同命不同价”的不合理现象,表现在城市低保线为230元/月,城镇为200元/月,农村为100元/月。也存在低保一定管几年,没有做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有升有降”的问题,导致保障不准。农村低保建立后一直没有大的清查调整,动态管理不落实。还存在农村低保资金短缺、保障面窄、保障标准偏低,导致保障不足的问题。

一是打破已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老的政策框框,不囿于条例限制,变以户籍界定城乡居民为以常住地和是否承包农村土地来界定。即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并常住,没有承包地的困难家庭人员可按城镇标准申请低保。二是按生活费指数和承包地保障水平科学确定城市、集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逐步缩小城乡保障差距,最终达到同等保障程度,缩小城乡保障差距,迈出坚实的步伐。三是打破资金藩篱,实现城乡低保资金融合,统一管理使用。四是适当增加区级财政投入,大力争取省市支持做大低保资金蛋糕。

(二)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未超过低保标准两倍的家庭。通俗说是边缘户或夹心层。以往,既不能享受低保系列政策,又难以抵御生活风险,难以解决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困难。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能掌握困难家庭的分布情况,与低保工作相衔接、补充、转化,也是解决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困难而开展临时救济、助学救济、大病救助、危房改造的基础。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后,将社会上的各个家庭可区别为一般户、低收入户、低保户,利于构建覆盖全民的分层分类救助框架,改变救助工作随意性。对于低保户,可享受低保金、临时生活救助、教育救助、无门槛大病救助,危房改造大额补助。对于低收入户,可享受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临时生活救助,低门槛大病救助,危房改造小额补助。对于一般户,只能享受因大灾、因大病导致的临时生活救助,高门槛大病救助。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筹集资金、扶持200户以上住危房的农村困难群众兴建住房。

(三)加快福利院改造升级步伐,满足“三孤”人员供养的需要

福利院是民政工作的窗口,孤老、孤儿、孤残是最需要救助的社会困难群体。我们通过乡镇党委、政府协商沟通,并争取市局支持,采取分步实施,逐个解决的办法改造乡镇福利院,建设高标准模范福利院,产生示范效应后带动全区。同时,争取市局支持小型建设项目资金,解决落后福利院的基本生活设施。同时,灵活解决福利院供养资金,保障日常运转和维护,加强福利院管理,在软件上下功夫,努力摘掉福利院的落后帽子,以实际工作为我区“两个率先”出力。

(四)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认真落实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服务“四城联创”活动,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人员的救助、劝返和护送工作。

(五)加大救灾、减灾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救灾救济是民政传统职能,工作核心是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按省厅要求,我局通过调研,目前正在拟订和完善乡镇、村(居)委会的救灾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工作规程,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拟建一支深入到村组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备灾工作,规范救灾储备管理,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日按要求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群众减灾意识。完善城乡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加强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细化救灾应急预案,建立乡镇街道办事处灾情速报网络,明确灾情速报职责;制定自然灾害救助规程,规范灾害救助申报审批程序,将救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拨付及时、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档案,按救灾卡发放救济款物,确保因灾倒房当年恢复。

加强殡葬管理服务工作。搬迁兴建市殡仪馆,实行“一条龙”服务。稳步推进殡葬改革,规范殡仪服务市场,加强殡葬行业管理,提高殡仪服务水平。

(六)实施消坯工程,保障群众住有所居。

三、落实政策,拥军优属保稳定促和谐

根据提标文件按时发放优抚对象补发优抚金。对全区部分低保特困户、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和福利院、地方驻军单位进行慰问。召开优抚座谈会,收集了伤残军人规范的医疗票据,发放重点对象医药费补助。同时,开展《优抚对象医疗费管理办法》调研,为出台正式文件打好基础。

四、强化管理,发挥基层政权和民间组织作用

1、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积极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积极督促各乡镇开展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同时加强了村(居)委会的制度建设,档案建设,会同其他部门发挥村两委班子的积极主动性。

2、大力开展殡葬改革宣传,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了全区殡葬改革宣传,宣传文明祭扫,移风易俗,全区清明节祭扫期间社会稳定平安。

3、加强边界管理,协调边界权属矛盾,维护了边界社会稳定。

4、对民间组织进行年审,依法对全区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进行了年审清理整顿,加强管理。

五、争取项目,拓展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困难群体。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做好残疾人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我区现有各类残疾人近12000人。目前,我区残疾人事业存在组织落实不够、服务设施缺乏、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够等问题。为了加快设施建设,我局争取国家项目补助,筹资建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站,争取建成集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就业培训介绍、宣传文体训练于一体的服务设施,建成残疾人之家。

