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

2022-09-30

第一篇: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教案

课程

(一)古典诗词直接配曲类歌曲

一、 导入新课:

播放王菲演唱《明月几时有》

问同学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好不好,美吗?你们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

二、展示苏轼的《水调歌头》

PPT分别展示邓丽君和杨小琳古典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绿蓑衣》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歌曲,像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收录了12首,还有杨小琳的《绿蓑衣》中包含了十首。

教师问,这么多的诗歌,为什么上面展示的这些诗词会被谱曲传唱,进入流行乐坛?

三、学生思考交流:

1.为何现代流行歌曲能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 2.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乐坛呢?

(能够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并为大多数听众所接受的,主要是那些抒发离情别恨和表现男女恋情之作。)

给同学们两分钟的讨论时间,同学们自由发表言论,带着问题进入对古典诗词的赏析。

下面,通过老师对三首词的简单讲解中,我们来探寻答案。

四、《水调歌头》赏析

播放《水调歌头》朗诵音频,让学生对比感受原词和歌的不同体验。

作品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大醉”遣怀(仕途不顺)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此词上片望月,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五、李煜《相见欢》和《虞美人》赏析 《相见欢》

1.听邓丽君的《独上西楼》

2.学生齐读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3.教师讲解: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词句注释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 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4. PPT弹出:“故国之恋”、“亡国之痛”,点明诗歌主旨,点学生带感情试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再看李煜的另外一首词,也是被邓丽君演唱了的。 《虞美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赵匡义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白话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小结:李煜的两首词,表现的是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类的离愁别绪,其诗有一个特点就是将“愁”形象具体化,化无形为有形,从而让读者在情感上与之形成共鸣。 PPT弹出缪塞的话: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六、教师总结观点,明确为何现代流行歌曲能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以及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乐坛。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情感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

古典诗词: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同时抒发的感情也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的,这些恰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古典诗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

很大程度上与审美趣味相关,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相关。能够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并为大多数听众所接受的,主要是那些抒发离情别恨和表现男女恋情的作品。

七、歌曲《白头吟》(演唱:丁当;作词:卓文君)

第二篇: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那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要求:搜集并汇总源于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 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 分组展示 要求:各小组分类列举,其他小组补充。 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 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

一、诗词配曲式。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

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 二,词句提取式。

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容易被广大词作者经意不经意地使用着。徐雯的《梅花三弄》,便是一首不朽之作: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白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 自你走后心憔悴 白色油桐风中纷

飞 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 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 无端拨弄离人的眼泪 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一夜一夜 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 是慌乱占据了心扉 有花儿伴着蝴蝶 孤雁可以双飞 夜深人静独徘徊 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 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 仍然拣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 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还有黄安《新鸳鸯蝴蝶梦》、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蔡琴《明月几时有》,李政《一剪梅》,张伯宏《床前明月光》,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

三、语言改造式。这里的语言改造,主要是指具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作者以仿古的字词、意境、节律描述当代的情感、事件、意愿、审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气息何炅的《看穿》、张晓松的《中华民谣》、陈涛的《英雄谁属》、吴奇隆的《转弯》、(晏菲《黄鹤楼(现代版)》)等等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

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

当河水不再流

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

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

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

当地球不再转动

当春夏秋冬不再变化

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

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

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四,意境化用式。 从古典诗词里吸取营养,保留或化用古典诗词经典中的美好意境,借古韵抒今意,用当代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来。毛宁-《涛声依旧》高胜美的《青青河边草》、陈瑞的《白狐》、张学友《楚歌》、屠洪刚《精忠报国》、周华健《刀剑如梦》、

羽泉《辛弃疾》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涛声依旧》毛宁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弯弯的月亮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 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 是那童年的阿娇 呜―― 阿娇摇着船 唱着那古老的歌谣 歌声随风飘 飘到我的脸上 脸上淌着

泪 象那条弯弯的河水 弯弯的河水啊流进我的心上 我的心充满惆怅 不为那弯弯的月亮 只为那今天的村庄 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故乡的月亮 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呜――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小组讨论总结 现代诗歌中古诗词的特殊作用和效果? 如何充分利用古诗词进行现代诗歌的创作? 古典作品中具有音律美,如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重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又如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

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唯有少年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长征人未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笑渐不闻

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等,可谓丰富,

数不胜数。 “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

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

曲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

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优美的旋律。①(葛金平

《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源泉--古典诗词》)“ 用古典诗词的

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

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

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

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

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如《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

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开放/你的美一缕飘

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

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

伏笔/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

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

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创作一首现代校园歌词,充分利用古诗

词的相关元素。 参考题目:《秋日校园》《离别》《乡思》《学子

吟》等。 * 烟花三月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 缈孤

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上邪! 我欲与

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

id=loadingad>

class=waiting>广告还剩

文档加载中...秒

第三篇: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发扬,使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精神快餐;古典诗词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以及铺陈,情感把握等方面,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和借鉴,它将会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上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由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的诠释了。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印象最深的是在8

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这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还有家喻户晓的安雯的《月满西楼》,乃是将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配以清新伤感而又略带忧伤的音乐,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受大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远远胜出了单纯词的表现功能,这也恰好说明了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了。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将一些相关的古典诗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借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收到预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由此我们可以说,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主题和内容,它们是一脉相承。

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古典诗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其出发点就在于古典诗词的标题简短但具有深度,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这也正好符合流行歌曲对歌词简练的要求。古典诗词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既然“能够称得上具有审美价值的,就必定是合乎人道的,是与人的审美需求相吻合的……这是由美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故词作者们也喜欢借用古典诗词的这些审美价值。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红唇那样激动,笑容那样朦胧,眼神那样的伤感,象那岁月正在流淌,记忆正在遗忘,桃花依旧笑春天),白雪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但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这些也是直致所得的流行歌曲。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因此许多现代的流行歌曲词作者,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心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符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他有一个颇有影响的 “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了。由毛宁唱红了的《涛声依旧》,其精彩之处就在于词作者把传统的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人的爱情感受有机的结合起来。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老少熟知的一首名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抓住“月落乌啼”、“渔火”、“钟声”、“客船”等特定景物,描述旅客夜宿舟中辗转难眠,凄凉冷落的情景。《涛声依旧》的作者也紧紧抓住这些重要的字眼,引用古典诗词的美妙意境,并赋予它们以深刻的含义,籍以表达对已离去的恋人的思念和重归于好的企盼。虽然说古典诗词与这首流行歌曲的主题相去甚远,但是两者在情调上却有着相似之处,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借鉴。《白云深处》则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中的“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惨不破这一霎那?别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哑”。后来他又写了《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毛宁的《大浪淘沙》(一样的月色洒满你双肩,霓虹灯下看不清你的脸,穿过了岁月织成的网,你是否愿意陪着我回到从前)。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最喜欢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归纳,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树立了一个典范。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这也是现代流行歌曲的主流。

