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教育讲座范文

2023-09-22

儿童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第1篇

同学们好!

今天我作为一个冒牌的“高考心理辅导专家”,在这里和大家谈谈高考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高考心里调节的问题,这是我儿子高考时我交给他的绝招哦,所以,请同学们马上停下手中的活儿,认真聆听,并且按我的要求参与互动,请相信,我今天所讲的一定有用而且精彩,会对你高考大有裨益,甚至会让你一生受用无穷哦。

首先,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活动,请跟我做:叉手指游戏

游戏启示:

启示1:习惯的东西有时可怕的东西,习惯未必都是正确的,但习惯可以改变,放弃自以为是的思维习惯,学会零度观察,学会考试做题时特别是“卡壳”或者“短路”时的习惯,变换一种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去做,也许你就获得意外的惊喜。

启示2:人最可怕的敌人是他自己,包括他自己的习惯,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惯,因此,我们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由此,面对高考,请我们不要害怕,勇敢面对,狭路相逢勇者胜,请我们拿出勇气来去信心百倍参加高考,请相信,胜利属于我们!

启示3:细节决定成败,高考的成败也在于细节。让我们特别注重高考考试中的一些细节,高考中就一定能取胜!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高考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首先,保证自己有充沛的精力。实践证明,充沛的精力是有效应考的基石。临考这几天,应适当降低复习强度,能看多少书就看多少书,不必强求。应均衡饮食,一日三餐甚至四餐,不是不想吃就不吃,但也要不暴饮暴食,不过于油腻和辛辣。

其次,调整自己的生理、心理兴奋点。高考复习阶段,相当多的人会挑灯夜读,而在考前和考试中的几天里,应尽量按照高考考试的节奏来安排休息和睡眠。 第三,考前一定要预防感冒。如有感冒,应尽快治疗,服用感冒药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对大脑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以免影响临场发挥,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即或遇上了,也千万别慌,让家长和带队老师想办法,因为心里越慌越办不好事。

第四,考前对考试所需物品列一清单,因为有的同学心情比较紧张,尽管东西已经带齐,心理上总有一些担忧。列出清单,就可排除此类心理干扰。 第五,进入考场后,一定要在发试卷前稳定自己的情绪。特别是第一场考试,提前四十分钟进场,时间多难熬啊。此时不妨用“我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我一定能够顺利过关”之类的话语来暗示自己,或者做些可以做的调整整理小活动。第

六、考试做题要细心

通览全试卷,填好号和名;审题要仔细,题意要弄清;

遇到拦路虎,不妨绕道行;细中求速度,快中不忘稳;

另外,填涂答题卡要特别注意,包括试卷AB卷类型,而文理科综合选做题要要特别注意填涂你所做题的题号。

第七,前边考的每一科完后,千万不要忙于去对答案,考完后就不要管了,用更平和地心理状态和积极的情绪去面对后面的考试,争取整体的胜利。

下面,让我们再一起做一个小活动,请跟我做:闭眼深呼吸神游法

请调整坐姿,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坐好,两手托腮,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 再将头脑中的东西清空为零,什么都不想;

幻想一个向往已久地方。可能是某旅游胜地,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自由翱翔的雄鹰„„也可能是自己喜欢的城市、小镇、村庄等等。此时,人完全陶醉在醉你神游的风景当中,身心放松,休息大脑。

这是最经典的调整情绪的动作,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特别是进考场后考试前等待的时候可以做一做。

良好的心态、情绪是高考取胜的重要法宝。怎样调整考心态、情绪,我提些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一、迎考情感调节心态:调节到最佳状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婆婆非常疼爱她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都是小商人,一个卖雨伞,一个卖布鞋,这个婆婆晴天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又担心小女儿的布鞋卖不出去,整天哭泣。后来有人跟她说:“我为你感到高兴。雨天您的大女儿的伞卖得好,晴天小女儿的鞋卖得俏。”老婆婆听后,笑了,高兴了。

这个故事说明:同样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就不同,结果就不同。在备考复习和高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不要看见一两道题不会做就情绪紧张。如果所有题目你都会做的话,你们个个都上清华、北大了!

