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范文

2023-11-30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公路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应不断地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扩大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做好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这样以来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公路的整体质量,还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但是,农村公路技术支持与基层管理力度还较为薄弱,并且养护管理单位的制度不够完善,工程相对散乱,导致较多的农村公路受到了损害,以此降低了农村公路的服务质量,大大地减少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将对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提高公路施工质量加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质量

与传统的公路建设相比,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更为丰富,不仅受到思想、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制约,还具有咨询、顾问、参谋以及控制的意义,并且涉及到了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技术美学等诸多因素。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广大的人们群众提供了方便。

一、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特点

1、农村公路养护成本高,技术等级低

农村公路等级一般较低,大都在二级以下,甚至有些农村公路是等外级公路。作者在多个地方进行访问,发现如今农村仍有很多道路没有铺设公路,一些硬化过的农村公路,没有排水沟与下水道,还有部分公路没有路肩,此外,农村公路大都缺少基本的安全防护设备。以上这些因素造成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难度大、成本高。

2、农村公路里程较长

农村公路包括除国道、省道以下的县道、乡道与村道,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农村范围较大,所以农村公路是全国公路网中里程最长的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此外,我国地形多变,不同地方的地质、地形都不一样,而且农村公路里程长,这给公路管理与养护造成困难。

3、非专业养护

农村公路与国道、省道不同,其管理与养护基本是由政府机构或村委会负责,没有专门的养护管理人员,也没有专门的养护设施,多实行突击性养护或季节性养护,公路养护效果差。

4、养护资金供应不稳定

平时的养护资金基本上是由企业捐资、乡镇政府财政收入补贴提供的。但乡镇政府领导大多只看重建设,却忽略了养护与管理工作,加上一次性的投入形式,所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不足。

二、农村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特点

1、管理体制不健全

因为村、镇、县三级管理养护机制建设不全面,公路的日常管理体系不能顺利实施,使得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无法确定,经常出现养护扯皮与推卸现象,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此外,专业的养护人员较少,管理人员与技术工人也十分缺乏。

2、施工质量不稳定

施工工艺的熟练性与施工环境的多变性,以及项目施工地区的地质、资源不同,建设所用的材料规格、型号不同,这就会直接导致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十分不稳定。

3、施工质量变化性比较大

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搅拌机器没有准确的计量系统、配合比控制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运输设施发生事故、铺设机器的前行速度以及振捣频率、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技术不完善等,这些都是制约公路质量的因素,如果公路建设过程中某个部分出现失误,就会对公路的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4、管养技术力量薄弱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农村地区范围广,使得农村公路面积大,数量多,不利于集中养护。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大都缺乏专业的道路管理技术人员,而县、市级的公路管理人员也比较少,引起农村公路管理技术不到位。

三、加强农村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拓宽筹资渠道

完全确保养护资金是对农村公路进行长期管理的保障。因为管理制度不全面,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不但不向农村公路管理投资,反而还扣押公路管理资金,使得农村公路只建设不治理,管理工作不到位,失养失修问题严重。所以,要全面拓展农村公路融资渠道,在具体的筹资方式上,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积极开展其他形式投资,全面调动人民群众与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增加筹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如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问题,就必须改革当前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农村公路管理单位,将农村公路管理作为各级管理单位与政府的职责,同时要科学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权限与管理内容。各级单位,特别是县乡政府要严格遵照农村公路的级别、车流量以及里程等标准给予足够的管理资金,并把日常养护资金归为财政支出,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基金管理以其他形式收集的资金,必须实现专款专用以及专人看守,对、资金消费情况必须透明,并接受人们的监督。

3、加强管理与养护人员力量

管理与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直接决定了农村公路的质量。所以,各级政府部门要及时对公路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训练,增强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对他们不断进行强化训练,提升基层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利用实施各个级别与层次的培训工作,把村、镇、县三级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培养成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才,教会他们掌握先进的公路施工与管理技能、正确的养护流程以及专业的养护公路技术,充分加强农村公路管理质量以及养护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能正确实施。

4、加强公路施工进度的管理

进度计划是施工部门、建筑单位确保全部工程按期进行、完成的重要依据,此进度计划记录了工程建设从设计、准备阶段到竣工的所有进度安排。如果施工部门不早规划,从设计招标、审阅,施工招标、回复,到施工部门中标进入施工现场,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的时间,这样一来,就错过了前半年的施工机会。施工部门进度计划需要遵照规定的进度计划,科学配备机械设施等资源,明确的展现出施工时各个项目与各工序间的关系,进度计划是建设管理人员掌控全局、科学调整施工资源并可以准确引领整个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的条件与基础。

