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范文

2024-04-1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1篇

“信息技术”主要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代表, 具有“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点。同时, 也具备集成性, 交互性和网络性的计算机技术, 能够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逼真的声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和控制, 根据使用者需要融合贯通并生动的加以展示。

随着教育从应试型向素质型的转变, 对教师政治课作业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科学的思想政治课作业应具有实践性、趣味性、时代性、开放性、梯度性等特点。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增强思想政治课作业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时代感、针对性、实践性和主动性, 这就给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实践性”, 就是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努力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 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归宿和根本目的, 也是政治课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政治课的许多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借助实践的力量, 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从而提高政治课的实效。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应当突出实践性、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点调查报告、记一些时事笔记, 提交作业的形式可以是word、ppt等。如:寒假时, 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对一年的重大时事进行收集、分类整理, 并分别选用本学期所学的3个理论对某一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以word或ppt形式发到教师的邮箱。开学后先由学生评选出最佳作业, 并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信息技术, 完成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制作媒体, 在课堂中展示成果和交流感受。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作业的模式, 提高了作业实效。学生通过借助网络、计算机等信息技术, 完成实践型的作业, 有利于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增强思想政治课作业的趣味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强大的内在动力。传统的政治作业无非是练习册、练习卷, 题型一般只有选择、问答题等, 形式单调, 学生面对日复一日, 简单划一的作业, 觉得枯燥无味, 被动的学习, 毫无积极性可言,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失去做政治作业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活化作业文本, 因为它融声音、文字、动画、影像于一体。图文并茂, 声像俱佳, 可以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和信息, 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因此, 在形式上, 既要有传统的书面作业, 也要运用多种新型的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可以通过“说”来完成作业。如:要求学生观看电视新闻或上网浏览信息、访问网站。课前5分钟进行时政播报。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视频作业:在讲授《经济生活》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时, 要求学生通过录像, 收集身边真实的创业故事来总结发现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增强思想政治课作业的时代性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各门课程中与现实生活结合得最紧密的学科, 时代性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政治课作业的特点之一。所谓时代性, 就是教师选用的作业材料应与时代脉博相适应, 不能仅联系历史情况, 更重要的是联系现实问题, 尤其要联系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我们设计富有时代性的政治作业提供了历史的机遇。现代信息化条件下, 我们所需要的有关时事的信息视频, 时政分析, 几乎在瞬时就可传遍整个世界。通过网络我们能便利、快捷地获取作业材料, 这既实现了作业的时代性, 也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由于采用的作业材料是当今发生的新鲜事物。有的事件直接发生在学生自己的身边, 学生不乏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 这些都在学生思维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在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构架起一座桥, 有利于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抽象的理论从而完成作业。例如:在教学“国家财政”知识点时, 布置学生分别收集国家、省、市的各种最新财政数据和视频资料, 并让学生结合财政的三个作用对有关信息进分析,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我们把更多更快更新的图片、数据、资料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作业的批改、评价、讲评等环节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 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我们布置的作业有三种心态。一种是积极接受的心态, 一种是中间心态, 还有一种是排斥心态。如果教师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就有可能排斥作业, 作业效果就会降低。

在作业这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几乎“垄断”了作业批改、评价、讲评这几个环节。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 评价方式、讲评方式, 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评价、讲评, 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方法,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与直观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转变作业的批改、评价、讲评方式, 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 作业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我构建、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过程。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信息共享与交流的有效方式。笔者在班上推出每周课堂上完成一道主观题的形式。课前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笔者准备的一道题。学生先自己分析、列提纲要点, 然后选用3名学生的提纲要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先让作业被展示的学生到台前来分析自己的答题思路, 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包括评等级和口头评语, 并进行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评, 升华, 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后出示参考答案, 并总结答题规律、强调规范答题的重要性。通过此类灵活的作业形式, 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 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能优化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批改、评价、讲评等环节, 增加作业的实践性、趣味性、时代性,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思想政治, 运用思想政治的快乐。

摘要: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思想政治课作业的实践性、趣味性、时代性;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作业的批改、评价、讲评等环节的积极性。以此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改善以往作业的固定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这样, 不仅使课堂的活力和效果得到提升,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作业,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罗向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有效作业初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8 (08) .

(2) 江丕柏.高中政治课有效作业设计、评价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12) .

(3) 虞春霞.优化作业设计和评价提高政治课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0 (4) .

