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04

老干部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推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带动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2012年璧山县启动了区域教育云建设,利用云计算技术对网络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将所有服务器进行集群化管理,以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平台为核心,将所有应用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并将数据存于云端,为学校和师生架构了一个开放式的面向服务的教育云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了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极大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1 教育云计算特性

云计算的特点是: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广、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和极其廉价,云计算固有的特点使其比其他新技术更容易进入学校。

1.1 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

云计算的提出,最小化了终端设备的需求,在一个云计算的网络中,绝大部分计算任务交给云端(分布式计算机服务器)来完成,学校需要提供的只是可以运行浏览器的最简单终端设备和网络,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将会在学校大受欢迎。

1.2 云计算可以为学校管理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服务

软件即服务(SAAS)是云服务的一种类型,学校接入云计算服务后,所有的应用程序和文件都在服务器端,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不用担心应用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这也极大地减少了学校为维护和升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投入的费用。

1.3 云计算能为学校管理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

互联网时代,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而信息安全的问题在专业人员欠缺的学校特别突出。学校使用云计算服务,有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来帮助管理提交的数据和程序,因此无需担心病毒的入侵和硬件的损坏导致数据丢失。

1.4 云计算让数据共享更便捷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中,也不管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是手机,接入云端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继续你的工作,也可以在多种设备中共享你的数据。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安全地获得分类处理和资源共享,通过云平台,可以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各项管理上的效率。

2 以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平台为核心整合的教育云管理平台提供有效服务

建设“数字校园”的目标就是让使用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并更方便快捷地进行学习、生活。因此,校园的主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就成为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他们的主要校园活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就成為“数字校园”的主体内容。

2.1 面向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云管理平台面向区域所有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为大规模统计分析提供便利的数据基础。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在各个层级中或层级间传输数据,使得基础数据(学籍、教师人事管理等)能被学校获取,同时,学校数据(成绩、教学设备等)也能够上传至上级部门,最终,数据集中存储在数据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形成统计报表(图1)。

目前,璧山县的基层单位的数据不再需要按月汇报,县教委可随时通过系统进行统计汇总,不必再经常亲自去教委交材料、报数据了,由于统一了数据平台,既降低了成本又使各校的数据信息和业务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2.2 面向学校管理

数字校园管理平台,按照《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以学生和教师两个基础库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注重学生和教师的长远发展。通过学生的学籍、成绩等信息建立学生的基础库,通过收集整理教师的基本信息,综合教师日常教学、科研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教师的基础信息库。系统还提供了满足学校排课、选课、考务等教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备课管理、资源管理、科研管理、考勤管理、工资管理、校产管理、宿舍管理、德育管理、档案管理等需要的功能强大的应用模块,面向学校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教育管理平台,为教育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评测依据。

2.3 面向教师教学

教育云管理平台可以反映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及进步状况,为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提供有效的监测和反馈。教师可随时发现自己所教班级在整个年级中的实际状况,从多角度、多方位对班级进行综合的教学质量分析;可及时了解和分析自己班级在整个学业阶段的教学质量变动状况;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可随时了解教学目标达成度,对教师而言,可以减轻工作负担,科学分析诊断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2.4 面向学生和家长

教育云管理平台十分关注学生的成长,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依托基础库数据,应用科学的分析统计方法和理念,准确分析出学生学习的进步状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

家长可以直接登录系统,分享教师的部分工作成果(成绩、评语、评价分析等),可以通过平台建立家长与教师的点对点交流通道,帮助学生、家长、教师实现即时交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高效的联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

3 教育云管理平台产生的效应

3.1 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云管理平台开通前,多数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相应的设备,搭建网络环境,还设置专职部门或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与维护。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又使得学校信息数据呈几何曲线增长,仅靠学校投入资金购买相应设备的操作模式,难以满足因信息量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对设备和专业人员的需求,这大大超出了许多学校的应对能力。教育云管理平台的开通,使学校不再为设施设备操心,极大地降低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区域内的学校都采用同一标准的数字校园管理云平台,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互动、打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普及,较好地解决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3.2 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

学校管理最具体的工作在于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自从开通教育云管理平台,学校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1)通过平台,校长可以通盘把握学校全局,实时掌握学校方方面面的情况,及时审阅各类文件,传达各类指令,与师生进行在线交流。云平台可以让校长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实时把握学校管理动态,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2)办公室及各职能部门通过教育云管理平台实现了各种办公信息在平台内的自动、便捷流转,学校可以轻松地开展学校宣传、发布公告和通知,检查督促各部门工作,各种公文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协同工作能力,真正做到了校务公开,真正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3)教导处通过教育云管理平台实现了学籍管理、课程编排、考试考务、教学评估、学生操行评定、学生成长过程记录等工作自动化,校长和教导主任等可跟踪教师的教学质量进步状况,进行试卷分析、学习能力分析和ABC上线分析,能随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管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这不仅增强了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科学性,而且能有效指导教师成长发展,分析发现教师教学的优势和问题所在。

4)总務处通过平台便捷地将教职工工资、津贴、奖金的发放明细发到了教师的桌面上,每个职工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信息;平台可以处理各类报修事项、学校资产和物品采购、宿舍管理、车辆管理以及查询统计校产信息和设备库存量,使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后勤工作一目了然。

3.3 满足了广大师生不同层次工作和学习需求

教育云管理平台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便利。通过平台,教师不仅能获得各种教学资源,还能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在校表现,通过家校互动,可以方便地与学生家长交流,各种计划、总结、教学论文也能够很方便地撰写与提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所需的数据和服务,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不仅为学生创建了灵活的学习方式,也增强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云计算[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16082.htm.