5、保证质量,保障畅通

(1)保证施工质量

在建设农村公路之前,要将增强质量意识与施工人员素质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在建设时,需定期开展质量现场会对一些基本质量问题进行总结,从根本上消除施工管理人员不重视公路质量的思想,明确指出保证公路质量的重要性。此外,要分别对公路检测人员、技术负责人召开会议,全面进行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教育,保证公路施工的质量。

(2)保证养护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恰当科学的公路管理与养护是提升公路质量的重要内容,农村公路建设若想發挥运输水平与经济效益,必须确保公路的路面质量。所以,要对公路路况、设施、路标进行完善,加强养护力度,全面发挥公路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为了提高公路施工的质量,必须做好农村公路的管路工作,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的控制,做好检验把关工作,以此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江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

[2]梁江敏,吕品菊.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的监理[J].理论研究,2010,07.

[3]张洋,张昊,马少婷.关于公路建设品质提升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作为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和国列省扶的重点贫困县,东乡族自治县没有在贫困的襁褓中匍匐不前。恰恰相反,在东乡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东乡人民走出了独特的发展之路,在告别贫穷、奔向富裕的康庄大道上渐行渐近。

多年来,在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东乡县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自治县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特别是以畜牧业为主的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向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更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注入了新鲜活力。

客观县情——逆境造就新东乡

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北部的东乡县,是甘肃三个特有民族之一东乡族的发祥地。全县共辖2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1893个合作社,共5.3万户计27.6万人,其中东乡族占84.19 %。东乡族有民族语言,却无民族文字,悠久的东乡文化代代口耳相传。历史上,东乡隶属河州(今临夏)管辖,直至1950年10月成立了东乡自治区,1955年始定名东乡族自治县。

2007年,对于东乡人民来说是个关键的突破时刻。这一年, 东乡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91%,达到5.41亿元;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34%,达到3.61亿元;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33%,达到1.96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7%达到540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23%,达到5404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920万元,同比增长21.52%;财政支出4.66亿元,同比增长48.74%;农民人均纯收入1209元,同比增长7.66%。

在陇中大地,东乡的发展速度屡创新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成绩是在极其恶劣的客观条件下取得的。了解东乡具体县情的人都不禁感叹,在那样一个灾害频仍的县城能取得这样的发展速度,是难以想象的。然而,目前的发展现状仍未达到东乡的理想目标。

东乡的地理情况极其复杂和恶劣,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之称谓。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土地支离破碎,植被稀疏;总耕地面积只有36.7万亩,人均耕地不到1.4亩;这里全年降水稀少,十年九旱。灾害频仍的客观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其艰苦,致使过去东乡县的发展举步维艰。

然而,恶劣的自然条件并没有停止东乡人前进的脚步。现实,也不允许他们去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条件恶劣,有中央、省、州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困难重重,难不住全县上下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的决心。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大力培育两羊(洋)、花椒林果、劳务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夯实道路、水利、能源、农田四大基础设施,加快了文化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四大社会事业的发展。

同时,坚持抓主抓重抓突破,抓实抓细抓具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实现了项目建设、道路建设、基础教育、特色产业培育四个突破,党的建设和干部培训,解决民生问题、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维护稳定五个方面的明显进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显现出了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势头。

产业发展:特色之路谋自强

东乡县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县,农业基础薄弱,种植效益低下。近几年来,立足于“东乡手抓”的品牌优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以养羊为主的特色畜牧产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抓龙头、扩基地、打品牌、兴产业,畜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农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东乡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依靠畜牧立县的自强之路,硕果累累。

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至2007年底,全县已建成以龙泉为中心的北部万只小尾寒羊基地和河滩千头牛基地,八个小尾寒羊养殖专业村。全县累计发展规模养殖场87个,其中养羊场77个,100只以上7个、50只以上25个,发展规模养殖户7290户,其中30只以上养殖大户674户。

今年全县已建成或正在建设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0个,正在建设规模养殖小区10个,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存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7个,其中500头以上的2个。全县人工草场留床面积14.03万亩,柠条留床面积12万亩。2007年底,全县大小牲畜饲养量达到96.53万头(只),其中羊存栏34.12万只、出栏55.33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15816.18万元,比2003年净增5623.06万元。

结构布局趋于合理。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以龙泉、北岭、大树、春台、考勒、董岭六乡镇为重点的小尾寒羊纯繁纯育区,以锁南、沿岭、汪集、高山、车家湾、坪庄、关卜、百和、柳树、东塬十个乡镇的部分村为重点的肉羊杂交改良区,以达板经济开发区为示范区及唐汪、那勒寺、赵家、五家、果园、河滩、东塬的塬区村为重点的牛羊育肥区,以那勒寺一道川为主的皮毛贩运区,逐渐形成了多点支撑、重点突出、优势尽显、整体推进的产业开发新格局。

