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手机端应用范文

2024-04-24

教育手机端应用范文第1篇

天津市红桥区某工程总占地面积22895.2m2, 地上总建筑面积13万m2, 地下总建筑面积34607.76m2, 由一幢30层超五星级酒店、两幢15层写字楼、三幢29层混合型公寓和一幢19层混合型公寓组成, 结构形式均为框架剪力墙。

2 桩端后压浆技术的选择

虽然传统的泥浆护壁混凝土灌注桩具有适用土层范围广, 桩径、桩长变幅大, 承载力高以及无噪声和振动等优点, 但由于桩底沉渣难于清理彻底, 削弱桩端阻力, 增大了桩基的沉降量, 且桩侧泥皮过厚, 厚薄不均, 致使桩侧摩阻力明显降低。受沉渣和泥皮的削弱影响, 可使桩基承载力下降10%~30%, 严重者可下降50%;而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具有构造简单, 便于操作, 附加费用低, 承载力增幅大, 压浆时间不受限制等优点, 其桩长由2 0 m~7 0 m, 桩径由6 0 0 m m~1 0 0 0 m m, 单桩极限承载力由5000kN~25000kN, 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的使用要求。

3 后压浆技术的主要优点

(1) 前置的压浆阀管构造简单, 安装方便, 成本低, 可靠性高, 适用不同钻具成孔的锥形和平底型孔底。

(2) 压浆作业可在成桩后30天甚至更长时间内实施, 不与成桩作业交叉, 不破坏桩身砼。

(3) 压浆模式、压浆量可根据土层性质、承载力增幅的要求进行调整, 可达到预期承载力增幅的目标, 使桩基承载力提高60%~120%。

(4) 用于压浆的钢管可与桩身完整性超声波检测管结合使用, 钢管注浆后可取代等截面的钢筋, 降低后压浆的附加费用。

4 后压浆法的主要技术特征

后压浆桩法是将土体加固与桩工技术结合为一体, 大幅提高桩基承载力, 减少沉降的有效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如下。

(1) 桩底注浆。

在钢筋笼上设置1~2根底端带单向阀的注浆钢管, 该管具备抗泥沙、泥水涌入和防止浆液回流的功能。注浆阀可插入沉渣及桩底土的一定深度 (如50mm~200mm) , 使注浆即可固化沉渣又可扩及桩底一定范围, 对于坚硬的卵石、砾石或基岩, 注浆管虽不能插入其中, 但可确保浆液渗入到混凝土面以下, 能固化桩底沉渣和泥皮。注浆阀外装有保护套, 可防止阀模被刺破, 以使浆液顺利流出。

(2) 桩侧注浆。

钢筋笼上设置带单向阀的注浆管1~2根, 在桩底注浆前数天, 进行桩侧非破损注浆 (不破坏保护层) , 桩侧注浆阀可根据土层分布特点及桩长, 沿不同横断面呈花瓣形设置 (如横向布四个注浆点) 。也可沿桩长纵向呈波形设置。设置于桩身内部的注浆钢管与钢筋笼处在同一圆周上, 与加劲筋焊牢, 当桩顶低于地面标高时, 需用临时导管与桩身中的注浆管导管相联, 注浆初凝后拧下临时导管回收使用。

(3) 注浆压力。

搅浆泵的出口应加滤网, 以防水泥纸袋等杂物进入注浆管。注浆管的额定压力不低于6MPa, 流量为50~150L/min。

(4) 水灰比。

通过工程实践结果得知, 采用0.5~0.55的水灰比可获最佳的注浆效果。

(5) 注浆顺序。

应先进行桩侧注浆, 当有二个以上桩侧注浆断面时, 应先上后下, 3天左右之后, 再进行桩底注浆, 以防浆液沿桩顶大量冒出, 尤其是L/D较小的短桩更应如此。当进行群桩注浆时, 宜先外后内, 以减少浆液流失。

(6) 最佳后压浆时间。

从工程试验资料分析得知, 最好的后压浆时间是在成桩后1~4周内进行, 这时桩底沉渣、桩周扰动土尚未充分固结和触变恢复, 将水泥浆二次压入更有利于其扩散渗入固化基土, 过早注浆会因桩侧阻力过低而使浆液溢出地面, 过晚注浆则恐难以形成桩周连续的劈裂注浆, 致使浆液向远处流失。

5 作用机理

(1) 不同注浆方式的注浆效果。

通过三种压浆方式对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比较如下:桩端压浆承载力增幅20%左右, 桩端、桩侧联合注浆增幅40%~100%左右, 桩侧注浆点多, 注浆量大, 承载力增幅为100%, 而注浆点少, 注浆量少, 承载力增幅为40%。