(4) 戴书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教研版, 2011 (1)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2篇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数据资源型服务器为核心,运用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整合资源.再设计、再开发,应用于教学和课堂管理中,并对相关过程作 相应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分析高职院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

一、现代教育技术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能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减轻教师准备教学资源的程序,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知识的缺陷,信息呈现多样化,符合现代教育规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师生之间可以在不考虑空间及时间的限制下进行交流;它不再依賴于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而是使用音像教材,视听结合,信息来源准确且丰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实现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将视频或音频或动画等信息借助PPT等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展现的教学活动过程,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处理功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核心在于教师对教学进程的控制更加优化和有效。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体现为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设计和安排教学,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教学功能和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它将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在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现,学生可以通过特定的登陆方式进行学习和考核,它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只要能够提供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应用,适用于远程教学。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决定继续呈现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接收学生的应答,判断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适当的答复。

(三)计算机模拟教学

计算机模拟教学就是用计算机提供一种仿真的工作学习情境,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际的真实场景和社会自然现象,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技能训练的新型的教学方法。仿真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客观条件的不足,以补充实习场地和设备资源,通过向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仿真教学从搜集资料、处理教材、创设情境、计算机模拟展现等方面入手实施教学过程并在实施中改进存在的问题。仿真教学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仿真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常用实验仿真、实训仿真来取代现场实训,以弥补学生多、设备少的缺点。实验仿真: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验环境,从而替代或补充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实训仿真:由计算机技术来完全仿真一个真实的工厂,或通过控制的模拟实训器,产生逼真的训练、操作环境进行互动操作的教学过程,如学习者通过操作计算机,根据情境模拟进行实验,并利用电脑分析各种实验可能产生的变化,使学习者得知结果,以达到与实际情境相同的学习目标。计算机模拟教学的优点可以概括如下:(1)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由于技能学习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反复练习,计算机模拟可以避免经费及客观环境等因素,提供无数次的练习机会,直至达到教学目标为止。(2)增加实习的安全性。在职业教育中,有些技能的培养有很大危险,如辐射问题、化学反应的毒气、汽车加速实验、高压电力等实验。而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人员损伤,进行标准的实验。(3)有效地降低实习经费。计算机模拟教学可以重复模拟,不需要机器设备,其费用相对来说要低得多。(4)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计算机模拟教学提供动画、图像、文字来模拟情境变化的特性,这极易引起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总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根据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不同特点,针对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模式,而且要将各种模式有机地结合,从而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得以有效地贯彻。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学以板书填鸭式模式,而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声光电等多元素,对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出了深刻的改变,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是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对教育体制和教学理论的教育体制产生积极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引起学习方式的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核心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它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兴趣而实施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创造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手段也能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教学,进行形象、生动、自主的教学,构建信息丰富、反思性强的学习环境。

(三)现代教育技术使学习资源发生了变化

计算机技术为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学习资源的多元化提供了手段和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也使学习的空间从传统的课室变成全社会、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全球教学资源高度共享,信息的传递不受时空限制,异地之间的师生可以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咨询。

(四)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也不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对当前教学的模式产生了影响和动摇。通过将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高职院校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议

(一)积极转变教师观念使之适应现代教育技术要求

目前对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来说,许多教师也缺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动力和经验。无论从操作计算机等现代设备的技能,还是在心理方面,都缺乏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准备。为了建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尤其计算机操作、音视频处理、网络技能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可以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去参观学习网络课程建设、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情境设计等,或者组织多媒体设计竞赛,这些活动都可以大大激发教师的兴趣,加强教师教学手段的锻炼,同时也可以树立鲜明的现代教育观念。

(二)开发移动学习系统,提供良好的交互平台

要使高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搜寻到学习资源,能够与老师、同学们及时地进行信息沟通等,必须有一个平台帮助实现,移动学习系統就是这样的平台。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是移动学习能否实现的关键,学校移动学习系统开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开发、设计适合自己学校的移动学习系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系统开发首先应考虑学校师生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其次考虑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除了设计适合移动设备特性的学习资源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网络教学资源,选取部分典型的优秀资源进行转换处理,使学生能够更为方便地使用这些优质资源。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有许多,它也是移动学习能否成为现实的关键环节,需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贾宝刚.新建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建设口[J].教育与职业,2007,(8).

[2] 李根,刘珊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 杨懋,张海军.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河西学院学报,2003,(3).

[4] 王竹立.技术与教育关系新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2).

