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范文

2023-09-24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通外科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间856例普通外科手术病例,其中男601例,女255例;年龄4~75岁;中位年龄39.5岁。选取对象均参照国家卫生部医政司感染监控协调小组拟订的《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中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在术后第3、5、7天对所有术后患者的切口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

1.2 方法

采用回归性调查的方法,将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1∶2比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愈合良好1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计算切口感染发生率。分析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筛查分析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史、肥胖、切口分类、侵入性操作(胃肠减压、导尿)、有无引流、切口长度、术前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对照研究方法,χ2检验,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主要危险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

2 结果

本院普通外科手术病例856例,平均术前住院5d,经细菌学调查,切VI感染65例,感染发生率为7.6%。(1)单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共监测l0个危险因素,当中发现年龄、糖尿病、肥胖、侵入性操作、切口引流、手术切口分类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关联。(2)多因素分析结果:将单因素分析显著的6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显著的变量,结果见表1。

3 讨论

(1)年龄:年龄因素在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方面有显著意义(P<0.05)。年龄的增大与感染率的升高成正比例关系。尤其在60岁以后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的患者感染率相对较低且稳定。结果发现>60岁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9.36%,高于<60岁组(感染率1.47%)。此点提示我们对于老年外科手术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并采取抗感染措施。(2)肥胖:肥胖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2%,非肥胖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2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肥胖患者易于发生切口部位脂肪液化、坏死、液体积聚,发生感染,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3)肥胖因素:肥胖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5.59%,正常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52%,2组的对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肥胖患者在手术后,易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情况,包括脂肪液化、液体积聚、坏死等。研究结果提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患者明显增多,导致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增强。在手术中应加强肥胖者的切口抗感染预防,尽量降低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对于过于肥胖的患者让其参加适当的运动量。(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2.5%,非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1%,2组对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糖尿病导致患者降低纤维母细胞和促进肉芽形成,影响切口愈合,导致切口感染机率增加。因此,对伴有糖尿病患者,若能充分认识,通过及早检测发现及应用胰岛素治疗,将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5)切口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高达14.20%。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如不严格,易造成器械、敷料及患者手术区皮肤的暂居菌的大量增加。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对切口应加强预防措施,手术中尽量降低手术切口长度,规范手术的程序,加强无菌性操作,减少手术区污染,适时使用抗生素。还应尽量降低术前住院时间等措施来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的可能。(6)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与术后切口感染成正相关性。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切口与空气中的细菌接触机会越大,切口感染的机会就越大。对手术时间超过3h者,切口感染率高达16.23%,为预防因受手术时间原因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应在手术前2h给患者使用抗生素,使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内药物的有效浓度控制在防止感染的程度。必要时也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在术中应加用抗生素1次,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4 结语

普通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高危险因素能通过完善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的无菌操作程度、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的预防应用抗生素措施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摘要:目的 对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关原因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采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查分析出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结论 普通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可通过尽快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及精度和手术的无菌操作程度、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的预防应用抗生素措施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有关分析

参考文献

[1] 赵湜,毛红.糖尿病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4).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后切口真菌感染。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 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发生切口内真菌感染患者。结果:发生切口真感染者 43例,占同期院内感染的10%,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占78%);均有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用药史,部分患者应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结论: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预防切口真菌感染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真菌;切口感染;抗生素

Prevention of Eucymete Infection in the Cuts after Surgical Oper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umycete infection in the cuts after surgical operations. Method: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of the eumycete infection cases inside the cuts that happened during January 2001 and December 2004. Result: 43 cases of eamycete infection in the cuts happened, accounting for a 10% proportion of all the infection cases in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The major parhegens are white beadlike bacteria (taking up 78%) and are manifested in patients with a medical history of widely using wide spectrum antibiotics, Some of the patients used certain types of drugs of steroid hormone. Conclusion: Proper use of wide spectrum antibiotics and drugs of steroid hormone is an important in the cuts and improve prognosis.

