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正式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老王正式范文

《老王》 杨绛 详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关注一些人和事。我在生活中也学会了关注,关注我的学生,关注我们的学校,关注我们社会的发展。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这就是杨绛笔下的老王。(出示课题) 老王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画像。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从他佝偻的背影看,他是一个多病的老人……)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走近老王:

1、师:从画图来看,老王的确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可请生读,解释“干校”)

2、师:著名作家笔下的普通人自有他不凡之处。现在我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悟,琢磨老王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然后用——形式说)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把自己对老王的印象表达出来。(生: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表现在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生: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师小结:各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的为人和处境,你觉得用哪两个字较合适。(生答略,师明确“善”和“苦”——生活艰苦和精神凄苦) (二)品味老王:

师:全文写的内容很多,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投影)(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1、听录音听录音。

师:请同学们找出最感动或最欣赏的细节。

2、小组交流体会。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1)课文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夸张手法,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 (3) 例如:“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段话用神态和外貌描写,暗示了老王的生计越来越艰难,身体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境地,也流露出了作者的同情和悲酸。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其中“强笑”表现了作者看见老王直僵僵的身体时压抑不住的悲酸和感动。 教师相机引导:

课文中老王的话语不多,却十分有表现力。“恩”“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话语简短,没任何修饰。想象是另一个蹬三轮的人会怎么说。——老王的淳朴,心底亮堂,语言无华,劳动人民的特点。(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3、质疑,合作探究。

师:就这一情节,你有没有疑问?提出来请大家帮你。

生: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为什么?(老王怕让我捎,给我添麻烦)

“我”拿钱给老王是为了帮助他,而作者为什么说“我却拿钱侮辱他”?

(因为我没有“领受他的谢意”,没有接受他真诚的感激。连他临终前一个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以生――生、生――师合作的形式相互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老王,我们深刻体悟了他的“苦”和“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另外一个人。(作者及家人)找出他们的善良之举。

a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老王的三轮(可与“乘客不愿坐他的车”对比)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生活,询问他的生计

e女儿受到感染,知道他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三、师小结:

这篇文章不仅仅写了老王,一个人力车夫的善良,同时透露了一个异常善良的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怀念,这是一曲善良的人们在(文革)恶的年代里相互取暖的颂歌,这是一份“以善良对待善良”的真情。

【收获与反思】

这堂课紧紧围绕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感情熏陶,内容集中,提问简练,思路清晰。没有结构分析、中心概括,没有写作特点的罗列,也没有专门的字词教学,避免了语文教学中“多而全,全而杂”的痼疾。根据该课内容和学生经验,有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本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恰恰不合适地缺了席,那就是对时代背景的介绍。现在的学生对文革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知之甚少,而不了解特定人物的特定背景,则对人物理解的深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偏差和误解。如:三轮车为什么被取缔了?“我”和丈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收入应该不会低的,老王为什么担心“我”丈夫看病没有钱?“我们从干校回来”,

“我们”为什么会去干校?如果能对文革的背景材料作些必要的介绍,学生就能深入人物内心,体会到人物的良苦用心。也更能理解作者这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体会作者博大的胸怀。看来某个教学内容的取舍,要从课文实际出发,不能因为它是传统的教学环节,又采用传授式教学方法而将它摒弃。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选用上,除某些传统教法外,采用多媒体幻灯导入和拓展迁移,音乐辅助等手段,方法上采用导读、朗读、讨论、探究、口语训练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收到一定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在教学中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注重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涵,但教师设计的问题大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诸如“老王的苦与善良表现在哪里?”“作者一家是怎么关心老王的?”学生虽能带着问题,从课文中筛选信息,培养了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但教师没有更深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文本作细心的体察感悟。只是浮光跃影,浅尝辄止。文本中很多能充分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都非常可惜地放弃了。如老王送香油鸡蛋一节,作者对老王的外貌行动描写,“我”将钱付了又后悔的心理变化,教师完全可以精心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探究,将学生引入人物的内心。如让学生在朗读基础上思考: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我”为什么坚持要付钱?老王为什么最后站着等我拿钱?文句“我内心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真的都不是吗?只有带着学生深入到文本当中,才能体味到那种含而不露、极其微妙的情感,才能真正在文本中淘到乌金。

