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类零件毕业设计范文

2024-02-19

板类零件毕业设计范文第1篇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院部: 所学专业: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0年03月

摘 要

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递扭矩。按结构形式不同,轴可以分为阶梯轴、锥度心轴、光轴、空心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各种丝杠等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根据零件的结构及其功能,运用定位夹紧的知识完成了夹具设计。

关键词:轴类零件、轴颈、夹具

Abstract

The machine shaft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one of the typical components. It is mainly used for support in mechanical gears, pulleys, cams and connecting rods and other transmission parts, to transfer torque. Different form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the axis can be divided into stepped shaft, taper spindle, axis, hollow shaft, crankshaft, camshaft, eccentric shafts, all kinds of screw shaft such as short axis aspect ratio of less than 5 large known as the slender shaft 20, most shaft in between; shaft bearings bearing, and bearing with the shaft segment called the journal. Journal is the axis of the assembly base, and their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precision and high surface quality. According to part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using the knowledge of locating and clamping fixture design completed.

Key words:Shaft, journ 2

目录

1. 轴类零件技术要求 ................................. 3

1.1、尺寸精度 ........................................ 3 1.

2、几何形状精度 .................................... 3 1.3、 相互位臵精度 ................................... 3 1.

4、表面粗糙度 ...................................... 3 2. 轴类零件的毛胚和材料 .............................. 4 2.1 轴类零件的毛胚 ................................... 4 2.2 轴类零件的材料 ................................... 4 3. 轴类零件一般加工要求及方法 ........................ 5 3.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 5 3.2 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 5 3.3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 6 4. 轴类零件工艺路线 .................................................................................................... 6 4.1、传承轴图样分析 .................................. 7 4.

2、确定毛坯 ........................................ 8 4.3、 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 8 4.

4、确定定位基准 .................................... 8 4.5、划分阶段 ........................................ 9 4.

6、热处理工序安排 .................................. 9 4.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 9 4.

8、 拟定工艺过程 ................................... 9 5.细长轴加工工艺特点 ............................................................................................... 10

5.1、 改进工件的装夹方法 ... ………………………………..10 5.

2、采用跟刀架 .................................... .10 5.3、采用反向进给 ................................... 11 5.

4、采用车削细长轴的车刀 ........................... 11 6. 夹具的设计 ................................................................................................................... 12 6.1 铣床夹具设计 ..................................................................................................... 12 6.1.1、六点定位原理 ........................................ 13 6.1.

2、应用定位原理几种情况 ................................ 11 (1)完全定位 ............................................. 11 (2)部分定位 ............................................. 11 (3)过定位(重复定位) ................................... 11 6.1.3、确定要限制的自由度 .................................. 14 6.1.

4、定位方案选择 ........................................ 14 6.1.5、计算定位误差 ........................................ 15 (1)夹紧方案 .............................................. 16 (2)对刀方案 .............................................. 16 (3)夹具体与定位键 ........................................ 16 (4)夹具总图上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 16 (5)夹具精度分析 .......................................... 17 6.2 各类铣床夹具 ..................................................................................................... 18

6.2.1、铣床夹具 ............................................ 18 (1)铣床夹具的分类 ........................................ 18 (2)铣床常用通用夹具的结构 ................................ 18 (3)铣床夹具的设计特点 .................................... 18 6.2.

2、典型数控机床夹具 .................................... 19

1、数控铣床夹具 ............................................ 19

2、数控铣削加工常用的夹具大致有以下几种: ................... 7

结束语 ............................................. 21 谢 词 ............................................ 22 参考文献 ........................................... 23

2

1. 轴类零件技术要求 2. 1.1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臵,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1.2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1.3 相互位臵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臵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臵和功用决定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 0.03mm ,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 0.005mm。

1.4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3

2.轴类零件的毛胚和材料

2.1 轴类零件的毛胚

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料、锻件等毛坯形式。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

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中小批生产多采用自由锻,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模锻。

2.2 轴类零件的材料

轴类零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调质、正火、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45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

40Cr等合金结构钢适用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这类钢经调质和淬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轴承钢GCr15和弹簧钢65Mn,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可制造较高精度的轴。

精密机床的主轴(例如磨床砂轮轴、坐标镗床主轴)可选用38CrMoAIA氮化钢。这种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不仅能获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而且能保持较软的芯部,因此耐冲击韧性好。与渗碳淬火钢比较,它有热处理变形很小,硬度更高的特性。

3.轴类零件一般加工要求及方法

3.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在学校机械加工实习课中,轴类零件的加工是学生练习车削技能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项目,但学生最后完工工件的质量总是很不理想,经过分析主要是学生对轴类零件的工艺分析工艺规程制订不够合理。

轴类零件中工艺规程的制订,直接关系到工件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一零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加工方法,但只有某一种较合理,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1)零件图工艺分析中,需理解零件结构特点、精度、材质、热处理等技术要求,且要

4

研究产品装配图,部件装配图及验收标准。

(2)渗碳件加工工艺路线一般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半精加工→渗碳→去碳加工(对不需提高硬度部分)→淬火→车螺纹、钻孔或铣槽→粗磨→低温时效→半精磨→低温时效→精磨。

(3)粗基准选择:有非加工表面,应选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对所有表面都需加工的铸件轴,根据加工余量最小表面找正。且选择平整光滑表面,让开浇口处。选牢固可靠表面为粗基准,同时,粗基准不可重复使用。

(4)精基准选择:要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尽可能选设计基准或装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测量基准重合。选择精度高、安装稳定可靠表面为精基准。

3.2 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常为两类,一类是与轴承的内圈配合的外圆轴颈,即支承轴颈,用于确定轴的位臵并支承轴,尺寸精度要求较高,通常为IT5~IT7;另一类为与各类传动件配合的轴颈,即配合轴颈,其精度稍低,通常为IT6~IT9。

(2)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指轴颈表面、外圆锥面、锥孔等重要表面的圆度、圆柱度。其误差一般应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于精密轴,需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几何形状精度。

(3)相互位臵精度包括内、外表面,重要轴面的同轴度、圆的径向跳动、重要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端面间的平行 5

度等。

(4)表面粗糙度轴的加工表面都有粗糙度的要求,一般根据加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来确定。

3.3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1)锻造毛坯在加工前,均需安排正火或退火处理,使钢材内部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应力,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调质一般安排在粗车之后、半精车之前,以获得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3)表面淬火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这样可以纠正因淬火引起的局部变形。

(4)精度要求高的轴,在局部淬火或粗磨之后,还需进行低温时效处理。

4.轴类零件工艺路线

(1)轴类零件是常见的零件之一。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2)对于7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0.8~0.4μm的一般传动轴,其工艺路线是:正火-车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表面-精车各表面-铣花键、键槽-热处理-修研中心孔-粗磨外圆-精磨外圆-检验。

(3)轴类零件一般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以实现基准统一的方案。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钻中心孔工序常在普通车床上进行。在大批量生产中常在铣端面钻中心孔专用机床上进行。

(4)中心孔是轴类零件加工全过程中使用的定位基准,其质量对加工精度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必须安排修研中心孔工序。修研中心孔一般在车床上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顶尖加压进行。

(5)对于空心轴(如机床主轴),为了能使用顶尖孔定位,一般均采用带顶尖孔的锥套心轴或锥堵。若外圆和锥孔需反复多次、互为基准进行加工,则在重装锥堵或心轴时,必须按外圆找正或重新修磨中心孔。

(6)轴上的花键、键槽等次要表面的加工,一般安排在外圆精车之后,磨削之前进行。因为如果在精车之前就铣出键槽,在精车时由于断续切削而易产生振动,影响加工质量,又容易损坏刀具,也难以控制键槽的尺寸。但也不应安排在外圆精磨之后进行,以免破坏外圆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7)在轴类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应当安排必要的热处理工序,以保证其机械性能和加工精度,并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一般毛坯锻造后安排正火工序,而调质则安排在粗加工后进行,以便消除粗加工后产生的应力及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工序则安排在磨削工序之前。

(8)台阶轴的加工工艺较为典型,反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与基本规律。下面就以减速箱中的传动轴为例,介绍一般台阶轴的加工工艺。

4.1、传承轴图样分析

图4.1

(1)图4.1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臵,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臵,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2)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图4.1)规定了主要轴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位臵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保证。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4.2、确定毛坯

该传动轴材料为45钢,因其属于一般传动轴,故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本例传动轴属于中、小传动轴,并且各外圆直径尺寸相差不大,故选择¢6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4.3、 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0.8 um)较小,故车削后还需磨削。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可为:粗车→半精车→磨削。

4.4、确定定位基准

(1)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和位臵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该传动轴的几个主要配合表面(Q、P、N、M)及轴肩面(H、G)对基准轴线A-B均有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要求,它又是实心轴,所以应选择两端中心孔为基准,采用双顶尖装夹方法,以保证零件的技术要求。

(2)粗基准采用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中心孔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步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如此加工中心孔,才能保证两中心孔同轴。

4.5、划分阶段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其粗、精加工应分开,以保证零件的质量。该传动轴加工划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4.6、热处理工序安排

轴的热处理要根据其材料和使用要求确定。对于传动轴,正火、调质和表面淬火用得较多。该轴要求调质处理,并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各外圆之前。

综合上述分析,传动轴的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

4.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1)传动轴磨削余量可取0.5mm,半精车余量可选用1.5mm。加工尺寸可由此而定,见该轴加工工艺卡的工序内容。

(2)车削用量的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根据加工情况由工人确定;一般可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或《切削用量手册》中选取。

4.8、 拟定工艺过程

定位精基准面中心孔应在粗加工之前加工,在调质之后和磨削之前各需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调质之后修研中心孔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磨削之前修研中心孔是为提高定位精基准面的精度和减小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拟定传动轴的工艺过程时,在考虑主要表面加工的同时,还要考虑次要表面的加工。在半精加工¢52mm、¢44mm及M24mm外圆时,应车到图样规定的尺寸,同时加工出各退刀槽、倒角和螺纹;三个键槽应在半精车后以及磨削之前铣削加工出来,这样可保证铣键槽时有较精确的定位基准,又可避免在精磨后铣键槽时破坏已精加工的外圆表面。

在拟定工艺过程时,应考虑检验工序的安排、检查项目及检验方法的确定。综上所述,所确定的该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见表4.1。

