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护理诊断范文

2023-09-22

贫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一.知识缺乏:缺乏配合结核病药物治疗的知识

1.休息与活动:(1)肺结核病人症状明显,有咯血、高热等严重结核病毒性症状,或结核性胸膜炎伴大量胸腔积液者,应卧床休息。(2)恢复期可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加强体质锻炼,充分调动人体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3)轻症病人在坚持化学治疗的同时,可进行正常工作,但应避免劳累和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做到劳逸结合。(4)痰涂片阴性和经有效抗结核治疗4周以上的病人,没有传染性或只有极低传染性,应鼓励病人过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有助于减轻肺结核病人的社会隔离感和因患病引起的焦虑情绪。

2.药物治疗指导:(1)有计划、有目的向病人及家属逐步介绍有关药物治疗的知识。(2)强调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化学治疗的重要性,使病人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督促病人按医嘱服药、建立按时反应的习惯。

(3)解释药物不良反应时,强调药物的治疗效果,让病人认识到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如出现巩膜黄染、肝区疼痛、胃肠不适、眩晕、耳鸣等不良反应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不要自行停药,大部分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可以完全消失。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1.制定全面的饮食营养计划:为肺结核病人提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病人的饮食中应有鱼、肉、蛋、牛奶、豆制品等动、植物蛋白,成人每天蛋白质为1.5-2.0克/kg,其中优质蛋白应占一半以上;食物中的维生素C有减轻血管渗透性的作用,可以促进渗出病灶的吸收;维生素B对神经系统及胃肠神经有调节作用,可促进食欲。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2.增加食欲:增加饮食的品种,采用病人喜欢的烹调方法。病人进食时应心情愉快,细嚼慢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3.如病人无心、肾功能障碍,应补充足够的水分,鼓励病人多饮水,没日不少于1500-2000ml,既能保证机体代谢的需要,又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

三、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护理措施见支气管扩张的护理。

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一、体温过高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关

二、疲乏与结核病毒性症状有关

三、焦虑与不了解疾病的预后有关

四、有孤独的危险与呼吸道隔离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肺心病、胸腔积液、气胸。

健康指导

一、结核病预防控制

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病登记管理,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和良好的护理,是预防结核病疫情的关键。

2.切断传播途径:(1)有条件的病人应单居一室;痰阳肺结核病人住院治疗时需进行呼吸道隔离,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每天用紫外线消毒。(2)注意个人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不开面对他人打喷嚏或咳嗽,以防飞沫传播。(3)餐具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4)被褥、书籍在烈日下曝晒6小时以上。(5)病人外出时戴口罩。

3.保护易感人群:(1)给未受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接种卡介苗(2)密切接触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有关的检查,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治疗。

(3)对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硅沉着病、糖尿病等,可应用预防性化学治疗。

二、病人指导

1.日常生活调理:嘱病人戒烟、戒酒,保证营养的供给;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波动及呼吸道感染;住处应尽可能保持通风、干燥,有条件者可选择空气新鲜,气候温和处疗养,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2.用药指导:强调坚持规律、全程、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主动配合。

3.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胸片和肝功能、肾功能,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贫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外科ICU 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脑外科ICU 168例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发生率51.2%。年龄≥60岁、昏迷≥3天、气管切开、频繁吸痰和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吸烟史、营养状态、空间面积使用不足为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强化ICU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正确认识肺部感染,护士发挥多重角色作用;加强ICU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吸痰、雾化吸入,合理吸痰;合理使用床位空间面积预防交叉感染,教育和指导患者的健康行为。重视ICU患者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房管理、改善ICU工作环境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and clinical nursing strategy

XU Yan-hua, YU Mei-ding.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econd Military Surgeo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explore causative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and clinical nursing strategy. Methods 168 consecutive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51.2%. Age, lost of conscious, tracheal incision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putum aspiration frequently and atomization inhalation, smoking history,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nsufficient space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ICU.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working staffs in neurosurgery ICU, management of ICU and respiratory tract, regime of degermation and isolation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 of aseptic technique and correcting the recognition about pulmonary infection could degrade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Key words] Pulmonary infection; correlation factor; nursing strategy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现代危重病医学发展较为完善的治疗核心场所,是医院观察、收治危重患者,集中而有效维持生命活动,进行强大生命支持的治疗单位。我院脑外科ICU 是以收治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外伤(损伤)、脑外科手术为主的护理单元。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ICU 患者中,因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各项侵入性操作多,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因此,开展ICU 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了解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笔者对ICU收治的168例患者可能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预防的护理对策,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3~7月脑外科ICU患者168例,男102例,女66例;年龄9~81岁,年龄≥60岁为116例。住院天数2~88天,ICU天数2~10天。昏迷者106例,气管插管56例,气管切开52例,机械通气22例。有吸烟史76例,有鼻饲营养90例。病床使用面积不足者42例。为解决呼吸道清理无效护理诊断,每日行雾化吸入、及时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1.2 诊断标准