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随着畜牧开发进程的加快和规模养殖不断发展壮大,群众从畜牧产业特别是从羊产业中获取的利益日渐显现,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底,全县四大支柱产业(羊、洋芋、劳务、花椒林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1.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209元的91.1%,其中养羊业收入399元,占四大支柱产业的36.2%。“东乡手抓”证明商标于 2007年7月28日正式注册和颁布实施,全县经营“东乡手抓”羊肉的民营企业发展到400多家,年产值超过3亿多元,就业人员近3.5万多人,有力的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畜牧特色:开发产业依“五项”

畜牧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县领导班子的高瞻远瞩和未雨绸缪。虽然效益年年提高,规模日益壮大,但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五项措施。

第一,深化县情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找准畜牧产业发展的定位。 近几年,针对全县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高的实际,县委把培育壮大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产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来确保把东乡建成全省羊产业大县、清真优质羊肉生产加工基地和良种羊繁育推广基地的总体目标。

围绕做强做大以养羊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养羊业建设羊产业大县的决定》,召开了建设羊产业大县动员实施大会,制定实施了《东乡县羊产业(2003—2012年)发展规划》和《东乡县草产业(2003-2012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畜牧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和方向。特别是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的培育开发力度,制定出台了《东乡县四大支柱产业奖励扶持暂行办法》,提出了2008年实现养羊100万只的目标。通过培育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进而推动和谐东乡、平安东乡、小康东乡的建设进程。

第二,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政府引导、政策驱动、积极扶持、群众受益的原则,全面加强了政府在产业开发中的主导地位,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到推进产业开发中来,进一步推进了畜牧产业发展步伐。

同时,整合扶贫、信贷、农业产业化、财源项目等各类资金,每年筹措资金500万元,重点用于暖棚圈舍建设、良种引进、改良繁育、草场建设、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和科技培训。每年表彰奖励羊产业发展先进乡镇、全县养羊专业村、养殖大户及“东乡手抓”经营大户,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赛羊大会。2003年,从山东引进纯种小尾寒羊2000多只,集中投放到8个整村推进村,在229个行政村每村投放一只公羊。特别是今年以来,县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筹措资金121万元,在全县四大支柱产业扶持奖励大会上对全县1019户规模养殖户进行了奖励扶持,全县229个行政村各投放陶赛特种羊1只,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发展规模养殖的积极性,为畜牧羊产业快速发展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第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产业开发的科技含量。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外援支持,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为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拓宽渠道,由过去的良种羊只的简单引进向科技应用与产业升级相结合转变,由过去往往只注重科技引用向注重科技增效、提高投入产出比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产业的经济效益。围绕建设羊产业大县的目标,狠抓羊品种改良和科学养殖,大力推进暖棚养殖、饲料配方、青贮氨化等各种实用技术,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以东乡县开泰农业现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各行政村投放的良种公羊为基础,加快羊品种改良步伐,并在全县开展黄牛冻配技术推广,完成黄牛授配改良任务5000头,全县羊、牛良种化率分别达到75%、85%。同时,从省上聘请了2位养羊专家,指导畜牧产业的策划、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养殖专业户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乡镇干部、村干部、养殖专业户专题培训班和科普之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每年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 ,进一步扩大了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为畜牧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

第四,建基地,育龙头,提升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 近几年来,县上把建设产业开发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的一个重点,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与吸引民间资金相结合,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强化扶持引导,建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了畜牧产业特别是羊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在巩固和发展北部万只小尾寒羊基地、河滩千头牛基地的基础上,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建成了总投资2600万元的东乡开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陶赛特、波德代等六种国内外肉用型良种羊300多只。今年,县上引进实施了总投资6600万元的、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东乡肉类绿色食品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的东乡手抓城正在建设。达板肉牛育肥场全面建成后,肉牛存栏将达到500头以上,年出栏肉牛可达到1500头以上。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基地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小规模、大群体”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山区繁殖、川塬育肥、集镇和企业屠宰加工的发展路子,进一步提升了畜牧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

第五,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发展环境,为加快畜牧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奠定基础。

县委县政府在畜牧产业开发中,始终把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技术服务作为推动产业开发的有效动力,自2005年以来,加强和完善了东乡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检疫监督设施建设、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增设和健全了县、乡畜牧业服务机构,配备完善了畜牧业服务器械、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增强了服务功能。每年种草5万亩,建成了2600亩的陈家沟紫花苜蓿基地1个,500亩以上的优良草场17处,100亩以上20多处。加强畜牧交易、屠宰、加工市场建设,逐步完善了全县八大集镇的活畜禽交易市场,为畜牧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继往开来:做强品牌放眼量

