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思考及建议范文

2023-10-07

工作思考及建议范文第1篇

在新的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农村统战工作呈现许多新特点。

1、工作对象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思潮呈多元化趋势,各种社会矛盾进入复杂期和突发期,农村统战工作对象不断增加。一是新的经济组织及人士大量涌现。原工商业者、国民党起义投诚等历史统战成员日益减少,而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经济组织及从业人士成倍增长,单个体工商户就比十年前的增加了五倍。二是新的社会组织及人士队伍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各类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同类经济组织协会及利益群体等社会组织不断出现。三是新生代侨眷侨属、台胞台属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农村人口流向沿海发达地区,为她们认识并嫁给国外及港澳台朋友创造了条件,出现了新生代侨眷属及台属,另外,通过求学和工作途径而产生的台胞侨胞也日渐增多。四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迅速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宗教政策的完善落实,大小不一的庙宇、庵堂等宗教活动场所不断增多,从业人员及信教群众队伍逐步增长。五是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高校扩招和自主择业的教育

模式推行已有数十年,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在扩大。大学生种养殖专业户、大学生村官、大学生个体老板在农村重出不穷。

2、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一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任务更加繁重。“围绕发展抓统战、抓好统战促发展”是统战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当前,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升级,需要统一战线更好地发挥人力优势、智力优势和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当地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二是维护社会稳定任务更加突出。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和矛盾凸现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等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趋于复杂,并且大量存在于基层。这些矛盾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需要用统一战线工作的方法去解决。三是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服务的任务日益加重。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新的社会阶层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诉求更加强烈,做好他们的政治安排,正确引导他们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此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快速增长,一些海外人士返乡创业和定居的也越来越多,如何团结这些人共谋发展成为统战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3、工作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统一战线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一是统战对象知识层次提高。统一战线成员中高级知识分子日益增多。二是统战对象经济地位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企业规模扩大,财富积累增加,有的甚至拥有巨额资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加大。三是社会层次越来越高。在统战部门联系的代表人士中,大多数都在各级人大、政协、工商联(商会)、台联、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等组织中作了政治安排。较过去相比,农村统战对象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政治地位,社会影响力都有明显提高。由此统战对象的团结教育工作,如何为农村改革发展凝心聚力要求越来越高。

二、统一战线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优势分析

新的时期,农村统战工作的范围、要求,机制与发展规律都有了新的变化,呈现明显优势。

一是政治地位优势。

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种政治力量基于共同利益,为了共同目标结成的政治联盟。它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权力结构中,既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与执政党一起共同执掌国家权力,又是执政党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组成部分。因此,统一战线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一个非常独特的地位,既非完全的政治权力执掌者,也不是纯粹的政治权力相对人,它一端联系着国家政权,一端联系着社会公众,在国家政权和社会公众之间起到连接与缓冲的作用,能有效地沟通情感、缓解矛盾。由此可见,统一战线作为一种政治联盟,在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政治地位优势。

二是智力密集优势。

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智力优势,是统一战线的重要职能。统一战线是人才和知识密集之所在,聚集了以大量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成员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留学人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其智力结构具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特点,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他们作为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较多的人群,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他们在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学习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这决定了统一战线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中具有智力密集优势。

三是凝聚人心优势。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党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统一战线成员多是在各自领域有一定造诣、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声望优势,能够把不同阶层、党派、团体、民族和宗教信仰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特殊的角色和身份,使得党外人士在群众中具有特殊的影响力,许多话由他们来说更有说服力,许多事情由他们来做更为有利。党外代表人士作为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主体,具有角色超脱、作用独特的优势,能起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消解民怨的作用。统一战线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等工作,能坚定社会各阶层对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信心,提高基层工作者改善

“三农”问题的积极性,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统一战线服务改革发展方法和途径探析

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不仅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的。因此,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功能和优势,积极探索和实践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和运用统一战线各领域资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1、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社会主义农村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开创性的世纪伟业,既无成功经验可以利用,又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加之,各地实际又不尽相同,因此,如何使这一“伟大工程”开花结果,并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为此,统一战线要组织引导和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关注“三农”问题,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合作医疗、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谋发展之计、献务实之策、行为民之举,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发挥

“智囊团”、“人才库”的作用。

2、实施项目帮扶,带动农村开发。项目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载体。要教育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意识,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开发农村优势资源,帮助农村形成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局面,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农村的发展;

要注重发挥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其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要引导企业围绕当地农民的所需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把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做大做强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大力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带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正确处理好劳资关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发挥企业优势,注重为农村培养一批会经营、懂管理、有技术的骨干人才,鼓励和帮助他们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3、积极引资引智,增强发展后劲。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推介农业产业化优势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为农村发展注入“血液”;

要深入了解非公有制企业的需求,积极牵线搭桥,协调会员企业与农业产业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要积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大胆参与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开发,全面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

