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性观念范文

2024-05-12

增强党性观念范文第1篇

一、【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令计划一案,从依党纪国法展开组织调查和立案侦查,到依法指定管辖、提起公诉,再到依法审理、作出一审判决,都坚持依法依程序进行。这充分表明反腐败始终在法治化轨道内运行,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原则,充分体现了司法文明进步。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中国慈善事业建设过程中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自此开启了中国依法治“善”时代。

材料三:2016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主题:2016年国家宪法日宣传主题: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材料四: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1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该决定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五:宪法宣誓内容:“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材料六:12月4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法律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是什么?

(1)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对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作出规定。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

3.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1)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1)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3)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4)依法治国的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哪些?

(1)依法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的客观要求(2)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4)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怎样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法律体系。(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3)推进依法行政,做到公正、文明执法。(4)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5)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6)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7)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贡献?

(1)认真学法,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2)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7.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

(1)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2)途径: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等。

三、【中考命题走向】

1、设立宪法宣传日,宪法宣誓制度,说明了什么?

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③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⑤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1)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 (2)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3)更好地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4)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律素质。

3. 宪法宣誓内容:“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宪法宣誓内容体现了课本的哪些观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最高的行为准则。

(3)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4)公民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范围。 (5)国家公职人员要严格依法律己。依法行政。

(6)加强法律监督,有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督促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4、请你设计几种宣传宪法的活动形式 : 单位组织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开展图片展;发放以宪法为主题的宣传单;开展宪法知识竞赛;开展报告会、座谈会等。

5、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如今也是国家宪法日。从2001年至2016年的十六年间,我国多次把宪法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的重点,宣传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2016国家宪法日主题:学宪法、讲宪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小明所在的九年级(4)班准备到附近的社区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1)九年级(4)班的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宣传宪法?

印发宣传宪法知识手册、利用村庄广播喇叭宣传、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宣传。

(2)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向社区居民宣传宪法的哪些内容?写出你的宣传题纲。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一切团体社会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⑤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⑥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权威。 (3)请你设计一幅宣传标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维护宪法尊严?

①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增强宪法观念;②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③以各种形式宣传宪法,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④青少年必须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

6、依法治国

护航中国梦 2016年3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遍对立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这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自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来,我国迈进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快车道”。从卢梭到韩非子,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论述表明,依法治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对全国人民的承诺,为中国梦的实现护航。

(1) 请你说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法治则国兴;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2) 为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青少年要努力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②认真学法,守法,宣传法律,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③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④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⑤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 实现依法治国,道阻且长,请你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献计献策?

①依法治国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②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③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加强立法,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4)在全国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学校准备开展一期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黑板报展评,在你班的黑板报中准备出现哪些内容或栏目?(至少写出三条)

①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②推进依法治国的策略;③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中学生应怎样做;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

7、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以空前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全国已有66名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被查处(不含军队官员)。党中央坚决查处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郭伯雄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的局面已经形成。其中,刘铁男、王素毅、李达球、童名谦、倪发科、季建业等已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的处罚。中央用行动表明:反腐没有指标,只要违法违纪,一律查处。 (1) “打老虎”、‘拍苍蝇’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样的治国方略?实施这一治国方略的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实施这一方略的核心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依宪治国;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一切团体社会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⑤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

(3)要将反腐工作进行到底,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通过些渠道举报腐败行为?

打热点电话、新闻报刊、写信、发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等。

(4)为形成反腐机制,让领导干部不敢腐、不想腐,我们应如何做?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积极行使监督权;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弘扬法制精神;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8、材料一:在网络上,倒卖个人信息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链。据媒体报道,在某些网站,公然售卖考生信息者大有人在。这些卖家对于包含考生姓名、学校、电话、住址在内的信息进行打包出售。

材料二:2016年9月23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通告》称,凡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一切违法犯罪活动。

1)倒卖个人信息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隐私权。

2)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严厉打击电信诈骗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②能够维护公民的隐私权;③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④有利于彰显法律的威严,震慑犯罪分子,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生;⑤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法治中国。 3)为预防电信诈骗案的发生,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1)政府部门:加强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2)相关运营商:依法办网,加强对公民隐私信息的保密工作。(3)公民: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和维护他人隐私。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与侵权行为作斗争。 4) 近年来,电信诈骗盯上了未成年人,请你从未成年人角度为避免受到电信诈骗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要做到“三不一快”;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快报案。(2)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控能力,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3)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不贪图便宜,不轻易相信陌生人。(4)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不浏览涉及个人隐私的网站。

