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概念范文

2023-09-21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第1篇

摘要:初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将概念图教学运用于专题复习中,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实现学习内容图示化,思维过程可视化。将有助于优化学生思考过程,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借此大大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概念图;专题复习;概念图的应用;概念图教学思考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8

一、问题提出

1. 初三化学复习使用概念图教学的客观原因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总体面临着时间紧,压力大的困惑,而在中考备战中,仍有不少教师采用传统的、沉闷的、依靠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最大量的知识输入学生的大脑,把学生当成储藏知识的“书柜”,所以复习效果往往不是很明显。事实上,如果复习仅停留在章节之间简单的回顾,那么知识就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就犹如一堆零件没有组装成整机而难以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一样,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效果将大大地打折扣。笔者在初三化学总复习时多年运用了概念图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梳理错综复杂的化学基础知识,建立了层次清晰、结构分明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记忆和提取。学生在解题时可以在错综复杂的知识中游刃有余,使复习效果大大提升。

2. 专题复习与概念图的关系

纵观初中化学零碎的知识点,其实重要的知识大概可以分为四大专题: 基本概念及原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专题的划分打破了书本原本的编排,但是是符合学科本身特点的,也适合初三化学复习的学习。专题复习是把与同一物质或同一概念相关的内容以横向的联系方式归纳在一起,这种方法的归纳性很强。那么专题复习内容如何简明扼要,清晰的呈现出来,笔者认为概念图是较理想的呈现方式之一,它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实现学习内容图示化,思维过程可视化;引导学生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本文主要围绕概念图在“身边的物质”专题复习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3.概念图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奥苏伯尔强调,学习者必须自己发现知识的意义,并将之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加以融会贯通,这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概念图将新的概念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连接,促进有意义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和心里表征的过程,而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的简单过程[1]。概念图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了个人的观点和思维,反映出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的理解,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还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概念以及所掌握的概念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以及对概念图的不断修改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实验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者在组建化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化学事实进行有机结合,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概念图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概念间的知识联系、加强概念间理解的教学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展一种理解化学概念和现象的整体性知识框架,建构丰富、完备的化学知识网络。在化学学习中构建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化学知识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转变,使其学会学习。

二、概念图在初中化学“身边的物质”专题复习中的应用

1. 复习中使用概念图寻找“物质学习”的相似性,实现知识正迁移

根据桑代克的有关理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2]。而在实际的学习中,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往往潜在于内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练习认识事物之间同一性或相似性的机会,并使学生逐渐形成寻找事物相似性的机会。概念图的使用为寻找事物的相似性提供了一种工具。例如在进行“认识身边化学物质”(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专题复习时,我们首先从大家非常熟悉的空气中的氧气着手,制作了如下概念图1:

绘制出氧气的概念图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初中化学中常见气体知识学习的相似性,模仿氧气的概念图绘制出二氧化碳的概念图如图2:

这种寻找共同因素来绘制概念图,从而实现知识正迁移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有很多应用,例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都可以制作相似的概念图。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为迁移而教”,其实质就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正确使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将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大大提高了专题复习的效率。

2. 复习中使用概念图寻找“物质学习”的关联性,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初中化学关于物质的概念贯穿了沪教版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学生一般不能主动地把四个章节有机联系起来,在章节复习各知识点的学习上均无太大困难,但答题时常常将各名词术语张冠李戴,问题在哪里呢?是知识结构体系的懵懂与混乱。教师引导学生以知识梳理的形式共同构建了一张张简明扼要的“物质概念图”,不知不觉地实现了概念体系的逻辑性整理,起到了良好的复习、提升效果。其实化学概念的微观教学是引导学生“把书读厚”的过程,而概念图的绘制则可以引导学生在“把书读厚”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有层次地把“把书读薄”。从微观概念图、到中观概念图、延伸到宏观概念图的描绘,是视野扩张、思维开朗、认识拓展的过程。图3的①为在第二章章节复习时构建物质概念图,图3的②为复习到第三章后的物质概念图,复习到第七章,第八章要求学生打通第二、第三章,构建成了如图3整个图所示的物质概念的宏观图,囊括了初中所有的物质概念体系,宏观概念图的建构过程,正是不知不觉“把书读薄”的过程。

Wallace和Mintzes通过研究发现,概念图能揭示学生知识基础在复杂性和命题结构方面的大量变化。他们结合十多年使用概念图的实践经验,认为概念图示法是调查学生认知结构变化的一种有效、有用的工具[3],它与传统的试题测试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测评结果不仅仅是抽象的分数,更包括学生头脑中知识结构图示的外化。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构建概念图的过程及分析连续的化学概念图可以看出学生在概念理解及认知上的变化历程,可以看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知识是怎样被重新建构的。概念图是测量学生知识结构变化的敏锐工具。专题复习时通过对概念图的不断修改有助于学生优化他们的思考过程,促进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对概念图教学在专题复习中的思考