要注重发挥统一战线成员中涉农方面的专家学者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专长和优势,引导他们深入农村,突出项目帮扶、信息帮扶、技术帮扶,为培训人才,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做出贡献。

4、开展“光彩事业”,为“三农”奉献爱心。要支持统一战线各成员积极开展智力支边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带头兴办各类“光彩事业”,投资修建水、电、路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

要引导非公有企业投资兴建光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以实际行动支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法律援助、“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农村送去关怀和温暖。

5、以“三下乡”为载体,推动农村社会事业进步。注重发挥科、教、文、卫等领域统一战线成员的优势和作用,组织开展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主题的各类实践活动,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发放科普图书、播放电教片、义诊、义演等形式,普及农村科普知识,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为推动农村地区崇尚科学、抵制迷信、艰苦创业、移风易俗,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多办实事。要动员统一战线成员积极捐款捐物捐书,帮助农村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6、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是统一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整体规划,统筹组织实施。当前,要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企业的帮扶力度,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相关产业、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企业做大做强。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少数民族群众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要重视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他们争当新型农民。要及时妥善协调解决涉及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巩固和壮大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7、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抵御境外势力的干扰和渗透,推进各宗教之间和睦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既要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又要防止出现同社会主义、同人民利益相违背的宗教狂热,使广大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共同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工作思考及建议范文第2篇

为了加强人民币发行库管理, 规范发行库业务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管理办法》。但是随着2008年基层行发行库封闭式管理改造完成, 单人非武装值班守库工作的试点推广, 发行库区与办公区、警务区、生活区、守卫室分开的要求, 守库值班室与发行库区相互分离, 守库值班室建在发行库库区外, 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 导致《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管理办法》中对人员进出库区管理制度, 不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人员进出库区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人员进出发行库区保卫值班员无法检查。《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管理办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进出发行库及其附属场所的任何人员不得携带无关的箱、包、袋及其他无关物品。因安装、维修设施确需携带工具箱 (包) 进出库区的, 应接受保卫值班人员的检查。进入发行库的, 应接受管库员的检查。”

同时, 《陕西省发行库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 》第五十三条规定“进出发行库及其附属场所的任何人员不得携带无关的箱、包、袋, 手机、相机等带有照、摄相功能的电子设备及火柴、打火机等火源性物品。因安装、维修设施确需携带工具箱 (包) 进出库区的, 应接受保卫值班人员的检查。进入发行库的, 应接受管库员的检查。”

但在实际制度执行中, 由于保卫部门实行单人非武装值守后, 保卫值班室已远离发行库库区, 并且白天为单人值守, 因而导致外来人员安装、维修设施进出库区的, 只能依靠远程监控系统进行监督, 无法接受保卫值班人员的检查。以宝鸡中心支行为例, 宝鸡下设一个中心支库、三个县支库, 除岐山县支库外来人员进出发行库区需通过保卫值班室外, 宝鸡中心支库、凤翔县支库、陇县支库的保卫值班监控室都设在办公楼二楼, 为单人值守, 外来安装、维修人员进出发行库区, 不能直接实现值班人员的现场实地检查。

(二) 人员进出发行库区登记存在分歧。目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管理办法》第六十六条、《陕西省发行库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 》第六十条规定“有管库员、业务操作员以外的人员进入发行库的, 管库员应登记《非管库人员入库登记薄》”, 但对于因从事发行库管理工作的检查或调研、安装、检修等原因需要, 进出发行库库区附属场所的, 两个管理办法均未明确规定, 造成人员进出发行库区是否登记没有统一的标准, 存在很大的分歧。

(三) 人员进出发行库区审批不相统一。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管理办法》第一百一十七条、《陕西省发行库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 》第四十条、四十八条规定“人员进出库区应统一佩证, 进入发行库实行审批制、审核制”, 当外来人员进出发行库区时, 《办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试行) 》第四十五条规定“需要使用时, 由货币金银部门提出发放意见, 报经库主任批准, 由保卫部门登记, 发放。持证人离开库区, 应及时将证件交回保卫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 按照“库主任批准”的要求, 发行部门需要填写“人员入库审批表”, 但又与“人员入库审批表”的“入库事由”“入库人数”的内容规定不相符, 并且《外来人员出入库区登记薄》的登记填写在保卫部门, 造成审批与登记不相统一。

三、对策建议

(一) 修订人员进出库区检查制度。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管理办法》规定, 修订现行人员进出库区有关制度, 明确规定“因安装、维修设施确需携带工具箱 (包) 进出库区的, 应接受货币金银部门、保卫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的检查。进入发行库的, 应接受管库员的检查。”, 这样确保人员进出库区现场检查落到实处, 制度执行到位。

(二) 完善人员进出库区审批办法。按照人员进出库区管理, 可对除持有“长期出入证”以外的所有人员, 进出发行库区附属场所的, 货币金银部门也应填写“人员入库审批表”, 报经库主任审批, 并经货币金银部门负责人批准。