Key words:Eucymete; Infection in the cuts; Antibiotics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较常发生的并发症,近年来,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切口内真菌感染成为重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疾病的增多,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得条件致病性真菌得以大量繁殖而致病〔2〕。笔者调查了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43例 院内切口内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腹部切口感染病例96例。男56例,女40例。年龄8~62岁,平均39岁。因肠梗阻急诊手术13例、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13例、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16例、肝胆手术54例。真菌感 染10例,占10%。其中肝胆手术占5例,阑尾炎占2例,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占2例,肠梗阻急诊手术占1例。

1.2 临床表现及治疗:切口感染病例一般发生在手术后3~7d,最早发生以切口红肿,伴有切口流出淡红脓性引流物,培养并获得分离出来的微生物,伤口感染的症状或体征(疼痛、压痛、局部肿胀、发红或发热)。切口感染真菌指分离出来的微生物为真菌,有些伴随全身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后有效,所有切口感染真菌病例经过停用激素,切口换药,局部应用抗真菌等治疗后痊愈。

2 结果

96例切口内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确诊为真菌感染的有10例,占院内感染的10%。其中肝胆手术占5例,阑尾炎占2例,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占2例,肠梗阻急诊手术占1例。10例切口真菌感染患者在继发真菌感染前均用过大量的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其中3联用药者5例(占50%),2联用药者3例(占30%)。用药时间在1周以上的有8例(占80%。最常用抗菌药物,广谱青霉素类有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有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喹诺酮类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等;其它还有泰能、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10例切口真菌感染患者中,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有4例(占40%), 常用的皮质激素为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从10例切口真菌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以 白色念珠菌最多(占78%)。10例切口真菌感染患者中,8例接受了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用酮康唑者67例,氟康唑者2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切口真菌感染是严重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及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切口真菌感染是外科术后重要问题,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线广泛应用,改变了严重感染时病人对真菌防御机制,加重病人抵抗力的降低,使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多,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在逐年上升〔2〕。及时,准确处理切口真菌感染,既能加快切口愈合,又能预防真菌感染由切口扩展至全身,引起真菌血症,浓血症等〔3〕。切口真菌感染防治要通过及时诊治,切口换药,停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适当使用抗真菌药物来到目的。

3.1 及时行切口分泌物培养明确诊断:切口真菌感染跟一般切口感染一样都好发于术后第二把手3~5d,主要为切口出现红肿痛,切口泌分泌物大都呈淡黄色,有些为淡白色。切口内可见白点,白膜样絮状物覆盖,全身症状在感染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神志淡漠,白细胞升高,抗菌药应用无效等。怀疑切口真菌感染应及时行切口分泌物培养,一旦发现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真菌。则诊断成立,考虑到周围污染可能,培养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切口在培养前严禁局部应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保证培养准确性。

3.2 避免滥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10例切口真菌感染患者在继发真菌感染前用过大量的高效广谱抗菌药物80%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30%。大量用使体内菌群严重失调, 微生态失衡,真菌大量繁殖而致病真菌感染患者中还存在无指征用药 、抗菌药物频繁更换、配伍不当及疗程过长等现象,提示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1〕,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使吞噬细胞功能减弱,稳定中性粒细胞溶酶体膜, 阻止酶的释放,细胞与液体渗出减少,使纤维的形成和创伤修复迟缓;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机体对细菌、真菌感染的耐受性降低,增加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感染的扩散。因此,对基础状况差,应用广谱抗菌药或免疫抑制剂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应高度警惕是否继发切口真菌感染。在诊疗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结合中药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预防切口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3.3 适当使用抗真菌药物:对于明确诊断切口真菌感染患者在停用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前提下,应起用抗真菌药物,目前真菌感染培养大都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于抗真菌药物治疗敏感,其中用酮康唑者4例,氟康唑者4例,伊曲康唑者2例,10例患者用过2种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均痊愈。

参考文献:

〔1〕刘慕莎,段昌琪抗生素与真菌感染〔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1995,7(2):97

〔2〕刘振声.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21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防治

为了降低各种感染的发生,已经在无菌技术操作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和进行完善,但是部分患者术后仍旧发生感染,特别是切口感染,笔者针对我院三年来普通外科发生的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治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普通外科患者1456例、男785例、年龄13-85岁,其中>60岁635例,1类手术256例,II类手784例,III类手术416例,急诊手术303例,择期手术1152例,糖尿病患者51名,手术时间72小时的患者401例,有吸烟史的患者533例,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1%,见表1。

1.2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及局部发热感、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早期出现硬结,并有脓性渗出物,需拆线引流,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穿刺有脓液或破溃流脓,拆线后切口液脓反复出现小脓点并有线头溢出定为切口感染。

1.3 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和统计处理及分析参照卫生部颁布《医院诊断标二位》。

2 结果

2.1 手术切口感染率1456例,普通手术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02例,感染率7.0%。

2.2 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基础疾病、急诊手术、II、III类切口高龄、手术时间过长,有吸烟史。