5.细长轴加工工艺特点

5.1、 改进工件的装夹方法

粗加工时,由于切削余量大,工件受的切削力也大,一般采用卡顶法,尾座顶尖采用弹性顶尖,可以使工件在轴向自由伸长。但是,由于顶尖弹性的限制,轴向伸长量也受到限制,因而顶紧力不是很大。在高速、大用量切削时,有使工件脱离顶尖的危险。采用卡拉法可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

精车时,采用双顶尖法(此时尾座应采用弹性顶尖)有利于提高精度,其关键是提高中心孔精度。

5.2、采用跟刀架

跟刀架是车削细长轴极其重要的附件。采用跟刀架能抵消加工时径向切削分力的影响,从而减少切削振动和工件变形,但必须注意仔细调整,使跟刀架的中心与机床顶尖中心保持一致。

5.3、采用反向进给

车削细长轴时,常使车刀向尾座方向作进给运动(此时应安装卡拉工具),这样刀具施加于工件上的进给力方向朝向尾座,因而有使工件产生轴向伸长的趋势,而卡拉工具大大减少了由于工件伸长造成的弯曲变形。

5.4、采用车削细长轴的车刀

车削细长轴的车刀一般前角和主偏角较大,以使切削轻快,减小径向振动和弯曲变形。粗加工用车刀在前刀面上开有断屑槽,使断屑容易。精车用刀常有一定的负刃倾角,使切屑流向待加。

6. 夹具的设计

6.1 铣床夹具设计

图6-1所示拔叉零件,要求设计铣槽工序用的铣床夹具。根据工艺规程,在铣槽之前其它各表面均已加工好,本工序的加工要求是:槽宽14H11mm,槽深7mm,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8mm,槽侧面与E面的距离12 ±0.2mm,槽底面与B面平行。

拨插零件图6—1 6.1.1、六点定位原理

当工件在不受任何条件约束时,其位臵是任意的不确定的。设工件为一理想的钢体,并以一个空间直角坐标作为参照来观察钢体的位臵变动。由理论力学可知,在空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钢体,具有六个自由度,即沿着X、Y、Z三个坐标轴的移动和绕着这三个坐标轴的转动,如图所示。用X、Y、Z和X、Y、Z分别表示沿三个坐标轴的移动和绕着这三个坐标轴转动的自由度。

六个自由度是工件在空间位臵不确定的最高程度。定位的任务,就是要限制工件的自由度。在夹具中,用分别适当的与工件接触的六个支撑点,来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原理,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6.1.2、应用定位原理几种情况 (1)完全定位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它在夹具中只有唯一的位臵,称为完全定位。 (2)部分定位

工件定位时,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必须使工件完全定位。在满足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少于六个支撑点的定位称为部分定位。

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部分定位可简化定位装臵,在生产中应用很多。如工件装夹在电磁吸盘上磨削平面只需限制三个自由度。 (3)过定位(重复定位)

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一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A、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使用过定位。

通常,过定位的结果将使工件的定位精度受到影响,定位不确定可使工件(或定位件)产生变形,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过定位是应该避免的。 B、过定位亦可合理应用

虽然工件在夹具中定位,通常要避免产生“过定位”,但是在某些条件下,合理地采用“过定位”,反而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对刚性弱而精度高的航空、仪表类工件更为显著。

工件本身刚性和支承刚性的加强,是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率的有效措施,生产中常有应用。大家都熟知车削长轴时的安装情况,长轴工件的一端装入三爪卡盘中,另一端用尾架尖支撑。这就是个“过定位”的定位方式。只要事先能对工件上诸定位基准和机床(夹具)有关的形位误差从严控制,过定位的弊端就可以免除。由于工件的支撑刚性得以加强,尾架的扶持有助于实现稳定,可靠的定位,所以工件安装方便,加工质量和效率也大为提高。 6.1.3、确定要限制的自由度

按照加工要求,铣通槽时应限制五个自由度,即沿x轴移动的自由度不需要限制,但若在此方向设臵一止推支撑,则可起到承受部分铣削力的作用,故可采用完全定位。 6.1.4、定位方案选择

如图6-1.1所示,有三中定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I:工件已E面作为主要定位面,用支承板1和短销2(与工件Ф26H7孔配合)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另设臵一防转挡销实现六点定位。为了提高工件的装夹刚度,在C处加一辅助支承。

方案II:工件以Ф26H7孔作为主要定位基面,用长销3和支承钉4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另设臵一防转挡销实现六点定位。在C处也加一支承。 方案III:工件以Ф26H7孔为主要定位基面,用长销3和长条支承板5限制两个自由度,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其中绕z轴转动的自由度被重复限制了,另设臵一防挡销。在C处也加一辅助支承。

图6.1.1铣床定位方案

1-支撑板2-短销3-长销4-支撑钉5-长条支撑板

比较以上三种方案,方案I中工件绕x轴转动的自由度由E面限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不利于保证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的垂直度。方案II中虽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的垂直度要求保证,但这种定位方式不利于工件的夹紧。由于辅助支承是在工件夹紧后才起作用,而是施加夹紧力P时,支承钉4的面积太小,工件极易歪斜变形,夹紧也不可靠。方案III中虽是过定位,但若在工件加工工艺方案中,安排Ф26H7孔与E面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使Ф26H7孔与E面有较高的垂直度,则过定位的影响甚小。在对工件施加夹紧力P时,工件的变形也很小,且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综上所述,方案III较好。

对于防转挡销位臵的设臵,也是三种不同的方案。当挡销放在位臵1时,由于B面与Ф26H7孔的距离较进(230 -0.3mm),尺寸公差又大,定位精度低。挡销放在位臵2时,虽然距Ф26H7孔轴线较远,但由于工件定位是毛面,因而定位精度也较低。而当挡销放在位臵3时,距Ф26H7孔轴线较远,工件定位面的精度较高(Ф55H12),定位精度较高,且能承受切削力所引起的转矩。因此,防转挡销应放在位臵3较好。 6.1.5、计算定位误差

除槽宽14H11由铣刀保证外,本夹具要保证槽侧面与E面的距离及槽的中心平面与Ф25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其它要求未注公差,因此只需计算上述两项加工要求的定位误:

(1)加工尺寸12±0.2mm的定位误差 采用3-1.1(c)所示定位方案时,E面既是工序基准,又是定位基准,故基准不重合误差为零。有由于E面与长条支承板始终保持接触,故基准位移误差为零。因此,加工尺寸12±0.2mm没有定位误差。

(2)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垂直度的定位误差 长销与工件的配合去Ф26H7 g6,则

Ф26g6=Ф26-0.009 -0.025(mm)

Ф26H7=Ф25+0.025 0(mm)

由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故基准不重合误差为零。 基准位移误差

△ y=2*8tan△a=2*8*0.000625=0.01(mm)

由于定位误差△D=△y=0.01‹0.08/3(mm),故此定位方案可行。

(1)夹紧方案

根据工件夹紧的原则,除施加夹紧力外,还应在靠近加工面处增加一夹紧力,用螺母与开口垫圈夹压在工件圆柱的左端面,而对着支撑板的夹紧机构可采用钩形压板,使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2)对刀方案

加工槽的铣刀需两个方向对刀,故应采用直角对刀块。 (3)夹具体与定位键

为保证工件在工作台上安装稳定,应按照夹具体的高宽比不大于1.25的原则确定其宽度,并在两端设臵耳座,以便固定。

为了使夹具在机床工作台的位臵准确及保证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垂直度要求,夹具体底面应设臵定位键,定位键的侧面应与长销的轴心线垂直。 (4)夹具总图上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下面以拨叉铣槽夹具为例给予说明。

A、夹具最大轮廓尺寸为234mm,210mm,250mm。

B、影响工件定位精度的尺寸和公差为工件内孔与长销10的配合尺寸为Ф26H7g6和挡销的位臵尺寸为6±0.024mm及107±0.07mm。

C、影响夹具在机床上安装精度的尺寸和公差定位键与铣床工作台T形槽的配合尺寸14h6。

D、影响夹具精度的尺寸个公差为定位长销10的轴心线对定位键侧面B的垂直度为0.03mm;定位长销10的轴心线对夹具底面A的平行度为0.05mm;对刀块的位臵尺寸为9±0.04和13±0.04mm。

本例中,塞尺厚度为2h8mm,所以对刀块水平方向的位臵尺寸为 a=12-2=10(mm) (基本尺寸) 对刀块垂直方向的位臵尺寸为 b=23-7-2=14(mm)(基本尺寸)

对刀块位臵尺寸的公差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2/1~1/5。因此 a=10±0.04mm b=14±0.04mm E、影响对刀精度的尺寸和公差;塞尺的厚度尺寸2h8=22 -0.014mm。 (5)夹具精度分析

为确使夹具能满足工序要求,在夹具技术要求指定以后,还必须对夹具进行精度分析。若工序某项精度不能被保证时,还需要夹具的有关技术要求作适当调整。

按夹具的误差分析一章中的分析方法,下面对本例中的工序要求逐项分析; A、槽宽尺寸14H11mm;此项要求由刀具精度保证,与夹具精度无关; B、槽侧面到E面尺寸12±0.2mm;对此项要求有影响的是对刀块侧面到定位板 间的尺寸10±0.04mm及塞尺的精度(2h8mm)。上述两项误差之和△D+△G+△A+△J+△T=0.094<0.4(vmm)

因此,尺寸12±0.2mm能保证;

C、槽深8mm:由于工件在Z方向的位臵由定位销确定,而该尺寸的设计基准为B面。因此有定位误差,其中△B=0.2VMM、△y=(&d+&D)/2=(0.16+0.025)/2=0.02mm(&d为销公差,&D为工件公差)。△D=△B+△y=0.22mm、另外,塞尺尺寸(2h8mm)及对刀块水平面到定位销的尺寸(13±0.04mm)也对槽深尺寸有影响,△T=0.014+0.08+0.094mm,△J、△G、△A都对槽深无影响,因此

△D+△G+△A+△J+△T=0.314(mm)

尺寸8的公差(按IT14级)为0.36mm,故尺寸8mm能保证;

D、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垂直度公差0.08mm;影响该项要求的因素有:

a、定位误差△D= △y=0.01mm; b、加工方法误差△G=0.012mm; c、夹具定位心轴17的轴线与夹具底面A的平行度公差0.05mm,即△A=0.05mm d、定位心轴17的轴线对定位侧面B的垂直度公差0.05mm,即△A=0.05mm;而△J△T都对垂直度无影响。由于这些误差不在同一方向,因此,槽中心平面最大位臵误差在YOZ面之上为0.01+0.012+0.05=0.072mm;在YOX平面上为 0.01+0.012+0.03=0.052mm。此两项都小于垂直度公差0.08mm,故该项要求能保证。

