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范文

2023-12-22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范文第1篇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粤西沿海地区224所农村学校的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体育教师数量基本达到规定要求,但专职教师存在缺口;教师性别、年龄结构较合理,学历、职称层次偏低;教学工作量大、科研能力差、工资收入低;体育教学质量不高,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有待加强;体育经费、场地、器材严重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农村学校;粤西地区

农村问题是国家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1]。农村学校体育作为农村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会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廣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的通知精神,本研究通过对粤西沿海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揭示该地区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探索该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3个地级市224所农村中小学(市、县政府所在地城区范围外的中小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雷州、电白、阳春3个地区农村学校作重点调查。在所调查农村学校中高级中学28所、完全中学46所、初级中学63所、中心小学24所和村小学63所。

1.2 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2010年7月—2011年6月,课题组成员先后5次赴雷州、吴川、信宜、电白和阳春地区进行调查。

2)问卷调查:课题组统一制定《粤西沿海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表》,调查时间为2011年7月—2011年11月,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150份由我校生源地在粤西农村地区的学生,利用暑期调查完成,100份由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农村体育教师完成,另50份由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我校毕业生完成,共回收问卷246 份,回收率为82%,剔除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224份,有效回收率为74.7%,问卷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访谈:访问了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广东省教科所、部分地区教育局主管体育的负责人,利用假期体育教师培训的机会,召开座谈会对所调查学校的教师进行访谈。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粤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背景与概况

粤西是广东省西部地区简称,位于我国大陆的南端,濒临南海和北部湾,包括湛江、阳江、茂名3个地级市,属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3]。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是影响粤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最根本的原因。经济的贫困和落后,带来的一定是文化、教育的衰微,而且经济越贫困,教育就越得不到发展,从而导致经济更加贫困,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不容乐观[4]。目前,粤西地区共有中小学5 651所,在校中小学生人数达337.4万人,其中农村中小学4 577所,农村在校学生210万人,占总学生人数60%以上。其中办学规模在300人(指在校学生)以下的学校有2 938所(全部在农村),占小学总数的52%。初中也有17%的学校办学规模在500人以下。

2.2 粤西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管理现状

1)粤西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管理结构。

粤西地区农村学校的体育管理体制基本健全,在调查的224所农村中小学中,由副校长直接管理共有191所,占总数85.3%,由教导处或其它部门负责管理有26所,占11.6%;有7所村小学体育管理工作无人问津。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4条规定,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5],目前粤西农村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多数学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能够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农村中学和小学中心校的管理体制相对健全,但农村其他小学的管理较弱。

2)《条例》的执行情况。

《条例》是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体委发布的开展学校体育作的重要依据和法规。实施《条例》是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调查的224所学校中,有30.4%的学校能够完全执行《条例》,有65.2%的学校对《条例》能部分执行,有4.4%的学校没有执行。这表明《条例》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学校体育法规文件在粤西农村学校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3 粤西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1)体育教师数量。

在所调查的224所学校中共有体育教师1 543人,其中专职教师有1 370人,占88.8%;兼职教师153人,占9.9%;代课教师20人,占1.3%。参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以下简称《标准》)有关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基本标准:“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6]。粤西地区农村中学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331,基本达到规定要求;小学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814,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由此可见,专职体育教师的缺口主要在农村小学,这是制约和影响农村小学体育的开展及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2)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

粤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专科学历以上的1 360人,占总数98.6%,其中本科学历的1 023人,占总数74.4%;小学体育教师专科学历以上的89%。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基本达到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体育师资的要求,即小学体育教师具有中师毕业程度(专职体育教师具有中师体育班毕业程度),初中体育教师具有体育专业专科毕业程度,高中体育教师具有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程度标准。粤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拥有高级职称人数只占总数的8.7%。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没有一名特级体育教师。原因是体育教师队伍年轻化、学历层次偏低、教学研究成果少。

3)体育教师的性别、年龄结构。

在调查的1 543名体育教师中,男教师1 322人,占85.7%;女教师221人,占14.3%。男女教师比例为6︰1,女教师明显少于男教师,其中小学女教师比例高于中学;在年龄结构方面呈现塔型结构,30岁以下的青年体育教师占38.5%,31~40岁的教师占41.8%,41~50岁的教师占17.4%,50岁以上的教师占2.3%,中青年教师已成为粤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力量。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该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中青年教师精力旺盛、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工作热情较高、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粤西农村体育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多数教师承担的工作量远远超过了规定任务。在教师承担体育课教学方面,依照《条例》中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量规定,中学12~14学时/周,小学14~16学时/周的标准,中学有66%的教师超过14学时/周,小学有42%的教师超过16学时/周。同时,他们中大部分人在承担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之外,还要承担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等工作。在所调查的1 543名教师中,91.4%的体育教师都要兼任其它事项。其中30.2%的体育教师要负责课余训练,87.9%的体育教师要带早操课间操,58.9%的体育教师负责辅导课外体育活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过重的工作负荷既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长期持续发展,