(三) 增加人员进出库区登记规定。根据登记制度规定, 当有管库员、业务操作员以外的人员进入发行库库区附属场所的, 管库员可在《非管库人员入库登记薄》中予以登记, 或增设《外来人员出入库区登记薄》, 登记人员进出库区的时间、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号、进出库区事由等相关要素, 达到人员进出库区登记标准规范。

摘要:本文对新时期人民币发行库人员进出库区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工作思考及建议范文第3篇

一、渎职罪主体有权解释的现状

( 一) 渎职罪主体的演进

我国的刑事立法在对渎职罪的主体规定方面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有权解释也是如此。1979 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渎职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1]。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 不同职业和各种新兴行业涌现, 从而带来了社会身份的日益多元化。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各种不同情况都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 我国的立法司法机关为了适应法律要求, 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具体划分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198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的决定》中具体解释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定义: 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各级权利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国有企业和国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和其他各种依照法律从事公共事务的工作人员。到1997 年刑法对1979 年《刑法》中的渎职罪一项主体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明确将受贿、行贿等行为归于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的主体也被严格规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二) 渎职罪主体有权解释的出台

近些年来渎职罪主体的司法认定过程中问题频发, 例如某些国家机关的一些组织在特殊领域可以代行国家行政管理权等; 在机构改革中, 国家机关部分调整为事业单位, 由此导致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的遗留。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关于渎职罪主体的争论一直存在, 理论界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是干部身份, 且属于人事制度范围。司法界则认为根据行为人具体的职能活动是否属于公务事件来界分[2]。

二、关于修改渎职罪主体立法建议

渎职罪主体在1997 年的《刑法》中由国家工作人员改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这就暴漏了对实际司法审查中对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罪追究缺乏法律依据。与此同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主体和实际的案件中发案主体也有偏差, 立法规定无法准确对应司法实践, 致使刑法条款在实际的司法审查中被忽视, 无法发挥法律实效, 这些都是刑法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克服刑法立法的观念性法规局限, 刑法解释单一无法发挥效用, 只有适当采取刑法修改方案才是解决之道。法律自身确实存在严肃稳定的特点, 不可轻易对其修改, 所以基与这样的原则, 建议规范用词的同时注重用语的语义导向, 突显刑法的正义性和威严性。渎职罪主体范围的缩小使得办案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很多困难, 很多利用职务之便, 带个人侥幸心理, 钻法律的空子, 却无法利用刑法规定实际追究违法人的刑事责任。带来一系列后续的管理困难和程序上的混乱, 这都是亟待解决的客观性问题。

对于渎职罪的国家公务人员主体言论存在合理之处, 充分解释了这些人员从事国家公务的事实, 但仍然存在不足, 国家公务人员的定义范围过于宽泛, 例如行驶集体公共权力的主体属于国家公务人员, 但是没有具体国家规定性公共管理职务, 而且其职权也较小, 所以扩大渎职罪主体解释也容易造成打击过宽的现象。此外, 渎职罪主体的简单定义国家公务人员过于简化了对犯罪主体的解释, 将所有从事国家公务和集体公务的人员统一列入范围, 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 行使国家公务权利的主体都是具有复杂的社会身份, 而且存在实际的社会组织人员代行国家公务人员权利的现象, 因此, 在传统的解释方案上适当扩大主体范围是确定渎职罪主体的重要手段, 但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依据我国的立法执法现状, 实现最佳解释方案的执行[3]。

三、结语

渎职罪主体修改为“国家公务人员”是立法完善适应司法需要的具体表现, 渎职罪主体的明确有助于国家的法制建设和完善, 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将渎职罪主体修改为“公务人员”有利于刑事立法和解释做到全面整体化协调配合, 范围扩大不代表混乱解释主体, 在准确把握解释范围的同时发挥法律实效。

摘要:刑法解释是要求必须在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之中, 其解释必须在条款文意的正常涵盖范围之内, 渎职罪主体的有权解释是将一些犯罪主体定义为国家的机关工作人员, 这个过程中明显篡改了渎职罪犯罪的主体组成要素, 偏离了罪行法定原则, 存在刑法解释权恶意侵占刑法立法权的现象。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应该明确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关键词:渎职罪,有权解释,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志祥.关于渎职罪主体有权解释的思考及立法建议[J].法商研究, 2005, 06:119-127.

[2] 李希慧, 贾济东, 廖焱清.渎职罪主体解释回顾及立法建言[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 04:27-32+117+111.

[3] 唐稷尧.事实、价值与选择:关于我国刑法立法解释的思考[J].中外法学, 2009, 06:885-899.

[4] 高峰.浅谈渎职罪主体问题[J].知识经济, 2012, 10:31.