综上所述,该铣槽家具能满足铣槽工序要求,可行。

6.2 各类铣床夹具

6.2.1、铣床夹具 (1)铣床夹具的分类

铣床夹具按使用范围,可分为通用铣夹具、专用铣夹具和组合铣夹具三类。按工件在铣床上加工的运动特点,可分为直线进给夹具、圆周进给夹具、沿曲线进给夹具(如仿形装臵)三类。还可按自动化程度和夹紧动力源的不同(如气动、电动、液压)以及装夹工件数量的多少(如单件、双件、多件)等进行分类。其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通用、专用和组合进行分类。 (2)铣床常用通用夹具的结构

铣床常用的通用夹具主要有平口虎钳,它主要用于装夹长方形工件,也可用于装夹圆柱形工件。

机用平口虎钳是通过虎钳体固定在机床上。固定钳口和钳口铁起垂直定位作用,虎钳体上的导轨平面起水平定位作用。活动座、螺母、丝杆(及方头的)和紧固螺钉可作为夹紧元件。回转底座和定位键分别起角度分度和夹具定位作用。 (3)铣床夹具的设计特点

铣床夹具与其它机床夹具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定位键在机床上定位,用对刀装臵决定铣刀相对于夹具的位臵。

A、床夹具的安装 铣床夹具在铣床工作台上的安装位臵,直接影响被加工表面的位臵精度,因而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其安装方法,一般是在夹具底座下面装两个定位键。定位键的结构尺寸已标准化,应按铣床工作台的T形槽尺寸选定,它和夹具底座以及工作台T形槽的配合为H7/h

6、H8/h8。两定位键的距离应力求最大,以利提高安装精度。

作为定位键的安装是夹具通过两个定位键嵌入到铣床工作台的同一条T 形槽中,再用T 形螺栓和垫圈、螺母将夹具体紧固在工作台上,所以在夹具体上还需要提供两个穿T形螺栓的耳座。如果夹具宽度较大时,可在同侧设臵两个耳座,两耳座的距离要和铣床工作台两个T形槽间的距离一致。

B、铣床夹具的对刀装臵 铣床夹具在工作台上安装好了以后,还要调整铣刀对夹具的相对位臵,以便于进行定距加工。为了使刀具与工件被加工表面的相对位臵能迅速而正确地对准,在夹具上可以采用对刀装臵。对刀装臵是由对刀块和塞尺等组成,其结构尺寸已标准化。各种对刀块的结构,可以根据工件的具体加工要求进行选择。

由于铣削时切削力较大,振动也大,夹具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还应尽可能降低夹具的重心,工件待加工表面应尽可能靠近工作台,以提高夹具的稳定性,通常夹具体的高宽比H/B≤1~1.25为宜。

6.2.2、典型数控机床夹具

数控机床夹具有高效化、柔性化和高精度等特点,设计时,除了应遵循一般夹具设计的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数控机床夹具应有较高的精度,以满足数控加工的精度要求;

(2)数控机床夹具应有利于实现加工工序的集中,即可使工件在一次装夹后能进行多个表面的加工,以减少工件装夹次数;

(3)数控机床夹具的夹紧应牢固可靠、操作方便;夹紧元件的位臵应固定不变,防止在自动加工过程中,元件与刀具相碰。

所示为用于数控车床的液动自定心三爪卡盘,在高速车削时平衡块所产生的离心力经杠杆给卡爪一个附加的力,以补偿卡爪夹紧力的损失。卡爪由活塞经拉杆和楔槽轴的作用将工件夹紧。而作为数控铣镗床夹具结构的,要防止刀具(主轴端)进入夹紧装臵所处的区域,通常应对该区域确定一个极限值。

(4)每种数控机床都有自己的坐标系和坐标原点,它们是编制程序的重要依据之一。设计数控机床夹具时,应按坐标图上规定的定位和夹紧表面以及机床坐标的起始点,确定夹具坐标原点的位臵。 6.2.3、数控铣床夹具

(1)对数控铣床夹具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数控铣削加工时一般不要求很复杂的夹具,只要求有简单的定位、夹紧机构就可以了。其设计原理也和通用铣床夹具相同,结合数控铣削加工的特点,这里只提出几点基本要求:

(2)为保持零件安装方位与机床坐标系及程编坐标系方向的一致性,夹具应能保证在机床上实现定向安装,还要求能协调零件定位面与机床之间保持一定的坐标尺寸联系。

(3)为保持工件在本工序中所有需要完成的待加工面充分暴露在外,夹具要做得尽可能开敞,因此夹紧机构元件与加工面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要求夹紧机构元件能低则低,从防止夹具与铣床主轴套筒或刀套、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碰撞。

(4)夹具的刚性与稳定性要好。尽量不采用在加工过程中更换夹紧点的设计,当非要加工过程中更换夹紧点不可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因更换夹紧点而破坏夹具或工件定位精度。

6.3、数控铣削加工常用的夹具大致有下几种:

(1)组合夹具: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研制时的中、小型工件在数控铣床上进行铣加工。

(2)专用铣削夹具:是特别为某一项或类似的几项工件设计制造的夹具,一般在批量生产或研制时非要不可时采用。

(3)多工位夹具:可以同时装夹多个工件,可减少换刀次数,也便于一面加工,一面装卸工件,有利于缩短准备时间,提高生产率,较适宜于中批量生产。

(4)气动或液压夹具: 适用于生产批量较大,采用其他夹具又特别费工、费力的工件。这类夹具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率,但其结构较复杂,造价往往较高,而且制造周期长。

(5)真空夹具:适用于有较大定位平面或具有较大可密封面积的工件。有的数控铣床(如壁板铣床)自身带有通用真空夹具,工件利用定位销定位,通过夹具体上的环形密封槽中的密封条与夹具密封。启动真空泵,使夹具定位面上的沟槽成为真空,工件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夹紧在夹具体。

除上述几种夹具外,数控铣削加工中也经常采用机用平口虎钳、分度头和三爪自定心卡盘等通用夹具。

结束语

通过做毕业设计,使我对书本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知道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另外,对如何查阅资料与合理利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工件的工艺路线分析、工艺卡的制定、工艺过程的分析、轴类零件与夹具的设计与分析,是对我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综合;通过做毕业设计的这个过程,对我以后参加实际工作一定有很好的锻炼意义和指导作用。

谢 词

本论文设计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金江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牛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x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牛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三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三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1

参考文献

板类零件毕业设计范文第2篇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院部: 所学专业: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0年03月

摘 要

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递扭矩。按结构形式不同,轴可以分为阶梯轴、锥度心轴、光轴、空心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各种丝杠等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根据零件的结构及其功能,运用定位夹紧的知识完成了夹具设计。

关键词:轴类零件、轴颈、夹具

Abstract

The machine shaft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one of the typical components. It is mainly used for support in mechanical gears, pulleys, cams and connecting rods and other transmission parts, to transfer torque. Different form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the axis can be divided into stepped shaft, taper spindle, axis, hollow shaft, crankshaft, camshaft, eccentric shafts, all kinds of screw shaft such as short axis aspect ratio of less than 5 large known as the slender shaft 20, most shaft in between; shaft bearings bearing, and bearing with the shaft segment called the journal. Journal is the axis of the assembly base, and their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precision and high surface quality. According to part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using the knowledge of locating and clamping fixture design completed.

Key words:Shaft, journ 2

目录

1. 轴类零件技术要求 ................................. 3

1.1、尺寸精度 ........................................ 3 1.

2、几何形状精度 .................................... 3 1.3、 相互位臵精度 ................................... 3 1.

4、表面粗糙度 ...................................... 3 2. 轴类零件的毛胚和材料 .............................. 4 2.1 轴类零件的毛胚 ................................... 4 2.2 轴类零件的材料 ................................... 4 3. 轴类零件一般加工要求及方法 ........................ 5 3.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 5 3.2 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 5 3.3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 6 4. 轴类零件工艺路线 .................................................................................................... 6 4.1、传承轴图样分析 .................................. 7 4.

2、确定毛坯 ........................................ 8 4.3、 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 8 4.

4、确定定位基准 .................................... 8 4.5、划分阶段 ........................................ 9 4.

6、热处理工序安排 .................................. 9 4.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 9 4.

8、 拟定工艺过程 ................................... 9 5.细长轴加工工艺特点 ............................................................................................... 10

5.1、 改进工件的装夹方法 ... ………………………………..10 5.

2、采用跟刀架 .................................... .10 5.3、采用反向进给 ................................... 11 5.

4、采用车削细长轴的车刀 ........................... 11 6. 夹具的设计 ................................................................................................................... 12 6.1 铣床夹具设计 ..................................................................................................... 12 6.1.1、六点定位原理 ........................................ 13 6.1.

2、应用定位原理几种情况 ................................ 11 (1)完全定位 ............................................. 11 (2)部分定位 ............................................. 11 (3)过定位(重复定位) ................................... 11 6.1.3、确定要限制的自由度 .................................. 14 6.1.

4、定位方案选择 ........................................ 14 6.1.5、计算定位误差 ........................................ 15 (1)夹紧方案 .............................................. 16 (2)对刀方案 .............................................. 16 (3)夹具体与定位键 ........................................ 16 (4)夹具总图上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 16 (5)夹具精度分析 .......................................... 17 6.2 各类铣床夹具 ..................................................................................................... 18

6.2.1、铣床夹具 ............................................ 18 (1)铣床夹具的分类 ........................................ 18 (2)铣床常用通用夹具的结构 ................................ 18 (3)铣床夹具的设计特点 .................................... 18 6.2.