5)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现状。

在调查的1 543位体育教师中91.6%的没有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多数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知识面较窄,理论水平较低,科研能力较差。粤西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急需提高。

6)体育教师的工资收入。

调查显示粤西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的月工资在1 000元以下的占4.2%,1 001~2 000元的占89.2%,2 001~

3 000元的占6.2%,3 000元以上的仅占0.4%。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月工资大部分集中在1 001~2 000元。按照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31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粤西农村体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与该地区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存在明显差距,近50%的农村教师和乡镇教师反映没有按时或足额领到津贴补贴。教师工资水平低,是造成粤西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主要原因。

2.4 粤西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1)新课程实施及体育课开设情况。

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粤西农村学校,有85.7%的学校能够实施新课程,仍有14.3%的学校未实施。

粤西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开课率为100%,有93.3%的学校学生每周上2次体育课,有19%的村小学学生每周上1次体育课;95.1%的學校体育课教学男女生不分班;6.7%的教学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下,全部在村小学。36.6%的教学班级在60人以上,主要在中学。

2)教师教案编写情况。

在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有1 048名教师有完整的教案,占总体67.9%,有89名教师没有教案,占5.8%。在能否持教案上课方面,中学好于小学。从抽查教案质量情况看,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照搬教学参考书现象严重,课后反思还不够,个别教师的教案比较简单,教案中没能体现学生的活动。

3)学校课余体育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校能够做早操,30.9%的学校有课间操。从早操、课间操活动内容来看,大部分以做广播操为主;有46.6%的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中学主要是练习中考达标内容,小学主要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粤西地区农村学校58.9%的有运动训练队,其中77.8%的中学有运动训练队,30.7%的小学的有训练队。从运动队训练形式来看,主要以比赛前临时训练为主,坚持长年训练的很少。从课余运动队训练的内容上来看,主要以田径、篮球为主。

2.5 粤西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现状

通过对近3年体育经费的调查,91.2%的中学和52%的小学有数量不等的体育经费,但大多数学校无稳定的经费投入,粤西地区农村小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不足1.3元/年,中学不足3.2元/年。通过调查92.7%的教师认为,体育经费不足是制约粤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走访、座谈还了解到,各学校每年体育经费开支主要用于举行各种较大型体育比赛,实际用于添置体育器材的经费极少。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简陋、体育器材缺乏,体育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与国家配备标准差额悬殊,粤西地区农村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3 粤西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

1)各级行政领导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规范农村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认真贯彻执行《条例》。根据粤西地区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和评价体系,把体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粤西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2)狠抓粤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劳动特点以及与他们的崇高社会地位相符合的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工资待遇,鼓励教师科研创新,对在职体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对教师定期达标考核,提高体育师资质量。大胆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一是要不拘一格向社会招聘有志于农村学校工作的优秀专职体育教师和体育毕业生,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学历层次,二是积极挖掘社会富余人才资源,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鼓励实行专兼职结合、开放式的教师选用模式,提高教师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益。

3)加强管理,加大检查力度,要把上好体育课作为粤西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继续抓紧抓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搭建体育信息交流平台,学习其它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先进经验,推广“导师制”校本培训,采取优质课评比,请优秀体育教师送课下乡等方式,促使粤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重视农村学校课余体育的组织与管理,结合粤西地区农村学校实际,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区别对待开展适合学生的体育活动,如传统武术、毽球、定向越野、现代健身操等,把趣味性和健身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地区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4)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的扶持力,改善粤西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办学条件。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一定体育经费和场地设施作为物质保障,没有经费保障,学校体育就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通过多种渠道切实解决经费问题。吴川市提出“五个一点”的做法为粤西其它地区农村学校提供新的启示。“五个一点”是指在经费筹措投入方面,上级拨给一点,县里拿出一点,学校挤出一点,群众集资一点,企业赞助一点[7]。总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要丢掉“等、靠、要”等消极思想,要积极创新,自筹资金自制设备将是粤西农村学校体育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朱家新,沈丽玲. 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社会环境的理性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16-20.

[2] 林楚辉. 当前学校体育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思考[J]. 体育与科学,2009,30(1):83-86.

[3] 粤西网. 粤西地区(粤西简介)[EB/OL]. http://www.gdwest.com/a/20110509/16595.htm,2011-05-09.

[4] 陈德林. 湖南省侗族地区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4):543-545.

