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效果范文

2023-09-22

健康教育的效果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参加本组比较的共有50例, 其中男性患者31例, 女性患者19例, 年龄42~77岁, 平均年龄为47.9岁。此50例病人均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但都未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2 方法

(1) 护理评估。在未对参加调查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发放问卷调查, 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 对糖尿病的并发症的预防知识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健知识, 问卷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调查内容包括: (1) 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如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患病因素有哪些? (2)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时应注意的问题; (4) 糖尿病患者应怎样开展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 (5) 血糖的正常值为多少, 如何对自身血糖进行监测。 (6) 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调查。并记录患者的生活起居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以及用药的情况。收集材料用以评估健康教育前后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2) 护理干预方式。由专人编写内容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手册, 向患者发放教育光盘和书籍, 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等方式向患者传授糖尿病相关知识如: (1) 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自身全天摄入的总热量, 平衡膳食, 而不是一些患者所理解的不吃或是少吃, 以免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应多食粗纤维的食物, 纤维素含量应达到40g, 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 少食盐, 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动物脂肪、内脏和蛋黄等) 。近期内血糖值稳定的情况下, 患者可适量的进食含糖量低的水果。 (2) 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科学的体育运动, 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心脑血管病变, 增强身体素质有良好的作用。指导病情较轻的患者坚持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 在每餐餐后进行30min以上的运动。知道病情较重的患者尽量避免参加强度较大的运动, 运动时应以自身不感到疲劳为宜。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应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运动。 (3)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掌握血糖检测的时间以及血糖的正常值。 (4) 鼓励患者开展病友之间的联谊活动, 病友之间交流经验, 增强自信心, 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3 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前后对疾病的认知率的变化明显, 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患者能够接受健康教育的讲解方式, 但仍有个别不能完全接受, 故讲解者应耐心地为患者解释说明。现统计健康教育前后对知识认知率变化数据, 如表1。

4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其治疗过程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就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健康教育模式有效的促进患者主动的参与到疾病的控制中来, 使患者由被动的角色向主动角色转变, 并且让患者得到一个完整的适合自身情况的指导, 从而提高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预防并发症, 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2]。

调查研究表明, 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治病过程中三分靠治, 七分靠养, 而健康教育的发展就是改善患者养护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参与意识,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临床一手资料和专业知识。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的认知率和健康行为的建立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确诊的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 比较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和健康行为改变情况。护理干预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 组织糖尿病患者间的联谊活动, 开展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及指导患者开展体育锻炼,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 生活习惯得到改善, 血糖值得到有效的控制, 与教育前相比较疾病知识的评分和知识知晓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对于患有糖尿病这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的患者, 正确的生活方式对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而正确生活方式的信息主要来源主要是健康教育。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戴筱英.糖尿病患者餐后不同时间运动降糖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0 (12) :914.