[2]王同聚.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型和应用设想[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24-26.

[3]杨敦燕,林沛.云计算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利器[J].新校园:理论版,2012(2):31-32.

[4]余宗泽.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9):93-94.

(作者单位:1重庆市璧山县城北小学;2重庆市璧山县大路小学)

老干部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文章阐述基层工会重要性和绥江基层工会现状,探究当前基层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当地基层工会未来工作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发挥;纽带作用;推进;工会建设

引言

基层工会是党领导下基层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承担着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维护单位正常生产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执政基础等重要职能,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以及促进单位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是新时期党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渠道。新时期强化基层工会建设,是推进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基层工会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现实需要。

1.绥江基层工会工作现状

绥江总工会在编职工11人,临聘人员4人。2019年业务指导和管理基层工会74家,拥有基层工会会员7833人,其中在职在编人员4342人,私企职工1923人,集体企业职工147人,国企职工15人,控股企业职工27人,新吸纳村社区和民办幼儿园职工群众1379人。

绥江总工会坚持强化基层工会内部建设,2019年指导国企、学校和医院建立职代会和实现信息公开率100%,已建工会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职代会和厂务公开率85%,68家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涵盖员工1360人。抓实职工服务和维权工作,举办“春节返乡”农民工服务活动和“2019年秋季专场招聘会”,全年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和用工信息各1000余份。多渠道提升职工劳动技能,全年开展家政服务、李子管护和魔芋种植等培训8期412人。开展全县基层卫生技能竞赛、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创新创业”技能演讲比赛和“魔芋种植能手”评比活动,推荐10余名选手参加市级职业技能大赛,选拨4人参加昭通“乌蒙工匠”评选活动,成功创建1个市级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示范点。深入推进社会公益和文体建设,组织200余名女职工和志愿者参加易迁安置点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爱心爸妈牵手留守儿童”活动。全年举办职工羽毛球赛和气排球周末联赛各一次,参赛职工分别为110名和220名。持续推进职工关爱行动,全年慰问困难群众1598人次,走访企业2家,发放慰问资金33.9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5人,发放助学资金6.35万元。专项救助困难职工7人,发放救助资金2.9万元。对13名困难女职工实行免费“两癌”筛查,开展“职工课堂”讲座6期780人次。新建幸福妈咪小屋2个,户外职工驿站全年服务量近5000人次。推进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全年职工医疗互助参保7221人,收缴互助金87.34万元,支付报账33.46万元,补助389人次。绥江总工会带领基层工会竭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倾力帮扶困难职工群众,全力培育社会核心价值理念,切实增强基层工会组织对广大职工群众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巩固了党在群众中的执政基础。

2.绥江基层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总工会业务指导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直接管理下,绥江基层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应清醒认识到,在全面深化机构体制改革和广大职工群众维权意识不断高涨形势下,绥江基层工会在体制机制和组织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定差距。

2.1对基层工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目前,绝大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对基层工会重要性认识普遍不足,缺乏对基层工会职能、职责、地位和作用应有的了解,简单片面地将基层工会工作定位为组织单位职工搞点文体活动,传统节假日或婚丧嫁娶时给单位职工发放一点政策性福利,以及陪同单位党政领导看望慰问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等角色。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官僚主义作风较为严重,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随意取缔已经预先安排布置的工会活动,致使基层工会丧失开展活动应有的自主权。更有甚者,少数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竟然剥夺基层工会干部看望慰问退休和困难职工相关权利,以单位党政出面代办工会业务,致使退休和困难职工只能感受到来自单位党政的关怀,却体会不到基层工会组织的温暖。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在涉及行政决策和人事变动等重大议项方面,忽视工会代表参与作用,甚至借“妨碍生产经营”和维稳名义压制工会组织的维权,导致部分基层工会组织长期处于“停摆”状态,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边缘化。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弱化和矮化基层工会组织行为,致使基层工会无法有效履行其参政议政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严重阻碍着基层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2.2基层工会组织隶属关系不顺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明确规定,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下级工会接受上级工会业务管理和指导,在行政体制建设方面,各级工会都是同级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社团组织,人权事权受同级党委管理节制,属双重领导关系。但相当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工会组织隶属关系紊乱,本应隶属党组或支部的具有群团性质的基层工会组织,却被错误设置成行政序列中一个由行政副职分管的内部股室机构,更有甚者,直接将基层工会划归单位行政办公室管理。部分中小学将工会主席岗位设置在后勤处副主任和团委副书记之后,以等同于一个教研组长岗位来进行工作量化考核,直接将工会组织排挤出行政团队范畴。 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隶属关系的不顺,严重矮化了工会组织在本单位的政治地位,直接导致工会组织参与本单位决策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难的现象日趋突出,阻碍着工会组织参政议政、维权和监督职能的正常开展。