下面还给你们介绍调节心态情绪几种方法:

1、平静心绪——深呼吸

在考试过程中,如果遇到难题感到自己太紧张,就可以用深呼吸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效果肯定不错。

2、暗示法:

同学们在考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的暗示,自我打气。“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我进步大”

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激发兴奋,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二、迎考心理调节

1、平常心:可以事半功倍

上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以怎样的心态对待这几天的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把复习看成是一种挑战,激发自己进入学习状态;把考试看成是一种锻炼、一次机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

2、专注心:成功的品德

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他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走钢索,没任何安全保护措施,危险可想而知。他毫不畏惧,每次必胜。有人问他成功的决窍,

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为其他杂念所动。应对高考时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和困难了,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考试就先怯场了。不要把高考看得那样神圣,那样高不可攀。其实,同学们从入学开始,每天都在为高考作准备,每天都在一步步走近高考。六月的高考只是一次比较大型的考试而已。

3、有序作息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非常必要。挑灯夜战,是得不偿失的。学科题目浩如烟海,你再做一年、两年也做不完。当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人们如果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会建立起紧张思维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就无所适从,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心理现象。因此,同学们在考前还是要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学习、休息。

那么考试前一晚睡不着怎么办?

六号,高考前一天晚上, 临考前失眠(高考前一天晚上睡不着觉)

失眠的主要原因:对考试过于紧张和对失眠后果的担心 (例如:今晚没睡着,第二天考试肯定是不行了)

解决办法:

1. 不要把睡觉当成任务

2. 睡不着不会影响考试状态

3. 不能翻来覆去,保持固定姿态,闭眼休息

找一个自己舒服的姿势,让自己放轻松,闭着眼睛,躺床上,然后想象自己躺在一个很舒适的环境中就行(比如平静、宽阔的草原上),一定要顺其自然。其实只要全身非常放松,大脑不兴奋,完全可以获得身心的休息。

我重点要告诉你们两点:

(1)临时的失眠一般是不影响我们智力的正常发挥。就算高考前一晚只睡着1个小时,第二天照常不会影响我们考试,能做的题仍然会做。

(2)失眠的真正危害不是第二天我们考不好,而是我们过度夸大了失眠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继而在考试前和考试中不断的给自己这种消极暗示。

我现在还要告诉你们,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害怕。如果硬睡睡不着,不如静静地躺着休息,不要过多去想考试的事情,千万不要对失眠过于担心,减轻思想包袱。而且很多学生遇到这种情况,觉得自己一宿都没睡着,其实完全没睡着是很少的,或多或少都睡着了一会儿的。

我举个例子说明吧

三、考场心理调节

1、笑对考场:考前的美丽

人的表情与人的内心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增强信心。你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考场遇到同学时请面带微笑,打打招呼,相互鼓励;遇到老师时请面带微笑,主动问好。

在穿着上,穿比较舒适的自己平时喜欢的衣服,让自己心里舒畅。

2、直面考试:考前的大度

既然参加较大的考试都有一点紧张,那就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考场。所以当你进入考场感到有些紧张时,不要过分在意,不妨提醒自己,这是完全正常的,紧张很快就会过去。

如果遇到下面下面几种情况,怎么办?

1、一到考场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是老想上厕所。

有很多学生一进到考场,就觉得自己身体哪不对劲,比如肚子痛、胃痛、头痛等等。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真的身体哪不舒服,而是心里想的,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过分的关注。

解决办法:不留意,不强化,分散注意力。比如进入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后坐下来,可以看看窗外或看看监考老师在做什么。

对于老想上厕所的问题,我们也要知道其实就是我们太紧张了而引起的生理反应,也不是我们真正的是需要去。解决办法:如果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可以在最后进教室之前,最后再去一次厕所。还有一种情况是之前去了,做到位置后又想去。好,这种时候,只要这个时候还没有开始考试,监考老师还没有发答题卡和试卷,最后再去一次。两种情况都一样,回来之后,一定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我现在可以放心的答题了,我绝对可以坚持考完该堂科目。

2、高考时焦虑怎么办?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属于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丝毫不紧张焦虑的同学反而很容易大意失荆州,而过度焦虑的同学则会对自己形成一种抑制作用。

焦躁的应对策略:

1、焦虑是正常的,悦纳自己目前的状态。

2、制定恰当的高考目标,不对自己提出超出能力和时间的要求。

3、适当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

3、高考时怯场怎么办?

