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校本教案范文

2023-11-11

泉州校本教案范文第1篇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观察、体味生活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神奇的扑克——扑克是历法的缩影

扑克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

在扑克中找到一些数学的知识。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再认识,让学生了解"扑克"与"历法"之间有趣的联系。

2、

2、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3、

3、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4、教学重点:

5、 "扑克"与"历法"的联系。

6、教学难点:

7、 "扑克"与"历法"的联系。

8、教学准备:

9、 "扑克"、课件

10、 教学过程:

11、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出示:扑克)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包括"大王"有54张、有52张正牌,有4种花色,每种花色13张...... 生:打牌、算24点、欣赏(海宁有个小姑娘,就收集了上千幅各种图案的扑克,进行过展出)、美国人还用它来抓不他们的敌人(比如伊拉克时的萨达姆)......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我呀,觉得"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看看那位同学知道! 生:...... 新课

1、师:大家有好多的答案,可是都不太对。"扑克"与历法有关。(课件出示)

2、师:历法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同时课件介绍<四季、12个月、356天等等>)那么,扑克与历法有什么关系那?请学生猜一猜。

3、生:...... 引导学生说出: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4花色=4个季节

2、还有什么呢?(教师可以提醒:红、黑=

/大王=(太阳) 小王= (月亮)) 同时课件出示:红=白天

黑=夜晚 / 红=...... 黑=......发挥学生的自由的想象

4、现在我在出一些数字我们一起来找一下,看看这些数字与我们的立法和扑克之间有什么联系。(出示课题)

5、 365 366

52

4

91

6、

4、课件出示提示问题:

7、

一年有多少天?

一年有多少个月?

8、

有多少个星期?

有多少个季度?.....

9、同时出示:扑克牌于数字的对应值。

10、

A=1 2=2

3=3

4=4

5=5

6=6

7=7

8=8

11、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12、

5、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寻找扑克与历法之间的关系)

13、 ◆1+2+3+4+5+6+7+8+9+10+11+12+13=91

14、 91×4=364+小王=365+大王=366

15、 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16、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17、 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18、 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19、 ◆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0、 4花色=4个季节=4个季度

21、 ◆1个季度=356÷4≈91天

22、

1+2+3+4+5+6+7+8+9+10+11+12+13=91

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1个季度=356÷4≈91天

91÷7=13个星期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又13个星期

在学生自我常识、与教师适当的提醒下,各个小组交流反馈。 各小组进行交流。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不喜欢的。)以及自己的体会。

四、学生的新发现、新的联想。

五、小结

泉州校本教案范文第2篇

武汉市吴家山三小

柏修平

一、咏鹅《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注释】①曲项:弯曲的脖子。②拨清波:划水。 译文(1)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2)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对天唱着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二、《七步诗》.[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2.煎:煎熬,隐喻迫害。3.尝:尝试。 4.持:用来。5.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6.漉(lù):过滤。7.鼓(gǔ):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8.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9.燃:燃烧。10.本:原本,本来。11.相煎:指互相残害全 ,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12.泣:小声哭泣。13.何:何必。[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三、赠汪伦年【唐】【李白】【注释】[1]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2]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译文】李白乘船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忽然听到岸上汪伦带着一群村民手挽着手边走边唱着热情爽朗的歌曲。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朋友汪伦送给我的友谊情深。

四、秋浦歌 [注释]1.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2. 缘:因为。3. 个:这样。4. 秋霜:指白发。[译文]:(我)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简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五、《塞下曲》其二 【注解】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⑦石棱――石头的边角。【译文】(1)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棱中。(2)夜晚,月色朦胧,在一片树林。一阵风吹过,野草发出了沙沙的声音。这里有猛虎出没,发现前面草丛好像蹲着一只老虎,一支箭被射出去。第二天,天刚亮,人去现场寻找猎物。箭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儿巨石!那支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无论怎么拔都拔不出来。

六、李绅《悯农》[注释]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秋成万颗子:一作「秋收万颗子」[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 )官夺去而饿死。

七、夏日绝句

注释: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译文]

1、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2、夏日绝句的意思:[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 )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八、乡村四月【注释】 ①子规——布谷鸟。 ②才了——刚刚做完。【译文】 (1)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2)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九、四时田园杂兴(南宋 )【注释】 1. 杂兴:各种兴致 2. 耘田:在田间锄草。3. 绩麻:把麻搓成线。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5. 未解:不懂;不知道。6. 供:从事,参加。7.傍:靠近。8.桑阴:桑树的树阴。[译文]:村民们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是其写春的诗。