实验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概念图的认知效用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为此专题复习时选择概念图教学应该注意:

1.概念图教学要注重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是否适合

实验结果显示概念图教学对原来基础较好、表现不错的学生的测试水平提高并不明显。考虑到采用概念图备课消耗教师体力和脑力要远远大于传统的备课方式,因此建议:对整体水平偏高的学生可以不必采用概念图教学,节约备课时间。

2.概念图教学要注重学习对象本身的类别是否适合

实验结果显示概念图教学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测试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对拓展知识的测试水平有很明显的提高。概念图教学策略适合应用于一个概念较为集中的知识领域,从这个概念能引出相关的一系列概念,这样的知识领域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至于那些浅显的、基本的知识领域的概念、纯理论的学习内容一般不必用概念图来表达,以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说明概念图更有利于对知识、概念的整体理解。

3.概念图注重知识的陈述性表征,忽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概念图只能反映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因而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影响。因此,概念图只是一种陈述性知识表征工具,对学生其他能力把握存在不足。

笔者从教的学校是区内中等水平的学校,在中考复习时多年实践了概念图教学,无论从化学均分还是优秀率都要高于校其他学科在区内的位置,概念图教学对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化学概念图教学,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可以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甚至带进高一级学府的学习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当学生把绘制概念图作为一种习惯时,他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高手。

四、结束语

在国外概念图作为一种较成熟的教与学工具或策略被广泛推广,充分说明了概念图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实效。笔者通过自身实践概念图教学也证明,使用概念图教学的总体效果优于不使用概念图,而且概念图对拓展知识的认知效果比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效果更为显著,教学时应该综合考虑学习者和教学内容来决定是否采用概念图,怎样采用概念图。

概念图在国内的研究历史还不长,它在教学中的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去挖掘。但作为概念图教学的实践者还是敏锐地看到了概念图的应用价值,概念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概念图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向阳. 概念图的评价研究[J]. 教育技术,2009,(3,下半月): 85-88

[2]程建华. 概念图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J]. 中学教学, 2009,(3): 36

[3]吕英红. 夏冬英.概念图的认知效果 [J]. 教育技术研究, 2009, (1): 30-34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第2篇

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特有属性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是化学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结合本人的具体教学实践,针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作一概括总结。

一、利用实验对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课,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例如在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教学时,通过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有以下现象: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时,则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再把反应后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再和氯酸钾加热,放出氧气速度仍很快,且称量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知同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用明晰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很快建立了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强调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一定”、“两不变”的涵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化了记忆,从而得到催化剂这一概念的内涵是:1、是指化学反应速度;2、这类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未变化。进而外延到:(一)在化学反应里;(二)具有内涵特征的这一类物质。隐含因素:(1)对“变化”二字的理解;催化剂即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又可减慢化学反应速度;(2)一种反应可以有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催化剂;(3)一种物质在这一反应中是催化剂,但在别的反应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剂;(4)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5)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催化 剂一般是不同的。

二、强化形象思维,使抽象概念直观化

在没有条件或无法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情况下,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强化形象思维,也是加强直观概念教学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采用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再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概念。这样,一方面能排除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厌烦情绪,又能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较准确和深入。避免教师把概念硬灌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记不住、难应用,进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教学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举例来说,有的用“不完全电离”来界定弱电解质,课本上用的是“部分电离”,一字之差,界定域就不同了。不错,课本上用“完全电离”来界定强电解质,很容易引出“不完全电离”这一否定型界定,这一方面犯了“是就是,非就非,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形而上学的毛病,忽略了“中间状态”、“过渡形态”。

四、突出对概念的关键字、句的理解,加深学生记忆

一些化学概念层次较多,这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把组成定义的关键词句向学生突出讲解,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加强记忆效果。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部”二字等。学生只有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溶解度概念中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加上关键字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五、注意概念的巩固、深化和发展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和巩固,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二是分析错误及时改正。还应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 要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 出发,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准确理解与掌握概念,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应用概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习对象的不同,基本概念的内容、难度不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的对出现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质量。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第3篇