2.3基層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工会事务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绥江除县总工会配备11名专职工会干部外,其余74家基层工会干部均为兼职。自2014年始,全县中心工作转变为精准扶贫和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定额挂钩帮扶4至8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至9户普通农户外,还必须每月到划定区域守街打扫卫生3天。中小学教师定额挂钩1至2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医务工作者对农村患病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划片包干负责制。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本职工作悄然退化为副业,更无暇顾及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近五年来,省市县总工会均未组织基层工会干部开展业务素质培训。目前,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工会干部70%不会上机操作职工医疗互助系统,60%不会操作工会财务系统,90%没有获得过相关等级计算机合格证书。每年开展职工医疗互助和工会系统财务预决算时,工会业务QQ群和微信群中咨询信息铺天盖地,甚至有不少基层工会干部干脆直接抱着报表到县总工会求工作人员帮忙登录,致使本来就编制不足同时又肩负着扶贫和守街任务的县总工会工作显得更加被动。缺乏专职基层工会干部,未接受相应工会业务知识培训,叠加脱贫攻坚和守街工作挤占兼职工会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基层工会干部业务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制约着绥江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工会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2.4基层工会组织机构建设不够完善

基层工会需要拥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工作体系,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由于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重视不够,再加上深化机构改革后部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编制的缩减,导致不少基层工会内部组织机构遭到不同程度合并和精简,不利于基层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绥江74家基层工会组织中,没有建立经审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占比40%,没有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保护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及职工代表大会占比70%。部分基层工会即使建立了以上相关组织机构,但多数都是充当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基本上也不可能严格进行履职。基层工会组织“五委”机构残缺现象较为严重,事务繁多且兼职人员较少,叠加基层工会兼职主席未能享受同级副职待遇现象较为普遍,既不利于基层工会参政议政和维权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基层工会针对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关工委、县红会、县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部署的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2.5政出多门,缺乏相应的沟通和协调

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和审计监督部门严格执纪执法,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遏制“四风”问题反弹,纯洁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但部分地方纪检监察、财政和审计监督部门在具体执纪执法过程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省市县各级地方总工会相关政策文件产生矛盾和冲突。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9修正)》、《中国工会章程》、《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总工办发【2014】23号)和《云南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细则》(云工发【2018】44号)等法律和文件明确规定,基层工会各项经费收入包含单位行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及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工会组织的补助款项以及当地人民政府的补助。基层工会经费支出包含职工集体福利支出和法定节假日向全体会员发放慰问品支出,可以采取除现金和购物卡外灵活便捷发放方式。但多数地方财政系统和审计部门却严禁机关企事业单位从行政基本账户划转资金到本单位基层工会账户,工会活动费用即使在单位行政账户中也不予以立支。部分地方纪检监察部门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较为严重,以督查“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为由禁止基层工会发放法定节假日职工集体合法福利。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地方各级总工会在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时,缺乏与同级纪检监察机关、财政和审计部门应有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基层工会工作倍显被动和尴尬,同时也在职工群众中引发出一些不和谐杂音及情绪,不利于基层工会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3.推进绥江基层工会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为增强基层工会对职工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建成绥江小康社会,应切实推进绥江基层工会建设。

3.1强化基层工会工作重要性宣传教育

思想认识是工作实践的行动指南,正确的思想导向是推动工作前进的核心动力。县委和县总工会应组织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集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等专题教育,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尤其是单位党政领导对工会职能的了解和工会工作重要性认识。应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严禁单位党政领导剥夺和压制工会组织的正常履职,严禁单位党政领导弱化、矮化和边缘化工会组织。各级党委应将基层工会工作纳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来进行同布置,同检查和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影响力,切实扭转少数机关企事业单位部分党政领导轻视工会工作的怪象,基层工会组织也才能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党执政基础等重要职能。

3.2规范基层工会组织管理体制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隶属关系的紊乱和管理层级的随意性是导致工会组织政治地位矮化和参与决策难及维护职工权益难的根本所在。为突破基层工会组织正常履职的瓶颈制约,应加强基层工会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建设,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赋予工会组织的群团性质,切实将工会组织归口党群序列,直接隶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或支部管理节制,才能推动基层工会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同时,还应完善基层工会领导体制建设,明确基层工会主席同级副职政治待遇,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发挥基层工会参政议政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

3.3引领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重视和关心基层工会工作的思想和方向确立之后,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提高就成了基层工会自身建设当务之急的前提和基础。县委在机构和人员编制建设中,应高度重视基层工会肩负着的维稳和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社会职能,应从讲政治的大局意识出发,争取给予各正科级机关事业单位一名专职基层工会主席编制,以利于专职工会干部能够全身心投入基层工会建设。同时,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将干部职工中政治素质高、職工口碑好、热心做群众工作、热爱工会事业的同志选配到工会兼职岗位上来,为基层工会工作提供坚实的干部队伍建设保障。再次,省市县总工会应加大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全总和省市总工会相关政策、《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职工医疗互助网上操作系统》和《工会财务网上操作系统》等纳入培训课程,全面提高基层工会干部政策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切实增强基层工会干部处理工会日常事务能力。