十、三闾庙 【注释】(1)三闾庙:即屈原庙。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庙在长沙府湖阴县北(今湖南汨罗县)。是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据《清一统志》记载,庙在长沙府湘阴县北六十里(今汨罗县境)。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2)何深:多么地深。(3)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译文] 沅水、湘水滚滚向前无穷无尽,屈原遭到奸佞小人打击,不能实现自己宏图大业的哀怨有多么的深。日暮黄昏一阵阵秋风吹起,三闾庙边的枫林萧萧作声。

十一、江村晚眺【注释】1.眺tiào 望,往远处看:~览。~瞩。~望。远~。 (形声。从目,兆声。本义:斜视) 2. 目不正,斜视。【译文】 江边沙滩平坦柔软,残阳的余辉笼照在上面,一派金红。江水已经退潮,一艘艘打渔船斜靠在岸边。 一对白色的水鸟静静地伫立在江水旁,似醒还睡。突然,一个渔人来到江岸,水鸟惊觉,扑啦啦展翅腾起,转眼间没入开满白花的无边无际的芦苇荡中。

十二、乡思

注解①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②望极天涯:极目天涯。③碧山:这里泛指青山。[译文](1)人家说日落的地方是天涯望及天涯不见家,我能看见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能看到天涯,却看不见我的家.已恨碧山相阻隔。我已怨恨层层群山把我和我的家隔开碧山还被暮云遮,可是层层的群山还是被无尽的云朵所遮盖。(2)人们说太阳下山的地方是天边,但是看到了天边,还是看

不见家乡;原因是青山挡住了家乡的视野,但是在傍晚的时候,美丽的晚霞又挡住了青山,这就更勾起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十三、中秋月注释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十

四、《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苏轼

[注释](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2)此章借春风以寄其牢骚,承首章花开。桃李有主,且近家园,而春风忽然吹折,似乎造物亦欺人者。惜桃李,正自惜羇孤也。 [译文]:亲手种的桃李树不是没主人,村野老人的院墙虽低也像家,而现在春风竟然也来欺欺凌,晚上的春风吹折几枝桃李花。 十

五、《送灵澈上人》

[注释]:⑴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 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⑵苍苍:深青色。竹

五、《塞下曲》其二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⑶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⑷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2] 译文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译文](1)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 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2):竹林寺里林木苍翠,暮色苍茫钟声悠远,你(指灵澈)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一、《咏鹅》

朝代:唐

作者:骆宾王 咏体裁:五绝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七步诗》 作者: 曹植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秋浦歌 作者: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箇)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五、《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六、李绅《悯农》

李绅

体裁:五绝朝代: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七、夏日绝句 作者: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八、乡村四月 作者: 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九、四时田园杂兴(南宋 )(其一)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十、三闾庙《三闾庙》 戴叔伦朝代 唐诗体裁 五绝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十

一、江村晚眺

戴复古

南宋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十二、乡思

作者: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十

三、中秋月 作者: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十

四、《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苏轼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十

五、《送灵澈上人》 作者: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一、《古朗月行》 [注释]①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②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③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④青云端:青云的顶端。[译文]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二、忆江南 注释①谙:熟悉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译文(1)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2)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5.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6.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7.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的落入船中。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水面平静的像青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四、白石滩

唐•王维 注释1.白石滩:辋川的一个地方,王维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此诗列《辋川集》第十五首。2. 蒲: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可以编席、作蒲包等3.向堪把:差不多可以用手握住,可以采摘了。4.向:临近,将近。5.堪:能够,可以。6.把:握。7.浣(huàn):洗。浣(huàn)纱:用西施浣纱的典故,暗示浣纱女的明丽。8.水东西:水的东边和水的西边。译文:在白石滩这里,滩上的水和水底的石清晰可见,水中绿色的蒲草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

五、临湖亭 【注释】[1]本篇写临湖亭边水面荷花盛开,可以邀客同赏。[2]舸(gě):船。上客:贵客。[3]轩:窗。[4]芙蓉:荷花。 译文:诗人乘坐轻舟迎接贵宾,轻舸在湖上悠然开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窗外就是一片盛开的莲花。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诗歌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六、邯郸冬至夜思家 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③冬至:农历...题解: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12月21日至23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写这。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七、归雁 注释⑴ 此二句,自问自。客,指自己。几年,犹几时。东,一作“春”。⑵末句正是申明“肠断”之故。译文: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2)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

