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航空公司案例分析

2023-03-11

第一篇:南方航空公司案例分析

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

第十三章人力资源管理

案例1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过人来进行竞争

自从1978年的《航空管制解除法》颁布以来,持续的运费价格战和白热化的激烈竞争已经导致该行业的竞争环境变得异常动荡不安。美国民航业在1990-1993年间损失了40亿美元,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却创造了大量的利润。在过去的十年中,一共雇佣了将近2.6万名员工的西南航空公司的收益增长了388%,净收入增长了1490%。公司连续31年盈利,1972-2001年间股票投资者的最佳总回报超过300倍(超过所有其他股票的表现),公司市值比美国其它所有航空公司市值的总和还高。

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促成的。外部因素包括燃油价格的下降和经济的强劲增长等,而内部因素则包括航线管理系统的设计、计算机化订票系统的建立以及拥有一支工作动机强烈的高素质员工队伍等。在关于什么才是西南航空公司竞争力的所在这一核心问题的争论中,西南航空公司认为,机器和其它一些实物并不是西南航空的成功所在,才智、热情、精神和情操才是公司鹤立鸡群的根本。虽然许多航空公司想模仿我们,但都无法复制西南航空公司员工的精神、团结,“我们能做”的态度和无比的集体荣誉感。如果要归纳成功原因的话,那就是:只做你擅长的事;把事情简单化;使票价和成本低;把客户当宾客;永不停息和雇用优秀的员工。

西南航空公司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增长并维持住利润水平,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企业远景和公司战略,而赫伯·凯勒就是建立和维护这种远景和战略的一个主要力量。西南航空公司是一家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航空公司,公司一开始就是一家运费低、航班多、航程短、点对点不中转以及等级座舱单

一、不联运、能够提供温馨愉快旅行的航空公司,它的扩张方式是“在每一个新机场做与原来相同的老事情”,西南航空公司的总裁凯勒这样说。

“采取不同的扩张方式”是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之道,这种经营方式使得这家航空公司即使是在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仍然能够维持增长势头。尽管旅客的订票和出票手续都是在起飞之前完成的,但是乘客实际乘坐座位的确定却是按照先来先占的原则确定的,而这只不过是公司不因循守旧的明证之一。通过航班飞行人员和空中服务人员在清扫客舱以及给养补充方面所提供的协助,西南航空公司得以将乘客转机的时间保持在行业最低的15分钟。航班上所供应的食品和饮料仅限于软饮料和花生米,而只是在长途飞行时才在菜单中加入小甜点和饼干。西南航空公司并不同其他航空公司交换机票或者行李。凯勒指出,如果西南航空公司采用了其他航空公司所安排的座位以及计算机化的联运订票系统,那么他们在地面上的停留时间将会增加,而这将会使公司不得不另外再购买至少7架飞机。以每架飞机2500万美元计算,这一结果将会对乘客所必须支付的机票价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目前,西南航空公司的票价大大低于其竞争对手。

那么,西南航空公司是如何保持其独特的、成本有效性地位的呢?在民航这个劳资双方之间的敌对关系非常普遍的行业中,西南航空公司是如何与其员工--其中83%的人都加入了工会--培育起合作关系的呢?在凯勒的领导下,公司培育起了一种像对待顾客一样对待员工的文化--关注他们、对他们的要求做出积极的反应以及让他们参与决策。

公司人事副总裁伊丽莎白·皮德雷克·沙丁说,正是西南航空公司的文化使得该公司显得与众不同。“我们觉得这种温馨愉悦的气氛让大家找到了一种共同体的感觉。它同时还抵消了高强度的工作以及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正如凯勒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你不善待自己的人,就别指望他们善待他人?”因此,西南航空公司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顾客,同时也包括自己的员工。

在西南航空公司的企业文化中还包括对员工队伍的灵活性所赋予的较高价值。公司的员工为自己能够在短短的20分钟时间内就能使飞机做好起飞准备而感到自豪,因为这一时间比同行业的平均所需时间要少一半。西南航空公司的一句文化格言是“你别想让飞机呆在地上就能给你挣钱”。地面服务人员负责卸载行李、清理机舱盟洗室、清除垃圾以及重新给飞机装备上冰块、饮料以及花生米。空中服务人员则负责为下一次飞行准备好客舱,并且,如果飞行员有时间,他们也会加入到这些准备工作中来。努力工作在西南航空公司并非仅仅是一种义务:它是自豪感的一个源泉。地面服务人员迈克·威廉姆斯夸耀地说,一位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在与另外一家航空公司的一位员工进行交谈的时候,对西南航空公司的快速转机服务所做的解释——用威廉姆斯的话说是,“区别就在于当(其他公司的)一架飞机降落时,他们的员工只不过是在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而当我们的飞机降落时,我们却是向它展开猛烈的突击。”

除了较高的激励性和对绩效的较高期望之外,我们还可以清楚地从西南航空公司的招募和甄选过程中看出其文化来。西南航空公司全年都接受求职者对地面操作职位和空中服务职位的申请。许多申请者曾经还是公司的乘客,他们都曾经看到过公司的一张把凯勒妆扮成淘气鬼的招聘广告。1994年时,西南航空公司一共收到了申请公司中各种职位的2.6万封求职信;人力部门为填补4500个职位而对3.5万多名求职者进行了面试。而在第二年,不断出现的扩张导致公司的雇用数量从年初开始就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1995年的前两个月中,公司就雇用了1200名新员工。这样大的一个劳动力后备库就使得公司能够招募到最适合公司文化的新员工,在这种文化中,他们被要求在工作中必须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且要超越“工作描述”的范围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凯勒的“工作场所乐趣”哲学可以从公司为了对员工的贡献加以认可而花费的时间数量上看出来。当西南航空公司连续第五年赢得三维皇冠奖的时候,公司将一架飞机献给了所有的员工。他们的名字被刻在飞机头部的外壳上!公司舞会可以因许多事件而发起,其中包括首席执行官的生日,那天员工们都要穿上黑色的礼服。西南航空公司每年一度的红辣椒烹饪大赛、颁奖晚宴以及每周五的“开心日”——在这一天,雇员可以穿着随便的衣服甚至化妆用的衣服到公司来上班——都表明公司的这样一种信条,即员工必须有幽默感。并且,心情放松的员工才会是高生产率的员工,在这些场合中,员工穿着休闲服装参加,甚至顾客也可以参加。公司和员工常常通过举行聚会来培养情趣以及增强大家对西南航空公司这个大家庭的归属感,而这些又对公司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

员工参与决策是西南航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另一个主要信条。公司采用一种积极的、非正式的提案建议制度以及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现金、商品和旅行凭证等)来对员工所提出的新想法加以奖励。无论是各个工作小组,还是个人,公司都期望他们能够为改善顾客服务以及节约成本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已经成为他们为西南航空公司工作的时候所扮演的角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司对一些棘手问题所作出的反应也总是围绕公司的经营理念展开。随着福利成本的上升,有着极强成本意识的西南航空公司对于员工的福利计划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之变成一种灵活的福利计划。不仅如此,公司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公司当时的薪酬福利主管是莎婷。她认为要想使公司获得成功以及使员工满意,最关键的还在于沟通。在征求了分布于7个不同城市中的700多名员工的意见以后,一种模仿报纸和早间新闻的福利推介计划面世了。占星图、建议栏以及推销广告等对这项新的计划——福利附加计划起到了推动作用。员工发现这种形式比传统的福利手册更有趣味性,却更缺少强迫性。实际上,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西南航空公司在1990年的商业保险杯员工福利沟通奖中获得了第一名。更为重要的是,员工理解了他们的福利选择权,并且对公司与他们进行公开交流的意愿心怀感激之情。

