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作文范文

2023-09-22

亡羊补牢的作文范文第1篇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篇好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亡羊补牢》。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人,他的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叼走了一只羊。第二天,有人劝他补好羊圈,可是他一再强调:我的羊已经被吃了一只,不会再有事了。第三天,他发现又死了一只羊。于是,他把窟窿修好了,从此,他没再丢过羊。

我也亡羊补牢过。在期中考试前,我写完作业就玩,从不做课外卷子,上课还不认真听讲。结果,期中考试没考好。妈妈告诫我要认真地学习,我说:期中考试结束了,我再努力也考不回高分。妈妈听了十分生气,说:期中考完了还有期末呀,还有小升初啊!人生还有许多考试啊!妈妈的话给我敲了警钟,是啊,失败了应该想怎样去补救,怎么能继续犯错误呢?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开始积极主动学习,期末考试取得了全学年第三的好成绩。

这篇文章再次告诉我了这个道理,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读《亡羊补牢》有感2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放羊的人,羊圈坏了,狼从那里钻进去,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快点把羊圈修好,主人却不以为然。第二天,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主人很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了。

读后,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一些错误,但我们常常会不以为然,忽视了它,不能及时地纠正过来。有时甚至还认为,一些小错误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这些小错误出现在大问题上,那么,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在一个树林里丢下一个没熄灭的烟头,发生了火灾,就会使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在平时做练习题或单元测验中,不多不少也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我们只知道题做错了,而不主动去查明原因。使这些错误思路留在大脑中,导致更大的错误。读《亡羊补牢》有感3

周末,我读了一篇好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亡羊补牢》。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人,他的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叼走了一只羊。第二天,有人劝他补好羊圈,可是他一再强调:我的羊已经被吃了一只,不会再有事了。第三天,他发现又没了一只羊。于是,他把窟窿修好了,从此,他没再丢过羊。

我也亡羊补牢过。在期中考试前,我写完作业就玩,从不检查作业对错,上课还不认真听讲。结果,期中考试没考好。妈妈告诫我要认真地学习,我说:期中考试结束了,我再努力也考不回高分。妈妈听了十分生气,说:期中考完了还有期末呀,人生还有许多考试啊!妈妈的话给我敲了警钟,是啊,失败了应该想怎样去补救,怎么能继续犯错误呢?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开始积极主动学习,期末考试取得了的好成绩。

这篇文章再次告诉我了这个道理,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读《亡羊补牢》有感4

我就有过这样的教训。有一次,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做错了一道题,发现后,我却不以为然,心想:这点小错误怕什么,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可是我没想到,会在单元测验中吃了大亏,这种类型的题全做错了,白白扣了很多分。这时候,我感到很后悔,如果当初我能主动查明原因,改正思路,这些分就不会被扣掉了。

经过这次教训后,我做错了事或题,我都要查明原因,改正思路。因为我知道:亡羊补牢还来得及。读《亡羊补牢》有感5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我都会去预习明天要学的课文。

昨天晚上我还和往常一样,我翻开语文课本,明天的学习内容是《亡羊补牢》。

我以前读过,但是这次好像和以前的感受不一样。

这篇课文讲了:有一个人,一天丢了一只羊,别人看见了劝告他说:快把羊圈补一补吧!可是他不听,之后又丢了一只羊,原来是羊圈上有一个窟窿。养羊人感到了惭愧。

我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做错了事,马上改正,就不算晚。读《亡羊补牢》有感6

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使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人养了一群羊,有一天,他发现羊少了一只,羊圈破了一个洞。他的邻居劝他赶紧修好羊圈,可他却不听劝告,没有修羊圈。到了第二天,羊又少了一只,他后悔了,并补好了羊圈。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丢过一只羊。读《亡羊补牢》有感7

我们学过亡羊补牢这篇寓言,这篇寓言主要讲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

文中写,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有一天,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一只羊叼走了,街坊劝他说:“ 把羊圈修一修吧!”养羊人根本不在乎,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结果,第二天早上,狼友叼走了一只羊。养羊人很着急。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养羊人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做错事要及时改正,只要真正改正,还不算晚。

这篇寓言让我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妈妈就带我去医院,医生说:“这是一次小感冒,多喝点水就没事了。”回到家,妈妈让我喝水,我不在乎的说:“一次小感冒,不用喝水。”妈妈每次叫我喝水,我都会不在乎的说:“一次小感冒,不用喝水。”夜里,我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不得不再次把我送到医院。医生说:“要是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肺炎。”

听了医生的话,我大吃一惊,原来后果这么严重。幸亏发现的及时,要不,后果不堪设想。读《亡羊补牢》有感8

我读了一篇亡羊补牢的故事,事情是这样说的,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羊,邻居告诉他羊圈破了一个洞,让他补上,他不听。羊以经没了还补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他又发现少了一只羊,他很后悔不概不接受邻居的劝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错改错,这样就不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读《亡羊补牢》有感9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而且知道自己错了也不听别人的劝告。例如:我们班有些同学上课不听课,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教育他一次不听,两次也不听,结果考试只有60多分,这样最后害的还是自己。

