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论文题目范文

2023-10-07

写作指导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常规的教育方式已經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反思。现有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像一个“学习机器“一样跟着自己的步伐走,学生仅仅获得了成绩上的提高,但在其他方面很难得到发展。在国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其板块划分很明显如:听力、写作、阅读和基础教学等。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是对几个板块着重进行分开教学,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断层。如A同学只阅读好,写作和听力不好或是B同学只听力好,而阅读写作都不好。这样不符合新课改的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本文主要对读写相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写作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读后续写写作模式的意义

读后续写的模式是先令学生对原文进行阅读,并且对原文进行深入的把控后再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写作。基于读后续写的特殊性,教师可以通过此模式对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章精准把握文章脉络,同时在条件续写的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开散写作思维还能提升写作水平。

二、读后续写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在读后续写中,学生只有把文章彻底的读懂了才能展开续写思路。所以要展开读后续写模式首先要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能力。在常规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回答出教材的问题,这篇文章就算合格,并且对文章的翻译工程也大多是由教师进行。而在读后续写的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必须提高。首先要令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自主翻译。高中的英语文章词汇较多,语法的得运用也较为复杂,对于学生来说要进行精准翻译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可以先对翻译不做过高的要求,但1.语句通顺,上下文逻辑连贯2.将生词生句记录下来。将翻译任务转交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并且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还能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其次当学生对文章进行翻译后,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梳理即对文章内容进行整理,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一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三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是什么?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整理学生基本就能将这篇文章深入的理解了。

(二)制定续写训练

在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后就要展开对文章的续写了。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很少会接触续写训练,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给出主题要求令学生进行写作。因此续写对于高中生来说较为陌生,那么教师可以先激发学生的续写兴趣。在高中生刚开始接触到续写时可以选一些童话故事令学生进行续写。

如《灰姑娘的婚后生活》在此种类型的续写下学生没有过多的限制,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续写故事为学生进行展示,在轻松的氛围中引起学生对续写的兴趣,同时童话故事的续写也是对学生进行续写锻炼和过度的过程,当学生逐渐的对续写写作模式开始适应,教师就可以逐渐的加入更多的要求以此增加难度。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文章或和教材相同难度的文章令学生进行续写。除此外,教师还可以令学生针对社会热点展开续写,如:随着国家大力的扫黑除恶有许多的贪官落网,同时许多的警察和督察组成员也在行动中英勇牺牲。对此你对国家“扫黑除恶”行动有什么感想?对于行动中牺牲的成员你有什么感悟?通过此类社会热点的续写,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优化写作评价方式

传统的写作评价方式主要由教师的独立意愿进行,只要学生在词汇和语法上没有错误并且语句通顺,那么此篇文章通常就不会有太低的得分。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将注意力都放在基础的词汇和语法上面,对文章内容的构造就忽略了。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写作。为此教师可以丰富写作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测评。而测评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对于续写主要从对文章脉络的把握程度、续写内容是否精彩和是否能与原文进行对接等方面进行测评,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测评意见进行收集,在观看了学生的测评意见后再综合自己的考量形成完整的评价程序。这样讲测评方式多样化,可以减少教师一个人带来的偏差。

综上所述读写续写的写作模式对于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且教师还能通过续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社会热点的续写下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三观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读写续写的写作模式能有效的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N].贵州民族报,2021-08-30(A03).

[2]圣建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途径[J].文理导航(中旬),2021(09):39-40.