(2) 土体注浆的模式。

根据土层性质, 浆液压力不同等, 可有如下三种注浆模式。

(1) 渗入注浆。

对砂性土用可注指数N或渗透系数K来判断渗入注浆可行性。

式中:D15为小于该粒径的土颗粒质量占总质量15%的土颗粒粒径;

D85为小于该粒径的水泥颗粒质量占总质量85%的水泥颗粒粒径。

D15越大, D85越小, N值则愈大, 或K=10-4~10-5cm/sec, 用425#硅酸盐水泥的砂性土可注性愈好。

(2) 压密注浆。

将极稠的浆液, 在压力作用下强行挤向注浆点附近的土层薄弱区, 如果是饱和的弱透水性土, 则浆液不能产生渗入性注浆, 而是在注浆点集中形成球形浆液泡, 通过浆泡挤压相邻土体, 注浆压力越大, 球形泡半径也越大, 使土体孔隙水压力升高, 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使土体被压密。但是除非桩身上部先行桩侧注浆, 形成牢固封堵, 否则在稠浆、细粘土的条件下不能发生压密注浆效应。

如果土体为非饱和的, 则压密注浆的挤密效应较为明显, 而在饱和土中浆泡先引起超静孔隙水压力。

(3) 劈裂注浆。

劈裂注浆一般发生在粘性土、粉土、粉细砂中, 桩侧泥皮和桩底沉淤渣土, 是劈裂注浆发生处。由此形成以桩体为核心向外辐射的浆脉网, 由于劈裂面受到浆液的附加压力, 使土体中出现超静孔隙压力, 并伴随着土体被压缩固结, 浆脉网可提高土体的刚度和稳定性。大的土浆脉网状结石较稠密, 扩展范围较小, 反之渗透性对低渗透性的淤泥土、粘性土, 网状结石则较为稀疏, 扩展范围较大。

(3) 后注浆桩的注浆性态。

(1) 当桩侧土为粗粒土 (卵、砾、中粗砂) 时, 桩侧注浆以渗入性注浆为主, 对于桩表面附着的泥皮薄弱区则发生劈裂注浆。当桩侧土为细粒土 (粉细砂、粉土、粘性土) 时, 桩侧注浆以劈裂注浆为主;当浆液稠密度很大, 桩表层泥皮不多时, 则可能出现压密注浆。

(2) 当桩端持力层为粗粒土或虽为细粒土但桩身穿越粗粒土, 或混凝土浇注过程有离析发生时, 则桩底注浆以渗入注浆为主, 随后将出现桩底土一定范围的劈裂注浆 (细粒土) 及沿桩身向上10m~20m高度的劈裂注浆。当桩端持力层及桩侧均为细粒土时, 桩底注浆开始为渗入注浆, 随后转化为劈裂注浆。

(3) 注浆压力是非稳定的, 其变化特征受土性、桩长、浆液稠度、注浆时间等因素影响。由于注浆阀管外往往为薄层水泥浆包裹, 起始注浆开启压力较高, 为2~6Mpa;随后压力下降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随后又逐步升高, 达到某一较高值后又突然回落, 如此反复变化。这一变化特征反映出土中高孔压, 注浆性态及土体中劈裂缝的变化等。

(4) 后注浆桩的加固效应。

其加固效果可有以下三种效应。

(1) 充填胶结效应。

在卵、砾、砂中实现渗入性注浆条件下, 被注土体孔隙部分的为浆液填充, 散粒被胶结, 显示“充填胶结效应”, 土体强度和刚度大幅度提高。当被加固体位于桩底时, 总桩端阻力因扩底效应而提高;当被加固土体处于桩侧时, 桩侧阻力因桩身扩径效应而显著增大。

(2) 加筋效应。

对于粘性土, 粉土, 粉细砂实现皮裂注浆的条件下, 单一介质土体被网状结石分割加筋成复合土体。网状结石便成为加筋复合土体的刚性骨架。复合土体的强度变形性状由于网状结构的制约强化作用而大为改善, 显示“加筋效应”。同时, 在劈裂注浆过程中还伴生土体固结和化学硬化作用, 使被包围在水泥网络内的土变得更加紧密相连。桩顶受荷后, 桩侧和桩底的复合土体能有效地传递和分担荷载, 从而提高总侧阻力和总端阻力。

(3) 固化效应。

桩底沉淤和桩侧泥皮与注入的浆液发生物理化学反映而固化, 使单桩端阻力和侧阻力显著提高, 显示“固化效应”。此外, 由于不等厚度的水泥结石固着于桩表面和桩底, 因此尚能起到一定的扩径和扩底效应。