2、典型数控机床夹具 .................................... 19

1、数控铣床夹具 ............................................ 19

2、数控铣削加工常用的夹具大致有以下几种: ................... 7

结束语 ............................................. 21 谢 词 ............................................ 22 参考文献 ........................................... 23

2

1. 轴类零件技术要求 2. 1.1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臵,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1.2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1.3 相互位臵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臵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臵和功用决定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 0.03mm ,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 0.005mm。

1.4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3

2.轴类零件的毛胚和材料

2.1 轴类零件的毛胚

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料、锻件等毛坯形式。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

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中小批生产多采用自由锻,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模锻。

2.2 轴类零件的材料

轴类零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调质、正火、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45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

40Cr等合金结构钢适用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这类钢经调质和淬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轴承钢GCr15和弹簧钢65Mn,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可制造较高精度的轴。

精密机床的主轴(例如磨床砂轮轴、坐标镗床主轴)可选用38CrMoAIA氮化钢。这种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不仅能获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而且能保持较软的芯部,因此耐冲击韧性好。与渗碳淬火钢比较,它有热处理变形很小,硬度更高的特性。

3.轴类零件一般加工要求及方法

3.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在学校机械加工实习课中,轴类零件的加工是学生练习车削技能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项目,但学生最后完工工件的质量总是很不理想,经过分析主要是学生对轴类零件的工艺分析工艺规程制订不够合理。

轴类零件中工艺规程的制订,直接关系到工件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一零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加工方法,但只有某一种较合理,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1)零件图工艺分析中,需理解零件结构特点、精度、材质、热处理等技术要求,且要

4

研究产品装配图,部件装配图及验收标准。

(2)渗碳件加工工艺路线一般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半精加工→渗碳→去碳加工(对不需提高硬度部分)→淬火→车螺纹、钻孔或铣槽→粗磨→低温时效→半精磨→低温时效→精磨。

(3)粗基准选择:有非加工表面,应选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对所有表面都需加工的铸件轴,根据加工余量最小表面找正。且选择平整光滑表面,让开浇口处。选牢固可靠表面为粗基准,同时,粗基准不可重复使用。

(4)精基准选择:要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尽可能选设计基准或装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测量基准重合。选择精度高、安装稳定可靠表面为精基准。

3.2 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常为两类,一类是与轴承的内圈配合的外圆轴颈,即支承轴颈,用于确定轴的位臵并支承轴,尺寸精度要求较高,通常为IT5~IT7;另一类为与各类传动件配合的轴颈,即配合轴颈,其精度稍低,通常为IT6~IT9。

(2)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指轴颈表面、外圆锥面、锥孔等重要表面的圆度、圆柱度。其误差一般应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于精密轴,需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几何形状精度。

(3)相互位臵精度包括内、外表面,重要轴面的同轴度、圆的径向跳动、重要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端面间的平行 5

度等。

(4)表面粗糙度轴的加工表面都有粗糙度的要求,一般根据加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来确定。

3.3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1)锻造毛坯在加工前,均需安排正火或退火处理,使钢材内部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应力,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调质一般安排在粗车之后、半精车之前,以获得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3)表面淬火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这样可以纠正因淬火引起的局部变形。

(4)精度要求高的轴,在局部淬火或粗磨之后,还需进行低温时效处理。

4.轴类零件工艺路线

(1)轴类零件是常见的零件之一。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2)对于7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0.8~0.4μm的一般传动轴,其工艺路线是:正火-车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表面-精车各表面-铣花键、键槽-热处理-修研中心孔-粗磨外圆-精磨外圆-检验。

(3)轴类零件一般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以实现基准统一的方案。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钻中心孔工序常在普通车床上进行。在大批量生产中常在铣端面钻中心孔专用机床上进行。

(4)中心孔是轴类零件加工全过程中使用的定位基准,其质量对加工精度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必须安排修研中心孔工序。修研中心孔一般在车床上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顶尖加压进行。

(5)对于空心轴(如机床主轴),为了能使用顶尖孔定位,一般均采用带顶尖孔的锥套心轴或锥堵。若外圆和锥孔需反复多次、互为基准进行加工,则在重装锥堵或心轴时,必须按外圆找正或重新修磨中心孔。

(6)轴上的花键、键槽等次要表面的加工,一般安排在外圆精车之后,磨削之前进行。因为如果在精车之前就铣出键槽,在精车时由于断续切削而易产生振动,影响加工质量,又容易损坏刀具,也难以控制键槽的尺寸。但也不应安排在外圆精磨之后进行,以免破坏外圆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7)在轴类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应当安排必要的热处理工序,以保证其机械性能和加工精度,并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一般毛坯锻造后安排正火工序,而调质则安排在粗加工后进行,以便消除粗加工后产生的应力及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工序则安排在磨削工序之前。

(8)台阶轴的加工工艺较为典型,反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与基本规律。下面就以减速箱中的传动轴为例,介绍一般台阶轴的加工工艺。

4.1、传承轴图样分析

图4.1

(1)图4.1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臵,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臵,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2)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图4.1)规定了主要轴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位臵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保证。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4.2、确定毛坯

该传动轴材料为45钢,因其属于一般传动轴,故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本例传动轴属于中、小传动轴,并且各外圆直径尺寸相差不大,故选择¢6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4.3、 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0.8 um)较小,故车削后还需磨削。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可为:粗车→半精车→磨削。

4.4、确定定位基准

(1)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和位臵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该传动轴的几个主要配合表面(Q、P、N、M)及轴肩面(H、G)对基准轴线A-B均有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要求,它又是实心轴,所以应选择两端中心孔为基准,采用双顶尖装夹方法,以保证零件的技术要求。

(2)粗基准采用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中心孔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步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如此加工中心孔,才能保证两中心孔同轴。

4.5、划分阶段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其粗、精加工应分开,以保证零件的质量。该传动轴加工划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4.6、热处理工序安排

轴的热处理要根据其材料和使用要求确定。对于传动轴,正火、调质和表面淬火用得较多。该轴要求调质处理,并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各外圆之前。

综合上述分析,传动轴的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

4.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1)传动轴磨削余量可取0.5mm,半精车余量可选用1.5mm。加工尺寸可由此而定,见该轴加工工艺卡的工序内容。

(2)车削用量的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根据加工情况由工人确定;一般可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或《切削用量手册》中选取。

4.8、 拟定工艺过程

定位精基准面中心孔应在粗加工之前加工,在调质之后和磨削之前各需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调质之后修研中心孔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磨削之前修研中心孔是为提高定位精基准面的精度和减小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拟定传动轴的工艺过程时,在考虑主要表面加工的同时,还要考虑次要表面的加工。在半精加工¢52mm、¢44mm及M24mm外圆时,应车到图样规定的尺寸,同时加工出各退刀槽、倒角和螺纹;三个键槽应在半精车后以及磨削之前铣削加工出来,这样可保证铣键槽时有较精确的定位基准,又可避免在精磨后铣键槽时破坏已精加工的外圆表面。

在拟定工艺过程时,应考虑检验工序的安排、检查项目及检验方法的确定。综上所述,所确定的该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见表4.1。

5.细长轴加工工艺特点

5.1、 改进工件的装夹方法

粗加工时,由于切削余量大,工件受的切削力也大,一般采用卡顶法,尾座顶尖采用弹性顶尖,可以使工件在轴向自由伸长。但是,由于顶尖弹性的限制,轴向伸长量也受到限制,因而顶紧力不是很大。在高速、大用量切削时,有使工件脱离顶尖的危险。采用卡拉法可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

精车时,采用双顶尖法(此时尾座应采用弹性顶尖)有利于提高精度,其关键是提高中心孔精度。

5.2、采用跟刀架

跟刀架是车削细长轴极其重要的附件。采用跟刀架能抵消加工时径向切削分力的影响,从而减少切削振动和工件变形,但必须注意仔细调整,使跟刀架的中心与机床顶尖中心保持一致。

5.3、采用反向进给

车削细长轴时,常使车刀向尾座方向作进给运动(此时应安装卡拉工具),这样刀具施加于工件上的进给力方向朝向尾座,因而有使工件产生轴向伸长的趋势,而卡拉工具大大减少了由于工件伸长造成的弯曲变形。

5.4、采用车削细长轴的车刀

车削细长轴的车刀一般前角和主偏角较大,以使切削轻快,减小径向振动和弯曲变形。粗加工用车刀在前刀面上开有断屑槽,使断屑容易。精车用刀常有一定的负刃倾角,使切屑流向待加。

6. 夹具的设计

6.1 铣床夹具设计

图6-1所示拔叉零件,要求设计铣槽工序用的铣床夹具。根据工艺规程,在铣槽之前其它各表面均已加工好,本工序的加工要求是:槽宽14H11mm,槽深7mm,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8mm,槽侧面与E面的距离12 ±0.2mm,槽底面与B面平行。

拨插零件图6—1 6.1.1、六点定位原理

当工件在不受任何条件约束时,其位臵是任意的不确定的。设工件为一理想的钢体,并以一个空间直角坐标作为参照来观察钢体的位臵变动。由理论力学可知,在空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钢体,具有六个自由度,即沿着X、Y、Z三个坐标轴的移动和绕着这三个坐标轴的转动,如图所示。用X、Y、Z和X、Y、Z分别表示沿三个坐标轴的移动和绕着这三个坐标轴转动的自由度。

六个自由度是工件在空间位臵不确定的最高程度。定位的任务,就是要限制工件的自由度。在夹具中,用分别适当的与工件接触的六个支撑点,来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原理,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6.1.2、应用定位原理几种情况 (1)完全定位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它在夹具中只有唯一的位臵,称为完全定位。 (2)部分定位

工件定位时,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必须使工件完全定位。在满足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少于六个支撑点的定位称为部分定位。

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部分定位可简化定位装臵,在生产中应用很多。如工件装夹在电磁吸盘上磨削平面只需限制三个自由度。 (3)过定位(重复定位)

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一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A、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使用过定位。

通常,过定位的结果将使工件的定位精度受到影响,定位不确定可使工件(或定位件)产生变形,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过定位是应该避免的。 B、过定位亦可合理应用

虽然工件在夹具中定位,通常要避免产生“过定位”,但是在某些条件下,合理地采用“过定位”,反而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对刚性弱而精度高的航空、仪表类工件更为显著。

工件本身刚性和支承刚性的加强,是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率的有效措施,生产中常有应用。大家都熟知车削长轴时的安装情况,长轴工件的一端装入三爪卡盘中,另一端用尾架尖支撑。这就是个“过定位”的定位方式。只要事先能对工件上诸定位基准和机床(夹具)有关的形位误差从严控制,过定位的弊端就可以免除。由于工件的支撑刚性得以加强,尾架的扶持有助于实现稳定,可靠的定位,所以工件安装方便,加工质量和效率也大为提高。 6.1.3、确定要限制的自由度

按照加工要求,铣通槽时应限制五个自由度,即沿x轴移动的自由度不需要限制,但若在此方向设臵一止推支撑,则可起到承受部分铣削力的作用,故可采用完全定位。 6.1.4、定位方案选择

如图6-1.1所示,有三中定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I:工件已E面作为主要定位面,用支承板1和短销2(与工件Ф26H7孔配合)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另设臵一防转挡销实现六点定位。为了提高工件的装夹刚度,在C处加一辅助支承。