写作指导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011年安徽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是“时间在流逝”,属命题作文。这是安徽省自2006年高考语文自主命卷以来的6年中,第三次出现命题作文。2011年高考作文题型同是命题作文的省市还有江苏、浙江、天津、广东、山东、湖北、四川,在当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卷中,命题作文的比例接近一半。

众所周知,高考之于平常教学无疑是有着“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的。在新一轮课改已走过整整10年历程的今天,面对传统的命题作文在高考中大面积“回归”的现象,不少教学一线的老师深感困惑甚至无所适从,这给开展高中阶段的作文训练和指导高考作文备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那么,高考作文的命题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嬗变;热闹纷乱的表象背后,高考作文题型的变化究竟呈现出怎样规律性的脉动;广大一线教师又如何坚定课改信念,扎扎实实搞好作文训练、科学指导考生备考: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些探究。

一.繁华落尽 几度转身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考命题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基本不变。素有语文“半壁江山”之谓的高考作文,也往往成为一道令广大考生头痛不已的“紧箍咒”——考生普遍担心的便是怕作文“跑偏”。因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些命题作文多是要求站在意识形态的高度来立意,带有浓厚的政治说教与道德拷问色彩,写作更像是千篇一律的思想汇报,如“我在這战斗的一年里”(1977年全国卷),“读巴甫洛夫《给青年一封信》有感”(1980年全国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2年全国卷)等。此类命题作文,考生能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小,为了获取高分,往往只能背离个人内心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个性体验,一味去拔高和“升华”。当年那些充斥“高、大、全”人物形象和“假、大、空”思想情感的所谓高分作文,如今看来着实令人难以卒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渐入深水期,在经济大变革的宏观背景下,社会生活日益多彩斑斓,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激烈冲突振荡,各种新旧思潮尖锐对立;很多传统的思想观念急需重新审视与定位,落后的思维方式也亟待转变。这些复杂多元的社会因素投映在高考作文中,便是讲求全面分析语料、重视逻辑思辨的材料类作文开始大行其道,如日中天。

本世纪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急需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与之相适应,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开始日渐深入人心;而那种以应试为唯一教育目标,严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的应试教育,俨然成了众矢之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及时颁布实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课程标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揭开帷幕并紧锣密鼓地推行开来。语文教改更是备受关注——审题、立意宽泛,行文不拘一格甚至可以是天马行空的话题类作文,此时闪亮登场,并一度被视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法宝、对抗“应试教育”的利器而备受追捧,迅速成为高考作文的一道靓丽风景。

但话题作文并未能因此而兴盛多久:题材过于宽泛,淡化审题,不限文体,可随意为文……话题作文的这些优点,也成了它的致命缺陷。因为话题作文在鼓励学生自由、有个性表达的同时,却忽视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忽视了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异化了作文评价的标准,大大弱化了高考作文的甄别、选拔、激励、指导功能。比如2002年全国秋季高考话题作文“心灵的选择”,2003年上海秋季高考话题作文“杂”,2004年安徽北京春招卷话题作文“寻找”,2004年上海秋季高考话题作文“忙”……有人说,此类高考话题作文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都能写,而且得分未必会比高中生低——此说并非戏言。

事实说明,少加或不加限制的话题类作文,的确很难反映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作文训练的真实状况。这种考试与训练“两张皮”的做法,其后果便是直接导致高中作文的训练陷于停顿——考生只需考前“临时抱佛脚”,凭借宿构、套作这些“三脚猫”的功夫来应付足够。于是,一种介于收敛与开放之间的作文样式——新材料作文又再度兴盛,花开遍地;而与此同时,久违了的命题作文也出现渐趋回暖的迹象。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个课改省份仍在持续不断地努力探索高考作文的命题样式,但总体态势是话题作文日渐衰落,呈“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势;而命题作文又异军突起,与正大行其道的材料作文形成抗衡的格局,让人颇生“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慨叹。

二.精准把脉 掌握律动

就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新材料作文)三类主要的高考作文题型而言,这三者究竟在沿着怎样的轨迹进行演进,看似芜杂的现象背后到底有无规律可循?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静止、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这种运动和变化又总是遵循其内在规律而进行。高考作文的命题变化自然也不能例外。

纵观高考制度恢复后30多年来全国卷和各省市卷作文命题的状况,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再到如今命题作文的回归,作文题型的稳定同样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虽然几经变迁,或轮转迂回,或相持共存,但纷繁芜杂的表象背后,这种变化其实也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首先,高考作文题型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则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最重要手段。“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凡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要事件或发生的重大变化,都会或快或慢、或直接或间接地投影在语文中,自然也会影响到高考作文的命题。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作文题材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作文题型样式的变化上。