除上述三种加固效应外, 桩侧桩底土体还不同程度存在压密效应。

6 后压浆桩的施工

(1) 注浆量的计算。

根据经验表明, 对于桩径0.6~1.0, 桩长20m~60m的基桩, 桩底注浆量 (水泥用量) 为0.6t~2.0t, 加桩侧注浆量将增加一倍, 注浆量的估算如下:

式中:Gcp, Ges为桩底、桩侧注浆量, 以水泥用量计, 单位kg;

ξ为水泥填充率, 细粒土0.2~0.3, 粗粒土0.5~0.7;

n0为孔隙率, n0=e0/1+e0, e0为天然孔隙比;

t为包裹在桩侧浆液厚度, 一般为10mm~3 0 m m, 粘性土及正循环成孔取高值, 砂性土及反循环成孔取低值;

h为桩底压浆时, 浆液沿桩身的上返高度, 一般取5m~20m, h值与承载力增幅有关;

m为桩侧注浆横断面数, 对于纵向波形注浆情况, m值取注浆点数的1/4;

L、d为桩长与桩径 (m) 。

(2) 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是指不会使地表隆起和基桩上抬量过大的前提下, 实现正常注浆的压力, 它与土质类别、密度、强度、注浆点深度有关, 按下式估算;

式中:p0为注浆点浆液出口正常注浆压力;

Pw为注浆点处静水压力;

Pr为被注土体的抗注阻力;

ri为注浆点以上i层土的天然重度, 当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取ri-1;

hi为注浆点以上i层土的厚度;

ξr为抗注阻力经验系数, 与浆液稠度和土性有关, 对粉土、粘性土一般取1.5~2.0, 粗颗粒土取1.2~1.5, 颗粒细、密度大的取高值, 相反取低值, 开始注浆压力一般为正常注浆压力的3~5倍。

一旦浆液排出注浆压力即显著下降, 此外, 输浆管越长, 浆压损失越大, 因此额定压力应为3MPa~8MPa。

终止注浆压力要低于开启注浆压力。当正常注浆压力一直较低时, 表明注浆质量存在严重缺欠, 应推迟终止时间, 加大注浆量并适当提高浆液稠度, 直至注浆压力出现上升为止。

7 后压浆桩的检验

后压浆桩的全面质量检验, 目前尚无有效手段, 对桩底的压浆质量可通过预设超声检测管检测, 根据压桩前后波速的变化进行判断。

检测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可表现为单桩承载力的变化, 最有效地方法是静载荷试验以及预埋于桩身应力计, 可以分别确定后压浆桩的侧阻与端阻, 此外高应变动测也是一种可行的检验方法。

8 经济效益分析

后压浆桩法目前已应用于10余省市100余项高层、超高层等建筑的桩基工程, 根据其中8项工程的观测结果, Smax=17mm~38mm, △S/L=0.0008。对于单桩砼用量为8~20M3的桩, 每根桩可节约0.5~1.5万元, 节约造价30%~50%, 缩短工期30%。对于持力层为细粒土的桩, 承载力增幅为60%~90%, 对于粗粘土增幅可达70%~120%, 桩基工程量可减少3 5%~6 5%, 桩基的沉降量减少1 5%~30%。根据60余项工程统计, 总节约投资逾一亿元。

9 结语

(1) 泥浆护壁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具有适用性强, 操作方便、可靠性好、不与成桩作业交叉、承载力增幅大、可与桩身完整性超声检测相结合等优点, 可发展为有效提高灌注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辅助工法。

(2) 后压浆不仅可固化沉渣和泥皮, 而且浆液通过渗入、劈裂、压密注入桩侧、桩底一定范围的土体, 使之发生:“充填胶结”、“劈裂加筋”“压密硬化”效应而加固, 单桩承载力显著提高。在优化压浆参数的条件下, 可实现单桩承载力的理想和稳定增长, 当桩端持力层为细粒土时, 增幅50%~90%, 为粗粒土时增幅为70%~120%, 增幅大小受桩侧土层性质影响。

(3) 后压浆工艺参数的优化, 应以确保最佳注浆比 (Gc/Ld) 为前提, 控制优化浆液水灰比、注浆压力、注浆时间、注浆顺序。本文提出的注浆量 (注浆比) 计算式可供使用。

(4) 桩端压浆可使侧阻和端阻同时得到增强, 桩侧压浆仅使侧阻得到增强, 并对桩端压浆起封堵作用。无论桩端单独压浆或桩侧桩端联合压浆, 其单位端阻力的增幅均大于单位侧阻力增幅, 但侧阻增强对单桩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端阻的贡献率, 并随桩长增大而提高。