(5)生活中遇到困难,应尽量找父母、老师或者信得过的朋友解决,切勿相信陌生人。

9、2016 年国家宪法日座谈会在杭州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宪法,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权威。

(1)为什么要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 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⑤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

⑥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一切社会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普及宪法知识,扩大宪法的社会影响力,弘扬宪法精神,促进宪法实施。 ②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的力度和进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助力。

增强党性观念范文第2篇

山东省曹县:孙亚钟

2018.05

一、【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专题片《法治中国》播出 法治昌明,国盛民安。2017年8月,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广大干部群众反响热烈。大家纷纷点赞,称赞专题片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并表示要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为法治中国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材料三: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2017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全国各地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宪法纪念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

材料四:在2018年3月17日上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在会议议程完成后,举行了宪法宣誓仪式,这也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宪法宣誓誓词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材料六: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七: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法律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是什么?

(1)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对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作出规定。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

3.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1)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1)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3)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4)依法治国的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哪些?

(1)依法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的客观要求(2)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4)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怎样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法律体系。(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3)推进依法行政,做到公正、文明执法。(4)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5)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6)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7)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贡献?

(1)认真学法,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2)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7.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

(1)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2)途径: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等。

三、【中考命题走向】

1、设立宪法宣传日,宪法宣誓制度,说明了什么?

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③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⑤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宪法宣誓内容体现了课本的哪些观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最高的行为准则。

(3)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4)公民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范围。 (5)国家公职人员要严格依法律己。依法行政。(6)加强法律监督,有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督促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3、请你设计几种宣传宪法的活动形式 : 单位组织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开展图片展;发放以宪法为主题的宣传单;开展宪法知识竞赛;开展报告会、座谈会等。

4、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如今也是国家宪法日。从2001年至2017年的十七年间,我国多次把宪法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的重点,宣传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2017国家宪法日主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

1 小明所在的九年级(4)班准备到附近的社区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1)九年级(4)班的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宣传宪法?

印发宣传宪法知识手册、利用村庄广播喇叭宣传、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宣传。

(2)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向社区居民宣传宪法的哪些内容?写出你的宣传题纲。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一切团体社会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⑤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⑥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权威。 (3)请你设计一幅宣传标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维护宪法尊严?

①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增强宪法观念;②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③以各种形式宣传宪法,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④青少年必须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

5.设立宪法宣传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说明了什么?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②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6.为了更好地响应宪法宣誓制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积极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③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7. 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普及宪法知识,扩大宪法的社会影响力,弘扬宪法精神,促进宪法实施。 ②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的力度和进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助力。

③有利于引导公民正确行使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维护宪法权威。 ④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⑤有利于形成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8. 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3)强调依法治国有利于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不良风气。 (4)依法治国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法律观念。

(5)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要求。 9.请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献计献策。

①依法治国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②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③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加强立法,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10.青少年能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些什么? (1)青少年要努力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2)认真学法,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3)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4)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1、材料一: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以空前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全国已有66名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被查处(不含军队官员)。党中央坚决查处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郭伯雄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的局面已经形成。

材料二: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打老虎”、‘拍苍蝇’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样的治国方略?实施这一治国方略的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实施这一方略的核心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依宪治国;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一切团体社会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⑤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

(3)要将反腐工作进行到底,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通过些渠道举报腐败行为? 打热点电话、新闻报刊、写信、发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等。 (4)中央高度重视反腐,高官纷纷落马,这说明了什么?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我国大力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我国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④中国共产党长期持久的反腐决心,加强全面从严治党。

⑤任何人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必须遵守宪法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超越法律规定和许可的范围行使非法权利、谋取非法利益,不仅不受法律的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有哪些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②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权威地位,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依法进行。③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④有利于形成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气和社会正能量。 ⑤有利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