八、塞上听吹笛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译文: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了关山。

九、杜甫《八阵图》【注解】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伤,生,杜,景,死,惊,开八门。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5、盖:超过。【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十、江楼感旧 赵嘏 注释⑴感旧:感怀往事。⑵渺然:辽阔深远的样子。⑶依稀:仿佛。 译文: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只有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像是从前。 十

一、张旭的山中留客注释:①山中:一作“山行”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③如云句:云,实际指雾气、烟霭,从上句看,并非指真正的云。译文:春光明媚,山岚万物都在各自呈现着自己的佳妙之处,是多么的美好,所以请不要因为天色微阴便要打算回归。要知道,即便是晴明的天气里毫无雨意,走进云雾深处,那水气也依然会沾湿你身上之衣。

十二、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注释⑴宣城:今属安徽。⑵蜀国:指四川。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⑶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⑷三春:指春季。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 ③宣城:今安徽宣城。 ⑤三春:指春季。 ⑥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译文(1)在四川曾听到过杜鹃鸟声声悲啼, 到宣城又看见了杜鹃花点点猩红, 杜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我听得肝肠寸断, 在三月的春天,我回忆起我的故乡——三巴。译文(2)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3)曾经在蜀国见到过杜鹃鸟,在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杜鹃叫一回,我的泪流一次,伤心欲绝。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时时念叨着家乡三巴。

十三、蜀中九日登高唐:王勃。注释(1)九月九日:指重阳节。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2)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3)他乡:异乡。(4)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那:为何。(5)北地:北方。译文:蜀中九日,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十四、 韩偓:(842—923) 字致尧,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人。②天际:天边。③须:等到。④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⑤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译文:正值日出之时,诗人于晨间立于江边,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的确,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簿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十

五、淮上渔者 郑谷 [唐]注释 ①逐:跟随。浦:水边,岸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②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3.白头波:江上的白浪。 4.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5.荻(dí) :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译文:(1)泛着白色水花的淮河上有一个须眉花白的老翁,他的家就在船上随着江面的风缓缓移动,刚刚钓到了一尺长的鲈鱼,儿孙门都在荻花丛中生火准备煮鱼吃。(2)渔者老白了头,却祗能为了谋生而随风逐船水中。当小鱼(一尺鲈鱼)终于被钧到,儿孙高兴的开始准备做食。 这首诗主欲借此来描写人民生活的悲苦。

十六、题乌江亭 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 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2.不期:难以预料。3.包羞忍耻:意谓

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 度。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译文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愿意重返江东,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5 十

七、送杜十四之江南

注释:

注释⑴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之,往。⑵征帆:指远行的船。帆:帆船。(3)荆(荆州)吴(吴郡)相接(接壤)水为乡(以水为家乡), 君(你)去(去时)春江(春天的江水)正(正是)渺茫(渺渺茫茫)。日(太阳)暮(落山时的情景)征(远行)帆(小船)何(哪里)处(地方)泊(停泊)? 天涯(天尽头)一望(抬眼向望)断(断掉)人肠(人的肝和肠)。(比喻作者很忧伤)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 抬眼向天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之极。 十

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十

九、仲春郊外【注释】①仲春:春季第二月。②堰:土坝。③绝:全诗校:“一作绕。”④嚣尘:噪音和灰尘。译文:初转山院里,何处染嚣尘。东边小园到处垂着柳枝,柳絮随风飘动,脚下踩着一堆柳花;西边水塘里片片花儿浮在水面上。春意正浓,春光久不逝去;如此醉人的风景,自是冠绝他处。早晨鸟儿飞动,村子也醒过来似地,活动起来;鱼儿戏水知水暖,最懂春的节奏。既已转回山中小院,处处显得宁静,毫无喧嚣与尘世纷扰。

十、刘禹锡写的竹枝词

【词语解释】1 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2.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 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3.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一、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① ,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青云端④。

二、《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 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 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白石滩 唐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五、临湖亭

【唐朝 • 王维】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十

一、山中留客

唐代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十

三、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六、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七、归雁 唐代

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八、塞上听吹笛 高适 唐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九、杜甫《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十、江楼感旧 唐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十

二、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作者: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十

四、晓日 唐韩偓。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十

五、淮上渔者

作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十

六、题乌江亭

作者: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十

七、送杜十四之江南 作者: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十

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十

九、仲春郊外 王勃

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转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二