东乡欲发展,打响畜牧的品牌仍是关键。为此,东乡县委县政府为大力度发展畜牧业,实施了多项具体措施。

加快品种改良步伐。立足县情实际,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小尾寒羊良种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肉羊杂交改良试验示范。坚持自然交配和常温人工授配相结合,依托县良种羊繁育中心和开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载体,全面加快良种改良步伐,努力提高全县肉羊良种化程度。

努力扩大养殖规模。 进一步巩固扩大以龙泉为中心的北部万只小尾寒羊基地规模,示范带动周边乡村向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因势利导,积极扶持群众发展规模养殖,力争每年建成一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一批规模养殖村,努力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产业发展格局。

积极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网络,配备村级防疫人员,实现“乡镇有畜牧兽医站,村村有技术服务员”的目标。大力示范推广暖棚养殖,兴办深加工企业,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全面实施好北部20万亩柠条基地、南部和川塬区20万亩紫花苜蓿优质牧草基地建设,加强屠宰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为畜牧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保障。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融资,鼓励和扶持更多的民营经济实体参与东乡肉羊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发展与肉羊生产相配套的良种繁育、饲草加工、肉品加工、餐饮、贮藏运销等龙头企业。加强“东乡手抓”品牌的管理开发、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打响“东乡手抓”品牌,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进程。

在寻求发展的实践中,全县统一了总体思路,那就是立足县情实际,抢抓发展机遇,全力实施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布局,以达板经济园区为龙头,在达板、唐汪着力建设洮河沿岸工业经济聚集区;以县城、汪集、达板集镇为支点,锁达路改建铺油和连片扶贫开发两大项目为支撑,着力开发建设锁达路沿线经济带;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和环库公路建设为支撑,着力建设环库综合经济开发带;以南阳渠那勒寺支渠灌溉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支撑,着力建设百和、关卜、那勒寺一道川经济开发带)。

同时,全力实施“教育立县”战略,努力在扩大投资规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特色产业经营、发展民营经济四个方面取得突破,着力实施民生工程、扶贫工程、生态工程、平安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竭尽全力抓落实,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今后,东乡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和州委“打民族牌、走民营路、谋富民策、建和谐州”的发展思路、特色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开发的总体要求,把养羊为主的畜牧产业作为富县工程和千家万户的增收工程,采取政府引导、奖励扶助、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体的方式,把规模养殖与千家万户养殖相结合,把发展养殖与扶贫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和养殖基地、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村,增强“东乡手抓”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特色产业经营取得新突破。并进而实现2008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8505万元、2012年畜牧业产值32383.75万元,人均牧业收入1687.28元的具体目标。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第四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向土地所在地的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证》,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一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二条 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第六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第八十一条 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让地上

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

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持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变更登记。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

陕政发〔2008〕17号 2008年4月18日

四、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十四)强化农村村庄建设管理。按照统筹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结合我省新农村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加快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利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的,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坚决贯彻“一户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我省规定的标准,防止产生超面积占用宅基地。农村新增宅基地要优先使用村内空闲地、废旧老宅基地和未利用土地。凡村庄内有空闲地、废旧老宅基地和未利用土地的,不得批准新增宅基地占用农用地。规划明确撤并的村庄,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和改扩建住宅。对因国家建设拆迁安置需要建设住宅的和因土地整理涉及村民建设住宅和农民新村建设的,应当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住宅小区。

(十五)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专项整治工作。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

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7]4号)要求,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对农村“空心村”、公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的专项清理整治。全面掌握农村宅基地和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的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和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管理台帐等信息系统。对农村建房布局不合理、建新不拆旧等形成的“空心村”、以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在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非法占用(租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等问题,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综合整治,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监管。

各地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村庄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对村民自愿腾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购买空闲住宅的,各地可给与奖励或补助。

(十六)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村庄规划,权属合法,界址清楚,已经依法批准为建设用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经依法批准,允许以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确定给单位或个人有偿使用。严禁擅自将集体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变为建设用地。严禁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商品住宅开发。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村庄规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得以流转方式确定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改建、重建、扩建。

五、加强监督检查,努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开展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陕西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陕 西 省 建 设 厅 陕 西 省 农 业 厅

陕国土资发〔2009〕40号

关于开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 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贯彻落实检查情况的报告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关于开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工作

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88号)及检查工作方案下发后,我省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全省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安排部署