学语文,学做人。教学中教师注意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和真善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不幸者,体会爱的博大。导入课文的几幅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引起他们对弱势者的关注。探究过程中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末尾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那优美深沉的旋律,也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但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即背景介绍的缺位和探究深度的不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肤浅,对人物的感悟留于较浅层次,心灵所受的震撼不是很大。所以“怀念老王”说话训练环节,学生情感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大多是泛泛而谈,着皮不着肉。说话训练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在探究“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问题时,一个学生回答:“爱是双方的,有付出,就有回报。老王对他们好,他们也对老王好。”教师补充:“反过来对老王来说也是这样。”该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教后觉得这话不能绝对化,因为人应该有宽容之心,人家对自己有这样那样的不好,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人家好,这博

大无私的爱更难能可贵。而教师在当时没有感悟到,不能适时加以点拨,不能不说又是一个缺憾。

第二篇:老王学案

《老王》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 作者信息及背景:见《导学》第45页

二、 字词展示

1、 语音

塌败(tā)

取缔(dì)

伛偻(yǔlǚ)

阴翳(yì)

杨绛(jiàng) 骷髅(kū lóu) 绷(bēng)紧

滞笨(zhì)

愧怍(zuò)

攥紧(zuàn)

偏僻(pì)

惶恐(huáng)

2、词语解释 滞笨:呆滞笨拙。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伛:弯(腰)曲(背)。 镶嵌: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文中指老王站在门框里。

失群落伍:离开了队伍。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三、初读课文,宏观把握:

学生以小组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概括要点,并回答问题。 思考:这篇课文叙述了哪些事情?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四、再读课文 ,走近老王:

(1)文章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者的愧作”,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4段,,分别找出老王的不幸之处?用一个字概括他的生活境遇?(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

(2)老王的生活在是不幸的,是苦的,那他的为人怎么样,请同学们阅读一下5—22段,用一个字概括,体现在何处?表现老王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重点读8—16段,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动?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

② 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是收了钱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③“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五、学后感:

《老王》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

2、 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学习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伛( ) 荒僻( ) 攥( ) 塌败( ) 取缔( ) ..... 骷髅( )( )滞笨( ) 愧怍( )( )惶恐( ) ......

2、解释下列词语:

塌败:

滞笨:

取缔: 愧怍:

二、 精读课文,小组探讨

1、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写到了哪些事情?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2、如何理解“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三、 走出课文,深度思考

1、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生活中,我们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呢,同学们不妨结合课文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2、如何关注离乡背井,在城市的边缘苦苦挣扎,为最低的生活而四处流浪的民工?

四、品味语言

杨绛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试结合课后练习二比较下列三组语句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你还能举出文中类似的语句吗?(参见课后练习)

五、 拓展延伸

1、“我”和老王的交往过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你的周围有类似于老王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四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老王的交往。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4.(1)老王(没名):地位低微

蹬三轮车 :谋生手段艰苦

老光棍 :孤独终老 一个字概括: 苦

半瞎子 :生理缺陷 破败小屋 :居住条件恶劣

(2)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冰大但冰价相等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担心人家钱不够 一个字概括:善

抱病,送香油鸡蛋还人情

老王性格特征:厚道 老实 有爱心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

(3)① 提示: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②提示: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

王的朴实、善良。

③提示:简单的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生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老王》课时二

二、

1、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富有同情心 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证,便送他大瓶鱼肝油 “我”女儿关心他

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 “我”关心老王

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

作者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2、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3、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

了。

三、1、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

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篇:《老王》课文讲解

这篇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不复杂,只要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学生读起来没有太大难度。教师可以将一般性的教学内容更多地交由学生自学,自己则引导学生将学习引向深入。

在确定本文的阅读教学重点时,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第一个角度以老王这个人物为核心,教学重点包括理解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品质),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成整体的写法,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词句,等等。总体而言,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老王(包括“我”)的善良,学习作者表现人物“苦”与“善”的手法。这个角度不寻求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深度解读,对老王形象的解读也不超出“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①的层面,主要是在“写人散文”的维度上展开。教学中的拓展部分,多是由课文中的一些词句和背景知识,思考老王不幸命运的社会成因②。