公司还设计了许多人力资源实践来支持公司的文化。薪酬计划的设计被用来增强西南航空公司与员工之间的联系,这些员工非常喜欢公司的一项利润分享福利计划。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拥有公司大约11%的业绩非常优秀的股票。为了支持公司的高效运转,公司与工会的合同中还避免出现限制性过强的工作规则。公司的信条之一是,员工可以(而且他们也希望能够)出现在需要他们的任何地方,而无论自己的工作名称或者工作类别是什么。西南航空公司自1971年创立以来从未解雇过一名员工;员工的年流动率为7%,这在行业内是最低的。1998年时,公司的飞行员们通过投票决定,在执行与公司签定的为期10年的集体合同的后半段时间里,将继续维持原来确定的由公司提供低幅工资增长,但是却提供大量股票选择权的报酬计划。飞行员将在今后五年中连续每年获得3%的工资增长,同时再加上每股8.89美元的股票选择权。这种为期10年的集体协议在航空业中是独一无二的。此外,在1996年时,凯勒还主动提出一直到1999年之前都将自己的年薪冻结在1992年的水平上,以响应飞行员们的工资冻结。这种共同作出牺牲的精神帮助公司进一步培养起了员工的士气以及他们对组织的承诺感。

对顾客和员工的共同关注已经导致了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队伍越来越多元化。为了向美国西部的乘客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公司一直在招募说西班牙语的雇员,并且向现有的员工提供西班牙语培训课程。

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们还积极参与大量的社区公共服务计划。这种对服务的献身精神在公司内部同样受到了鼓励并且能够找到明证。一个由员工们发起的灾难基金就是为了给公司里那些面临个人危机的人提供支持用的。不同的部门之间经常通过互相给予奖励以及为对方举办晚会等形式来表示对对方的感激之情。

员工谈到了许多他们认为有利于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大量日常事例。比如公司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名乘客服务人员就遇到了一名难缠的男乘客,当时他要赶乘一架航班去和正在渡假的家人会合,但这位男子要求能让他带狗上飞机。由于西南航空公司并没有动物搭乘业务,因此这名男子有可能会因此而错过航班从而

失去与家人会面的机会。于是这名服务人员主动提出把乘客的狗带回自己的家并对其好生照料,当这名乘客回来时再把这条狗带到机场去还给他。他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仅很好的处理了问题,同时还使公司获得了一个感激万分的顾客。

第二篇: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可以说是业界中最为成功的航空公司。它不仅在自成立后的20多年间就在利润上成功赶超了其他四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创造了以小博大的商业奇迹,更是在整个美国航空业一蹶不振时实现了收入的大量增长。从1989至1999年美国部分航空公司主要财务指标表中可以看到,西南航空公司在此期间的财务指标远高于其他航空公司。 在我看来,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它成功的战略和逢时的战术。在服务创意上,西南航空公司是独树一帜的。它不与其他航空公司形成联运服务,只为地勤分配少而精的人员,并且不像其他航空公司那样提供全面的空中餐饮,西南航空公司并不提供用餐服务,但允许乘客自带食品。在营销策略上,西南航空公司以免费礼品牢牢拴住了大批旅客,从而在提高稳定收益的同时极大地冲击了竞争对手。在运营效率和价格上,西南航空公司自经营初期就坚持低成本、低价格、高频率和多班次的战略,其挑选的是最省油的客机和回报率最高的航线,每架飞机每天起落十次以上并且航班停歇时间被压缩到15分钟之内。在这些策略中最为关键的是低价策略,它在开张伊始就拉开了德克萨斯州内空运价格战的序幕——任意两个城市间的单程票价降至26美元,在之后推出的“双十”战略中,西南航空更是将非高峰票价降至10美元,转场时间也压缩到10分钟。低价营销战略虽然能够为公司争取大量乘客,但过低的票价也会导致公司入不敷出。为此西南航空公司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保持可靠的离港率、保持地勤人员少而精、只提供在中等城市之间的点对点航线等。这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不仅保证了西南航空公司低价竞争战略的完美实施,还防止了竞争对手的模仿。配合提供免费礼物的营销手段,西南航空公司在正式运营短短两年后就取得了几十万美元的利润,并在以后的经营中获利颇丰。无论是从营销理念还是战略制订与战术实施上来看,西南航空公司都是极具创意和远瞻的,它敢于打破当时航空业巨头的价格垄断并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型营销理念代替传统的营销手段,这些营销理念直到今天还被许多公司模仿沿用。

从西南航空公司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合适的战略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制定合适的战略。所谓的企业战略是一种决策模式,决定和揭示企业目的与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应该从事的业务以及决定企业应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做出哪些经济的与非经济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所做的全盘考虑和统筹安排。在确定战略时,企业应兼顾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尤其重视开展对外部环境和资源的研究,另外,企业对自己所处的生命周期也应有全面的考虑。同时企业还要掌握竞争对手的实时资料以便做出能更好与其抗衡的战略,保持市场信息的实时更新。只有做到以上的几个要点,企业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战略。我认为,企业的战略应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点。企业的管理基层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这些会影响到对企业目的、性质和特征的界定,从而影响既定战略的施行。在将战略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点之后,管理阶层会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主方向进行决策制定,并在既定战略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维护战略的实施。在本案例中,西南航空公司根据不同战略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战术来保证计划的完美实施。西南航空的面对的是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些对手中不少是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它们强大到能够约束资费水平和影响业内的相关规则,所以西南航空在制定低价战略时必然会遇到困难。但它通过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的战术实现了低价格低成本的战略而不受竞争对手的影响。例如选用最省油的波音737客机、挑选回报率最高的航线、加快航班周转速度、只提供在中等城市之间的对点航线,不与其他航空公司形成联运等等。战术不同于战略,它注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是企业了解自己和管理自己的具体体现。一个企业空有战术或战略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将二者联合起来,企业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认为,不同战略下战术的安排不具有相同的特点。企业的战术应以战略为基本,而不同的企业战略也会有差异。对于一些亟需扩大规模的企业来说,它所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战略也会随资金成本的水平而变化,其战术可以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来筹集资金或通过商业信用来筹集资金。而对于刚刚建立的企业而言,其战略是以有限的资金,如权益资本和少量的盈利,来维护企业财务与经营稳定以实现企业的平稳运行,其战术可以是通过提供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的业务或其他盈利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投资,在企业步入正轨后则可以通过其他融资方式来吸收资金。可以这样说,战略是企业为实现预定目标、放眼外部环境与局势而做出的全盘考虑,战术则是企业为达成战略目标、在内部实行的计划或相关活动,不同战略下战术安排具有不同的特点。

尽管基于公司的资源而建立的独特的战略使得竞争对手无法模仿,但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并非无法复制。它做到了为自己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为自己规划一揽合适的战略、为战略制定相协调战术的发展任务。后来者需要做的是借鉴西南航空公司的做法,为自己规划适合的发展战略,并为之制定相协调的战术。

第三篇:西南航空公司 企业文化 案例分析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是美国一家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航空公司。一般称为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美国西南航空是以“廉价航空公司”而闻名。是民航业“廉价航空公司”经营模式的鼻祖。 1简介

西南航空在美国国内它的通航城市最多。根据以美国民航业2005年的统计数据,以载客量上计算,是美国第二大航空公司。

成立时间:1971年 总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美国西南航空班机涂装

枢纽

重点城市/第二枢纽

麦卡伦国际机场 凤凰城国际机场 芝加哥中途机场 巴尔的摩华盛顿国际机场 威廉·哈比机场 奥克兰国际机场 洛杉矶国际机场 达拉斯爱田机场 圣地亚哥国际机场 纳什维尔国际机场 飞行常客计划 会员贵宾室 联盟

