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范文

2023-09-22

企业安全范文第1篇

摘要:化工企业自身特征直接决定了企业中所存在的客观安全风险,化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确保这项生产工作的安全。从有关事故案例当中可以看出,安全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因此对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和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安全管理

化工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我想经济发展当中还埋藏很多安全问题,而这些安全隐患一旦爆发,必然会导致重特大的事故发生。化工企业本身特征对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如有不慎,有可能会出现严重安全事故,所以深入探究化工企业中的安全风险和管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分析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重要性

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关键且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安全管理,如果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其他工作就更无法顺利进行,也没有办法创造更多效益。为目前我国安全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也逐渐发生改变,目前所阐述的安全管理工作,除了包含生产设备、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外,还包含环境污染问题。若以上所阐述的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处理,化工企业也会面临停业整顿情况,甚至会发生关门破产,所以对现代化工企业来说,务必要确保设备安全和工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环保理念,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位,以免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2化工企业安全风险

2.1生产特征

化工企业自身特征直接决定了其内部大小安全隐患,其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物料,很多都存在一定潜在危险,其中包含原料和产品等各方面,一部分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加上这些物质还具备易燃易爆特征,有非常强的腐蚀性。具体而言,化工企业工艺流程中具有高风险。高污染以及高毒性等特征,在生产工艺期间,明确潜在风险,认清中间件、部分原料与产品成品的稳定性,不然可能会导致静电危害以及中毒等事故。

2.2安全风险和防控

由于化工企业自身生产特征,决定了生产期间所存在的客观安全隐患,若爆发有可能导致严重事故,通常都会根据有关事故进行解析,此可以看出,化工企业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中毒、爆炸以及机械损害等各方面。在此阶段中,爆炸和中毒是最关键的危险因素,由此,以下专门针对爆炸和中毒这两个方面的安全风险和预防把控对策进行阐述。

第一,爆炸。化工企业生产期间,会有一些易燃易爆的物料,如果这些物料出现泄漏,遇到明火或者高温等情况下,可能导致爆炸事故發生,对于这种风险,需要在实际生产中加强设备的维修养护力度,消除火源等,严格禁止他区域出现烟火,车辆进入要具备阻燃器,具备严格的防火防爆制度,不断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完善,严格禁止超温超压情况,各个班组都要根据规定的检测标准进行粉尘清理等操作。严格执行巡逻检查制度,落实对压力容器以及压力管道等巡回检查和维修养护,工作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若出现事故要快速拉闸断电,泄压排空,切断电源,并且要通知周围人员快速撤离,开启消防装置灭火,抢修人员要佩戴安全防护措施,携带便携式的监测仪,并且要将警戒和防护措施工作做好,根据具体情况请求应急救援。

第二,中毒。化工企业生产中所用到的物料大一部分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泄露操作区,这种物质的浓度超过标准,工作人员并没有佩戴有关防护装备,操作区域的通风装置条件不好,就会导致中毒事故发生,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务必要经过严格培训,使有关人员能够掌握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同时掌握预防和应急措施,加强巡回检验发现有泄漏的地方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将通风排毒工作做好,进入到操作区域需要严格落实有关规程,隔绝、置换分析检测合格,一定要配备和正确运用防护装备,操作期间要加强监控力度。如果工作人员出现身体不适要第一时间撤离现场,员工需要持证上岗。如果发生中毒事件之后,救援人员一定要佩戴好防护装置进入到现场,现场中毒人员要快速将其移到风口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其呼吸通畅,如果呼吸困难就要进行输氧,若发现呼吸心跳停止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要请求支援。在此阶段要求开展应急救援培训,使员工能够掌握有关技能,同时电厂也要配备相关急救工具。

3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3.1风险识别

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通常都是收集和整理化工企业当中的信息,同时对其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构建初步的风险结果进行分析,确认风险事件和归类,最后将其编制成风险识别结果。

风险识别通常分为两种方法。①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是组织各领域的专业人员,通过小组的形式,对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可以形成具有引导作用的结论。②德菲尔法。这是一种收集和整理行业内专业人员的意见,对程序进行设计和考量,编制调查表, 将所有意见整理完之后产生集中性意见。