3.4健全和完善基层工会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是提高基层工会战斗力的重要举措。首先应推进基层工会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和完善经审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保护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及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机构,有力充实基层工会相关职能的组织载体。同时,应切实强化基层工会内设机构制度化建设,推进内设机构与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关工委和县红会等部门相关工作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基层工会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是推进基层工会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应健全和完善基层工会工作机制和源头参与机制,不断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维护职能、参与职能、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使基层工会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热爱的“职工之家”。

3.5加强行业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统一

沟通协调和政策的统一,是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和保障。全总和地方各级总工会在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时,应预先与同级纪检监察和财政审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促进行业间制度建设的高度统一,优化基层工会组织的履职环境。同时,各级纪检监察和财政审计部门在执纪执法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被检查行业系统相关政策文件,加强与同级被检查行业系统的沟通和协调,力求避免简单粗暴“一刀切”执纪模式,严禁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共同维护基层工会组织中职工群众合法的基本政策性福利,切实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总工会业务指导下,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工会重要性认识,严格规范基层工会管理体制建设,切实推进基层工会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强化行业部门间沟通协调,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精良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参政议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张琳琳.《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工会工作的若干思考》[J].《企业文 化》.2017年第26期

[2]杨基滨.《当前基层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09年第5期. 总第186期

[3]杨萍.《企业工会组织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青年时代》2016年第3期

老干部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习近平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干部在学习的时候,要认真的去了解其思想的真实意义,研究透彻其真实内涵,认真贯彻和落实。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方式方法,优化培训制度,实现培训工作的深入和创新。

关键词:习近平;干部教育培训;内涵;创新

对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是我党多年以来都格外看重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做好了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才能够加强我党的素质队伍建设,促进我党更好发展。习近平同志的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包括了多项内容,不仅仅论述了干部培训教育的核心内容,还提出了对干部的要求、培养年轻干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工作等重要理论,是一个全面的理论体系。这些重要的思想,为我国的干部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正确的方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一)没有全面掌握“好干部”培养的内涵

何为好干部?好干部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是要落实到实处的。然而在现在我国的干部培训工作过程中,因为没有全面掌握“好干部”的内涵意义,导致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之中,出现了一些教育偏颇。大多数的培训只是单方面的以提升干部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严重忽略了对干部们理论知识的培养。很多干部并不认为理论不足是干部教育培训中应该解决的问题,说明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严重忽视,以至于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并不上心,甚至可以说是敷衍了事,培训单位应该对这一现状进行充分的重视。有的培训单位对于干部的教育工作比较重视,将各个方面的内容都进行了充分的安排,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好干部”,但是由于机构对于其内涵理解的严重失误,使得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无法实现融会贯通,最终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总得来说,在培训“好干部”这一目标中,大家都是坚定不移的,但是对其内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化。

(二)培训内容比较统一,对学员的教育缺乏针对性

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让干部充分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意理论、党性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这是干部们必须掌握,也是必须要深刻了解的。然而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之中,这些课程虽然都被设置在了干部们要学习的内容之中,但是因为一些讲课的老师没有进行对学员们进行前期分析和调研,对每一个学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都没有清楚的掌握和了解,以至于让理论缺乏有效的说服力,干部们在学习时,也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有所思有所悟。有的单位在培训干部时,因为经费不足等原因,并没有设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门课程,因此干部只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对该理论进行理解。但是经过了二次解读之后,理论和涵义已经偏离了书本中的意思,对干部的理解造成了困难。

(三)缺乏深入的培训需求,分类培训原则没有得到彻底的体现

在对干部的培训过程之中,分类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培训内容。分类的形式有很多种类,有的是因为岗位的不同进行分类,有的则是按照学员的级别不同进行分类,比如说处级干部为一个班,局级干部为一个班。然而这些分类原则,也都只是单纯的从干部的群体差异性考虑,并没有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实现分类,授课的内容也都是大致相同的,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还有的培训单位,虽然也注意到了学员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且也将分类培训运用到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但是一味的追求个体差异性,却忽视了岗位、党以及国家的真正需求。

二、习近平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创新

(一)严格按照“好干部”的要求进行培训教育工作

要严格的遵循“好干部”的标准来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有效率的干部培训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让干部明确其重要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是做一名好干部的基础,也是干部们应该第一掌握的学习内容。在对干部进行信念理想的加强培训时,一定要掌握好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永远都是干部培训中最核心的内容,既要将干部们将马克思主义阐述明白,又要严格遵循习近平同志的指示,同时还要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理论体系。如果干部们的思想上有什么问题,要耐心的答疑解惑,让干部们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同时,党性修养的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干部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要严格的按照“好干部”的要求,充分结合共产主义的信念理想,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来进行授课。要培养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兢兢业业工作的精神,刚正不阿的品格,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好干部。”

(二)明确培训导向,促进培训实效性的提升

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和国民教育是有差别的,干部教育是要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而国民教育则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播。在进行课程的设立时,要紧跟时事,结合社会热点,中央出台的重要理论内容、干部的能力、心理素养和品德等方面进行考虑。上课的过程中,也要以问题为核心,对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干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逻辑能力,让干部能够更清晰客观的看待问题。