[责任编辑 陈 鹤]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3篇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双峰寺镇中心校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教育的目标、价值、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由此可见,我们广大教师要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会快速得到发展。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面向教育信息 化(信息化教育)。因此,人们往往把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称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简称“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时代的教师是幸运的,因为其专业发展有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信息时代的教师又是辛苦的,因为信息技术不能自发地促进其专业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深刻 地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学好和用好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看:无论采取哪一种取向,信息技术(IT)都能够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理智取向而言,IT 是教师学习和教学的工具。对实践-反思取向而言,IT 就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利器。对生态取向而言,IT 是教师交流与协作的平台。

2.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①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②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③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态度养成和升华。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结构各要素互动。

3.信息技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信息技术介入教师职前培养可以提升

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信息技术介入教师职后发展可以使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提

速,即缩短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教师迅速走出‘高原期’,突破最困难的瓶颈时期。

4.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①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制度建设。②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育的变革。③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自我更新方

式的变革。

5.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绩效:乔纳森(Jonassen)把信息技术工具划分为认

知工具与效能工具。其中,效能工具(productivity tools)重在帮助人们提高

工作效率,例如文字处理系统、作图工具、数据处理工具、电子报表系统等。

6.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由于教育是一种信息

型实践,信息技术更有可能引发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从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

轨迹看,事实确实如此,几次大的教育变革均缘于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促进教师

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师角色、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发生了大转变。

二、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新特点

(1)面向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

面向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因此,人们往往把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称

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简称“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时代的教

育改革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教师即研究者” 成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必

然要求。

(2)教师专业素质呈现出信息化特色

在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的许

多课程在教学中采取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

增加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增强了教师劳动的创新性质,使得教师的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

(3)教师角色多元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学习模式的出现,教师角色从权威的知识传授

者向多元化角色转变——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者、终生学习者、信息时代的知

识领航者、协作与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课程开发者、教学资源设计者和

组织者,等等。

(4)信息技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离不开信息技术。有人把信息技术形象地比作教师专业发展的“翅膀”,插上信息技术“翅膀”的教师能够在专业发展的“天空”高飞。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六个方面:(1)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教学工具、实践与反思的利器、交流与协作的平台。(2)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3)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5)提高教师绩效。(6)引发教育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我们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使大家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如教育信息化对幼儿、对教师的积极意义,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和过程实现教育信息化„„使教师们对教育信息化具备理性的认识和眼光,而不单单具备对信息化的盲目狂热。2002年我园制订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美育特色发展》的三年规划,把信息技术和自然美育的整合作为重要工程来规划安排,在十五园本培训中也把信息化技术培训作为重要工作,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因此负责培训的主教老师经常学在前面,参阅资料、请教他人,以自身的学习经验去指导教师,并且邀请一些专业人员来我园开设专题讲座和培训。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商讨,寻求解决办法,调整培训计划。在幼儿园的教师图书室内,也添置了好多信息技

术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供教师参阅。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许多教师都有顾虑:

1、对电脑的操作不够熟练;

2、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程序复杂,认为无法掌握;

3、学习后在教学中运用,将花费许多精力,从而增加工作难度。顾虑重重,影响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鼓励教师参加学习,我们让教师观看一些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可爱的形象,鲜艳、美丽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了教师的目光,增加了学习的愿望。信息技术培训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培训,更注重实际操作。通过从网上收集教学素材,在学习中激发教师的互动通过绘画、拍照、录音、录像等手段共同收集制作素材,丰富幼儿园服务器的素材库。在课件库中准备了很多优秀的课件作品供教师欣赏和参考,及时展示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交流,大大激发了教师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们利用晚上以及业余时间,互帮互教,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坚持练习。尤其是几位老教师不甘落后,学习劲头十足。各位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掀起了学电脑用电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热潮。我们先后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技巧、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的制作技术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挖掘潜力按需施教的原则,操作为主讲授为辅、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3、强化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园本研究的整合

随着教师驾驭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受益者是幼儿园的全体幼儿。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自然美育的有机整合,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特色的形成。大量信息的获取,使教师的眼界更宽、思路更广、观念更新。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组织活动的形式更新,方法更科学,幼儿获益也就更多,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组合手段开展教学,在姐妹园研讨交流、家长开放日等公开活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评价。