十、竹枝词

刘禹锡

泉州校本教案范文第3篇

一、学习目标

在进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时,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思维特点,确定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

第一学段——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逐步喜欢经典,有主动诵读的愿望,以诵读经典为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诵读经典;积累一定数量的诵读内容。第二学段——在丰厚积累的基础上,浓厚诵读经典的兴趣;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一定感情地诵读;学习利用注释简单理解经典内容;背诵相应数量的诵读内容。

第三学段——培养主动阅读的愿望,培养读书习惯;学习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诵读材料;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恰当引用经典,增强表达效果。

二.课程实施方式

依据学校现有状况及特点,对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主要是对已有国家课程的选编和改编;第二种是校本课程的新编。课程实施主要采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1)优化环境,创建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在学校开放空间悬挂名言佳句或诗词,并在走廊墙壁和宣传栏上刊登学生的经典诵读心得和优秀习作。在班级中开辟“我是最棒的”、“我会写”、“新书排行榜”、“凡人名言”、“灿烂之星”、“读书留言板”等各具特色的栏目;设立格言栏和成果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我 。

(2)丰富资源,搭建读书平台。丰富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设置图书阅览室

和班级小书架,开设阅读课和经典选修课活动。

(3)举行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坚持晨读和课前分享读书快乐活动,并开设“走廊读书角”,成立“读书俱乐部”,定期开展“读书节”主题活动。另外,定期举行“读书成长记录袋”展示活动、评选读书小博士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诗文情景剧比赛、诗文故事演讲比赛、诗文知识竞赛、诗文游戏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家校联合,促进经典诵读的开展。倡导亲自共读,邀请专家作亲子共读讲座;利用家长会、家访、家校通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如共读时间、共读方法、评价手段等读书方法指导;定期邀请部分家长走进教室和孩子进行共读活动,探讨共读收获,交流共读心得,共享共读时光。

(5)开展教师领读,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开展教师读书沙龙研讨,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节——读书节”活动。教师要自觉读经典,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课程开发意识。

(6)构建保障体系,开发系列化“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组建强有力的课程开发队伍和课程开发机构,成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校本培训。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从组织制度、时间和物质方面保障校本课程开发顺利开展。

三、课程评价

(1)对课程本身的评价:编制调查问卷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发放,科学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效果。

(2)对教师的评价:从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动机、困难等方面进行了解,对教师的课程主体参与和开发意识及能力做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和开发能力。

泉州校本教案范文第4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求“速算与巧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各种简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

1.口算,直接写出结果

24×11=264 37×11=407(注意进位) 88×11=968

练习:125×11=1375 1362×11=14982 3557×11=39127

方法:两边一拉,中间一加。

65×65= 4225 85×85= 7225 75×75=5625

2.3.75×4.8+62.5×0.48 =3.75×4.8+6.25×4.8=4.8×(3.75+6.25)=4.8×10=48 3.0.6×19-6×0.9=0.6×19-0.6×9=0.6×(19-9)=0.6×10=6 4.63×55÷7÷11=(63÷7)×(55÷11)=9×5=45 5.666×999 =666×(1000-1)=666×1000-666=666000-666 =665334 6.199+19.9+1.99 =200+20+2-(1+0.1+0.01)=222-1.11 =210.89 7. [(8.79+19.21)×0.5―1.63―2.37]÷0.25 =[28×0.5―1.63―2.37]÷0.25 =[28×0.5―1.63―2.37]÷0.25 =[14―(1.63+2.37)] ÷0.25 =[14―4] ÷0.25 =10 ÷0.25 =1000÷25 =40 8. 1999+999×999 =1000+999+999×999

=1000+(1+999)×999

=1000×(1+999)

=1000000 9.20-19+18-17+„+4-3+2-1 =(20-19)+(18-17)+„+(4-3)+(2-1) =1×10 =10 10.6666×4444+6666×5555 =6666×(4444+5555) =6666×9999 =66660000-6666 =66653334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求“和余数相关”的计算题。 教学重难点:“和余数相关”的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第二讲 余数问题

1. 今天是星期六,再过1000天是星期几?