除了对个人情感,还有对家国情怀进行借鉴的。冯小泉就是一个代表,因为他本身是学民族乐器出身的,所以对民族文化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典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典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还有《秋水长天》等。我们还可以拿现在很火的刀郎来说,他的歌并没有很明确的引用古典诗词,但是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因为边塞诗是盛唐诗歌中最能体现大唐盛世时代风貌的代表性作品,一提起盛唐边塞诗派,总能让人想到那大漠风尘中的热血男儿,无奇不有的绝域景色,以及边关将士旁若无人的大无畏气概和回肠荡气的儿女柔情,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浪漫主义的英雄情怀,惊叹于在环境如此恶劣的边塞,竟也有这等美丽壮阔的异景,这种在艰苦中感受美的精神应该就是所谓的盛唐时期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这些就是我们从古典诗词中吸收的家国情怀的意境。

用古典诗词的风格和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精练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儿女情思,还是家国情怀,又亦或是什么别的内容,古典诗词往往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这方面的代表很多。

我们首先来看看风格上的借鉴,以香港为代表。香港的流行歌曲创作一直都是一个很怪的现象,提到香港,大家自然和最现代的生活节奏联系到了一块,那是因为香港本身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深,快餐文化非常盛行,在流行歌曲方面,曾经有一个时期,很多歌手的作品都是直接拿欧美日本的热门曲子谱上中文的词,但是香港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渗透却明显超出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我想,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侠剧和历史剧的盛行有牵连的。另一方面香港的词作者很注重粤语文化的渗透,歌词创作多以广东方言用词造句方式为基础,广东话本身就叫白话,其语言方式与文言有很多类似,所以很多香港词作家的作品,往往是集大俗大雅于一身,这就形成了他们自己的风格。但也必须承认的是,香港的很多词作家,他们的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古典诗词的写作方式、规范来进行创作。例如黄霑,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寞,豪情还腻了一襟晚照……”,还有《射雕英雄传》里的一首《千愁记旧情》“红日/再不会升/热心渐似冰/彼此星沉天际/剩我低回血泪凝”,(《射雕英雄传》里还有一首《四张机》,手法相当规整“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不过这应算是金庸的作品了)。还有著名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其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除了在风格上的借鉴,在形式上流行歌曲也对古典诗词有着很好的借鉴。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本,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最突出的我觉得还是琼瑶,她最善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如“绿草苍苍/白雾茫茫/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且拭今宵泪/留与明夜风/风而携我梦/天涯绕无穷”(《几度夕阳红》)。台湾流行歌曲创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词曲创作者表现出一种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群,重视表象之下的普遍现实,再就是较多的表现乡愁的东西。在表现上述这些风格方面,借用古典诗词的形式也会是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我很喜欢张洪量的一首《一程山水一程歌》,歌手后来昙花一现了,但是这首歌却让很多人记忆犹新。歌中写到“是我将愁耽成醉醒作睡/还是愁与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赋诗诗赋我/非我饮酒酒饮我/何时鞋声已经沾上苍苔冷/世上何物最易摧少年老/半是心中积雪半是人影沓/非我离月月离我/非我思乡乡思我/归得昔日桥边红叶不识人/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着我/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是我经过春雨秋/还是春秋经过我/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归/夜深孤灯照不悔/回首清江尽是泪/风清拍肩怕见明月间清辉/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撤/梦在也叶声声尽处轻轻和”正是这种诗风词韵的作词方式,在当时一片直白地恋爱表白和翻来覆去的琐琐碎碎中显得清丽脱俗,从而使得这首歌得以突出于当时的歌坛,也让歌手风光一时,这正是古诗词风的魅力所在了。

关于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我国古籍中早有论述。《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就恰恰说明诗歌与音乐联系紧密。据说“诗三百”孔子皆弦歌之。(“诗三百”指《诗经》,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等地。)其实我国早期的古典诗词就是歌词,与音乐密不可分,是音乐的附产品,春秋以后才逐渐分开。上面说到的“诗言志”,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志向抱负的(虽然这个问题在当时存在着争论,一部分人认为“诗言志”讲的就是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情感问题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的抒情特征,甚至还有人认为这就是与陆机的“诗缘情”表达一个意思,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对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关系的说明),它是一种观念形态,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朱自清),对后来系统诗歌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深究“诗言志”理论的来龙去脉,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诗言志”理论很明显的表达了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之间的关系之密切。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兴”说的就是诗词具有启发、鼓舞、感染的作用,难怪古人们把诗词直接拿来作为音乐的歌词呢!

正是基于上述这些,古典诗词才得以进入流行歌曲的行列,并逐步的发展,直到今天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大众快餐。诚然,这些进入流行歌曲的古典诗词也不仅仅真的只是如当年被轻蔑的称做的“诗余”那样,轻松娱乐之余,人们也会从中去体会其情感和人生感悟,从而启示我们的生活。“……文化已经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与古典诗词结合的流行歌曲,也正是这样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精神消费品。