六、作风整顿,加强机关队伍建设

1、积极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把手”主抓及分管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认真开展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项清理,积极整改,领导班子无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积极组织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专项活动,落实了述职述廉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开展了机关制度建设和学习活动,转变了工作作风。我局还结合工作实际,将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与区纪委开展的“杀五风”专项活动结合起来,规范办事行为,进一步强化机关制度建设,打造节约型机关,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全面清理和修订各类制度和办法,针对民政工作的发展需要,对局现有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健全了岗责体系,规范了工作标准。二是在全局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机关是我家、勤俭节约办事的思想,从小处着手,开源节流。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自身做好节约的同时,教育家人节约资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滴油。严格执行夏季室内空调温度最低标准,提倡使用节能照明产品和环保节能家用电器。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能够通过网络传输和发布的*要通过网络,每一张纸两面使用。加强车辆管理,杜绝公车私驾行为。三是积极开展民政帮困活动。对挂点村--段店上湖村和蒲团乡瓜圻村开展了“三送三促”活动帮助解决春耕备耕、义务植树、优质稻基地种子经费等实际困难。积极参加区政府组织的义务植树和市、区组织征文、知识竞赛及下发的调查问卷等活动,不断提升我区民政干部形象。

2、积极向区委办、区政府办及省市报送了民政信息27篇,在##政府网上发表了文章4篇,在省厅网上发表了6篇。超额完成了区下达的数量。

3、目标管理机构健全。每工作岗位和局长及分管的副局长*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及时准确报送了目标完成情况。

4、按要求认真完成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无“三乱”行为,建立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干部教育,完成规定任务。开展了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月活动,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民政业务技能;结合实际开展了“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主题实践活动,进行了“消灭土坯房”等系统调查,达到预期效果;召开了广泛征求意见座谈会、局支部履职讲评会和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邀请到了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乡镇分管民政领导及民政助理员和福利院院长代表,局机关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和在职干部代表,优抚对象和服务对象代表,同时特邀区财政局社保股股长胡剑荣、区检查指导组三组长胡俊及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撰写了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整改措施。

第三篇:乡镇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一、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明显提高

根据xx市民政局、xx市财政局《关于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的通知》(曲民〔2015〕22号)文件精神,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月人均增加41元;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标准月人均增加19元,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达到每人每月平均310元;农村低保达到每人每月平均135元。城乡低保提高补助标准部分,县级已经按照比例拨付配套资金520万元。

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文件精神,建立规范有序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完善城市低保对象“申报、审核、审批”工作程序和“三榜公示”工作机制,不断规范资金审核审批程序,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2015年,清理清退城市低保对象102户175人,新增审批135户177人。2015年为6325户10763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补助金共计3615万元。二是农村低保在严格执行“一推、一查、两评、两审、四公示”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低保个人申请、入户调查、家庭收入核算、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分类施保、按标施保工作措施。2015年为99040户112741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补助金共计1.82亿元。

三、低保规范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

2015年我县两次开展了低保规范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中,各乡(镇、街道)充分认清低保规范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不等不靠,并严格按照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低保规范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会政办发〔2015〕35号)和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县低保工作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把握政策、讲纪律、讲方法,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低保规范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5年12月底,全县23个乡(镇、街道)共清理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2649人,其中:调整农村低保对象2474人;停发城市低保对象175人。确保了城乡低保救助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坚决纠正了“关系保”、“人情保”、“错保”、“漏保”,拥有商品房、车辆或者死亡仍享受低保、将低保资金平均分配、低保对象存折滞留在村小组长手中等现象,极大地提高城乡低保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四、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救助成效逐渐凸显

为切实解决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及部分困难群众“住院难、报销难”问题,我县采取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与重特大疾病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及时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有效、便捷的医疗救助服务。2015年制定完善了《XX县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和重特大疾病救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范围,简化了住院救助程序和手续,提高了救助标准,降低了住院医疗救助起付线,取消了病种限制等措施。截止11月30日,“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救助困难群众2944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00.15万元。救助重特大疾病患者925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510.04万元。同时,全额资助五保户、国家重点优抚对象、建国前农村老党员9341人,每人按120元标准代缴2016年农村合作参合金112.092万元;定额资助农村低保对象112741人,人均按70元标准代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金789.187万元;定额资助城市低保对象10391人,人均按70元标准代缴参加城镇居民医保金72.737万元。以上定额资助参保参合和全额代缴参合费合计974.016万元。