方案II:工件以Ф26H7孔作为主要定位基面,用长销3和支承钉4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另设臵一防转挡销实现六点定位。在C处也加一支承。 方案III:工件以Ф26H7孔为主要定位基面,用长销3和长条支承板5限制两个自由度,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其中绕z轴转动的自由度被重复限制了,另设臵一防挡销。在C处也加一辅助支承。

图6.1.1铣床定位方案

1-支撑板2-短销3-长销4-支撑钉5-长条支撑板

比较以上三种方案,方案I中工件绕x轴转动的自由度由E面限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不利于保证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的垂直度。方案II中虽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的垂直度要求保证,但这种定位方式不利于工件的夹紧。由于辅助支承是在工件夹紧后才起作用,而是施加夹紧力P时,支承钉4的面积太小,工件极易歪斜变形,夹紧也不可靠。方案III中虽是过定位,但若在工件加工工艺方案中,安排Ф26H7孔与E面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使Ф26H7孔与E面有较高的垂直度,则过定位的影响甚小。在对工件施加夹紧力P时,工件的变形也很小,且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综上所述,方案III较好。

对于防转挡销位臵的设臵,也是三种不同的方案。当挡销放在位臵1时,由于B面与Ф26H7孔的距离较进(230 -0.3mm),尺寸公差又大,定位精度低。挡销放在位臵2时,虽然距Ф26H7孔轴线较远,但由于工件定位是毛面,因而定位精度也较低。而当挡销放在位臵3时,距Ф26H7孔轴线较远,工件定位面的精度较高(Ф55H12),定位精度较高,且能承受切削力所引起的转矩。因此,防转挡销应放在位臵3较好。 6.1.5、计算定位误差

除槽宽14H11由铣刀保证外,本夹具要保证槽侧面与E面的距离及槽的中心平面与Ф25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其它要求未注公差,因此只需计算上述两项加工要求的定位误:

(1)加工尺寸12±0.2mm的定位误差 采用3-1.1(c)所示定位方案时,E面既是工序基准,又是定位基准,故基准不重合误差为零。有由于E面与长条支承板始终保持接触,故基准位移误差为零。因此,加工尺寸12±0.2mm没有定位误差。

(2)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垂直度的定位误差 长销与工件的配合去Ф26H7 g6,则

Ф26g6=Ф26-0.009 -0.025(mm)

Ф26H7=Ф25+0.025 0(mm)

由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故基准不重合误差为零。 基准位移误差

△ y=2*8tan△a=2*8*0.000625=0.01(mm)

由于定位误差△D=△y=0.01‹0.08/3(mm),故此定位方案可行。

(1)夹紧方案

根据工件夹紧的原则,除施加夹紧力外,还应在靠近加工面处增加一夹紧力,用螺母与开口垫圈夹压在工件圆柱的左端面,而对着支撑板的夹紧机构可采用钩形压板,使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2)对刀方案

加工槽的铣刀需两个方向对刀,故应采用直角对刀块。 (3)夹具体与定位键

为保证工件在工作台上安装稳定,应按照夹具体的高宽比不大于1.25的原则确定其宽度,并在两端设臵耳座,以便固定。

为了使夹具在机床工作台的位臵准确及保证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垂直度要求,夹具体底面应设臵定位键,定位键的侧面应与长销的轴心线垂直。 (4)夹具总图上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下面以拨叉铣槽夹具为例给予说明。

A、夹具最大轮廓尺寸为234mm,210mm,250mm。

B、影响工件定位精度的尺寸和公差为工件内孔与长销10的配合尺寸为Ф26H7g6和挡销的位臵尺寸为6±0.024mm及107±0.07mm。

C、影响夹具在机床上安装精度的尺寸和公差定位键与铣床工作台T形槽的配合尺寸14h6。

D、影响夹具精度的尺寸个公差为定位长销10的轴心线对定位键侧面B的垂直度为0.03mm;定位长销10的轴心线对夹具底面A的平行度为0.05mm;对刀块的位臵尺寸为9±0.04和13±0.04mm。

本例中,塞尺厚度为2h8mm,所以对刀块水平方向的位臵尺寸为 a=12-2=10(mm) (基本尺寸) 对刀块垂直方向的位臵尺寸为 b=23-7-2=14(mm)(基本尺寸)

对刀块位臵尺寸的公差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2/1~1/5。因此 a=10±0.04mm b=14±0.04mm E、影响对刀精度的尺寸和公差;塞尺的厚度尺寸2h8=22 -0.014mm。 (5)夹具精度分析

为确使夹具能满足工序要求,在夹具技术要求指定以后,还必须对夹具进行精度分析。若工序某项精度不能被保证时,还需要夹具的有关技术要求作适当调整。

按夹具的误差分析一章中的分析方法,下面对本例中的工序要求逐项分析; A、槽宽尺寸14H11mm;此项要求由刀具精度保证,与夹具精度无关; B、槽侧面到E面尺寸12±0.2mm;对此项要求有影响的是对刀块侧面到定位板 间的尺寸10±0.04mm及塞尺的精度(2h8mm)。上述两项误差之和△D+△G+△A+△J+△T=0.094<0.4(vmm)

因此,尺寸12±0.2mm能保证;

C、槽深8mm:由于工件在Z方向的位臵由定位销确定,而该尺寸的设计基准为B面。因此有定位误差,其中△B=0.2VMM、△y=(&d+&D)/2=(0.16+0.025)/2=0.02mm(&d为销公差,&D为工件公差)。△D=△B+△y=0.22mm、另外,塞尺尺寸(2h8mm)及对刀块水平面到定位销的尺寸(13±0.04mm)也对槽深尺寸有影响,△T=0.014+0.08+0.094mm,△J、△G、△A都对槽深无影响,因此

△D+△G+△A+△J+△T=0.314(mm)

尺寸8的公差(按IT14级)为0.36mm,故尺寸8mm能保证;

D、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垂直度公差0.08mm;影响该项要求的因素有:

a、定位误差△D= △y=0.01mm; b、加工方法误差△G=0.012mm; c、夹具定位心轴17的轴线与夹具底面A的平行度公差0.05mm,即△A=0.05mm d、定位心轴17的轴线对定位侧面B的垂直度公差0.05mm,即△A=0.05mm;而△J△T都对垂直度无影响。由于这些误差不在同一方向,因此,槽中心平面最大位臵误差在YOZ面之上为0.01+0.012+0.05=0.072mm;在YOX平面上为 0.01+0.012+0.03=0.052mm。此两项都小于垂直度公差0.08mm,故该项要求能保证。

综上所述,该铣槽家具能满足铣槽工序要求,可行。

6.2 各类铣床夹具

6.2.1、铣床夹具 (1)铣床夹具的分类

铣床夹具按使用范围,可分为通用铣夹具、专用铣夹具和组合铣夹具三类。按工件在铣床上加工的运动特点,可分为直线进给夹具、圆周进给夹具、沿曲线进给夹具(如仿形装臵)三类。还可按自动化程度和夹紧动力源的不同(如气动、电动、液压)以及装夹工件数量的多少(如单件、双件、多件)等进行分类。其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通用、专用和组合进行分类。 (2)铣床常用通用夹具的结构

铣床常用的通用夹具主要有平口虎钳,它主要用于装夹长方形工件,也可用于装夹圆柱形工件。

机用平口虎钳是通过虎钳体固定在机床上。固定钳口和钳口铁起垂直定位作用,虎钳体上的导轨平面起水平定位作用。活动座、螺母、丝杆(及方头的)和紧固螺钉可作为夹紧元件。回转底座和定位键分别起角度分度和夹具定位作用。 (3)铣床夹具的设计特点

铣床夹具与其它机床夹具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定位键在机床上定位,用对刀装臵决定铣刀相对于夹具的位臵。

A、床夹具的安装 铣床夹具在铣床工作台上的安装位臵,直接影响被加工表面的位臵精度,因而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其安装方法,一般是在夹具底座下面装两个定位键。定位键的结构尺寸已标准化,应按铣床工作台的T形槽尺寸选定,它和夹具底座以及工作台T形槽的配合为H7/h

6、H8/h8。两定位键的距离应力求最大,以利提高安装精度。

作为定位键的安装是夹具通过两个定位键嵌入到铣床工作台的同一条T 形槽中,再用T 形螺栓和垫圈、螺母将夹具体紧固在工作台上,所以在夹具体上还需要提供两个穿T形螺栓的耳座。如果夹具宽度较大时,可在同侧设臵两个耳座,两耳座的距离要和铣床工作台两个T形槽间的距离一致。

B、铣床夹具的对刀装臵 铣床夹具在工作台上安装好了以后,还要调整铣刀对夹具的相对位臵,以便于进行定距加工。为了使刀具与工件被加工表面的相对位臵能迅速而正确地对准,在夹具上可以采用对刀装臵。对刀装臵是由对刀块和塞尺等组成,其结构尺寸已标准化。各种对刀块的结构,可以根据工件的具体加工要求进行选择。

由于铣削时切削力较大,振动也大,夹具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还应尽可能降低夹具的重心,工件待加工表面应尽可能靠近工作台,以提高夹具的稳定性,通常夹具体的高宽比H/B≤1~1.25为宜。

6.2.2、典型数控机床夹具

数控机床夹具有高效化、柔性化和高精度等特点,设计时,除了应遵循一般夹具设计的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数控机床夹具应有较高的精度,以满足数控加工的精度要求;

(2)数控机床夹具应有利于实现加工工序的集中,即可使工件在一次装夹后能进行多个表面的加工,以减少工件装夹次数;

(3)数控机床夹具的夹紧应牢固可靠、操作方便;夹紧元件的位臵应固定不变,防止在自动加工过程中,元件与刀具相碰。

所示为用于数控车床的液动自定心三爪卡盘,在高速车削时平衡块所产生的离心力经杠杆给卡爪一个附加的力,以补偿卡爪夹紧力的损失。卡爪由活塞经拉杆和楔槽轴的作用将工件夹紧。而作为数控铣镗床夹具结构的,要防止刀具(主轴端)进入夹紧装臵所处的区域,通常应对该区域确定一个极限值。

(4)每种数控机床都有自己的坐标系和坐标原点,它们是编制程序的重要依据之一。设计数控机床夹具时,应按坐标图上规定的定位和夹紧表面以及机床坐标的起始点,确定夹具坐标原点的位臵。 6.2.3、数控铣床夹具