音乐从单纯的古典器乐演奏发展到现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都或多或少的和我国的古典诗词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唐宋时代,诗词正是鼎盛时期,将其作为歌曲传唱自是顺理成章。唐诗也好,宋词也罢,其实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确实他们中的很多也很适合而且曾被谱上曲广为传唱。而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尽管已经有了太多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流行音乐,更具体地讲,现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仍旧和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交往、对话和沟通,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本质和精髓。”流行歌曲自然就成了现代生活的代言人。特别是那些与古典诗词相关的流行歌曲,更是连接了文化与生活,传统与现代,它已经发展成为现如今我们大众的精神快餐,不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它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它其实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为通俗文化),在来自于生活的同时也充当着生活代言人的角色,在这一点上,它和古典诗词相辅相成,异曲同工,更何况它包含着一个歌词的创作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与诗词扯上关系,进入一种自觉的交融。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诗词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而且作为同一种语言文化,那么,它的起源也必定与我国古典诗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对古典诗词表现主题和内容的引用,不仅丰富了流行歌曲的空间,也考查着流行歌曲词作者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艺术生产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社会主体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文化构成乃至人生经验等因素都会通过作品的审美意识集中的体现出来,从而使艺术生产打上个人倾向性的烙印。“只有在相应的社会思想基础之上,音乐才能对政治、教育、宗教等社会活动起到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流行歌曲泛滥的今天,人们对生活的需要都在要求着我们的作品能够很好的展现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古典诗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也在这个地方。从古至今,尽管人们处于不同的时代,所经历的事物也各不相同,由此而衍生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远,但是人的基本反映与情感,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应照,人们的个人喜好、情绪情感、观念立场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玉,千古传诵。

流行歌曲得以流行就是市场的产物。可是,“老百姓并不是把流行歌曲作为一门什么艺术来接受的,而是作为生活来接受的,把它看作属于自己的一种文化。举止行停,起居之中,有形无形俱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取决于他们内心的自然,人为制选的引导或有强烈的终止都不易改变他们的选择。于是,不甚承认权威,也没有考虑那么多,直截了当的承认自己的感受。”因此,这种大众化市场化的精神快餐,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它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一个是高峰上的千年积雪,相距太遥远。但是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古典诗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

第四篇:古典和现代的交融 诗词与歌曲的融合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肇始于先秦时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而随着朝代更迭,在历史长河中所产生的优异作品如珠玉般美玉满目,愈加富厚,‚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说的一代之文学‛,堪称永世弥珍之瑰宝。

吾素爱古典诗词,时常吟哦玩味,深自痴醉,亦甚钟情为之苦心配曲,包括将其语言与意象之绿化入歌词二度创作以成中国风歌曲,每一每一轻唱他人及自己乐成作品,逸兴思飞,快然不已。诚清代闻表名称的词学品题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所云:‚吾观风雨,吾览山河,常觉风雨山河之外,别有动吾心者。‛

因近前曾发博文《古典诗词精品配曲150首(费一轩作曲)清单(1)》,故而于今继续敷扬,特地采编专篇,溯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之源流,郑重推介诸君多加欣赏含有深厚古典诗词秘闻的歌曲,冀望皆能从中安享艺术之熏陶,令美在心海长存,俾古典诗词之精魂能万古流芳也。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彷佛有些于理不合。因为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而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其间泾渭甚是分明。但是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南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而现在古典诗词却曲高和寡,成为高雅文化,并与流行歌曲对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过本文的写作,其用意其实不在于对导致此种对立的原因的探究,而是想通过考察古典诗词如何进入流行歌坛,分析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互动关系,在一个较为深切的层面上来认识歌与诗这两种文艺样式的差异,并就当下歌与诗的融合及分离略述己见。

一、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否与流行歌曲组成对立?对立当然是有的,不过并非所有古典诗词都与流行歌曲组成对立。我们注重到,流行歌曲其实不绝对拒绝古典诗词,相反,有些古典诗词不但能够进入流行歌曲,并且还颇得听众的欢迎。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闻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再如由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别亦难),同样是一首到处颂扬的好歌。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近年经安雯演唱后,更是不胫而走,颇有后发先至之势。

那末,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呢?

首先有须要明确一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坛与古典诗词被今人谱曲演唱是两个概念。从意见上说,几乎所有古典诗词都可以被谱曲演唱,但其实不是所有被谱曲演唱的古典诗词都能够进入流行歌坛。

所以要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能歌与否作为区分词与诗,或声诗与徒诗的首要尺度,而未能意识到歌、诗之别的实质远较此庞大。譬如说,在不少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常常会以苏轼词不乏可歌性而忽略其与婉约词的差异,进而等诗于词;再譬如说,当今一些作曲家在选择为古诗词谱曲时,其选择的尺度往往只是作品的知名度,彷佛只要是名篇便可谱曲演唱。苏轼诚有好词,但是,除了一首《水调

1

歌头〃中秋》之外,苏轼再无别的作品能够被今人广为传唱。正确,如果愿意,我们纯粹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甚至《江城子〃密州出猎》配上乐曲(也确实有人尝试过),请嗓音高亢浑朴的男歌手独唱或合唱,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就能进入流行歌坛。李清照词亦然。《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是当今流行歌坛上最吃香的古典诗词之一,其传唱之广,梗概只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可以与之相比,然而李清照最出名的作品《声声慢》,此类尝试却少有乐成。究其原因,除了古今审美趣味的差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诗(词)终究有别。

从实际情况来看,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还原形(仿古型),即还原古曲以保留其古音古韵的原貌。这个工作,早年杨荫浏、傅雪漪等前辈曾经做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姜白石的词,如《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疏影》等。近年河北大学刘崇德传授又将包括乐府、唐宋词、南曲在内的三百余首古乐曲译成五线谱和简谱,并选择其中部分曲目请人演唱制成CD。与此相类的是仿照古曲气势派头由今人为古典诗词重新谱曲,如台湾有一位叫蔡肇祺的老先生,就为不少古典诗词谱曲并亲自演唱;年青一些的如范李彬的古琴曲专辑《关山月》,收入《关山月》、《蒹葭》、《金风抽丰辞》、《阳关三叠》等十余首古琴曲。范李彬本人是台湾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系古琴教师,所以他的弹唱很有古人意味。内地音乐人专为古典诗词谱曲、演唱的也有几位,如山东歌剧舞剧院批示吕守贵也为不少古诗词谱过曲,出过两张专辑。姜嘉锵、傅慧勤等人演唱的古诗词歌曲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古曲琴歌》等合辑行世。另外还有一位叫张庄声(咪咪)的歌剧演唱家与他人合作,将白居易的两领导人诗《弦乐器行》和《长恨歌》谱曲演唱。不过说老实话,由于与现代人的欣赏趣味有较大的差异,这类还原形或仿古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欣赏者范围较窄,难以在大众中广泛流行。