健康教育的效果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选取2015年1—6月期间江宁淳化社区100例自愿接受实验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均等数量的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分配5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有23例男性患者以及27例女性患者,年龄集中在30~75岁之间,病程时间集中在1~5年。对该组患者在护理管理中在常规糖尿病管理模式上结合健康教育模式;而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24例男性患者以及26例女性患者,年龄集中在31~75岁之间,病程时间同样集中在1~5年。对该组则实施常规糖尿病管理模式。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临床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50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糖尿病管理模式上结合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50例患者不采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实验组具体健康教育方法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患者情况评估与基本疾病知识教育。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对刚刚入社区接受糖尿病管理患者的实际社会需求以及基本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及有效的评估。同时还需要向患者进行糖尿病的知识等方面的介绍,如糖尿病定义、病理、诊断、临床特征、分型与流行病学等。2饮食方面教育。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对实验组患者日常热量进行良好摄入控制,其中在总热量中脂肪占比需要控制在22%左右,而碳水化合物占比则需要控制在57%左右,蛋白质实际占比则应该控制在21%左右[3]。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多鼓励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加大对新鲜蔬菜以及水果的有效摄取,严禁饮酒以及高盐饮食。3运动方面教育。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宣传运动对于病症康复的积极意义以及必要性。促使患者明白运动对于心肺功能以及血糖或者是血脂方面的有效改善作用。此外还需要教育患者要进行持之以恒以及循序渐进的运动,一般在饭后0.5 h运动最佳,而运动时间最好是保证在20~25 min之间。1周可以进行2~3次运动,而随着病症的实际改善可以相应增加运动次数[4]。4用药方面教育。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教育患者学会对常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观察。如教育患者怎样进行胰岛素的有效注射以及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方法。5心理方面教育。通常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治疗,因此对于治疗是否能够康复信心较低。针对该种状况护理人员就需要对其心理进行安慰教育,尤其是需要教育患者对自身忧郁以及恐惧等心理进行积极调整。同时社区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每周结合血糖仪采集其空腹,三餐前及三餐后2 h末梢的血糖水平,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半年检查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本社区自行设定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内容包含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糖尿病的治疗情况还有健康行为的实施情况等,对病患具体情况予以掌握[5]。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实际利用统计SPSS19.0软件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不同糖尿病管理模式相关数据予以严格有效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该结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病患血糖检测结果:我们通过结果发现实验组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果为餐后血糖:对照组(14.3±2.8)mmol/L,实验组(7.1±0.7)mmol/L;空腹血糖对照组(8.8±2.1)mmol/L,实验组(6.7±0.4)mmol/L。第二部分是患者问卷调查表,病患对自我管理进行评分,包含饮食管理、用药管理、血糖检测与运动管理四个部分,依据病患日常的生活情况有“总是”“经常”“一般”“很少”与“从不”等几种情况可供选择,赋予分值为0~4分,满分为16分。结果发现实验组饮食管理,用药管理、血糖检测与运动管理得分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具体结果为饮食管理方面:对照组(17.7±1.0)分,实验组(29.1±2.7)分;运动管理方面:对照组(15.9±1.3)分,实验组(28.3±3.3)分;用药管理方面:对照组(10.4±0.7)分,实验组(15.7±1.3)分;血糖监测管理方面:对照组(16.6±2.4)分,实验组(46.2±5.2)分。

3 讨论

糖尿病从其本质上讲属于长期慢性病症,其对于健康造成危害主要为慢性并发症致残或致死,并且也会造成较高的医疗费用。对于该种疾病的护理不仅仅建立在用药方面,而且还需要从饮食以及运动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性良好护理教育[6]。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则是将饮食教育以及运动教育和相应的用药教育全部包含在内。而该研究中50例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经过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护理之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比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而且患者饮食管理,用药管理,血糖监测与运动管理效果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从上述两组数据中能够较为明显的看出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总结来讲对糖尿病患者予以健康教育模式护理能够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起到了降低患者病症复发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实际作用。因此可以将健康教育模式实际应用在现今以及后续的社区糖尿病管理实践中,进而促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实际受益。

综上所述,对社区糖尿病病患结合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知晓率,提升病患治疗的依从性,进一步提升社区糖尿病管理水平,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摘要:目的 探索社区内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社区2015年1—6月自愿接受健康教育管理糖尿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一时间选择本社区没有接受健康教育管理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每周结合血糖仪采集空腹,三餐前及三餐后2 h末梢的血糖水平,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半年检查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以此作为评判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管理当中应用效果的依据。结果 结合健康教育管理方法以后实验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比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患者饮食管理,用药管理,血糖监测与运动管理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结合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知晓率,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一步提升社区糖尿病管理水平,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管理,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钊辉,杨秋娥.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管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3):36-37.

[2] 孙明芽.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健康研究,2012(3):191-193.

[3] 黄海玲,陈小敏,曹结芳.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1):20-23.

[4] 李华锋.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5):234-235.

[5] 王晓静,王旭红,李爱华.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2):3413-3414.