按照国家四部门检查通知和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我们成立了由省国土资源厅主管领导任组长,省国土资源厅、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建设厅、省农业厅相关人员参加的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国办发[2007]71号文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工作实施方案(陕国土资发[2008]134号),就检查的内容范围、方法步骤作了具体的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检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据了解,各市对这次检查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迅速安排部署。有的市还组织召开了国土、建设、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联席会议,明确任务,研究抓好检查工作的具体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工作衔接,认真履行职责,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好这次检查工作任务。

二、突出重点,严格自查自纠

这次检查工作重点以市、县两级的自查自纠为主,我省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市、县(区)贯彻落实国办发[2007]71号文件情况的自查自纠、总结整改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抓好落实。

从我们检查和各市上报的自查情况看,各市、县能严格按照国土资发[2008]15号、陕国土资发[2008]7号等文件的要求,认真抓好国办发[2007]7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注意加强文件的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集体土地的用途管制;严格依法办理集体土地的使用手续;坚决制止和查处乱占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违规违法行为。结合这次国办发[2007]71号文贯彻落实情况检查活动,按照检查工作方案确定的检查范围、主要内容和要求,对辖区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违法违规用地情节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的查处及督办工作。经检查发现,个别市、县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中,存在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以租代征”非法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以及借农业园区建设,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改变农用地用途进行非农建设等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宗进行调查核实,统一登记填表;对查出的问题,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据检查统计,我省农村建设圈占土地2658.75亩,其中耕地面积343.755亩,经批准的2289.01亩,未批准的369.74亩;实际使用面积2088.51亩,其中耕地面积343.755亩;用于农业开发用地475.03亩,其中耕地409.44亩,经批准的77.93亩,未批准的397.1亩;“以租代征”面积846.68亩,实际占地面积764.4亩,其中耕地面积500.67亩,不符合规划面积267.33亩。截止目前,在本次检查中查出的违规用地问题已全部得到纠正和处理。

三、认真总结整改,完善制度措施

针对贯彻落实国办发[2007]71号文件检查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我们要求各市、县认真总结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与管理的经验教训,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认真进行整改,在摸清情况、查清问题、依法处理的基础上,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相关制度。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努力抓好市、县整改工作的落实,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纠正不力、整改不彻底的地区,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期间省国土资源厅暂停该地区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是加大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国办发[2007]71号、国土资发[2008]15号两个文件精神的学习宣传,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的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意识。

二是加大集体建设用地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调研,准确掌握情况,提前介入,加强批后监管。研究制定对各级政府执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考评办法,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情况列入政府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大量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实行问责制和通报批评。

三是加大集体建设用地执法监察力度。协调各市政府进一步建立和落实土地联合执法机制,促使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积极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切实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坚决制止乱占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国办发〔2007〕71号

二、严格规范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建设

当前一些地方在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擅自扩大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范围,违法提供建设用地的问题比较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等三类乡(镇)村建设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对这三类用地的范围,法律和政策都有准确界定,必须严格执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规定,乡镇企业必须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要严禁以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用(租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建设需要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都必须依法经过批准。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以下简称乡(镇)、村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法办理规划建设许可及农用地转用和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手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兴办企业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规划,并纳入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必须先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用地规模必须符合有关企业用地标准。

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规划,没有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协议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一些地方借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土地整理折抵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名义,擅自扩大建设用地的规模。严禁以各种名义,擅自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以及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

严格控制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发生破产、兼并等情形时,所涉及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方可依法转移。其他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必须是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并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只能折抵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不得折抵为建设用地指标,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已经批准的试点范围内。试点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乡(镇)、村规划,必须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不减少。不得以试点为名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强制搬迁,侵害农民权益。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对需要流转的农用地,要尽快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好登记发证衔接;对需要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要重点开展集体所有权和使用权确权登记,特别要开展集体经营性用地的认定和确权,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条件。

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万村整治”示范工程建设,以村为单位,按照“农民自愿、权属清晰、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总要求,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部重点抓好1000个国家级示范点,各省(区、市)开展9000个省级整治示范工程建设。

各地在集体建设用地出让转让等流转活动中,要按照“初次分配基于产权、二次分配政府参与”的原则,出台和试行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益分配办法。部将研究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有关税费征缴和分配办法,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在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等活动中的土地权益

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省级下达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宅基地指标,保障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

凡未使用建筑材料硬化地面或虽使用建筑材料但未破坏土地并易于复垦的畜禽舍、温室大棚和附属绿化隔离等用地,以及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均可作为设施农用地办理用地手续,由市、县政府审批,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不纳入农用地转用范围,不占建设用地指标。