[5] 国家教委.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EB/OL]. http://www.

Pep.com.cn/tiyu/jszx123/zcfg/201009/t20100909_888084.htm,2012-07-12.

[6] 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Z/OL]. http://www.qzljjy.com/yq/showArticle.

asp?ArticleID=7111,2012-06-22.

[7] 張晓静.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4):135-136.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范文第2篇

1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 2007年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师有1061.8万人, 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在农村, 农村小学教师有352万多人, 占到小学教师总数的64%左右。解决我国农村的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但是,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制约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1.1 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原因, 农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以及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总体上表现在:学科结构上, 当前, 农村小学校中主体学科的教师多, 新型学科的教师少;年龄结构上, 年纪偏大的教师多, 年轻教师人数比较少。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学科结构上来看, 农村小学校的教师在学科结构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衡问题。语文、数学等主体学科的教师比较充裕, 而外语、音乐、计算机、德育等学科的教师却严重不足。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普遍较大, 年轻的教师很少, 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明显。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而且首先反映在其教学观念上。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农村教师知识老化, 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 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很难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2 农村小学教师的地位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 由于受经济社会大发展, 西方风气传入农村以及农村观念变化的影响, 农村地区尊师重教的风气大不如前, 农村教师在当地农民心中的地位也大大降低。当地农民认为孩子虽然去学校接受了基础教育, 但是能够升学并走出农村的还是少数, 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好, 教师的水平也不高, 对孩子的前途难有决定性保证, 还不如在家务农或出外打工, 因而对教育并不重视, 对当地的教师也并不尊重。有的家长则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学校教育质量不高, 接受教育后不能找到理想工作反而“因教致贫”等原因归咎于教师, 使得教师觉得处境很尴尬。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农村教师的地位不高, 尊师重教氛围不浓的问题。农村教师们的工资水平不但和城市教师无法相提并论, 甚至不能满足他们当前正常的生活需要, 并且微薄的工资还经常面临着拖欠和克扣的情况。

1.3 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问题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 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缺少专项经费的支持, 制约了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经费大多依靠学校和教师分担, 对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明显不足。小学教师培训机会少、时间短, 形式单一, 针对性差, 严重制约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大多数农村小学校由于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根本无力让教师培训进修进行知识更新, 加上农村教师工资偏低甚至长期被拖欠, 教师本人无力承担在职培训和学习的费用, 导致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培训基本上处于无计划状态, 教师教育能力和专业知识提高长期处于自发成长的局面。首先, 培训经费的缺乏是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得不到培训机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没有专项经费支持, 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大多是学校和教师自己承担, 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的资源与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明显不足。其次, 培训机会偏少。最后, 培训形式单一。在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接受的培训中, 培训形式和教学手段都比较单一。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是利用双修日和寒暑假期间集中上课, 这种集中大班上课的形式缺乏多样性达不到满意的培训效果。

2 加快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不合理由来已久, 要改善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 使结构更合理, 更适合基层教育的发展同时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 首先是体制上的改革, 农教育部门、学校到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营造一个引进农村小学各学科专业教师的良好平台。其次, 严格把关, 坚决按照对口原则引进高素质基层小学教师。

2.2 实施农村教育的城市援助

加强城市教育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援助机制, 引进城市先进的城市教育理论。首先是支教期限和支教的学科应符合教学实际。在城镇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政策中没有对支教的期限作明确的规定, 有的则定为一年有的规定为几个星期, 这样造成了很多支教的城市教师是跟班上的, 支教时间过短违背了教学的规律, 严重影响了该学校的正常教学。总的来说,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对口支教工作的形式主要有短期支教、兼职支教、下乡示范等多种形式, 用一个固定期限来要求所有支教形式的做法显然与实际不符。所以, 可根据支教形式的不同对支教的时间做一个灵活的规定。其次应加强对支教教师的绩效考核科学制定奖惩措施。无论是“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 还是“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对于支教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支教学校的绩效都没有一个评价考核的标准。为了鼓励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 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 但是这些措施因没有绩效考核的支撑往往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所以, 我们应加强支教的绩效考核, 科学的制订奖惩措施。

2.3 加大农村特岗教师支持力度、加大三支一扶政策的扶持力度

首先, 明确具体的优惠政策。“特设岗位”计划在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时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增强吸引力。优惠政策可以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来制订。物质方面, 给予特岗教师一定的奖金、补助和津贴, 可考虑报销他们每年假期回家的车旅费;精神方面, 鼓励和弘扬他们的精神, 让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特岗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激励他们带着使命感和荣誉感更好的投入工作。其次, 应明确特设岗位教师的再就业政策。“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教师聘用期为2~3年, 2~3年后教师将面临着第二次就业, 那么计划的政策中应该明确这些高校毕业生2~3年后的再就业政策, 做到人才的合理流动, 确保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2.4 完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政策, 送农村小学教师去培训等