工作思考及建议范文第4篇

(一) 信息化平台自身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推进, 对诸多公共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如云计算平台) 来支持云计算的发展有较大需求。云计算的延展性强。很多用户在很大程度上不断给云计算过程给予便利, 同时规模效应也在逐渐降低着软件服务的费用。过去APP的内容只包括对客户相关需要的汇总, 之后客户会依照需要的内容给予制作的财务软件, 现在, 云计算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各式各样的业务, 所以其复杂程度高, 对搭建提出了较高要求。它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较高灵活性、可延展性强和更严格的技术标准。所以, 构建云计算平台的流程是耗时、价格昂贵和技术要求很高的, 或许会由于开发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则导致失败。国外云计算平台比国内云计算平台先进得多。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在云计算领域处于先导地位, 而微软和其他公司则拥有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中国在开发的云计算平台之初, 是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的。大多数技术在开发过程中都是不成熟的, 在运行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产生漏洞, 推广的力度不强。云计算技术在西方与中国相比更为先进, 但国内企业大多不想在国外的云计算平台上存储各种信息。然而, 我国云计算平台的创新发展是落后的, 大幅度影响会计信息化云会计的未来发展。

(二) 信息化数据使用安全

许多公司不想在公共云平台上存储数据, 主要是因为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在构建云计算信息体系时, 要围绕下列两个角度考虑安全因素:第一, 登录过程中的身份认证。信息系统是手动设置的, 它只识别程序中设置的登录模式, 因此身份认证问题与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相关联。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信息系统。它还要实名认证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当下, 信息系统中使用的认证方法包括:用户名和密码、人脸识别、密钥、动态口令以及指纹系统等。可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 尤其是云计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认证方法是用户名与密码的结合。此身份验证方法易于使用, 可安全性不高, 极易被杀毒软件拦截。除此之外, 因为一些运营商对身份认证的关注度还不够, 他们经常使用生日抑或是电话号码当作初始密码, 这些密码都过于简单, 被破解度很高。有些操作工作者全年不更改操作密码, 在对操作密码进行输入时也不注意周围人群, 让密码泄漏变为常事。第二, 数据在增加密码上的问题。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 云计费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的传递, 传递过程中的数据载体不是电子版, 还有许多方法来验证数据。在该状态下, 云计算的安全性就值得被重视。中国会计信息相较于网络会计数据加密技术其发展进程是缓慢的。尤其是在网络软件被开发的过程中, 数据加密的增设是比较容易的, 加密需要掌握的中心是软件本身, 以防其他厂商窃取, 但是却缺少在数据加密技术上的投入。

(三) 国家行业政策标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渐渐与信息技术联结起来。会计师对云计算的认同感也逐渐增高, 云计算与互联网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由于世界各地都在使用的标准是一致的。会计信息化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 其发展要按照互联网发展的轨迹, 因此有必要统一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统一的会计准则后, 大数据的更新, 会计信息建设将愈来愈多样, 也会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甚至扰乱整个行业。为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标准, 促进会计信息的飞速跟进, 财政部于5年前发布了以企业会计准则的XML based Financial Report Mark-up Language通用分类标准为基础。这一准则的颁布, 推动了会计信息标准化的发展。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 会计准则的一般分类标准将在部分企业的实施中起带头作用。这些企业一般是在西方上市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与一些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 都在鼓励中国上市企业和一些大中型企业。然而, 这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 如果想要领域内的企业都完成XBRL的转化, 还要更深层次的落实与跟进。此外, 除了会计信息标准还处于起步之初, 中国的信息安全立法还没有得到协调。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迅速上升。企业在互联网传输数据, 可在网上金融监管方面却相对落后。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防范措施

(一) 加强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独立性

中国的软件厂商较小, 资金也相对较少, 技术相对薄弱。建议将IT产业资源与政府主导机制相结合, 汇集领域内的企业资金与技术人员, 采用优秀管理模式, 让企业间能互惠互利, 共同开发对各公司都具有优势的会计信息软件。它不仅能降低技术难度, 而且能降低施工成本。在政府部门下, 它还能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为云计算平台的特殊建设负责。一方面, 通过项目的应用和评价, 可以为愿意独立开发云计算平台的企业设立专项资金, 抑或是在开发云计算平台时, 企业可以退还政府承担的部分费用 (项目申报) 。这意味着政府会偿还公司的前期费用。另一方面, 政府颁布了许多税收等优惠法规, 对从事云计算平台搭建的企业能享受数年全额免税、几年免税等政策。例如, 在土地上, 类似于工厂建设审批程序的事情可以给予“绿卡”, 在银行贷款上有低利率优惠的政策。为了减少信息孤岛在独立平台建设中发生, 政府应积极给予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的协助。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要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调, 整合资金流、物流、信息流, 创造金融环境下的“三位一体”。全力协调手工会计系统的职责分工, 增强云计算的运用。在企业中, 为企业决策提供全面、多层次、可靠的信息。在会计信息系统与商业智能系统的集成环节里, 要慢慢使用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三项功能。

