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二元教育市场浅析

2022-09-12

2009年研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我国的教育发展迅速, 教育机会大大增加, 但是还是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 其中教育的城乡差异最明显。城乡二元教育市场在教育设施上, 师资, 国家财政投入上已经差距太大, 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教育公平。

1 我国城乡二元教育市场的特征

1.1 我国城乡二元教育市场基础设施、师资、受教育机会差距过大

虽然世界各国城乡在经济, 教育等领域内存在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像中国城乡教育市场差距这么大的还是比较少见的。在中国, 城市和乡村两个教育市场, 国家给提供的财政支持的差距是惊人的。在基础设施方面, 城市有体宽敞的教室, 农村危房处处;在师资方面, 最优秀的教育人才都留在城市教育市场中, 就算是农村出生的优秀教师人才也是很少回到农村任教的。在农村教育市场, 基础教育部分, 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合格教师, 还存在着初中毕业教小学, 高中毕业教初中的现象, 乡村教育市场的师资需要大量的提高和改善;步入高等教育机会上, 两者差距也甚大, 犹于高校学费由多方承担的改革后, 学费成了农村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大障碍, 再者犹于两种市场的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更造成了城乡二元教育市场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巨大差距。

1.2 我国城乡二元教育市场两方的受教育者流通困难

就如劳动力二元市场一样, 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安全性好、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等特征;次要劳动力市场工资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粗暴、没有升迁机会。两者之间很少有流通。城市教育市场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农村教育市场的受教育者很少有流如城市教育市场。当然农村教育市场的受教育者也有部分流入城市教育市场, 比如通过高考或是随进城务工的父母进入城市教育市场。不仅是行政上的隔离, 而同时又是体制上的隔离, 即不允许农村受教育者自由进人城市入学 (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 。城市居民受教育权力受法律保护, 可以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就算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的教育市场, 但往往只是就读在教育质量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或是收费较高的民办学校, 很难进入到教育质量好的公办学校。城市教育市场的受教育者就算可以自由流通到农村教育市场, 往往犹于农村教育市场中的教育质量低, 很少会有愿意流动到农村教育市场。

1.3 农村教育市场种中的职业教育发展更为缓慢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城市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处于一种慢速增长的, 和城市的职业教育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的。1990年至2003年这14年期间, 我国累计仍然有2954万小学毕业生未升入中学, 9146万初中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 再加上少量青少年文盲, 共同构成了一支1亿多人的低文化层次青年群体, 这一文化弱势群体绝大部份集中在农村, 以每年1000万的规模冲击就业市场。近年来, 我国虽然开始注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培训, 但是, 无论是从培训规模、培训速度、还是从培训内容来看, 适应农村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我们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放在重要地位, 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开展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 统筹规划, 分工协作, 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 城乡二元教育市场差距过大形成的原因

不紧在劳动力市场里存在着二元市场, 在教育领域内, 城市农村也存在着二元市场。虽然世界各国城乡在经济, 教育等领域内存在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在我国由于政治, 经济, 文化传统等多种原因, 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逐步形成了教育二元市场。

2.1 我国建国时所采用的二元经济发展政策是首要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之出, 我国建立了建立起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我国采用了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虽然这使中国的工业化在短时期内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城乡分割加剧。我国建国初期采用的这种政策, 从一开始就导致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这种二元的经济制度造成了城乡之间在文化, 教育, 医疗等很多方面的差异。

2.2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

我国1958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实施。自此, 中国形成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体制, 也成为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一大障碍。这种以农村和城市身份为标志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使农村人口不能自由向城市迁移, 城乡分割体制阻断了农民进入城市工作的途径, 它完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与市场经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原则相背。我国划分为城市和乡村的二元社会, 将中国人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个群体。“二元”户籍制度, 给城乡之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差异。

2.3 分级办学教育政策是城乡不平衡主要原因

1985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则确定了对后来城乡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新的教育体制——“分级办学”。其指出:“基础教育管理权属地方, 省、市 (地) 县、乡分级管理的职责划分,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在实践中形成了“县办高中, 乡办初中, 村办小学”的办学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13日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再次确定了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 城乡的经济差距是巨大的, 这更加剧了城乡二元教育市场的形成。

3 城乡二元教育市场不协调的危害

3.1 城乡二元教育市场严重影响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 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 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具体来说,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 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3) 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 “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 “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 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 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城乡二元教育市场的形成已经在起点上造成了城乡孩子的不公平。在过程上, 由于城乡在基础设施上, 师资上等巨大的差距也注定城乡是不公平的。在最终结果上, 城乡孩子在教育上也是不公平的。在2009年两会期间, 教育公平问题引起了众多代表的热烈讨论, 尤其关注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城乡二元教育市场加剧了这种教育不公平现象。