考试怯场包括很多,比如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做题很正常,但是一上考场就紧张,看到试卷大脑中一片空白,简单的题都不知道怎么做。还有在考试的过程中,遇到题太难,晃神了。

解决办法:

(1)深呼吸。放下笔,双手平放在双腿上,轻闭双目,做深呼吸3次至5次。做几次深呼吸对缓和心理紧张会有一定帮助。

(2)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我一定能考好”,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会使人充满信心。或者心中默念一些词句,例如“我能行”等,反复默念,使自己情绪稳定。这种提高信心,对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有一定的帮助。

4、考试中心慌怎么办?

(1)暂停作答,闭合双眼深呼吸,有意调节呼吸,轻轻对自己说“放松”,重复六次,并注意体验全身松弛的感觉;或者喝口水等。

(2)清醒头脑——头部按摩(请跟我第三次做活动)

具体做法:两个胳膊肘支在桌子上,头稍微低下,闭上眼睛,用双手掌心紧紧按住两个耳孔,然后用两手中间的三个指头按住脑后,有节奏敲击八次再按摩八次。

该动作对清醒头脑、镇定情绪、解决心慌有明显效果。

5、考试中记忆空白怎么办?

思路中断,你可以果断对自己说“停”,同时尝试 下面一些方法:  保持镇静

 联想回忆当时记忆的环境与情景

 利用其它考题转移视线

 随便写点什么

 按时间顺序回忆

 从后往前推想

 反复审题

四、考完心理调节

考后安心:条条大路通罗马

考试后,千万不要讨论考试的题目,也不要对答案,这科这考完了就过去了; 适当走走,运动一下,解除大脑的疲劳, 中午和晚上休息好;以积极心态投入到下一科目的考试中。

无论最终考试结果如何,都请同学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古训道:“勿以物喜、勿以己卑。”不管是顺境或者逆境,都能够泰然处之,最终一定能够收获人生美好的果实。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做到“十个一”吧

生活规律一点考前梳理一遍

信心足一点出门清一遍

进考场稳一点接卷后看一遍

审题细一点书写快一点

卷面规范一点考后议论少一点

最后,我还送同学们四个词八个字:

心静

就是让内心安宁、平静、宁静,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高考,才有高效,这也是高考走向成功的有效保证。它需要我们排除一切干扰和一切外界的影响,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都要让自己全心沉静下来,让心静如水,心如止水。是的,要心静,这是必须的,孩子们,你做到了吗?!

快乐

良好的心态才是成功的法宝,而快乐的心境则是效率的保证。让我们保持积极、进取、快乐的心态吧。既然选择了高考、选择了飞翔,你就应磨砺一双坚强的翅膀快乐的去翱翔!在快乐中去高考,你是快乐的,你便是幸福的!让我们快乐地调整心态,进入状态,少走弯路,借力提升,实现理想。

信心

充满信心,是决战高考的前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有拥有信心,才可能

拥抱成功;只有树立信心,才能挥洒自如,超常发挥。

不管你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别忘了每天都要带着信心起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科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大家都一样,再给你

二、三个月的时间来学习,你照样发现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学懂!还有很多没有复习到!所以,在高考前夕,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责备,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要有自信心。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使你创造奇迹。

有这样一个故事,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主题为“成功秘诀”的讲座,邀请丘吉尔前来演讲。演讲那天,会场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都到齐了。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动的掌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说完他走下了讲台。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掌声经久不息。

其实成功的秘诀就是这样简单,一个人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笑得最好,现在,那就让我们在心中大声呼喊:我行、我一定行!我决不,决不放弃!

精彩

这就是让我们的青春,让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亮丽、精彩!请相信:风雨过后见彩虹。当你奋斗过拼搏过后,当你高考过后,你的青春会因此更加精彩,你今后的人生会更加精彩,你的整个生命将会更加精彩!

同学们!

大学虽然说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我要说没有经过大学的青春肯定缺少了人生最绚丽的色彩!因此,让我们现在调节好心里、情绪、状态,去迎接高考,去参加战斗,去打赢并完胜这一仗,让高三无悔,让人生无憾!既然风帆已经挂起,航向已经标明,那就让我们一起扬起希望之帆,去创造人生的辉煌,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吧! 记住:有希望,才有远方!

同学们!