(5) 后压浆单桩承载性状由于压浆效应而明显改善, 主要表现为:荷载-沉降曲线变化趋缓, 多数由陡降型转变为缓变型;侧阻先于端阻, 异步发挥差异减小, 总端阻力占承载力份额增加。

(6) 后压浆群桩的桩土整体工作性能因压浆效应而增强, 桩端刺入变形减小, 沉降量降低, 承台分担荷载比有所减小。

(7) 后压浆群桩基础的设计应根据其性状的变化作适应调整, 包括持力层的优选, 单桩承载力估算, 桩身混凝土强变设计等级提高, 桩距加大, 布桩优化, 承台土阻力系数下调、桩侧、桩端土变形模量调高等。

(8) 经不同地层土质条件的30余项工程应用实践表明, 采用后压浆技术对于减小桩基沉降、稳定基桩质量、提高承载力、节约工程造价, 缩短工期, 均有显著作用。对于∮600以上的桩基, 其造价可降低30%~50%, 工期可缩短30%以上。因此后压浆技术的推广使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 阐述了采取桩端后压浆技术的原因, 介绍了后压浆技术的优点、主要技术特征、作用机理及施工技术, 并结合自身对其他工程的了解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桩侧注浆,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桩端阻力,桩侧阻力

参考文献

[1] 徐新跃.桩端压浆在卵石层钻孔灌注桩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 2006 (3) .

[2] 华东建工勘察.钻孔灌注桩后压浆工程实例及机理分析.

教育手机端应用范文第2篇

1 凝汽器真空的确定[2]

凝汽器压力的确定方法是首先确定凝汽器中主凝结区的温度, 再由该温度得出对应的蒸汽压力即为凝汽器的压力。若凝汽器冷却水入口温度为tw1, 出口温度为tw2, 凝汽器传热端差为δt, 则主凝结区的温度为:

由式 (1) 从水蒸汽热力性质表查出tC对应的饱和压力。各温度值的关系如图1所示。

2 分析凝汽器传热端差的意义

由式 (1) 可知, 凝汽器内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由冷却水入口温度、冷却水温升、凝汽器传热端差所决定。其中冷却水入口温度tw1是与冷却水的循环方式、电厂的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因素有关的量,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该量基本不变, 反映不出凝汽器性能的优劣;冷却水温升由下式决定[3]:

式中:Dc为汽轮机排汽量;

1.二次滤网;2.反冲洗蝶阀;3.注球管;4.凝汽器;5.胶球;6.收球网;7.胶球泵;8.装球室

hs为排汽比焓;

hc为凝汽器中凝结水比焓;

cw为冷却水的比热;

Dw为冷却水流量;

△h为蒸汽在凝汽器内凝结时比焓降, 在真空不变化范围内, 其变化很小, 在计算中可认为是定值。

m为循环倍率。通常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也反映不出凝汽器的性能。

而端差则反映凝汽器传热性能、真空严密性和冷却水系统的工作状况等[4], 为了使凝汽器内获得较高的真空, 就要使凝汽器内蒸汽的饱和温度尽量接近冷源 (冷却水) 的温度。如果冷却水量和冷却面积均为无穷大, 蒸汽和冷却水之间的温差可趋近于零, 但是由于实际上冷却水量和冷却面积都是有限的, 所以当蒸汽凝结放出的汽化潜热通过管壁传给冷却水时, 必然存在传热温差:冷却水在吸热后虽然温度要升高, 但总是低于蒸汽的饱和温度。冷却水同入口温度tw1逐渐吸热上升到出口温度tw2, 冷却水温升:△T=tw1-tw2。蒸汽凝结温度ts与tw2的差为传热端差, 以δt表示δt=ts-tw2。凝汽器的端差是反映凝汽器能耗的重要指标, 减小凝汽器端差的手段, 也是提高凝汽器真空、达到节能降耗目的的有效手段。以300MW机组为例, 凝汽器端差每减少1℃, 将导致热耗减少24kJ/kW·h, 煤耗减少0.97g/kW·h[2]。所以在凝汽设备运行监测中, 传热端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在设计阶段, 因为减小端差可以提高凝汽器的真空, 但是要以增大冷却面积和增加冷却水量为代价, 所以其值不宜太小, 现代大型凝汽器在设计负荷下所能达到的最小传热端差为1℃~5℃, 一般常在3℃~10℃之间选取, 对双流程或多流程凝汽器可取偏小值, 对单流程可取4℃。

3 凝汽器传热端差的计算分析[5]

根据热力学理论, 凝汽器作为一种表面式换热器, 不考虑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换热, 其热平衡方程为:

Q=Dc (hs-hc) =K△tmA=Dwcw△t (3)

式中, Q为凝汽器热负荷;

K为总换热系数;