社会生活对于高考作文题材内容的影响表现得更为直接、快速,如2008年一年里,我国发生了年初南方雪灾、5月汶川地震、8月北京奥运等诸多重大事件,当年的高考作文中便有全国Ⅰ卷(“抗震救灾”材料作文)、四川卷(命题作文“坚强”)、安徽卷(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等多个省市高考作文题材迅速与之呼应。相对说来,社会生活对于高考作文题型变化的影响则不是那么迅速直接,它往往会有一个较长的缓冲期,经过一定的沉积与累聚后才可能显现,如前文所述话题作文冲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又取代话题作文等,皆是如此。

其次,高考作文题型的变化必须契合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遵循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是实施一切教学行为、检测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具体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过渡,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基本成熟;同时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迅速。这使得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都明显增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前言中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既是高中作文教学的原点基点,也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依据所在。

同时,高中的作文教学,无论是单篇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结体,还是整个高中阶段作文的序列训练,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和基本要求。2000-2005年前后话题作文的兴起,虽然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巨大空间,但却忽视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只能是昙花一现;而淡化作文的审题、立意,天马行空,随意为文,显然也违背了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因此也注定了衰落的命运。

高考作文题型的变化,深层的其实是理念的碰撞与修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高考命题作文的趋热回暖,既不是一种简单的循环轮替,也不是一种有限度的“复古”,而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理性回归。

三.扎实训练 科学备考

既然高考命题作文大面积“回归”,其实质是对课改理念的正确领悟与践行,是对作文教学基本规律的自觉找寻与尊崇,那么,广大一线教师又如何来正确开展高中作文教学,科学指导高考作文备考呢?我觉得以下三点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自身应不断加强课改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新课程素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自觉更新观念,以全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尽快走出迷茫与误区,使自己的作文教学能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其次,教师在开展高中作文教学时,应特别注意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研究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只有深入了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全面熟悉和把握教学对象思维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教师才能针对性地设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陷入诸如“为文造情”的尴尬境地。教师还应自觉研究和遵循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围绕作文教学的各个基础环节展开认真而踏实的训练。

第三,教师应端正态度,有的放矢,科学指导备考。作文既然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就绝不应成为高考备考的盲区,但教师如果指导不得法,亦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教师自身一定要端正态度,坚决摒弃那种直接猜题押赌的侥幸心理和危险做法,遵循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规律,仔细研究考纲,确定好备考的大方向。在备考的最后阶段,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整理和储备作文素材,充分涵养写作“底气”;同时,根据考场作文的特点,侧重在审题立意的“准确、深刻”上加强指导和训练,培养考生自信的心态和“控场”能力,以求高考中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平时作文训练的真实水平。

汪国旺,语文教师,现居安徽祁门。责任编校:王 玲

写作指导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英语应用文写作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实用性技能。为改变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根据过程体裁法理论及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教学实施步骤,把过程体裁法这种综合的写作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过程体裁法

【作者简介】马淑俊,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过程体裁法为指导的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ZJY201722。

英语应用文写作是高职英语教学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实用性技能。然而,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中,学生写作的目的仅仅为了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写作态度消极,体裁意识淡薄,表达能力较差,缺乏写作技能等。笔者尝试将一种综合的写作方法-过程体裁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作技能和成绩大幅提高。

一、过程体裁法的提出

英国Stirling大学的学者Badger和White结合了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法三者的优势,于2000年提出了一种综合的写作教学方法-过程体裁法。他们认为,写作活动应该从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技巧等要素出发,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写作活动的顺利完成。我国著名学者韩金龙于2001年将过程体裁法首次引进国内,提出过程体裁法在写作教学中分四个阶段进行实施:1.范文分析。教师通过范文,给学生讲解某一文体相关交际目的及社会语境,分析和总结话语基调、语篇结构、语言特点等,使学生对某一体裁的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全面了解。2.模仿写作。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把掌握到的关于这种体裁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3.独立写作。学生根据写作任务要求进行实际创作。从构思、列提纲到完成初稿等过程。4.编辑修订。通过自己修改、同伴互评、教师反馈等进行定稿。