3.2安全管理

第一,以上所阐述的安全风险预防控制对策为基础,一定要具备相关安全管理体系。因此,先要以化工企业特征为前提,构建更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这个机构中,构建更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体制,了解各个人员的职责,把安全责任规划到个人。在此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走形式和流程。安全生产一定要落实到位,务必要遵循相关制度,例如,对于爆炸事故而言,对各个区域日常开展安全生产巡逻工作,这个阶段并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而在月中发生一起电化工段的烧伤事故,这个事故发生着原因是因为交接班时高温气体和固体喷出。在是我当中就可以看出,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因此一定要明确责任,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而且制度还要完善,并且要落实到位,因此情况允许的话可以将违反制度的成本提高,

第二,在化工生产安全组织机构下,需要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以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为基础,配备有关管理者,并且了解管理者的制度以及职责,对决策以及管理服务,专门对化工企业生产期间所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解析,同时,还要编制有关风险应急预案,风险防控对策规程,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个人,对于爱和规程进行落实时,需要严格进行监督,尤其是要突出对上岗工作人员的监督,上岗前要对前线人员的职业资格证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对人事管理提出相关意见。另外,还要将风险源的辨识凸显出来,通过运用科学方法辨识其中所潜在的安全风险,实际操作阶段中要下发操作任务单,通过控制卡以及风险识别卡等对操作风险进行辨识,制定更严格的风险把控对策和操作规程,根据安全管理机构开展监督工作。

第三,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加大对前线人员的安全操作培训力度,对工作人员培训提高重视。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培训则是提高全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对策,对于文化建设,可以从文化层面进行细分,这样可以更好跟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提高工作人员对企业认同感,主动维护企业安全,为了提高企业管理者对有关法律的认知,需要为经营人员的管理员思想树立依法理念,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只有通过提高各级管理者,各级生产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质量提高。

4结束语

总之,化工企业生产期间具备高危险性、高毒性以及高污染的一个阶段,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有关责任机制体制落实到位。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并且通过一些措施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低,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雷建玲, 王家龙, 韦菲菲,等. 关于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探讨[J]. 山东化工, 2018, 47(24):2.

[2]潘长生.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对策[J].  2021.

[3]张桂英.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管理措施[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4):2.

[4]孙伟光.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管理措施[J]. 化工管理, 2021(16):2.

企业安全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其重大标志是:由“财富优先获得”的安全生产政策正在向“安全优先获得”“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发展战略转化;煤炭安全生产部门局部条块分割正在向煤炭安全生产保障系统自动优化发展;煤炭安全生产工作正在向效率、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文化的综合安全活动发展。因此,煤炭安全生产在理念和认识上都需要有新的转变和定位。煤炭企业不能仅注重煤炭的经济意义和生产功能,更应该关注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强调对生命的关怀,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想要实现这一点,必然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笔者认为,加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道德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我国煤炭安全生产正进入一个安全生产道德建设时期,即一个需要运用安全生产道德,规范和抑制煤炭企业因市场竞争机制释放出的对利润欲望的冲动的时期。下面,本文将从中国社会对安全生产道德的关注,安全生产道德的内涵,积极推动煤矿安全生产道德建设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中国社会对安全生产道德的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针对安全生产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关于“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和“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论断,就是从安全生产道德高度为我国安全生产的科学发展所确立的道德要求。此外,《安全生产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安全生产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人民生命”,赋予了安全生产的道德功能。从企业价值看,安全生产发展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行为。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实施一个“道德”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给企业带来益处。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具有“道德”的安全生产发展意味着企业的商誉和形象。从控制市场竞争机制后果和对其缺陷进行补偿看,安全生产发展的道德性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和认可。

安全生产道德的内涵

正确认识安全生产道德内涵是加强煤炭安全生产道德建设的前提。安全生产道德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人的生命为本是安全生产道德的核心

安全生产的道德基础是人的生命伦理,即“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的终极关怀价值。坚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也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基本原理和原则提出来的。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命是历史存在与发展的前提。而保存生命和追求健康的目的,则是人的全面发展和所有人目的的终极价值基础。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体现了安全生产道德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以人为本理念是否真正树立起来,对安全问题是否足够重视。”