参考2000年制订的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可能与肺部感染有关的11项相关因素:年龄、吸烟史、营养状态、神志状态、误吸窒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氧气和雾化吸入、频繁吸痰、病床空间面积,进行单因素分析。

2 结果

16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86例,占51.2%,其中昏迷患者占37.7%,且与昏迷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者呈负相关现象。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年龄≥60岁、营养状态(鼻饲营养、未鼻饲营养)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雾化吸入和频繁吸痰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床空间面积不足造成交叉感染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各种类型患者在86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占百分比见表1。表1 86例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脑外科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不清或颅脑外伤,病情进展迅速,存在护理诊断——呼吸型态的改变、呼吸道清理无效,并且各项侵入性操作较多,氧气和雾化吸入,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使气道与外环境直接相通,特别是在易患因素年老多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情况下,细菌很容易进入并存留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2]。因此,强化脑外科ICU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加强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重视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改善ICU工作环境对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极为重要。

3.1 相关因素分析

上述资料结果表明。

3.1.1 年龄≥60岁,营养不良,昏迷≥3天,吸烟史均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

患者年老多病各器官功能呈进行性、退行性变化特点,机体活动力减低、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减退;营养不良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使免疫能力下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神志不清或昏迷状态使各种生理反射减退或消失,如吞咽和咳嗽反射,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长期吸烟史改变了呼吸道黏膜、肺泡、肺内环境,造成长期慢性不显性损害。

3.1.2 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均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上述侵入性操作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使气道与外环境直接相通,造成了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菌很容易进入并存留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3.1.3 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

胃内容物返流、口咽部分泌物等误吸入肺,胃内容物的化学刺激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破坏;定居在口咽部细菌下移入肺等均造成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侵袭肺泡引起肺部感染。

3.1.4 ICU工作环境和病床所占空间面积不足同样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病房环境的严格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护理人员配置、病床所占空间面积不足,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机会,使病原微生物从病人到病人、或工作人员到病人的直接感染以及通过空气、物品间接感染。

3.2 护理对策

3.2.1 强化ICU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正确认识和重视院内感染,发挥护士多重角色作用[3]

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中角色分别为教育者、管理者、执行者、监控者、研究者、学习者。强化护士的培训教育,不断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主动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院内感染预防水平。

3.2.2 加强 ICU病房管理,保持工作环境洁净

工作人员进入ICU要更衣、换鞋、戴口罩、洗手。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20℃~24℃,湿度50%~60%,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有效的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每日2h以上,同时紫外线灯管定期检测其输出强度。地面和患者物品使用0.5% 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或擦拭2次/d以上。对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随时消毒,转出ICU患者进行终末消毒制度。合理使用ICU空间面积,除必要抢救器械和用具外,保持环境宽敞洁净,病床使用面积达15m2 以上,ICU 病室1~2人为宜。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数量,护士:床位为3~3.5:1,避免护理操作中的交叉感染发生。行政护士要坚持每周2次作空气细菌培养,治疗桌面的细菌检测并登记。真正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定期监测。

3.2.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技术及静脉输液严格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并按操作规程执行;各种呼吸治疗装置超声雾化机、吸痰器、吸氧装置应严格消毒、灭菌处理;人工呼吸机回路每48h消毒1次;雾化器、湿化瓶每次用后消毒,吸氧管每日更换。一次性导管、吸痰管、换药盒用物不能重复使用,及时销毁处理。

3.2.4 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不必要雾化、吸痰,合理吸痰

首先正确掌握抽吸的方法及技巧[4]。气道分泌物的抽吸不作为常规操作,当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才有指征抽吸。对神志清楚患者,护士要教会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清除呼吸道异物痰液;如遇确实无力咳出或无法排除或昏迷患者可抽吸痰液。抽吸时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吸痰管和患者体位。对气管切开患者以听诊为依据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根据痰液的性质选择恰当方式吸痰[5]。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办法,使用密闭吸痰三通管在密闭环境下不间断机械通气进行吸痰,避免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断开增加的污染机会。