首先, 设立农村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不力的首要原因是培训经费不足, 所以国家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该将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 并制订严格的标准, 每年按所需培训教师的实际需要划拨到各地政府财政和教育部门, 实行专款专用。同时, 县级、乡镇财政还应列出资金项目专门用于对农村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培训。其次, 开展多样化培训方式。培训的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再次, 加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加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促进小学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提高广大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 开展岗前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工作, 以此激发广大中农村小学教师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

2.5 提高基层农村小学教师的地位

从1993年颁布《教师法》以来, 农村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城乡差异比较大, 农村教师远不如城市教师那样受人尊重, 歧视、打骂农村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期不时有小学教师由于心理压力大自杀的现象发生, 严重地挫伤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所以保障并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仍是一个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到, 依法严厉打击损害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为农村小学教师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和教学环境。其次, 在农村大力宣传小学教育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在农民中树立教育兴农的意识。再次, 大力表彰优秀农村小学教师, 给予农村学小学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 使农村教师的劳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承认。全方位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2]。

2.6 完善保障机制, 加大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

首先:明确各级政府保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的责任。其次:落实好国家和省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各项工资待遇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所以应该按照相关文件政策落实好教师的福利待遇。再次, 建立和完善农村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科学设岗, 充分发挥薪酬激励效能。真正做到科学设置岗位, 完善绩效考核和人员评价的机制。

3 结语

解决我国农村的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但是,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制约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通过多年的基层小学工作经验, 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 本文所论述的相关措施是加快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的可行举措。

摘要:目前,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教师素质偏低、结构不够合理以及农村小学教育的培训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 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从而影响了整个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实施农村教育的城市援助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快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金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5) .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范文第3篇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终身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把学前教育正式提出来, 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到教育的体系中, 体现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1]。

南阳市, 地处中原地带, 属于内陆地区, 总面积2.66万平方千米, 总人口1055万人, 辖1市、2区、10县, 以农业为主, 经济落后。落后的经济使南阳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师福利待遇等相对很差, 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不乐观,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很慢。所以, 加强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笔者采用面对面的非正式访谈的方式。为了全面了解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访谈调查南阳市唐河县5个、新野县3个、内乡县3个、桐柏县4个、西峡县5个, 共20所农村幼儿园, 共计教师35位、园长12位。覆盖面积较广, 基本上可以反映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真实情况。研究者把幼儿园老师、园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幼儿园家长为辅, 从一线调查收集到了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学历、年龄、教龄和职称等;还有待遇和福利情况、工作量情况、社会地位情况和培训情况等。结合农村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又走访了南阳市教育局托幼办的相关负责人, 针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就家长如何看待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访谈了部分农村幼儿家长。通过观察和访谈, 让笔者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客观的了解, 同时对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也有了自己的见解[3]。

再结合许多专家学者关于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成果, 发现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 工资福利待遇比较低, 生活没有保障, 缺乏自我的认同感

工资福利待遇比较低, 生活没有保障是影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问题。通过对以上20所幼儿教师工资调查统计分析, 幼师们的平均月收入水平在1100到1300元之间。工资收入在1300元以上教师只占18.5%, 这部分教师多数是有编制的教师和幼儿园的园长等, 她们年龄较大, 工龄较长[4]。此外, 基本上所有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医疗、养老、生育、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在对唐河县毕店镇一名民办幼儿教师的访谈中, 她说:“工资1300元, 不给签劳动合同, 不给交养老保险, 没有任何生活保障。除去每月的必要开支, 所剩无几。当幼师还不如去工厂里打工, 每个月也少能拿2000多元, 做老师真的没法养家。”1贫乏的物质待遇, 让很多农村幼儿教师不堪负重, 大大降低了幼儿教育的职业魅力。另外, 调查发现, 58.6%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很低。不少人认为幼师们就是“哄小孩”, 幼教工作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不管在理论上承认幼儿教师有多么高尚, 幼教工作有多么重要, 但在现实中,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幼教工作是一种普通的、让人自然的联想到保姆的‘简单劳动’。以上种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的稳定和发展[5]。