摘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理解化学实验、化学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思想的局限性,导致化学基本概念教学问题重重,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部分学生在化学基本概念学习中便形成了分化。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策略  分化        学困生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41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类同问题的时,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随着教学逐步推进,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自然科学,刚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保护好这份好奇心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中尤为关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因此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步形成分化,进而形成化学学困生。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设计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基本概念教学中,化学实验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的極大兴趣。但是,当学生由化学表象学习转化为理解化学本质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学生的困难,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化学现象。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一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又如,在进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撕碎纸张”“点燃纸张”这样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对两种变化的实质理解。

(二)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提炼、精简、概括,应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概念

某些化学基本概念表述较长,记忆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实质,将其进行提炼、简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如化合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通过这样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三)找关键词,对概念进行“切断肢解”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若学生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对基本概念进行“肢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将各个要素渗透、融入到情境里,让学生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解析这一情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点部分进行剖析和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掌握如何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进行溶液概念的教学中要掌握三个词,即“均一”“稳定”“混合物”。又如,在进行氧化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写出已知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如“Fe2O3、CuO、CO2、SO2、P2O5”等,再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化学名称,“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进而让学生找到这些化合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会发现这些化学式均有“氧化”二字,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强化直观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得以普及,充分发挥其直观化、形象化的特征,能够有效促进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尤其是一些抽象的、微观的概念更为实用。例如,在进行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概念教学时,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时困难重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动画、图例等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形象化,进而解决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到、难理解等难题。

总之,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必须要帮助学生对化学概念能够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能使他们运用概念来解决化学问题。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以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作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概念的能力。在进行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每个概念进行“瘦身”,准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相关特性,利用多种手段讲清概念,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消除他们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中存在的恐慌,让学生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中体验快乐与喜悦。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第4篇

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了解化学的开始, 也是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 使学生清楚地、准确的理解基本概念, 对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如何在教学中将抽象、琐碎的概念弄清楚就越显得尤为重要。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学生对学习和掌握概念往往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即把化学基本概念简单当作建造化学大厦的砖瓦, 把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当作解释名词, 以为只要记住了概念的定义就算掌握了该概念。概念是作为知识体系中的结点出现, 结点掌握的越清晰、越准确, 那说明在形成知识网络中的系统就越明朗, 对于学习者来说受益匪浅。经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 分析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要求掌握的层次, 探索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首先剖析学生形成概念时产生的问题和学生形成知识表象的原理, 按照“感知→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形成概念”的概念形成过程, 实施概念教学。

1 利用认知规律, 采用丰富的感性材料, 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 从感性到理性, 从无知到已知的思维活动。感性认识是人认识事物的第一阶段, 紧紧地抓住这一规律, 利用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具、各种直观材料、图像的观看和学生已有的实践知识, 利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 把感性的东西, 上升到理性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物质变化的教学中的应用。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分别做课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六页的四组演示实验, 让学生注意观察每种物质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此时学生把注意力容易只集中在实验的现象上, 而忽略物质变化前后有什么异同, 这时自己采用启发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留给学生自己辨析的时间, 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来描述蜡烛燃烧的全过程, 为通过应用比较方法总结得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作好铺垫, 能使学生较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2 分析概念的本质

在获得感性材料的基础后, 对材料缜密思考、分析, 理清楚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 并对具体现象进行概括、归纳, 最后得到完整的概念。

2.1 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要使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概念, 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 让他们自己思维活动起来, 紧紧抓住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 从众多属性中抽出其中本质属性来, 从而对概念的内涵达到真正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质量守衡定律时, 本人就采取这种方法;质量守衡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是这一概念的内涵, 体现了质量守衡定律的本质属性, 而化学反应界定了质量守衡定律的范围, 是概念的外延。能把握住这一点学生也就不难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对于解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取镁粉、铝粉、铁粉、锌粉组成的混合物M克, 跟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 经蒸干水分后的固体生成物N克 (不含结晶水) ;求生成氢气多少克?此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题时必须抓住质量守衡定律的内涵, 即:生成物中SO42-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SO42-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硫酸中H元素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解题的步骤为: (1) 生成物中SO42-质量为 (N-M) 克; (2) 参加反应的H2SO4中H元素的质量为 (N-M) /48克。

2.2 简化概念以提取概念的精髓

用简洁扼要的语言、图形和符号等概括概念的本质属性, 也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 这些步骤起着组织、整理和巩固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混合物、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这两组概念产生迷惑和混淆, 因此在讲授的时候用简短的语言点出各自的本质, 前者是“物质种类的多少”, 后者是“组成一种物质中元素种类的多少”;然后通过图形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见图1) 。

2.3 概念中模糊语言的含义通过辨析给以澄清

概念是对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既体现一般性, 又要体现特殊性。概念中常出现一些诸如“一般”、“主要”、“绝大多数”等词语。在分析概念时, 要给学生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自己思考和老师给予的指导, 学生就可以对这些概念的模糊点予以澄清。