五、五保供养稳步实施,敬老院建设有效推进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全县共有乡(镇、街道)敬老院21所、社会福利院一所。有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5254人,其中:在院集中供养1098人,社会分散供养4156人,院内五保每人月供养标准164元,分散五保每人月供养标准104元,集中供养率达20.9%。二是2015年新申报乡(镇、街道)敬老院项目建设13个(其中灾后恢复重建11个;改扩建2个)。灾后恢复重建11所乡(镇、街道)敬老院,建设总面积15561平方米,总投资2990万元。目前,大桥乡敬老院正在内部装修;老厂乡敬老院、马路乡敬老院、迤车镇敬老院、火红乡敬老院已开工建设;其余6所灾后重建、新建敬老院的征地、方案等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新建上村乡敬老院,建设用地已经落实,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上报并已审核通过,图纸已经审核通过,地勘已经审核通过,县发改局已批复,前置审计已经结束,现正在招投标,预计12月中旬可以开工建设。改扩建新街乡敬老院,建设用地已经落实,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上报,地勘已经审核。

六、六十年代精简下放人员核报工作进一步落实

2015年我县乡(镇、街道)共有六十年代精简下放人员105人。原来转由民政局核报预算的现有44人。全年为149人共计发放生活补助28.01万元。

七、城乡低保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根据市局要求,我县的城乡低保数据已导入云南省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平台,人员核对、审核审批工作正有序开展,整个工作预计在12月中旬前全面完成,数据量将与民政台账一致。

八、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按时成立

我局把建立XX县居民家庭收入核对机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将《关于请求批准成立XX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的请示》(会民请字〔2014〕26号)上报XX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经县编委会2014年9月29日研究,同意XX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加挂XX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牌子,核给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人。

九、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年初XX县人民政府转发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的公告的通知》(会政发〔2015〕35号)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民政部门加强与公安、住建、金融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了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今年来,对全县12.36万人的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了手工信息核对,及时、准确地掌握低保对象家庭财产和收入状况,建立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

十、存在的问题

(一)新时期社会救助工作覆盖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灾害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等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基层低保工作部门人少事多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由于乡(镇、街道)没有设立正式民政机构和配置专职工作人员,人员调整频繁,直接影响了社会救助工作健康发展。

(二)分散供养五保人员补助标准太低。从2009年以来,院外分散供养五保老人月人均供养标准都是104元。2014年1月起,农村低保a类人员月人均已经达到156元,补助标准已远远高于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由于院外分散供养五保老人属“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和赡养人”的三无人员,104元的补助标准已无法有效保障五保老人基本生活。

(三)敬老院建设项目手续难办。由于相关部门规定多、程序多、要求多,新建乡(镇、街道)敬老院项目前期手续繁琐,难以办理,导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四)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困难较大。因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群众多,据统计,全县尚有低保边缘贫困人口10万余人,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困难重重。

(五)我县21所乡(镇、街道)敬老院均不属于事业编制,敬老院工作人员属于临时聘请人员,工资待遇无法保障,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敬老院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由于我县23个乡镇(街道)都有的金融机构只有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一家,低保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一折通”形式发放,资金量大,按月发放存在一定困难。

第四篇: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

1 1

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 3 篇

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第 1 篇

依据县人大常委会 2012 年监督工作计划和主任大会安排,月 20 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率领县人大常委会局部委员、县人大办公室、县县政府办公室和民政部门负责人构成调查组,就我县民政部门建设社会救助体系状况开展专题调查。为了加强调查的具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组采取一看、二听、三议的方法,先后实地观察了镇乡村老年公寓和城区老年公寓建设、治理状况,走访了局部救助对象,在镇、镇辨别召开了由人大代表、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参与的座谈会,在此基本上,听取了县民政部门负责人关于建设社会救助体系的状况汇报,现将调查的状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县人民县政府及其民政部门高度注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把做好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作为坚持以人本、贯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用路子,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用载体,着力施行社会救助工程,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政策争夺、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到位,工作顺序严谨、治理标准、群众满意,为保证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县政府高度注重,民政救助体系健全

2

我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获得了县委、县县政府的高度注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县、乡镇县政府一直把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纳入主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部署,特别是各级指导和民政部门常常深化到贫穷地域和贫穷群体之中,开展调查研讨,严密结合我县实践,县级成立了指导小组增强工作指导,民政部门详细负责,乡镇一级装备了专职民政干部,村级延聘了信息联络员,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进了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使我县初步坚持起乡村救灾救援、乡村五保、生产扶持、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乡村特困户救助等各项救助内容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为保证我县贫穷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减少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不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扬了主要效果。