能知错就改,这样的孩子还是好孩子的。正如有句话说的:“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成语故事《亡羊补牢》,里面讲的很有道理,使我看了之后念念不忘,还把它实践在我的生活中,让我的学问库又加了一点资料。

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位农夫回家时发现羊牢破了一个大洞,农夫再看,羊圈里的羊从洞里跑了,但现在就补回羊圈的洞还不算晚。

这是只是成语大全的小小部分,但也有难忘的道理,也有深刻的体会。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例如:我们的班长有一次忘记派本子和上黑板登做错同学名字,被老师批评,但她并没有哭或沮丧,只是接受老师的批评,并每天默默地、努力地派好本子和登好名字,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这位同学是班长,成绩不错,但老师交待的任务没完成,就努力纠正,还没算晚。

所以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例如:我们的班长有一次忘记派本子和上黑板登做错同学名字,被老师批评,但她并没有哭或沮丧,只是接受老师的批评,并每天默默地、努力地派好本子和登好名字,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这位同学是班长,成绩不错,但老师交待的任务没完成,就努力纠正,还没算晚。

所以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主要是讲了一个人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丢失了一只羊,邻居劝他把窟窿补上。他不听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他开始后悔了,赶紧补上了窟窿。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做错了事不要太自以为是,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还不算晚。读《亡羊补牢》有感10

暑假里,爸爸给我买本叫《短小文言文》的书。我在里面读到一篇叫做《亡羊补牢》的故事,故事很简单,说是羊圈因为破,里面的羊也给狼叼走,牧羊人发现后把破的羊圈补。

故事告诉人们,发生问题,要及时作出补救。初读这个故事,觉得很有道理,可是仔细一想,便感到还有问题。在故事里,虽然牧羊人及时把羊圈补好,但同时建好的羊圈,既然这个地方破,也就无法保证别的地方一定固若金汤。破一处,补一处,再多的羊,也会死得光光的。所以我想,如果我是那个牧羊人,要对羊圈来一个全面的加固才好,或者干脆拆,重新建一个更加好的、更加牢固的羊圈。想起我家对出去的那条马路,今天一个坑,明天就有工人给补上;但后天却又出现一个更大的坑。

及时补修,应该说是件好事。但如果满足于缝缝补补,我认为是永远弄不好的。经常从电视新闻里看到这个地区发生矿难,那个地区又发生矿难,悲剧发生后,总会听到有些人说要去补救,这就和人们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样,你头痛,有可能是你身体的别的部位引起的,要去做全面检查,对症下药,这样才可把病完全医好。话又得说回来,能够做到亡羊补牢,还是很不错的,这也是这个成语一直从遥远的过去传到今天的原因。但是比起这个成语来,我还是更喜欢未雨绸缪,它的意思是,尽管还没有下雨,但不妨先爬上屋顶把茅草盖厚实,把门窗加固好。

亡羊补牢的作文范文第2篇

“陈老师下周一检查《超级课堂》!”姚同学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几个大字,正在夸夸其谈自我陶醉的我下意识地往黑板瞟了一眼。“神马情况?” 唉呀,我猛地惊了一下,才只做到第二讲,这下该怎么办。我赶紧追问姚同学到底应该做到哪里,他说检查第四讲是否做完。我心里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一讲的题量都很大,何况还有两讲等着呢。我静静地坐了好一会儿,以平抚我那颗“受伤”的心。

一节课后,我终于想明白了,虽然量很大,但我还有周末的两天可以去补救,亡羊补牢是我的无奈选择。于是我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花时间去完成那四讲,以补我的“牢”。

亡羊补牢的作文范文第3篇

“陈老师下周一检查《超级课堂》!”姚同学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几个大字,正在夸夸其谈自我陶醉的我下意识地往黑板瞟了一眼。“神马情况?” 唉呀,我猛地惊了一下,才只做到第二讲,这下该怎么办。我赶紧追问姚同学到底应该做到哪里,他说检查第四讲是否做完。我心里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一讲的题量都很大,何况还有两讲等着呢。我静静地坐了好一会儿,以平抚我那颗“受伤”的心。

一节课后,我终于想明白了,虽然量很大,但我还有周末的两天可以去补救,亡羊补牢是我的无奈选择。于是我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花时间去完成那四讲,以补我的“牢”。

亡羊补牢的作文范文第4篇

我家养了一些鸡,马上就要下蛋了,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星期天母鸡终于下了第一个蛋,我们更是高兴,可是,正当大家都还沉浸在欢喜中,鸡的惨叫又让大家惋惜起来。这是怎么了呢?