1000÷7=142„„6 所以再过六天是星期五。

2.已知两个自然数a和b(a>b),已知a和b除以13的余数分别是5和9,求a+b,a-b,a×b,a2-b2各自除以13的余数。

1;9;6;9。提示:由52÷13=1„„12,92÷13=6„„3知,a2-b2除以13的余数为12-3=9。 3.2100除以一个两位数得到的余数是56,求这个两位数。

解:除数×商=被除数-余数=2100-56=2044,2044=22×7×73,因为2044介于56~99之间的约数只有73,所以这个两位数是73。

4.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之和是903,已知除数是35,余数是2,求被除数。 解:因为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35×商+2,被除数=903-35-2-商=866-商, 所以35×商+2=866-商,则商=24,被除数=866-24=842。

5.用一个整数去除345和543所得的余数相同,且商相差9,求这个数。 解:这个整数应能整除543-345且商9,所以这个整数是 (543-345)÷9=22。

6.有一个整数,用它去除312,231,123得到的三个余数之和是41,求这个数。 25。提示:这个整数应是(312+231+123)-41=625的约数。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求“行程问题”。 教学重难点:“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1.小燕上学时骑车,回家时步行,路上共用50分钟。若往返都步行,则全程需要70分钟。求往返都骑车需要多少时间。

30分。

提示:骑车比步行单程少用70-50=20(分)。 2.某人要到60千米外的农场去,开始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后来有辆速度为18千米/时的拖拉机把他送到了农场,总共用了5.5时。问:他步行了多远?

15千米。

3.已知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10米/秒;200米。

4. 小明从甲地向乙地走,小华同时从乙地向甲地走,当各自到达终点后,又迅速返回,行走过程中,各自速度不变,两人第1次相遇在距甲地40米处,第2次相遇在距乙地15米处。甲、乙两地之间相距多少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线段图:

从图中我们看出,小明、小华两人第1次相遇,合行了1个全程,这时小明行了40米;第2次相遇,小明、小华共合行了3个全程,小明应行120(40×3)米,比1个全程多15米,由此可求出甲、乙两地的距离。

解40×3—15=105(米) 答:甲、乙两地之间相距105米。

5.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57.6千米/时。

6、一个人从县城骑车去乡办厂。他从县城骑车出发,用30分钟时间行完了一半路程。然后,他加快了速度,每分钟比原来多行50米。又骑了20分钟后,他从路旁的里程牌上知道,必须再骑2千米才能赶到乡办厂,求县城到乡办厂之间的总路程。

如用原速,10分钟应行50×20+2000=3000(米)。所以总路程为(3000÷10)×30×2=18000(米)。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行船问题”。 教学重难点:“行船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1.甲、乙之间的水路是234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到乙港需9小时,从乙港返回甲港需13小时,问船速和水速各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从甲到乙顺水速度:234÷9=26(千米/小时)。

从乙到甲逆水速度:234÷13=18(千米/小时)。

船速是:(26+18)÷2=22(千米/小时)。

水速是:(26-18)÷2=4(千米/小时)。

2.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顺水速度:25+3=28(千米/小时)。

顺水行140千米所需时间:140÷28=5(小时)。

3.一只小船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在176千米长河中逆水而行用了11个小时.求返回原处需用几个小时。 水速:30-(176÷ll)=14(千米/小时). 返回原处所需时间:176÷(14+30)=4(小时)。 4.一只船在河里航行,顺流而下每小时行18千米.已知这只船下行2小时恰好与上行3小时所行的路程相等.求船速和水速。

逆水速度:18×2÷3=12(千米/小时)。 船速:(18+12)÷2=15(千米/小时)。水流速度:(18-12)÷2=3(千米/小时)。

5.两个码头相距352千米,一船顺流而下,行完全程需要11小时.逆流而上,行完全程需要16小时,求这条河水流速度。

(352÷11-352÷16)÷2=5(千米/小时)。

6.A、B两码头间河流长为90千米,甲、乙两船分别从A、B码头同时启航.如果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90÷3=30(千米/小时)。

90÷15=6(千米/小时).甲船速度:(30+6)÷2=18(千米/小时).乙船速度:(30-6)÷2=12(千米/小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

1、今年老师46岁,学生16岁,几年后老师年龄的2倍与学生年龄的5倍相等? 4年。

2、小强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解:迟到3分钟转化成米数:50×3=150(米) 提前两分钟到校转化成米数:60×2=120(米)

(150+120)÷(60-50)=27(分钟)

50×(27+3)=1500(米)