3.2 城乡二元教育市场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北京2009年3月13日电上午,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正处在市场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 也处在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的时期。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 如果你到农村去看, 我以为, 在那里有多少的投资都不算多。中国的市场无论从人口和面积来看, 都比欧美的市场更大。”农村经济的重要, 对于应对国际经济危机, 充分的重视农村建设。然而, 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问题是经济问题, 但起基础作用的是教育, 在建设新农村中, 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持, 一切成为空谈。城乡二元教育市场造成了教育质量低下, 培养不出适合农村发展的人才和新型的农民。

3.3 城乡二元教育市场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城乡劳动力文化素质差距过大, 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低。人力资本, 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它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人力资本包含量与质两个方面, 从人力资本的数量来看,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远远低于城市。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城乡比为1∶3.2, 初中为1∶1.3, 高中为3.5∶1, 中专为16.5∶1, 大专为55.5∶1, 本科为2 8 1.6∶1, 研究生为323∶1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大学阶段城乡差距急剧拉大。这种不合理的人才模式和培养模式必然会严重的影想农村经济的发展, 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教育作为一种投资行为, 与经济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从宏面层面来看,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 一国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与经济增长有着必然的联系。人力资本存量提高能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反之, 则制约经济增长。从微观层面来看, 教育能够产生收入, 受教育的层次影响着收入水平, 受教育层次越高收入则高, 反之则低。收入水平的高低又决定了教育投入的多少。如果因为贫穷, 无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受教育层次低, 意味着只能从事低报酬的工作, 就会走向“贫者愈贫”, “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这种城乡二元教育市场的长期的, 不协调的存在, 必然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总之, 城乡二元教育市场的差距, 最终表现为城乡经济社会的差异, 而这种差距正通过教育向下一代传递, 这种二元趋势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 如此循环往复, 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积聚沉淀, 将使城乡两极分化更加明显。

4 协调城乡二元教育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温家宝总理说, 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对在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温家宝总理提出, 年内在教育方面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其中有一方面就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 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协调城乡二元教育市场。

4.1 破除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如果将城乡教育分开, 从制度上安排两种不同的标准、质量和功能的教育, 那么这种上的“双轨制”是一种不公正的制度安排, 它会加剧城乡的分割与对立, 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实上, 现行的教育架构重心已经偏向城市, 那么乡村教育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但是我们不是讲要城乡教育市场全部同质化。而是要把地方性知识和乡土知识融入到乡村教育中去, 加强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的联系和互惠利益。既可以为农村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 又可以通过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提供劳动力, 提供智力保障,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体现城乡二元教育市场在培养模式和目标上要体现不同特色, 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4.2 加大对农村教育市场的投入, 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 政府对农村教育市场的投入与对城市教育市场的投入是有巨大差别的。政府应该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后, 拨相应的资金在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上。在边远的农村, 山区还存在着大量的危房, 基本的安全和受教育权没有得到保障。可以采取国家拨款和地方筹措方式, 加强农村教育市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在构建和谐进程中, 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势在必行。政府应该加大助学贷款力度, 保障贫困学生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提供更多的助学岗位。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 提供更多的免费或是收费较低的学校。

4.3 农村教育市场中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城市, 农村师资互助体系

教师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 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要保障农村教育市场的师资来源, 给农村教育市场输入新鲜的血液。国家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如果在物质上给与必要的保证很多农村出生的大学生还是愿意投入农村教育建设中去。也可以在师范院校设立专门培养农村教师的班级, 给予致力于农村教育的学生, 可以减免学费和提供生活费, 也可以说为了保障农村教育市场的师资提供专门培养;还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 采取寒暑假培训在省内高等院校内集中培训。也可以采取平时农村教师和就近城市教师交流方式, 提高课堂质量;可以组织实施大学毕业生支教计划和青年志愿者计划。制定工资福利、职务评定晋升、学习进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鼓励和吸引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安心农村教育。

4.4 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教育事业

要放宽私人投资办学的政策, 用社会力量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 建立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的相关机制, 加大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 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资助农村教育的企业家的宣传, 国家给予投资, 资助农村教育的企业给予税收的优惠。采用命名教学楼的方式促进企业个人加大投资。积极倡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对口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学。建立农村和城市二元教育市场的对口支持政策。发展农村教育, 协调城市农村二元市场, 逐步解决教育不均衡性, 特别是城乡二元教育市场差距过大问题,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摘要:我国城乡教育严重失衡, 城乡二元教育市场差距越来越来大, 已经严重到影响教育公平, 教育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我国城乡二元教育市场形成的特征、原因、危害方面分析, 试图从破除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对农村教育市场的投入, 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育市场中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城市, 农村师资互助体系;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教育事业。这四个方面协调城乡二元教育市场。

关键词:城乡,二元教育市场,浅析

参考文献

[1] 张华.2005~2020中国青年就业三大难题与突围之路[EB/OL].人民网, 2005-08-07.

[2]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吕诺, 张宗堂.高中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瓶颈[EB/OL].新华网, 2005-02-16.

[4] 曾国平.西部地区创新性人才开发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1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几种适应于农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浅析下一篇:果树栽培技术与果实品质之间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