《意见》强调,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是明确土地市场准入条件,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今年,在城镇工矿建设规模范围外,除宅基地、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取得并已经确权为经营性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采用出让、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近期,国土资源部将下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二是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各地要充分依托已有的国有土地市场,加快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进场交易,规范流转。三是制定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办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各地在集体建设用地出让转让等流转活动中,要按照“初次分配基于产权,二次分配政府参与”的原则,总结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经验,出台和试行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益的分配办法。国土资源部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有关税费征缴和分配办法。

《意见》要求,完善设施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发展。除了设施农业附属的管理和生活用房等永久性建筑物的用地,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按照建设用地管理外,凡未使用建筑材料硬化地面或虽使用建筑材料但未破坏土地并易于复垦的畜禽舍、温室大棚和附属绿化隔离等用地,以及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均可作为设施农用地办理用地手续。由市、县政府审批,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不纳入农用地转用范围,不占建设用地指标,但涉及占用

耕地的要落实补充任务。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07〕4号

8.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我省农村建设用地总量较大,利用效率不高,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用好现有的农村建设用地。各地要科学制订旧村庄改造、归并村庄整治的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城镇化水平和村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努力节约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以盘活村庄现有存量建设用地为主,搞好内部挖潜,提高利用率。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当前农村公路存在路网结构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公路等级比较低等问题, 限制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 农村公路对农村地区的全方位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及养护工作, 以此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下坚实的交通基础。

一、农村公路具体规划

(一) 规划意义

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价值意义非凡。农村公路既能够带动当地的农业与旅游业发展, 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村地域群众的出行能力。不过相较于城市公路建设而言, 由于农村地区受到资金及政策等要素限制, 所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 科学的公路规划及设计对于农村公路网络建设而言意义重大, 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

一直以来我党便将农村经济建设摆在了重要的国家战略位置。作为国民基础性设施, 农村公路应当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 只有完成了交通系统建设, 才能够带动其他行业的后续发展, 这也是整合农村资源, 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性工作。

同时公路建设也能够提高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 是改善当地服务质量, 增加农业收入, 传播新文化的重要保障。不仅为农民出行及产业发展提供着交通系统的支持, 更是可以为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发展条件。

(二) 规划要点

农村公路规划与建设的重点, 在于如何协调农村公路的利益。

首先必须确保路网系统规划协调。我们知道公路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农村在公路系统建设时, 必须要保障农村公路的建设能够带动当地各个产业的发展。既要保持原有乡村布局特色, 同时也要定向开展市场走向的挖掘, 提高经济建设与农村资源整合水平。

此外相较于城市公路而言,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自我筹集。受限于资金有限问题, 农村公路必须做好前期规划, 只有科学系统地进行规划和勘察设计, 才能够达成减少公路系统建设成本的目的。

二、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路径

(一) 优化并改善公路设计

农村公路应聘请具有公路工程专业勘察设计资质、并具备相应的业绩的设计单位进行, 设计单位应委派公路工程勘察设计经验丰富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以保证勘察设计质量。设计时应根据充分进行调查, 根据路网现状和区域农村经济状况, 合理进行设计, 以利于提高交通出行条件为前提。经过调查确定公路网络将经过的村镇节点, 并以村镇周边的交通网络作为连线, 用就近连接的方式, 进行农村公路网络的规划, 有条件的可采取裁弯取直的原则, 调减纵坡, 做好排水系统[1]。此外, 如果地理条件不佳, 那么可以适当渠化原路线形, 并增加安全设施。如果资金充裕, 则要在确保质量稳定的同时, 适当增加扩建里程, 提高交通选择能力。

(二) 提高公路施工项目资金监管强度

我们知道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通常由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自筹、村民集资及社会捐助完成[2]。不难看出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来源非常少, 且总量不多, 因此资金缺口较大。所以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资金更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 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资金[3]。不论是任何组织还是个人, 都不可以从专项资金中擅自挪用管理费用。对此必须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强度, 由当地政府与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与法定义务。对于私自抽调资金者或是变相提取费用者进行严格的惩治, 确保资金使用与落实到位。

(三) 科学化的完成公路管理质量标准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有限, 所以质量问题通常都会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应的质量监管, 由政府部门做好带头监管, 严格把控建设企业施工流程, 对质量严格把关, 做好工程质量的全面监理。此外企业的自检在施工质量中同样发挥着保障作用。我们必须提高企业责任意识, 加强质量责任追究严度。确保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程与方法进行施工。另外也要确保原材料质量达标, 这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必要前提。施工单位必须配备专业的材料检测人员、施工技术人员才行。