(二)部门认真负责,各项政策执行到位

县民政部门一直坚持以人本、服务科学发展的理念,认真研讨国家救助政策、认真实行部门职能、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富有成效。

一是宣传救助政策力度大。县民政部门充分应用电视、收集、印发材料、吊挂口号、上门征询等丰富多彩、方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着力宣传社会救助各项政策,一方面使社会救助政策众所周知,争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调动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一起参加社会救助工作,构成

3 了更强的社会救助合力。

二是对上争夺救助资金力度大。县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上抢抓国家惠民救助政策新时机,积极自动对上要政策、争资金,获得了较好的结果,仅年民政部门就向上争夺社会救助资金快要 1800 万元。

三是救助资金落实力度大。县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救助政策,严密结合我县救助对象实践,将救助资金分类按标准实时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救助资金的落实率,保证救助实效。年,全县经过对上争夺、县级配套和社会募集等方法筹集民政部门社会救助资金 2033.1 万元,实践下拨各类救助资金 2033.02 万元,救助资金落实率到达 99.96%,使社会困难群体获得了实时救助。

(三)工作顺序标准,社会救助成效分明

针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非凡性,县人民县政府及其民政部门从治理的标准化、准则化、科学化着手,进一步增强准则建设、增强标准治理、增强资金保证,各项救助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提高。

一是准则日趋完善。1998 年施行城市低保政策以来,县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政策贯实,严密结合我县救助工作实践,先后制订和完善了救助报告审批、救助资金治理、乡村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乡村五保等一系列工作准则,切实加大相关准则的执行力度,保证社会救助工作健康

4 发展。

二是治理更加标准。为了进一步增强社会救助工作的标准治理,县人民县政府制订出台了《县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施行方法》,在救助对象确实定上,执行了户主请求、入户调查、民主评断、村(居)级公示、乡镇初审、乡镇级再次公示、民政部门审批、颁布救助证、发放救助金的九步工作流程。在救助对象的治理上,执行了一年一报告、一年一审批的动态治理。年,县民政部门依据救助的相关政策、准则,新增城市低保户 141 户 426 人,作废 127 户 381 人,调整 201 户 251 人,新增乡村低保户 1517 户 3177 人,作废 394户 726 人,调整 173 户 187 人。在救助资金的治理上,执行了专人专户、按时按标准、由财务经过金融机构直达个人账户的社会化发放方法,充分表现了救助政策的公平、公开、公道性。

三是救助成效分明。低保救助完成了应保尽保,年,全县符合救助政策,享用城市低保的对象到达 1877 户 4457 人,占全县城镇总人口的 11.5%,享用乡村低保对象到达 3597 户7078 人,占乡村人口的 4.53%;当前,我县乡村鳏寡孤单家庭、发呆傻残家庭、因病因灾等原因形成的特困家庭已纳入乡村特困户救助范围,做到了应救尽救;乡村五保获得了应养尽养,全县乡村福利院建设健康发展,五保供养经费获得了有用保证;医疗救助完成了优越起步,12000 多人享用了

5 大病救助政策,初步缓解了贫穷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天然灾祸救助、慈悲救助、住房救助、就学救助、暂时救助等其他救助具体启动,全县各类困难群体都获得了实时救助,为维护社会不变、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扬了积极效果。

在充分一定成果的还,调查组以为,我县民政救助工作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社会救助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救助资金筹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应急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二、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顺应新情势下社会救助工作的需求,调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宣传政策。社会救助是社会不变的主要保证,是县政府微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因而,县人民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充分应用播送、电视、收集、刊物等宣传载体,采取方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社会救助政策真正做抵家喻户晓,大家皆知,争夺社会力量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支持和了解,营建一起参加社会救助工作的浓厚气氛。

(二)增强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工作力量。针对民政救助触及面广、工作量大、救助品种多的实践,积极探究社会化服务方法,进一步充分乡镇民政干部和福利院工作力量。二是要注重本质教育。采取集中指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办

6 法,增强民政救助队伍的本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民政救助队伍的政策程度和工作才能。三是要切实保证待遇。进一步加大民政救助队伍的待遇保证力度,加强责恣意识,调开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社会救助工作。

(三)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夺政策和资金力度,加大县级配套资金落实力度,严格资金治理,扩展救助范围,恰当提高救助标准,加强救助结果。