(二) 增强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数据安全性

公司对自身的财务数据是很重视的。若是他们想让企业使用云计算平台, 就一定要让自身对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性充满信心。一个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决定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模式。云计算涉及的数据如果想有安全保障, 很多企业便能普遍接纳新技术。因此, 云计算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 成体系的保护系统。面对现在的新技术, 能分别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其一, 加强身份认证管理。云计算服务平台增强对身份认证的管理。除却过去用户名与密码以外, 它还能使用高科技的人脸识别功能或按钮功能。针对过去传的老用户名和使用的密码函数, 能在系统中设置密码中的最小数字数, 密码不可以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或字母。它一定需要两者的结合。在系统的严格规定下, 用户可以使用更繁复的密码, 不然系统将无法通过。我们还应该限制和交叉权力的分配。增强审批管理, 减少同一人同时成为经营者和审查员的现象。除了对系统进行限制以外, 用户还应遵循硬件技术的规则, 比如绑定计算机硬件信息。其二, 提升数据加密功能。网络虚拟信息与虚拟软件能被作为搭建硬件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系统能够脱离于外部环境。在虚拟系统运用过程中, 运营负责人被提供者不断提供着防范黑客袭击的措施, 同时搭建网络安全数据库以存储那些更为机密重要的信息。其三, 提升数据备份能力。除却对数据加密系统的加强之外, 对数据备份进行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数据的备份是一个日常工作, 每天都需要跟进, 而且数据应该备份在不同的硬盘上。

(三) 完善会计信息化执行标准

云计算在中国仍处于开始时期, 法律法规尚未颁布完全。除宏观调控外, 政府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尽快制定云计算系统标准, 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跟进云计算法律法规出台, 规范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发挥主导作用, 能增强企业对云会计的认知。我们还能参考西方的技术, 对云会计供应商进行彻底的清查, 并让政府机构向企业提出要求, 再依据调查结果制定云会计准则。在云计算的推进下, 我们能及时修改标准, 最终形成一个行业的整体标准。此外, 中国还应考虑行业标准的设置与信息安全建设实际相匹配, 制定云计算提供商的资格标准。有资格标准、有行业门槛、再具备合格的硬技术与供应商才能参与云计算服务, 进而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不断更新设备和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安全系统。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 会计信息化的变化逐渐凸显出来。在促进会计信息化发展, 提供资源共享平台, 提高会计信息化效率的同时, 也增加了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概率。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受到平台自身建设、数据安全、国家产业政策和标准制定等因素的影响。政府、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一同努力, 避免会计信息风险的发生, 带动会计信息飞速, 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信息化,风险,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 蔡雪莹.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现代营销 (下旬刊) .2017 (12) .

[2] 王征, 李露.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 (23) .

工作思考及建议范文第5篇

式,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有效途径。

省烟叶种植分布在丹东、铁岭、阜新、朝阳四个烟区的近百个乡镇500个左右村,收购量57万担占全国总量的1.3%,在全国22个种烟省份中列第13位。2008年**省全面启动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烟叶生产已开始从单独零散的种植方式向规模化种植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手工畜力农具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初步具备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

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省植烟乡镇94个、植烟村467个、植烟户数9457户,种植面积17.55万亩,与2004年相比植烟村数减少211个,户均种植规模增加了8.2亩。发展千亩村53个,五千亩以上乡镇10个,合计面积8.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5%,其中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烟地块323块,合计面积近4万亩。

集约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已经全部实现了集约化育苗,并在逐步推广商品化供应成苗,供应成苗面积已超过2万亩。集约化烘烤面积达到4.8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27%,其中以“四合一”组合单元烘烤工场形式集中烘烤面积2.6万亩;统一供种、统一育苗面积达到了100%,统一机耕、统一植保面积分别达到总面积的30%、80%,统一烘烤面积已达4千余亩。每亩烟田减少用工8.5个,平均每亩用工减少到25个,实现了减工增效。

专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省共建立移栽、统防统治、采收、烘烤、分级专业队(户)1869个,其中移栽专业队417个,统防统治专业队221个,采收专业队395个,分级专业队332个,烘烤专业户504户,各种专业化服务面积占全省种烟面积的17%~33%。通过专业化社会服务、市场化运作的作业模式,提高了作业速度和质量,有效减少了烟农用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省完成了烟叶信息由c/s系统向b/s系统升级,实现了信息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和网络化传递。省局(公司)建立了**烟叶信息网,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与沈阳农业大学和省气象局合作建立了全省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和全省烟叶气象信息网,加强了对烟草病虫害防治工作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指导,使病害造成的损失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明显降低。

但**省现代烟草农业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烟叶生产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水平不高、科学性和系统性差;二是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尚不具有推广性;三是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四是专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成本较高;五是生产组织形式单一,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没有根本性改变;六是烟叶生产管理模式陈旧,生产效率低下;七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如何进一步提升**省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呢?笔者认为实现**省烟叶生产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全面制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继续完善烟田基础设施,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突出烟农主体地位,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改革烟叶生产管理模式,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全面推进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烟草农业。