(1)对数控铣床夹具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数控铣削加工时一般不要求很复杂的夹具,只要求有简单的定位、夹紧机构就可以了。其设计原理也和通用铣床夹具相同,结合数控铣削加工的特点,这里只提出几点基本要求:

(2)为保持零件安装方位与机床坐标系及程编坐标系方向的一致性,夹具应能保证在机床上实现定向安装,还要求能协调零件定位面与机床之间保持一定的坐标尺寸联系。

(3)为保持工件在本工序中所有需要完成的待加工面充分暴露在外,夹具要做得尽可能开敞,因此夹紧机构元件与加工面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要求夹紧机构元件能低则低,从防止夹具与铣床主轴套筒或刀套、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碰撞。

(4)夹具的刚性与稳定性要好。尽量不采用在加工过程中更换夹紧点的设计,当非要加工过程中更换夹紧点不可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因更换夹紧点而破坏夹具或工件定位精度。

6.3、数控铣削加工常用的夹具大致有下几种:

(1)组合夹具: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研制时的中、小型工件在数控铣床上进行铣加工。

(2)专用铣削夹具:是特别为某一项或类似的几项工件设计制造的夹具,一般在批量生产或研制时非要不可时采用。

(3)多工位夹具:可以同时装夹多个工件,可减少换刀次数,也便于一面加工,一面装卸工件,有利于缩短准备时间,提高生产率,较适宜于中批量生产。

(4)气动或液压夹具: 适用于生产批量较大,采用其他夹具又特别费工、费力的工件。这类夹具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率,但其结构较复杂,造价往往较高,而且制造周期长。

(5)真空夹具:适用于有较大定位平面或具有较大可密封面积的工件。有的数控铣床(如壁板铣床)自身带有通用真空夹具,工件利用定位销定位,通过夹具体上的环形密封槽中的密封条与夹具密封。启动真空泵,使夹具定位面上的沟槽成为真空,工件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夹紧在夹具体。

除上述几种夹具外,数控铣削加工中也经常采用机用平口虎钳、分度头和三爪自定心卡盘等通用夹具。

结束语

通过做毕业设计,使我对书本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知道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另外,对如何查阅资料与合理利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工件的工艺路线分析、工艺卡的制定、工艺过程的分析、轴类零件与夹具的设计与分析,是对我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综合;通过做毕业设计的这个过程,对我以后参加实际工作一定有很好的锻炼意义和指导作用。

谢 词

本论文设计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金江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牛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x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牛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三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三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1

参考文献

板类零件毕业设计范文第3篇

如图所示零件,由圆弧面、外圆锥面、球面构成。其中Φ50外圆柱面直径处不加工,而Φ40外圆柱面直径处加工精度较高。

零件材料:45钢

毛坯尺寸:Φ50×110 (2零件的装夹及夹具的选择 件伸出三爪卡盘外75mm 以外圆定位并夹紧。 (3 坐标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精加工分开来考虑。

加工工艺顺序为:车削右端面→复合型车削固定循环粗、精加工右端需要加工的所有轮廓(粗车Φ

44、Φ40.5、Φ34.

5、Φ28.5、Φ22.

5、Φ16.5外圆柱面→粗车圆弧面R14.25→精车外圆柱面Φ40.5→粗车外圆锥面→粗车外圆弧面R4.75→精车圆弧面R14→精车外圆锥面→精车外圆柱面Φ40→精车外圆弧面R5。

(4选择刀具

选择1号刀具为90°硬质合金机夹偏刀,用于粗、精车削加工。 (5切削用量选择

粗车主轴转速n=630r/min,精车主轴转速V=110m/min,进给速度粗车为f=0.2mm/r,精车为f=0.07mm/r。

2.编写如图1-26所示的轴承套的加工工艺 (1零件图分析

零件表面由内圆锥面,顺圆弧,逆圆弧和外螺纹等组成。有多个直径尺寸与轴向尺寸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如果加工质量要求较高的表面不多可列出。

零件材料:45号钢 毛坯尺寸:φ80×112

(2零件的装夹及夹具的选择

内孔加工时,以外圆定位,用三爪自动定心卡盘夹紧,需掉头装夹;加工外轮廓时,以圆锥心轴定位,用三爪卡盘夹持心轴左端,右端利用中心孔顶紧。

(3加工方案及加工顺序的确定

以零件右端面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根据零件尺寸精度及技术要求,确定先内后外,先粗后精的原则。

加工工艺顺序为:车端面→钻φ5中心孔→钻φ26内孔→粗、精镗一端内孔→掉头装夹后粗、精镗另一端内孔→粗车外轮廓→精车外轮廓→车螺纹(项目较多可用表格列出。(4选择刀具

所选定刀具参数如表1-2所示。

说明:表格中刀尖半径和备注栏可以不要;25×25指车刀刀柄的截面尺寸。 (5切削用量选择

一般情况下,粗车:恒转速n=800r/min恒线速v=100m/min 进给量f=0.2mm/r以下v f=120m/min 背吃刀量a p=2mm以下

精车:恒转速n=1100r/min恒线速v=150m/min 进给量f=0.07mm/r以下v f=150m/min 背吃刀量a p=0.1mm左右

(二数控铣削加工典型零件工艺分析实例 1.编写如图所示零件的加工工艺。

(1零件图的分析 如图所示,支承部分的外 轮廓由直线和圆弧组成,其它 主要是圆孔。其中内孔Φ40H7 有较高的尺寸加工精度和表 面粗糙度要求。 零件材料:HT200(切削性

能较好

毛坯尺寸:170mm×110mm ×45mm (2零件的装夹及夹具的选 择

用铣床虎钳夹毛坯两侧 面加工下表面;翻面后用下表

面定位铣床虎钳夹毛坯两侧 面,加工上表面、台阶面、钻 孔和镗孔;采用“一面两孔”

方式定位,即以底面和Φ40H7和Φ13两个孔为定位基准装夹,加工外轮廓。 (3加工方案及加工顺序的确定

以零件Φ40内孔的上端面为坐标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加工顺序的确定按基面先行、先粗后精原则确定。

加工工艺顺序为:铣削下表面→翻面平装后铣削上表面→铣削Φ60外圆及其台阶面→钻3个φ5中心孔→钻φ38内孔→粗、精镗φ40内孔→钻2×Φ13孔→锪钻2×Φ22孔→铣削外轮廓。(走刀顺序见表所示。

(4选择刀具

Φ40H7内孔采用钻-镗,阶梯孔Φ12和Φ22选择钻-锪,零件外轮廓、Φ60mm外圆及其台阶面采用立铣刀,上、下表面采用端铣刀加工,详见表格。

(5切削用量选择 详见表格 序号刀具 编号

刀具规格名称加工表面 主轴转速 S r/min

进给量f mm/min 背吃刀量 a p mm 备 注

1T01Φ125硬质合金端面铣刀铣削上、下表面502052T02Φ63硬质合金立铣刀铣削Φ60外圆及其台阶面10030按余量3T03Φ38钻头钻Φ40孔

20040194T04Φ40镗孔刀粗精镗Φ40内孔

650/100040/300.8/0.25T05Φ13钻头钻2×Φ13孔50030 6.56T0622×14锪钻2×Φ22锪钻35025 4.57 T07 Φ25硬质合金立铣刀 铣削外轮廓 260 40 5 2.编写如图1-29所示平面槽形凸轮的加工工艺

零件的底面和外部轮廓已经加工,本工序是在铣床上加工槽与孔。1.零件图分析

凸轮内外轮廓由直线和圆弧组成。凸轮槽侧面和021 .00 20+Φ、018 .00 12+Φ两个内孔尺寸精

度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要求也较高,R a 1.6;内孔021 .0020+Φ与底面有垂直度要求。

零件材料:HT200(切削性能较好毛坯尺寸:无(基本面已经加工2.零件的装夹及夹具的选择

加工021 .00 20+Φ、018 .00 12+Φ两个孔时,以底面A 定位,采用螺旋压板机构夹紧;加工凸 轮槽内外轮廓时,采用“一面两孔”方式定位,即以底面A 和021 .0020+Φ、018 .00 12+Φ两个孔 为定位基准装夹。

3.加工方案及加工顺序的确定

以零件外轮廓的中心作为X 、Y 轴的坐标原点,以A 平面为Z 轴的零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根据零件尺寸精度及技术要求,确定基面先行(先孔后轮廓,先切削材料多的后切削材料较少的面,先粗后精的原则。

加工工艺路线为:钻φ5中心孔→钻φ19.6孔→钻φ11.6孔→铰φ20孔→铰φ12孔→重新装夹后粗铣槽的内轮廓→粗铣槽的外轮廓→精铣槽的内轮廓→精铣槽的外轮廓→翻面装夹,铣φ20孔A 面侧的倒角。4.选择刀具

所选定刀具参数如表1-2所示。

说明:铣削内、外轮廓时,铣刀直径受槽宽限制,可选择φ6的立铣刀;精铰的量通常小于0.2mm ;刀刃和长度通常要比切削的深度大。5.切削用量选择

一般情况下,粗铣:恒转速n=600r/min 进给量f=180mm/min 以下背吃刀量a p =5mm 以下 精车:恒转速n=800r/min 进给量f=120mm/min 以下

板类零件毕业设计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日渐增长。人们在经济和生活质量的双重刺激向逐渐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汽车,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开始得到广泛的普及。基本已经实现了多部分家庭的常规配备。汽车造型设计最初是进行手动进行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功能逐渐强大而得以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使用。本篇文章首先介绍了汽车造型设计中应用的几种计算机辅助技术,并阐述其在汽车设计流程中的作用,最后分析计算机辅助汽车造型设计的技术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

引言

汽车产业近年来在强大的市场体制和用户需求的刺激下得以快速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技术上也逐渐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国产汽车产品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而汽车造型设计主要是依据时代的流行趋势和人民大众对汽车造型的审美习惯以及艺术标准结合汽车某些方面节能降耗要求而进行汽车造型设计的过程。汽车造型设计目前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软件辅助下得以实现的。在汽车制造成产的早期大多数设计多为手绘图纸,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其精准的数据参数设定和细致的线性绘图功能的逐渐得到汽车造型设计的应用。事实上,现阶段很多设计行业都在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产品的设计,例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产品的外观设计等等方面都在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