3.2.5 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危重症患者尤其是GCS昏迷评分≤8分、机械通气病人加强基础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一般脑外科病人取头高15°~30°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排除;吞咽困难、昏迷者行口腔护理,减少定居口咽部的菌群数量,防止细菌下移种植;根据病情变换体位、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吸引和排出。经鼻腔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棉签搽洗清理鼻腔。气管切开护理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行气管切开护理。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无皱折污染,及时清理皮肤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

3.2.6 医护人员有效洗手消毒,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

大量流行性病学调查证实,工作人员的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医护人员进入ICU时必须洗手,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无菌技术操作中注意手的消毒,护理每位患者前后要洗手,不可前后对不同病人实施同项操作,或进行不同部位技术操作。同时要对ICU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经常性细菌监测,2次/周进行登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3.2.7 合理抗生素应用和营养支持

贫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信息传输技术检测分为哪几类

信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有线信道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架空明线(传输能力一般不超过12个话路),对称电缆(用于载波通信的高频电缆一对芯线的传输能力可达120个话路),同轴电缆(其传输能力可达1800~3600个话路),光缆(单模光纤的传输能力已可达若干万个话路)等;无线信道又可进一步分为地波传播(如级长波,超长波,长波,短波等),天波传播(即经电离层反射传播,如短波),视距传播(如超短波,微波)等。

不同信道有各自适用的频率范围

信源的信号必须通过“调制”到给定的频率范围才能进行传输,故调制技术是传输技术的关键之一。对给定的信道,使之能传输多个信源信息的技术称为“复用”,复用旨在提高信道的有效性,是传输技术的另一关键。常见的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等。传输的可靠性是传输技术的另一个要点,这主要涉及信到编码技术和最佳接收技术。

贫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建立健康档案的孕妇142例随机分成2组, 观察组71例进行个体营养指导, 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27.5岁;对照组71例, 只进行常规健康检查, 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7岁。所有孕妇均为初产妇。2组在年龄、孕早期血红蛋白检查等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个体化营养指导

1.2.1 对照组检查及指导方法

对本组71例孕妇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 20~28周每4周常规产前检查1次, 28~36周每2周检查1次, 36周后每周检查1次。

1.2.2 观察组检查及指导方法

本组71例孕妇产前常规检查时间与周期同对照组;除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外, 根据妊娠早、中、晚期胎儿发育的营养需求特点, 从妊娠建立健康档案起开始对孕妇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 20周以前每月指导1次;20~36周每2周指导1次;36~40周每周指导1次。具体方法为: (1) 早期根据早孕期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分化活跃的特点, 对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的需求较多, 因此, 这一时期指导孕妇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蔬菜、水果、豆类等, 针对部份早孕反应较大的孕妇, 指导其少食多餐, 吐后再餐。对反应特别严重的, 可制成半流汁食用, 以减少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 使孕妇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满足胚胎发育的营养需求。为中后期妊娠奠定必要的营养基础; (2) 中期, 胎儿体重、身长快速增长, 20周以后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迅速增加, 因此, 在这阶段指导孕妇多食鸡蛋, 鱼, 瘦肉等, 并且食用不低于1kg的富含植物蛋白的豆制, 以保证蛋白质的平稳, 每日牛奶量为400~500mL, 主餐保证2种新鲜蔬菜, 水果作为辅餐, 并保证每周食用2次动物内脏以摄入所需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3) 晚期, 妊娠28~40周为妊娠晚期, 此期胎儿体重增加很快, 发育日趋成熟, 向母体索取的营养素更多, 蛋白质仍然是首要供给的营养素, 其次是维生素D、钙和磷。这一时期对铁的进一步增大, 因此, 这一时期孕妇除延续中期食谱外, 加大牛奶的食用量, 每天需保证600mL以上, 而且本组所有孕妇均补充铁剂, 防缺铁性贫血[3]。

1.3 贫血诊断标准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0<110g/L;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0<90g/L为,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贫血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各个阶段, 胎儿所需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 到孕中晚期, 孕妇至少要有300mg铁贮备[4], 才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胎儿利用铁制造自身的肌肉组织和血液, 同时还要有适量地贮备, 如果母体贮备不足, 不仅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影响新生儿铁储备量, 还会使孕妇产生缺铁性贫血, 本研究对我院2组孕妇的对比显示, 采用个体化营养指导可有效防止孕期贫血。

摘要:目的 分析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期贫血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建立健康档案的孕妇142例随机分成2组, 观察组71例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 对照组71例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检查。38周后对2组孕妇的血红蛋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轻度贫血6例, 中度贫血1例, 贫血发生率9.86%, 对照组为39.44%, 2组均无重度贫血;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指导可有效防止孕期贫血。

关键词:个体化营养指导,孕期贫血,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瑞华.铁营养干预对妊娠期贫血的防治效果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 11 (7) :665.