这一论断,落实到煤炭行业,就是揭示了煤炭安全生产工作“以人的生命为本”和“对劳动者的生命关怀”的伦理意义和道德功能。这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战略编制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煤炭企业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是衡量煤炭企业一切风险决策与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各煤炭企业应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提高每一个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保障上,以满足人的安全需要和安全期待。

维护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是安全生产道德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也是人权保障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和条件。煤炭安全生产是体现国家人权保障的文明窗口,没有安全生产,煤炭企业的劳动者安全权利就得不到保障,社会主义的人权事业建设也就失去了基础和现实意义。应当看到,人的安全生存权与发展权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人权,是一种普遍的道德权利。煤炭经济发展不能逾越保存生命这一基本伦理原则而追求发展。

实现安全生产领域的社会正义是安全生产道德的基本要求

关爱生命首先要确定“生命安全获得”优先于“财富价值获得”的安全生产理念。具体讲,首先,关爱生命就是要禁止“加害”于生命,即尊重生命、不伤害生命,坚决杜绝“要产量、不要命”“宁可炸死、不被饿死”的旧的煤炭生产观念。其次,关爱生命是煤炭安全生产遵循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要坚持维护生命的存在和提高生命的质量,其主要是通过建立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保障制度、加大安全资源投入和安全培训等途径,提高其生命健康水平。最后,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要求煤炭安全生产在其发展领域实现社会正义。保存生命是人类最为优先的基本价值和一切道德的基础。不被他人伤害的权利也是一个公正的主张,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道德,也是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

积极推动煤矿安全生产道德建设

要使煤炭企业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确立煤炭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道德建设,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制定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伦理战略。安全生产发展伦理战略就是规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道德方向”的纲领性文件,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展战略应定位于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这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生命线,是煤炭企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展战略应始终贯穿生命伦理关怀的基本精神和保存生命道德原则。

第二,树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性善理念。煤炭安全生产活动领域是人性至善实现的重要场所。安全生产性善理念表达的是煤炭企业最高管理层为实现有组织、有秩序的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事故预防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意图。在煤炭安全生产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性至善理念,就必须要在安全生产各个环节中处处体现生命关怀精神和价值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道德观念,从根本上讲是要求煤炭最高管理层在安全生产中必须具备“以人的生命为本”的道德性善理念,以保持以矿工生命为本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及其神圣性。

第三,确立道德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战略目标。在寻求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所要求的事故预防措施的同时,制定煤炭企业“道德”的安全生产管理战略目标,是煤炭企业在自愿追求伦理愿景和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所确立的相对具体的阶段性任务。与开展“不道德”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自私动机相比,开展“道德”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煤炭企业也渴望利润,但限于在合理的规范内(尊重关爱生命与公正公平)。煤炭企业的目的仍然是强调利润,但是,应建立在开展“道德”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上,而不能以违背法律法规和牺牲合理道德为代价。

第四,创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道德规范。在安全生产中,就煤炭企业各级管理者及各职能部门和个人讲,不能以道德的理想标准看待其行为,而只能以安全生产道德规范与制度环境约束其遵循道德准则,不触及安全生产道德禁区。必须认识到,新的安全生产道德规范是一种“道德底线”,即尊重与保存生命优先于企业生产,煤炭企业发展不能逾越这一“道德底线”去满足盈利等其他企业发展目标。因此,当前安全生产发展道德规范的创立应首先从坚守安全生产“道德底线”开始。

编辑 袁辉

企业安全范文第3篇

摘 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铁路安全稳定,本文基于针对铁路企业管理特点,从三个维度提出提高铁路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对策建议,确保铁路安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铁路;安全管理;十四五;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列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铁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中肩负着重大责任。本文旨在分析进入“十四五”时期,为适应铁路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提升铁路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铁路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系统性开展铁路安全运营风险的基础排查类自评估和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