3 讨论

3.1 基础疾病的存在导致切口感染率增加 糖尿病最为多见,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原有的代谢紊乱,加之高血压促进组织细菌繁殖,机体免疫力下降,组织愈合能力差,最终必然导致切口感染率增加。

其次是营养不良,患者原本营养缺乏,加之术后禁食,手术创伤带来的不能或不愿吃饭,导致患者营养季度缺乏,相反手术中,手术后出血,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强,更加需要营养,最终原本营养状态更加恶化,免疫力大大下降,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再者肥胖患者也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肥胖者全身各处脂肪层厚,体内的脂类能够影响细胞膜,磷脂酸的构成,进而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导致机体抗细菌能力差,肥胖者切口部位脂肪层厚缝线增多,容易发生脂肪液化并残留无效,切口处使得切口很难愈合,再加上切口处血管被横断,术后血供应差,营养供应差,切口不易愈合,这些原因共同导致肥胖者发生切口感染,总之存在基础疾病容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7.3%。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在手术期监测血糖,应用胰岛素调整血糖的正常范围。

3.2 急症手术比择期手术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急诊手术存在易感染因素,开放性创伤破坏了皮肤的正常防御功能,因创伤组织出血、水肿、缺血、坏死,内外大出血病人因血容量下降,机体防御力下降,急诊手术前皮肤准备不充分,手术过程中队体内的感染灶进行切开或穿刺,使正常组织受到污染,胃肠穿孔、出血、梗阻的病人细菌极易通过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和敷料污染周围组织而造成感染。择期手术病情多较平稳,且有足够的时间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3.3 III手术切口感染率高,与切口细菌污染有关 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II类(清洁―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区,胃肠物有明显溢出,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者,可采取下列防治手段:根据情况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备皮时注意不要损伤皮肤,消毒药彻底,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医护人员有效地刷手,手术时少说话。

3.4 高龄患者较易发生切口感染 高龄患者器官功能衰退,自身免疫力低下,营养状况较差,代谢组织修复慢,因此,术前进行评估及充分的准备,注意维持围手术期电解质平衡,纠正喷血、低蛋白血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术后管理,注意饮食,加强营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的摄入量。

3.5 手术时间延长切口感染机率大,原因有 第一空气中的细菌,切口附近皮肤上,体内的细菌,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增加了污染切口的机会,第二,长时间的切口牵拉,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组织的抵御力下降,第三钳夹等机械因素易发生脂肪层氧化分解引起无菌性炎症,第四机体消耗增加失血、蛋白质丢失等越来越严重,抵抗力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因此要求手术人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使手术尽可能快速、有序地进行。

3.6 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后咳嗽、切口愈合缓慢易感染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入,主要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的能力,吸烟对微循环产生慢性破坏作用,导致切口感染,愈合缓慢。

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后咳嗽发生率为16.32%切口感染率为5.6%,吸烟时间长,烟量大的患者突然戒烟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又不能及时完全排除所以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加之术后咳嗽,切口反复驰张,影响愈合,为此,病人应该在手术前2周戒烟,术后护理要合理,注意经常翻身,拍背咳痰,雾化吸入术后不能使用腹带,减轻腹部切口张力。

参考文献

[1] 孙晓东,郑向群,韩宪光.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与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8):4006-4007.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范文第4篇

本科毕业生论文

题目: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生:王瑞

指导老师:周小龙

2015年5月22日

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搜索并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其中手术环境、器械及手术操作尤为关键,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结论 手术室在术中采取预防感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多是年老体弱者外伤者,急诊手术也较多, 污染严重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多伴有辅助检查,加上术中往往要植入一些内固定材料,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 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手术环境、手术人员、手术器械三方面管理来对预防骨科手术感染作一简要综述。 1.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及手术局部情况

1.1术前访视时,评估患者情况、感染病灶是否及时诊治,如牙龈炎、生殖泌尿系炎、皮肤溃疡、肺炎、甲沟炎、足癣等;

1.2男性患者是否有前列腺炎等疾病,防止术后因尿潴留而插导尿管; 1.3术前晚是否遵医嘱非肠道途径应用预防性广谱抗生素;

1.4评估全身情况,对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是否给予积极的控制,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老年性肥胖等;

1.5仔细检查手术区域,对有局部进展性血管病变、有过局部手术史、感染史、手术疤痕严重者,应正确评估,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备皮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时间并避免皮肤损伤,以减少术后感染;