增强党性观念范文第3篇

(一) 加强党性教育史中国共产党人各个历史时期对党员的一贯要求 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也是一个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政党是把本阶级的利益和思想集中起来又化为行动的政治组织。在为本阶级的利益进行的长期斗争中,高度集中地发展了本阶级的特性,从而形成政党本身的特性,这就是党性。所以,党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共产党员的党性,首先表现为一种观念,即党性观念。党性观念的树立与改造,最主要的是靠党员个人高度的自觉,但也离不开组织的教育、管理与监督。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又是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部队。因此,在我们党的党章中明确规定,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党的其他组织,参加组织生活,遵守党员的义务和纪律,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这一条看起来简单平常,但却是保证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组织措施,也是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党性教育的这一要求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就开始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拒绝农民和其他革命分子入党,就不可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革命政党,没有这样的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吸收大量农民和其他革命分子入党,不注重党的建设,特别是党性教育,不解决他们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就不可能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因而也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毛泽东在创立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发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这种特点,提出了首先着重在思想政治上建设党,同时也重视从组织上建设党,把加强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地位的建党路线,成功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中所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他在1929年12月28日所作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毛泽东针对党和红军中存在的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危害,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等等。

延安整风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成功案例。整风运动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整风,二是一般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整风,两个层次的整风都把党性教育作为主题。1941年7月和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并把毛泽东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集《六大以来》发给党的高级干部,要求认真阅读研究。 1942年2月,毛泽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党普遍的整风运动开始。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座谈会后,文艺界进行了认真的整风学习。延安整风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举行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思想,他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背景下,为防止党内对个人歌功颂德,中央专门做出六条规定:不给领导者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鼓掌,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更加强调要严格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尤其要严格对高级干部的要求,决不允许有任何因功劳大而不履行党员义务的特殊党员。毛泽东认为,在执政的条件下,工人阶级政党的战斗力不仅在于党员的数量,更在于党员的质量。因此,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必须提高党员的各方面素质,尤其应注意防止投机分子和不合格分子混入党内。

1951年2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3月28日,中共中央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两次会议都讨论了在执政条件下怎样强化党员标准的问题。中央响亮地提出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口号,并在充分讨论、反复修改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和《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要求对党员普遍进行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教育。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党性教育活动,规模较大的有四次。第一次是1983年到1985年的整党。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指出:“这次整党的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第二次是“三讲”教育。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第三次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项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历时一年半,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最近的这次就是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部署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这几次党性教育活动,都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尤其是强调实效和建章立制,进一步将党性教育制度化。

党的历史表明,注重党性教育,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一个人从普通公民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需要党组织的教育,真正解决思想入党问题,不断克服随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产生的不良思想意识。因此,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是当的建设的常态化任务。

(二)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伴随共产党员政治生命的全过程

党性作为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不仅体现在党的整体机制中,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一言一行中。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员的党性,而广大党员增强了党性,才能真正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提高党的战斗力。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仅决定着自己党性觉悟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党的性质和战斗力。因此,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必须以每一个党员党性观念的增强、党性锻炼的加强为基础。

早在1941年,刘少奇在给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工作的宋亮(即孙冶方)的信中曾说:“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因此,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是在指导上的幼稚与错误而引起全党或重要部分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他具体分析过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不足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传入中国的历史不长。“由于这些原因,特别是我们党的主观努力不够,二十年来,我党虽有极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但缺乏理论的弱点仍旧未能克服。这是我们今天还要以极大的努力来加以克服的。”而要克服这些不足,就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

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把党性修养作为自己的终身任务。方志敏说,“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这是他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内心表白。1935年1月,方志敏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民党统治地区时,由于叛徒出卖,在皖浙赣交界处的怀玉山区不幸被捕。敌人把五花大绑的方志敏带到了台上“示众”,方志敏昂首挺立,镇定自若地向成百上千的群众高声说道:“同胞们!我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我们中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贪官污吏剥削统治,国将不国,民不聊生。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国民党一军官对方志敏说:“方先生,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国民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方志敏打断他的话,正色说道:“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功名利禄视如粪土。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绝不投降敌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方志敏还在狱中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作品,其中成了他饱含激情的和对祖国爱戴、对党忠诚的传世之作。

雷锋1940年出生于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1950年9月至1956年7月,雷锋在湖南省望城县龙回想清水塘,荷叶坝小学读书。1957年2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58年11月,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党推土机手,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1月,雷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驻辽宁省营口市某部运输连任战士、班长,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雷锋的优秀事迹不久之后被广泛报道。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学习雷锋的题词不断。直到今日,雷锋精神仍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雷锋的一生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英雄伟绩,何以能够成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归根结底在于他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光都无私奉献给了人民,以真诚火热的赤子之心和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壮丽而辉煌的人生乐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基本内涵,是贯穿在雷锋一生中最突出、最动人、最完美的主旋律,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既反映了雷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和风格,又反映了雷锋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