二、过程体裁法的理论依据

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設理论认为,外语习得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必须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有关联且有意义的目的语。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提出,学习者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对输入的语言真正内化,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语言习得理论为过程体裁法在学生独立写作前的教学环节奠定了理论基础,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范文,对范文进行阅读、分析,进行大量语言输入,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对语言进行强化,内化知识,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为独立写作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该把学习任务放在真实情境中,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过程体裁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自己修改、小组互评、教师反馈等,丰富学生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技能和水平。

图式理论指出,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大脑里形成形式、内容和语言图式,对图式进行激活,才能进行更好的输出。过程体裁法指导的写作教学在写作活动前的范文分析,使学生从文体的形式、语篇内容结构、语言的使用等层面进行深入理解,对所学知识形成形式、内容和语言图式,通过集体仿写,对图示进行激活,为独立写作奠定基础。同时,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写作的交际目的、社会语境、语言特点及文体结构等的重视是体裁理论的体现。

三、过程体裁法在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笔者根据英语应用文特点,结合所教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及教学实际条件,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进行写作写作教学活动。

1.引入情景,提供范文。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较低,很多学生对英语课感到焦虑,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感兴趣的话题把学生注意力很快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显得极为重要。例如,在学习申请函(Application Letter )时,学校社团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而且积极参加的组织,要加入某个感兴趣的社团,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向所要加入的社团写英文申请函,才有机会面试,以此激发学生对申请函写作学习兴趣。然后给出几篇相关的申请信范文,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中。而且,范文要具有典型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阅读、分析范文。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对文章的体裁、语篇结构、语言特点等进行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对范文进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一体裁的社会语境、交际目的,话语基调、语言特点等,进行大量语言输入。在申请函(Application Letter)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英文申请信范文的阅读和分析,使学生了解这一应用文类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这类文章为信件格式,使用正式的书面语,语言礼貌,表达简明清晰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时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有利于同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也有利于组际之间的交流与竞争。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小组成员间通过对范文语篇进一步进行讨论分析,强化语言输入。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小组讨论时,有些学生可能不会真正加入讨论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领和监管工作,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出适当意见,尤其是鼓励基础差的学生敢于开口。通过讨论,分析和总结,学生对申请信的格式(Heading,Salutation, Body of letter, complimentary close,signature)进一步巩固;掌握语篇的内容结构一般包括写信目的或原因,信息来源,自己背景介绍,结尾表达自己愿望等;总结每一部分内容的常用句型、词汇和表达。

4.集体模仿练习。教师通过预先设计好的与范文非常相似的题目,进一步引导学生模仿范文语篇形式、结构、词汇和句型,强化文体意识、语篇结构,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型,对语言进行内化。

5.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小组成员可以先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写作灵感,然后学生再根据输入、强化的语言,独立完成初稿,对语言进行输出。例如,教师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布置了向某幼儿园园长写一封应聘教师的求职信写作任务,小组同学之间通过头脑风暴,讨论信件中可能要涉及的内容,招聘信息来源,自己的性格及技能等词汇和句型,然后每位学生再独立完成求职信的初稿。

6.小组互评,初次修改。小组成员之间先对初稿进行讨论和评价,学生根据组员们的意见自己进行修改。小组互评时,教师应该给出一个评价标准,当学生发现其他组员的优势和不足时,能够及时反思自己的问题。

7.教师反馈,再次修改。教师在反馈时首先应坚持多表扬,尤其是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更是要多加鼓励;把优秀的作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讲解;提出需要修改的问题或意见,不要直接在作文上替学生修改错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再次进行修改。