[2] 李雪芬, 余清, 王文蔚, 等.孕期膳食状况及营养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 2006, 18 (11) :42~43.

[3] 吴向华, 于珊, 段明英.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4) :454~455.

贫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72例,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中, 男性23例, 女性13例;年龄45~71岁, 平均 (53.1±2.5) 岁。其中包括:胃癌13例, 肺癌9例, 结肠癌6例, 淋巴瘤4例, 前列腺癌2例, 乳腺癌2例。对照组中, 男性21例, 女性15例;年龄43~69岁, 平均 (51.1±2.3) 岁。其中包括:胃癌16例, 肺癌7例, 结肠癌7例, 淋巴瘤3例, 前列腺癌2例, 乳腺癌1例。2组从性别、年龄、疾病等各方面差异不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诊断均参照国家公布的相关标准: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数量为<120g/L, 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数量为<110g/L, 同时, 根据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分为: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数量为<30g/L;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数量为30~60g/L;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数量为60~90g/L;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数量为>90g/L[2]。

1.3 方法

1.3.1 治疗组疗法

按照现代中医辩证分析理论, 本组病例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均采取以补益气血类药物为主的方剂, 同时顾护脾、胃。温肾健脾补血中药方剂的组成:鸡血藤30g、女贞子20g、枸杞子20g、大枣15g、龙眼肉15g、鹿角胶15g、白术12g、党参12g、熟地12g、当归10g、茯苓10g、阿胶10g、花生衣10g、灸甘草6g, 1剂/d, 水煎, 早、晚2次分服, 15~20d为1个疗程。在接受中医疗法的同时, 均给予口服复方硫酸亚铁颗粒, 先将颗粒矫味剂用50~100m L热水溶解, 然后将胶囊的内容物倒入水中, 溶解后饭后服用, 1次/d, 20d为1个疗程。给予患者含食或吞食B族维生素含片, 2次/d, 1片/次。

1.3.2 对照组疗法对照组36例病例均接受单纯西医疗法, 具体治疗方法与治疗组中的西医疗法相同。

1.4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在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后, 均接受血常规检查, 治愈:血红细胞计数明显上升, 并基本保持正常水平;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贫血严重分级改善2级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略有好转, 贫血严重分级改善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 贫血严重分级未出现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2 组病例均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 治疗组中, 痊愈14例, 显现10例, 有效7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中, 痊愈9例, 显现11例, 有效5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9.44%, 2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据国内外医学机构长期研究发现:肿瘤相关性贫血多由肿瘤本身引起, 由此引发血管并发感染、溃疡等等症状,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出血的现象。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治疗中, 准确把握治疗时间, 并选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疗效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20g/L开始治疗较为理想, 而当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从100g/L升高到120g/L时进行治疗, 有可能获得治疗的最大获益[3]。

综上所述,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一定要坚持长期、快速的原则, 进促使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数量迅速增加, 提高肿瘤缓解率和局部控制率, 延长无疾病进展期,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72例,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 治疗1个疗程后, 对比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 治疗组中, 痊愈14例, 显现10例, 有效7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中, 痊愈9例, 显现11例, 有效5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9.44%, 2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在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临床治疗中,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肿瘤,相关性贫血,治疗观察

参考文献

[1] Ramalingam S, Belani C.Meaningful survival in lung cancer patients[J].Semin Oncol, 2002, 29 (4) :S125~131.

[2] 谢晓冬, 孙静.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肿瘤相关贫血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 2002, 16 (2) .

贫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均为初次入我院治疗患者。其中治疗组25例, 男性16例, 女性9例, 年龄15~62岁, 病程32d~8个月, 对照组17例, 男性9例, 女性7例, 年龄14~68岁, 病程61d~7个月;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一般病情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另由于生脉注射液有升高血压及加快心率的作用, 所以对于一些同时患有严重高血压或心动过速明显者没有列入本次研究的范围。