全面制订建设规划

搞好规划是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前提,规划水平决定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水平。坚持系统设计、总体布局、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原则,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

坚持节能环保原则。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布局和结构,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着力推进烟叶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提高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可以促进烟叶生产由外延式扩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的转变,减少烟草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渡依赖,保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遵循优质适产的原则,适度提高烟叶单产,提高土地产出率。保持烟叶生产总量不变的情况,实际种植面积可减少,余出的土地或者种植其它作物,增加农民的收入,或者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烟叶单产的增加,实际种植面积的减少

,即可以节省劳动用工,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又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二是根据gap生产与管理模式,积极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烟叶产业。积极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采取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改善土壤状况,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防治烟草各种病虫害,减轻化学农药对

自然环境的污染;利用烟杆及烟梗、烟末等废料压块替代煤炭烘烤,进一步试验秸杆气化烘烤技术,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坚持轻松种烟的原则。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现代化经营手段,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承担风险多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不断提升生产整体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加烟农收入,促进烟叶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烟农的根本利益作为行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烟农主体地位,调动烟农的积极性,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烟农的整体发展,做到发展为了烟农、发展依靠烟农、发展成果由烟农共享。

坚持市场导向作用原则。烟草行业实施“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战略,大卷烟企业要求原料基地提供规模稳定的优质原料,这与传统农业的零省分散种植,规模过小形成鲜明的反差。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用现代组织管理技术,就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稳定的规模生产,为中式卷烟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当前我国的烟叶生产过程中,建立了烟厂、烟草公司、烟区政府与农民四位一体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和组织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推进烟草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提升龙头企业综合能力,就可以全方位、多环节改造传统农业,引领发展现代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先导和带动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充分认识原料需求导向对烟叶生产的影响,从工业企业原料需求出发,认真做好烟叶生产发展规划,积极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努力实现规模化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产区基地化建设,就要以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为动力,以基地单元建设为主要形式,把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优质烟叶保障能力、提升质量水平与烟叶风格特色作为主攻目标,积极探索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烟叶生产收购的具体办法措施,吸收卷烟工业企业办基地成功做法和经验,力争用2-3年将**省烟叶市场规划集中整合至5-6家,每个产区市公司都建立具有一个单元(5万担)以上的核心客户,同时全省共享红塔集团基地和出口基地,形成内外互补,进退有余的“1+1+1”格局。以工业企业原料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烟叶规模种植,以村为单元、以县为单位,工商共同开展生产技术攻关,加强烟叶生产收购管理,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和等级合格率,通过努力提高**省烟叶在重点品牌配方中的使用比例,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

坚持优化布局的原则。在严格的计划管理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烟叶生产逐步相对集中到烟叶质量好、市场潜力大的产区优先集中,向烟叶生产比较效益高、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烟区相对集中。逐步淘汰烟叶质量差,种植比较分散、规模小的产区。重点做好完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烟田规划落实,保证烟叶种植区域稳定。到2010年,淘汰种植面积2000亩以下的种烟乡镇和种植面积300亩以下的种烟村,全省烟叶种植乡镇由现有的94个减少到60个以下,种烟村由现在的470余个调减到400个以下;大力发展千亩村、万亩乡,全省发展万亩乡8个以上,千亩村50个以上;努力扩大成方连片烟叶种植面积,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烟地块100个以上,为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机械化作业创造便利条件。

精心组织试点工作

认真总结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成功经验和做法,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勇于探索,体现水平。继续以阜新福兴地村、铁岭大三家村、铁岭九如村为试点,更加注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研究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情况、新问题,注重提高针对性和可推广性;扩充试点内容,在漂浮育苗、机械移栽、统防统治、专业烘烤、散叶收购、场站直调等方面开展生产、流通、管理全方位研究。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加大烟叶生产投入,重点在烤房自动化控制、烟田有效灌溉、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提高烟叶生产设施化水平;更加注重培育生产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种植,阜新福兴地村、铁岭大三家村、铁岭九如村分别以互助组、种烟专业户、合作社形式进行深入探索,推进生产组织形式转变;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以工业企业原料需求为导向,与湖南中烟等工业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全面开展**特色优质烟叶质量指标体系与配套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费用,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信息化支撑作用,开发试点村综合查询系统,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试点探索适宜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服务方式和业务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方式、业务流程、标准体系。坚持用现代烟草农业理念指导整个烟叶工作,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

坚持按规模规划、整村连片、先进适用的原则,稳步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省烟叶生产综合能力。计划从2009年至2012年再投入资金1.3亿元,利用四年时间完成全省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水源设施建设。根据水源条件,因地制宜设计,以建设机井为主,以建设其它水源项目为辅,整村连片推进,不分散安排项目,发挥规模效益。计划新增水浇地1.875万亩,到2010年全省烟水配套基本烟田面积达到7.67万亩,使全省可灌溉基本烟田面积占全省应配套基本烟田的80%,基本解决**省干旱烟区烟田缺水问题。