另一个角度则以课文的结尾句为核心,从作者的“愧怍”反观“我”对老王的态度从“同情”到“愧怍”的变化,由此理解“我”和老王交往的实质,反思那种居高临下、缺乏真正尊重的同情,感受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③,并触及“老王眼中的‘我’”这一被文本遮蔽的内容④。这个角度的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层次较深,因此对老王的人物形象、作者的语言运用等关注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主要做纵深的开掘,较少进行文学性的赏析。当然,也可以从这一角度的反面出发,抓住“生命尊严”的主题解读课文⑤。只要教师对上述教学重点稍加研究,是比较容易设计出批判性阅读的教学活动的。

在“熟读精思”这一单元教学重点统摄下,部编教材中本文的预习和课后练习以后一个角度为主,而课标实验教材的课后练习基本采用前一角度,二者有明显的不同。以对文中多次出现的“线索物”的理解为例,课标实验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拈出老王的三轮车加以分析,部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却要求学生思考:在“我”与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在预习任务中,即已提示学生关注“我”与老王怎么看待对方的问题。应该说,在部编教材的设计中,这篇课文教与学的难度都有所提高。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注意教材编写意图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划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当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所提高时,如果仍由教师主宰课堂,一味“讲”去,很容易将教学引入繁难偏重的歧途。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适当的教学问题,充分信任学生,充分发动学生,教师在关键处点拨指导,才能将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有效分解,落实。

①路遥《平凡的世界》(第1部),P/13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参见韩军、车凤鸽、李军艳《〈老王〉课堂实录与点评》,《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02期。 ③参见孙绍振《贴近发现“愧怍”的自我》、黄玉峰《我教〈老王〉》,《语文学习》2007年11期。

④参见黄厚江《〈老王〉课堂实录及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09期。

⑤参见王君《“活”出高贵的生“命”———〈老王〉课堂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26期。

第四篇:《老王》

《老王》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它几篇课文鲁迅的《阿长和<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李祥森的《台阶》以及余秋雨的《信客》都是讲述普通人的,而杨绛的《老王》更是对弱者的关爱。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

《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不仅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还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这些情感都寄寓在一些看似平淡的细节中,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如一颗青橄榄,令人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学生仔细阅读两遍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但是真正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现今中学生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因此,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如老王一样的不幸者可能会同情,但不会明白作者既然对老王关爱有加为何又心怀愧怍?因此,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抓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通过“情”的感悟来学会“爱”。同时,在品味中领悟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把握文意,品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学会用善良体察善良、平等对待并关爱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老王的“不幸”和善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愧怍”的内涵。

【教学设想】

教学这样的文章,能否唤起学生的真情体验是教学成败的要害。所以教学中要设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察不幸,感受善良,理解他人,关爱弱者,培养爱心,并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渲染情境。

课前,我们做一个小调查:

假如你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拦住了你。他衣衫褴褛,向你哀求一些施舍,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老师给你三个选择项,请你根据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做出选择。

A:你觉得他很可怜,会扔给他一点钱。

B:你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可怜,他可能是在骗取别人的钱财。

C:你觉得他很可怜,会主动把一些钱物递给他。

选择A的同学请举手,你们非常富有同情心。选择B的同学请举手,你们非常理智,社会成熟度很高;选择C的同学,不仅具有同情心而且还有爱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该对待面对弱者和不幸者呢?让我们共同阅读杨绛的散文《老王》,也许你会有新的启发。

二、自主性学习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注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或语句,并且思考:

1.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王,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2.对于老王,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全班交流一下:

1。有不会读的词语吗?老师来考考同学。请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愧怍:语出自一句古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2.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王?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你的印象。

总:英雄所见略同。老王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不幸与他的善良。

3.对于这样一个老王,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从哪句读出的?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是什么意思?惭愧。

4.读到这句话,我产生了深深的疑惑:

(1)“不幸者”指谁?(老王)“幸运者”指谁?(“我”)

(2)作者为什么对老王愧怍呢?愧怍,是什么意思?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个词?(因有缺点、做错事或没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下面,让我们循着杨绛的笔墨,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疑惑。

三、互助性学习

1.读课文,说老王。

谈到老王,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不幸和善良。他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老王有哪些“不幸”?