8.進行总结反思。学生定稿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本类型英语应用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内容和结构,常用的词汇和表达,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以及修改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整理。由于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欠缺、语法不清晰等问题普遍存在,在平时的写作中可以通过词典、参考资料,求助于同学和老师等进行查阅,但在考试时,在词汇和句子的准确表达上错误较多,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对整理的常用词汇、句型等进行记忆,不清楚的语法进行巩固。每个类型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也应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过程体裁法作为一种综合的写作方法,在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强化了主体意识,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写作过程中自我监控、修改意识和策略等。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存在着耗时量大,小组合作容易流于形式等缺点。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特点、教学对象及教学客观条件等,在理论指导下,对教学实施的过程和步骤不断进行改进,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Badger,R.,White,G.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ELT Journal,2000,54(2):153-160.

[2]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35-40.

[3]汤道兵.过程体裁法在高中英语书信类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7(16):78-83.

[4]吴浩然.基于过程体裁法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写作指导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作文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初中作文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并基于写作技巧训练,从初一至初三,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采用读写中借鉴升级、教学模式中专练升格、综合运用中优化升华的层级式上升策略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写作技巧;层级式作文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作文素质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质之一。然而,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忧虑。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指导,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极少有层级式的训练,学生大多不喜欢作文,教师大多不喜欢作文教学,写作教学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瓶颈。

(一)关于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的现状调查

被调查者:校语文教师

调查方法:(网络)问卷调查法

样本量:14份

调查目的:了解当前我校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状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新方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

调查研究的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虽然有34题之多,但我们主要有十项内容:

(1)写作教学的状态;(2)如何确定训练的要点和题目;(3)训练指导的角度与频度;(4)有否写作指导与分层教学;(5)评分、评语和评讲的方式;(6)对于作文教学的观點;(7)对课外练笔的处理;(8)作

文教学技能的长处;(9)是否关注写作资料与理论研究;(10)好作文应具备的特点、思维与能力,进行调查。

(二)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写作技巧的指导支离破碎

72.73%教师都认为自己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教学,但从实际教学中看,计划只是成竹在胸,并未有效地落实在教学中。81.82%教师在了解学生的作文现状后,贯彻了自己的教学系统却只执行临时出现的对策。只有27.27%的教师有条不紊地按部就班,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特色。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导致了学生的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

2.作文教学缺少系统、有序的指导

从写作训练指导方面来看,36.36%的教师以专项指导为主,27.27%的教师从构思、选材等逐步深入指导。从实效性角度来看,二者各有所长,但都缺少系统性,不知道如何有序地展开写作指导。72.73%的教师只会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蜻蜓点水般的写作讲评,63.64%能点评当次作文的得失。其实,指导学生投稿到文学社团或张贴佳作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3.教师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纸上谈兵式的说教无实效

从个人写作储备角度看,教师的写作水平也参差不齐,有心提高理论水平却又没有实际行动;课堂上注重作文技巧指导占据了主体地位;纸上谈兵式的说教难有成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下水写作,发掘校本资源,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发挥自己所长,形成自己的层级式作文教学模式,打造作文序列教学是才是最终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叙事文是学生写作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类以写人记事来表现日常生活的写作文体。

所谓层级式训练,是指学生从初一到初三的写作实践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但要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要关注初中生的写作起点。“层级式”技巧训练是基于学情的层递推进的写作能力训练体系,具体指:通过巧用教材教技巧、妙用专题学技巧和讲究个性用技巧三个层面的训练来达到让学生在读写中借鉴升级、在教学模式中训练升格、在综合训练中优化升华的效果。这里的“层级式”是让学生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三个训练梯度,从不会写到会写最终到能写的一个逐层提升写作能力的过程。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系统控制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系统的属性不仅要取决于各组成要素的属性,也取决于各要素间的联系。