用平常心写好人生大文章

我已付出努力,人生必然无悔;

放弃追求完美的心态

尽力而为,顺其自然

这就是最好的!

同学们:

让我们身、心、灵合一;

让我们用心用情用全部力量;

让我们全心沉静,穿越云层,放飞理想;

让我们开启心灵慧眼,生命智慧,去实现生命的梦想吧!

让我们拥有2013年六月的辉煌!

谢谢大家!

儿童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第2篇

时间:2016年3月7日 主讲人:

参与人:全体师生 全体家长

主题:春夏季传染病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讲话稿如下:

全体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还有一种春季好发的消化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我们通常都认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然而事实上呼吸道传染病不但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间接地接触传染。当我们接触到病毒后,再通过手碰到自己的眼睛、口腔、鼻子就会让身体受到病毒的感染而得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会出现发烧(体温升高)、咽痛(咽喉疼痛)、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

三、重点传染病

- 1

(四)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其以腮部的肿大为特点又称为“痄腮”,“大头瘟”。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通常在发病当天或次日先由一侧腮腺漫肿,然后波及对侧,也有的始终局限于单侧发病。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肿胀疼痛,边缘不清,皮肤微热,有压痛。口腔同的腮腺开口常常红肿,整个病程大约1-2周。可合并睾丸炎,心肌炎,脑炎。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潜伏期7-21天,发病前一周至腮肿消退时都有传染性。患病期间禁食刺激性事物,尤其是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刺激腺体分泌加重腮肿及疼痛,还会由于腺液增加阻塞淋巴肿胀的腮腺开口造成合并症。

(五)猩红热是由A组B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传播,发热伴发全身猩红色皮疹为特点。临床典型的病例已很罕见,在开始时常见发烧及化脓性扁桃体发炎,1-2天后全身皮肤潮红且见猩红色密集疹点,口周因无皮疹形成苍白圈,3-4天后舌苔呈剥落,舌面光红有刺称为杨梅舌,品镇消退后出现皮肤脱屑。患儿血象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患病后应注意查尿常规,观察肾脏情况。患病期间最好卧床休息。

(六)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和全向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委靡,

儿童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第3篇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和心理健康

什么是健康?

1、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个随着时代的推移,在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下不断演变的概念。即使在今天,对于健康还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我们引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所提出的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

2、健康用中医理论来说就是“身体上的健,心理上的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但是,由于国内外学者各自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出发点不同,其定义也是各不相同,因此,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调查发现,各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数量、类型上有所差别。近几年,我们经常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少数小学生因心理行为问题而导致“离家出走”、“拒绝上学”、“自杀”、“暴力行为”、“违法犯罪”等报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普遍引起了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的重视。

(三)心理健康的特性:

1、心理健康的阶段性: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与人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中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的。

从差异的角度来看,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情况。

如何辨别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呢?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是否健康,不能像躯体健康那样,具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人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用什么标准加以测量,因其复杂性,其标准也比较难以确定。对此,至今尚无肯定的答案。

下面提供国内外的两个标准供大家参考:

1、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个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具有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 (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2、我国学者陈家磷提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

(1)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

(2)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3)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

(4)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

(5)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制;

(6)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应与年龄特点相一致,行为方式应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应与刺激强度相一致等。

尽管在措词和侧重点上,国内外学者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与良好的个性特征。

3、我们认为可以把以下八个方面作为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知功能正常,能客观地看待问题;

2.情绪反应适当,有适度的受挫力;

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健全的情绪生活,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并能较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不使自己经常陷于情感上的困扰。

3.意志品质健全,有适度的耐受力;

4.行为适度,有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学生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能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行为与社会要求相冲突,即能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行动。

5.人际关系和谐,能友好与人相处; 6.社会适应良好,能及时调整好自我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就是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并使自己的需要切合社会实际,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始终与不断变化的生活取得协调一致。在适应中体现自己的良好心理状况。体现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协调,体现自己的意志与承受力。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7.自我观正确,能正确认识自我;

8.个性结构完整,能克服不良行为。

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为人诚实正直,襟怀坦白,富有同情心。并能保持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的协调一致。

上述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是往往在

儿童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第4篇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龄,一般是在10岁到20岁这段时间,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青春期不仅身体增长快,而且人体各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的发育逐渐趋向成熟,从不具有生育能力发育到具有繁衍后代的能力。可以说,青春期是以性发育为主要特征的。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这时的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因此,正处在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这是青少年本人、父母和教师都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