烤房设施建设。烤房建设坚持密集烤房方向,按照集群建设、统一烘烤、合作经营的要求,合理安排集群规模,因地制宜联体建造。计划新增密集式烘烤面积6.11万亩,建设烤房2708座,到2011年全省密集式烘烤面积达到14.94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1.1%。烤房全部以“四合一”组合单元集群形式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以集约化烟叶烘烤工场形式建设。烘烤工场内附属设施建设力求经济合理,切忌贪大求洋,规模较大的工场可以适度扩充功能,兼顾他用;烟叶收购量较大的村可在中心烘烤工场配套收购场所和收购设施,探索新的高效收购方式。

机耕路建设。机耕路建设坚持与连片规模种植相结合,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建设重点放在农业机械化基础较差的山区烟区种烟田连片面积较大、适合机械化作业、确需修建机耕路的基本烟田上,计划新增2.5米宽的砂石路54千米,使**省机耕路进程到2010年达到60.5千米,受益面积为2.31万亩,占全省应配套基本烟田面积的80%,为实施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农机设备配套。机械化是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有效保障,是减轻烟农劳动强度、降低种烟成本的重要手段。加强烟草农业机械与区域农业机械规划衔接,争取地方农机资金配套;加快专用机械的研发引进推广步伐,实现烟叶生产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扶持成立农机服务组织,鼓励购买大型烟草农业机械,实施专业化机耕服务。到2012年,全省凡是能够实施机械化耕作的烟田,80%以上烟田在刨埯、栽烟、覆膜、喷药等方面实现机械化,全面实现机械或烟夹编烟。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权要明晰。烟草行业补贴形式的专业化设施产权归集体所有。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并重。研究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保证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持久发挥作用。

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

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解放出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分工。全面认真总结**省在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烟叶生产与技术环节中的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实施进一步细化的专业化分工,大幅度提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重点对育苗、移栽、整地、起垄施肥、刨埯、覆膜、培土、病虫害防治、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等环节作进行专业化分工。

构建社会专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服务体系是稳步拓展专业化分工的有效载体,建立覆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要求。借助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对烟草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研究,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推广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专长、素质高、稳定性强、以服务烟叶生产为主要职业的烟叶生产经理人和产业工人,为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分工与服务提供人力资源。构建专家服务体系、农机合作社专业化机耕服务体系、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体系、防雹减灾风险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机械化耕地起垄、测土配方施肥、集约化育苗、工场化烘烤、统一植保等专业户、专业队,通过专业化服务落实先进技术,帮助解决一家一户烟农解决不了的问题。

深入探索运作机制。按照设施投入“普惠制、广受益”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规范服务行为,扩大作业范围,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确保烟农得实惠。加强专业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专业化服务定价机制,合理控制收费标准。加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推行持证上岗,提高专业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到2011年,全省全面实现专业化供应成苗,规模化种植的烟农全面实施专业化整地移栽、病害防治、采收分级,全省专业化烘烤面积达到总植烟面积的30%以上。到2012年,基本实现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

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调整生产关系,将烟农有效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

提高烟农整体素质。积极培育“以烟为生,精于种烟”的职业化烟农队伍,持续提高烟叶生产收入在其家庭纯收入中的比例,使烟叶收入成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现代烟草农业对烟农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烟农队伍的教育培训,每年对烟户的专业技术(技能)集中培训至少两次以上,不断提高烟农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队伍,使职业烟农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其种烟面积占全省植烟面积的60%以上,最终实现烟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创新完善生产组织形式。按照中央三中全会“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深入探索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比较分析不同生产组织形式优劣,总结完善福兴地、大三家、九如村互助组、种烟专业户、合作社生产组织模式的运作机制,努力提高规模效益,为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加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更加深刻变化进行前瞻性的探索。在2009年每个市公司至少建立1~2个烟农专业合作社或多个互助组,到2010年全省烟农专业合作组织(互助组)种植的烟叶面积达到总植烟面积的20%以上。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种植。规模种植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推进规模种植要循序渐近,适度规模,讲究边际效益,要与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随着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会进一步提高,户均规模会在原来基础上逐步扩大。根据**省的实际,从单户总效益、每亩用工和自家工日劳动价值来分析,现阶段**省单户烟农适度规模化种植面积以25亩~30亩为宜。

改革烟叶生产管理模式

坚持“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发展思路,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资源,根据育苗工场、烘烤工场规模功能,结合连片种植规模水平,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烟叶收购模式,规范烟叶业务流程,制订工作技术标准,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