我和奶奶冲进鸡圈,鸡圈中的情景震惊了我:地上有一些鸡毛,还有一摊血,树上也有一些鸡毛,鸡笼中的鸡惶恐不安地叫着,笼子上有一个五厘米的小洞,看来野猫来偷鸡子吃了。奶奶叹着气用铁丝把笼子修补好。

其实奶奶并没有把笼子补好,只是将细铁丝挡在小洞前罢了。弱不经风的样子,用手摸一下,铁丝就掉下去了。我对奶奶说:“古代人就知道‘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们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你何必做自欺欺人的事呢?现在赶紧把笼子补起来才是重要的事。”奶奶并没有听从我的意见。

第二天,野猫更加猖狂,树上有,鸡笼上还站着一只。看来猫也会团体合作,真的要对鸡笼加固了。我用钳子把铁丝拧在小洞上,小洞补起来了,鸡可以高枕无忧了。

其实,人人都有亡羊也不补牢的事。我也有,六年级了,分数应用题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做这样的题应当小心谨慎,我做这样的题总是出错,可是依旧不细心。今后应当小心才是!

以上事例都说明了出了问题以后要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动作虽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的道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怕出错,出错后要马上改正;不能出错后,不听他人劝说,不知改过,这样只会错上加错。

亡羊补牢的作文范文第5篇

亡羊补牢

韩店小学 王多福

教学目标

1.学习《亡羊补牢》,会认“窟、窿、叼、劝”4个字,会写“寓、则 等”9个字。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1)“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2)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学生自由说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3)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则——亡羊补牢(板书)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3.出示“亡羊补牢”,理解词语“亡” “牢”的意思,分别组词(亡:死亡、灭亡;牢:监牢、坐牢)那亡羊补牢里的“亡”和“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

二、自主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生字表,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思考“亡、牢”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争论,运用放到故事中或查字典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反馈“亡、牢”的意思,正确理解“亡羊补牢”。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进行认读,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指导书写前6个生字“寓、则、窟(示范)、窿(示范)、狼、叼”

(3)出示范读,注意重点字词在课文内的读音。 (4)用自己的话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体会寓意

1. 学习第1自然段。指导朗读,明白事情的起因。

2.学习2~4自然段。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街坊劝告的语气和养羊人的泄气的心情。(分角色表演朗读对话部分,体会邻居、养羊人的不同心态及心情;)

3.学习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从“后悔”一词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四、交流体会,明白寓意。

1.引导学生交流寓意,指名发言。

(四人小组交流: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2.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亡羊补牢》是个短小的寓言故事,故事情节也很简单。但是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在运用这个成语时,常常这样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不修补) (不晚)修补

丢羊 ————> 再丢羊 ————> 再没丢羊

知错就改 为时未晚

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我会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一个人如果不肯接受意见,就会做错事。 (2)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3)一个人做事一定要听邻居的劝告。

) ) )(

亡羊补牢的作文范文第6篇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篇二: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三合一小校本部片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人:陈燕

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 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2、交流: (1)、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五、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3、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2)、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六、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防偷盗方法。) 板书:

亡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未

羊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补 结果

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再也没丢 为 迟 也篇三: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优质课教学实录 《亡羊补牢》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词语、会写8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给你们猜的不是日用品、也不是动植物。我们来看图猜成语。请同学们看。 师:你们真棒!百猜百中!谁知道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板书:寓言) 师: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寓言? 师:(ppt)师:对。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道理,寓言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板书:故事 道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亡”是什么意思?师:“牢”呢?

师:这两字个的意思都清楚了,谁能完整的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这篇故事内容?

(二)、句中识字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1、三个学生分别读句子,再齐读。

2、 理解“街坊”意思?。

3、 请同学们来观察标红的字体,你感觉哪个字比较难写?

4、 伸出你的小手,一起来写一写“窟窿”这两个字。

5、 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一起来听写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 寓言 两则 窟窿 叼走 街坊 劝告 后悔 狼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窟窿”这个词不但难写,它还给养羊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呢。谁来说说它带来了哪些麻烦?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展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假如你的羊圈上有个窟窿,你会怎么办?

师:可是这个养羊人呢?街坊劝告,他不听。假如你们就是丢羊人的街坊,你快来劝劝他吧。(齐读)

(出示ppt: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劝说养羊人的? 师:哪个词看出他着急?

师:街坊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怎样想的呢?谁来做养羊人? (出示ppt: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ppt) 师: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谁来和我们合作着读一读这组对话。 师: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和同桌分角色来读一读吧! 师:哪位同桌来展示一下呢?

师:引: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 (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师: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句子中读出来的?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那么两次亡羊之后,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后悔)他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从“后悔”一词中了解到了什么? 师:你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四)、体会寓意 (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师: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

生: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师: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同学们应该读过很多的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篇,并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师: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版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其它的寓言故事。

二、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窟窿 破劝 丢 补

上一篇:教学小结范文下一篇:农民收入问题调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