教研组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自然美育课程整合的课例研究。如科学组的教师

在带学生去田野观察蚕豆,他们从实物的摆弄中发现蚕豆的秘密,了解了蚕豆苗的叶子、花、茎、根等各种表象,但对于花的凋谢、叶子的不同变化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观察的过程中缺乏植物生长的一个系统性,因此他们产生了很多疑惑。总结分析他们的疑惑不难发现,学生希望看到蚕豆苗的生长过程,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的一切变化,学生的探究热点转到了植物的生长变化。为此,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了一个延续性的活动方案。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蚕豆苗的生长过程、蚕豆花的生长过程,制作成课件(蚕豆种子睡到泥土中——蚕豆发芽——蚕豆苗长叶子——蚕豆苗长高——蚕豆苗开花——花凋谢——结豆荚),运用到本主题的下阶段活动中。学生终于从课件中了解了蚕豆的秘密。从他们满足的神情中,教师们体会到大自然动态的变化给幼儿带来的兴趣,这对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态度有着积极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开放式探究活动中的不足,它让学生从一种具体的表象认识过渡到对变化过程的系统了解,满足了学生的渴望,扩展了他们的视野,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学生乐于尝试,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体会成功的快乐和获得的满足。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极大地延伸学生的感官,延长其感受时间、拓宽其空间领域、丰富其感性材料,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的思维空间得到扩展。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进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4篇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来进行美术教学,可以使课本上的文字、图画,通过鲜明的视觉、听觉而更形象直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关键词:

激发

兴趣

培养

创新思维

发挥

主体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不断促进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构筑了新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来进行美术教学,可以使课本上的文字、图画,通过鲜明的视觉、听觉而更形象直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也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形象教学。

一、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即时抓住学生的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运用信息技术技术,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现在的美术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在是一味的模仿机械的作业,现在更多的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而多煤体在这一点上能够很轻松的就完成,比如在色彩的训练上,有一课《对比与协调》,如果用单一的讲学生的知识面很难理解,于是我在电脑上用填色游戏的方式上课,一开始学生的兴致就高兴,在填色游戏中引导他们用对比色、协调色来完成,最后做对比,就让学生不但牢固记住上课的内容,学生多于美术课更有一个新的认识,兴趣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上来了。如在上《迷彩服》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出有趣的动画片:森林里要举行动物联欢会了,森林里的动物们都非常高兴,都要想穿一件漂亮的迷彩服来参加。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样,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感染,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动物的形象记忆深刻,激发了作画的愿望,为接下来帮动物们设计迷彩服打下基础。学生在这种情趣中,乐趣倍增,便会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其在重点、难点处“布阵设防”,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得好,将事半功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只是传授学生授鱼的方法,他们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起到作用。创新并非高不可攀,理论研究表明每一个智力健全的人都有创新潜力,所有的人生产和生活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需求和经历。相反,过多的模仿,循规蹈矩,不习惯独立思考,喜欢从众,事事听话,过于追求表扬,过分统一要求,过分追求成功率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内容仅仅用讲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就算是讲的很详细,讲的在生动,而学生的知识面窄,对于一般的讲解根本是无法理解,特别是像我们农村小学,有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根本就是一无所知,要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会这些知识并且能够记牢这些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手段要新颖独特,而能够承担这个责任的,也只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了。比如在<<青铜时代>>这一课中,学生有的对于青铜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寻找了大量的资料,制作了一个动化式的课件,从青铜器的起源、发展、鼎盛到逐步衰弱,用课件一一展示,学生象看电影一样饶有兴趣,开阔眼界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并对美术有新的想法。

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的美术技巧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将问题简单化,有效地突破难点。例如:第二册美术《漂亮的童话城堡》这一课,其中让学生概括建筑物的形状,用各种基本形进行重新组合创造为本课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个难点就容易解决了,学生发现房顶是三角形的,就可以用鼠标击房顶,那么城堡中所用的三角形就会不停的闪烁,同学一目了然的发现什么地方用三角形、圆形、方形‥‥‥在进行拼摆练习时就更轻松了,用手轻轻一点鼠标,很多不同组合方式的漂亮的城堡一览眼底,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画面形成的过程,掌握基本绘画技能。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过程的实施,是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想象是创造的主要条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性思维并非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要收到积极的效果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单凭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是不行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起到很好的启发诱导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视、听等各种渠道影响加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通过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的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让教师在课堂内更游刃有余,让学生在课堂内更兴趣盎然,使学生自身的创造性素质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同时,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容易地接受,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更主动地接受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5篇

富裕二中

杨丽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数学教学课堂。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运用也促使我们教师不断自己的教学方式已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借助信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一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往往会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有一个导入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导入时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如在学习《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课时,如果直接把求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不容易记忆这些公式,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于是我设定了播放“嫦娥二号发射场景”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节课上来,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也被激发出来,有了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因此,借用信息技术创设的这个问题情境所要达到的“促进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思考”的目标已经实现。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有许多学生对于要学习的内容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对于有些问题难于理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直观、动态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平行四边形性质》这节课,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出示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出问题,运用FLASH制作出动画并演示平行四边形绕中心旋转过程,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将要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突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中,大都是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虽然也有师生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但合作与交流受时空限制,实效不大。何克抗教授说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当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检索等功能,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做为教学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分类与比较》一课,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动物分类介绍,有生活中的图形的分类与比较,有与美术和劳动整合的颜色、图案„„,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进行自主学习,了解了分类与比较的真谛,并能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在给出的大量图形中,用鼠标圈一圈点一点,把给出的图形进行准确的分类与比较,观察分类比较之后,用手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进行分类,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同伴协作的快乐,感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体会到了“数学美”。实现了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枯燥地讲解,却事倍功半的现象。