从铁路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威胁铁路实际运营安全的四类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建议系统性开展铁路安全运营风险的基础排查类自评估和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其中,基础排查类自评估建议由各路局的车间、工务段、机务段等具体实施,评估方法力求简单易操作,以反映现场实际情况为目标,以排查评估无遗漏为实施原则,客观评价不同路局不同线路不同工点在不同时间节点条件下的四类安全事故风险等级,明确高风险工点并作为下一步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的对象;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建议由国铁集团下属综合性研究机构牵头实施,充分挖掘高铁运营十年和普速铁路历年来运营的大数据,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入手,客观评估铁路企业当前铁路安全运营风险。

2.全面推广新建铁路线的全过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目前,对新建铁路线建设安全构成最大威胁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四)川(西)藏铁路、西(宁)成(都)铁路等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建设中尤为明显。对地质灾害的防控,应从可研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工后残余风险四个阶段入手开展评估工作,方可确保风险防控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大力提倡基层职工和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准确细致无遗漏地把握各级铁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认知各级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除了做好顶层设计,更应坚持群众路线,多倾听来自基层职工的实践经验和人民群众的科学建议,全面准确地把握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所在。

二、坚持“目标导向”——科学制定铁路安全管理行动目标

1.以“因症施治”为原则,通过对铁路安全运营风险评估和新建铁路线的全过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明确各铁路企业当前面临的实际风险特征;以“因症施治”为原则,科学制定各铁路企业、各线路、各工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安全管理行动目标;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因局施策、因段施策、因线施策、因点施策”的差异化安全管理对策组织与实施。

2.重点推进安全管理方向的降本增效类科技攻关和信息化项目组织与实施,进一步释放科技进步的“红利”。安全管理方向的降本增效类科技攻关项目,可重点聚焦加快推进铁路从“周期修”到“状态修”的发展和过渡,具体实施方案可考虑为以铁路历年运维大数据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不同路局不同线路在不同时期的外部环境特征(汛期、春融期等地质灾害高发期)和客货运需求特征(暑运、春运等运营高峰期),开展围绕R(可靠性)A(可用性)M(可维修性)S(安全性)的运维策略系统性实用性研究,在满足不同运输需求和保障足够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降低运维成本。安全管理方向的信息化项目,可重点关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调图与组织实施,具体实施方案可考虑以铁路近年来客票销售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人工智能的快速预测与分析研判,科学评估每一列客车的开行成本和调整成本,灵活调图,尽可能避免“空车拉客”现象的产生,提高运营效益。

3.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注重堵漏洞、强弱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就铁路而言,当前,随着路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铁运营周期的不断延长,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外部和内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隐患复杂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确保铁路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要统筹铁路改革发展和安全关系,站在大安全观的视角认识和把握铁路安全工作,不断夯实铁路安全基础,坚决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三、坚持“结果导向”——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

1.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是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铁路要时刻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安全工作的首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此要严格落实铁路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危及旅客安全的问题和隐患,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统筹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坚持强基达标、体质增效,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铁路基础设施和装备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依法治理铁路安全环境,全方位加强铁路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铁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提高铁路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加强铁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3.深化安全保障技术攻关,强化技防服务铁路安全能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铁路企业要深化安全保障技术攻关,强化技防服务铁路安全能力,比如深入研究高铁运营安全规律、深化设备设施检测监测技术研究、深化养护维修关键技术研究、深化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技术攻关等方面,全面提升铁路自主创新能力。

4.持续推进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安全文化对铁路安全的促进保障作用深远,短期安全靠措施、长期安全靠管理和文化。铁路不同站段大都有其自己不同的业务性质和地域性文化背景,安全文化的建设应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并不断探索创新。一是要对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文化建设要有切合实际的思路。既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又要有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切实做到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统一,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统一,企业追求与职工追求相统一。二是开展坚持不懈的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培训,可以增强职工的文化认同、安全自觉和技能提高。三是营造亲情嘱托氛围,让每位职工的亲人给上岗作业人员写嘱咐语或录亲情嘱托视频,让职工班前会上念一念,上岗之前看一看,作业间隙想一想,安全警钟长鸣。

总之,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铁路企业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整治红线和职业底线,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四、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gov.cn/zhengce /2020- 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0-11-03