“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1962年6月,为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任尉氏县县委副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第一书记。兰考地处黄河故道,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改道,风沙、盐碱、水涝肆虐、土地荒芜、人口外流,兰考已是一片贫穷凄凉的景况。焦裕禄上任前,党组织用“三个最”明确告诉他兰考的状况和对他的要求: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接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面对党组织提出的“三个最”,焦裕禄坚决地说:“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他在兰考忍者肝病的折磨,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终因操劳过度,于1964年5月不幸病逝。

不闯“红灯”,这是郑培民一贯的自律。他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也能在日常小事、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他不为钱财闯“红灯”。郑培民到中央党校学习时,曾向单位财务处借了5000元作为差旅费和学费。到中央党校报到交费后,他把余款存到了储蓄所。后来回单位报账时,他居然多交了8.72元钱。财务人员问其原因,才知道是存款所得的利息。于细微处见精神,从琐事中看作风。小小的8.72元,郑培民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形象由此赫然可鉴!他不为家人闯“红灯”,郑培民挚爱家人,但他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给予妻儿任何照顾。他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他不为朋友闯“红灯”。郑培民朋友多,但是对于朋友特别是对企业界的朋友,他从不占他们的一点便宜,多次谢绝一些朋友提供的所谓对新产品的“试穿”、“试用”。郑培民不闯“红灯”,目的就是要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

“两袖清风来去”,这是福建省东山县干部群众对老书记谷文昌的朴实评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她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谷文昌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子女,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许多人称赞他是一位“时刻想着群众,忘记自己的人”,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十几年如一日”,非常高尚的人。总书记多次提到谷文昌,在《“潜绩”与“显绩”》中,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2015年1月,与全国200多位县委书记座谈,在叮嘱大家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时,总书记又一次深情谈起谷文昌。

增强党性观念范文第4篇

导入新课:

案例:谁有权制定法律。有一个典型案例,说的是某村有一公共果园,常有村民饲养的牲畜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村委会为此召开村民大会,提出今后若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村委会有权任意处置这些牲畜。村民大会当场举手表决,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这一规定。有一天,村民孙某的两只山羊再次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时被守护人打死。孙某遂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并声明表决时自己并未举手同意这一规定。 本案中村委会的行为不是立法活动,村民大会通过的规定不是法律,不是法的表现形式,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而,孙某有权依法获得赔偿。这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法律的特征和创制? 讲授新课: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一是制定 ,二是认可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 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应,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对外方面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一)法律制定

(二)法律遵守

(三)法律执行

(四)法律适用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六)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七)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案例讨论:香港城市大学的“考试门”

2006年9月,陈静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从家乡武汉前往香港,在香港城市大学数学系修读博士因担心自己考试不能通过,将1万元港币放进老师戴晖辉的信箱内,继而用电邮向戴晖辉索取试题及答案。戴老师在数学系系主任陪同下向廉政公署报案,并配合廉政公署将陈静拘捕。12月14日,香港九龙城裁判法院以行贿罪判处其入狱6个月,1万元贿款同时被充公。据了解,此案是香港学界首起有人因“买试题”被判入狱的案件。

此案一出,在我国内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赞同戴晖辉老师的做法,有人质疑。而戴晖辉老师表达了他的观点:“作为教授,我把正义性看得很重,一定要维护香港法律和城市大学学术氛围的正义性”。

思考: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西方社会的“法、理、情”的社会,中国传统的“情、理、法”的社会

思考: 如何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

“旁敲侧击”:“考试门”事件也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中国法治化进程中,不仅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也都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怎样的法治观念呢?

(一)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根本保证

(三)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思考:怎样看待“法外开恩、刀下留人”?