机队数量 438 通航城市 61 母公司

总部 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重要人物 加里·凯利(CEO), 赫伯·凯莱赫 (董事长), 劳拉·怀特 (CFO) 美国西南航空,NYSE:LUV, 是一家总部设在达拉斯的美国航空公司。在载客量上,它是世界第3大航空公司,在美国它的通航城市最多。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它是以"打折航线"而闻名,从1973年开始它每年都赢利。 发展历史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在1971年6月18日,由罗林·金与赫伯·凯莱赫创建。首航从达拉斯到休斯顿和圣安东尼奥,是一个简单配餐而且没有额外服务的短程航线。西南航空公司的不少做法以前曾被很多航空公司视为“不正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曾经被其他航空公司所不屑。

美国西南航空几年内迅速扩张和发展,成为以美国国内城际间航线为主的航空公司,创造了多项美国民航业纪录。利润净增长率最高,负债经营率较低,资信等级为美国民航业中最高。2001年9.11事件后,几乎所有的美国航空公司陷入了困境,而美西南航则例外。2005年运力过剩和史无前例的燃油价格让美国整个航空公司行业共亏损100亿美元,达美航空和美国西北航空都是同年申请破产法保护,相比之下,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则连续第33年保持赢利。美国西南航空是自1973年以来惟一一家连续盈利时间最长的航空公司。

企业文化

西南航空公司是以低成本战略赢得了在美国航空业日渐衰退的大环境下的大胜利。可以说,西南航空公司为自己锁定的战略明智地躲避了与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的正面交锋,而另辟蹊径去占领别人不屑去争取但是却是潜力巨大的低价市场。西南航空采用明确的市场定位,即公司只开设短途的点对点的航线。时间短,班次密集。一般情况下,如果你错过了西南航空的某一趟班机,你完全可以在一个小时后乘坐西南航空的下一趟班机。这样高频率的飞行班次不仅方便了那些每天都要穿行与美国各大城市的上班族,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的单位成本的降低才是西南航空所要追求的。同样为了节约时间,西南航空的机票不用对号入座,乘客们像在公共汽车上那样就近坐下。

美国西南航空使用3种波音737的变型飞机执行航班,并且是第一家将500型和下一代的700型投入使用的航空公司。美国西南航空机队的平均机龄大约为9年,平均每天执行大约7个航班。有人说美国西南航空的“劣势”在于它737机队座位的扩充。“超重”旅客乘机时必须多购买一个座位,这与西南航空竞争者的做法不同。西南航空的座位并不会比美国其他737飞机的座位小。捷蓝航空、美国联合航空和其他的一些竞争者使用的是空客A320系列的飞机,这种飞机有比较宽敞的座位。不过,西南航空座位的整体舒适度取决于旅客的感觉。由于西南航空的座位倾斜度小、皮椅少,许多乘客发现它的座位比美国其他国内航空公司的座位高。

目前,美国西南航空只购买波音737-700型飞机。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他们所希望的服务需求:低票价、可靠安全、高频度和顺便的航班、舒适的客舱、旅行经历、一流的常旅客项目、顺利的候机楼登机流程、以及友善的客户服务。 5经营策略

---------低成本战略

美国西南航空是以低成本战略赢得市场。

美国西南航空成功的运用低价格的政策,打破了美国航空业统一实行民航局批准的高票价规则。在成立之始就把投资方向转向提供永久的低价机票。美国西南航空还成功地实行了双重票价—高峰票价和低峰票价。美国西南航空的低价格政策使飞机成为真正意义上城际间快捷而舒适的“空中巴士”。低票价以高效率和低成本为基础。在低价格的同时还保持优质服务。飞机维护和飞行操作标准超过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要求。美国西南航空的安全纪录也相当好。

-------------提高设备利用率

西南航空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该公司每架飞机平均每天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是美国航空业中在空中时间最长的。美国西南航空主要运营二线机场,实施的是点对点航线网络,减少了经停点和联程点,从而减少了航班延误和整个旅行时间。飞机的过站时间减少,相当于提高了飞机利用率。而且采用单一机型,这为驾驶员随时接机飞行提供了方便。西南航空许多驾驶员和空中服务员工经常不停的倒飞机工作,飞行时间是美国联合航空和美国航空公司飞行员工作时间的两倍。西南航空的飞机不用对号入座,不用上飞机找座位,没有公务舱和经济舱之区别。这样登机很快。既省时间,也省了飞机滞留机场的费用。下飞机等行李的时间也比其他公司短。 -------降低成本

西南航空千方百计降低成本。飞机上不提供费事费人的用餐服务。当然,就连登机牌也是塑料做的,用完后收起来下次再用。“抠门”的结果是西南公司的机票价格可以同长途汽车的价格相竞争。

西南航空的领导团体提出有明确的目标——“赚钱、给每位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乘飞机旅行”。明确的市场意识,把“打破官僚主义”作为自己的口号,摆脱大公司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管理效率提高,而且能根据市场变动及时进行调整。强调“员工第一”的价值观,建立激励员工的企业文化。西南航空的企业文化是把公司变为一个大家庭,充满对每个人的爱、关怀和活跃的气氛。

--------品牌战略

在整个民用航空界有一个“不老的传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成长壮大的历程,不但被全球比喻成为低成本航空运营模式的鼻祖,而且能够在美国遍地哀鸿的民航领域中一枝独秀,连续保持盈利。那么到底什么是该公司成功的秘诀?

2005年美国整个航空公司行业共亏损100亿美元,又是一个不祥之年。运力过剩和史无前例的燃油价格让许多苦苦挣扎的航空公司被卷入生存之战,进行大规模精简和重组。比如达美航空和美西北航空都是同年申请破产法保护。相比之下,美西西南航空公司已连续33年保持了赢利——这在航空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记录。这是美西南航空的员工创造了这骄人的记录。特别在过去的五年中,整个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公司的员工迎接了许多挑战克服了无数困难。现在许多航空公司在低成本低票价领域展开竞争,试图模仿该公司成功经历。按照美西南的观点,有一样是这些公司无法模仿的——员工的战斗精神(Warrior Spirit of Employees)!在美西南,员工创造不同!公司的员工充满了激情。他们内心理解成为“低成本领袖”的重要性。消费者之所以选择美西南公司,这是因为公司持之以恒地提供他们所希望的—— 低票价、可靠的服务、高频度和顺便的航班、舒适的客舱、了不起的旅行经历、一流的常旅客项目、顺利的候机楼登机流程、以及友善的客户服务。因此,美西南获得了2005年度美国客户服务第一名。公司不管在所服务的任何市场都想占主导地位,在市场份额上排名第一。

----------与众不同 作为一家低票价航空公司,当进入一个新市场时,竞争对手通常会采取降低票价的竞争方式。实际上两者的区别在于:公司票价一直保持在低票价,除此之外还向商业/公务和休闲旅客提供大量的便利航班以满足需求。和许多竞争对手不同,公司并不收取任何改签费,也没有周末必须停留一晚的规定。目前公司一共在32 个机场运营,每日提供的航班量超过3000班。通过和ATA航空公司之间的代码共享,公司能提供更好的联程服务。

通过公司网络,乘客们可以方便地找到公司简单明了的票价体系。在当今网上销售盛行的时代,消费者希望整个网上购买经历是高效和可靠的。公司网上除了能够预订宾馆、汽车和游船之外,乘客现在能使用自己电脑提前24小时打印出登机牌。最近,公司又引入了无线值机能力,向乘客们提供航班起飞前的有关信息。公司在所运营的每一个机场都设置了自助式值机柜台,目前50%以上的乘客都是通过自助式办理值机手续。要在不同网站寻找最合适的票价有时会让乘客耗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公司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来减少乘客所面临的不便利之处。目前大多70%的客运销售都通过公司网站。2005年公司推出DING项目,可以将票价信息直接传送了乘客的台式电脑中,目前约有二百万客户能接收到最合适的票价信息。公司所推出的Rapid Rewards(快速奖励)项目向公司的常旅客提供了简单又大方的奖励方式。

对于商务客源,公司专门提供了起名为SWABIZ的订票网页。该网页除了正常的票务功能之外,还能免费向企业负责公差业务的经理提供出差情况汇报功能,以便于经理们更好地管理他们公务旅行的数据。总而言之,乘客们能够在航班起飞前的最后一分钟获得美西南的低票价!