(二) 社会地位很低, 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压力过重

长期以来, 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自身定位不明确。在南阳市农村地区, 许多人认为幼儿老师不是老师。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编制管理和福利工资待遇等诸多方面因素, 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位临时的打工仔。另外, 农村幼儿教师享受不到规范的职称评定制度。幼儿教师享受不到职称晋升的通道, 这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感。这种被忽视的尴尬境地, 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农村幼儿教师的自尊心,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热情[6]。其次, 幼儿园老板以赚钱营利为目的, 为了降低支出成本, 提高办园的利润, 尽可能减少班级和幼儿教师数量, 尽可能多的招收幼儿入园, 师幼比例不协调, 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每班只配备一名教师, 每个班的幼儿人数在45—55人之间, 有的幼儿班师幼比例甚至过高。在极个别农村幼儿园, 一个人往往既是老师又是保育员, 又负责整个幼儿园的事务, 这些直接导致教师工作压力过重。

(三) 学历水平不高, 专业素养比较差

教师的学历是反映教师水平的重要标杆之一, 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访谈的20所农村幼儿园教师中, 初中或中专学历占总数的48.9%, 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19.8%;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占35.6%, 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占64.4%;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占20.3%, 非正式教师的占79.7%。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低学历、低资质的幼儿园老师师是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主要构成部分。低学历、低资质的教师进入幼儿教师队伍, 使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严重降低, 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学历水平不高, 意味着他们基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 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化的训练, 专业素质普遍比较低。没有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团队,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四) 培训机会少, 专业发展困难

教师专业发展, 就是指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中, 通过各种在职学习, 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增强专业技能, 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2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 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享受继续教育。访谈中发现, 20家幼儿园中, 有11家幼儿园的老师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 其他9家园的老师参加过一些内部培训, 很少参加外部培训。在对唐河县古城镇一名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 他说:“老师出去培训, 幼儿园工作就会没人做, 另外出去培训还要花钱, 不组织培训即省钱又省力, 反正没人管, 何乐而不为呢?”3总之, 经济的限制、管理上的松懈, 导致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 专业发展较困难。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生活压力大, 自学能力差, 再加上信息封闭, 专业资料少, 他们很难通过业余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外, 农村幼儿教育观念的落后, 使得教师不注重专业水平的提高。以上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举步维艰。

二、结束语

本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的方法, 和经过访谈所获得的资料, 对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描述, 发现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队伍的工资福利待遇、学历水平、社会地位、培养培训四个方面, 从而说明南阳市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况十分艰难, 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 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最后希望本研究能对建设南阳市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有所帮助。

摘要: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 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要想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由于南阳市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况十分艰难, 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水平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现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队伍的工资水平、社会地位、学历层次、培养培训等四个维度, 通过研究分析希望能对建设南阳市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有所帮助。

关键词: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2017-12-10, 人民网.

[2] 李颖, 李敏.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9 (9) :122-126.

[3] 张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与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 2010 (11) :18-20.

[4] 李明军.浅析幼儿教师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新西部, 2011 (3) :62-62.

[5] 朱扬寿, 曾福生, 陈蜀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12) :38-40.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范文第4篇

1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具体领导下, 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随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变化和发展, 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教师队伍在思想观念上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农村教师认为, 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无关紧要, 是为了完成上级政府组织的培训任务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农村教师队伍培训的重要性。二是对农村教师队伍在培训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上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尤其是乡 (镇) 农村教师队伍培训的规划还不够完善, 年度计划还不够具体, 培训任务还不够细化, 难以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三是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对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学习需求以及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缺乏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 在教育培训工作中, 还存在以会代训“一锅煮”的现象。四是在培训方式上缺乏创造性。课堂教学多、现场示范少, 书本学习多、实践操作少, 学员被动适应多、师生互动和学员主动参与少, 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五是资源不足。在培训的师资力量、基地建设上投入精力还不够。同时, 农村税费改革后, 乡村集体财力普遍减弱, 维持正常运转尚且困难, 要加大教师队伍培训投入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经费的不足, 一些好的设想和计划也只能成为空谈。

2正确应对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科学确定规划, 增强教育培训的前瞻性。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1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会议精神,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 相应的制订出农村教师队伍教育培训的规划。农村教师队伍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 各主管部门和各级培训机构要围绕农村教育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题, 从培训观念、培训资源、培训主体等方面进行整体性构建, 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 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规划。在培训规划的制订上要着眼于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 真正取得“教师经常受教育, 学生长期得实惠”的成效。

(2) 整合资源, 形成教育培训的合力。要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和“强基础、抓教育”的战略部署, 围绕降低培训成本, 增强培训效果的目的, 进一步整合资源, 形成教育培训的合力。一是由教育部门牵头, 协调人事、教师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 以及乡镇技术和信息部门, 对基层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或轮训, 使他们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 掌握教育信息技术, 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二是挖掘培训潜力, 内抓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外联各类高校, 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 解决基层教师培训学校校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的问题, 建立自主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三是健全电化教育网络, 延伸远程教育站点, 把教师培训中心建成教学、科研和咨询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培训主阵地。四是创新载体, 加强基层涉教部门和乡镇站所服务人员的培训, 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教育、善管理的专兼结合的农村教师队伍培训的师资队伍, 形成优势互补、开放互动的大培训格局。