青春期是人的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等等都在青春期基本形成。青春期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早在1963年,周恩来总理就在全国卫生科技规划会议上指出:“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也说:“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关系到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大事。”

在我国,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造成对性知识教育的障碍。大多数人对性问题处于无知状态,把性视为禁区,甚至把性与丑恶、下流相联系,谁要是谈到性,不管是什么内容都会遭到反对。事实上,每个青少年到了青春期,都会遇到性问题,这是不能回避的。如果这时缺乏有关的性知识或教育不当,就会导致身体健康或行为出问题。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人们特别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日本有一个心理学家说:“青少年时期是性意识、性成熟、性行为激烈而迅速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不加强性教育,不仅会影响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社会秩序的形成,还会影响美满的家庭中异性关系的建立。”

性的发育是十分自然的生理现象。性是一种本能。人的性本能是每个人在青春期时逐渐发育形成的,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此时身体上各器官和性机能发育已逐渐成熟,有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要求。但由于社会阅历浅,思维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都比较差,并且还缺乏两性社会道德规范方面的知识,不少人因性问题而困惑、疑虑和苦恼,甚至误入歧途,做出自已后悔莫及的傻事或错事。这就非常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帮助及教育,以防止丑恶现象的发生。 青春期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青春期青少年的性成熟和心理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来规定它的教育目标,并通过相应的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从而促使青少年把自已充沛的精力用于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迈好青春的第一步。这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

三、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1) 青春期生理教育:

以青春期身体发育特点为依据,介绍有关青春期男女两性生理及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身体变化的情况和有关问题,并懂得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生理变化。

(2) 青春期心理教育:

以青春期心理发育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有关男女两性青春期心理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心理卫生保健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使自已的心理保持健康状态,并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3) 青春期德育:

以青春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为重点,阐述性行为所具有的社会性,以及它要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使学生知道在性的行为上应该遵守哪些规范,养成良好的性道德行为习惯。

(4) 青春期性教育:

阐述性失误的具体表现和防范,使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5) 青春期美育:

从美学角度阐述审美观、审美能力与审美创造力,使学生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懂得如何去追求构成美好青春形象的形体美、心灵美。

(6) 青春期自我保护:

以提高自身素质、抵制外部消极影响为基点,分析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阐述性传播疾病问题、毒品问题,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保护自已健康成长。

四、以科学严肃的态度,教好“青春期教育”

1.首先,教师要抛开传统陈腐思想的影响,打破教学中的“性的禁区”。结合学生实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几个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知识也是一类科学知识,不应该回避,解除学生的思想障碍,破除那种有关性知识的讲授和学习感到难堪,认为下流的愚昧思想观念。因为,溯本求源,青春期的骚动大多与性意识的萌发有关。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某些内容的提出方式,要做到自然。举办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时,由于男女有别,举办讲座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如:青春期生理讲座时,男女生分开进行,女生讲座的重点放在月经期卫生,男生讲座的重点放在遗精现象和杜绝手淫恶习;而青春期心理讲座时,则集中进行。进行讲座时,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如播放光盘,教学软件等教学法手段,更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举办“青春期教育”专题板报或墙报,解答疑难问题。

3.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不只是讲大道理。

青春期性心理的产生,一般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性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青少年对自身性器官的变化,性机能的产生,对自身和异性身体的变化不仅十分敏感和重视,而且出现好奇和不安,随之产生对性知识的探知欲望,这种本能,促使性意识的萌发和发展。二是社会意识对人脑的影响,社会上各种性信息,如影视、小说等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和现实社会中成人两性交往活动的场面,以至性用品商店、健胸霜、卫生巾等到广告,无一不影响着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

针对影响青春期性心理产生的两方面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对自身和异性发生的身心变化产生疑惑和好奇心理,是正常的,自然的。心中有疑惑应与家长,教师交谈,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探讨有关两性的知识,解决心理矛盾,求得心理平衡。另一方面,注意青春期性心理带有明显的社会特点,提出几个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小故事,如“一张纸条带来的苦恼”,“汽车上的性侵扰”等请学生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心理承受力。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大千世界,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有,而且其中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于青少年学生本人来说要善于选择对自已有利的社会环境,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娱活动,接受正确的信息,警惕并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如“性解放”等的影响,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的潜在威胁。