-----------高效生产率

公司的员工一清二楚:只有通过低成本的运营方式,公司在提供低票价的同时才能赢利。尽管已有许多航空公司以相同的运营方式开展竞争,公司经过 34年的运营依然是全球低成本的领袖。2005年,和美国其它航空公司相比,公司依然拥有最低的单位成本。成功的燃油对冲项目让公司免于高燃油价格的冲击,2005 年公司相关支出减少了大约9亿美元。尽管如此,和2004年相比,公司每加仑油价成本还是上升了24%,但是单位成本只上升了2%。从中可以看出,公司的员工比以往更努力地工作,以及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员工们心知肚明:低成本是公司成功的必然因素;生产率是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关键因素。基于公司资产利用率和员工熟练的技术,公司在所有美国的航空公司中持续取得了最高的生产率。如此优势取得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公司专心致志地实施低票价、点对点市场战略。该战略让员工们特别高效运作。尽管已经建立了高效的运营,公司还是进一步加强了通过提升技术水平从而提升生产率的努力。目前公司的人机比是 1:71,这可是从1972年公司成立以来最低的比例。员工队伍具有创新性,永不放弃,这就是公司年复一年保持低单位成本的原因所在!

为了效率最大化,公司实施的是点对点航线网络,全力以赴关注始发到达客源,而不是中转联程客源。公司目前大约80%的客源都是直达旅客。直达航班减少了经停点和联程点,从而减少了航班延误和整个旅行时间。

飞机的过站时间通常只有25分钟,甚至更少,这相当于提高了飞机利用率。公司一直实施单一机型(燃油经济型的B737飞机),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化维修、运营和训练。为了降低燃油消耗,公司737-700机队都安装了翼梢小翼。公司飞行员、签收员、地面操作人员和燃油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想方设法将燃油消耗最小化。

公司拥有在二线机场运营的传统,比如在巴的摩的华盛顿机场;芝加哥的中途机场;达拉斯的Love Field机场;休斯顿的 Hobby机场等。如今公司也成功地开辟了一些主干机场运营,比如凤凰城,洛杉矶、圣路易斯,匹兹堡等。在选择机场时,公司的标准是那些管理得当、高效运作、起降费和候机楼使用费较低的机场,同时能让公司提供保持生产率和准点率的机场。

---------致胜法宝

即使许多航空公司试图模仿美西南的很多作法,但他们无法模仿的是公司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员工队伍。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他们的热情服务,对乘客的关心照料;以及永不停歇的足智多谋帮助了美西南成为了全球最成功的航空公司之一。公司的员工对任何事情充满了热情,他们真挚地关心公司的客户,所提供服务的社区以及公司,也正是这种热情让美西南成为美国最令人尊敬的品牌之一。《财富》杂志已经连续几年评选为美国最令人羡慕的公司。

公司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雇用、培训和保留那些聪慧的员工。虽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但公司向员工队伍提供了极佳的福利方案。同时公司注重培养一种合作、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具有创新性并且对所从事工作心怀高兴,比如他们所具有的标志性的幽默感能让乘客拥有一段令人愉悦和令人回想的旅行经历。员工们清楚:每一次以热情、关怀的服务态度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就是向客户展现公司可靠产品的过程。整个航空公司行业在不景气的时候,有些公司就会取消一些免费提供的小食品、饮料、枕头、以及毛毯等来削减成本。但公司不会,美西南公司效力于承诺提供舒适的旅行经历。公司继续向乘客提供免费的饮食和饮料。同时公司投资引入新飞机,目前公司机队平均机龄只有9年。

-------组织建设

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是一家成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1971年美西南航作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为一个地方性的小航空公司开始运营,到1990年公司年收入达到10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场的大型骨干航空公司。美西南航在国际航空业中是一个领先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在管理上有很多值得我国各航空公司学习的理念和做法。

所谓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中为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系列价值观、假定、信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对管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定义,然而各种定义方式都强调管理是一种和人的因素密切相关的过程。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是否接受和认同,能否投入到对组织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去,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人的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绩效。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个体,而单个的个体的简单组合并不能带来规模效应,还需要将其有机的整合起来去共同追求组织目标。一些组织强调借助于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设计来将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但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设计可以称之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刚性设计,是一种借助外力来寻求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途径。与之同样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柔性设计,一种建立在自觉、自愿(而非命令链)基础上的组织成员的投入与奉献。“两条腿走路”,借助刚性的规章制度和柔性的自发投入、奉献的共同作用,才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绩效。

美西南航在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组织文化对成员的影响来提高其管理绩效,有效地保持了其在低成本航空公司中的领先地位。

确立公司独特的组织文化

与刚性的规章制度相比,组织文化建设是通过推动组织内形成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假定、信念和行为规范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虽无明确的条文和奖惩制度,但在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上却具有更为深远的作用。美西南航在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方面非常注重组织文化建设的作用,希望能促使员工建立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假定、信念和行为规范,让员工自觉地发挥工作潜能,投入到促进公司发展的目标中去。具体地说美西南航的组织文化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强调公司“员工第一”的价值观 在西南航的组织文化中其“员工第一”的信念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董事长Herb Kelleher认为信奉顾客第一的企业是老板可能对雇员做出的最大背叛之一。公司努力强调对员工个人的认同,如将员工的名字雕刻在特别设计的波音737 上,以表彰员工在美西南航成功中的突出贡献;将员工的突出业绩刊登在公司的杂志上;对员工的访问。通过这些具体的做法,让员工认为公司以拥有他们为荣。不仅是泛泛地强调重视员工整体,更有对每个员工个人的关注。美西南航认为公司所拥有的最大财富就是公司的员工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人是管理中第一位的因素。

让员工享受快乐,成为热爱和关心工作的“真正”的雇员 “在美西南,我们宁愿让公司充满爱,而不是敬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一项事业”。从这一系列口号中可以看出美西南航组织文化的特质。在其员工培训中强调员工应该“承担责任、做主人翁”(take accountability and ownership),“畅所欲言”(celebrate and let you hair down),在组织文化中真正引导员工形成一种主人翁意识,让其认为公司的发展也就是个人的发展,促使员工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鼓励创新 与“员工第一”价值观相适应,公司重视员工对具体问题的判断,而在管理实践上也强调员工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当中途航空公司(Midway Airlines,91年3月25日提出破产保护,同年11月7日清盘)撤出芝加哥后,美西南航马上派出了一个20人的小组飞往芝加哥组建公司的相关机构。第二天美西南航的航班就从重新改造后的登机门出发了,这距离中途航空公司退出不到24小时。公司的动作是如此神速,以至于新闻媒体来不及拍摄他们在新的登机门悬挂标记的场景。而此前在公司并没有总体规划来考虑改造中途航空公司的登机门,也没有经过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在行动前进行可行性设计。公司希望员工不要被一堆规则束缚,而是由他们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此外公司追求工作、管理过程中一种非正统的境界,以及空乘人员所具有的幽默,都反映了公司文化中鼓励员工主动创新的一面。