在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干部本身出发, 以人为本,了解教学的真正需求。需求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中包括干部的个人需求,岗位的需求以及组织的需求。要从需求出发,做出详细科学的教学内容。要开展前期调研工作,只有做好了调研工作,才能够进行培训。面对不同的学员,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划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让学员能够更好的进行培训学习。每个干部的成长经历、出生环境、知识理论、个人阅历、文学素养等都存在着不同,在授课时,要根据个体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每个人的实际进行教学。

长期的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最后的实践就是对干部们的学习成果的验收。实践是重要的,只有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干部们才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将干部们带到真正的一线进行实践活动,到广大群众中去,到基层工作中去,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三)一切从严管理,加强学风建设

从严治校,这就要求对干部加强管理,推进学风建设,不论是干部的衣食住行,还是学习和使用,都要制定明确的标准要求。第一,就是要严格要求干部的思想教育,要以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作为首要目标,重视干部的作风教育、党性教育和思想信念的教育。第二,要对干部进行严格的管理,从实际出发,制定全面详细的学习标准,让干部坚持高标准的要求自己,以此来促进学风建设,如果有违反规定的情况发生,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从严治教,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能力和素养。第一,教师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对党要忠诚,要坚持以德施教;第二,教师要有更高的业务水准,作为党校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专业素养,深厚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和实际实现融会贯通的能力。

从严治学。作为党员,能够参与到党校的学习中来,是难以忘怀的经历。因此,干部要秉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有强烈的学员意识,既然来党校学习,那么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不能够因为自身的干部身份就想要走特例。在学习的期间,要尊重教师,认真投入到党校的学习中来。另外,不断完善考核制度,丰富对学院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模式,尤其是经过培训之后,要重点考核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

结束语:要严格遵循习近平教育培训思想进行培训,提高干部解決问题的能力,加强党风建设,促进我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委党校课题组.习近平干部教育培训思想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146-152.

[2]郭兆云.习近平干部教育改革创新思想探析[J].党史博采(理论),2017(10):4-5+14.

[3]陈荣武,蒋佩芳.习近平干部教育思想初探[J].党政论坛, 2015(11):12-15.

老干部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韩国有句古语:“即使是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韩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程度,也是韩国民族长期以来兴办教育的一个原则。过去韩国人称大学生是“牛骨塔里的人”,因为在过去,即使是再贫苦的人家,父母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子女送到学堂读书,许多农民为了送孩子上学将耕地的牛卖掉也在所不惜。在韩国人看来,再苦再累送孩子读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韩国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韩国的教育部是中央政府机构,负责有关学术活动、科学及公众教育的政策方针的制订和执行。各道和广域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在各郡、市也有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专员,负责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活动。政府对委员会进行有关基本政策方面的指导并提供财政支援。

教育资金由中央统一筹措,政府拨款占学校预算的绝大一部分。教育部的预算虽然年年不同,但是通常占政府支出总额的23.9%,1997年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学前教育并非义务教育,但是从1953年起,6年小学教育已成为免费的义务教育。1992年,在乡村开始实行3年初中义务教育,其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将这套义务教育制度推广到全国各地。近年来,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已经制订了学龄前儿童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要求增加幼儿园的设施。

一、韩国别具特色的教育类别

(一)学校教育

韩国的学制分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学院旨在培养博士的研究生课程的大学4年,另外还有两年制的专科大学及职业大学。

韩国有5,721所小学,在校学生有378万名,教师总数则达到138,670名。小学的基础课程由8个主要科目组成:伦理学、国语、社会学、算术、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和实用美术。在一、二年级时,有些课程混合编排教授,从三年级起增设英语和实用美术。小学教师必须是4年制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小学毕业后,年龄在12岁至14岁的少年允许进入初级中学,学习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课程。在过去的30年中,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比率大幅度增加。

自1969年废除初中入学考试以来,韩国初级中学招生便改为按区域抽签分配的制度,不给学生选择学校的余地。这一改变旨在消除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之间的差别,从而使所有的初级中学都能给学生提供同等质量的教育,并免除学生入学考试的压力。初中课程包括11门基本的或必修的科目,若干选修科目以及课外活动。技术及职业课程包括在选修科目之内,以供那些毕业后准备谋职的学生学习。

高中入学制度也于1974年实行“平准化教育”,高中通过推荐、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学生。经国家会考合格的学生可以按区域通过抽签办法决定自己就读的高中。这种修订废除了每个学校自己主持的考试,以使高中教育具有同等的质量。结果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比率也随之增加。有234万名学生在1,892所高级中学上学,在职教师总数为104,404名。高级中学大部分分为两类: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全国共有774所职业高中。申请进入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必须具备初中毕业条件,并须参加道一级的预试。职业高中的课程通常是普通课程占40~60%,职业课程占60~40%,而且理论与实践并重。

韩国高等院校分以下几类:4年制综合大学和单科大学(医学院和牙医学院为6年制);4年制的教育大学(师范学院);2年制的专科、广播函授大学和电视大学;以及2~4年制相当于大学的各类学校,如护士学校和神学院等。