4.做好个别教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青春期发育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不压制。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不容忽视,教师要善于以各种方式来触动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给予理解和鼓励,如有学生问到“手淫”时,教师应恰如其分地讲解手淫的危害,不要轻易地把手淫与道歉品质问题联系在一起,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5.请家长配合做好一些工作。由于青少年心理特征既带有童年期旧有的痕迹,又出现某些

成年人的心理特征的萌芽,常常会形成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喜欢接受新事物,做事不愿受父母的干涉,甚至与父母有“代沟”。在平时,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请家长注意子女平时听、看的书籍、报刊、歌曲等,经常与孩子交谈,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教师联系。注意把子女的独立意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他们违法,甚至犯罪。

儿童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第5篇

------成功父母成长讲堂

包钢二十四小

王丽丽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在这里把引起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与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儿女身上寄托着父母甚至几代人未竟的希望与梦想。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特殊国情,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一个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从小就像一只身负重托的蜗牛,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不少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是出于个人虚荣心的满足,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目标或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从小就按家长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其他个性特点。当孩子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时,他们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前不久震惊全国的“徐力杀母事件”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事情天天照样进行着:可怜的父母们,正在为塑造他们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家、舞蹈家、画家、书法家、外交家、国际象棋大师……而忙碌着。他们哪里知道在孩子心里深处早已播下了厌倦的种子!如此一厢情愿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给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家长学习了解一些教育科学知识,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家教行为,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既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把握住自己孩子的过高期望值,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塑造小学生健康心里的非常重要的一面。

二、儿童学习适应性及发展性与教师教学儿童化程度之间的矛盾。

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从教师到同学有陌生之感,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约束等等,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在学前期身心的发展的基础上,小学教育开始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儿童所达到的已有心理水平又不能完全适合于这些新的要求。这样一来,就使小学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产生矛盾。在教育的影响下,这些新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着小学生的心理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事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将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呢?笔者认为这要取决于教师教学的儿童化程度的高低。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切实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并努力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各科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和进一步发展有特殊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小孩子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去了解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快乐及需要,从而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参与孩子的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与老成,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独特而五彩缤纷的心灵空间,做孩子们的知心大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如此教师怎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又怎能不喜欢读书学习?因此教师教学儿童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儿童个性发展与成人化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人的心理卫生问题,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因受到各种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于初步的形成过程中,整个心理发展也还处在幼稚和不稳定时期。因此,小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伤害和影响。“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出了无知便无畏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变得越来越“胆小”起来,越没有个性呢?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成人化的社会里,孩子毕竟是弱小者,顺从者,他们要想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必须从小就得学习和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记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保护儿童权益公约》的广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阵车鸣声、传呼声、麻将声、成人吵闹声中,一直不停地在倾述着什么,但他发出来的微弱声音,早已被成人社会的“燥声”淹没了,最后当一切噪声停止,才听清孩子说了一句:“你们为什么都不听我说呢?”。我想这个公益广告的确把儿童的生活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难怪那么多小学生感到孤独,认为谁也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父母、教师总是要管这管那。还好,有电视当中的大风车、动画城陪伴他们成长,还有书店里仅管数量不少,质量不太高的少儿读物伴随着他们渡过不被成人理解和尊重的童年时光。年轻的教育专家李镇西曾不无感慨地说过:“中国的教育是理想主义、充满玫瑰色的教育。”的确,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是单纯的理想化的教育,一旦他们进入社会,才发现这个社会并非书本里讲的那样美好,他们就产生了困惑,甚至痛苦的思索。当然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再塑的过程。如果引导不当,会造成儿童个性(人格)发展的严重扭曲或缺陷。现在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他们将随着时代潮流,进入成人社会。要从根本上提高新一代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就必须优化、净化社会环境,尊重儿童应有的权益,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长条件,这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讲述的三点之外,还有其它因素,比如升学压力(从长远看)、父母离异、同学人际交往等等,就不逐一而述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包钢二十四小 王丽丽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你们又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二、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1、学会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对价值的察觉: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 2.学会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学会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

(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

(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4.学会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