(四)完善救助体系。一方面要改进救助方法,要依照救助对象的分歧类型认真分类,坚持救助台帐,依据分歧救助对象把输血性救助与造血性救助有机结合,把阶段性救助与长期性救助有机结合。还,要结合实践,认真研讨家庭收入审定、救助目标分派、跨村、跨乡镇、跨县寓居救助等工作机制的研讨,努力完成既严格执行政策、又应保尽保目的。另一方面要构成救助合力,县民政、社会保证、扶贫、工会、妇联、教育等部门要坚持联络大会准则,施行社会救助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突发性救助应对才能,推进我县社会救助工作健康、长效发展。

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第 2 篇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援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广覆盖、多层次、斜坡式的社会救助体系,

7 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当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救助工作现状与困难群众需求、社会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民生事业高度重视,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对社会救助的关注和期待也随之越来越高。加之社会民主化进程推进,群众权利意识日益提升,权益保障诉求越来越强烈,客观上对社会救助制度的体系化、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政策执行的公开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工作手段有限。家庭经济状况核定是社会救助准入的直接依据,针对当前居民收入及财产多样化、复杂化的现状,各地民政部门普遍缺少信息化、综合性的调查手段。虽然我省近年来积极推进跨部门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

息比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性较大,且上位法对居民信息查询有所限制,实际工作中民政部门通常只能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民主评议等传统方法来核定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难以保证核定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是基层能力建设与工作要求不匹配。长期以来,基层民政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知

8 识结构老化,工作经费缺乏,工作手段落后等问题十分普遍,与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虽然去年 9 月以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通过编制内调剂、公益岗位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了一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但是由于薪酬待遇较低而工作任务繁重,仍然面临着人员流失、岗位不稳定的现实问题。

四是经济薄弱地区资金支出压力增大。医疗救助政策要求取消起付线,对门诊和住院都进行救助,而省级资金补助办法还是延续以前突出对大病自付 3000 元以上部分的补助,资金补助办法和政策导向不一致。XX-XX 年,医疗救助省补资金分别占全省医疗救助总支出的 19.2%、13.6%、12.4%,特殊困难残疾救助省补资金分别占全省残疾救助总支出的8.3%、6.9%、5.3%,省补资金所占比例连年下降,制约了经济薄弱地区救助水平的提升。临时救助建制以来省级财政一直未安排专项补助,所需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负担,苏北 5

民政局关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调研报告

个市临时救助支出仅占全省支出的 15%。

为顺应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要求,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丰富、拓展社会救助体系:

注重制度衔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注重不同救助制度之间标准的衔接,合理确定救助

9 水平。就民政系统而言,优抚群体、特殊群体、困难群体这三类民政对象的保障水平应该体现合理的梯次。优抚群体作为共和国的功臣,其抚恤补助标准处于第一层次,保障水平应在社会平均水平以上;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和孤儿等特殊群体作为财政供养对象,其供养标准处于第二层次,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处于第三层次,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二是注重社会救助标准与其他社会保障标准的衔接,综合平衡社会保障水平。就民政系统以外而言,低保标准应该与其他社会保障标准保持合理的梯次。低保标准的调整,应该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等保持合理梯度,以激励就业再就业,防止滋生救助依赖现象。

三是注重收入型救助与支出型救助的衔接,探索建立收入型与支出型互补的社会救助体系。着重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对支出型贫困的

民政局关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调研报告

基础作用。一方面,提高临时救助标准。以县为单位,充分考虑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困难原因、困难类型,科学制定分类分档的救助标准,可采取一次性救助和按月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设定合理的最低救助标准。对于因患大重病导致支出型贫困的对象,应大幅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切实发挥

10 临时救助救急救难的作用。另一方面,做好临时救助与医疗救助的无缝衔接,对于因患大重病造成支出型贫困的家庭,在完成临时救助审批手续、发放临时救助金后,应立即将其中的大重病患者纳入当年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实施相应的医疗救助,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以有效减轻其医疗支出负担。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支持

一是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资金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新增财政收入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加大省财政补助力度。我省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可用财力差别较大,省级财政要充分考虑各地财力状况,继续加大对保障任务重、财政困难地区的补助力度,为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到位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改进省级资金补助方式。大幅增加医疗救助和残疾救助省补资金总量,在此基础上,明确医疗救助和残疾救助资金按固定比例补助,以便地方在安排年度预算时预知本级

民政局关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调研报告

财政所要承担的资金量。设立临时救助省级补助专项,或者从低保资金预算总盘子中调剂,对经济薄弱地区临时救助资金进行补助,带动地方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对

11 支出型贫困的基础作用。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打牢社会救助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社会救助基层能力建设。社会救助工作人员配备要遵循文件规定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以文件规定的人员数量为下限,以规范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主导。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基层工作经费,社会救助工作经费要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