①“不幸”

阅读相应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总:穷。老王住的是“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住的条件很差,生活很苦。“那里是不是他的家”。细细品味答非所问地回答,我们可以读出,老王虽然有这么一个栖身的窝,他没有“家”的感觉。“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靠着活命”说明他收入低。

病。“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告诉我们老王身体有缺陷。

孤。“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这说明老王无依无靠;

(仅仅是没有亲人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待他的?)

第二段“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这就说明因为老王是单干户,人家都排挤他,他遭到了同行的冷落;

“乘客都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人们都不信任他。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可以看出别人对他的嘲讽。

总: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有句话说:在所有苦难中,孤独是最大的不幸。穷、病、孤、老,老王都占了,让人同情、叹息!

②但就这样一个不幸、令人同情的老王,却让杨绛念念不忘、甚至耿耿于怀!有感情朗读5-16自然段,说说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这里的细节,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微小的物件。同时,还要关注描绘细节的字词,哪些词语让你怦然心动、回味良久?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遇到了让你感动的细节或语句。先小组交流,读一读你最感动的细节,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及时补充。

①老王送冰与别人送冰有什么不一样?这冰表现出老王的?对,人间有真情,细节见真心。②送默存:“坚决不肯拿钱”“你还有钱吗?”“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对,一颗好心比黄金更珍贵。

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同学注意一个语言细节:你还有钱吗?他为何这样问?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杨绛一家当时的处境。

杨绛,是现代文学家、翻译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堂吉诃德》、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等。他的丈夫就是著名学者《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尽管两人都是知名学者,但在文化大革命其间,两人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不仅被下放干校劳动,而且房子被没收,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写检讨书,让群众批斗。曾有与杨绛先生住在一个院中的小姑娘,因为买了一捆葱拖不动,杨绛好心地想帮她,结果那小姑娘却怒目相对,断然拒绝,就因为小姑娘从父母那儿被告知杨绛是一个被批斗的“坏人”。

很多人对杨绛都是避之不及的,但老王却认定杨绛是好人,这还是投桃报李的行为吗?不是的,这声钱先生,这声不要钱,尤其是那“你还有钱吗”的悄声低语,可谓语轻情意重。③“镶嵌”——合适吗?(词的移用,强调了老王的步履艰难,身体的僵直瘦弱,如死物一般,没有生气)

“死灰”——突出老王脸色之难看,没有生气。“僵尸、白骨、棺材”,这都是极端冷酷的词汇,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老王病入膏肓,行将朽木。

除了外貌描写,还有动作描写吗?语言描写?

B鸡蛋香油:他送的是香油和鸡蛋?(是感谢)为什么把惟一值钱的“家当”送给杨绛一家?(因为他视他们为亲人)老王已经生命垂危,行将朽木,为何还亲自来送东西?他要的不是钱,那么老王要的是什么?或者说老王渴望得到什么?

练笔: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以第一人称说说:老王最后送香油鸡蛋的心情。

我躺在病床之上,心想:

是什么力量让老王举步维艰地走到杨绛家?是感恩,是挂念,是关怀,是不舍。这一送,意义不同于以往,是与亲人的告别,是临终的心愿,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温暖,是善良淳朴的心田里绽放的花朵。

老王是一个贫贱不幸,然而他却以他的善良给予了作者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作者曾经动情地说:

投影:

按西方成语:“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银边”。丙午丁未年同遭大劫的人,如果经过不同程度的摧残和折磨,彼此间加深了一点了解,孳生了一点同情和友情,就该算是那一片乌云的银边或竟是金边吧?——因为乌云愈是厚密,银色会变为金色。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

师:文革岁月当属“厚密的乌云”,在乌云蔽空的日子里,老王和作者之间孳生的“一点同情和友情”就应该是那道“含蓄着光和热的金边”了。

③孤独的老王走了,有着金子般心的老王走了,留给周围人的是一笔谈资而已,可留给作者的却是什么?齐读:“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对老王好不好?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文章第一句话就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常”与其他人的“不愿坐”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第三段又说作者的女儿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这说明作者一家不仅常常照顾老王生意,还关心他的身体。载客三轮都取缔后,“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这也说明了作者对老王生活的关心。

既然作者对老王很关心,为何却还感到愧作?