1.6必要时将有关情况向医生报告,争取主动合作。 2.手术环境管理

2.1 降低手术室空气细菌指数,提高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手术中外源性细菌的主要来源。手术室空气的含菌量与手术进行的时间、人员的活动相关。调查显示,层流手术室无参观人员时的手术感染率较低[1]。据王海洪报道[2], 手术室细菌降落的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明显变化,开始时降落量最大,结束时又出现一个高峰值,这说明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必须做好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每次手术前,相关设备要擦拭干净,每台手术后及每天都要进行卫生清洁消毒。还有研究显示,接台次数越多,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手术接台间隙撤换布类、物品及送接患者,人员和物品流动引起的尘粉、纤维、微粒都会污染手术室内环境。因此对预计手术较复杂,估计超过3h的尽量安排在第一台。如必须接台的,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减少工作人员的走动。接台手术间隙保持净化达到自净时间,稀释室内空气细菌指数。 2.2 手术室温度应适宜 手术室温度宜控制在 22°-2 5°。患者体温下降通常直接损害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还使血管收缩而降低局部组织氧分压,[3]从而使手术切口抗感染能力下降[4]。因此术中、术后要采取保暖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必要时使用温热盐水冲洗或保温垫进行保暖。 2.3 加强手术室内及周边环境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室涉及的科室及患者较多,手术间内外空气直接流通是空气中悬浮细菌增加的另一重要原因四,故其室内环境和周边环境管理至关重要。对于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伤口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决不允许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严格区分出入通道,接送患者进出手术室应,使用内外对接车。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要分类放置处 理,以免发生交叉感染[5]。 3. 手术人员管理 3.1 对于手术患者

3.1.1做好手术区域皮肤的准备,重视对手术切口的保护。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工作,降低患者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周瑜报道[6]备皮时间距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而去除毛发的最佳方法为剪毛,无论是否去除毛发,清洁皮肤是皮肤准备中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急诊手术,特别有开放伤时,在手术室必须做好患者术前创口的处理,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术中重视对手术切口的保护,防止因手术时间长以及附近毛发、皮脂腺等分泌物对切口的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若手术巾铺巾时间超过4 h,应重新更换。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或贴手术膜。侯玉娟等报道[7]含碘手术薄膜对切口位置具有持续抗菌作用。对于骨科切口的冲洗,要选择合适的冲洗液,用0.5%碘伏冲洗切口预防术区感染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冲洗切口。

3.1.2适宜的备皮方法是降低手术切口愈合快慢和切口是否感染等,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备皮方法有剃毛备皮法[8]。清洁皮肤及剃毛备皮后皮肤细菌检出率可降至20%~60%,提示皮肤可以降低皮肤表皮携带细菌数量。且备皮时间与手术时间愈近愈好,国内对于剃毛与不剃毛备皮研究发现,不剃毛备皮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剃毛备皮组。因中国人体毛较少,汗毛又短于1cm,故手术野未涉及患者头发、腋毛、阴毛时,没有必要剃毛。常用的备皮用具包括刮胡安全刀片、脱毛剂或电动脱毛器。现今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刮胡刀片和电动剃毛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何种备皮用具(刮胡安全刀或电动剃毛器)必须严格消毒。 3.2 对于医务人员 研究表明进入手术间的人数在5~1O人,次数在5次以上的空气微生物监测合格率为5 3%;进人手术间的人数控制在 5人以下,且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合格率为100%,提示空气中的细菌多来自进入手术室的人员[9]。因此术中应严格限制进人手术室人数,30m2以上手术间参观人数不得超过人,对于必须器械商跟台时要有资质有备案,督促其无菌操作。进人手术室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各类区域的划分,有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手消毒是控制手术发生感染的首要环节[10],手作为一切病原体传播的直接媒介,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11]。正确的洗手以及消毒方法将有效降低医院患者的感染率。改进洗手卫生设施, 使用壁挂式皂液装置,灭菌小毛巾,将以往的手消毒碘伏改为消毒效果更好的含乙醇、含氯洗手液。为了强化无菌操作意识,定期请专业人士进行思想教育、操作讲解等,定期检查,进行整改。手术室固定专科护士参加手术配合,熟练掌握 手术步骤及术中合理放置手术器械均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骨科内固定手术、假体置换手术器械较多,常规器械放在便于陕速取用处,植入器械及后期使用的物品按使用顺序放在另一器械车上,并分别用治疗巾遮盖。洗手护士在接触、传递植人物时可用纱布包裹。术者在进行植入操作时要更换手套,并清洗手套上的滑石粉,安放过程中防止植入物与手术野的皮肤接触。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手术开始前将术中所需一切物品带入室内,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患者摆放好体位后再建立无菌台,对于术中经常C臂透视,应注意保护无菌台,特别是切口区的保护[12]。提高医护之间的配合技巧,缩短整个手术过程的周期,同样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手段。 4. 手术器械管理