A为凝汽器总换热面积;

Dw为冷却水量;

cw为冷却水比热容。

△tm为传热学中换热器热力计算通常使用的对数平均温差即:

由式 (3) 式 (4) 可得凝汽器传热端差:

通常情况下A, cw变化很小, 同由式 (5) 可知:传热端差δt与冷却水量Dw成正比, 当冷却水量Dw增加时, δt增大;同时, 冷却水量增加, 加强了冷却管内表面的对流换热, 凝汽器的总体换热系数K增大, 由式可知K与端差δt成反比;另外, 冷却水量增大, 由冷却水温升与传热端差成正水可知端差也要减小。也就是说, 冷却水量增加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即使得传热端差增大又使其变小。那么最终结果究竟是使得传热端差增大还是减小呢?很久以来, 在工程分析和在教学中, 该问题经常容易被混淆、误解, 但又必须澄清, 下面讨论Dw、△tm及K对δt的影响速率。

式 (5) 两边由δt对△tm求偏导数:

由δt对Dw求偏导数:

由δt对K求偏导数:

通常冷却水量Dw的值要大于凝汽器总换热系数K的值, 则K/Dw<1, 比较式 (7) 和式 (8) , 在数值上是一个负数, 为便于对上面三个式子进行分析, 比较传热端差对△tm、Dw和K的变化速率, 对其添上负号有:

在式 (8) 中, δt在4℃左右, 由工程实际可知, 要使式 (5) 有意义, 必须有只是稍大于2, 结合工程实际中Dw, cw, A和K的值可知的系数小于1, 则在数值上有:

则由式 (9) 、式 (10) 可知在数值上有:

其物理意义为:凝汽器冷却水温升△tm的变化及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K变化对凝汽器传热端差δt的影响要比冷却水量Dw变化对端差δt的影响要快。冷却水量增加使得传热端差增大, 同时使得冷水温升下降而导致传热端差减小, 由于冷却水温升下降使传热端差变小的速率要比冷却水量增大使得端差增大的速率要大, 而且冷却水量增大使得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增大而使传热端差减小 (减小的速率要大于因冷却水量增大而增大的传热端差的速率) , 也就是说冷却水量增大最终使得凝汽器的传热端差减小。

通过实例可验证上述的分析。在正常运行中冷却水温升△tm一般要大于传热端差δt (这可同凝汽器变工况试验结果得到验证, 通常0<△tm<15℃, 0<δt<10℃, 如图2所示, dC为凝汽器单位面积的热负荷即负荷率, pC为凝汽器压力) , 可取凝汽器设计传热端差为4℃, 以铜陵发电厂4#机组为例, 对于淡水取cw=4187J/ (kg·℃) , 取其主要设计参数:冷却水量Dw=10139kg/s, 凝汽器总传热系数K=2967w/ (m2·℃) , 冷却面积A=18000m2[6]。对应于式 (7) 、式 (8) , 项的系数分别为:

也就是说, 对该机组在数值上有式 (11) 的结果。根据皖能铜陵发电厂#3机和#5机 (容量分别的300mW和1000mW, ) 的设计参数, 对式 (7) 式 (8) 中项系数进行计算, 其结果列于表1。由表1可知, 比效式 (6) 、式 (7) 和式 (8) 中项的系数同样可以得到式 (11) 的结果。因此式 (11) 对于任何容量的机组都成立, 具有普遍性。

4 工程实际分析

上面分析中, 由传热端差δt分别对冷却水量Dw、冷却水温升△tm和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K求偏导数时, 都是以另外两个参数为定值, 根据这个前提, 当凝汽器的蒸汽负荷增大时, 由于冷却水温升和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不变, 增加冷却水量, 根据式 (3) , 平均温差△tm也要增大, 由式 (4) 可知, 凝汽器的传热端差也要增大, 即冷却水量与端差成正比。

由式 (1) 可得传热端差的别一种表达式

δt=tc-tw 1-△t (14)

由上式知道, 当冷却水温升△t减小时, 传热端差δt要增大, 而式 (5) 中△t与δt成正比的, 从表面看两式是矛盾的, 但实际上, 对式 (14) , 在冷却水温升△t减小的同时, 由于Dw, K都不变, 由式 (3) , 对数平均温差△tm减小, 而且变化率是相同的, 则由式 (4) 可知凝汽器主凝结温度tc减小, 而且下降的幅度要比冷却水温升下降的幅度大, 由式 (14) , δt与tc成正比, 所以冷却水温升下降的结果是使得传热端差减小, 也就是说式 (5) 和式 (14) 是一致的。