烘烤工场管理。在有条件的烘烤工场内配套多功能大棚和收购设施,组建育苗、移栽、采收、烘烤、分级专业化服务队(户),实现“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总体要求。首先,烘烤工场内各种设施空间分布要科学合理,整体布局协调美观;其次,工场内制订运行管护制度,科学编制流程,加强现场管理;第三,扶持专业户、专业队的发展,积极引入适度竞争机制,坚持择优发展的原则,建立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烟叶基层站管理。与集约化烟叶烘烤工场建设相结合,全省在已有15座标准化烟站的基础上,用两年时间将现有61个收购站点精简优化至30个左右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统一名称和外观标识、信息化水平高”的标准化烟叶工作站,改善基层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主要内容的“8s”活动,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解决服务与效率两个关键问题,实现库容站貌整洁、流程合理、制度规范、效率提高,全员节奏快、标准高、工作实、状态好的现代企业管理局面。

烟叶物流管理。省局(公司)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经济适用”的原则在丹东辽东公司建设全省烟叶物流中心,创新烟叶物流方式,积极探索以站-厂直运物流方式取代烟站-中转库-复烤厂的物流方式,逐步取消市(县)烟叶中转仓库,减少烟叶装卸次数,降低烟叶造碎损失,缩短仓储周转周期,提高仓库利用率。

精细化管理。开展对标活动,在施肥、灌溉、防病等方面实现精准农业。进一步落实土壤改良措施,改善基本烟田质量,注重测土配方施肥,建立不同烟区不同土壤类型的专家施肥模型,做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真正做到以土壤营养状况为依据,科学合理使用肥料,降低肥料成本。充分发挥全省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作用,融病虫监测预报防治于一体,实行统一预报、统一预防、统一药剂。根据烟株需水规律和田间持水量,制订细致的灌溉方案,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做到精准灌溉。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准施肥、精准浇灌、精准用药、密集烘烤,努力节肥、节水、节药、节煤,实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目标,成为当地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典范。

技术队伍管理。采取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到2010年,每个市公司选聘培养1-2名硕士学历以上的技术领军人物,每个重点县公司选聘培养2-3名技术拔尖人才,重点烟站站长学历要达到专科以上,烟叶生产技术队伍中专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20%以上。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烟叶分级、烤房建设与烘烤、烟草病虫害等技术性较强的领域培养技术能手,实行技术专职人员负责制,进一步调动技术能手的工作积极性,打造人人争当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不断涌现,技术人才尽显才能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烟草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未来烟草农业,大力推进烟草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快烟叶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依托行业内外烟草农业科研力量,重点在良种培育、栽培技术、节水灌溉、统防统治、调制设施、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优质适产新品种培育科技专项,尽快获得一批适应本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全面开展**特色优质烟叶质量指标体系与配套技术研究,到2010年初步形成**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培育适应烟叶客户配方需求的具备鲜明**特色的优质烟叶。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到位率。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构建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体系,对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给予重奖,加快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步伐。省局(公司)每年确定2~3个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作为对各市烟草公司考核的重点内容,推动全省烟叶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一是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网,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和**烟叶信息网的作用,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害、烘烤复烤、生产收购等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全面提升烟叶信息化水平。二是按照供应链管理思想,通过对业务流程分析,开发烟叶生产经营综合管理系统,建立“生产资源管理、烟用物资管理、生产过程管理、生产任务管理、烟农补贴管理、烟农客户关系管理和烟叶投入与产出分析”七大功能模块,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环节集成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实现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精细化、痕迹化管理。通过综合管理系统可对烟叶生产、收购的部分数据和报表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对烟农合同数据查询、烟叶交售管理、交售数量汇总查询等功能,使烟叶收购计划与合同控制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符合国家局对未来烟草行业信息化要求。

推行标准化生产。围绕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研究制定更加完善和符合实际的包括烟叶生产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烟叶综合标准化体系,并全面加以推广应用,推动烟叶生产和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2008年完成综合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综合标准化体系的标准,收集从育苗到收购调拨的文字、图片、录像资料,制作生产标准化视频,通过上传烟叶信息网站和制作dvd片加大综合标准体系在全省全面推广应用的宣贯力度。

工作思考及建议范文第6篇

一、存在问题

2018年在全院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不懈奋斗下医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一是二期工程推进速度缓慢,医院现有床位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目前医院开放床位380张,实际每天在院病人为510人左右,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优势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医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能力较薄弱;六是服务意识、医患沟通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七是医院制度化建设有待加强,在落实各种制度上有差距,执行力欠缺。

二、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项目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学科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通过调动、引进等形式接收高层次人才,不断组成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强医院学科建设,明确学科带头人。

(四)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上级部门持续加大对重点专科、重点扶持专科、特色专科的扶持力度,在财力、物力、人力及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医院医院管理,强化内涵建设,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常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继续开展“三百活动”和“驾照式”管理,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意思,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扩大业务范围,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医院综合实力。

(七)加强制度化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制定合理的医院管理和科室管理制度,在全院开展制度化建设,加强医院执行力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上一篇:高研班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移动政务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