企业安全范文第4篇

摘要: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风险管理属于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对风险的管理,从而能对风险做到有效的监控,落实安全生产原则,为电力生产工作带来可持续性发展,为社会效益以及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1 风险控制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的开展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的识别出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并在详细分析和识别安全风险的过程中,预测和分析出安全风险的引发原因和损害,并通过有效的控制避免风险持续扩张,达到解决安全风险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目标。风险管理需要首先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使用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例如个人管理风险、业务管理风险、政府部门管理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事故风险和技术风险等,针对不同的风险来形成不同的风险控制方案。众所周知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点,作为一名合格的风险控制工作人员,需要在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出各种不安全风险因素的出现,并利用评估结果来进行准确的预测,帮助电力企业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风险隐患的存在,想要保障电力企业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在生产管理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工作,保障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2 目前在电力企业生产中风险管理存在着的问题

2.1 风险控制工作没有与电力生产工作形成稳定关系

因为在电力生产方面是不能够大量储存的,所以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即时生产即时传送的,因此在这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是稳定的状态的,而且在这之中要保证电力的生产、传送都应该是相对安全的,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任何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电力生产、电能输送出现故障的,这样将会给人身安全以及机械设备等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会导致电力生产企业出现大面积停电的现象,导致企业的电网也会崩溃。就目前电力企业的风险控制来看,有的只注重于电能生产环节的某一个点,或者是根本就没有风险控制的环节,这都将给电力生产的整个过程带来很严重的影响,要知道在工作之中前提应该是给人们提供安全的保障,所以风险控制的工作应该是渗透到电力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这样才能对整个电力生产的环节实现有效的监控,但现在的电力企业中生产电力时很容易造成安全的隐患,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约束。

2.2 生产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目前在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进行简单的风险排查和问题解决,并没有形成具体和深入的风险意识,电力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并不充分。目前一部分企业缺少了标准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缺少了对企业运营中安全风险的管理工作重视性。在企业发展中不具备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很容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分析

3.1 实现综合性、系统性管理

在对电力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求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以免出现部分成员应付、做工作流于表面的情况,除此还要注意千万不可让少数人进行评价;要用不同的管理方案对不同程度的风险进行处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还要注意风险管理要注重系统性,即要对每一个领域和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性事件都作出相应的测评、管理、再测评、排查、改善等等众多严格的环节,以免零散的或者简单分工下进行的分配任务。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还表现在风险管理与生产管理这两大管理的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在科学环境下有效的进行企业相关管理部门的结合,从而成为一个整体,使风险事故等的预防得到真正的实现。

3.2 全面评估电力生产安全情况

想要真正把企业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潜力充分激发出來,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能够全面的评估当前电力生产的安全情况,并结合自身的生产管理工作特点,制定出有效的监督评价管理方案。电力企业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为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引导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安全生产过程中去。通过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能够针对管理人员开展实时监督,促进监督评价体系的开展和落实,有效减少安全风险的出现几率。风险评估体系的开展能够有效的评估出在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为风险监管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电力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时,还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估评价标准与考核体系,及时寻找在安全生产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性作出解决方案。

3.3 注重对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更新

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管理理念进行不断地创新,这也将对电力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避免一些风险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风险管理进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加强管理人员的自身职业素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积极地认真地去进行工作,确保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风险管理在每个岗位得到有效落实。企业也应当注重对安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积极的采取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安全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这不单单能够让企业紧跟时代的潮流发展,还能够让让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有效。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电力生产中风险的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的工作中也应该将风险管理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在风险管理的工作中也应该保障机械设施、人员专业性的规定,最大程度地将风险管理的工作落实到最好,同时风险管理的工作也应该结合电力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出评价和建议促进风险管理的稳定进行,为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良庆.电力技术发展与电力生产的安全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1(21):219-221.