二是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服务水平。按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推进全省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安排专项经费,挑选精干人员,切实做好社会救助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将 XX 年作为全省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推进年,所有地级市要全面建立跨部门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明确部门职责,搭建信息共享平台;XX 年底前全省各市县都要开展核对工作,把原本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自动比对,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

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第 3 篇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援助、

12 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广覆盖、多层次、斜坡式的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当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救助工作现状与困难群众需求、社会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民生事业高度重视,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对社会救助的关注和期待也随之越来越高。加之社会民主化进程推进,群众权利意识日益提升,权益保障诉求越来越强烈,客观上对社会救助制度的体系化、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政策执行的公开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工作手段有限。家庭经济状况核定是社会救助准入的直接依据,针对当前居民收入及财产多样化、复杂化的现状,各地民政部门普遍缺少信息化、综合性的调查手段。虽然我省近年来积极推进跨部门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性较大,且上位法(如银行法、证券法)对居民信息查询有所限制,实际工作中民政部门通常只能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民主评议等传统方法来核定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难以保证核定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13

三是基层能力建设与工作要求不匹配。长期以来,基层民政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老化,工作经费缺乏,工作手段落后等问题十分普遍,与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虽然去年 9 月以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通过编制内调剂、公益岗位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了一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但是由于薪酬待遇较低而工作任务繁重,仍然面临着人员流失、岗位不稳定的现实问题。

四是经济薄弱地区资金支出压力增大。医疗救助政策要求取消起付线,对门诊和住院都进行救助,而省级资金补助办法还是延续以前突出对大病自付 3000 元以上部分的补助,资金补助办法和政策导向不一致。2010-2012 年,医疗救助省补资金分别占全省医疗救助总支出的 19.2%、13.6%、12.4%,特殊困难残疾救助省补资金分别占全省残疾救助总支出的 8.3%、6.9%、5.3%,省补资金所占比例连年下降,制约了经济薄弱地区救助水平的提升。临时救助建制以来省级财政一直未安排专项补助,所需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负担,苏北 5 个市临时救助支出仅占全省支出的 15%。

为顺应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要求,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丰富、拓展社会救助体系:

注重制度衔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14

一是注重不同救助制度之间标准的衔接,合理确定救助水平。就民政系统而言,优抚群体、特殊群体、困难群体这三类民政对象的保障水平应该体现合理的梯次。优抚群体作为共和国的功臣,其抚恤补助标准处于第一层次,保障水平应在社会平均水平以上;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和孤儿等特殊群体作为财政供养对象,其供养标准处于第二层次,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处于第三层次,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二是注重社会救助标准与其他社会保障标准的衔接,综合平衡社会保障水平。就民政系统以外而言,低保标准应该与其他社会保障标准保持合理的梯次。低保标准的调整,应该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等保持合理梯度,以激励就业再就业,防止滋生救助依赖现象。

三是注重收入型救助与支出型救助的衔接,探索建立收入型与支出型互补的社会救助体系。着重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对支出型贫困的基础作用。一方面,提高临时救助标准。以县为单位,充分考虑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困难原因、困难类型,科学制定分类分档的救助标准,可采取一次性救助和按月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设定合理的最低救助标准。对于因患大重病导致支出型贫困的对象,应大幅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切实发挥临时救助救急救难

15 的作用。另一方面,做好临时救助与医疗救助的无缝衔接,对于因患大重病造成支出型贫困的家庭,在完成临时救助审批手续、发放临时救助金后,应立即将其中的大重病患者纳入当年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实施相应的医疗救助,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以有效减轻其医疗支出负担。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支持

一是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资金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新增财政收入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加大省财政补助力度。我省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可用财力差别较大,省级财政要充分考虑各地财力状况,继续加大对保障任务重、财政困难地区的补助力度,为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到位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改进省级资金补助方式。大幅增加医疗救助和残疾救助省补资金总量,在此基础上,明确医疗救助和残疾救助资金按固定比例补助,以便地方在安排年度预算时预知本级财政所要承担的资金量。设立临时救助省级补助专项,或者从低保资金预算总盘子中调剂,对经济薄弱地区临时救助资金进行补助,带动地方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对支出型贫困的基础作用。

16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打牢社会救助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社会救助基层能力建设。社会救助工作人员配备要遵循文件规定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以文件规定的人员数量为下限,以规范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主导。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基层工作经费,社会救助工作经费要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

二是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服务水平。按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推进全省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安排专项经费,挑选精干人员,切实做好社会救助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将 2013 年作为全省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推进年,所有地级市要全面建立跨部门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明确部门职责,搭建信息共享平台;2014 年底前全省各市县都要开展核对工作,把原本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自动比对,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