而在实际上参数δt, △t, Dw, K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且关系十分复杂, 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运行阶段, 不能孤立地分析其中任何两个参数。在凝汽器的正常稳定运行条件下, 冷却水量增加使得传热端差增大, 冷却水温升下降和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增大, 而后两都又使得传热端差减小。所以说δt与Dw有关, 但是受Dw影响不大。由式 (2) 分析, 冷却水温升一般变化不大, 而且降低温升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冷却水量, 但要受机组经济性要求的限制, 所以现场用于降底凝汽器传热端差以提高真空的最有效手段是提高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 而提高总换热系数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冷却管的清洁度和降低漏入真空系统的空气量。

皖能铜陵发电厂#4机320MW机组 (原设计容量为300MW后扩容为320MW) 的凝汽最佳真空为0.0049MPa, 2009年2~9月份的凝汽器端差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知其中有三个月的端差大于9℃, 远远高于设计运行标准。从原始记录可知, 机组刚投产运行时端差大多在4℃左右, 由此可知只要找出原因, 就能把端差控制在5℃以下。

4.1 原因分析

凝汽器端差的大小与凝汽器冷却水入口温度、凝汽器单位面积上的蒸气负荷、凝汽器冷凝管的结净程度、凝汽器内漏入的空气量以及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等因素有关。可见引起凝汽器端差高的因素很多, 但在众多的因素中哪些是最关键的因素呢?根据现场调查验证分析如下。

(1) 轴封压力没有调好:由现场和历史记录可知, 运行人员都在负荷变化时进行了正确的轴封压力调整。

(2) 循环水浑浊:#4机组的冷却水塔与其自身的干灰库直线距离只有五十米左右, 当风向吹由干灰库吹向冷却水塔时会引起循环水质变差变浑浊, 不过循环水浑浊虽然易引起结垢, 但是只要进行了有效的清洗, 影响不大。

(3) 负荷高:历史的负荷曲线可以证明, 负荷一直都能维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4) 凝结水不合格:查阅历史记录, 表明一直都对水质进行了监测, 很少有不合格的时候。

(5) 密封不好:由现场可以知道, 一旦出现密封不好, 会第一时间通知机修, 他们很快会处理好。

(6) 胶球清洗没有达到效果:凝汽器冷凝管结垢是端差高的主要原因, 而除垢的最有效手段是胶球清洗, 虽然进行了清洗, 但是在循环水质变差后没有达到效果。

由以上分析确定原因是由于循环水质变差而胶球清洗操作还是按照原来的清洗间隔和方法进行, 从而无法达到要求的清洗效果是主要原因。

4.2 制定对策

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由收球网、二次滤网、装球室、胶球输送泵和电气控制柜等部件组成 (如图3所示) 。胶球清洗胶球泵输出的压力水将加装球室内的胶球带出, 经注球管注入凝汽器的冷却水进水管, 胶球和冷却水一道进入冷却水管。胶球是一种质地柔软的、且富有弹性的海棉橡胶球, 其直径比冷却水管内径大1mm~2mm, 在水管中, 胶球形状被压缩成卵形, 与水管内壁形成整圈的接触面, 在胶球行进过程中, 通过胶球对水管内壁的挤压和摩擦将壁面的污垢随胶球一起带出管外, 当胶球离开水管时, 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 突然恢复原状, 使胶球表面带出的污垢脱落, 并随冷却水排出, 胶球被安装在凝汽器冷却水出口管上的胶球网回收, 经胶球泵加压后, 重新进入装球室循环使用[7]。实践表明, 胶球清洗装置的定期正常投用, 能及时清走凝汽器冷凝管内壁污物, 使凝汽器管束保持一定的清洁度, 对防止结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过原因分析可知现场端差高的主要原因是胶球清洗没有正确操作, 从胶球清洗的操作入手, 制定以下对策。

(1) 循环水压调整不当:提高循环水压。旋转二次滤网开大循环水门, 在收球过程中关小、开大、关小、开大调整水压波动两次, 用脉动水压提高胶球对冷凝管的清洗能力, 同时适当提高循环水进出口压差, 增强胶球通过冷凝管的速度, 增加胶球在凝汽器中的循环次数, 防止冷却水管结垢。

(2) 放球室有空气:装球室有空气形成旋涡使部分胶球滞留。装球室有空气形成旋涡, 导致部分胶球浮停在那里, 在清洗前如果有空气, 应放完空气再启动胶球泵。

4.3 实施效果

(1) 端差由原来的8.5度 (平均值) 降到4.6度, 端差减小了3.9度。

(2) 可以提高真空 (如果保持循环水量和原来一样, 真空肯定会提高) , 从而提高机组的效率。

(3) 凝汽器的真空不可能无限的调高在实际运行中时候如果能够维持凝汽器的真空在最佳真空附近, 那么端差降底了则可以减少冷却水量。

可节约用水Q=10139×3.9/11=3595kg/s (其中:10139是原来凝汽器冷却水用量, 11是凝汽器冷却水出进口温差) 。以每吨水成本费用0.028元算, 每月可节约0.028×3595×60×60÷1000×24×30=260910元 (其中0.028由每度电0.32元的成本计算) 。