(3) 合理设定内容, 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发展农村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是党和国家“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作为农村教育发展主力军的广大教育管理部门和农村教师需要在思路上先谋一筹、在建设上先迈一步。这就要求教育培训部门立足解放落后的教育观念、立足发展民族地区教育这个实际, 精选培训内容, 使培训内容贴近农村教育发展目标任务, 贴近农村教师工作实际, 贴近农村教育现状, 切实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理论修养和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本领。

(4) 创新方式, 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当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的发展, 广大农村教师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 对培训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育培训部门要不断创新方式, 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方式。在培训方式上要实现从单向传授向双向互动交流转变。要从传统的以教员讲授为主转向教员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 从课堂讲授转向学员自主性学习, 从以教员为中心转向以学员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互补, 经验共享。结合民族地区地域广阔, 人口稀少, 不便集中培训的实际, 大力普及农村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培训形式。同时, 强化相关部门、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轮岗力度, 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让广大农村教师在实践中接受培训,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5) 精心制定制度, 增强教育培训的规范性。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实行教育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 进一步明确责任, 加强管理, 落实保障措施。要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 跟班检查、及时反馈, 帮助培训机构提升教学质量。要落实农村教师教育培训工作与实绩考核挂钩的制度, 切实把农村教师队伍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要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培训轮训档案, 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相关规定, 把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 包括遵守培训纪律、思想认识与能力考核评估结果等情况认真记载, 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健全激励机制, 坚持学用结合, 对学习培训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农村教师在职称 (或职务) 晋升上优先考虑, 形成正确的教育培训导向。

总之, 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 在教学实践中, 要自觉探索规律, 不断分析总结经验, 使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摘要: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 对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 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 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范文第5篇

上伍乡位于青县东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加工业型乡镇。近年来,乡党委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实施固本强基工作,农村党员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特别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发现,我乡农村党员队伍在改革的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党员先进性,损害了党的形象。现将主要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乡农村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乡有党支部24个。其中农村支部15个,全乡共有农村党员人数663人,其中女党员31人占党员总数的4.7%。党员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党员105人,占15.8%,36-45岁的党员130人,占19.6%,46-54岁的党员101人,占15.2 %,55-59的党员105人,占15.8%,60岁以上的党员222人,占33.5%。文化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党员517人,占78%,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党员135人,占20.4%,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党员11人,占1.7%。

二、我乡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发挥作用状况

近年来,我乡广大农村党员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投身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在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学习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等方面发挥了农村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较好的体现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

1、带头转变思想观念。部分农村党员带头树立依托市场致富的观念、依靠科技致富的观念,带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时抓住机遇,闯出了新路。

2、带头学用科学技术。一大批农村党员带头树立“先富”观念,掌握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率先致富奔小康,并通过自己的示范,带领周围的群众致富。

3、带头勇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年来,我乡许多农村党员面向市场,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畜牧、水果等优势,发展复式种养,科学种田、科学种菜,面向城市服务生财,已经先富起来。这些“党员大户”利用他们致富的一技之长或多年闯荡市场的经验,当好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正确引导和帮助周边农户实现共同富裕。

4、模范履行党员义务,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大多数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表现较好,一旦组织安排了工作任务或遇到紧要时刻,如在防治非典、处臵突发事件的时候,他们的先进性就会体现出来,从总体上维护了党的形象。

三、我乡发展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党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一方面部分村党支部不能与时俱进地确定党员发展对象。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能按照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经济建设的新需要吸收社会各个方面的先进分子到党的队伍中来,致使党员发展难以突破党员老龄化的现状,我乡现有农村党员663人,其中35岁以上的558人,占到了84.2%。另一方面部分村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存在错误观点。他们认为发展新党员会对自己的职位造成威胁,干脆不去发展党员。凡此种种原因,造成党员结构不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村内各项事业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大大阻碍了农村工作的开展。

二是农村党员文化水平总体偏低。部分村党支部对党员发展工作认识程度差,嫌麻烦、图省事,不愿按程序办事,直接影响了所发展党员的质量。全镇党员663人中,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2%,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为我镇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就拿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而言,现有农村党员大都停留在会使用、会操作远教设备的基础上,更有甚者根本教不会远程教育的

使用方法,没有真正起到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没有起到党员应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农村女性党员比例偏低。在农村发展党员过程中,由于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妇女党员发展比例偏少,直接造成农村党员队伍中性别比例不合理,农村妇女干部后继乏人等不良后果,制约了广大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我镇有妇女党员31人,仅占全体党员数的4.7%。