2002年5月26日晚9时许,绍兴轻纺科技中心原总经理徐建平与其妻丁遐(公司董事长)因琐事发生争吵,徐建平将妻子杀害并将尸体肢解,抛入消防蓄水池内。2003年4月4日,绍兴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徐建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判令徐建平赔偿丁遐父母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补助费等经济损失3万元。

“节外生枝”

一审判决前后,近200人其中多是知识阶层人士,他们以徐是一位对轻纺科技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为由,上书法院请求从轻判决。

说明:徐建平,拥有10多项国家专利以及其他方面的大量科研成果(在关押期间完成3项与纺织行业有关的实用新型技术。)

此举曾引起社会各界对“能人犯罪”可不可以从轻发落、准其“戴罪立功”的问题的争论。

浙江省高级法院2003年12月15日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对徐建平的死刑判决。12月26日,绍兴市中院依照省高院院长签发的命令,对徐建平以注射方式执行死刑。在我国,无论是法律的遵守,还是法律的适用,都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五、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

2、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 、讲法律(2)、讲证据(3)、讲程序(4)、讲法理

(四)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1、 学习法律知识

2、 掌握法律方法

3、 参与法律实践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1)、法律权威

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2)、法律权威的来源

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

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遵纪守法,为法治中国的早日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置作业: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增强党性观念范文第5篇

——整理网络文章而来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往往站在成功的前列,而不会利用时间的人则通常与失败为伍。帮助孩子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就会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并将成功牢牢握在手中。

家长可以发现,有些孩子常常是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心里又想着另一件事情;做事总是杂乱无章,缺乏条理;在家坐下来学习时,往往不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找学习用具,剥指甲,上厕所,喝水,等等。这是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的表现。磨蹭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毛病。它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跟孩子的性格、能力及家庭教育方法失当有关。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时候,爸爸妈妈如果不加注意,就会让孩子养成“拖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这种坏习惯会根深蒂固。那怎样让孩子增强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呢?

一、提高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对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有益补充,是对孩子自立能力的训练,是孩子成长的一项内容。但现在的父母事事包办,使孩子丧失了许多本该属于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孩子能力的弱化,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所以,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的事情帮着做”。在孩子做不好时,父母不要急着帮忙或轻易责怪,以免孩子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感,而应鼓励孩子在不断尝试中学习、锻炼、进步。

二、增强时间观念

孩子年龄小,时间对孩子来说非常抽象,所以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脑海里没有时间观念。有时大人在旁边心急如焚,孩子深处其中却坦然若之。所以,家长可以在平时与孩子交流时,明确的使用时间用语,帮孩子树立对时间的初浅认识;也可尝试让孩子在一分钟内做事,体验时间的长短,或与孩子一同游戏,并在规定的时间嘎然而止,训练孩子的时间行为,让孩子意识到“规定的时间作规定的事”。

1、要建立严格的作息制度, 教孩子做事情学会计划。家长要为孩子制订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对起床、就寝、吃饭、做功课、自由活动、做家务的时间都要做出具体的规定,并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孩子养成按照时间表作息的习惯。

只有把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孩子才能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时间观念的前提。

要想让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就得让孩子学会检查自己的时间运用状况。在日常生活当中,爸爸妈妈可以要求孩子每天把自己的时间运用情况记在日记本上,每月分析自己时间运用的规律,找出浪费时间的地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减少时间浪费。

2、训练孩子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许多孩子在学习开始时,总要收拾书桌,整理书包,把书拿出来,放进去,再拿出来,再放进入,浪费很多的学习时间。因此,家长要让孩子遵循一条原则:立刻开始学习,不要拖拖拉拉,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能习惯于毫不迟疑地投入学习,往往会觉得时间过得快,不但学习效率高,还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使孩子更乐意泥塑。另外,要使孩子的生活条理化,如学习用品放置条理化,日常生活用品摆置固定化等,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有理的习惯。这样,浪费的时间会大大减少。

3、让孩子养成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学习经常中断,或拖拖沓沓,既浪费时间,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不要轻易打扰,不要随意叫正在学习中的孩子去买东西、倒垃圾、看电视等,努力让孩子养成学习时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放平日他最感兴趣的非学习用品。家中不要有太多的噪声,要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爸爸妈妈也不要陪读或监督,只需在孩子学习结束后进行检查,一是看孩子是否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二是看孩子完成的作业的质量如何。如果孩子已经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爸爸妈妈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没有按规定去做时则必须给予应有的惩罚。

4、教孩子科学的统筹方法,指导孩子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安排学习顺序。 统筹方法是从全局出发,全面考虑事情应该如何安排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孩子往往分不清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他们的事情往往是由爸爸妈妈和老师来安排的。这是造成孩子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一大原因。