一、汽车造型设计的重要性及我国设计开发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汽车工业竞争日益加剧,汽车巨头们都在加紧新车型的设计开发。由于发动机、底盘设计制造技术基本成熟,新车竞争便主要体现在车身造型和电子设备的更新上。目前,在一款新车型的开发项目中,40%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是在从事与车身相关的开发工作。车身与汽车电子已经成为目前汽车整车产品中最活跃的因素。造型能体现汽车外观特点,是汽车评价中最直观、最富有感染力的部分。好的造型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反映企业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在车身造型设计方面,与国外有名的汽车制造公司和汽车设计公司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所谓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在摹仿人家成熟的车型,然后做一些适当的修改,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开发是凤毛麟角。虽然国内的独立设计开发公司有几十家,但是真正完全具备了包括高级轿车在内的汽车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大公司却屈指可数。对于本土设计开发,合资技术中心做的比较好,原因在于国际汽车公司为其提供了全球技术资源共享和富有经验的技术专家,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研发能力,并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二、计算机软件在造型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比较赞同大量使用效果图来评价设计方案的好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合理的选择软件,能有效而迅速地制作出大量效果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效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表现速度,还可以逼真地表现出产品的材料和色泽,通过变换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环境可以获得多种表现方案。市场上现有的三维软件很多,三维软件分为 2大类:艺术类和工程类,在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领域,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效果图来评价设计方案。也就是说在工程方案尚未确定前,通过制作三维模型的渲染效果图来表现设计方案。在效果图的制作中,3dsmax以其简洁的制作流程和强大的渲染能力成为主导软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在汽车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可以提出很多设计方案,如果把这些方案用平面手绘图和色彩效果图来表示,就不够真实,缺乏立体感;全部制成油泥模型,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如果用工程软件去做,由于工程软件的严谨性,需要大量的制作时间和精力,因此笔者建议使用艺术类软件,比如3dsmax具有快捷性和随意性,可以较快的生成三维数字模型并进行照片级的渲染,甚至可以导出STL文件在三维打印机上直接生成实物模型。因此,在汽车的概念设计中,选择艺术类软件相比工程类软件更为合适。艺术类软件和工程类软件都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两类软件之间缺乏沟通,因而在产品设计中存在着概念设计和工程设计2个阶段,这种情况对于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是极为不利的。之所以2类软件交流困难是因为艺术类软件普遍采用多边形网格算法,而工程软件使用的是 NURBS算法,2类算法截然不同。

三、关于几种汽车造型设计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目前在设计领域当中较为流行和常用的软件包含了CAD设计软件、CAID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CAS计算机辅助汽车造型设计软件。CAD是较为宽泛的设计制图软件,其应用的领域较广,包含了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业零部件设计、机械制造设计等等方面,能够满足多领域的设计需求。也是使用时间较长的计算机辅助软件。CAI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就具有了一定的专业适用领域,其主要是应用在工业设计领域,算是较为新颖的计算机设计辅助,比较着重与对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其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精度和设计效率较之CAD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和改良,算是CAD的升级版本。而CAS计算机辅助软件是專门用于汽车造型设计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其具有极高的汽车设计数字化特点和能够满足多数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汽车造型设计不但需要具备极高的稳定性考虑,还要结合一定的艺术美感和空间美学的融入。因此需要能够满足大众的眼光和审美观,还要能够起到独特性魅力的作用。此外还需要考虑汽车的材料属性和工程结构设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条件,还要包括车辆驾驶体验、视觉影像效果、嘉时速度等多方面的考虑。尤其是在行驶速度、行车平温度和是否增加油耗等方面更加需要重点考量。而目前在汽车造型领域当中较为流行的专业概念的计算机辅助工具要数-A面。其是在汽车设计采用CAS设计周后确定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数据全比例油泥模型进行逆向建模而成的数字模型构建辅助设计软件。而且能够针对一些工程的细节问题例如分缝线、制造细节问题进行优化和改善曲面质量,使汽车造型的曲面达到或超出制造要求。

四、现代汽车造型设计过程中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

任何一款新型汽车的开发和设计都极为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影响因素也十分复杂。通常设计一款新型汽车首先需要进行市场的车型定位,即定位消费人群,人群消费倾向、年龄特点、喜好倾向等方面的调查,然后是进行初期的市场调查定位分析,分析目前流行或人们大众偏好的风格或车型、功能等条件。其次是进行初期的车型草图绘制,初步建立模型效果图绘制,并进行多款车型的草图绘制以便提供筛选,在初步选定汽车造型后进行小比例的模型制作,再根据分析和要求进行反复的调整,在经过初期和反复的调整之后再进行全比例的汽车模型构建,然后根据实际的要求和修改意见进行再次的反复调整和修改,并建立多方位的特征截面图,最后设计出总的布置详图等。在计算机辅助技术未研发和普及的时代,汽车设计工作需要大量的设计人员和通过几轮的事物模型进行整体形态和细节部分的分析、推敲和慎重的判断,这些汽车设计的事物模型制造周期极为漫长,期间还要进行细节部分的随时调整,所涉及的人力和物力极为庞大。尤其是在新的市场需求建立之后传统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根本无法满足市场要求,所有设计过程都需要重新建立,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极大的缩减了设计成本和时间成本,其也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之后的汽车造型设计流程简化了很多,首先是车型定位,然后是市场汽车元素和目标客户群体定位和偏好调查,其次是进行草图的绘制和效果图制作,其三是在经过效果图筛选后进行数字化建模方案和小比例油泥模型制作,然后经过数字化渲染、展示、细节研究、评审和全比例模型模型的制作。在进入后期的A面模型阶段之后再进行工程、制造的数据配合和市场满足和质保等要求的高质量曲面设计效果调查。这一整套流程当中最大的时间成本是模型的建造。与传统的设计验证过程相比其实物模型的建设都是在设计确定之后,传统的设计过程中还包含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实际验证、结构刚度试验,除去一些外饰件和内饰件以及发动机、地板等诸多零部件以外都要进行实物模型的制作。而有了CAS计算机辅助的加入后节省了大部分的实物建模时间,通过数字建模就能够实现多项实物模型的模拟试验,极大的节省了成本投入。而且也提高了设计研发汽车造型的精度和灵活性,也降低了设计时间和所涉及的人力资源消耗。

五、计算机辅助设计下的汽车产销之间的关系分析

CAS主要的应用优势是数字建模以及对设计的进准表达以及实物模型的精准构建。其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根据大部分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体性倾向进行设计的准确风格定位,同时也能够在功能上加以强化和改善。并将设计时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的高品质曲面数据进行完整的表达。在数据制作结束之后也能够通过渲染软件将模型制作成为具有实际效果的实时影像,再结合动画采取投影的形式将其直观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最大程度上将汽车造型的所有优缺点展现给人们,以便于决策层和消费者们进行筛选和意见的提取。在工程制造方面。CAS的功能和模型数据也能够实现与其他设计研发工序的无缝对接。其所设计的模型数据都是采用的特定格式进行数据共享和发布的。并在PDM上产生位移的零件号和版本号,汽车制造工程部门会依据这些设计的准确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并结合其它的功能要求进行性能上的试验,例如安全、质保水平、电子电器功能、发动机性能配备等多方项的考量与分析之后再根據分析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安全法规程度验证、流体力学研究和人际工程学分析等方面的考量。同样,计算机辅助软件在市场推广方面也独具优势,其能够直接将新车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并全方位、立体的展示,不会受到天气、场地因素的限制,其宣传推广成本也得到了大幅度的节省。

六、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汽车造型设计角度来讲,未来设计辅助将会逐渐向智能化、更具真实感的虚拟现实化的方向发展,对汽车设计的概念也会逐渐更加深入的认知,对汽车造型设计的模拟也必将会达到更高的高度。届时,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会实现更加自然的人机互动交流,设计方案也将更加具备创新性质。甚至实现高度的智能集成设计。汽车行业也必将在这一助力下实现产品设计的整体生命周期性的设计模式,将概念设计的结果集成为更具时代特征和功能特点的新概念方案。

七、结束语

随着专业性要求和设计标准的不断提升,很多计算机软件开始逐渐向专业化应用方向发展,汽车造型软件也不例外,其设计功能逐渐强大,而且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也更加立体和直观。设计也更为精密和复杂。未来计算机辅助软件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必然会更加快捷和高质量的运用,且在功能上也会更加全面和强大。

参考文献:

[1] 赵晓宇: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在汽车设计中的作用.时代汽车,2017年第10期.

[2] 宋为真:关于计算机辅助汽车造型技术的分析.通讯世界,2017年第11期.

板类零件毕业设计范文第5篇

1、将发动机摇至垂直位置,按规定顺序分次交叉(由两边向中间最少三次)拆下十个气缸盖固定螺栓,将螺栓取出放好,小心拆下气缸盖并放置木块上,取下汽缸垫放好

*按规定气缸盖螺栓、汽缸垫拆卸后应全部更换新的,这里不做要求,仍然继续使用。

2、将发动机摇至水平位置,转动曲轴,使一缸活塞处于下止点位置,分次拆下一缸连杆轴承螺栓,取下轴承盖,在连杆螺栓上安装保护套,防止刮伤气缸壁,然后取下活塞(注意不可用金属工具顶连杆轴瓦),将取下的活塞做好标记放置工作台,再转动曲轴按同样的方法拆下其余三个气缸的活塞,注意摆放顺序(活塞环不用取下)。

3、将发动机摇至倒立垂直位置,按规定顺序分次交叉(由两边向中间最少三次)拆下曲轴轴承盖、轴瓦、止推垫片放至工作台(注意曲轴轴承盖上的标记,安装时要按原来标记装回,轴瓦不能互换),取下曲轴,按要求摆放好。

*按规定曲轴轴承盖螺栓拆卸后应全部更换新的,这里不做要求,仍然继续使用。

4、需清洗部位:气缸盖上下平面、曲轴轴瓦、连杆轴瓦、活塞、曲轴、气缸、气缸体平面。

5、安装前需润滑部位:曲轴轴瓦、曲轴各轴颈、连杆轴瓦、气缸壁、活塞

6、将发动机摇至倒立垂直位置,放上曲轴,将装好轴瓦的轴承盖放置原来位置,止推垫片按规定方向放好,按规定顺序分次交叉(由中间向两边最少三次)装上曲轴轴承盖,最后扭力为65N/m+1/4圈。

在拧紧螺栓过程中,每拧紧一对螺栓,应检查一次曲轴转动是否顺畅。

8、将发动机摇至水平位置,转动曲轴,使一缸连杆轴颈处于上止点位置,在连杆螺栓上安装保护套,将活塞环开口错开120°,将一缸活塞装入一缸(注意活塞头部剪头标记朝前,连杆轴承方向需和连杆方向一致,各缸活塞、连杆轴承、轴瓦应装回原来位置,不能互换),连杆螺栓扭力30N/m+1/4圈。再转动曲轴按同样的方法拆安装其余三个气缸的活塞。