健康教育的效果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5月—2015年2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糖尿病患者中挑选120例作为调查成员,按患者的入院编号分成不同护理组,对照组60例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34例、26例,年龄段36~70岁,平均(59.3±1.3) 岁;疾病史1~12年,平均(6.4±0.4)年;实验组60例中, 男性、女性患者分别35例、25例,年龄段37~71岁,平均(59.4±1.4)岁;疾病史1~13年,平均(6.5±0.5)年。 120例患者的疾病分型、男女例数、疾病史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给予判定。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后接受患者的基础护理,如:充分了解患者疾病,耐心讲解疾病知识;根据病情制定饮食方案,提高机体营养,预防病情恶化;实验组患者则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包括:1门诊的健康教育。 患者进入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时,门诊人员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充分了解患者资料,如:身体现状、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保健知识掌握度等,为患者建立临床档案。 同时, 还向患者讲解关于糖尿病的相关内容[2];2住院的健康教育。 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手册发放到患者手中,并叮嘱其随时阅读,便于初步了解糖尿病知识。 并且,还借助各种途径实施健康教育,如:多媒体健康教育大课堂讲座、小组教育、一对一讲解等,帮助患者更加深入的了解该疾病。 另外,为更好地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度,护理人员还利用病房巡视、闲暇时间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方法。 向患者讲解日常不良的饮食对自身疾病的影响,并为其制定合理、营养的饮食方案,提高机体营养,预防疾病恶化;3出院的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当天,护理人员认真、详细的讲解院外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叮嘱其按时检测血糖指标,按时回院复诊。 此外,还设立相应的电话咨询,为患者提供服务[3]。 同时, 安排专科教育护士按时组织患者、患者家属宣讲糖尿病知识,或通过电话随访授课等方式宣讲,促使相关人员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知识,增强疾病治疗信心。

1.3评定项目

1.3.1血糖指标标准:于临床护理前、护理后监测患者空腹状态血糖及饭后2 h血糖指标,以评定变化情况。

1.3.2疾病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标准:护理干预后将所制定的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发放到患者手中,让患者自行填写,随后回收、统计总分,即:总分在90分以上,为完全掌握糖尿病知识、依从疾病治疗;总分在60分以上,为基本掌握糖尿病知识、基本依从治疗;总分在60分以下,为未掌握糖尿病知识、不依从疾病治疗。

1.4统计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4.0的软件行文中数据的统计处理,其中,疾病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均属于计数资料,用(%)表示后实施 χ2检验;血糖指标属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后实施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血糖指标分析

结果表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 饭后2 h血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疾病知识掌握度分析

结果表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疾病知识掌握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临床疾病治疗依从性分析

结果表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疾病治疗依从性有区别,χ2=5.175,P=0.023,包括:实验组依从57例,不依从3例,依从性为95.0%;对照组依从49例,不依从11例,依从性为81.7%。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的一种常见代谢系统疾病,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将加大脏器损伤度,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开展积极、 有效的健康教育,以提高疾病知识了解度,改善高血糖症状,加快病症恢复进度。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手段,主要通过对糖尿病知识的讲解,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生活、饮食方式。 然而, 诸多报告则显示,我国当前针对糖尿病患者所实施的健康教育和预定目标存在巨大差异,包括:1缺乏明确、 阶段性的健康教育目标;2临床健康教育期间仅限于形式,致使患者出院后无法自我控制血糖水平。 该院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 以门诊健康教育、住院健康教育、出院健康教育等措施为主,便于患者出院后得到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 同时,通过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可从某种程度上调动患者、患者家属积极性,消除负性情绪,增强疾病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糖指标。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由该护理模式后,疾病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干预后的血糖指标上来看,实验组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程健康教育可于糖尿病患者中获得显著成效,符合研究报告[4]。

综上,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作用突出,可提高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值得学习。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3年5月—2015年2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糖尿病患者中挑选120例作为调查成员,按入院编号分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并统计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疾病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作用突出,可提高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值得学习。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糖尿病,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69-2171.

[2] 余锁霖.强化干预教育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33-34.

[3] 朱振燕,周燕.健康宣教对药物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效果研究[J].河北中医,2014,36(5):764-765.