三、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以初中生为对象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如何巧用教材教技巧、妙用专题学技巧和讲究个性用技巧三个层面来达到让学生在读写中借鉴升级、在教学模式中训练升格、在综合训练中优化升华的效果,从而提高叙事文写作的能力。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同时配合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成果

在当前淡化文体的形势下,本课题研究成员认为,在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之外,也应该适当强化写作技巧训练,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实践强化技巧训练的途径:

(一)巧用教材教技巧,在读写中借鉴升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在阅读中挖掘教材中精巧的语言训练点,进行适度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语言积累。从写作技巧的的角度来说,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同类的货色”,还要求能够尝试运用范文中的典型技法。

1.巧用教材,积累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素材可以从生活中积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从教材中积累。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总会让学生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但仅凭课堂上的寥寥数语,学生的收获并不多。本课题组成员认为,分析写作特色是必要的,然而真正要想学生从文中学到一些写作技法,则需要加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这里以课题研究组成员开设的一堂作文指导课为例作分析。

【课例一】在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莫顿·亨特,通过描写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当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只要把它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来处理,一步一步走下去,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能闯过来。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参悟。

于是,我把这种写法确定为一种写作模式,其构成公式化为:个人经历+人生感悟。这种模式很易模仿而且写作此类文章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写作此类考场作文也很容易拿高分。此外,我还讲了写作时要注意的一些细节,比如运用心理刻画将情节生动地叙述出来。

2.巧用教材,教写作技能

写作是有一定的技巧而言的。比如,怎样命题,怎样点题,怎样根据中心合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等等。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这些写作技能教给学生。通过把课标的总体要求化作若干个可操作的训练点,在实际教学中因“材”施教,统筹安排逐一落实。

下面就以《背影》教学的实践操作为例,谈谈部分写作技巧训练的落实。

(1)拟题的训练

准确、新颖的题目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课堂上,不妨这样提问学生: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以“背影”为题?改为“我的父亲”怎么样?由此你认为我们该怎样拟题呢?教师在和学生探讨交流后,归纳了一些拟题策略:

①题目要概括文章的内容。(《走一步,再走一步》)

②题目是作者情感高度浓缩的形象。(《背影》)

③揭示文章主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点题的训练

点题是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总结归纳《背影》一文中点题之妙,得出了一些点题的原则和方法:

①开头点题

开头点题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以精练的语词点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文中点题

文中的点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点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③结尾点题

结尾点题有结束全文的作用,可根据行文的情况抒发感情、提出警示等。

(3)详略安排的训练

文章的详略安排,是学生写作中的一个难点。详略得当能让文章的结构紧凑,节奏感强。那么何处该详,何处可略呢?读《背影》不难发现,作者描绘最细致的地方莫过于望父买橘一部分了,父亲无私的爱,尽在这里呈现。而略写部分,如“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短短的几句话,一个复杂的背景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详略安排的方法:紧抓住关键情节进行详细描写;而略写部分,则注重用简略的语言让文章情节更连贯,思路更清晰。正所谓能突出文章中心的要浓墨重彩,与中心有关的略写,无关的不写。

3.巧用教材,教表达技巧

【课例一】《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最富有特色的是“千姿百态”的“说”。课题组老师就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个特点,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表达技巧。

《羚羊木雕》——千姿百态表示“说”:

(1)“说”这个词是常常用的。如: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2)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如:

“您已经给我了。”

(3)对话有时用其他的“说”。如: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4)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这种教学,以“千姿百态表示‘说’”为例,教会了学生语言变化带来的生动性。可见,立足课堂,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是绝对可行的。

(二)妙学写作技巧,在专题读写中训练升格

好的叙事文就出在写作的技法上。忽视写作技法,文章是徒具形体的行尸走肉;充分运用写作技法,就会把文章装扮得清秀美丽。

1.构建科学有序的写作技巧训练体系

主要包括审题方法、拟题方法、构思方法,寫人技巧、叙事技巧、写景技巧,说明技巧、议论技巧、抒情技巧等。

可以这样安排教学序列:初一的写作学习尽量保持写作的自然状态,文体上侧重记叙类作文训练。作文方法的指导隐性地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初二就将作文方法的指导显性地呈现出来,文体上侧重推进记叙文写作,突出说明类写作训练。初三侧重于思辨能力的培养,侧重议论类作品的训练,并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写作上做一点特色和创新。