二是普及型。普及型的作曲主要为现代人,其初衷原在于借助音乐传播古典诗词,进而扩大古典诗词的影响。这种情况主要见于为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典诗词配曲演唱,以吸引中小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同时也是方便记忆的一种手段。如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在上世纪70年月曾出版过一套题为‚诗叶新声‛的盒带,该盒带由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专题研究小组制作,为当时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配乐演唱,但不以古典诗词为限,现代诗歌也包含在内。制笔者表示:‚但愿借这套录音带,对国中国文的韵文教学,做一次新的尝试。同时,也为一般爱好我国新旧诗词的伴侣,供给声情赏欣的新风貌‛。又如马来西亚为改进华文教学,近年也推出过一套为古典诗词谱曲演唱的音乐CD,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南曲等若干单元。所选诗词均为最常见者,演唱也较为简略活泼,尤其适合少年儿童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以上两种除声响部分外,还配有文字部分,有讲有译,兼附曲谱,确实替一般初学者考虑得很周到。此外,叶至善的《古诗词新唱》用外国歌曲的曲谱来配中国古典诗词,如苏联歌曲《巷子》配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加拿大民歌《红河谷》配杜牧的《夜泊秦淮》等等,彷佛也可以归入此类。不过,用外国歌曲来配中国古典诗词,尽管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但终觉得有些隔膜。

三是融合型。所说的融合,指古今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其具体的融合方式则包含了音乐和文字(歌词)两个方面。在这类作品中,作曲者其实不拘泥于古曲,而更多是根据今人的审美趣味举行再创作,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就是说,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

2

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一些传唱较广的古典诗词歌曲如《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曹雪芹原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杨慎《临江仙》词)等,也都具有上述特点。应该说,在这种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尤具特殊的意义,才情的高下往

往可以决定歌曲的成败。那种以为只要随便配首曲子便能演唱的想法是万分肤浅的,而动辄便为数十首甚至上百首古典诗词谱曲,不是狂妄,就是蒙昧(轩按:吾自评为执著、痴迷、狂热者)。实际上,为古典诗词谱曲较之为一般的歌词谱曲具有更大的难度,对作曲家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审美水准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看《别亦难》的作曲陈刚是闻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笔者,而《枉凝眉》、《葬花吟》的作曲王立平、《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曲谷建芬,均为当代乐坛上的重量级人物,可知这些歌曲的乐成确非偶然。

比力而言,第三种情况即融合型似更有可能进入流行歌坛,在这方面,专辑《淡淡幽情》和《绿防雨蓑衣》可以说颇具代表性。从曲目中可以看出,《淡淡幽情》所收12首全部为词,《绿防雨蓑衣》所收10首中有两首是诗,即《诗经〃王风〃采葛》、汉相和曲《江南〃江南可采莲》,但均为乐诗。这应该不是偶然。也许专辑的制笔者并非有意重词轻诗,但这样一种结果客观上表白,总体而言,词较诗更宜于进入流行歌坛。

值得注重的是,能够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并为大多数听众所接管的,主要是那一些抒发离情别恨和表现男女恋情之作。这在上述两张专辑中占了一多半的比重。尽管其中不乏像张志和《渔歌子》、晏殊《浣溪沙》、张孝祥《西江月》、辛弃疾《丑奴儿》一类表现闲情逸致或抒发人生感概的诗词,但其被传唱的频度却远远低于那一些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作品。与此相干的是,有些古典诗词在进入流行歌坛的过程当中,其本来的意蕴在一定水平上会被改变。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本是抒发亡国之恨的,但成为流行歌曲后,其情感指向发生了很大的偏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意象所指代的,已不再是对昔日祖国的不堪回首,而更倾向于情场往事的无限惆怅了。

当然也还有表显露原形式方面的因素。两张专辑中词多于诗这一现象,多少表白词体参差不齐的长短句式更容易与现代乐曲相匹配;五代词、北宋词多于南宋词,同样也有一定的意义在。我们姑且岂论气势派头方面的因素是否会有所影响,可以肯定的是,五代北宋之词语言相对于来说较为浅显,意蕴较为显著明白,不似南宋词,尤其是所说的骚雅词那样讲究使事用典,追求境远意长。这无疑也是宜于歌的。我们看两张专辑中诸如姜夔、吴文英等人词作均无入选,并且流行歌坛上也没有他们的影子,应该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二、在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于文字(歌词)的融合有须要多说几句。

由于古今语言、音乐的差异,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很多歌词笔者往往不拘泥于古典诗词的本来的字句,而将其作为一种据以再创作的素材,或整句沿袭,或释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情境,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一道特殊的景观。例如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明代清风四飘留……‛显而易见,这是以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蓝本的。对照李白的原诗不丢脸出,黄安词基本上是

3

李白诗句的沿袭和化用,但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有了一些变化。李白抒发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而黄安表现的则是现代人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今天拥有的爱情观。人们对爱情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是把爱情奉为一种信仰和归宿,而是把爱情当作一个驿站,一种缘分,人世悲欢,缘来缘去,好聚好散。新词迎合了现代人的爱情心态,所以尽管在内涵上较原诗单薄许多,仍能得到不少现代听众的喜爱。

梅艳芳演唱的《床前明月光》(李修安词,陈富荣曲)亦为一律:‚是你吧,高高挂在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多少功名似尘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里……‛虽则用李白诗题,且将李白原诗嵌入歌词,所传达的却非李白诗的原意。思乡之情在歌词中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陪衬,歌词侧重表现的,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孤寂感和空虚感。不过,月的意象所负载的内涵与古诗所写倒不乏相通,字里行间隐约可以感受到李白《月下独酌》、苏轼《水调歌头》的意境。

在化用古典诗词以表现现代人情感方面,中国大陆音乐人中最有成就的兴许当推陈小奇,他不仅大量将古典诗词之成句、意境用于现代歌词创作,并且获患了很大的乐成。如流传颇广的《涛声依旧》(毛宁演唱)化用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貌,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管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老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是否能够登上你的客船。‛《巴山夜雨》(李进演唱)化用晚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什么时辰才是我的归期,反反复复的询问却没有办法回答你

远方是一个梦,明天是一个谜,我只知道他乡没有巴山的雨。借着烛光把你的脸捧起,隐隐约约的笑容已成千年的古迹。伤心是一壶酒,迷惘是一盘棋,我不知道今夜该不该为我哭泣。许多年修成的栈道在心中传续,许多年都善于管理家务想成一种永远的美丽。推不开的西窗,涨不满的秋池,剪不断的全是你柔情万缕。‛