答: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

3、用绳子测量井深。如果把绳子三折垂到水面,余7米;如果把绳子5折垂到水面,余1米。求绳长与井深。 井深8米,绳长45米。

解:井深(7×3-1×5)÷(5-3)=8(米), 绳长(8+7)×3=45(米)。

4、甲水池有水2600立方米,乙水池有水1200立方米,如果甲水池里的水以每分种23立方米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种后,乙水池中的水是甲水池的4倍? ①甲、乙两水池共有水:2600+1200=3800(立方米) ②甲水池剩下的水:3800÷(4+1)=760(立方米)

③甲水池流入乙水池中的水:2600-760=1840(立方米)

④经过的时间(分钟):1840÷23=80(分钟)。

5、三个物体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三个物体的总重量:31×3=93(千克) 甲物体的重量:(93-1)÷2=46(千克) 丙物体的重量:(93-46-2)÷(2+1)=15(千克)

乙物体的重量: 93-46-15=32(千克)

6、少先队员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坑,那么还有3个坑无人挖;如果其中2人各挖4个坑,其余每人挖6个坑,那么恰好将坑挖完。问:一共要挖几个坑?

分析:我们将“其中2人各挖4个坑,其余每人挖6个坑”转化为“每人都挖6个坑,就少挖了4个坑”。这样就变成了“典型”的盈亏问题。盈亏总额为4+3=7(个)坑,两次分配数之差为6——5=1(个)坑。 解:[3+(6-4)×2]÷(6-5)=7(人)

5×7+3=38(个)。

答:一共要挖38个坑。

第六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统筹与规划”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

1.早饭前妈妈要干好多的事:烧开水要15分钟,擦桌椅要8分钟,准备暖瓶要1分钟,灌开水要2分钟,买油条要10分钟,煮牛奶要7分钟。如果灶具上只有一个火,那么全部做完这些工作最少需要多少时间?怎样安排?

22分。提示:先烧开水后煮牛奶共需22分,其它事情可以在这个期间做,顺序是买油条,准备暖瓶,擦桌椅(水开时暂停,煮上奶),灌开水,继续擦桌椅。

2.甲、乙、丙三名车工准备在同样效率的3个车床上加工七个零件,各零件加工所需时间分别为4,5,6,6,8,9,9分钟,三人同时开始工作。问:加工完七个零件最少需多长时间? 17分。

3.车间里有5台车床同时出现故障。已知第一台至第五台修复的时间依次为15,8,29,7,10分钟,每台车床停产一分钟造成经济损失5元。问:(1)如果只有一名修理工,那么怎样安排修理顺序才能使经济损失最少?(2)如果有两名修理工,那么修复时间最少需多少分钟?

(1)780元;(2)36分。提示:(1)按修复时间需7,8,10,15,29分的顺序修理;(2)一人修需7分和29分的,另一人修需8,10,15分的。

4.下左图是一张道路图,每条路上的数是小王走这段路所需的时间(单位:分)。小王从A到B,最快需要几分钟?

48分。提示:A→E→O→G→B。

5.东升乡有8个行政村。分布如右上图所示,点表示村庄,线表示道路,数字表示道路的长(单位:千米)。现在这个乡要建立有线广播网,沿道路架设电线。问:电线至少要架多长? 50千米。提示:架设的线路如下图。

6.有七个村庄A1,A2,„,A7分布在公路两侧(见下图),由一些小路与公路相连,要在公路上设一个汽车站,要使汽车站到各村庄的距离和最小,车站应设在哪里?

D。提示:本题可简化为“B,C,D,E,F处分别站着1,1,2,2,1个人(见下图),求一点,使所有人走到这一点的距离和最小”。

7.有一个水塔要供应某条公路旁的A~F六个居民点用水(见下图,单位:千米),要安装水管,有粗细两种水管,粗管足够供应6个居民点用水,细管只能供应1个居民点用水,粗管每千米要7000元,细管每千米要2000元,粗细管怎样互相搭配,才能使费用最省?费用应是多少?

从水塔到C点铺粗管,最后三个居民点铺细管,总费用为297000元。提示:当长度相同时,四根细管的费用超过一根粗管,所以最后三个居民点用细管。

第七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逻辑推理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1、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问: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20米、速度为64.8千米/时的列车错车而过需要多少秒? 15秒

2、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280米,慢车的车长为385米,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11秒,那么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多少? 280÷(385÷11)=8(秒). 提示:在这个过程中,对方的车长=两列车的速度和×驶过的时间.而速度和不变.