四、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数学教材由于其版面、地域的局限性,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书本上的知识以理论为主,与“身边的数学”联系不是十分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新知识的汲取,阻碍了数学新课程目标的实施。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书本补充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借助于因特网还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编制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运用,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提供了非常自然的生活化的工具,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的系列课程资源,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数学课堂训练。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技术也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使数学课堂向有效教学的课堂慢慢转变。我们在以后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让我们最大程度地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的优化整合,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促进作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6篇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是教育思想的体现, 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刺激-反应”, 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 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 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 还要尽量不要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 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 消退错误的“反应”,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 认为只有通过强化, 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 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学习理论, 它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 是从认识论的高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的直接结果, 伴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而日益成熟, 因其本质上的人本思想,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2 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 给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带来深刻的变化, 亦对传统的机电类专业人材的培养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对中职数控技术类教育现状的调研发现, 虽然各类职业学校加大了培养数控人才的力度, 但始终不能满足我国数控人才的需求,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数控教育是新的事物,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各校只能参考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教材等, 因此, 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不明确。

2.2 师资力量薄弱

数控专业师资数量不足, 素质不高。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 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 同时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中职学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建设刚刚起步, 师资队伍刚刚组建, 有许多学校甚至将原来从事机械类 (如车工、钳工等) 教学的教师转岗为数控教师, 再加之学校对教师的在岗培训力度不够, 教师的专业教学经验和技术能力明显不足。

2.3 实验基地缺乏

学校的教学效果的好坏, 实验基地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 如果只停留在纸上谈兵, 则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但是, 由于各中专的财力不够, 要建设一个够用、完善的实验基地, 不是一说就能办好的。

2.4 教材不适合

现在, 数控方面的教材都是适合高;等院校的, 它们强调理论知识, 而我国学生基础, 明显的大专不如大学、中专不如大专、技校不如中专。另一方面, 培养的目标也不一样。如果套用相同的教材, 则有悖因材施教的原则。

3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控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现, 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用“三种技术” (现代媒体技术、现代传媒技术、教学设计技术) , 做“两件事情”即: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包括教学信息、教学人员、教学环境等;优化教学过程, 就是使教学过程各组成要素 (教学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效果等) 及其相互关系, 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做到整体优化。“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 以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学体系。因此,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无疑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冲击力, 对老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老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 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手段先进性、教学模式多样性、教学内容丰富性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1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模式

《机械制图》是数控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是数控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相像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技术课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制图教学中, 我们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 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力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3.2 仿真技术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 数控技术教学必须用相应的实践教学来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 创造能力,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工程实践的素质, 我们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 开展CAI教学和培训, 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将抽象的枯燥的概念用形象的生动的图片和图像表现出来,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

在教学方法上, 采取“全真或仿真的教学方法”,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将普通教室与实验实训室的合二为一, 内置数套设备, 配备相应的挂图、模型、技术手册和工具书等, 边讲边看边练, 改变了过去在“黑板上种田”的单一教学方式。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 数控课程在教学上多注重传授理论知识, 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完全的数控实践教学, 应有专门的实践基地, 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器、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相应的位置检测实验仪器, 甚至要有一个相当规模和配置的计算机房, 可以运行大型的数控软件, 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并能动态模拟加工轨迹、进行三维, 并与数控机床有良好数据接口, 使程序经过后置处理转换成NC代码, 从而在数控机床上运行。如何改善和提高数控专业课程的实验环境, 使学生能学有所练、学用结合, 是数控专业教学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难题。近年来, 随着仿真技术的日益提高和计算机在职业教学的普及, 把仿真技术引入数控实习教学, 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实习教学, 而且作为节能降耗的另一种新手段已成为可能。

摘要:本文通过数控教学实践研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 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为一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充分感知, 在直接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数控,现代教育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M].电化教育研究, 2000, 7.

[2] 高利明.现代教育技术[M].中央电大出版社, 1997, 9.

上一篇:液压系统组成部分范文下一篇:医院行风建设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