第五篇:民政局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市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提高救助标准,强化规范管理,加强政策衔接,在全市基本建成了以城乡低保、灾民救助、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相配套,以临时救济、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工作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XX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资金保障,夯实社会救助工作基础

1、高度关注,创新理念,建立社会救助工作新机制。多年来,市委、政府始终把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来抓,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全力助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平稳健康发展。为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民政、财政、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教育、司法、卫生等XX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会救助政策制定、联系协商和协调督导工作。各镇乡(城区办)以民政办公室为依托设立社会救助所,村(居)委会依托社区组织设立救助工作站,高效协调、运转有序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历年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都以较大篇幅对社会救助建设情况进行审议。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还定期听取社会救助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由于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目前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机制。

2、提高标准,专款专用,保障救助资金公开、透明使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委、市政府也不断加大了社会救助经费投入力度,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XXXX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农村低保资金XXX万元,城镇低保资金XX万元,五保供养金XXXX万元,医疗救助金XX万元。还根据本市人民生活水平变化情况,将城镇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XXX元提高到每人每月XXX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XXXX元提高到每人每年XXXX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XXXX元提高到每人每年XXXX元,均为上级政策规定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救助资金集中审批、拨付使用制度,在救助资金发放上,实行银行社会化发放,封闭管理,做到管人、管事、管钱各司其职,简化了资金的运行环节,缩短了资金的拨付时间;在救助资金管理上,坚持一个口子向上申请,一个口子向下落实,实现了救助组织系统化;在救助审批上实行程序化,村、镇乡、市三级按申报、审核和公示的程序操作,并进行动态管理,从而有效防止了截留、挪用、贪污、挤占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构筑社会救助“五大主体工程”

1、整合资源,重点保障,实施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工程。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市委X届第XX次常委会议要求,根据全市人口分布情况,本着资源共享、便于管理、适当集中的原则,我局按照宾馆化花园式标准,于XXXX年投资XXXX万元,将XX所乡镇敬老院整合为5所,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工、统一竣工投入使用。整合后的X所敬老院占地XXX亩,建筑面积XXXXX平方米,并设有食堂、餐厅、棋牌室、医疗室、健身室、娱乐室、图书室和电梯等,配备室内户外健身器械。XXXX年XX月,X所敬老院全部投入使用。在管理模式上,将其纳入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其人财物统一由民政局直接管理。同时按照国务院新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全面加强敬老院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出台了《XX市五保供养工作实施细则》和《XX市敬老院服务人员绩效百分考核办法(试行)》,对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行为进行规范,几年来,我们与XX市XX养老护理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了XX分校,并成功举办了X期养老护理职业技术培训班,XXX名服务人员均通过了技术等级考试,获得了初级护理技能合格证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XXXX年、XXXX年五所敬老院连续两次被XX省民政厅命名为XX省三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同时,对分散五保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予以分类保障。对患重病卧床不起的老人实施重点保障,按照每人每月XXX元的标准拨付五保供养金,并聘请专人采用一看一的方式进行日常护理;采取居家供养方式,将相邻较近村庄瘫痪卧床、患重大疾病的五保对象进行集中供养,聘请专人进行日常陪护;以每人每年XX元的标准,全额资助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出资XX万元为五保老人办理了合作医疗手续;XXXX年,全市共有五保对象XXXX人,其中集中五保对象XXXX人,分散五保对象XXXX人,集中供养率达XX%。

2、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实施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程。我市自XXXX年开始建立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年来,按照上级相关政策,本着“应保尽保,特困重保、超标退保、阳光施保”的原则,按照“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程序,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截至XXXX年XX月份,全市共有城镇低保对象XXX户XXX人,累计发放低保金XX万元,月人均补差XXX元;农村低保对象XXXX户XXXXX人,累计发放低保金XXX万元,月人均补差XX元。着重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经村(居)委会、镇乡(街道办事处)审核上报的低保材料,民政局坚持科室初审,局长办公会集中会审的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进行及时审批;二是按照“规范操作、透明管理、社会监督”的原则,在市区居委会设立了城镇低保投诉意见箱,向社会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对于群众反映在法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申报对象,通过“一看、二查、三访、四评”的方式对其进行认真核实,如本人存在隐瞒收入的欺骗行为,将取消其审批资格;三是采取定期抽查和不定期回访的形式,要求局机关每半年集中抽调部分工作人员对低保户进行一次拉网式普查,低保办公室工作人员每人每周至少入户一次,通过调查做到人员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四是会同监察局出台了《XX市城乡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各级低保机构和工作人员职责,制定了XX种不作为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了城乡低保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五是积极建立低保基层干部辖区亲属备案制度。在收到民政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基层规范化管理的紧急通知》后,我市及时将此通知转发到基层民政所,要求各单位按照通知规定迅速建立村(居)委会干部的辖区亲属备案制度。