1.2 临床表现

再障患者的起病较慢, 进展不快, 一般表现有乏力、头晕、心慌、皮肤粘膜苍白等症状和体征。并不是每个患者都有出血, 如有, 一般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 但症状较轻。42例病例中, 治疗组皮肤有出血点的有9例, 鼻出血5例, 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有皮肤出血点的11例, 鼻出血4例, 牙龈出血2例。合并其它感染患者不多, 治疗组有7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1例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对照组4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均经血象、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检查。经检查, 患者全血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均减少, 治疗组Hb (血红蛋白) <50g/L者有13例, 对照组为11例;治疗组WBC (白细胞) <2×109/L者共8例, 对照组7例;PLT (血小板) <50×109/L者治疗组14例, 对照组9例。所有病例骨髓检查, 均呈增生减低或明显减低, 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增加, 骨髓小粒的造血细胞减少, 脂肪细胞及非造血细胞增加。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 肝、胆、肾、胰、脾的B超检查也无异常。

1.4 治疗方法

根据具体病情, 对照组选择一般治疗方法:康力龙、氨肽素、能量合剂、维生素B族、肌苷等, 合并感染者使用敏感抗生素, Hb<50g/L者, 进行不定期输浓缩红细胞,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应酌情使用止血剂。所有患者虽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 再加用生脉注射液40~80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4d为1个疗程, 休息7d后, 接着进行下1个疗程, 共用6~8个疗程;另用复方皂矾丸1.4g, 每日3次口服, 连用6个月以上。自治疗之日起, 随防观察, 1年后比较疗效。

1.5 疗效状况

诊断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为确诊。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平均值x-±s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 采用t检验, 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 且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检查结果 (见表1)

由此血常规检测可见, 治疗前2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治疗后的统计学比较,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2 治疗组骨髓象变化

治疗前后进行骨髓象检查患者, 15例治疗前增生低下者, 治疗后减至4例, 8例重度增生低下者, 减至2例。

治疗组25例中, 临床基本治愈11例, 缓解7例, 有好转的3例, 总有效率84%。对照组17例中, 基本治愈2例, 缓解6例, 有好转2例, 总有效率为59%。

副作用: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口干或便秘情况, 3例有消化道反应, 1例有轻度头晕。并没重大副作用影响治疗。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再障) 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再障) , 以慢性再障多见。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有3种学说: (1) 造血干细胞缺陷学说; (2) 造血微环境学说; (3) 免疫功能异常学说。从发病机制来分析, 它是一各上异质性、克隆性的疾病, 是由于造血干细胞遭受到多种致病因素而直接破坏或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 使造血干细胞缺损、受抑, 或基质细胞受损, 进而导致内源性生长因子缺乏, 引发再障, 以上病理改变还可能与遗传有关[3,4], 同时, 造血微环境的缺陷也影响了再障的发展过程。

慢性再障通过积极的系统治疗, 约70%的患者病程能缓解或基本治愈。但后期的巩固治疗任务仍然艰巨, 病人常由于巩固治疗不当而致病情反复。以往的巩固治疗多以雄激素为主, 易出现女性男性化及肝功能损害而影响治疗。中医认为先天不足, 劳倦内伤, 七情失调, 淤血停滞, 药毒、疫毒入骨髓为再障主要发病原因。与造血有关的脏腑为心、肝、脾、肾, 尤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为再障的中药治疗要从肾着手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属于基层医院, 患者经济收入普遍偏低。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 我们院除应用常规的康力龙及肌苷、维生素B族等药物外, 用生脉及复方皂矾丸联合治疗慢性再障,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其中生脉注射液源于中医益心复脉的优秀古方“生脉散”, 由人参、北五味子、麦冬组成, 能有效改善微循环,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且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神作用。复方皂矾丸的主要成分为皂矾、西洋参、肉桂、海马、大枣、核桃仁等, 皂矾丸温肾健髓、益气养阴、生血止血, 对造血功能障碍及造血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作用, 另也有改善免疫功能、造血功能有明显的调节及促进作用。通过观察表明, 生脉及复方皂矾丸的价格低廉, 副作用少, 是治疗非重型再障缓解后巩固治疗的较好药物, 目前应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皂矾丸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42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25例, 对照组17例, 其中治疗组用生脉注射液和复方皂矾丸治疗, 2组的其它一般治疗措施相同, 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以血常规的测定结果及总有效率来评定, 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好, 2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生脉与复方皂矾丸联合起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起效较快, 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复方皂矾丸,再生障碍性贫血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协和血液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319.

[2] Frickhofen N, HeimpeI H, Kahwasser JP, et aI.AntithymocytegIobuIin with or without cycIosporin A:11year foIIow-up of a randomized triaI comparing treatments of apIastic anemia[J].BIood, 2003, 101 (4) :1236~1242.

[3] 刘秀金.阿托伐他汀钙片导致急性肝损害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7) :42~33.

上一篇:学生成长故事范文下一篇:关爱留守儿童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