四是入党把关不严格。部分村党支部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之前,片面考虑其文化程度是不是高、是否能致富等表面现象,却忽略了表面现象背后是否有不合党章的行为,并没有严格考察其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和现实表现,从而使“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很容易使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混入党的队伍。部分村支部发展党员时受家庭利益和宗派势力的影响,无视党的组织原则,在确定入党人选时优亲厚友、拉帮结派,把发展党员作为自己扩大势力和延袭权势的途径,制造“党员家庭”、“党员团伙”。

出现以上问题胡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有时没有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们虽制定了政策,发了文件,制度上了墙,文件发到了人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重视了抓经济建设,抓计划生育工作、抓社会治安工作而忽视了党的建设;重视了抓乡镇党员干部素质、抓党支部班子建设,而忽视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二是对农村党员疏于教育和管理。少数农村党支部不能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等,放松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忽略党员作用的发挥,村内工作既不向党员通报,更不向他们征求意见,使党员成了挂名党员,久而久之,作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逐渐淡漠,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逐渐失去感召力和号召力。少数村党支部对农民党员管理不力,缺乏必要的监督,使得一些农民党员利用手中的一些权力,以

权谋私,欺压群众,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使一些农民丧失了对党的信心。

三是放松了对青年农民的教育。当前,仍有个别村存在着党员活动无阵地,青年活动无场所,政治学习无资料,思想教育无人抓的现象,放松了对青年农民党员的基本知识教育,农村思想教育出现了“断档”,使一些青年农民思想较混乱,缺乏共产主义理想,认为共产主义遥远,入党吃亏,当党员规矩多、活动多、会议多、不自由、受约束,影响致富,少数青年农民对党认识片面,逐渐淡化了入党的愿望。四是发展农民党员的程序不够规范。少数基层党组织不能严格按程序办事,有的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上搞个人说了算,有的不经过一年的培养期就直接上报申请入党,有的在培养期内忽视培养教育,有的甚至不经过党支部大会就上报审批入党,从而导致少数乡村在发展党员中搞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农民党员的质量。

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都能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农村特点的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但是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管理缺乏科学性。受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有的村党组织书记认为抓村务是“实”,抓党务是“虚”,不愿把精力放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未能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个别村未能很好地发展党员,新鲜血液得不到及时补充,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甚至出现党员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现象。二是教育管理缺乏连续性。有的村党组织平时不注重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不注意了解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未能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等。有的村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没有得到较好落实,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党员教育管理缺少活动经费,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具体工

作一般是放在年终或检查时突击抓,学习文件、交流经验等工作均存在观望等待现象。

三是教育管理缺乏全面性。有的村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只重视在职党员,对分散不易联系的外出党员、农村无职党员往往很少顾及,有的甚至故意回避,工作落实不彻底,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空挡,造成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偏向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

四是教育管理缺乏及时性。有的村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只注重解决党员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忽视了党员的思想品质、人生信仰、个人小节等方面存在的不易掌握或情节轻微的隐性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教育管理,致使个别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五是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有的村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滞后,把教育管理等同于读书、念报、学文件等,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很少推心臵腹的进行思想交流,未能结合党员的具体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管理内容简单,方法呆板,学习效果不明显。

五、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创新表彰激励机制,优化党员利益导向。过去,对党员的考评履行义务是硬指标、激励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忽视党员具有双重性,特别是忽视党员作为一个普通的生产消费者的本能需求,过分强调党员奉献特质。针对此种状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必须探索建立健全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党员表彰激励机制,真正让党员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和对等。

2、在强化责任上下功夫。健全责任网络,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年初签订的党建目标责任承诺书和年底述职内容,形成级级抓、层层管的良好格局。健全奖惩机制。要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宏观和指导性计划,对重点村、难点村单独下任务,重点推进。对完成指导性计划好的党委上级每年予以表彰。

3、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打造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一是要坚持分级负责,分层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要注重典型引路。改进选人、用人办法,更新观念,采取多种形式选好配强有政治头脑、经济头脑、科学头脑和有组织领导能力、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能力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范文第6篇

如何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基层组织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部分,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落实搣三个代表攠重要思想,在新

形势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农村基层组织的作风建设中,农村干部的作风建设起着关键的和根本的作用。

一、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干部作风的好坏,决定着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各项决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干部作风就是党和政府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农村干部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对群众的感情如何,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态度、方法怎样,是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农民群众都十分关注。农村干部的形象,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广大农村干部能否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明显突破;能否代表农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科技文化工作、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明显进展;能否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上取得明显效果,都需要广大农村干部具有扎实的作风,身体力行,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心全意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稳定压倒一切,农村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当前,在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有的地方兴办公益事业超越群众的承受力,村级负债重等,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改进农村干部的作风,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增强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解决农村复杂矛盾的本领。