韩国教育法及有关法令规定,所有公立或私立高等院校均须接受教育人力资源部的监督。教育人力资源部负责处理学校招生名额、师资审核、课程设置、学位审议以及规定统一课程等事务。大学校长和董事会董事的任命亦须经教育人力资源部批准。教育公务员法对教师基本资格也作了具体规定。并且,韩国政府于1998年制定《英才教育振兴法》,并先后修订和制定了这一法律和相关实施法令。2000年1月28日,韩国颁布了《英才教育振兴法》,正式确立了英才教育的国家法律体系和教育体系。2002年11月29日,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发表了由7部委联合制定的《英才教育振兴综合计划》。2006年6月12日,以总统令第19513号颁布修订的《英才教育振兴实施令》。

(二)非正规教育

韩国于1961年颁布了《非正规教育促进法》,第四次修改后于1979年公布,使非正规教育制度化。韩国的非正规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那些没有受完正规教育的青年或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课程;另一种则是用来对那些在职人员或非正规学生提供短期的技术或进修课程的教育。初期,非正规教育多强调读写的普及、大龄儿童的教育、农业知识推广课程以及成人教育。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非正规教育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目前,技术训练成为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推动力。主要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包括公民学校和商业学校。公民学校和高级公民学校为那些期望提高或恢复初中正规教育的人提供一至三年不等的相当于正规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商业学校和高级商业学校和高级学校则对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人传授一至三年的职业教育课程。广播和函授大学为在职青年和成年人提供高中之后的四年课程,包括家政学、商业管理、农业、教育学以及公共行政等课程。该大学播放14个30分钟的广播节目和1个30分钟的教育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此外,还通过开放大学网的有线电视频道每天自上午6时至午夜共播放18个小时的节目。修完了所要求的学分的学生可以获得正规高等院校毕业生同等的学位。另外,还有中学的广播函授节目。学校以外的非正规教育包括由政府机构与私人组织提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训练课程。设置的课程范围为特殊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各种技艺。在乡村地区,还开办各种青年班或妇女班,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这些班通常是在晚上利用学院的教室或村民活动中心进行授课。

老干部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从国防生报考和攻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工作现实状况入手,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加强和改进此项工作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国防生报考攻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防生报考与攻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问题成为依托培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大批国防生报考与攻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对优化军队人才结构、推进部队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国家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军队人才需求的变化,在实践中,现有的国防生报考与攻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运行模式遇到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1 现实状况

1.1 规模不断扩大

据对合肥地区三所国防生招生院校近三年国防生报考与攻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情况统计,报考比例分别达到了75%、77%、82%,录取比例达到了43%、46%、52%。国防生报考与攻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和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

1.2 报考动机复杂

通过调查了解,很大一部分国防生考研并不是想着将来更好地投身部队现代化建设,而是把考研读研当作跳板、筹码和避风港。有的认为一旦考上研究生就有了去三大(大城市、大单位、大机关)等所谓好单位的希望;豍有的存在怕苦怕累的思想,认为考上研究生至少可以在学校舒服地多呆上几年,可暂时离开部队紧张而枯燥战备训练生活;三是存在为自己谋后路的思想,认为即使自己在部队干不好,研究生学历对以后转业复员也有很大帮助。

1.3 教育管理断线

为了保证国防生有充足的复习时间,从本科第六学期暑假开始,学校和驻校选培办的教育管理工作纷纷为考研让路,影响正常教育训练工作的开展。考取研究生后,国防生将到部队工作1-2年后方能返校读研,期间还要完成入伍集训、军事院校任职培训等,实际在基层部队工作时间大都在半年到一年左右。部队纷纷反映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国防生基本上是匆匆来、匆匆走,整天脑子里考虑最多的是何时回学校上学,部队想重用又因为时间太短来不及培养,只能挂个闲职了事。回校读研期间,由于目前政策不明確,这些国防生的教育管理上经常处于“学校管不好、部队管不着、驻校选培办不想管”的状态。

1.4 学用严重脱节

目前国防生在地方院校攻读研究生,基本上仍是按照高校的统一要求和规划来进行,与同专业普通生培养没有什么区别。国防生在地方院校读研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培养方式单一、军地双方培养和使用脱节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部队用人单位纷纷反映大多数国防生研究生到部队后,专业知识用不上,难以适应基层岗位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生去部队后,都带着 “技术扶贫”的心理,自我定位不准,往往一遇到挫折,就不安心本职岗位,想撂挑子不干。

2 原因分析

2.1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必然结果

199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快速增长,到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达2000万。在此基础上,我国研究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国防生渴望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成为必然的结果。

2.2 国防生考研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开展国防生考研工作的基本依据是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教育部于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应届本科毕业国防生报考硕士学位研究生若干问题的通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防生读研形势的发展,《通知》内容过于原则化,缺乏操作性,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在诸如报考研究生审批、保留入学资格、读研培养费用、直接读博和硕博连读的审批、返校读研期间的教育管理等问题上还不明确。

2.3 军地协作培养模式不健全

目前,国防生读研培养模式,基本上是由普通高校实行单一型的独家培养方式,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地方学科专业与军事学之间缺少横向跨越兼容,国防生到地方院校攻读研究生在军队建设中总体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致使学用脱节现象严重。