3、完善办法,提标扩面,实施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工程。为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低保户医疗难问题,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经民政、财政、人劳社保和卫生部门协商,重新修订了《XX市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新《办法》的特点是对低保、五保对象申请医疗救助实行零起付线,缩减了审批程序、扩大了救助范围,确保了医疗救助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同时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摸清本地区需救助的人数、病种、救助资金数量的底数,严格按照申报审批程序审核医疗救助对象,把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需救助的对象手中,XXXX年共为XXX位城乡困难群众下拨了医疗救助金XXX万元。

4、加大投入,重点保障,实施贫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为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问题,XXXX年制定了困难群众三年危房改造计划,预计每年投资XXX万元,彻底解决困难群众居住危房的实际困难,于每年年初都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并明确救助范围及标准,重点救助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其他特困户等特殊弱势群体。XXXX年,共为XXX户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危房改造资金XXX万元。同时根据《XX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暂行办法》,与房管局联合为XXX户城镇低保家庭发放住房补贴款XX万元。

5、多措并举,分类施救,实施专项救助和社会帮扶相配合救助工程。为使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XXXX年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实施分类救助,一是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服务的原则,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和服务,已救助涉及X市X县流浪人员XXXX名,发放救助金XX万元;二是为XX户遭受火灾困难家庭解决房屋修缮款XX万元;三是花费XX万元为X名社会弃婴完成了两性畸形手术治疗;四是慈善协会组织开展“慈善助医”活动,为XXX户特困低保户发放医疗救助金XX万元,筹集XX万元为XXXX多名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发放标准不等的助学金;投资XXX余万元为本市城乡群众减免死亡人口火化费用。

二、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社会救助政策与困难群众需求存在差距。我市社会救助的范围和标准在逐年扩大和提高,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与困难群众需求仍存在差距。一是救助水平仍然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飞速上涨的物价水平,目前的城乡低保补助,五保供养经费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二是专项救助能力有限。目前造成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成员中一旦有患慢性病、大病人员,即使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虽然解决一部分,但都有一定的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也只是杯水车薪,仍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三是救助覆盖有盲点。少一部分家庭因突发事件、意外事故支出了巨额医疗费,造成生活困难,可都不在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范围之内,例如:自己在家发生煤气中毒、交通事故肇事方逃逸,警方追逃找不到肇事方的、自己意外摔伤等。

2、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政策衔接机制有待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各部门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做好政策衔接,目前,某些方面虽有协调,但从系统工程来看,许多救助工作还应当整合,部门之间还应进一步加强配合。社会救助制度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住房就业援助等多项制度,但诸多救助制度还没有专门的条例,存在管理多头,条块分割的问题。

3、救助队伍与社会救助工作不相适应。目前,社会救助工作量大,政策性较强,并且开展各项救助工作都需调查,调查必须到户到人,我市各镇乡民政面对上一级民政、残联、移民办等多个部门的业务,存在工作人员不足现象,直接影响了社会救助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完善专项救助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物价上涨水平,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继续扩大救助范围和提高救助标准,特别是提高医疗救助比例,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完善专项救助制度,加大专项救助工作力度,切实最大限度的解决困难群众实际困难。

2、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搞好救助政策衔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头绪多,涉及人员广,且情况复杂,若将社会救助工作做深做细,首先需要各职能部门进一步相互协调配合,建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次需要做到救助政策衔接,定期组织涉及社会救助工作的各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召开会议,共同制定社会救助政策,确保社会救助政策统

一、管理有序、发展规范;再次出台对困难群众救助的优惠政策,例如: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水、电、暖、燃气、乘车、住院等支出,凭救助证件按比例直接减免的优惠政策。

3、加强基础建设,配强工作队伍。社会救助工作的有序开展关键在于基层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人员配备。目前基层民政部门面对上级是多个业务部门工作,要克服困难,筹集资金,加强基层民政部门的人员配备,充实社会救助工作力量;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队伍整体的思想业务素质。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培训,使社会救助工作者思想过硬,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建立和执行对他们的教育奖惩机制,真正做到权责明晰、功过分明、奖惩有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描写食物的好词好句下一篇:满意度调查问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