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及发展规划范文

2024-04-09

公司战略及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

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省及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

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明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本行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大小,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多业并举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

三、基于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公司内部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施人才战略,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目前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少,独挡一面的人才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公司要发展,光靠目前的人员显然不够,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做好企业现有人员素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人才结构,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培养人才的实施计划。要改变用人观念,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用好公司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对公司目前急缺的靠引进和聘用来解决,同时加强新来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

1、人才来源

1)制定措施,借才来用。

2)招贤纳才,网罗公司发展专业人才。

3)立足岗位,加强培养。在做好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我公司目前发展现状,还应注重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调配和有效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扩展其才能,提升其进一步为企业发挥智力的积极性。要鼓励其立足本职潜心学习,主动帮助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有培养前途的,要创造条件把他们送到有关院校进行专门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尽早培养为企业自己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新来的大学生,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早一点成材,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2、人才管理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能尽其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人才队伍,因此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一整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的用人奖惩机制。公司要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尊重、和谐、进取的环境,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敞开渠道,鼓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使每个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他们感到公司不仅仅是发挥才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提升才干的地方。做到公司与员工在利益上

的双赢。

2)鼓励学习,不断提高。

3)待公司新招聘的人员到岗后,公司要制定措施,定编定岗。

(二)建章立制,实行公司规范化管理

公司各内设机构成立后,根据分工情况,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责、利对等,提高公司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司运做效率。

(三)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公司网站建设

公司在一定规模后必须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恰如其分的宣传造势,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尝机遇和信息。扩大在本行业、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领份额。

四、结束语

公司战略及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随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乡的进一步融合,城市的景观、生活在广泛地影响着农村的居民,促使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农民从观念上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进行房屋建设,村落绿化建设,道路的修缮硬化和绿化,还增加了健身娱乐设施。1980年以后,农村的住房条件大有提高,先富起来的村落对居住环境也有了高的要求,兴建了村公园。使农村的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

但是在村庄的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己经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开始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人文景观再现、延续和城乡一体化的宏观角度加强了对农村规划、保护和建设方面的研究。

加上农村许多当地政府的反思和重视,己经出现开始注重前期规划设计的趋势。相关的法令和法规也正在被提上日程。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 当前的农村规划滞后,目前,虽然全国有26%的村庄己经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但是大多没有和近期编制的市域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有一部分对农村未来的发展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管理者来说,制定规划只是政策需要,没有真正实施的可能。己经建成的新村,缺乏农村的环境特征,设计者没有对农村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一味迎合居民的需求。

①建筑形式欧化 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和人民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致使农村的居民也盲目的模仿城市中见到的欧式建筑,在有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土地上长出了欧式特征的建筑,破坏了中国农村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田园风光,岂不知欧式建筑的形式是和他们国家的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我们的农村民居建设也应该植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扬。

御鑫造园http:///

②环境景观设计城市化 当前的有些农村环境景观设计不尊重农村的地方文化和场所精神、不考虑农村的环境特征,没有有效地保护和继承农村景观的固有风貌,而将适合城市环境的设计照搬到农村的规划设计当中。修建了不适合农村规模的宽马路,大尺度的广场,只有“广”而没有“场”的概念,非常地不适合人的使用尺度,在路口、广场上建大钢雕,不仅破坏了农村的田园风貌还造成了土地利用的浪费。

③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 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在设计中,不能以适合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环境景观设计移植到农村,有些设计缺乏对农村居民的心理、行为进行充分的研究,造成建成的环境使农村居民使用不便,缺乏吸引力和实用性。无论什么样的规划设计,目的都是要为人解决问题,最终来为人服务和使用的,只有符合当地人的需要的规划设计才称得上是好的设计。

规划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事半功倍,低水平的规划和无规划的建设同样是不允许的,这需要专业的设计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以及对当地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控制景观风貌的作用。

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都普遍比城市低,造成人们思想观念上认识的错误,认为只要是城市的就是“现代的”“好的”,只要是农村的就是“土的”“不好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其居住条件有着求新求变的心理,在缺乏正确观念指导的情况下,城市的建设模式和建筑特点误导着农村居民的建设思想,加之农村的民居建设大多是农民自主建设,由此就使土不土,洋不洋的建筑