5 结语

根据凝汽器传热端差的计算式, 分析传热端差与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冷却水量、冷却水温升之间的变化关系, 利用数学方法及工程实际解决计算式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得出式 (11) 的结果。计算结果见表1。从皖能铜陵发电厂现场的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减小凝汽器端差, 达到提高真空、节能降耗的目的, 值得同类部门借鉴和参考。该分析方法及结果具有广泛的实用范围, 不仅适用于不同容量级机组的凝汽器, 还可以用于对其它表面式换热器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摘要:本文对凝汽器传热端差的各个主要影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解释了有关表达式及相关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 并利用不同容量级别机组的有关参数进行计算, 联系工程实际, 进一步验证分析方法及结果的正确性。该结果不仅适用于凝汽器端差的分析, 对于其它换热器的传热端差计算同样具用实用意义。同时结合皖能铜陵发电厂现场情况分析造成凝汽器端差高的主要原因, 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 并分析了对策实施效果和产生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凝汽器,端差,计算,分析,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徐奇焕.凝汽器传热端差分析及降低端差的途径[J].汽轮机技术, 1997, 39 (3) :174~177

[2] 杜袓成, 郭玉双, 王玲.凝汽器传热端差的研究[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报, 2001, 3 (3) :28~29.

[3] 张卓澄.大型电站凝汽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4] 沈士一, 庄贺庆, 康松, 等.汽轮机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5] 齐复东, 贾树本, 马义伟.电站凝汽设备和冷却系统[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0.

[6] 黄华, 符义卫, 陈靓, 等.铜陵发电厂#4机组BTG运行规程.2005, 9.

教育手机端应用范文第3篇

1 模拟信号(语言)转换成数字信号。

2 数字信号转换成辅射频信号。

3 射频信号通过电池波进行传输。

4 在接受端将辅射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5 将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信号(即语言信号)。

a :所有的数字信号都是用0和1表示。

b :取样编码加密解密。

二,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第一代:1G 模拟通信系统代表:AMP3NMT

第二代:2G代表:GSMTDMACPMA

第三代:3G代表:CDMA2000WCPMATD---SCDMA

三 ,移动用户编码

CC(国家码)+ NDC(国内网络接入码)+ SN(用户码)

移动为134——139

联通为130——133

手机电路为RFBB外围电路

现在“3G通信”快要成为人们嘴上的口头禅了,那么您知道到底什么是3G通信吗?所谓3G,其实它的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

A: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

B: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

教育手机端应用范文第4篇

我们是云南工商学院2012级的在校大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要求,我们特地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以下这份调查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1、您会购买哪个价位的手机?

A1000元以下B 1000-2000元C 2000-3000元D 300-4000E 4000以上

2、您买手机更偏重的功能是?

A上网功能B拍照功能C通讯功能D音乐功能E游戏F其他

3、你觉得选用手机时最吸引你的地方是?

A价格B质量C外形D售后服务E.颜色F 其他

4、您更喜欢购买哪种系统的手机?

A安卓B苹果C windowsD塞班E非智能手机F 其他

5、您喜欢哪种尺寸的手机?

A精致小巧B中等大小C超大屏幕D 无所谓

6、您比较哪种款式?

A触屏B超薄C键盘D滑盖E其他

7、您对手机内存的要求是多少GB?

A 100-200B 200-400C 400-600D 600-1000E其他

8、更希望买配备哪些特殊功能的手机?

A原笔记手写发送B遥控拍照C实时导航D其他

9、在手机质量方面消费者看中的是什么?

A信号灵敏B实用省电C功能齐全D持久耐用E其他

10、哪种促销方式更吸引你去购买?