(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

(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

(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

5.学会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

包钢二十四小

王丽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廿世纪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是在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出于职业的责任感,迫切要求解决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活动。国家教育部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支持,这对我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本保证。

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意义和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等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香港心理辅导专家林孟平博士认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心理学专家马文驹教授也认为:学校心理辅导,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注重预防性的教育,关注教育对象的未来。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以已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为对象);也不等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以正常学生中存在着心理问题或偏差的学生为对象,旨在帮助来访者消除或缓和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它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这里的环境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学校整体的育人环境(简称硬环境);二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以及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简称软环境)。我觉得,首先让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有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需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会适应客观环境,既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

另一个特点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己任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小学生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地进行预防性、发展性的积极辅导,今天看似健康者可能成为明天的不健康者。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不动摇。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因为它既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又有各自独立的任务、内容、规律和方法。要认识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认清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与心理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相同点: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同属于整个心理大系统,它们都服从心理形成、心理发展的规律。

1、它们都是由人脑器官产生的。列宁指出:“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感觉、思想、意识是按特殊方式组成物质的高级产物。”

2、它们都以客观现实为源泉。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物质交往、现实生活的语言交往结合在一起的,是受人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力、生产关系所制约的。

3、它们都以实践活动为产生的基础。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需要和动机的支配下,主动从事学习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学生参与的所有一切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4、它们都属于个体意识范畴。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心理等都不是一般的社会意识,而是物化了的东西在个体头脑中的精神现象。

(二)不同点: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是心理的特殊表现,因而与心理又有区别的。

1、发展层次不同。每个人都应当具备一定水平的素质,才能成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人才。这里的素质,是由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第一层次为生理素质——它主要指人们与生惧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及其机能等,这是先天的;第二层次为心理素质——它主要是由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心理状态和个性组成的,这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合金”;第三层次为社会文化素质——它包括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2、内容性质不同。思想、品德、知识、美感等具有社会性,有是非、好坏、善恶、真假、荣辱之分;但心理品质则可以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这好比人的四种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一样,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不存在哪种气质好,哪种气质不好。

3、表现形式不同。思想、品德的表现形式为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诚实、谦虚、坦率、正直、敬老、爱幼等;知识技能的表现形式为定义、公式、法则、定理、定律,以及阅读、写作、实验、绘画技能等;美感则是对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表现形式为美、丑、崇高、滑稽、刚性、柔和、喜、悲剧等。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它的表现形式如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逻辑性等;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等;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等。

(三)两者的联系:心理是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形成与发展的中介和基础。通过心理教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是: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各育之间是互相交叉重叠的,是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体系中,心理教育与各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德、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具意义在于: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儿童、少年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相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面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选择、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

我们可以把上述目标归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调节”指的是个人内部精神生活的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调整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教给学生学会调节就是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确立合适、正确的志向水平,保持个人精神生活的和谐。“适应”指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适应就是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调适性辅导”。

第二是寻求发展。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合理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发展性辅导”。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根据小学生特点,具体辅导内容一般有五个方面:

1、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

2、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欠佳、读书不专心、厌恶学习、逃学旷课等);

3、人格问题(多愁善感、害羞、自卑、过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与人不能相处、情绪不稳定等);

4、家庭与家属关系问题(父母独裁,对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与学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常提绰号、打架、欺负女生等)。下面以学习辅导和生活辅导为例。

1、学习辅导的内容。

a、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与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近期、中期和长期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b、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的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培养探索、求知的欲望,发展学科兴趣,使学生建立认真的、自觉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态度。

c、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志向水平。志向水平定得恰当,成功机会就会增多,学习动机随之会增强,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效果就会提高,成功的机会也多,达到不断成功、不断再努力、再成功的目的。

d、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预习、复习的方法等。学习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理解与记忆策略、思维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等,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e、学习计划的辅导。让学生学会独立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初步具有执行计划和调整计划的能力。

2、生活辅导的内容。 a、生活目标与态度的辅导。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认同的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意义,确立具有责任感、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生活态度。

b、日常生活辅导。指导学生养成整齐清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厌食、不偏食、不乱吃零食等,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c、交往辅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师与生、生与生等人际关系。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术,在众人面前敢于表达自己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

d、情绪辅导。使学生认识人的情绪情感的丰富多样性,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变消极情感、冲突情感为积极、健康的情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能使人充满活力。