3 通过适度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使概念具体化

有些概念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后, 要让学生应用于实践中。避免掌握概念停留在只是对概念的理解和下定义的层面上, 通过边讲边演示, 学生边实践, 边讲解边应用, 举事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的化学现象,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就体会到概念间的关联, 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应用, 使概念得到具体化、系统化, 因而掌握的知识也就越牢固。

例如, 化学基本操作、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都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 效果较好。

4 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抓变式, 活化概念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要适度的进行小结。先让学生自己小结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 提升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然后从不同角度来分析, 达到真正理解概念内涵, 达到“活化”概念的程度, 这样解决问题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

摘要: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了解化学的开始, 也是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 使学生清楚、准确的理解基本概念, 对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化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第5篇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通过顺口溜、小竞赛、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从原子入手,顺着原子——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条主线,复习化学用语,并适当拓展延伸,积极为学生构建微粒观,变化观等基本观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

2.能简便、确切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3.是使学生形成微粒观、变化观等基本观念。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那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吗? 生答:分子、原子、离子

教师:分析三种微粒之间的联系,得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师生一起分析)那原子又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板书】

1、原子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投影,分析原子内部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记忆。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原子的种类非常繁多,为了更好的研究原子我们引入了—元素。那什么是元素呢?

【板书】

2、元素符号

教师:书写元素符号有哪些规则?

生答:书写元素符号注意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教师:书写元素符号时,不要大写、小写不分。也不要认为大写就是把字母写得大一些。这些都是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还要注意小写字母不要互串,例如铜写成Cn,锌写成Zu。我们要熟练掌握书上的27个常用的元素符号。

教师: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以N为例说明。 生答:N既表示氮元素,又表示一个氮原子。

【小结】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字母,书写要规范,避免一些习惯性的错误。

【板书】

3、化学式

教师:同学们,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唯一的化学式,那么我们如何来书写化学式呢?

【投影】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气______,氢气______,氦气______,氮气______,氖气______,氯气______,铁______,硫______,磷______,铜______。

生:请两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写在笔记本上。

教师:常见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如O

2、H

2、N

2、Cl2。稀有气体由单原子构成、固体非金属和金属,由于结构复杂,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Fe、S、P,实际上只代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投影】写出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

教师: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氧元素写在右边,其他元素写在左边,把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如SO2。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教师: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原则是什么?

生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教师:同学们,化学式是化学用语中的重要环节,它承上启下,物质的组成、变化都以它为基础,同学们必须牢固掌握,

【投影】简单、确切地表达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 (1)2H______,

(2)O2______,

教师:同学们,化学主要关注的是物质的变化,那么如何通过化学式体现物质的变化过程呢?(引入化学方程式)

【板书】4.化学方程式

教师: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什么原则? (生答)

【投影】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2H2O===2H2+O

2 C.2Zn+2HCl===2ZnCl+H2↑

D.2NaOH++CuSO4====Cu(OH)2↓+Na2SO4 【回答】D 教师:A、B、C错在哪里? (讨论略。) 【投影】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意义和内在联系

【归纳】根据投影,边讲边归纳。

【投影】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4g碳和8g氧气反应,能生成12g二氧化碳。 【设问】用哪些方法配平这些化学方程式?

【回答】第(l)用最小公倍数法,第(2)题用奇数配偶法,第(3)题用观察法。 【投影】写出下图编号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两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笔记本上。 【讨论】投影学生答案,开展讨论。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第6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良好发展的趋势下,对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标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并形成积极价值观,保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整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密切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特质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教师可就改进初中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优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68

一直以来,化学都是初中生学习的关键难题,因此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应成为化学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减少化学学习的难度,改变学生学习心态,使其从心底里热爱化学,然后想要学习化学。在此背景下,整合新课程改革的规定,自主创新化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目的、计划地完成对化学知识的获取。此外,教师应运用科学和标准化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协助学生发掘适当的化学学习方法,并让学生轻松而高效地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相关经验,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优化,以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教学建议。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能给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也能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但实际上,许多化学教师对教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没有足够的了解,他们在制定总体目标时不会整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准备课程计划和课堂教学。这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规定的三维课程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要作用,违反了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规定,以至于教学目标不具备实效性、实操性,无法给课堂教学带来实际意义[1]。