(四) 加强公路后期养护力度

虽说近些年大部分农村公路的材料已经由沙土变成了沥青或是水泥, 大大减少了养护难度与养护的项目, 但是我们仍然不可掉以轻心。下雨、重型汽车的碾压都会对路面造成一定的破坏。老化的路面不仅会增加养护费用, 同时还会影响当地交通的通畅程度。所以农村地区必须重视公路养护工作, 加强公路养护的力度, 组建专业的公路养护公司。要结合公路周边情况, 采取分段养路方式, 落实责任到人。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路段养护年终评比, 由交通部门对分段公路保养情况评分, 给路段保养质量良好的区域负责人经济奖励。提高路面养护能力, 发挥农村公路使用价值。

结语:农村公路问题是我党重点关注的农村经济建设问题。同时农村公路建设也是我党为解决三农问题, 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协调城乡经济平衡的重要举措, 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众所周知,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农业及旅游业, 而这些行业的发展无一不要求基建设施的完善。相较于城市公路来说, 农村公路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不断摸索适合农村公路建设的农村公路系统网络。在实践中改进与总结措施, 以求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能力, 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践行。

摘要:县、镇、村的交通全部依靠农村公路所维系, 是乡镇、县域经济发展及群众出行的重要前提。从国内目前的农村公路网络来看, 存在路网结构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建设成本高、养护投入大、里程数量少与公路等级比较低等问题。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为实现城乡经济的接轨, 协调城乡经济平衡, 农村公路的规划与建设, 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规划,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正发.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其养护探讨[J].科技与创新, 2016 (21) :66-67.

[2] 刘策.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及管理分析[J].交通世界 (工程技术) , 2015 (10) :18-19.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摘要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对提升工程建设和管理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村人饮工程;管理;措施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7.054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Drinking Water Project for Rural People and Livestock

LIANG Sheng-fan (Ningxia Guyuan Pengya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Service Center, Guyuan, Ningxia 756500)

Key words Rural People Drinking Project; Management; Measures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推进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就是要把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标准提高到和城镇供水同一水平,实现人饮工程公平用水标准,避免双重标准情况出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大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标准,提高人畜饮水水质质量,杜绝农村人畜饮水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实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基础保障。但是,从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状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飲水工程都能够达到预期的建设标准和人畜饮水水质要求。工程中重建轻管的现象依然存在,工程质量不过关、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这对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用水保证率提出了严峻挑战,有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从建设竣工就没有运行,而是作为标志性工程存在。

就水质质量而言,由于小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基本都是采取就近取水,水质质量本身就不高,且在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人为忽略水质的情况。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都重视通水保证率,却忽略对水质质量的选择,即使有水质检测,也是只有检测报告而没有整理措施。部分管理单位甚至没有专业的水质检测人员,而是雇佣非专业人员从事水质检测,这对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分析和研究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领域,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农村人饮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

1.1 工程质量堪忧

人畜饮水工程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的根本工程,是振兴乡村、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基础保障,没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农民的生活质量就难以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难以达成,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本任务,因此,在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时,工程质量是基本标准[1]。但在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工程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分析根源:主要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款项没有及时支付或延期支付;工程监理缺失,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部分工程施工单位没有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工程建设单位没有尽到严格的监管责任。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工程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这样的工程在竣工验收后,运行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各种工程问题,如停水、断水等,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对人畜饮水工程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使群众对水利行业服务的印象也大打折扣。

1.2 饮水水质超标

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对于提高新农村建设标准,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面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于水源的选择一般都是采取就近原则,在当地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才考虑从邻近地域引水,这样的水源选择本身就存在水源水质是否达标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工程投资和争取资金的限制,引用当地接近达标水源也是无奈的选择,但这样建成的人畜饮水工程本身就存在水质超标问题,如果没有净化水厂处理,这种水源对解决目前农村人畜饮水虽有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忧患[2]。在从邻近区域引水时,引水过程中需要经过很长的引水管道,引来的水需要专门的水厂储存净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农村人畜饮水并没有达到和城市用水一样的用水标准,引用水源在进入净化水厂后,其水质本就存在不达标的情况,在水厂储存期间,水厂的各项净化设施如果没有健全,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导致水质严重超标。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水质超标都会对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不利于建设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3 工程管理缺失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往往存在建设容易管理难的问题。在前期投资阶段,各部门、单位为了争取建设资金,积极上报投资项目,以期能够尽快争取投资进行工程建设,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某些管理者在工程建设阶段很少考虑工程管理问题,认为工程只要建设完成就能产生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工程建设完成后只要派出人员驻守管理就可以,未深入分析工程具体的管理模式和可能产生的管理效益。这种模式导致人畜饮水工程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严重脱节,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情况不清楚,甚至有些人畜饮水工程管理单位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从业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在管理过程中,哪里出问题就解决哪里,找不到问题就全线开挖,不仅误工误时,还难以准确判断问题所在。部分工程在运行1~2年后就出现断水,甚至出现工程完全无法运行的情况,这样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套取政府投资,建设面子工程,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反而引起群众的反感,甚至投诉。可见,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双重问题会导致工程寿命短、报废重建频繁,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措施