事实上,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才有可能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爸爸妈妈可以指导孩子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序排列顺序,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如考试、测验;

第二类是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如完成家庭作业;

第三类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如提高阅读能力;

第四类是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不做。

如果孩子能够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学习任务,可以保证把重要的事情都完成,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

5、让孩子学会利用点滴时间

时间十分珍贵,许多人都知道珍惜大段的时间,但却会忽略很多点滴的时间,比如坐车等车的时间,打饭排队的时间,约会等人的时间等。这些零碎的时间积累起来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利用这些点滴的时间能够完成很多事情。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利用好这些点滴时间,不要浪费每一分钟。

6、教孩子有效利用黄金时间,学会高效地学习。

每个人都有一个生物钟,每一个人的生物钟都不完全相同。有的人在早上记忆力好,看两遍单词就能够记住,而有些人是晚上睡觉前脑子清醒,看什么东西都过目不忘。同样的时间段,一个人心情愉快时就会记东西快,情绪低落时就会记不住东西。让孩子注意观察自己这方面的特点,掌握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然后把最重要的知识放在最佳的时间里去记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一个孩子来说,一天内有四段高效的记忆时间:

第一段:早上6至7点,适合记忆一些新的概念、新的内容。

第二段:上午8至10点,适合记忆大量基础理论知识。

第三段:下午7至9点,适合进行综合性知识的记忆。

第四段:晚上10至11点,适合记忆精确性高、容易出错的知识。

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有些人早上学习效率高,有些人晚上学习效率高。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注意观察自己的特点,掌握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然后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安排到最佳时间里去学习。

三、开展竞赛游戏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行为是后天习得并通过不断强化而巩固下来的。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磨蹭的习惯,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开展一些适合孩子的充满趣味的竞赛活动,以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愿望,锻炼孩子的能力。如:孩子穿衣特磨蹭,就和他开展“穿衣”比赛,让孩子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提高速度。

四、运用同伴效应

孩子通过与同伴交流、嬉戏、玩耍,可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所以,家长应多让孩子与那些性格活泼开朗、做事速度快的伙伴交往,有助于发挥榜样效应,使孩子开阔视野,并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清楚地了解自己,从而不

自觉地用交往的规则来调节自己的言行,保持和强化那些受群体接纳的优点,改变和摒弃一些坏习惯,这种“调解力”是纠正孩子磨蹭毛病的一剂良药。

五、给孩子一定的玩的时间

爸爸妈妈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有的爸爸妈妈要求孩子每天放松一小时。在这一小时内,孩子可以玩、听音乐、休息等,不管干什么,爸爸妈妈都不去干涉,等孩子情绪比较稳定和愉快,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时,就会比较愿意开始较长时间的艰苦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增强党性观念范文第6篇

二、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思想,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198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时讲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多次批评那种认为共产主义虚无飘渺的观念。他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奋斗的。共产主义不是虚无飘渺的概念,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体现,学习掌握唯物史观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飘渺、信念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史观

1 不牢固。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的时候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的讲话朴实而又形象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带领实现全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光荣使命。讲政治、有信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齐意识。看齐意识就是要向总书记的信念和情怀看齐。如果我们丧失了理想信念,脱离了人民群众,就有可能丧失执政的合法性。执政的合法性,是说人民在政治层面认不认同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脱离群众,丧失了理想信念,长期执政是很难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讲好共产党人的政治,守住共产党人的信念

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树立大局观,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始终心有大局,始终站在党和国家的全局的立场上来想问题、做决策、看工作,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自觉为维护大局、服从大局作贡献。要切实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坚决地、自觉地、主动地、经常地、全面地、具体地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这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形形色色的诱惑给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带来新的挑战。党员干部一旦在思想上政治上信念上守不住,就有可能在作风上行动上操守上有所松懈,很容易滑落到腐败堕落的深渊。近年被查处的领导干部最终之所以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思想上政治上信念上出了问题。领导干部如果沉醉于物质享受,追求低级趣味,思想上必然会蜕化变质,以至于在觥筹交错之中丢了原则,在蝇头小利当中败下阵来,最终身败名裂。

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就像邓小平说的那样: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中国

2 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实践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同志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加强党性锻炼,把人民群众的宗旨意识、党性意识、群众观念和优良作风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

上一篇:摘录经典台词范文下一篇:招聘专员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