2.打造“激发·借鉴·提升”课型模式

针对平时学生不喜欢写作,而且所写作文内容单调乏味,不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只会平铺直叙较为简单的生活、学习事件。我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写出事件波澜的基本方法,结合具体作文片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情节突转法和设置悬念法来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和能力,由此构建出了打开·借鉴·提升“层级式”写作训练课型教学模式步骤:(1)范文展示,讲授写作技巧知识;(2)借鉴技巧片段写作训练;(3)互评总结(技巧为主题服务)修改;(4)整文续写,互评修改;

(5)教师下水作文和原著对照;(6)巩固写作。

3.以“技巧”为中心,进行层级式读写专题训练

课外读写专题是对教材内容的一个很好补充,它对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悟生活、挖掘写作素材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文质还需并重,以主题为单元的专题与以技巧训练为序列的专题都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很好形式,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以技巧训练为中心的读写专题。

专题编写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技巧点拨,使学生对本专题所要学习的写作技巧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二是范文引路,选文时把目光转向课外,根据专题的需要,挑选一些典型例文,可以是名家作品,也可以是时文美文,必要时,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入选。例如,“一物贯穿式”专题,中考满分作文《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就是一篇难得的例文。范文可以让学生熟读,如果能背诵下来,烂熟于心则更好。三是仿照练习。例如,前一阵考场作文中盛行的“片段组合法”,结构简洁明晰,考试容易拿高分,课本中没有这类范文,于是我选编了赵丽宏的《雨声》、张晓风的《我喜欢》等一组美文,以“片段组合法”为训练专题,进行集中的强化指导,由于提供了具体可感的范例,先读后写,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写法。以读写专题的形式形成序列,先读后写,学生有了参照,下笔成文也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巧,作文也会由此慢慢“入格”。

4.在习作互评互改中强化学生的技巧意识

不可否认,习作互评互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用自己眼中的好作文的标准来评判同学的习作,本身就是一个写作训练的过程。但大多数学生的评改只是停留在浅表阶段,做出的评价也往往是感性的,久而久之,互评互改就成了一种形式,对学生的写作很难有实质性的帮助。如果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学生评改时就多了几分理性,评改水平也会逐步提高。以评改习作《父亲》为例,我们来看看下面几条学生评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你能细致地描写出父亲的眼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就更好。”“你文中多次提到了父亲的手,文章是否以此为线索?”“你选的事例虽小,但能以小见大,很能表现父亲的性格特点。”显然,这类评语反映出评改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技巧意识,原作者看到这样的评语,再来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思或修改,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只是作文教学中一些粗浅的思考。本课题研究成员始终认为,学生的写作不可长期处于一种自悟状态,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适当强化写作技巧不容忽视。当然,其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学中,只要教师有这种意识,就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三)讲究个性用技巧,在综合训练中优化升华

写作技巧的掌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通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辩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优化”是针对写作的序列训练,提供构思巧妙、语言优美的中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将自己以前写过的日记或作文,在不改变主旨的情况下,进行改写提升。同时也为不同层次、能力的同学,提供“看得见”的升格作文案例,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感、自信心、竞争力。

1.有的放矢用技巧

初学写作的人,掌握了一些写作技法,并能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一些初始习作的中学生,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采用写作技法的效应,就出现了写作技法无目的滥用的情况。表现是:在文章该略写处,也运用大量的写作技法去藻饰、染色,这样,的确是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了生动、形象、传神性,也增强了文采,可惜的是挥拳打错了地方,射箭脱离了靶子。写文章注重详略得当,该详处一定要详,该略处也是一定要略的。否则,把该略的写详了,就会出现主旨不明朗、不知所云的弊病。因此,运用写作技法也一定要注意写作的目的性,一切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切不可把宜略处写具体详细了。