在这些歌词中,笔者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人的情感乐成地举行了对接,仍有《枫桥夜泊》的画面,《夜雨寄北》的感伤,但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昔日旧情的怅惘,意外重逢的感叹,相忆与期待,思念与无奈,在反复的倾吐中表现得极尽描摹又内心悲苦缠绵。语言是地道的歌词的语言,句式是地道的歌词的句式,虽则某些表述如‚渔火温暖双眼‛,‚钟声敲打无眠‛引入了通感手法而与诗颇为靠近,但整体而言则是歌而非诗。

吴涤清演唱的《烟花三月》、《朝云暮雨》也属大乘之作,同样体现了上述特色。前者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等与扬州有关的送别诗熔为一炉,开具了扬州城的风物之美和与扬州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愫:‚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那长江水在天际流。‛后者除了借用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外,还巧妙地融入了有关巫山十二峰的民间传说:‚还是昨天的水,还是当年的天,朝云暮雨美丽着你的容颜;还是照你的月,还是寻你的我,飘飘渺渺不知今夕是何年。点亮船头的灯,收起风里的帆,今夜就让我枕着潮声入眠。思念它不会老,风景

4

它终会变,似水柔情如何接管这白云苍狗?你是巫峡牵不住的云烟,把我守候成十二座痴心的山;你是长江钓不完的碧雪,只让我在防雨蓑衣里编织着从前。‛

此外如《白云深处》(廖百威演唱)、《大浪淘沙》(毛宁演唱)等也不失为乐成之作,值得一听。

陈小奇创作的另外一特点,是词与曲的搭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陈小奇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有大好的文学功底,同时又喜爱音乐,所以他的很多歌都是自己作词作曲,上文提到的几首均属此类。这种特殊身份不仅使他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深切的体悟,在写作歌词时能够自如地引入古诗词的意境或成句,并且对所作歌词的情感内涵、内涵轨迹有着准确的把握,进而为之寻求最佳的音乐形式。乐句的切分、节奏的变化,都与歌词的韵律、情感的升沉丝丝入扣,感觉十分熨贴自然;而相对于匀称的结构、优美回环的旋律则更有助于展示古典之美。

台湾闻名女作家琼瑶不以词笔者见称,但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插曲却有相当浓郁的古典诗词意味。如《在水一方》(琼瑶词、林家庆曲):‚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门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门路盘曲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这差不多就是对《诗经〃蒹葭》的白话解释。而《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当山岳没有棱角的时辰,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辰,本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摇落,我还是不能和你分离。不能和你分离,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琼瑶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这类歌词既源自某一首古诗,同时又融入了笔者自己的解读和人生感受,并与电视剧中人物性格刻画、氛围渲染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委婉深情的意境。

也有摘取古典诗词名句嵌入歌词的。如《梅花三弄》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几度夕阳红》直接引用杨慎《临江仙》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却上心上》自然是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成句。琼瑶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这些古诗词名句臵于整首歌词中而浑然一体,丝绝不显拼凑的陈迹。相应地,即使不决心在歌词中插入古典诗词,琼瑶也能让自己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色彩,如底下这首《环珠格格》插曲:‚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川迢迢路遥遥。盼过昨宵,又盼今朝,盼来盼去魂也销。梦也渺渺,人也渺渺,天若有情天亦老。歌不成歌,调不成调,风雨潇潇愁多少。‛无论是叠字手法的运用,还是整首歌词的结构,都与词的文体特征十分吻合。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虽出自唐代李贺诗,却几乎让人觉察不出。

相对于说来,港台地区的音乐人彷佛更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其歌词创作彷佛也更多唐诗宋词的影响。如黄霑、林夕、邓伟雄等人的歌词,虽则不一定用古诗词的成句,但仍有相当稠密的古典意味。这应该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事实上,古典诗词在何种水平上对歌词笔者产生影响,以及这样一种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歌曲在多大范围内得到受众的喜爱,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

5

景有着十分紧密亲密的关联。比力上世纪60至70年月台港与内地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不难为上述现象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

关于诗、歌互动的几点思考

较之音乐的融合,我们的兴趣更在于文字的融合。因为在这类文字的融合中,我们更能看出古典诗词与现代歌词的互动,古典心境与现代意识的沟通,这无疑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引发更多的思考。

就当下的歌坛与诗坛而言,一般认为,流行歌曲中融入古典诗词,既能使成为事实古典诗词的现代转换,使古典诗词多一种传播的途径,又能鞭策流行歌曲向新诗方向发展,使流行歌曲的地位和品格得到提升。这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优异的古典诗词大多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意蕴深远,富于形象性。一些具有深厚古典文化秘闻的当代流行歌曲词曲笔者,将古典诗词重新谱曲,或巧妙地化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境或意象,将古典诗词的英华融入当代流行歌曲中。通过‚诗化‛、‚雅化‛、‚音乐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晓畅,又有诗的含蓄隽永;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精力与品格,又有现代人的精力与气质;既有古典的语言内蕴,又有当代的音乐形式。这兴许是当代歌词发展的一个方向,事实上近年来也确实有一批音乐人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然而问题彷佛其实不如此简略,不是说只要我们的歌词笔者大量借鉴、引入古典诗词,便可以从根本上救治当前流行歌曲普遍存在的浮浅平泛弊病。流行歌坛所以呈现如此状况,古典诗词的引入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应该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对此原因的切磋不能仅仅着眼于当下的流行歌坛,而必须进一步追溯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彼此关系,在诗与歌、诗与乐的互动互渗过程当中寻求答案。

十余年前,国内研究思想史的著论理学者葛兆光先生写过一篇关于流行歌曲的文章,题目叫《唐诗过后是宋词》。文章首先指出:现在已经是一个诗让位于歌的时代,‚看着追星族们如痴如醉的样子,不由你不相信这是一个它的时代,看看骚人们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由你不承认这是一个没有了诗歌的世界,曾经辉煌过的诗歌在这种彷佛不怎么高雅的流行歌曲面前,只能低下高贵的头,用一句成语说叫‘俯首称臣’。‛其次,与一些对流行歌曲掉以轻心的文人不同,葛兆光先生承认流行歌曲自有其特殊的价值:文化人没有须要对流行歌曲作出一副高傲的不屑模样,这种不屑常常是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显示,也常常是当自己文化阶级的标签,画地为牢和固步自封是同义词,流行歌曲唱的人多好象就成了大众快餐,进不得文化人的雅座,但是,对唐诗宋词吟味不已的文化人怎么也不想想,词在当年也是被轻蔑地称作‚诗余‛——仿佛诗歌上掉下来的土渣儿——的流行歌曲,你尽管可以‚连眼珠都不转过去‛,但谁敢断言诗坛的明天就不会象宋词继唐诗,南曲继宋词一样?当年柳永那种让满世界人传唱的‚酸曲儿‛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没有哪一位会把柳永从《全宋词》里剔出去以纯洁文化步队,那末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何就不能屈尊光顾一下满天飞的流行歌曲呢?整日里摇头晃脑吟味不已的‚金风玉露一邂逅,便胜却人世无数‛,‚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邂逅在梦中‛,翻成白话到底和流行歌曲有多大不同?