二、当前农村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干部队伍的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这一点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广大农村干部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从近几年来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一些农村干部作风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以XX县为例,从县纪检监察机关统计的近几年农村信访看,呈逐年上升趋势。就农村信访反映的问题来看,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到干部作风问题,从民主法制问题到经济问题,从村务公开问题到田边地角纠纷问题等。尽管引发农村信访问题原因错综复杂,但归根到底,“人”都是作为引发一切矛盾的主要原因。有的问题的发生、有的问题久拖得不到解决,这多半与农村干部的作风有关。综合来看,我县农村干部存在以下几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思想素质差,以权谋私。个别村干部长期不学习,缺乏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办事的奉献精神,成天只想着手中的一点点权力怎样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有的干部在群众建房等办手续时,在征地过程中私下索要好处,不给好处就不办事,甚至刁难,有的甚至贪污挪用集体资金。

二是个人独断专行,作风霸道。有的村干部任职时间长,平时不注重学习提高,凭经验办事,乱表态,瞎指挥。有的作风霸道,私心重,处事不公,群众反映强烈。有的缺乏民主意识,不懂领导方法和领导要求,唯我独尊、拉帮结派、互不团结,导致“两委”工作不配合,领导班子的凝聚和战斗力不强。

三是片面理解法律,知法违法。一些地方在组织制定《村规民约》过程中,不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片面理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断章取义,错误认为村民自治就是几个村干部说了算,或大部分群众不反对就行。制定出的《村规民约》程序上不合法,内容上违法。这些《村规民约》在执行过程中隐形加重农民负担,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部分群众多次越级上访。

四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混水摸鱼。有的村组财务制度长期不健全,收支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一人负责,既是经办人,又是审核人,一个口袋装票子,一个口袋装条子,收支全靠良心账。甚至有的村还出现村支书、村主任各管一部分资金,随意开支,在上级组织财务清理对开支发票提出质疑时,才相互证明开支属实。有的村干部集体一起吃喝、私分公款,还订立攻守同盟,导致个别地方歪风邪气助

长,正气不能伸张。

五是不识大体顾大局,以我为中心。由于村干部家在农村,自己也是农民,长期大量的农村工作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每年领取一定的补助与付出的不相适应,使得少数村干部有吃亏的思想,不愿干和不想干,不严格要求,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遇到问题绕道走,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在小团

体利益与大局利益发生冲突时,竭力维护小团体利益,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个别地方发生了不稳定的问题时,农村干部不是勇敢地站出来,以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的临阵退缩;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暧昧;有的唯恐事情闹得不大。

六是追求个人享乐,精神空虚。极少数基层干部由于不注意世界观改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金钱物质利益的诱惑,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扭曲甚至理论信念的失落。热衷于讲排场、摆阔气,成天忙于吃喝玩乐、精神空虚、道德沦丧。

农村干部这些问题的出现,尽管是极少数,但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视。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和纠正,让这些问题任其泛滥,势必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势必严重削弱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势必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也必将妨碍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强化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农村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综合反映。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心系农民。只有在思想深处和老百姓融为一体,才能做到事事为民着想,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加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为群众办实事要掂量民心民情和民力,对需要花钱的事情要量力而行,决不能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超出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把好事办成坏事。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接近群众,进行经常性沟通。坚持给群众送温暖送服务的同时,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带上来,使“送下去”与“带上来”形成一种良好循环。加强纪律与法制教育,认真学习党纪党规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宪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

2、建章立制,不断规范农村干部的职权行为

作风建设要以制度为保障,没有制度的约束,仅靠个人的道德良知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建立健全基层相关制度,规范基层干部的职权行为,逐步形成用制度约束,靠制度管人。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进一步健全村级党组织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透明性和准确性。加强民主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建立健全党风廉政方面的相关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基层的各项工作中,使农村党员干部明确行为规范,强化廉洁自律行为。

3、强化监督,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制约

加强监督制约,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加强基层民主,强化民主监督。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凡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问题,如土地征用与补偿、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及村级财务等,必须坚持公开,让群众知情,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和质询,及时作出答复或解释,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开展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乡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村干部的严格监督管理,真正做到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好一级,把农村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4、严肃惩处,进一步加大查处农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力度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攠。对发生在农村党员干部中的各种违纪违法问题,必须及时严肃查处,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及时查处那些群众十分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查处典型案件,进行公开处理,以做到处理一件,教育一片的目的,努力遏制农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加强对群众的各类来信来访和举报的处理,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农村道路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年度工作总结员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