健康教育的效果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该社区300例糖尿病高危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的患者;(2)合并严重传染病患者;通过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50)与对照组(n=150),其中对照组群体男80例,女70例,年龄45~72岁,平均(51.4±1.3)岁,血糖指标异常出现了1~9个月,异常出现的平均时间是(3.20±0.48)月;观察组群体男84例,女66例,年龄46~74岁,平均(53.5±0.9)岁,血糖指标异常出现了1~8个月,异常出现的平均时间是(3.34±0.50)月。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以及异常出现时间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研究群体实施常规糖尿病相关干预手段,其中主要内容包含有:(1)给研究对象血糖水平进行定期检测;(2)为糖尿病高危全体构建预防干预详细档案;(3)编制比较合理的运动方案。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做法为:(1)利用社区卫生宣教相关活动,对糖尿病基本知识进行合理地以及系统地宣传教育。这些基本知识主要包含有:糖尿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各种急慢性并发症;(2)让社区居民明白合理有效的饮食结构在糖尿病疾病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防止机体出现营养过剩的问题,同时减低高脂肪饮食量;(3)不断鼓励糖尿病高危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加各种合适的体力活动以及体育锻炼;(4)相关人员应该嘱咐糖尿病高危群体严格控制自身体重水平,如果其患有高血压,就必须对其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5)让糖尿病高危群体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提高其战胜疾病的勇气以及信心,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以及积极的情绪;(6)对于并发症的预防:为了防止各种创伤以及感染,尤其对于糖尿病足出现的预防,应该告知患者平常应该穿比较舒适的衣服以及鞋子,特备注意足部护理,严格控制洗脚水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地,应该适中。除此之外,糖尿病高危群体不仅应该严格控制饮食以及坚持每天运动锻炼,同时还应该随身预备一些可以提升血糖的食物,比如糖果以及饼干等,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就可以及时补充,并且随身携带相应的资料卡。对血压/脂、血糖、尿微量清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这样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将干预过程中(2013年6月—2015年3月)患上糖尿病疾病的患者人员、防控措施实际实现结果以及研究对象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等当做观察指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干预过程中人们糖尿病知识获取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70~89分)、不合格(69以下),优秀+良好=总优良率。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过程中患上糖尿病疾病的人数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整个干预过程中,糖尿病发生率18.67%显著低于对照组3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研究对象糖尿病知晓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研究对象糖尿病基本知识获取总优良率80.00%,明显大于对照组6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8.123,P<0.05。

2.3 两组研究对象糖尿病相关防控措施实际实现结果的对比

观察组研究对象糖尿病防控措施实际落实结果良好者所占比例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相关人员应该对社区里面糖尿病高危群体积极进行预防健康教育,从而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健康行为。由于糖尿病疾病是一种多基因以及多因素疾病,所以其不仅受到遗传物质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后天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身体肥胖、缺少体力活动、长时间吃高热量食物或者是饮食结构缺乏合理性以及心理应激反应等都和糖尿病疾病的发生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以上不良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十分不健康,缺乏科学性导致的。

糖尿病疾病三级预防主要有:将社区全体居民或者是糖尿病高危群体当做预防干预对象,采取改变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等手段来避免糖尿病的产生;及时发现,并且尽早管理;如果是确诊患有糖尿病疾病的病人,必须防止相应并发症的产生,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其得到进一步发展。疾病预防以及控制工作中实施的一项有效干预措施就是健康教育。

该组研究中,以300例糖尿病高危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防干预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糖尿病高危居民在干预阶段糖尿病疾病发生情况以及糖尿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研究对象糖尿病发生率(18.67%)显著低于对照组(32.67),同时观察组研究对象糖尿病基本知识获取总优良率以及防控措施落实结果良好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郑鹏飞研究得出的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实施对社区糖尿病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一致,说明对社区糖尿病高危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实际应用价值非常高。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预防工作中产生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该社区300例糖尿病高危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防干预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糖尿病高危居民在干预阶段的患病人数、糖尿病知晓情况以及相关防控措施实际实现情况。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整个干预过程中,糖尿病发生率18.67%显著低于对照组32.67%,同时观察组研究对象糖尿病基本知识获取总优良率以及防控措施落实结果良好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群体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获得显著预防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以及意义。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糖尿病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丽燕,郑修霞,李明子,等.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5):13-15,25.

[2] 何兴桃.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42.

[3] 杜广才,邢爱红,孔瑞雪,等.健康教育路径在社区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0中旬刊):218.

[4] 卢丽红.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性[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3):240-241.