不过,尽管葛兆光先生认为,流行歌曲在文坛上该有它的一席之地,并且某些流行歌曲的歌词也确实正确,但总体而言,他仍倾向于认为流行歌曲的文化品位还要等待于提升。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笔者自己在文章开首提出的疑问——‚是不是‘诗’的时代真的要让位给‘歌’的时代,就像唐诗过后是宋词?‛葛兆光先生其实不十分肯定。所以他又说:‚当然,现在说流行歌曲取代诗歌还

6

为时过早。宋词取代唐诗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原因很多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宋代词比诗还写得好,写得新颖写得贴心贴肝。那末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情愫的依靠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技法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

葛兆光先生这篇《唐诗过后是宋词》确有不少精到之见,尤其是将流行歌曲与历史上的唐诗宋词现象联系起来,进而肯定流行歌曲的特殊价值,颇有大家风采。但文章也还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是否可以用文学或是诗词的尺度去评判歌词?当我们这样做的时辰,是不是已经预先设定:歌词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成为一种新的诗体?我以为,如果我们承认歌词有其相对于独立的文体特征,那末我们就不应该照搬诗词的评判尺度,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歌词的独特征。实际上,歌词是具有两栖性的:一方面,作为歌的组成要素之一,歌词的价值只有在与乐曲的结合中,在歌手的演唱中才真正得以使成为事实;另外一方面,歌词也可以从音乐中剥离出来,成为纯粹只供阅读的文学样式。就后者而言,用文学或诗词的尺度去举行评判自无不可;但若就前者而言,恐怕就不是那末简略了。纯粹用文学或诗词的尺度去要求歌词是不科学的,也有失公允。

再比如说文人参与的利与弊问题。葛兆光先生认为:‚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没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慕容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入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这话说得一点正确,可问题是,如果歌自己压根儿就不想‚成为文学‛呢?用葛兆光先生的比喻,野生的杂花或原生的鲫鱼难道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特别钟情于文学性、文学形式,大可以去读诗而不必听歌。正确,宋词是获患了与诗并驾齐驱的殊荣,但这是以歌的消亡为代价的,宋词由歌场最终走向案头,不恰恰说明这一变化历程吗?所以,我们肯定文人参与的重要性,却不能由此而忽视文人化、文学化进程对歌词的负面影响。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的,就是时代或古今诗、歌生存环境的巨变,尤其是传播方式和接管方式的巨变。乐府、唐诗、宋词尽管可歌,但其传播主要凭借文字,故而其接管方式更多的是阅读,是吟诵,这从一个特殊角度为它的文人化、文学化供给了便利,也使得它很难真正作为歌生存。但在半导体、便携式CD、MD和MP3大行其道的今天,凭借无线电波、网络、记录磁带、光盘等媒介,歌真正获患了传播的自由而不必再依赖于文字。这种对文字依赖性的削弱同时也是对文学依附性的削弱,诗之所以让位于歌,或者说诗与歌地位、影响此消彼长的原因,应该可以由此得到部分化释。

唐诗过后是宋词,但当下的流行歌曲恐怕永远不会再获得宋词那样的辉煌,更不会像宋词那样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道理很简略,因为歌终归是歌,因为歌在今天真正获患了独立。尽管历史上歌曾一再地演变为某种新诗体,但自另外一角度看,历史上歌的发展始终是以对诗的解构为特征的,如宋词之于唐诗,南曲之于宋词,皆是。可惜文学史家对此彷佛缺乏应有的关注。这兴许可以归因于研究态度上的‚文学中心主义‛,就是说,我们老是习惯于把歌词当作诗的一个分支,将其臵于文学史的框架内来考察评判,而忽略了歌词首先是隶属于歌的,忽略了歌本身其实并非某种文学样式。这种将歌词由歌中剥离出

7

来的研究其实不是真正的歌的研究,至少不是完备的歌的研究。对比近代戏剧发展的状况兴许有助于说明问题。我们知道,19世纪以后,西方戏剧开始由剧本中心主义转向导演中心主义,而对戏剧的研究也相应地转向一种立体的研究,既研究剧本,也研究所有其他与戏剧相干的因素。歌的情况其实同样如此。只有循此思路,我们才有可能对歌词、对歌作出科学的评判。这里还有很多应该进一步去切磋的问题。

实际上,对于‚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这样一个话题,我小我私家的兴趣更在于历史上歌与诗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流行歌曲本身,因为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可以发现一些为以往研究所忽略的现象,获得一些新的认识。譬如两宋词创作的差异、唐宋诗创作的差异,甚至李白与杜甫诗风的差异等,都可以由此得到部分的解释。当然也还有当代诗与歌的消长变化,包括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彼此关系,等等。换言之,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供给了一个大好的切入点,从而使其研究意义其实不啻于流行歌曲。

那末,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二者,究竟谁更需要对方呢?看上去彷佛是流行歌曲更需要古典诗词,但实际的情况极可能与此相反:没有古典诗词的介入,歌依然不失为歌;而随着歌领地的日渐拓展,诗正离我们远去。

8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秘闻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实际意义。