御鑫造园http:///

形式在农村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种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农民自主建设,拆了建,建了拆,造成了农村建筑布局和景观环境相当混乱,造成了许多中国特有的传统乡土文化的丧失。农村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以乡镇企业的形式,扎根于农村,虽然对农村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严重的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水随意的排入河流。

加上对农田的侵占等都使原来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当前的某些建设中还出现了填河、挖湖的做法;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家都有摩托车等机动交通工具,大量尾气的排放使空气质量变差,但却没有引起农村居民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的足够重视;建设中为了建成城市景观,为了“不露土”,许多的当地植被被砍伐,代之以水泥的硬质铺装。所有的这些都致使当前的农村环境质量在不断下降。

公司战略及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规划是指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企业战略以及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所需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制定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传统的人事管理总是处于企业较低层的地位,仅仅停留在作业性和辅助性的层次上,以短期导向为主,同时将人力视为成本,作为企业总是设法去降低人力资源的投资来降低企业成本。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脑力,人力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在研究企业目标、战略时,越来越需要同步思考未来五年、十年的人力配置,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放在战略的高度,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资源。

一个组织特别是企业要维持生存或发展,拥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需要确定完成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和类型,因而需要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并且预测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未来的需求。在确定所需人员类型和数量以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就可以着手制定战略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苏澳公司专门组织力量对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需求进行分析预测,以此结果作为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同时也作为直线管理人员制定行动方案的基础。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在十四个方面对人员管理情况作出科学、详尽的预测、分析,为公司的员工招聘、职位安排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及本组织员工的净需求量,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同时要注意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及各项业务计划之间的衔接和平衡,提出调整供给和需求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源规划应包括:规划的时间段、计划达到的目标、情景分析、具体内容、制定者、制定时间。

公司战略及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一、人才引进、培养、发展规划依据

(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

*****建设集团公司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兵某部于1955年集体转业组建而成的大型中央施工企业,隶属于国家建工部。上世纪70年代末改由**省领导,现隶属于*****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

集团公司目前拥有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壹级,水利水电总承包、市政总承包贰级,公路路基、桥梁工程、钢结构、起重设备安装、混凝土预制构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叁级和房地产开发、工程勘察设计、检测、监理、物业管理等20余项资质。企业总资产3.5亿元,年施工能力20亿元以上,施工面积100万平方米。

2010年,我公司正式更名并成立集团公司。为适应集团管理体制,公司总部需要建设以职能管理为主体的专业人才队伍,分子公司需要建设以生产管理为主体的专业人才队伍。2011年,集团公司根据内外部形势制订了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两轮驱动,定项投资,多元经营,跨越发展,实现集团公司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集团公司把培养和储备人才作为破解制约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瓶颈的战略性举措。2012年,集团公司又提出了行政工作的总体目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项目盈利能力,“练内功、强体质、保增长、增效益、重民生、促稳定”,同时确定了2012年经济目标:完成企业总产值16亿元,承接任务20亿元,实现新增资产和利润600万元以上。

(二)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截止2012年3月1日,集团公司共有在册员工****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

1专业技术人才510人,工勤技能人员******人;实际在岗人员*****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318人,工勤技能人员****人。

1.人才年龄结构

集团公司在岗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年龄结构分布如下:

表一:人才年龄结构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集团公司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是41~50岁年龄层的员工,31~40岁的人员所占比例偏小,如不及时补充,5~10年后很难保持人才供给的延续性。

2.人才学历结构

表二:人才学历结构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集团公司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其次是高中、中专,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和集团公司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管理密集型企业转变的战略规划下,整个人才队伍的知识水平亟待提高。

3.人才职称结构

集团公司目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405人,其中在岗293人,分布如下:

表三:人才职称结构表(数据部分为:在册数/在岗数)

可以看出,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其次,经济和财会专业人员作为企业的必备人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所占比例较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晋升意味着该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趋于完善,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积累,如经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要求,会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

此外,注册建造师人数较少,难以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

综上,可以看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首先,人才断层,中坚力量年龄偏大、干劲不足、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其次,人才队伍整体知识水平难以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要求;再次,人才素质结构有所失衡,经济、会计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须进一步提高;最后,注册建造师持证人员队伍急需扩大。

二、人才引进规划

人才引进的目标是做到人才与岗位匹配、人才与组织匹配以及人才与组织发展匹配。只有实现这三个匹配,引进的人力资源才具备了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的前提。将此项基本要求与公司人力资源需求相结合,规划如下:

(一) 人才岗位匹配工作规划

做好人岗匹配,首先要明确岗位要求,其次要在招聘时识别人才的能力、潜力,估计其胜任力。此项工作未来3~5年的重点是:建立并逐步完善招聘工作流程,开展岗位职责和能力分析,提高招聘人员归纳总结和辩能识人的能力,具体策略有:

1.做好人才需求预测,确定空缺岗位;

2.根据过去两年的“职工月工作考核登记表”及离岗人员、主管领导描述,结合公司、部门的发展需要,提炼空缺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职责;

3.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岗位所需人才的学历、工作经验、能力素质等条件;

4.根据确定的人才要求,选择合适的选拔渠道(内部晋升、社会招聘或校园招聘等)和筛选方法。

(二).人才与组织匹配工作规划

实现人才与组织的匹配,重点是实现将组织对人才的要求与人才对组织的需求二者之间的匹配。如果二者不相匹配,会导致员工适应不了工作环境,绩效难以提高。此项工作未来3~5年的工作重点是:

1.提炼企业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的企业文化,选择适合本企业文化的人才;

2.对招聘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之能考虑空缺岗位所属的主管领导及工作团队的特点,选择能与工作团队良好合作的人才;

3.明确企业现阶段所能提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选择能够接受当前和未来几年薪酬福利水平的人才。

(三)人才与组织发展匹配工作规划

实现人才与组织发展的匹配,首先要明确组织的发展战略,其次要识别人才的潜力,还要采取相关措施,留住核心人才。根据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此项工作未来3~5年的工作重点是:

1.调查市场薪酬水平,适当调整薪酬结构或出台相关补贴政策,给予紧缺专业人才、持证人员较高于市场水平的待遇,引进适合本公司的高层次人才;

2.适当加大社会招聘力度,弥补人才年龄断层,特别是会计和经济类人员;

3.提高学历、职称要求,应聘管理人员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4.招聘经营管理人才时,着眼于社会资源、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

5.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时,要适当注重学习和应试能力,考察应聘人员的学习成绩或考证情况。

三、人才培养规划

目前集团公司开展的主要是建筑施工“五大员”的培训。由于集团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加之2011年“五七工、家属工纳入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工作”占用人力资源部大量精力,对于新入职人员以及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开展的培训较少,外部培训也没有系统的计划。今后3~5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建立合理的培训流程,加大对新入职人员以及中层、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一)建立合理的培训流程

1.根据公司发展目标,编写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开展培训需求调查;

2.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结果,确定内部培训讲师和外部培训机构,共同制订

内训和外训计划;

3.制订培训预算,报董事长审批;

4.执行培训计划;

5.开展培训效果追踪

(二)新入职人员培训工作规划

新入职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开展两次,培训内容如下:

1.公司简介、公司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讲解;

2.公司人事制度和财务报销、文件收发流程的讲解;

3.请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三)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规划

副科级、科级管理人员培训开发的重点是:管理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的提升,行业发展现状等;培训方式以内训为主,可从外部聘请讲师;个别业务骨干可考虑参加专业培训机构的相关培训。

(四)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规划

基层管理人员的开发重点是: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与工作态度。另外,根据集团公司现阶段的需求,适时开展职称申报事项和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技巧的培训。培训方式为内部培训,聘请公司内部相关业务人员作讲师。

四、 人才发展规划

人才要与企业共同成长、发展,企业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其次向员工传达企业每阶段的发展目标,帮助员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提供相关支持;再次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到自身和企业的事业中去。此项工作的重点有:

(1)不断提升集团公司的社会形象,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使员工乐于加入本企业,奉献本企业;

(2)提高现有和未来员工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技能,创造友好、合作的工作氛围;

(3)人力资源部要帮助员工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个人优势、发展愿望与企业远景目标相结合,推动个人和企业共赢;

(4)确立基层单位人才培养的各项举措,把人才培养纳入基层领导考核体系当中,明确人才培养也是领导的职责;

(5)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公司战略及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

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省及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

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明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本行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大小,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多业并举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