在安装活塞过程中,每拧紧一对连杆轴承螺栓,应检查一次曲轴转动是否顺畅。

9、将发动机摇至垂直位置,放上汽缸垫,放上缸盖,装入气缸盖螺栓,规定顺序分次交叉拧紧,再用40 N/m预紧所有螺栓+1/4圈+1/4圈。

板类零件毕业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地铁车站;施工方法;施工流程;优缺点;适用条件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还在增加、再加上机动车辆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为了改善交通环境,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兴建地下铁道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最近几年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便兴建了大量的地下铁道。由于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铁道,其施工方法受到地面建筑物、道路、城市交通、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施工机具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各自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就城市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明挖法

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明挖法是各国地下铁道施工的首选方法,在地面交通和环境允许的地方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十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常被作为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明挖法施工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大步: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如图1。

上海地铁M8线黄兴路地铁车站位于上海市控江路、靖宇路交叉口东侧的控江路中心线下。该车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长166.6 m,标准段宽17.2 m,南、北端头井宽21.4 m。标准段为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结构,端头井部分为双柱双跨结构,共有2个风井及3个出人口。车站主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在标准段深26.8m.墙体厚0.6m。车站出人口、风井采用SMW桩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 2盖挖法 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以顺作,也可以逆作。

在城市繁忙地带修建地铁车站时,往往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当地铁车站设在主干道上,而交通不能中断,且需要确保一定交通流量要求时,可选用盖挖法。 2.1盖挖顺作法

盖挖顺作法是在地表作业完成挡土结构后,以定型的预制标准覆萧结构(包括纵、横梁和路面板)置于挡土结构上维持交通,往下反复进行开挖和加设横撑,直至设计标高。依序由下而上,施工主体结构和防水措施,回填土并恢复管线路或埋设新的管线路。最后,视需要拆除挡上结构外露部分并恢复道路。施工顺序如图2。

在道路交通不能长期中断的情况下修建车站主体时,可考虑采用盖挖顺作法。

工程实例: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华强路站位于深圳市最繁华的深南中路与华强路交叉口西侧,深南中路行车道下。该地区市政道路密集,车流量大,最高车流量达3865辆/h。车站主体为单柱双层双跨结构,车站全长224.3 m,标准断面宽18.9 m,基坑深约18.9 m,西端盾构并处宽22.5 m,基坑深约18.7 m。南侧绿地内东西端各布置一个风道。主体结构施工工期为2年,其中围护结构及临时路面施工期为7个月.为保证深南中路在地铁站施工期间的正常行车,该路段主体结构施工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方案。 2.2盖挖逆作法

盖挖逆作法是先在地表面向下做基坑的维护结构和中间桩柱,和盖挖顺作法一样,基坑维护结构多采用地下连续墙或帷幕桩,中间支撑多利用主体结构本身的中间立柱以降低工程造价。随后即可开挖表层土体至主体结构顶板地面标高,利用未开挖的土体作为土模浇筑顶板。顶板可以作为一道强有力的横撑,以防止维护结构向基坑内变形,待回填土后将道路复原,恢复交通。以后的工作都是在顶板覆盖下进行,即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并建造主体结构直至底板,如图3。

如果开挖面积较大、覆土较浅、周围沿线建筑物过于靠近,为尽量防止因开挖基坑而引起临近建筑物的沉陷,或需及早恢复路面交通,但又缺乏定型覆盖结构,常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工程实例: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的区间隧道在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以造价、工期、安全为目标,经过分析、比较,选择了全线区间施工方法。其中,三山街站,位于秦淮河古河道部位,位于粉土、粉细砂、淤泥质粘土土层中。因为是第1个车站,又位于十字路口,因此采用地下连续墙作围护结构.除人口结构采用顺作法外,其余均为盖挖逆作法。 2.3盖挖半逆作法

盖挖半逆作法与逆作法的区别仅在于顶板完成及恢复路面后,向下挖土至设计标高后先浇筑底板,再依次向上逐层浇筑侧墙、楼板。在半逆作法施工中,一般都必须设置横撑并施加预应力,如图4。

3暗挖法

暗挖法是在特定条件下,不挖开地面,全部在地下进行开挖和修筑衬砌结构的隧道施工力一法。暗挖法主要包括:钻爆法、盾构法、掘进机法、浅埋暗挖法、顶管法、沉管法等。其中尤以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文着重介绍这两种方法。 3.1浅埋暗挖法(浅埋矿山法) 浅埋暗挖法即松散地层的新奥法施工,新奥法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浅埋暗挖法是针对埋置深度较浅、松散不稳定的上层和软弱破碎岩层施工而提出来的,如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大部分采用了浅埋暗挖法施工。

浅埋暗挖法的施工技术特点:围岩变形波及地表;要求刚性支护或地层改良;通过试验段来指导设计和施工。

浅埋暗挖法施工隧道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围岩情况、环境要求以及施工单位的自身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法及掘进方式。施工中区间隧道常用的开挖方法是台阶法、CRD工法、眼镜工法等;城市地铁车站、地下停车场等多跨隧道多采用柱洞法测洞法或中洞法等工法施工。

地下铁道是在城市区域内施工,对地表沉降的控制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更要强调地层的预支护和预加固,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有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开挖面深孔注浆、管棚超前支护。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工艺可以概括为“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18个字,其工艺流程见图5。

工程实例:北京地铁东单车站东南风道与车站主体结构正交,北侧在长安街下,中部及南侧穿过居民区,风道全长43.4 m。采用浅埋暗挖洞桩法施工,在基本维持环境原状条件的情况下从地面居民生活区和人防设施下面顺利通过。 3.2盾构法修建地铁随道

盾构法施工是以盾构这种施工机械在地面以下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盾构(shield )是一个既可以支承地层压力又可以在地层中推进的活动钢筒结构。钢筒的前端设置有支撑和开挖土体的装置,钢筒的中段安装有顶进所需的千斤顶;钢筒的尾部可以拼装预制或现浇隧道衬砌环。盾构每推进一环距离,就在盾尾支护下拼装(或现浇)一环衬砌,并向衬砌环外围的空隙中压注水泥砂浆,以防止隧道及地面下沉。盾构推进的反力由衬砌环承担。盾构施工前应先修建一竖井,在竖井内安装盾构,盾构开挖出的土体由竖井通道送出地面。盾构法施工工艺见下图6所示。

按盾构断面形状不同可将其分为:圆形、拱形、矩形、马蹄形4种。圆形因其抵抗地层中的土压力和水压力较好,衬砌拼装简便,可采用通用构件,易于更换,因而应用较为广泛;按开挖方式不同可将盾构分为:手工挖掘式、半机械挖掘式和机械挖掘式3种;按盾构前部构造不同可将盾构分为:敞胸式和闭胸式2种;按排除地下水与稳定开挖面的方式不同可将盾构分为:人工井点降水、泥水加压、土压平衡式,局部气压盾构,全气压盾构等。

盾构法的主要优点:除竖井施工外,施工作业均在地下进行,既不影响地面交通,又可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和振动影响;盾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主要工序循环进行,施T易于管理,施工人员也比较少;土方量少;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施工不受风雨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在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建设埋深较大的隧道,盾构法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优越性。

工程实例:北京地铁五号线即采用了盾构法施工地铁五号线是一条贯穿北京市中心的南北向地下交通大动脉。南起丰台区宋家庄,向北经蒲黄榆、祟文门、东单、东

四、雍和宫止于昌平区太平庄北站,全长27.7 km。由于该路段地上大型建筑物密集,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网复杂,为减少对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影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雍和宫至北新桥约700 m长的试验段率先采用盾构施工方法。该盾构为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 4沉管法

沉管法是将隧道管段分段预制,分段两端设临时止水头部,然后浮运至隧道轴线处,沉放在预先挖好的地槽内,完成管段间的水下连接,移去临时止水头部,回填基槽保护沉管,铺设隧道内部设施,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下通道。

沉管隧道对地基要求较低,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河床或海岸较浅,易于水上疏浚设施进行基槽开外的工程特点。由于其埋深小,包括连接段在内的隧道线路总长较采用暗挖法和盾构法修建的隧道明显缩短。沉管断面形状可圆可方,选择灵活。基槽开挖、管段预制、浮运沉放和内部铺装等各工序可平行作业,彼此干扰相对较少,并且管段预制质量容易控制。基于上述的优点,在大江、大河等宽阔水域下构筑隧道,沉管法称为最经济的水下穿越方案。

按照管身材料,沉管隧道可分为2类:钢壳沉管隧道(有可分为单层钢壳隧道和双层钢壳隧道)和钢筋馄凝土沉管隧道。钢壳沉管隧道在北美采用的较多,而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则在欧亚采用较多。

沉管隧道施工主要工序:管节预制→基槽开挖→管段浮运和沉放→对接作业→内部装饰。

上程实例:广一州珠江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公路与地铁合用的越江隧道,公路隧道全长1 238.5 m。河中段隧道埋置在河床下.不影响水面通航,河中沉管段全长457 m。该沉管为多孔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包括两个双车道机动车孔、一个地铁孔、一个电缆管廊。沉管断面为典型矩形断面,外形尺寸为33 mx7.956 m(宽x高),底板厚1.2 m、顶板厚1.0 m,两外侧墙分别为0.7 m和0.55 m、最长管节的混凝土量达12 000砰。管段的基底坐落在河床的风化花岗岩层上。开槽时采用了炸礁施工。基础处理采用灌砂法。 5混合法

可以根据地铁隧道的实际情况,在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以上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同时使用,称其为混合法。

工程实例:北京地铁东四站位于朝阳门内大街与东四南大街交叉日上,处于繁华的市中心,有多路公交车经过。车站主体顺东四南大街,呈南北走向,东四南大街规划道路红线宽70 m,现状路宽为22 m,朝内大街已改造完,道路红线宽60 m,两方向客流均衡,交通十分繁忙;且远期六号线顺朝内大街,呈东西走向,在此站换乘。本车站两端为明挖段,结构形式为3层三跨框架结构;中间为暗挖段,结构形式为单层三拱两柱结构。车站总长度197 m,暗挖段长为96.80 m,明挖段长为100. 20m。 6结束语

上一篇:北京西安自驾攻略范文下一篇:部门廉政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