2.1 严格工程建设管理

人畜饮水工程质量是关系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保障,在工程建设伊始就要做好可行性研究,详细分析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正确评估水源的供水可靠性和水质的达标情况,调查工程覆盖区域的人畜存有量,根据抽查结果确定取水保证率。在工程建设方案形成后要严格招投标,严禁私下串标或指定中标,中标项目严格分包机制,没有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队伍不得从事工程建设,且工程机械操作工要全面持证上岗。建设单位要建立甲方全方位工程质量监督负责制,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要有全面的监控系统;监理单位要派出具有专业技术资质的监理人员现场监督,并做好监理记录;施工单位要有自己的工程质量负责部门对工程质量负责;设计单位要形成跟踪机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变更要做具体的分析论证。此外,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总负责方,要做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协调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责任到人。严格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是工程质量提升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

2.2 严格管理水源,净化水质

农村人畜饮水水源污染严重影响了整个人畜饮水水質安全,为了有效遏制农村人畜饮水水源污染,要对水源进行隔离,建立水源保护区,严禁行人、牲畜、野生动物等靠近水源。对小型且地下水源隔离区可以采用全覆盖式措施,大型水源可以采用隔离措施[3]。在水质净化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要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严格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严禁上岗。同时,要明确水质检测机制,定期抽检,对抽检不合格水质要有专人负责,谁管理、谁检测、谁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人。此外,要建立考核优化机制,对没有出现水质安全问题的工作人员要在各方面给予奖励,对长期出现水质安全问题的人员要及时清退。

2.3 完善工程管理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是农村居民用水保障的基础,没有完善可靠的管理系统,就会影响工程设施的有效运行,难以保障供水保证率,群众就难以有效用水。为了保证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安全有效运行,在工程建设初期,工程管理单位要派出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掌握工程建设中的各个要点,为以后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工程竣工后,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工程管理系统,严格奖惩机制,责任至人,对在工程管理中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奖励,对表现差的工作人员要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坚决辞退。此外,工程项目中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且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3 结语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是当前保障广大农村地区饮水安全的基础、民心工程,对于深化和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可切实有效提升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萍.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J].科技风,2013(5):247.

[2] 张小平.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价值工程,2012,31(28):61–62.

[3] 王跃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3(2):284–285.

责任编辑:黄艳飞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支柱性产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措施,促进农村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但目前中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还存在较多问题,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急需优化。

1农村经济管理优化对于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在农村中,农业是支撑农民收入的命脉,其经济管理水平对于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于相关部门而言,要提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对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灵活运用,保证农业农村的经济活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发展动力。当前,对于农村经济管理方式进行全面强化,能够有效地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朝着科学化和可执行性的方向发展,且在管理过程中因地制宜,将农村中的资源合理使用,能够为农村经济建立更为科学和先进的发展机制,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此外,通过合理的农村经济管理措施,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所以,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实行经济管理能够进一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民对于土地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2.1管理体制比较落后

中国农村经濟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但这类经营模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中青年大多外出务工,受老龄化、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落后及缺乏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影响,中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落后。

2.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第一,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无法满足新农村发展建设需求。第二,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投入力度不足,农业生产装备较差、生产能力较低。此外,农村地区对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及研发力度较弱,农业科技成果的使用率与普及率较低。

2.3农业金融管理制度欠缺

目前,中国农业金融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对农村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中国金融管理制度发展缓慢,尤其缺乏农业金融管理制度,农业金融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完善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完善农村地区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现存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妥善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尤其要解决农村地区老龄化及土地闲置问题。

3.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传统的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生产方式单一、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可依据本地区资源特色,在发展传统产业之外,推动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如对于风景较好的农村地区,可适当发展农家乐及旅游度假村等,合理开发农村风景资源,改变单一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使农村经济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应当调整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发挥各地资源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及农民收入。

3.3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

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对农村信息工程的建设,保证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从而为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奠定基础。其次,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和数据,及时掌握市场经济变化,从而及时调整农村经济管理方式。最后,提高农产品销售信息化程度,利用先进科技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制约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因此,应投入充足的资金保证农村灌溉设施的完善以及农业生产设备的合理使用,提高农业生产力。

4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经济走向分析

通过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地管理,提升农村人员的经济发展意识,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改变农村经济单一的生产模式。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完善农村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上一篇:农村亮化工程项目简介范文下一篇:年度个人安全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