[5] 王丽,景霞,李艳春,等.开展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4):501-503.

健康教育的效果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糖尿病确诊时间长于3个月;2年龄≥40岁;3知道同伴教育的基本概念,干预步骤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愿意参与该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4未伴发其他系统疾病;5沟通交流正常,可顺利完成该研究。 其中,男67例(55.8%),女53例(44.2%);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3.67±8.83)岁;病程:<3年41例(34.2% ),3~6年43例 (35.8% ),>6年36例 (30%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将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 、病程等做t检验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为同质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从健康教育、药物护理、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监测5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的具体干预步骤如下[3,4]。

1.2.1同伴教育者的人员培训对糖尿病同伴教育小组组长的培训应由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和护士进行。

组长入选条件:1年龄限制在40~65岁之间;2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病时间3年以上者;3身体状况稳定,血糖控制较好;4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热心热情,希望帮助到其他患者。 组长培训主要内容:糖尿病预防治疗的基础知识、同伴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更好地与患者沟通,胜任组长的工作等。 培训时间为2周,2次/周,2 h/次,培训方式分为集中授课、组员试讲、单独辅导。 培训结束后,组长应具有领导组织的能力,带领组员参与各种活动。

1.2.2同伴教育的实施与监督小组活动进行两轮 ,首轮活动连续进行6周,1次/周,1.5 h/次,组员相互交流糖尿病预防控制应注意的各种事项,包括饮食、作息、运动等。 第二轮活动每月举行一次,1.5 h/次,主要是邀请医护人员做更加专业、周到的知识培训和指导,两轮活动持续时间为1年。 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医务人员起辅助作用,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与评测,并针对患者的反应做出个性化方案。 同伴教育通过三位一体的模式,帮助小组成员正确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更好的治疗应对。

1.3 评价指标

1血糖:采用罗氏血糖仪测血糖,记录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和3次/d平均餐后2 h血糖;2生存质量量表:由该课题组查阅生活质量量表的相关文献、 访谈专家制定,包括5个维度,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计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经验证,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3治疗依从性:统计合理饮食、科学运动、遵医用药、定期检查的频数和百分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作为该研究的统计学软件,血糖及生存质量均系计量资料,用(x±s)描述,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依从性系计数资料,用频数、标准差描述,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值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同伴教育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见表1。

注:**表示 P<0.01。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

干预组在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环境、正性情绪、人脉关系5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及对照组生存质量的总分分别为:(73.4±9.7)、(55.9±7.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同伴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组对合理饮食、科学运动、遵医用药、定期检查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同伴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见表3。

注:*表示 P<0.05,**表示 P<0.01。

注:**表示 P<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控制血糖,且绝大多数患者需在家中自行治疗和监测。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及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相关文献报道,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优化治疗效果。 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不同于以往延续性护理和授权护理,强调同伴在传播知识、技能的效果,让患者更清晰地认识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5]。 该研究显示,实施同伴教育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都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传统的护理照护将重点放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疾病上,忽视了平日的治疗。 糖尿病是一慢性疾病,需接受长期、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或因平日工作忙,或对长期控制血糖的认知不足,或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他们的遵医行为较差,为此,医务工作者也对其开发了新的干预措施,例如正念疗法[6]、授权教育 , 同伴教育 ,均收到了不同的治疗效果。 同伴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具体是指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相同阅历或出于各种原因具有相同的语言的人共同交流信息和思想,充分利用同辈的影响力来传播知识和技能,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2]。 同伴可以向患者提供具有共同文化特色的信息,使得同伴间的沟通、交流更为流畅、自然,该护理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例如花费较少,易于实施,形式各异。 该研究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73.4±9.7)、(55.9±7.9),干预组在合理饮食、科学运动、遵医用药、定期检查4个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医护人员参考借鉴。 但是该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少,且未进行随访,建议今后的研究扩大样本量,持续跟踪随访,进行多种护理方案的比较,进一步验证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同伴教育,干预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73.4±9.7)、(55.9±7.9),干预组在合理饮食、科学运动、遵医用药、定期检查4个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同伴教育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健康教育的效果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2 月—2016 年2 月在该院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0 例, 其中, 年龄21~38 岁, 平均年龄为 (31±1.88) 岁;孕周为26~35 周, 平均孕周为 (29±2.04) 周;所选患者均与妊娠期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 均是在妊娠期间第1 次出现糖尿病的症状。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 各35 例, 常规组使用一般护理的方式, 干预组则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比较。