面对这个木讷而老实的人,杨绛做的够吗?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你觉得杨绛哪些地方还能做得更好?

在反省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逐渐清晰起来,一点一点照亮我们的内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的力所能及的同情和帮助,得到的却是老王倾尽全力的感激和报答。老王的死,这这座天平彻底倾斜了,也让我深深愧怍了。我愧怍:没有读懂老王的最后相送,为自己没有付出同等情感而愧怍,为自己没有把老王当作亲人。

四、反思性学习

1对于本文,你还有哪些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2杨绛的愧怍,是良心的自责和精神的反省,又何尝不让我们沉思呢?生活中有没有像老王这样的人?你关注过他们了吗?你应该如何对待他们?读过老王的故事,读过作者的愧怍,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总结: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人善之,他人必善之。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杨绛的这声深沉的愧怍,其实在向我们宣扬一种超越亲情、友情、爱情的伟大情感:人道主义。

投影:

凡是人,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性良心。贫贱的人,道德品质绝不输高贵的人,愚笨的人也不输聪明的人。他们同样识得是非,懂得好歹。

-----杨绛 《走到人生边上》

请永远记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五、练习性学习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是 ,就要。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生:假如我是一泓泉,就要给别人送去清凉。

假如我是一片云,就要给别人送去甘霖。

六、补偿性练习

整理笔记,积累“善良”与“爱”格言名句:

第五篇:老王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杨绛的《老王》。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 说教材

《老王》选自苏教版普高教材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模块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叙事为主,以“爱”为主题,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老王》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与老王的接触,描写了老王淳朴的性格和他作为弱势群体的艰辛,同时从作者对老王的态度表现了作者一家的善良。文章含蓄地提出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二、 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心他人的品德。

知识和技能:掌握老王的人物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 过程和方法:

三、 说教学重难点

高一学生通过之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以及初中时期对阅读感受的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体验,但是他们的人生阅历仍旧不是很丰富,进入阅读感悟的层次较浅。因而根据学情特点,我设定的重难点是:把握“老王”的人物特点,能够揣摩重点词句,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

五、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讨论法: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阅读感受来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2、启发法: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理解作者所倡导的“关注生活、关心他人”这一主旨存在困难,因而教师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就应该抛出问题进行引导和启发。

六、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出示几组名人的幻灯,如:马克思、张艺谋、超级女声等等….

导入语: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说明:用直观的方式导入,通过展示人人知晓的人物图片引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再利用这些图片和课文主人公的对比性很自然的引入课文,奠定了学生的感情基础。)

(二)具体环节。42分钟

环节一:初读课文,走进老王。15分钟

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很多揣测,老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追寻杨绛的笔墨走进

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读完之后,小组讨论。

(说明: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删选信息的能力。)

环节二:师生互动,说说老王。9分钟

小组讨论之后你是怎样认识老王的?他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人”,然后说说为什么,从文中找出依据。

(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1.文中介绍了老王的哪些艰难的生活境况?(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

2.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体现老王什么性格特点?(老实厚道)

3. 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环节三:观察作者,怀念老王。6分钟

作者生前是怎么对待老王的?老王去世之后,作者是怎样追忆他的?她为什么能这么想? (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思想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

1.作者生前是怎么对待老王的?文章最后的“愧怍”是指什么?(对老王的不幸深表同情,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和自己无力真正改善老王的境遇而感到“愧 ”,表现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2.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环节四:关注现实社会的“老王”。9分钟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引出郭明义、沈浩、阿里帕妈妈等先进人物)

(说明: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延伸,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五:拓展延伸。3分钟

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棵树,(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说明: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使学生的感情得到深化。)

(三)布置作业。1分钟

1、熟读课文。

2、仿照老王,写写你生活中的“老王”。

(说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关心生活的态度。)

七、板书设计

职业生理缺陷关心

家庭条件

老王

善良

老实

知恩图报理解作者——愧怍——人道主义尊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开展意义范文下一篇:郎加纳斯范文

热门文章

老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