3 对策措施

3.1 端正对国防生报考与攻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工作的认识

目前,我军的高学历人才仍然较为缺乏,与外军存在较大差距。而地方院校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和科研优势,国防生到地方院校攻读研究生,既有利于地方高校了解军队人才培养的需求,又有利于军队学习、吸收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知识和尖端技术。在此意义上,要求我们把报考与(下转第29页)(上接第3页)攻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工作放在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推动依托培养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高度来抓好抓实。

3.2 完善国防生报考研究生审批制度

一是要合理确定培养规模。国防生考研工作要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控制一定比例,具体规模可参照强军计划人数执行。二要严把专业关口。要改变以往国防生完全按照个人兴趣自发报考专业的做法,实行自愿报考与组织推荐相结合,引导国防生把学习热情和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三是要按培养目标分类管理。要按指挥干部、技术干部区分类别,对于指挥干部可以参照军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规定,实施先到部队工作,保留学籍的办法;对于技术干部,应鼓励直接读研,不需保留学籍,以利于专业知识的连续性。

3.3 探索创新军地协作培养模式

一是科学制定培养目标。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科研、人才、信息优势,紧贴部队建设需要,把培养部队建设急需的应用型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二是合理完善培养方式。要借鉴地方人才培养的有益做法,积极推行双导师制度,由军地双方共同指导研究生选定和完成课题,以增强培养的针对性。豎三是军地合力共管。要明确高校、部队用人单位和驻校选培办的职责,特别是要发挥好驻校选培办的教育管理功能,注重将教育管理渗透到专业学习、日常生活等方面,提高免疫力,确保经受得起复杂环境的考验。

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省教育厅社科类项目“国防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课题号:2008SK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老干部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提高其培训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举措。目前,市级党校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过程中存在着主课主业创新不足、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创新需求以及授课教师“单打独斗”等问题。为此,市级党校要在运用需求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主课主业教学方式、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培训方式开发团队等途径创新教育培訓方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

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指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精心设计的一整套教育培训活动方案,包括培训规则、培训要求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参与意识、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最终提高其工作与生活能力的训练方式 〔1 〕。目前,市级党校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相关教育者运用需求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对其进行创新,以期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理论基础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年人学习的目的性往往很强,主要是为了通过学习解决自己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与未成年人的学习目的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目前,很多教育理论大多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往往不能满足成年人的实际需求。成人学习理论是在满足成年人特定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成人整个教育培训过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详见表1)。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培训的范畴,理应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充分重视学员对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不仅要为教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而且要与时俱进,将培训内容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并对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大胆创新。

(二)需求理论

需求理论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需求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人的因素,认为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强调给员工提供参加教育培训计划的选择自由,使员工选择最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需求理论主张学习是一种全脑的投入,应同时发挥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尤其是要发挥体验的功能,在学习中融入认知、情感、行动等因素,以弥补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再次,需求理论强调培训者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而非控制者,需要进行换位思考,积极关注受训者的情感和需求,并与受训者建立一种平等、真诚的关系。现在国内外以体验为主的培训方式,如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就是在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由此可见,市级党校教师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促进者,要找准自身定位,进行细致的组织和积极的引导,以使学员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过程中去,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

(三)经验学习圈理论

大卫·库伯在《体验学习:体验——学習发展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经验学习圈理论强调经验在成人学习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大卫·库伯主张经验学习的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所构成的环形结构。这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分别是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动实践。具体说,学习者把具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反思,也就是对零散的经验进行整理、分享、思考,然后由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思维能力的人(一般是教师)对学习者反思的结果进行讲解,最后再由学习者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解决现实问题。学习者如果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经验,那么就又有了新的学习起点,并开始进行新的循环 〔3 〕。经验学习圈理论一方面要求培训者重视每一个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并且在设计培训项目时考虑这种差异的存在。另一方面,经验学习圈理论倡导集体学习模式,注重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分享、相互启发,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实践证明,经验学习圈理论对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能够为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 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来,市级党校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学员期望素质、能力不断提升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市级党校现有的培训方式仍然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

(一)创新意识不强,讲授法仍然是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新形势下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必然要求。然而,一些市级党校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创新意识不强,讲授法仍然是其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以X市委党校为例,近三年来,县干班培训专题中讲授法所占比重约为93%,中青班培训专题中讲授法所占比重约为91%(各类培训法所占比重详见表2)。笔者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级党校部分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单一、教条的教育培训方式,认为党校教师最重要的是练好基本功,上好专题课,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认识不足。二是市级党校一些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课程的系统培训,只是在师资培训或其他形式的培训过程中接触过培训方式创新课程,对培训方式创新课程的应用往往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把握其精髓并灵活运用,讲授法仍然是他们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