企业安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在各级政府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来应对安全生产的问题。但是,当前企业中的重大事故仍然频繁发生,其原因主要是大众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价值观念差、安全素质较低,企业没有安全文化支撑。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实现安全发展、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必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而安全文化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就企业安全文化而言,它包括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安全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族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兴盛。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增强安全管理功能的重要的无形资产,一种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将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举手投足。不难想象,一个没有安全文化的民族、一个没有安全文化的国度,将如何实现生产安全、生活安康、社会安定,将如何建成祥和安乐的和谐社会。因此,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整治并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体系,强化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的追究是必要的。安全文化强调人的价值高于一切,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为职工营造生命安全的平台。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反映人文思想,弘扬人本主义,彰显人性理念,以人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全第一”是安全文化的出发点,也是安全文化的归宿。

三、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措施

(一)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安全生产实践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人的安全行为具有复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受安全意识的调节,受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的支配;态度、意识、知识决定人的安全文化水平。所以,要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尤其是安全文化素质,就一定要抓好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第一,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在全公司范围内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案例等的学习,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要求。加强定期安全技术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强化广大员工安全技能,不断提高对事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利用板报、标语、条幅、宣传栏、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时刻提醒员工注意安全,通过班前、班后会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员工对安全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从而营造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还可以调动广大员工家属一同参与宣传安全活动,有效的发挥员工家属的督促作用。

第三,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力求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变,进而达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总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硬约束,它要求员工必须无条件地执行。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和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健全和完善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摒弃不合时宜的制度条款,充实适合形势和发展需要的新制度和新规定,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和保障岗位员工人身安全的需要。

第一,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将安全指标纳入干部业绩考核、资产经营责任制、精神文明建设、质量效益年活动和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把员工的经济收入与安全生产直接挂钩。做到责任与激励对等,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增强搞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与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把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落到实处。管理是双向的,是互动的,但在实际工作执行中,对第一责任者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有的第一责任者并没有承担起自己肩负的责任。安全生产是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责任重大,一旦出了问题就应当严肃处理。只靠觉悟的高低来体现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是科学的管理,只有靠制度的刚性落实,才能真正起到对第一责任者的监督约束作用。

第三,完善安全监督体系,确保各类规章制度及安全行为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并使其渗透到生产领域的各个层面,确保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按法律、标准、规范来进行。政企分开,依法设立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评估等的中介机构,使职能部门、中介机构和生产企业之间互相监督,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总之,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管理,贴近实际,求真务实,认真抓好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健全安全监督体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才有保证。

(三)做好安全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工作

只有科学地研究和探索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途径,才能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政府部门应组织力量,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等联合起来。对安全基础学科与安全技术进行专门的研究,为安全管理和生产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科学技术支持。例如:研究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原理、安全技术、安全哲学、安全防护科学、安全信息管理、安全经济等的理论;逐步建立防灾减灾学科、灾害预测学科、事故预防控制学科、专业防火防爆学科和特种专业安全学科,培养安全专业科技人才。

第二,企业应加大安全科研和安全生产的投入,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确保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确保质量标准化水平工作不断加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成果,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并持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转化率。例如:开展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的研究、各种新工艺的研究;安全防护设备、防暴设备。同时必须做到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结束语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参与,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才能实现。总之,只有切实把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安全生产计划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进一步明确构建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使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特色,取得实效。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玉梅,李惠男.建设安全文化体系营造生命安全平台[J].煤炭技术,2007(4).

2、王正根.对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J].江西煤炭科技,2007(2).

3、李淮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07(2).

4、吴宝华.如何构建企业安全文化[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5、魏福成.浅谈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新疆有色金属,2007(1).

6、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黄冬梅,秦忠诚,常西坤.煤矿安全文化向安全管理的渗透探讨[J].煤炭工程,2007(4).

(作者单位:李俊鸿,河北纵横工程有限公司;孙忠强,河北科技大学环工学院安全工程系;孟令刚,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石家庄设计院)

企业安全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安全管理安全文化文化建设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把安全放置在文化的大视野中去研究,通过在企业中构建一种以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借助文化所特有的持续影响力、广泛渗透力和久经扩张力,引发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安全理念的转变,引导全体职工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突破安全生产工作的制约瓶颈,进而达到卓越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塑造本质安全人的基础上,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一、何谓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有企业专家指出“安全文化是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等等。表述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传统的安全管理不同,安全文化的本质在于不断提升人的安全修养、安全素质,因此只有员工的共同认知、共同参与、才能抓好每个细节,落实每项制度,有效预防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如果说传统管理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被动的,那么安全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温和的、主动的。它的潜移默化性和联系性把不同的思想观念集合到一个方向,它特有的亲和力会通过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的渗透,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当这种约束和准则普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就会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为自觉主动地按照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为“我要遵章守法”,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持续提升到“我会安全”。从而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变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不足,弥补安全管理的漏洞,那就标志着企业安全文化就真正的落地生根。