三、基于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公司内部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施人才战略,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目前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少,独挡一面的人才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公司要发展,光靠目前的人员显然不够,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做好企业现有人员素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人才结构,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培养人才的实施计划。要改变用人观念,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用好公司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对公司目前急缺的靠引进和聘用来解决,同时加强新来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

1、人才来源

1)制定措施,借才来用。

2)招贤纳才,网罗公司发展专业人才。

3)立足岗位,加强培养。在做好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我公司目前发展现状,还应注重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调配和有效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扩展其才能,提升其进一步为企业发挥智力的积极性。要鼓励其立足本职潜心学习,主动帮助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有培养前途的,要创造条件把他们送到有关院校进行专门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尽早培养为企业自己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新来的大学生,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早一点成材,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2、人才管理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能尽其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人才队伍,因此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一整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的用人奖惩机制。公司要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尊重、和谐、进取的环境,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敞开渠道,鼓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使每个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他们感到公司不仅仅是发挥才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提升才干的地方。做到公司与员工在利益上

的双赢。

2)鼓励学习,不断提高。

3)待公司新招聘的人员到岗后,公司要制定措施,定编定岗。

(二)建章立制,实行公司规范化管理

公司各内设机构成立后,根据分工情况,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责、利对等,提高公司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司运做效率。

(三)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公司网站建设

公司在一定规模后必须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恰如其分的宣传造势,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尝机遇和信息。扩大在本行业、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领份额。

四、结束语

公司战略及发展规划范文第6篇

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协议使用外资高达4700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700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28万家,实际已运行14万家,从业人数达1700万。世界名列前茅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200家来华投资。①为了适应中国的独特的经营环境,跨国公司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本土化经营战略,而人才本土化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人才本土化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受聘治理生产经营业务,他们深谙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能很好的与下属沟通和合作,进行有效的治理;同时,这些中方人员往往受过较多的西方教育,对西方的行为方式、治理方法等有深刻的了解,能较好地理解和贯彻外方上司的治理思想。因此,治理人员本土化对于化解文化冲突、促进有效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一家中美合资企业的总经理指出,“外资企业中,治理人员本土化是一种趋势,它越来越被证实是有效的,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当然,本土化经营也有明显的弱点。在治理沟通方面,怎样理解总部的策略并能在本地实施,刚开始时从国外派来的经理在这方面更有优势,更能理解总部的意图。这也是最初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起用外国经理的原因。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治理文化上确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西方人在处理问题时对事不对人,无论什么事先问事情对不对,然后才论及人。事情不对,无论你是什么人,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而中国人则相反,面对问题时潜意识上会先看这件事是谁干的,假如是某些特定的人干的,即使事情有问题,也会因情面在前,而影响了对事情的处理。中国人就人论事的方法无法适应跨国公司的制度化治理。制度化的治理非常重视文件化、数据化。在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凡要做某事,就要做得非常严谨,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项目的说明用文件清楚地描述下来,凡事讲凭据,依靠文件和数据,这和中国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

企业的经营实质上是市场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国际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从事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情况下,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物化资本数量不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性因素,人才已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可见外商到中国投资办企业,治理人才本土化是成功的大前提。同时,由于中国文化有其非凡的渊源和人文背景,如何尽快的适应中国文化,也是摆在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和总经理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来华投资的外国跨国公司的人事政策的实证材料也反映出这一鲜明特色。

三洋电机有限公司是日本三洋集团在中国最早创办的独资生产性企业,产品全部外销。现有中国本地员工约4500人,其中中高层经营治理干部约104人,基层督导301人。这些治理干部大都是从工人中培养提拔起来的。而北京四通松下电工有限公司每年都定期选派中国员工参加出国培训,经过培训后的中方员工很多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和治理干部。②

治理着全世界3000多家肯德基、必胜客、塔科贝尔的全球百胜餐饮集团的亚太区副总裁苏敬轼先生,在给中国公司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写道:“我们将加速治理人才的本土化进程,在未来的五年内致力于在中国寻求合适的人才加入本公司„”③

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的每一项投资都遵循的指导原则中有一条就是“治理的本土化”原则。治理本土化的重要一环是员工本土化。员工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一种跨国环境中培养本地员工,使他们拥有某一职位的能力和知识,并能与世界其他地区同等职位具有相同竞争力。公司给员工很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对未来布满希望。为公司培养一批优秀的后备治理者,这是最有利于公司自身发展的。