同是情感的载体,同是通俗的文化,同是文学的创作,同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紧密亲密的血缘关系。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意见,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聚散,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闻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上。‛此词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配以古典心境:一位古装女子,手持罗扇,独倚窗前,望穿秋水,只为等待归人。整个歌曲朴素清新,笼罩着深层的相思之痛,与李清照的词风尤为吻合,实乃天作之合。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古月、刘家昌、翁清溪等闻名曲作家谱曲与诗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加之有婉约清新唱腔的邓丽君演唱,使得这些曲目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曾被《音像世界杂志》评为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可谓评价之高。这张专辑里最出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由何占豪作曲,用的是李商隐《无题》前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到处颂扬的好歌。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朴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三国演义》电视剧将词谱曲,杨洪基演唱,为电视剧增色不少。

闻名音乐人宋柯曾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古诗新唱还是意译古诗,都是适用了经过上千年有中国特色检验的文学精品,它们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群众基础。借用古典诗词来表现流行歌曲的主题和内容,既给予了流行歌曲一表现

9

空间,广泛的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找到了一条将歌手推进众人的捷径。‛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歌曲创作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在流行歌曲创作中营造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诗词作品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营造意境是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歌词笔者来说营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颖独特,决定了一首好歌的成败。反之,有独特完美审美意境的曲词,一定是一首好歌。

如李海鹰创作的《弯弯的月亮》‚窎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底下,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展现在人民眼前的是一副南国水乡风情画,对那一种有间隔的爱情的重温和怀想,言词简洁、真挚,没有审美高深词汇却让人感到一种任性的温馨。

‚龙‛向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许多人都以龙的子孙而自豪。‚窎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儿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一曲《龙的传人》(侯建德词曲)唱遍大江南北,更是激起不少人的民族自豪感。

周杰伦演唱的《东风破》:‚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孤傲/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弦乐器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旧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提及周杰伦,就不能不提到方文山。这位台湾闻表名称的词人,1969年生于台湾莲花县。从《发如雪》、《双截棍》、《爱在公元前》,到《菊花台》、《东风破》,再到风靡2008年的《青花瓷》、《千里之外》、《本草纲目》,到目前为止,为周杰伦创作了五十多首优异歌词,首首经典,首首风行,被称为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和‚周杰伦乐成背后的男人‛。他的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承传了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法与思维对其举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安享。《东风破》是一首尺度的中国小调儿歌曲,是尺度、完备的中国风歌曲代表作,浑然天成的旋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词风,仿佛真有首宋朝流传到后世的词牌叫《东风破》。中国风在周杰伦和方文山诠释下独具特色!

其实,古典诗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及今后的流行歌曲的创作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古典诗词是流行歌曲创作中一个不可丢开的主题,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个没有办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意境铺叙方面,都为现代的创笔者供给了很多好的思路。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的语言都应当具有节奏性,歌词更应如此。歌词将有声语言与音乐曲调相结合组成了歌曲,要求歌词明白通畅、响亮、朗朗上口,就韵律和谐来说,押韵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押韵,是古典诗词讲求韵律美、节奏美、音乐美的传统。在这一点上,承传古典诗词的传统,不仅每一首词都押韵,更可贵的是,将古诗词元素重新注入流行歌词的文字里。

臧克家曾有这样的阐述:‚押韵确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有如鼓点,它可以使诗的音强更加响亮,增加读者耳朵上的愉悦感。‛鲁迅先生也曾对诗入乐有精妙的评述:‚诗歌虽有眼看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没有节调,没

10

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嘴,唱得出来‛。

在流行歌曲创作中融入古典诗词,加以现代方式配器及演绎

流行歌曲的创作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创作,讲究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展示其主题的广泛性。在歌词创作中融入古典诗词,沿用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及意境,再加以现代方式配器及演绎,为广大群众所接管,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及品味。

用古典诗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歌名:烟花三月(吴涤清)、敦煌梦(张眯)、涛声依旧(毛宁)、青花瓷(周杰伦)、大浪淘沙(毛宁)、一剪梅(费玉清)、一江春水(邓丽君)、人面桃花(刘海波)、巴山夜雨(李进)、东风破(周杰伦)等。

在歌词中巧借古典诗词的名句:如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取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几多愁》取于李煜的《虞美人》,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取于李清照的《一剪梅》,就是乐成的例子。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代诗词都是精粹之作,拿来当作歌词是绰绰有余的。借用古诗词的语境和意境,用现代汉语举行再创作,比力典型的是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取材于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取材于张继的《枫桥夜泊》;周传雄演唱的《孤傲沙洲冷》取材于苏东坡的《卜算子》。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元素,可以旋转出不同的审美天地。统一意象在不同的词笔者手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境界与氛围。‚歌词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与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独特的审美角度,独特的结构形式的艺术表达形式,歌词的文学性语言必须能归纳综合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氛围‛。

通俗歌曲的歌词创作,一方面临歌词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通俗易懂浅显直白,另外一方面歌曲创作的主要部分是作曲,曲调旋律是歌曲得以流传的主要载体。这两个因素造成歌词创作的质量要求略低,加之当代文娱业本来就是一种快餐文化,通俗歌曲的受众的文化结构层次也不高,大多数人压根就不去在乎歌词写得好不好,所以词笔者也就不需要花费多少心思精力了。通俗歌曲的歌词粗制滥造的情况就很普遍,没有确切的内涵,或者没有完善的结构,有些是文理不通的病句。

写歌词一定要尽可能精简句子,繁琐的语句使人看了生烦,茫无头绪,不知所云。词藻华丽和句式花梢更不好。不是提倡简略或说简略的就是好,是说以现代歌词的形式你想表达什么,表现什么都是可以用简洁简短的文字来诠释的。有一位闻名的词作家说:写一首歌词无论你要我写什么,给我二百字足矣,甚至更少。这一点与古诗词是一样的。上边提到的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在有限的上下两阙中尽现回忆亡妻和思念亡妻的悲伤。崔护的人面桃花一诗,28个字平平无奇,却能让人读后感到莫名的怅然。慕容修《生查子〃元夕》词,40个字,也是平平无奇,但读来内心却有一种触动,这种触动就是共鸣!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她虽则悯恻,但却很讨厌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的啰唆和贫气。

歌词繁杂咬嘴的歌曲是成为没完经典的,一时流行也只是昙花一现。有一个‚留白‛的问题。什么是‚留白‛呢?‚留白‛就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有什么话什么词你都用尽了说尽了,让别人想象什么?那就没有味了。有如我们平时看的影戏和电视剧给你一个无言的结局让看客自己想象体味。所以说歌