1.2 护理的方法

常规组使用一般护理方式, 例如: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干预组则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 具体如下。

1.2.1 心理的护理 由于初产妇临床分娩的经验比较缺乏, 在分娩之前基本都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部分初产妇甚至于会并发产前的抑郁。 所以在初产妇分娩之前, 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 对病房环境进行优化, 并指导产妇对产前的不适感进行适应, 同时介绍疼痛缓解方式, 尽可能将产妇的不适心理消除。

1.2.2 基础护理 在患者入院以后, 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家属、患者交流沟通, 全面了解患者个性爱好、文化程度与家庭背景等, 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健康宣教的方式, 对传统单一文字宣教方式进行改变。 护理人员可以组织病友进行交流、举行讲座与播放影音资料, 充分应用社区、多媒体与网络等平台, 拓宽患者获知信息的领域, 提高护理效果。

1.2.3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针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病情特点等进行护理, 尽可能防治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妊娠糖尿病导致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 同时传授患者临时处理的措施。 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实施饮食的教育, 合理控制饮食, 指导患者按照自身体质与所需热量补充饮食, 少食多餐, 多食用五谷杂粮与蔬菜等, 禁食刺激性的食物。 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自行监测血糖, 同时告知患者影响血糖水平的因素以及注意的事项;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但不能过度运动与劳累, 运行的方式按照患者需要选择, 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3 观察的指标

(1) 对两组对象妊娠结局 (剖宫产、 巨大婴儿与早产) 、妊娠的糖尿病以及妊娠的高血压情况。 (2) 采用该院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调查患者出院前的康复护理情况, 主要包含护理技术、服务告知、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等, 问卷总分是100 分, 其中, 0~60 分是不满意、61~80 分是满意、81~100 分是非常满意。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

经护理后, 干预组中没有出现早产与巨大婴儿, 常规组中有1 例早产 (2.86%) 、1 例 (2.86%) 产出巨大婴儿, 两组早产与巨大婴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比较分析两组对象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 干预组非常满意患者有20 例 (57.14%) , 满意患者有14 例 (40.00%) , 不满意患者有1 例 (2.86%) , 总满意度为97.14%, 常规组非常满意患者有15 例 (42.86%) , 满意患者有12 例 (34.29%) , 不满意患者有8例 (22.86%) , 总满意度为77.14%,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高危妊娠, 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孕期的病情, 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例如:早产、巨大婴儿、妊娠的高血压、流产、感染与胎儿畸形等, 而且血糖的不稳定极易导致糖尿病高渗性的昏迷与酮症酸中毒等, 严重影响到母婴健康, 甚至于威胁到产妇与婴儿的安全[1]。 此外, 这种疾病因为会受妊娠期间的机体变化影响, 导致临床的治疗比较复杂, 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较容易受患者的生活习惯与外界环境影响。 所以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环境调整以及日常护理至关重要, 可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2]。

目前, 临床护理过程中, 主要对患者行健康宣教, 这样能够让患者全面认识妊娠期间糖尿病知识, 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缓解患者恐惧与紧张感[3]。 只有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病症, 才可以让患者端正态度, 积极乐观面对病症,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从而提高服药与治疗的依从性。 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运动方面与饮食方面的相关事项进行讲解, 对患者生活中的不良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进行改善, 这样可以从患者日常的生活中控制患者血糖。 通过对患者行健康宣教, 还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该研究中, 经护理后, 两组早产与巨大婴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 在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方式, 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在妊娠糖尿病的护理中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0例, 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 各35例, 常规组使用一般护理的方式, 干预组则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后, 两组早产与巨大婴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方式, 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健康教育,妊娠糖尿病,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安静娜.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1 (9) :24-26.

[2] 安静娜.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12 (8) :102-104.

上一篇:网站防护解决方案范文下一篇: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