毋庸置疑,许许多多在华的闻名公司,在致力于使用中国的当地人才方面都进行了巨大的努力,为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源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人才并不是天生的,要实现治理本土化,需要积极培养优秀人才,敢于让他们去开发、制造和推销产品。外资企业非常重视员工培训,认为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重要。通过培训大步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并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努力造就符合本公司要求的高级职员,造就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队伍。摩托罗拉公司在北京、天津成立摩托罗拉学校,大规模地先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还选派优秀员工到美国本部去参加长期或短期培训。

外企的培训政策对中国职员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让人们看到,得到这样的培训机会无疑将有利于他们的职业生涯,给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人对外企的培训赞不绝口,都希望能有这样的培训机会。

外资企业在培训上不惜重金。美国闻名的通用电器公司的中国培训计划部,仅在1996年就投入9亿美元的培训经费。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对于培训的重要性熟悉不够,许多企业不重视职工的培训,不重视培训的投入,不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和反馈。

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目标是要达到全球经营利润最大化,而它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优于其他人事策略的优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企业的国际化形象,增强子公司所在国的信任感。

假如大量的所在国人员进入跨国公司的当地子公司担任治理工作,他们一般会带着本民族的感情,必将使跨国公司执行任何损害所在国利益的行为受到遏制。同时,跨国公司摈弃民族偏见的做法,也将会取信于所在国政府和人民。公司经营的高度透明化,也将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化形象。

第二、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经营治理上的损失。

戴维。A.利克斯认为:“凡是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有人认为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失败的比例为25%-40%。而人才的本土化战略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方面的不足。另外,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能降低经营成本,使跨国公司明显获利。在通常情况下,派往国外的治理人员,公司必须投入大量经费,进行较长时间的全面深入的有关知识的培训。同时,这些外派人员还要享受高额的津贴和补贴、母国与驻在国之间的往返差旅费用等。直接聘用子公司所在国人员,一方面免除了上述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国低工资的优点,以远远低于母国公司工资标准却明显高于所在国水准的工资,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再者,由于采用人才本土化战略,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文化上的隔阂,增强了公司与所在国政府打交道的能力。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治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母国人员进入异国工作,由于文化差异、家属不适应等而造成的思想上的不稳定,有时会造成治理人员在所在国履行治理职责半途而废;母国治理人员也经常会碰到跨国提升的机会,这些都会影响治理人员的稳定。在东道国当地招聘当地治理人员则会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人才当地化战略对跨国公司来说,带来的利益显然不止以上诸点。但是人才本土化战略同其他战略一样是利弊互见,长短并存的。从理论上来说,在跨国公司的人事战略中,人才的国际化战略应该是最为有效的。因为它不考虑治理人员的国籍,而只从能力的角度出发,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调配和使用人力资源,更符合日益发展起来的全球战略需要。但在实践上,由于许多子公司的所在国要求雇用当地人员担任治理人员,并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来实现这一要求,这样就使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带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弱点。

一是要使治理人员国际化,跨国企业必须在很大的地理范围内分散招聘人员,必须对雇员进行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培训,并对治理人员及其家属在不同国家间作调动,这样就可能使实行这一战略的费用较高。二是这种战略要求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治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控制,从而限制了各地区经理在用人方面的自主权。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对我国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它们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高素质人才,在某种意义上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储备了经营治理人才。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地雇用的治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治理经验,熟悉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这些新型企业治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国内的流动,必将带动国际先进治理经验和技术在国内的传播,从而加速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使得一些跨国公司的中方高级治理人员及技术骨干与一般工人在酬上的差距很大。中方人员的部门经理工资达到工人工资四至七倍相当普遍。有些合资企业中方代表的工资是相似国有企业厂长工资的十倍以上。与此同时,这些跨国企业还对高职人员实行住房优惠。跨国公司采取这种酬政策的结果是,国有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和国家耗费大量资源培养的大专院校的高材生被跨国公司优先录用,并给相同职级的国有企业干部带来心理不平衡,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些中方高级雇员甚至完全站到了外商利益的一边,乃至纵容外商损害国家利益,甚至为外商牟取暴利出谋划策④。

注释:

1全球化趋势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北京人才市场》。1998年3月9日

2人才治理本土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年第18期

3中国MBA大有可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年第12期

上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情节范文下一篇:歌舞演出开场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