4.1 手术器械操作应规范化 若管理不到位,科室不过问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过程,则无法保证手术的安全。手术室护士对成套手术器械的了解依赖跟台人员,不利于护士的业务发展和器械操作规范

[13]

。因此,在手术开始前认真检查外包装有无破损、潮湿现象。贵重植入物开启前巡回护士要与手术者再次核对型号后再开启。植人物未立即使用的要用治疗巾包裹,放置于安全处。

4.2 各种手术物品的灭菌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并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才能保证达到灭菌效果。对能耐热、耐湿 、耐高温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的原则。 4.3 建立一套完善的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器械商外包装袋等, 以减少手术室的污染。严格监测外来器械的质量, 特别要加强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灭菌的管理,外来手术器械在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使用,其感染危险性比普通手术器械大得多,所以应将其管理与医院供应中心结合起来,在清洗和包装外来手术器械时,每个环节都严格按规范执行。对每一件器械和灭菌包装 盒都进行清洗后的清洁质量检测,并对每锅次灭菌 外来器械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合格后才发放,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及灭菌质量[13-14]。 5.小结

手术室担负着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任务,是最有可能感染的高危险科室。由于骨科手术患者及手术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感染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一系列控制预防感染措施。 其中对于术中的护理干预特别重要[15],所以加强 手术室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防止骨科切口感染的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致谢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周老师及班主任朱老师。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他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周老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本论文的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及班主任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郎溪电大对我的培养、感谢电大所有老师及同学对我的帮助,最后要感谢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静.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672

[2] 王海洪.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 (1):5 8 .

[3 ]谢张黄.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 (4):457-458.

[4] 李忠菊.术前术中预防骨科感染的护理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6):19-20.

[5] 王莉.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止的护理干预[J]. 中外医疗,2012 (4):157 .

[6 ]周瑜. 术前皮肤准备的改进与切口感染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15(18):1792-1793.

[7] 侯玉娟,陆娟,扬太明. 含碘手术膜在植入物手术中的效果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l(16):3425 .

[8] 王菊吾. 手术前备皮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

[9] 任华.骨科手术清创冲洗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22-524.

[10] 付素梅.手术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当代医药,20l1, 31:88 .

[11] 许艾珍,谭爱平,陈秋辉. 骨科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体会[J] .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6-97 .

[12] 杨久顺. 浅谈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与预防[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 (6) :119.

[13] 钱黎叽,王雪晖. 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456-466.

[14] 陈慧,黄浩.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的应用探讨[J] . 中国护理管理, 2008,8(2):63-64 .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医院感染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一个日益关注的卫生问题。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组成,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推迟伤口愈合,同时也会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骨科手术较为特殊,一般在术中需要使用内固定材料对相关部位的骨骼进行固定,因此接触到外界材料的机会增大,容易引发切口感染,且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引言

目前临床上对骨科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仍属骨科无菌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防治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资料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在(42.1±3.5)岁,所有患者均为植入内固定物手术,经过临床确诊为手术切口感染,对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消毒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有脓性分泌物。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③切口裂开,有弄下分泌物流出,切口深处穿刺有脓液。④切口抽出的分泌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为阳性。满足①③④中的任意一项则诊断为切口感染,单独符合②不可进行诊断。

3分析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分析切口感染原因有以下几点:(1)手术环境的影响。对于急诊手术与手术地点,都可以归因于手术环境一类,由于急诊的时间仓促与手术室的功能性较为综合,术前准备往往不充分,会产生感染情况;(2)手术环境中,除菌的低标准,使得空气污染中外源性细菌易于繁殖并在切口处容易种植。手术前与手术后加强人为的除菌隔离,也能有效的控制空气污染;(3)手术部位因素。由于腰髋部以下手术的切口深、操作多、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切口感染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4)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时间的手术,切口暴露的实践越长,对于感染的概率就越高;(5)接台手术因素。由于医院手术室资源较为紧缺,连台手术较为常见,因此对于接台手术,中间对于细菌的消毒与空气的更换,就不能做到完全彻底,对于细菌的杀除也很难达标。