公司的合作精神 美西南航强调组织内部以及在员工、供应商和顾客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信任关系。公司里有85%的员工加入了不同的工会,但并没有出现其他航空公司中工会与管理层间的巨大冲突。在一次美西南航的文化研讨会上,美西南航的首席运营官(COO)Colleen Barrett指出,工会是企业的伙伴——大家是一家人。公司里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在强调外部的顾客的同时都很注重内部顾客(内部顾客包括所有的员工和关键的利益者)。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合作精神渗透到了企业的各个角落,人们积极寻求改进工作关系的方法,从而提高经营成果。大家都相信:与其彼此竞争,不如做得最好。

此外公司还提出了一系列口号,诸如“了解他人的工作”(Walk a Mile in My Shoes),鼓励员工了解其他部门、员工的工作,建立共同工作、合作的意识。共同的合作促使公司的生产率不断提高,也提高了部门间的相互协调能力。

公司独特的“斗士精神”

美西南航建立之初曾面对行业中大公司的排斥和挤压。而面对外部的不利因素,在公司的员工中激发出一种“斗士精神”来应对外部的威胁和挑战。在克服最初的困难之后,这种“斗士精神”继续发扬、发展,引导公司成功地面对了战争、油价攀升、9-11等一系列危机和挑战。在危机和挑战面前公司的员工凭借 “斗士精神”所激发出来的旺盛斗志使得公司即便是在“9-11事件”后全行业普遍亏损及至破产的背景下仍然保持盈利的局面。

9-11事件后,几乎所有的美国航空公司陷入了困境,都大肆裁员,而美西南航则例外。“斗士精神”再次激发了忠诚和保障飞行以及不裁减员工的决心。许多人义务加班,许多人将预扣税返还留给公司,还有人义务照管公司总部前的草坪。他们再一次团结在一起,面对困难。

整套机制来推行

确立理想的组织文化发展目标是组织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但更重要的工作还在于在组织内部推行、维持和发展理想的组织文化。员工是否接受公司期望达到的组织文化、其接受是否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以及这种组织文化能否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而发展,这将直接决定组织文化建设的成败。在这方面,美西南航建立了一整套机制来确保推行、维持和发展公司的组织文化,具体包括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设立“文化委员会”来建立、发展、维护企业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工作。美西南航最重要的常设委员会之一就是“文化委员会”,并且在每一个站点都设立了该委员会。专门机构的设立,反映出公司的管理层对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通过专门管理部门的督促,有助于持续地保证公司的组织文化建设;而该机构深入到一线部门则促进了组织文化的深入人心和全面推广。

第二,借助于一系列标记、口号、具体事例使组织文化深入人心。 组织文化建设不同于规章制度建设。由于组织文化是成员心目中价值观、假定、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因此不可能由企业硬性推广给员工,只能是在有意识的引导下促使成员形成有利于达到组织目标的组织文化。飞机上每一个员工的名字、公司随处可见的员工个人、家庭乃至宠物照片,随时在告诉员工公司所强调的员工第一和员工所获得的个人认同感。“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一项事业”则在提醒员工他们并不是在为了获取收入而被动地工作,而是在从事一项组织和个人发展的事业。公司在各种场合、有关杂志上所宣传的具体事例也使每一个员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企业所强调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可以看出,美西南航组织文化建设的过人之处在于公司并没有停留在确立一套理想的组织文化建设目标上,也没有简单地仅仅建立一个“文化委员会”了事,而是通过一整套有效的措施使得所倡导的组织文化深入人心,被员工所真正地接受。这种做法保证了组织文化建设对达到企业目标的促进作用,真正地实现了组织文化建设的初衷。

第三,他们经常为表彰员工举行庆典。

为了让员工真正地感受到管理层对组织文化的认真投入,公司在表彰员工的时候经常采用庆典的方式。这传递给组织成员一个明确的信息:管理层不仅仅是确立一套组织文化,更是认真地实现他们的“员工第一”等组织文化发展目标。此外经常的举行庆典则反映了公司对组织文化建设的不断推动,这进一步带动了员工对组织文化建设的认可和投入。

美西南航的组织文化建设对促进公司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任何一个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设定以公司使命为核心的一系列组织目标,而组织成员所拥有的价值观、假定、信念和行为规范会促进或阻碍成员和组织追求组织目标的努力。组织文化在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

① 对达到组织目标的引导力大小

组织文化可以引导成员去努力达到组织目标,也可能影响成员追求与组织目标不同甚至相反的目标(如以组织发展为代价来获取个人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美西南航组织文化建设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目标相统一,让员工充分地热爱自己的工作,以为美西南航工作、促进美西南航发展为荣。让员工认为公司的事业就是自己的事业,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② 组织文化是否为组织内的广大成员所普遍了解

一种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首先要考虑到这种组织文化为成员的了解程度。如果组织文化建设仅仅流于形式的话,那么广大成员并未真正地了解这种 组织文化,那么就不可能借助于这种组织文化的帮助来达到组织目标。从美西南航的组织文化建设中来看,借助于员工培训、随处可见的标语、奖励员工的庆典、对具体事例的宣传,以及深入到各个节点的文化委员会,美西南航的组织文化真正全面、深入地传递给了组织的广大成员,组织成员对这种组织文化具有了直观的认识。

③ 组织成员对组织文化的接受程度

即便是组织文化将直接促使员工去追求组织目标,而且这种组织文化也为成员所普遍了解,但组织成员可能不接受这种组织文化,或是仅有部分成员接受这一组织文化,则这种组织文化也难以推动成员去达到组织目标。如果成员不接受组织文化,则不可能期望借组织文化来达到组织目标;而如果一种组织文化在组织内部仅仅是为部分人所接受,可以预料在其他成员中所存在的其他价值观、假定、信念和行为规范将与这种组织文化之间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将影响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对组织目标的共同追求,而且冲突的严重程度也会对组织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从美西南航的实践来看,公司不仅是借助相关机构和各种手段来宣传公司的组织文化,还通过管理层的积极推动和示范使员工认识到公司对组织文化建设的认真和投入,了解到公司不仅仅是宣传“员工第一”等口号,在管理过程中更是在兑现着这些目标。这就促使广大员工接受这种组织文化,并且被其所凝聚起来,共同去追求组织目标。

美西南航组织文化建设对我国航空公司运营的启示

从美西南航32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除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高效的管理团队外,组织文化建设对于公司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美西南航能够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领先的竞争地位(即便是在9-11的不利背景下仍能保持赢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组织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员工凝聚力。对于我国的航空公司而言,现阶段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满足大众不断对航空运输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提高管理绩效,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是现阶段我国航空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提高管理绩效的过程中,规章制度和管理团队建设起到了对员工的“硬约束”的作用,而同样需要倚重的是组织文化建设所形成的“软约束”作用。两条腿走路,借助组织文化所形成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引导员工沿着企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路径,按照规章制度的需求去达到组织的发展目标

第四篇:公司概论案例分析

“上海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分析

合并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吸收合并;二是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是合并的方式之一。合并的动机各不相同,在这个案例中主要是为了发挥协同效应,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多品牌集约管理,促进合并综合效应;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高行业集中度。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之间的吸收合并系国内上市公司之间新型的重组模式,这一新的重组模式将开创我国证券市场合并的新纪元,它无疑打开了上市公王东明(郑州高新区法院法官):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上述郑州市AB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应当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根据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具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人除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人外,还包括通过股权转让途径而取得股权的新股东以及通过增资扩股而取得股权的新股东。在本案中,被告AB物业公司与原告签订入股协议书,收取原告款项2江苏一纺织公司称,1998年起,一直与杭州嘉润贸易有限公司有布料买卖业务,到2003年4月,嘉润公司已拖欠货款65万余元。纺织公司催讨无果,不得已诉至法院。判决下来,嘉润公司理应支付货款,该公司发起人黄某负连带责任。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案件执行中,嘉润公司人去楼空,已无财产,黄某名下的房产也已赠与其子,个人也无财产可供执行。

纺织公司称,新《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司之间进行吸收合并的新空间,体现了行业横向吸收合并的意义。 “有限公司的无限麻烦”分析

一、你认为沈水中应该负无限责任吗?