二、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石。要顺利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安全观念, 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看待安全管理问题。企业应该将安全文化建设看作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阶梯,而并非是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才不得不进行的面子工作。对一些具有远见卓识企业家所引领的优秀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凝聚人心,发展壮大的关键成功要素。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不妨碍企业的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而且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又是企业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我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以安全价值为核心、以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安全绩效为导向创建本质安全型的安全文化。本质型的安全文化有以下特点:对传统的安全管理进行辨证扬弃,使企业安全管理以“事”和“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行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树立起“人是安全的动力,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安全的目的”的基本理念,进而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最终实现本质安全企业。每一位职工都能够自觉意识到他们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危机和风险,能够主动地并不断地去识别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逐步形成“安全生产,我的责任”、“安全生产,人人去管”的良好氛围。企业鼓励企业人人都发表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企业鼓励人人学习、研究并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提高组织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企业依靠各种管理手段不断更新和充实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应该是创建一种组织环境,即创建一个群策群力的系统来共同关注安全绩效的改善,以使企业员工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推进

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这一管理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须使领导和管理层具备“动态组织执行力和领导力”。在传统的、静态的企业环境中,最可靠的是经验,也就是如果你做过这件事,对这件事很熟悉,那么就能有权威、有能力来组织领导;而现在的企业环境更多的是动态,一切都在千变万化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也没有旧的权威可以依赖,所以就需要企业领导人和管理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挥,管理者全力组织实施。否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半途而废或无法达到预期收效。能否顺利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承诺、执行者的责任和实践者的能力。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管理转型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到:1、创造危机感——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识别并讨论危机与机遇,向职工表明转型的必要性,通过宣传与培训唤醒整个组织的情感动力,营造转型的氛围。2、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如果想让转型有成功的机会,必须依靠最高管理层的权威、可信度和组织力量来有效地领导企业的转型。3、制定远景和战略——为职工提供一个完整有效的、能激励人的、有资源支持的发展蓝图,用清晰的发展蓝图和可使职工得到实惠的方案去指导管理转型。4、持续一致的沟通——人最怕的是未知,因此企业转型时,要通过沟通机制让职工知道,转型将把他们带往何处,不但要讲危机,也要讲成长及对每个人所带来的实际益处。5、各级职工的参与——授权职工实施远景规划,改变阻碍转型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各种培训来发展职工所需的知识与能力。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必须以满足广大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就职工的内在价值追求,在精神与物质上都得到认可,这是一个让职工对企业蕴育温暖感、成就感、自豪感,进而激活其内因,让每一个职工都有激情参与其中、形成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过程。这是安全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但在许多企业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措施不到位,使得职工普遍缺乏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追求优异成就的目标可以激励企业取得卓越的安全生产绩效。几年前,淮南煤矿提出“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提出了“零死亡、零重伤、零重大非死亡责任性事故”管理目标,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是不切实际、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集团公司主 要领导思想非常坚定,认为“零安全事故”目标作为一种管理理念,绝对是正确的。“零安全事故”是管理的大目标,不是具体的考核目标,其内在要求是把“零安全事故”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淮南煤矿的安全管理理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零安全事故”管理目标已成为普遍追求,其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其安全生产指标连年创新。过去有的二级单位认为安全可能影响生产进度、安全会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现在已有很多二级单位从自身实践中真正体悟了“安全是企业的命脉”,“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等理念的价值。

苏辙在批评宋仁宗的策论中说:“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如何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安和谐企业,是企业领导者时刻都在思考的重大问题。同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丰富发展,这样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只有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制订周密的规划,形成强有效的运行机制,着力创建富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当这一模式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之后,在本质安全人的基础之上,形成本质安全型企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就真正开花结果了。

上一篇:环保手抄报内容范文下一篇:大学劳动教育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