(二)教学观念落后

人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任何事物都迎来了迅速发展与变化。在此背景下,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设计方案,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和培训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不断变化。但是,大多数化学教师并未改变其思想观念,每天都在喊着改革和创新的宣传口号,但教学策略却保持不变,仍然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2]。一节化学课仅有45分钟,教师一个人就能讲30分钟,也不注重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忽视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导致学生一节课下来“一头雾水”,只能死板、浅显地应用化学知識,缺少强化练习,很难实现对知识的深刻记忆与灵活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模式较为僵化

根据对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化学教师是“静态刹车”,坚持多年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愿意进行创新,一直以来都以原始的教学经验为依据,根本还没有意识到新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的具体发展需求得到满足。还有一些教师仍然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的转移,过于单一和僵化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3]。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会在学习化学知识方面感到非常的无聊,不能对其产生强烈兴趣,课堂上频繁“开小差”,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引发对教师的强烈抵触,愈发厌恶化学科目等。

(四)不注重开展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与教学实验是分不开的,然而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通常使用口头解释的方法来对实验内容进行一笔带过。另外,一些学校没有完善的实验设备,缺乏教学经验,导致实践教学中的很多实验都不能得到有效展开,学生得不到锻炼机会,不利于实操能力的发展[4]。总的来说,就是教师采取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受阻,扼制其学习潜能,给学生的知识拓展、技能提升造成不利影响,不断削弱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专业知识得到高度重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教师也应该基于化学的教学现状,采取符合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效率。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必须改变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追求完美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敢于弃用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估指标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基于新课标要求给予学生有效引导,积极建设以“人本、人际、人境”为主要核心内容的生态化课堂,转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设计,务必要突出学生的行为主体影响力,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点燃其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此外,在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一起参加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思考时间,提供更多化学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意义,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展现自己、发表见解的服务平台,促进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潜力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变成其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历程。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动态且复杂的教学过程,为了保障高效达成整体过程并获得理想效果,教师有必要设定明确的目标。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充分地了解这一点。纵观现阶段教学情况而言,大多数教师往往忽略设立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果良莠不齐。还有教师被升学率所影响,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首要目标,课堂教学密切关注于这一总体目标,最终引发功利性教学问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深刻意识到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高度,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约束作用,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素质教育视域下,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2.如何才能实现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具体应用到日常生活场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3.我们希望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攀升到怎样的高度?这三个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深度思考,想通以上问题,就能对教学目标进行确立,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化学的定义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精细讲解逻辑性强的概念知识。因此,需要教师对各教学环节都进行精心设计,特别是课堂演示、设问、学生思考、板书设计以及评价部分。针对不同课程内容,应灵活调整教学顺序与策略,使教学尽可能简单易懂,减少学生逻辑思维的难度。通常教师应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做好以下准备:教学内容应连贯一致,逻辑必须清晰,内容间必须存在相关性,整个过程下来后都要周期性带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并温习前面学到的知识。

其次,要注意课堂教学场景的建设,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确保其同步于后续知识应用的情境,引导学生基于具体应用场景来正确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等到学生牢固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后再将其转化成其他情境。进行新概念的教学时,可先举接触过的例子来深化学生理解,然后再举稍微复杂的例子实现拓展延伸。

最后,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偏好和差异,因材施教,根据教学中的内容和学情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学生的预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并在互相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构建化学新知识,迁移以往的经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性。

(四)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也是学生良好的学习榜样。要重视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才能于无形中对学生综合品质产生深远影响。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也应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其化学学习兴趣。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即使再不起眼,也应第一时间给予学生鼓励并称赞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内心都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称赞。“学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只有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认可,才有利于增强其学习信心,使其直面挫折迎难而上,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取得理想教学成效。言简意赅地说,只要教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执教能力,在应用合理教学手段的前提下,一定能优化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五)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完整教学体系内的核心组成就包括教学评价,这是很多教师都关注不到的一项内容。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做出总结性评价,只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学习结果给予评价,不能从整体上给予学生客观评价,不利于学生对自身的全面了解。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教师应采用全过程评价的方法,以提高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可以依靠网络技术来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指导;还可充分使用网络技术为学生安排相关的练习,基于网络技术研究学生进行训练的实际效果。依靠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快速分析学生的准确率、错误率,并直观地看到整体教学情况,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缺失,针对性优化教学内容与模式,进一步达成对教学效益的最佳控制。

综上所述,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非常富有活力的学科。化学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找到乐趣。初中化学教学课堂设计方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自主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这便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和课堂执教水平,完善对于教学计划的设计,进一步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卜巧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優化策略[J].求知导刊,2020(34):67.

[2]吴瑞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3]徐茜.学,探,展,馈——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20(3):57.

[4]单冰冰.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孩子天地,2020(8):133.

上一篇:舞蹈教学范文下一篇:管理服务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