(二)创新范围不广,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大党性教育的力度,增加党性教育的分量,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随后,我国各级党校都加大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力度,并力求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以X市委党校为例,2016年,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分别占到县干班、中青班整个教育培训课程的85%和75%,教育培训方式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仍以讲授法为主要培训方式。如县干班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专题中讲授法约占94%,中青班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专题中讲授法则占到了90%,均高于讲授法在其他教育培训课程中的比重。可见,一些市级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较为单一,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市级党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以X市委党校为例,每年只有一到两名教师有机会参加省级党校师资班的培训,虽然也有一些教师参加了其他形式的培训班,但往往培训时间有限、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从而出现了教师队伍知识更新较慢、视野不够开阔、运用并驾驭不同教育培训方式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市级党校对教育培训方式创新不够重视。有些市级党校在对教师工作量进行统计时,往往只是以教师的授课时间作为统计工作量的基本依据,而对教师创新培训方式却没有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就使得他们创新培训方式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激发。事实上,教师在创新培训方式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前期准备和策划,并且对他们的课堂组织驾驭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硬件设施薄弱,难以满足创新需求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市级党校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总体上有所改善,但与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以X市委党校为例,现有一般讨论室4间,多媒体教室15间,其中能容纳200人左右的报告厅1间,能容纳100人左右的报告厅2间,每间教室都配备了音响、话筒等教学设备,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师开展讲授式教学的需求,但对于创新培训方式的课程却没有专门的教室和相关的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如一些教师在开展信访情景模拟教学时,只能利用现有教室进行教学,而教学过程中学员的课堂表现则全靠任课教师的观察、点评,这就使得学员进入情景模拟场景的速度较慢、程度较浅,对自己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的表现也往往没有清醒的认识,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四)教师“单打独斗”,不能形成团队合力

市级党校教师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单打独斗”,即独自备课、上课。实践中,虽然有些市级党校也开展集体备课、新课试讲等活动,但往往是围绕一些教育培训专题进行的,如以某一专题主讲人为主,其他教师只是从某些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笔者认为,市级党校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X市委党校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程为例,从开设课程到开展教学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一名教师独自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可以独立完成教学活动,但与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教师准备讨论题目存在一定难度。讨论题目要与培训班次学员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班次不同讨论题目往往就不同,因此,教师准备讨论题目时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并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存在局限性。教师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往往只能组织一场讨论,参与人数有限,如有时在一个45人左右的主体班进行课堂讨论时,只有一半左右的学员能真正参与讨论,而另一半学员则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事实证明,市级党校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形成团队合力,进而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

三、 創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有效对策

针对近年来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运用需求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借鉴国内外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的有益经验,提出以下一些有效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

(一)增强创新意识,开发多种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市级党校要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力度,就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新形势下,我国大多数干部的文化程度较高,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对党校学员进行知识更新已经不再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而是要将知识优化、观念更新和能力提升等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实践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这就要求市级党校教师要更新观念,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如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角色扮演式等培训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以使其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优化知识、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市级党校在积极转变观念的同时,还要将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的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如通过适当提高课时量鼓励教师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其次要解决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问题。目前,市级党校教师普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但其并不一定具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的能力,这就要求市级党校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安排相关教师到兄弟党校、省级党校、中央党校、高校等单位参加培训学习,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事实证明,市级党校教师只有在系统学习、观摩、体验之后才会对新型教育培训方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时也才不会徒有形式或生搬硬套,而是能够借鉴经验、结合实际进行不断创新,进而使新型教育培训方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找准创新重点,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的创新

目前,市级党校在开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时,主要以讲授式为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笔者所在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后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一方面,要提高现场教学的质量。现场教学不仅仅是带学员去看现场、去听讲解,更重要的是让学员在真实的情境下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教师引导学员思考和讨论、对讨论内容进行凝练和扩展以及对整个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学员要在看和听的基础上增加思和说环节,从而形成学习圈,以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运用讲授法开展教学活动时,虽然能够系统、全面地传授理论知识,但难以真正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培训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市级党校教师要对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如开发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让学员多向交流、互动参与、体验感悟、经验共享,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进一步提高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培训环境

目前,一些市级党校开展教育培训所需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不能完全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的需求。为此,市级党校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培训环境,为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造条件。首先,对于稳定的、效果较好的创新培训方式课程可以按照标准筹建专用的教育培训教室。以X市委党校为例,情景模拟课程——无领导小组讨论已经开设了四年,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因此,学校可以筹建一至两间专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室,教室要配备专用的桌椅、话筒、单向玻璃隔间等相关设施,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其次,市级党校要对现有教室进行重新布置,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如多媒体控制系统、笔记本电脑等,以满足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基本需求。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做法,既能节约经费,也能满足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基本需求。

(四)成立新型培训方式开发课题组,形成团队合力

市级党校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之前“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培养合作意识,成立新型培训方式开发课题组,以形成团队合力。首先,课题组成员最好控制在两至四人。一堂培训课程往往是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辅助教师或者两名教师(双讲式)共同完成,两名教师基本上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但考虑到开发新型培训方式的需要,可以适当增加课题组成员,但不宜过多。笔者认为,课题组成员如果过多,思想观念往往难统一,有时反而会分散团队力量,影响教育培训效果。其次,课题组成员在年龄结构上最好是老中青相结合。这种年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一方面可以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培訓方向和课堂教学进度,同时还能够提升年轻教师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的能力。再次,课题组成员最好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这样可以避免专业的局限性,并且能够为学员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多的启发,进而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对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校教师不仅要深刻认识到,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为实现培训目标和实施培训内容服务的,而且要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参 考 文 献〕

〔1〕陈福今.公务员培训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170.

〔2〕王玉倩.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2):127-129.

〔3〕弗朗茨·里伏特.怀特海的循环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05-108.

责任编辑 芳 晔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方法论文范文下一篇:生活化幼儿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