2.自然天成用技巧

俗话说:万法皆归自然;历尽沧桑而归淡泊;大智若愚,大勇若钝。写作方法的运用也是这样,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看似平易,实则内蕴其法,千山万壑皆敛于平淡自然之中。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主要原因之一是: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对仗工整。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脍炙人口,也是由于这两句语言浅易,看似平白无奇,实则意象阔大,内蕴至丰。我也曾拜读过一些语言大师(如叶圣陶、吕淑湘、俞敏等人)的手笔,发现他们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追求平易、自然。

写作方法要用得巧、用得妙、用得自然、用得浑然天成。而应尽量避免刻意的斧刻雕琢之痕,尽量避免牵强附会,以免产生惺惺作态的令人生厌的反效果。

3.综合搭配用技巧

优美的语句文段,通常都是综合混用了写作技法的。这就像做菜一样:几种菜杂烩在一起,再辅以油、盐、各种调料,做出来后,要远比清炖单一菜的味道好得多。写作技法不必单一孤立使用,而要综合混用,道理就在于此了。

初學习作的中学生,要注意,不必把写作技法孤立地使用,而可以尽量地综合混用它们。

4.不拘一格用技巧

“文无定法”,没有谁规定文章必须怎样写,而不能怎样写;也没有谁规定写作技法必须这样用,而不能那样用。运用写作技法决不必墨守成规、宥于定式,完全可以不拘一格。老套熟套可以做借鉴用,但不可以做限定用。能有创意,才有新意。

5.个性彰显用技巧

再好的写作技法,终究是踏着前人的足迹亦步亦趋,这样纵是捷径,终是踩在了巨人的肩上眺望。再好,终究是别人的;只有自己会灵活运用,才是最好的。

五、问题与困惑

(一)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受很多因素影响,本课题研究方法、

写作指导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认识实习的若干思考

3、第十二届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中学组获奖名单(部分)

4、就业导向视角下目视管理在SMT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5、我长大想成为一名作家

6、高职院校毕业论文组织管理改革初探

7、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竞赛备赛的积极性

8、电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梯度式”实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9、教师节,我们心中的一首歌

10、寻心中榜样,赞最美少年

11、学生在实习中的学习策略与指导

12、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13、教学模仿:新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的必由之路

写作指导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3、试析“学、创、教、评”教学模式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

5、规范常规管理,提升保教质量

6、翻转课堂实践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7、新课改下小学高段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与实践分析

8、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及改革

9、慕课时代“Flash动画”线上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索

11、《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及兴趣培养的研究与指导》课题研究报告

12、高中数学学习心理探微

13、浅析学生主导的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中的应用

14、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的策略选择

15、新形势下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分类指导教学实践与探索

16、应用型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究

17、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策略研讨

18、浅议教学督导对中职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19、幼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实践和探索

20、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

21、园本教研中园长有效引领的实践探讨

22、“国考”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改革探究

23、对绿色管理理念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

24、高职高专《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及考评改革初探

25、“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改革探索

26、“读思言”模型指导下高中英语新教材概要写作教学实践与思考

27、江苏省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28、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研工作改革的研究

29、坚持“研训”校本化,提高教师团队素质

30、“人本”写作之教学指导策略阐释

31、“十点、二法、三火花”模式在备课上课中的应用

32、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解析

33、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34、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优化再思考

35、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职前职业胜任力提升的途径

36、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情分析与教学对策

37、高中物理教学中学法的培养与指导

38、作文指导教学实践与体会

39、江苏省高职院校新教师校本培训状况调查分析

4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探索

41、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42、1+1>2体育新教师教学培养计划初探

4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分析

44、“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45、4-5岁幼儿“线画”教学实践与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46、浅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研究

47、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

48、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理实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49、综合性大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一篇:关于护理管理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有关爱国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