3、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72000÷3600=20(米/秒), 某列车的速度为:(25O-210)÷(25-23)=40÷2=20(米/秒) 某列车的车长为:20×25-250=500-250=250(米),

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250+150)÷(20+20)=400÷40=10(秒).

4、甲、乙之间的水路是234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到乙港需9小时,从乙港返回甲港需13小时,问船速和水速各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从甲到乙顺水速度:234÷9=26(千米/小时)。 从乙到甲逆水速度:234÷13=18(千米/小时)。 船速是:(26+18)÷2=22(千米/小时)。 水速是:(26-18)÷2=4(千米/小时)。

5、两个码头相距352千米,一船顺流而下,行完全程需要11小时.逆流而上,行完全程需要16小时,求这条河水流速度。

(352÷11-352÷16)÷2=5(千米/小时)。

6、某河有相距45千米的上、下两码头,每天定时有甲、乙两艘船速相同的客轮分别从两码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天甲船从上游码头出发时掉下一物,此物浮于水面顺水飘下,4分钟后,与甲船相距1千米.预计乙船出发后几小时可以与此物相遇? 船速:1000÷4=250(米/分)。

相遇时间:45000÷250=180(分)=3(小时)

泉州校本教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它能体现出学生之间的配合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我们中学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开展足球运动对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发展体育特长,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足球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2、在运动实践中体会足球的配合意识。

3、充分利用足球运动的竞争性强的特点有效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训练时间 每周二15:30-16:20

四、训练地点

学校足球场

五、基础训练安排:

第一周

颠球练习 、传球练习 第二周

颠球

打点练习(即踢准)

第三周

颠球

单脚扣拨球

第四周

小比赛

第五周

带球变速跑

颠球练习

第六周

颠球练习 、传球练习 第七周

颠球

打点练习(即踢准)

第八周

小比赛

第九周

颠球

饶杆带球练习

第十周

带球变速跑

颠球练习

第十一周

颠球练习 、传球练习 第十二周

颠球

打点练习(即踢准)

第十三周

颠球

单脚扣拨球 第十四周

颠球

饶杆带球练习

第十五周

带球变速跑

颠球练习

第十六周

小比赛

每次课轮换进行力量训练:

1发展颈部和上肢力量的练习

(1)两手扶头,在颈部转动时给予抵抗力。

(2)头手倒立。

(3)两人面对两腿左右分开站立,两手紧扶对方的肩,两人的额中夹一球,互相用力顶住。

(4)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和俯卧撑向侧跳移动。

(5)双手传抛实心球,足球或用实心球掷界外球。

(6)“推小车”。

(7)哑铃和杠铃练习。

2发展腹背力量的练习

(1)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快速屈体。

(2)侧卧做体侧屈,俯卧做体后屈。

(3)仰卧,两脚夹实心球离地15~20厘米,以腰为圆心划圆圈。

(4)肩负杠铃做体前屈和体转抓举械铃。

(5)跳起空中转体和收腹用力顶球。

(6)两脚夹实心球连续向上跳几次后,跳起将球甩给对面同伴。

(7)两脚夹球原地纵跳2~3次,然后向前方甩出,立即跳过蹲撑着的人,再追球射门。

(8)两脚夹球原地纵跳2~3次,然后向前(或后)上方甩出再追上去射门。

3发展下肢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

①立定跳远、多级跳、蛙跳、跳台阶。

②肩负杠铃或手握哑铃连续向上跳。

③单腿或双腿起跳的跳高练习。

④连续向前并腿跳。

⑤两人互抱对方一条腿,原地连续同时向上跳。然后换腿进行。

⑥双腿并拢,然后向前后左右跳越球。 ⑦两脚夹实心球,双手叉腰,原地跳三次后,跳起在空中转身90°。

⑧两手捧实心球原地跳三次后,跳起越过蹲伏的人。

⑨两人下蹲姿势连续向一侧跳动顶球。 

(3)一人仰卧举腿,另一人扶双脚,仰卧者做屈伸练习。

(4)用各种部位踢较轻的实心球练习。

(5)远距离传球和射门练习。

基础技术的训练方法

第1课:

用右脚的脚尖将球截回,然后使左侧脚外脚背将球向前推送出去;接着,用左脚的内侧脚背将球截回,反复练习。

第2课:

用右脚将球拨到自己身体下,接着用左脚的内脚背将球推踢出去。反复进行。

第3课:

球正在向自己左侧滚动,用右脚的脚背外侧将球停住。(此时,支撑腿位置距球相当后面)与右侧外脚背扣球同时,身体也向球移动的方向移动过来。然后用右脚的脚背内侧将球推出,然后再用右脚脚背外侧扣回球。重复练习。

第4课:

使球和身体进行蛇形移动练习,是练习中基本的移动方法。

第5课:

右脚的足尖内侧将球拨到身体下,然后用右脚外足尖外侧将球推出去;右脚脚背外侧再把踢出的球扣住,身体一起向球移动的一侧移动,用右脚足内侧再将球推踢出。

第6课:

用右脚的外侧置于正在滚动的球的前面,将球停住(此时支撑脚在球的后面)。以右脚为轴转身180度,然后用右脚背外侧向前推出。

第7课:

用右脚内侧,放在正在向右方滚动的球的前面,将球停住。再用右脚背内侧将球推出,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

第8课:

往返跑动进行。这组练习是基本练习。 第9课:

用左脚的脚尖将球向自己的身体这边拉回来,然后用右脚背外侧将球推出去,接着用右脚尖将球拉向身体方向,继续反复上述练习。

第10课:

用右足的脚尖将球扣住,以左脚为轴使身体转90度、然后用左脚背内侧将球向前推踢出。

足球训练方法——青少年足球训练方法

顶球的意义在于:集体配合时有以准确地转传空中球或用以射门,以结束一次进攻。头顶球对防守往往也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破严密防守的战术正在不断发展之中,其重要战术之一是强有力的侧翼进攻。

为了熟练地掌握头球,在练习时须分析当时当地的环境,其中包括能够正确地估计空中的强弱状况和强度,从而采取相应的动作。此外还要尽早地克服许多运动员对头顶球的胆怯心理。

由于头顶球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因此无论是启蒙阶段的小孩子还是已经定型了的高级运动员每次训练时都不能缺少。必须一对一争夺,不仅在地面,而且空中也相当重要,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发展足球运动员的力量,必须是在发展全身力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腿部和腰腹部的速度力量。练习时,可以采用徒手的各种跑、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采用器械的,如踢和抛实心球、举亚铃和杠铃„„等;以及大力踏踢球射门、顶球„„等结合球的练习。

球。

六、练习注意事项

(1)要注意安全。练习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练习时精力要集中,练习后必须做好肌肉的放松。在负较大负荷练习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要领,加强保护,预防伤害事故。

(2)增长速度力量和爆发性力量时,必须要求速度和强度,每组练习次数不宜过多,而每组间隔时间要长一点;增长重量性力量和力量耐力时,练习组数和次数可多一些,每组间隔时间短一点。

(3)力量练习应按身体各部分(上肢、下肢、腰腹)交替进行,否则容易造成局部负担过重。每组练习中间,应安排颠球或放松跑练习。

(4)力量素质增长得快,停止训练后消退也快。为保持和发展力量素质,要注意处理好经常性和间隔的关系。一般是每周不少于两次力量练习。

(5)力量练习一般都放在一次课基本部分的最后一部分。在几种力量都要练习时,顺序应先速度力量,次重量性力量,最后力量耐力。

泉州校本教案范文第6篇

本单元共十课时,其中6次新授课,4次练习课。 。

学习阶段:水平一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健身操,了解体育舞蹈在体育运动中的优势和体育舞蹈的特点,能在老师的正确引导

下,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内容:

1、快乐健身舞视频

2、体育舞蹈的特点和在体育运动中的优势。 课的流程:

1、课堂常规训练

2、教师讲解体育舞蹈的特点,和在体育运动中的优势。

3、观看视频

4、学生提出质疑

5、教师组织讨论并总结

8、意念放松

9、师生共同小结 学习步骤:

一、教学准备阶段: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

2、快乐健身舞视频

3、课件

二、快乐学习阶段:

1、体育舞蹈的特点 (1严格的规范性 (2表演的观赏性 (3在体育上的体育性

2、体育舞蹈的优势 (1没有其他运动的场地要求 (2体育舞蹈的开放性与创造性

(3体育舞蹈常伴有音乐,使得学习起来没有那么的枯燥无味。

3、观看视频

4、学生提出问题

5、师生一起讨论

6、听音乐

三、放松整理阶段:

1、放松活动;听音乐。

2、师生共同小结

3、收拾器材,教师宣布下课

上一篇:企业创新人才范文下一篇:汽修实习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