无限责任:明众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到位,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这种名为法人的公司组织将因不具备必要的财产而无独立人格,法律应否定这种虚假法人的法人人格,责令公司背后的股东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如果应该,谁应该偿还,是97万元、58万元还是30万元? 沈水中、许少伟。应归还银行贷款97万元。 按双方的出资比例偿还。

案例解析:原告为何不属有限责任公司股东

原告程德诉称:2005年10月1日,其在《东方今报》上看到被告郑州市AB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招工后,即来到被告处,与被告签订一份协议书,并交纳二万元股金。后,。。。。。。判决被告郑州市AB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返还原告程德款项2万元。逾期履行,则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分析:分析一: 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

王东明(郑州高新区法院法官):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数(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二)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人民币三万元);

(三)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公司名称和住所;

2、公司经营范围;

3、公司注册资本;

4、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

5、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

6、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

7、公司法定代表人;

8、股东会会议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五)有公司住所。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本法行使职权。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不设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执行董事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由此可以看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和运作要求是严格的,并不像本案中被告收了多人的资金,而只认定张燕、任海两人为股东的违法现象。分析二: 公司股东资格和注册资本依法才能享有

万元,本应系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但是,依据《公司法》第一百零四条第二款的规定:“ 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然而,本案中被告未提供该入股协议书的签订经AB物业公司股东张瑞燕、任海丽同意的证据,也未能提供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相关变更登记手续,故程德并未真正取得AB物业公司的股东资格。且该入股协议书约定期限为三年,也不符合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规定,因此原告程德与被告AB物业公司签订的入股协议书因违反了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分析三:何为抽逃出资

吴瑞艳(郑州高新区法院法官):抽逃出资,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的行为。如果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触犯刑律,进行刑罚。根据上述抽逃出资的定义,可以看出该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一、抽逃出资在客体上,侵犯的是国家对公司资本的管理制度。为了稳定公司的注册资本及其正常运作,国家在《公司法》中规定了各类公司的监督管理条例。如果公司股东或发起人抽逃其出资,实质上是对其他股东的擅自单方解约,这种单方解约的后果必定会减少注册资本,并易导致公司因难以正常运作而终止或倒闭。由于公司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商事主体,因而抽逃公司的注册资本对设立、稳定和终止公司的运营,对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易秩序极为重要。

二、抽逃出资在客观上,表现为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实施了抽逃其出资的行为。抽逃出资是《公司法》第201条所明令禁止的行为。所谓抽逃出资,包括在公司成立后,非法抽回其出资和转走其出资两种方式。例如抽回其股本、转走其作为股金存入银行的资金、将已经作价出资的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又转移于他人等。

三、抽逃出资在主观方面只能属于故意。 按照抽逃出资的定义和特征,本案原告要求被告郑州市AB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退还所交的2万元不符合其规定,因此,人民法院以违反合同法判处被告返还原告程德款项2万元是有法律根据的。

根据《公司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案例解析:关于杭州首例公司人格否定案件的分析

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而根据国家工商局关于《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家庭成员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以各自拥有的财产作为注册资金,并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登记时需要提交财产分割的书面证明或协议。

然而纺织公司查明,嘉润公司成立初,黄某与陈某夫妻共同财产没有分割,也未向工商登记机关提交财产分割的书面证明或协议。甚至黄某曾购买住宅的90余万元,也是出自嘉润公司账户。因而认定公司资金和股东资金并没有分开,股东和公司人格是混同的。纺织公司认为,在夫妻存续期间,双方获得的和持有的财产都被视为共同共有财产,案中两位股东的财产其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嘉润公司虽为有限公司,但其实质上很可能是这对夫妻牟取利益、逃避债务的工具。因此要求法院判令确认嘉润公司这一夫妻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也就是否认公司人格,由黄某和陈某对嘉润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承担无限责任,意味着夫妻俩将以个人财产来偿还公司债务。

公司人格否认是指当控制股东滥用公司的法人资格,滥用股东有限责任规定,坑害债权人,包括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债权人有权力请求法院在该特定案件当中否定公司的法人资格。责令躲在公司面纱背后的股东站出来,对债权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也就是新《公司法》第20条第3款中规定的内容。

否认公司人格有何意义,这主要针对现实中,有的公司股东滥用权利,采用转移公司财产、将公司财产与本人财产混同等手段,造成公司用于偿还债务的财产大量减少,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比如:股东为逃避自己的财产被强制执行,于是设立一家公司,并将财产转移到这家公司中;股东为逃避债务而抽逃资金或解散公司等等。 “致诚集团与成吉思法汗集团的股权纷争”分析

一、成吉思汗集团的产权应该归谁所有?

要弄清楚成吉思汗集团的产权归属,首先,应搞清楚两个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两个企业是否为各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否存在隶属关系。

三个问题:1. 皮装公司的注册资金及投资来源2. 成吉思汗其他八家公司的注册资金及投资来源3. 皮装公司的股权转让情况

二、造成致诚集团与成吉思汗集团股权纷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双方在企业登记、分立、股权确认、股权转让、资金往来等方面的活动不够规范。

第五篇:小米公司案例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移动通讯业发展迅速,手机已渐渐普及。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达9.2726亿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面对容量巨大且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环境,小米手机作为国产手机的一个品牌,异军突起。但小米公司和国内外的手机产业相比也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本文以小米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它的营销策略、品牌定位战略、公司现状、手机市场环境分析、竞争格局、发展建议做了基本分析。结合小米公司的发展现状,对小米手机这一小米公司旗下的主要产品如何进行全球性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或者写下面这个(我国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消费者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时间缩短,在很多消费群体中,“玩手机”已经不是一种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娱乐。消费者也追求更加时尚、简约实用、性价比高手机,小米手机正是迎合了这些要求。)

关键词:小米手机 高端智能 消费 发展

案例概述: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200万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目前小米手机累计销售量352万台。6月26日,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公司已完成新一轮2.16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小米公司估值达到40亿美元,投资方均为国际顶级投资公司。 案例分析

(行业背景)2010年,智能手机成为整个业界关注的焦点。Gartner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普通手机销量为3.147亿部,同比增长17%,而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48.7%,达5430万部。 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6165万部,同比增长50%。预计2010年底,智能手机用户将突破1.5亿。 据测算,智能手机将以每年50%的速度提升。这意味着到2014年,中国将有一半以上的手机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终端,届时将全面进进手机智能时代。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最受用户关注的产品类型为智能手机,关注比例高达76.1%,直逼80%。其次为支持GPS功能的GPS手机及3G手机,用户关注度均在七成以上。