4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4.1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病情评估在减少切口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手术前有必要对患者的手术局部或是全身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对及时有效控制引发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详细的手术部位及区域,对患者的皮肤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发生术后感染。

4.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一次性手术用品的管理和放置要严格,注意要避免手术时污染。

4.3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护

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手术护士需要在术前把术中所需所有物品备好,动作需轻柔,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要尽可能清理掉衣外的细菌,使手术室内尽可能达到在手术过程中无菌的程度,尽量杜绝参观,即使是参观者也要与手术医生保持30 cm以上的距离。让参观者尽可能避免在室内来回走动,禁止参观者或其他人员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切口感染的可能。

4.4努力减短手术时间

医护人员们有必要在患者手术之前与之进行沟通交流,交代好患者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得到患者的信任并给予他们信心,尽可能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从而得到患者的配合,缩短手术时间。主治医师和护士要配合默契,从而高效且快速的完成手术任务;手术物品准备要充分,要对手术相关仪器进行全面了解,可独立解决术中出现的小故障;专人管理手术设备,定期检查并维修,以免术中发生故障。

5结果

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对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共培养病原菌株15例,其中包括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顺利出院。

6讨论

骨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会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对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若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复发率与死亡率等的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骨科无菌手术过程中,因为手术类型的不同,手术过程就会存在差异,引发手术切口感染。另外,手术患者病情程度、手术方法与手术准备等因素都会对手术切口感染造成影响,而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护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手术室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手术各个环节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加强皮肤的清洁、消毒、保护等,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多种因素均能影响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切口感染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手术持续时间长短及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等,因此切口感染的预防要从各个环节进行,只有细致有效的全面护理,才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从而提高预后以及生存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共开展腹部污染手术232例, 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191例, 小肠破裂修补16例, 上消化道穿孔14例,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11例。切口感染例数22例, 脂肪液化发生8例。由于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 明显降低了感染率, 临床上有推广意义。

1.2 方法

所有的腹部污染手术, 术中均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1) 切开腹膜后注意对手术切口保护, 特别是腹腔脓液或肠液较多的, 打开腹膜应用弯血管钳提起后先切小口, 吸引器吸引或纱垫角蘸吸后再扩大腹膜切口, 避免脓液或肠液溢出后直接接触刀口。 (2) 术中应先蘸吸脓液后进行探查, 提起腹膜, 应用纱垫垫于切口, 手术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脓液或接触脓液后的手套再接触腹壁肌层或皮下。手术操作宜轻柔, 避免组织过分牵拉。 (3) 手术临结束腹膜关闭后, 应用甲硝唑, 生理盐水冲洗腹壁刀口, 冲掉游离脂肪, 更换无菌手套, 清洁纱垫蘸静, 将原操作器械, 碘伏擦拭消毒, 纱垫蘸静后再逐层缝合。 (4) 合理应用抗生素, 我们一般是术前30min静脉滴注抗生素, 术后选三代头孢联合甲硝唑或替硝唑静滴。若腹腔脓液培养结果出来后, 可根据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更适合的敏感抗生素。

2 结果

对于Ⅲ类污染腹部手术切口, 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 我们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可以控制在左右10%, 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 减轻病人痛苦, 降低了病人的住院费用,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讨论

外科切口感染在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 特别是污染手术后, 切口感染更常见。为了降低切口感染率, 除上述手术中预防措施应用外, 还有几点应注意, (1) 做好空气消毒, 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我们单位采取的是层流手术室, 空气净化, 流通好, 大大避免了连台手术空气交叉感染。手术时间长, 组织暴露时间长, 将增加切口感染率, 因此, 手术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迅速进行。 (2) 术后缝合腹壁诸层时, 要注意彻底止血, 电凝或结扎好小血管, 缝合时皮下脂肪较厚者, 要缝合至底部, 不留死腔, 术后避免腹壁皮下积液。 (3) 因为术中为了保护切口, 用纱垫垫于切口周围, 有时可能会影响手术野的显露, 术中应权衡利弊, 必要时适当延长手术切口。通过上述预防感染措施的应用, 明显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临床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方法。方法 切开腹膜后注意切口保护, 手术过程尽可能避免脓液腹壁刀口, 腹膜缝合后应用甲硝唑, 生理盐水冲洗刀口, 术前半小时及术后抗生素合理应用。结果 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10%左右。结论 通过应用一些积极的治疗措施, 可以大大降低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率, 使病人早日康复, 减少医疗花费。

关键词: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范文下一篇:维稳情报信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