此外,生活辅导还有安全辅导、合作辅导、家庭生活辅导、节假日辅导等等。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是开展心理辅导的具体指导思想。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我们对全体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得有成效时,学生的问题便少发生,或容易解决。因此我们在制订辅导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少先队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

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分为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矫治,是矫治学生不适应的行为,帮助学生排除或化解持续的心理紧张或各种情感冲突。预防,则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会人际交往;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紧张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学习效率。发展,是指导学生树立有价值的学习与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利用的资源,承担生活责任,发挥个人潜能,使生活过得健康、充实、有意义。这三个层次,就整体而言,应该是预防、发展重于矫治,预防、发展比矫治更具有积极意义。在预防的同时要追求发展(发展也是积极的预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因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行为符合规范,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

贯彻这一原则时要注意三点:

a、学校心理辅导要早开展,趁儿童心理未定型,可塑性强,只要给予短期的关怀和辅导,便会有显著的改善。 b、学校心理辅导应取主动态势。注意防微杜渐。平时针对正常学生开展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认知性的、情感性的、行为训练性的辅导活动,给学生一些有益经验,增强其应变能力。

c、对于有些社会处境不利的学生、班级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的学生,应及早发现,重点实施早期干预。这要求辅导老师有极大的爱心,极大的耐心和觉察学生心理与行为变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与理解”,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辅导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如果被教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教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贯彻这一原则注意以下三点:

a、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训斥学生,不能羞辱、挖苦、讽刺学生,不能用粗暴的强制性的手段解决学生身上的问题。不论学生在谈话中反映出怎样的消极、不正常、不好听的话,教师都要尊重他、接纳他,认真倾听他的诉说,设想他的内心感受,要蹲下身来看学生。

b、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不能强迫学生选择什么,只是向学生提供资料和建议,提供认知前提,使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c、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在辅导中教师要“透过受辅学生的眼睛看世界”,要把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都说出来。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即要求我们在心理辅导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a、心理辅导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b、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只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c、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倾向快速发展时期,学生渴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解决面临的问题,此时,他们对外界的压力和成人的过度保护往往表示反感。在辅导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独立个性的需要而得到满足。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三个方面。 a、心理辅导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b、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心理辅导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活动,教师的作用是从旁协助,提供建议。在辅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避免说“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的口吻,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如“我能体会”、“原来如此”、“请继续讲”、“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意见”、“我想作一点补充”、“我同情你的处境”等。

c、开展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因为活动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5、个别化对待原则。

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学校心理辅导的精髓。

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a、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通过一对

一、面对面的接触来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

b、对不同学生实行区别对待。心理辅导是一种颇具弹性的助人活动方式。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个性特征,灵活应用心理辅导的通用原理,找出适合每个学生的处置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c、认真做好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一种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辅导方法。对象是单个学生,通常是特殊学生。开展个案研究,积累个案资料,有利于深入探索个别化教育的经验,提高个别辅导的实效。 d、制订个别化对待的特殊目标。

个别化对待的特殊目标是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根据心理辅导过程中特定的要求所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作用

包钢二十四小 王丽丽

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

在活动场内,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活动室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稳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我们还创设了科学游戏室,小学生获得许多感性经验。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神。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在小学生提供精神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小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如学生通过玩方法“学做解放军”、“过家家”、“超市”、“儿童医院”等角色游戏,培养了

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交往能力。玩“插塑”游戏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收拾玩具,玩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 在生活活动中,通过洗手、穿衣、做值日、整理衣物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信心。

2、家校配合 ,统一教育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儿童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第6篇

5月25日,民族幼儿园在暑假前夕,我园专门组织全园幼儿家长开展了名为“安全·健康·快乐——与家长谈幼儿安全健康教育”的家长讲座,旨在提高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高。

本次讲座由刘老师主讲。讲座中重点强调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并和家长一起探讨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多种有效实用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讲座中还谈到了“潜伏在家的危险”,通过一个个的案例,使家长发现家中易对幼儿发生危险的事物,及时整改,并加强对幼儿的教育。

活动中,家长们聚精会神,积极参加互动。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园开展此次家长讲座活动很有必要,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感受到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的扎实。家长们也提出希望多开展此类活动,使家长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家长的指导能力。

上一篇:读老人与海鸥有感范文下一篇:检测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