从2011年1-3月中国手机市场不同类型产品用户关注走势来看,智能、GPS、3G手机用户关注度呈稳步上升走势,3月,智能手机用户关注度达到77.6%,已经成为用户关注的绝对主流。 (市场背景) 中国手机市场巨大。

中国消费者的特点是追求物美价廉。

价格千余元性价比极高的手机将会占有中国普通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大部分份额。 小米手机是一款高性能发烧级智能手机,配置在市场上是中上等,对比其他同配置手机价格较低。

(小米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因素:) 主要是营销策略 1网络推广:

产品定位 销售渠道 促销策略 2具体的营销策略

口碑营销 事件营销 雷布斯营销 微博营销 饥饿营销 社区及论坛

◆问题诊断与分析 优势分析:

(1)市场定位明确。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手机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普通消费者,手机的功能主要是针对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进行设计的。然而还有数目巨大的热衷于玩机,刷机的手机发烧友没有一款真正适合他们的手机,小米公司正是发现了这一点,设计了一款真正为发烧友打造的手机。

2)优秀的技术与管理团队。小米公司由前Google、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高手组建,小米手机设计全部由小米内部来自摩托罗拉的硬件团队完成。众多来自于知名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使得小米能够更好的与其他厂商去的合作以及得到更加完备和优秀的技术支持,为小米手机的面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快捷有效的销售方式。小米手机采用线上销售方式,小米手机官方销售网站小米网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小米手机的最重要销售渠道。同时,物流则主要由小米科技凡客旗下的如风达承担。小米手机选择了电子商务销售,并且依托资源优势,借助金山系下凡客诚品的平台和物流。

4)强劲的配置和 MIUI/Android双系统。最快的双核智能手机。在硬件配置方面:双核、大屏幕、大电池、信号好等四个特点。采用了高通1.5GHz双核CPU,Adreno 220图形芯片,并配置了1GB的RAM内存、4GB机身存储,支持32GB MicroSD。如此强劲的配置使得小米手机无论是日常应用或者游戏都可以流畅运行。同时,还配备了1930mAh的大容量电池,令小米手机拥有不弱于国际知名品牌手机的续航能力。

5)外观设计:没有设计是最好的设计。没有任何多余的设计,外观崇尚简约。这样的设计却让它更为耐看。小米手机虽然外观中规中矩,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是做到了位,首先背面采用了磨砂材质,其一不容易留下指纹,其二握持手感出色。此外,机身正面取消了国人不太常用的搜索按键,大大提升了整机的实用性。

6)价格优势。小米手机售价1999元,将仅在小米网进行网上销售,凡客诚品支持小米手机的仓储与配送。因为其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小米手机省掉了后面的市场和渠道成本。与传统手机行业相比,这无形中节省了大量门店和雇员等费用。正是因为采用这种新型渠道,小米省去了昂贵的推广费用和渠道费用,将高配置的小米手机价格控制在1999元。另一方面,也可见传统手机行业因门店、渠道等因素,致使手机附加成本攀升,而这部分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

◆问题分析:

(1)品牌价值低。小米手机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没有设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研究品牌价值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提升,在顾客心中没有树立起鲜明、独特的企业品牌形象,没有运用品牌价值来拓展市场的思路。

(2)缺少硬件管控经验,小米并非硬件厂商,对于上游成本压缩能力有限,产能的稳定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很大的挑战。

(3)销售渠道覆盖能力有限,由于网购人群以一线城市为主,其线上销售模式难以对

二、三线城市全面覆盖。

(4)用户群体单一化,上网购买手机的前提是基于对手机品牌的足够了解及信任,而现阶段小米的用户以技术发烧友为主,用户群体单一,对大众消费者能否产生足够吸引力仍需观察。整体来看,小米在智能手机的市场表现未必理想,单独依靠手机终端很难赚钱。

(5)小米手机营销未能细分市场。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小米手机营销缺乏对目标消费者年龄职业特点、生活形态、购买习惯、消费心理、购买决策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他们的价值追求而作出的对品牌概念定位的营销方式。

(6)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在国产手机中一直是一个叫较大的问题。小米手机刚开始进入市场,售后服务系统并不健全。也许会成为致命伤。售后服务能力小米手机产品的研发采用了“发烧”用户参与的模式,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炒作和预热的噱头,是一种低价高效的炒作营销,但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形式。但同时,由于小米手机自身缺陷以及用户对其售后服务的质疑,推动媒体以及广大群众对小米手机热烈讨论,社会舆论对小米手机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压力。小米手机的低价低门槛进入,使得用户不仅仅局限于手机发烧友,而一些使用不当导致的问题也逐渐频繁,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售后压力

(7)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思想。小米科技有品牌,但是缺乏自有的技术与生产能力,在终端机的制造环节上,也没有具备完善的研发、采购与生产能力。小米手机没有太多的原始创新,更多的是集成和整合创新。小米科技专注于安卓(Android)等新一代智能手机软件开发,自主研发出MIUI手机操作系统,但是MIUI系统也不过是稍微优化了的安卓系统。从小米手机的cpu、内存、原始操作系统、芯片等,均为拿来主义。但是从并不是拿来主义不好,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支撑,没有将核心技术申请专利进行保护,那么其他手机生产厂商如华为、中兴等均为拿来主义的话,和他们相比,如果华为中兴再进行价格战,小米手机没有太多的优势能够持续热销和保持如此高度的关注。

另一方面,即使暂且抛开国内的硬件价格战,也可以料想到一旦小米手机做大做强之后,危及到一些跨国公司的利益时,这些跨国公司又势必会利用一贯的做法对小米手机发动专利攻势,不得不交纳专利许可费、入门费、技术使用费等高额的费用以及可能带来的专利侵权诉讼可能会对刚兴起的小米手机以致命的打击。 ◆SWOT分析

一)Strengths(优势)

从一开始,小米就着力从研发、成本、服务等多个方面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和技术

小米人最引以为豪的竞争力之一,当属研发,在国内同类厂商中,小米在这方面的实力是公认的首屈一指。在研发投入上,小米的投入比例已达到国际高技术公司的平均水平之上。市场领先度与跨国公司基本达到一致,80%以上主要产品采用前沿技术。小米坚持每年以不低于销售额10%的资金投入研发,这一比例在全国电子百强中排列第一。小米能在高端市场上站住脚靠的是自主研发了全球尖端核心技术。小米是“世界少数几家能提供下一代交换系统的厂家”。是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3G坐拥数项行业创新。其出品的通讯产品大多是基于自己研发的独立产权产品,能够全面呼应顾客的需求。华为利用自身在IPD、CMM方面的管理优势和产品开发的后发优势,在产品的系统设计、扩展能力以及业务特性等方面满足宽带城域网络和企业网络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安全、易于扩展的解决方案。采取基于共享器件/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方法,全部数据通信产品采用统一的VRP通用操作平台和iManager N2000/Quidview网管系统,保持持续的ASIC系列芯片的开发投入,不断推出性价比更优的解决方案与产品。

2.成本优势

小米利用国内劳动力及设备较为廉价这一优势,使得小米在产品成本上比国外其他厂商明显更具优势,这一点使得华为的产品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力。

(二)。Weakness(劣势)

1.身为民营企业,难免具有一般民营企业都存在的通病,即领导人的个人色彩浓烈,在一权独大的情况下,决策失误很容易出现。且不太注意社会舆论,我行我素,如果需要,会随时裁员增员,增加了员工的不稳定性。