教育手机端应用范文第5篇

一、分析手机界面的功能

在对手机界面进行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手机屏幕的大小, 同时要对手机APP功能模块进行扩充, 然后将人们的需求和习惯差异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此外, 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对APP的视觉效果进行改善和提升, 在对人们认知水平进行提升的基础上将APP转化过程中的认知障碍进行降低, 进而用户体验得到有效提升。以人为本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做到人机工程学原理的充分考虑和尊重, 由某种角度来讲, 再强大的技术也无法对人们的满意程度进行保证, 其能保证的仅仅是提升操作的便捷性。现阶段仍有过分追求交互设计速率的设计偏差意识存在。现阶段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依旧放在对用户于交互界面认知步骤的简化方面, 使其可在应用过程中将固化手机界面摒弃, 进而可更加专注事情的根源, 简单来说就是现阶段设计交互界面时, 持续延伸人机融合的程度, 使得机器可以高度满足人类的需求。

二、探讨手机游戏界面的硬件影响

对于手机游戏而言, 其设计的基础当属硬件, 因此想要对游戏的功能进行有效优化, 必须将平台的硬件能力作为根本依据, 然后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针对性设计, 在这期间杜绝设计于硬件平台具备能力范围脱离的情况发生。现阶段大多数手机游戏都可向储存卡扩展, 部门手机的游戏设计可直接在存储卡文件内进行应用, 因此不能在用户游戏过程中将存储卡取出, 否则会对手机游戏的相关程序和具体运行造成严重破坏, 这是其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也是广大用户经常遇到的难题, 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 必然会发展为制约手机游戏发展的直接因素。

三、分析游戏界面于设计产生的直接影响

(一) D游戏画面

现阶段手机游戏已经转变为3D模式, 3D游戏开发应用十分广泛, 可以使得游戏发挥最好的效果。初始阶段的手机游戏是二维形态, 当前已经实现了由低层向高层的转变和过渡, 人们游戏的体验与感觉更加真实, 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机游戏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最终实现与实际场景有机融合的交互发展模式。

(二) 手机游戏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对于手机游戏的交互设计师而言, 不仅要将交互界面的优势充分发挥, 而且还需要注意游戏交互界面设计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首先, 确保游戏玩家的真实操控感, 游戏交互界面必须对玩家的操作行为、结果与现实世界匹配的情况进行保障, 所以在对交互界面进行设计时要尽最大努力避免用户游戏过程中挫败感产生的问题。其次, 对游戏玩家的记忆负担进行有效减轻, 如操作方式和语言过于丰富会提升游戏玩家的记忆负担。

(三) 设计制作步骤

首先, 设计好游戏界面图原型与交互截面的相关流程之后需要对界面视觉进行设计, 该设计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借助各类不同视觉设计效果的表现形式, 将用户检验的终极界面进行有效呈现。交互设计师需要在原型图上将各个界面进行罗列呈现, 首先必须要做到对设计师意图的完全了解掌握, 然后站在游戏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以普通用户的层面找出游戏界面中存在的不足。所以设计的游戏界面要保持与游戏风格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无论是颜色还是整体质感都不能太过突兀和跳脱, 要给游戏用户一种和谐自然的感觉。此外, 手机游戏的整体画面要十分协调, 降低界面于实际游戏画面的差异性。对于收集游戏登录界面的结构而言, 要尽可能的将设计进行简化, 并对界面整体风格的层次感与平衡性进行保证。

四、探究设计方案技术评价

众所周知, 手机游戏的界面应用属于游戏画面中的一部分, 而且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说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人机交互界面绝非单纯的普通窗口菜单或者是控制面板, 而是需要设计具有实时动态感的交互界面, 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游戏用户的不同需求和动态效果, 进而达成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 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 增加用户和手机游戏的粘合度。对于手机游戏登录界面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下述几方面的要求进行衡量:首先, 游戏界面在用户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是否满足简单易学的原则;其次, 游戏界面的设计是否可以切实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再次, 界面使用效率问题;最后, 游戏界面设计中存在的各类潜在问题。所以说相关设计人员可借助上述几方面的内容对手机界面的设计水平进行评价, 并结合现阶段游戏用户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进而可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手机游戏的普及率和用户喜爱度。

五、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言, 本文虽然只对手机游戏界面的部分设计方案进行简单阐述, 但是相信手机游戏的设计水平会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持续提升, 手机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不断更新, 尤其是在现阶段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整体背景下, 手机游戏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相关设计人员要结合当前人们对于手机游戏的切实需求设计出更高水平的手机游戏, 优化游戏界面视觉效果的同时使其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提高手机游戏进步的同时推动智能手机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 手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衍生出各类手机应用软件, 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手机游戏是其中深受用户喜爱的一个分类, 其想要在现阶段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必须对游戏界面进行优化和创新。本文在此种背景下简单调查并分析现阶段手机游戏硬件设计与交互界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旨在通过手机自身优势的利用提升手机游戏的竞争力, 进而使得用户可以获取更加直观、健康以及全面的游戏体验。

关键词:手机游戏,界面,应用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春涛, 李前钱.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传统水墨元素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6 (11) :65-67.

[2] 荣琪明.手机游戏APP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应用[J].艺术研究, 2015 (4) :178-179.

上一篇:节约用水的活动范文下一篇:教研室主任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