2.财力资源比较薄弱。由于小米没有上市,其财力与阿尔卡特,思科等相比要薄弱的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国际化进程,而且也限制了它使的研发支出。 3.由于人们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怀疑,使得小米生产出来的产品遭遇到质疑。同时,华为的低价策略,也容易使人怀疑产品的可靠性。 4.低调的公关风格和不足的宣传力度不利于提高企业形象。针对这一点,小米当下也进行了改进。由于小米如今涉足手机等终端产品,其消费群体将是广大群众,而其低调的作风不利于公司产品的推广。因此,小米当下也逐渐重视产品的宣传,小米的面纱正逐渐在人们面前揭开。

(三)。Opportunity(机会)

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给小米带来了机遇,我国3G市场商机无限,实际上,终端匮乏已经是国内3G发展一个最大绊脚石。由于全球3G市场发展速度非常不协调,与2G手机相比,3G手机的数量仍是微不足道。因此在发展初期,国内3G市场仍然是一个上网卡、上网本以及手机多终端形态并存的市场。而小米的优势在于WCDMA。很早,小米就开始了WCDMA测试终端产品的研发工作,并陆续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全球范围的欧洲、美国、韩国等区域建有研发分支机构。从2000年开始,WCDMA测试UE已成为各3G网络设备厂商重要的网络测试工具。当时全球3G网络尚处于大规模商用的前夕,外国电信巨头还未形成垄断市场的局面,所以在时间上对华为大力发展3G终端非常有利。依据国外的经验来看,在以数据增值应用服务为主的3G市场,3G手机终端作为运营商语音与数据服务的载体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将会越来越多地走向定制,这将提高手机终端产业的门槛,拥有研发技术优势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将抢占先机。

(四)。Threats(威胁)

小米目前面临的几大威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思科,阿尔卡特等企业相比,小米在人力资源,以及设计、部署网络这些方面处于劣势。随着电信运营商更加考虑网络功能和性能,小米的“价格撒手锏”有可能失去吸引力。

2.全球电信提供商正把更多业务活动转移到中国,以利用中国低成本的工程和制造能力。阿尔卡特分别与上海贝尔(Shanghai Bell)以及TCL建立了合资企业。北电网络已与电子产品集团中国普天(China Putian)结盟,制造3G移动设备。这将使小米的低价优势不再明显,竞争压力加大。

◆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发展方面:

以发掘用户潜在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用户为理念。 小米应该更多的关心手机能干什么,而不是手机是什么。单纯的以户为中心的概念已经有点落后了。就像苹果一样,他们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来占领市场,而不是像诺基亚一样一味道的以满足用户为主,安于现状。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了解的自己和自己的需求。而小米最大的优势是那些关联公司(金山软件、优视科技、多玩、拉卡啦、凡客诚品、乐淘等)。只要小米和这些公司进行服务对接,就有了其他手机厂商都不具有的优势----低成本,高效率,整合速度快和双向推动作用。可以形成一个以手机为纽带的移动互联网帝国。但是对接整合的速度一定要迅速,契合度一定要高,服务质量也一定要有一定高度,再在整合上面有所创新。如顾客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购物流程等等。

(二)产品建议方面:

多样化和用户自定义的MiUI系统是对小米的用户群体是极大的扩充。MIUI是个不错的系统,能吸引不少用户。小米应该为尽可能多的用户定制他们的适合他们MIUI系统系统界面和操作方式(商务机,娱乐机,学生机,白领机,发烧机,老年机等)同时各种模式能自由切换和智能切换(如视工作性质、时间、日期、亮度、电池等情况自动转换)。降低用户进入的门槛,让更多的普通用户加入到小米互动开发模式里。

小米同时可以吸收用户的优秀的设计方案给予一定奖励,再把这些亮点加入自己系统。为用户带来无限的、个性的、自由的、更适合每个个体用户的系统。 至于米聊,模仿QQ是可行,但不是未来的趋势。目前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吸引一部分用户,也可以用此来推广更多服务。但同时也可反其道行至,推出实名认证系统,安全聊天系统,多重认证系统,服务免费等,这个和腾讯相反的模式也能吸引不少客户,而且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为更多更好的服务打下基础。

不要过度宣传硬件配置,转而更多宣传性价比优势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理念为上策。至于目前硬件和价格,都是非常好,产生了极高的性价比。对用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品牌推广作用。价格上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小米没有优势,在渠道销售成本会有一定优势,但是和前两项的劣势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三)市场定位方面

明确自己的定位。小米的用户可分为四类: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追求价比关注的用户、对硬件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小米的粉丝用户。小米可以转化前三类的用户成为小米的粉丝,这个需要小米在每一步都做的完美。光从字面和价格匹配上来说,小米的市场定位是不太准确的。目前小米的市场定位为发烧友的手机。前两类用户是很难从他们身上赚到钱的鸡肋用户,他们既没有发烧友的阔绰,也没有普通用户对产品的低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永远是性价比和价格而不是品牌本身。第三类对硬件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他们追求的顶级性能,谁的性能最好他们就买谁的,价格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第四类客户看似是小米的中间力量,其实他们中大部分的是前三类用户,只有极少部分是才是真正的粉丝。

(四)产品知识产权战略建议

与跟进型的专利开发战略相配合的是技术引进战略。结合小米科技的实际,应将技术引进等放在突出位置。企业适时引进技术,能够缩短与技术领先企业之间的距离,节省研究开发经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美国杜邦公司为发明尼龙用了11年时间,耗资2500万美元,而日本东丽公司引进该项专利技术只投入了700万美元,投产后2年内却净得利润9000万美元。但是企业不应采取单纯引进的方式,应在引进技术中实施跟进型专利开发战略,以达到“以小制大”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日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主要采用的是购买、引进等防御型专利战略并大量申请改进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外围专利,它们大部分是作为“专利篱笆”而出现的。无论是改进专利还是实用专利,只要应用得当,也具有不次于基本专利的威力。在制造某种专利产品或采用某种专利方法时,如果采用这些外围专利的话,那么在此时,“专利篱笆”具有强大的威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专利战略也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科技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的要求。

再比如,具体到小米科技的任何新技术项目开发时,应当先收集相关技术的专利情报。专利情报可以通过对专利文献的研究分析,做出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客观判断。即使在引进外国设计和专利时,首先要做的便是专利检索,在反复检索和反复对比的基础上才决定引进。还要考虑到该项技术是否可以绕过别人的专利保护,是否牵涉到专利侵犯问题,并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来避免侵权行为和减少由此给企业带来的经济赔偿,拒侵权纠纷于企业大门之外。公司要从上到下强调知识产权工作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将知识产权意识融入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制定和实施有关专利权归属的规定也是当务之急,如果没有规定,很有可能引起公司与员工之间的争议。如果公司专利权属管理不力,就会造成公司资产流失;更糟糕的是,如果对新发明的独占权落入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员工之手,他们可能会反过来通过实施其独占权与公司竞争。还有就是要建立和执行保密制度。公司要与所有雇员签订保密和禁止竞争协议,要求雇员在受雇期间及其后保守秘密,以防公司技术秘密和营业秘密的泄露。公司应避免在申请专利前进行技术披露,以保持技术申请时的新颖性。当然制定和实施发明奖励制度也是必要的。这些都是公司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所不可缺少的几个方面。

案例分析结论

本文通过对小米公司的产品分析,竞争格局分析及自身产品所具有的资源,能够看到小米公司小米手机产品的竞争力所在;并且通过建设性的再定位想法,希望在适当的环境下,使小米产品在成熟期能够有更大的销量发挥空间,帮助公司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总之,通过小米手机产品成功上市,能够为公司接下来的系列手机产品的上市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积累操作经验,并通过对现有目标市场的有效营销,大大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南京七年级语文期中考下一篇:年度考核个别谈话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