11

词的语句表达是很重要的,通俗而不庸俗,简洁而不简略方为上品。

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担当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外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心境,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加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的韵味。

香港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渗入明显超出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是和香港古典武侠剧和历史剧的盛行有干系的。很注重粤语文化的渗入,歌词创作多以广东方言用词造句方式为基础,往往是大俗大雅于一身。香港的很多词作家,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用唐诗宋词的写作方式,规范来举行创作。

黄霑,最出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一襟晚照……‛,还有《射雕英雄传》里的一首《千愁记旧情》‚红日/再不会升/热心渐似冰/彼此星沉天际/剩我低回血泪凝‛,(《射》里还有一首《四张机》。手法相当归臵‚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悯恻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想对浴红衣‛,这应算是金庸的作品了。还有闻名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滚滚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滚滚一片潮流‛,他的气势派头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邓伟雄,他和黄霑一样,写了很多电视剧歌曲,是香港音乐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在《京华美好的梦》中他写到‚如梦人生芳心碎/空对落花我泪垂/为何缘逝似水/大江去/那堪追……无恨情深遭丢弃/漂泊如今怨恨谁/奈何又逢暴风雨/落花飞尽碎。‛《万水千山老是情》中说‚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岳也可传达情意/莫说水中多变换/水也请/水也静/柔情似水爱共永‛,《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歌《铁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儿/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应知爱意似流水/斩不断/理还乱/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擅长描摹内心感受,颇有宋词的词风。

卢国霑,他的作品中民族心境与历史评判的味道很浓,这正是诸多唐诗宋词名家为世人所景仰的品质。他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滚滚/山河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度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环球/重由弱者再把持‛。

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偏重于现代文本,关注风花雪月,刚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最突出的还是琼瑶,她最善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心境。如‚绿草苍苍/白雾茫茫/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且拭今宵泪/留与明夜风/风儿携我梦/天涯绕无穷‛《几度夕阳红》。

小虫的作品,都表现出古诗词中的一些心境。如他写给陈淑华的《情关》:‚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才能拥有这个梦‛,《红楼梦》‚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伤心往事上心上/今晨醒来梦已空/徒留红楼在梦中/红楼,红楼/为何浓浓的红妆遮不住你的轻愁/红楼,红楼/你轻愁只因为人们将你遗漏‛,给潘越云写的《红娘》‚盼你来/盼到桃花谢又开/问天也不能明白/……/对望两相爱/心似祝英台/这应是天的安排‛。

大陆的歌词创作人才多,终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除了陈小奇、

12

冯晓泉,还有陈涛,他的词作也是极具典雅风韵,他写过《霸王别姬》:‚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得/荡尽绵绵心痛/望上苍/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我心中/你最重/悲欢共/生死同/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尘凡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和《精忠报国》(均为屠洪刚演唱),还有《红花红颜》:‚一朵红花在今夜,匆匆带走残阳如血‛(书剑恩仇录主题曲),他的一首《雁衔泥》(眉佳唱):‚金陵的美人横吹笛/引来了燕子衔春泥/燕子双双筑柳堤/柳荫深处传来浅声笑语/江南的春雨润如玉/从来不湿行人衣/……/唱繁华,颂太平,天遂人意/且听丝竹悠扬,管弦急,‛精良别致,其意境又让人想到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极富画面感。

写过《苦乐年华》的张藜也有一首很出名的《未了情》。电视剧《夜深沉》的主题歌其中写道‚虽有灵犀一点通,却捞得劳燕纷飞各东西‛刚好映衬了李商隐的那两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有着戏曲创作的背景的阎肃老人也颇多诸如‚小楼昨夜又东风/祖国回首月明中/……/天浩渺/水迷蒙/上下求索空缱绻/回望九州曙色红‛(电视剧《戊戌风云》主题歌,那英唱)之类的作品。

现代流行歌曲从唐诗宋词中汲取了不少营养,讲究韵律感与意境美,这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现代歌词的创作沿袭着古典诗词创作的路子起步发展,然而,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终究还是不同时代的产物,表现出不同时代的语言和特征,并接管不同时代尺度的审视与评判。

比如说很多流行歌曲都提到手机,那是现代人交流的方式,这在唐宋时期就是闻所未闻的工作,更不用提‚穿新衣啦,剪新发型啦,奔腾电脑,WINDOWS98‛和什么‚穿着风衣听着MD‛了。而唐宋时期的‚红酥手,黄縢酒,宫墙柳‛或者什么‚一骑尘凡妃子笑‛,什么‚舞榭歌台‛,‚红袖添香‛,也都只能是那个时代的浪漫,很少出现在现代的流行歌曲里。这些都是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的,谁也改变没完的。

流行歌曲则只要押韵就行,甚至有的都不需要押韵。唐诗宋词的遣词造句十分考究,历史上曾有贾岛的‚推敲‛佳话传颂,而现代的流行歌曲的语言则重现代白话为基础和主导,更为直白,也更加白话化。当今的歌词很多在语言上不太讲究规塑性,更多是服务于曲调,所以其中的错误很多。稀罕地现象是,最好的词作与最滥的词作都出现在香港。相比力而言,台湾的一些老牌词作家,更注重于诗词文化的结合,并且注重结合的方式。香港的词作爱用诗词文化,但多是滥用甚至曲解,这也是香港城市快餐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探视宋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丢开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没有办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以及铺叙方面,都为现代的创笔者供给了很多好的思路。

第五篇:《流行歌曲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研究》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 新桥中学

《流行歌曲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研究》研究性学习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俗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取代了传统文字阅读的主流地位。新颁布的高中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显示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新课标也提出“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如果语文课堂教学与当代社会现实缺乏有机的联系,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学生对语文的敬而远之。因此,鉴于学生对通俗文化的情有独钟,如果能够找到通俗文化与经典文化的衔接关系,或许可以充分挖掘通俗文化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薄弱项目,许多学校对诗歌教学往往采取淡化处理。《语文学习》杂志曾经发起过关于诗歌教学的大讨论,大力呼吁诗教传统的回归。因此,如果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入手,也许有助于诗词教学。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流行歌曲歌词,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那些歌词追本溯源的兴趣,从而学习古典诗词的内容和技巧。

二、【现状】

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歌词赏析,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方案,召开师生见面会讨论形成开题报告,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材料、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筛选整合资料,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并形成过程性材料;指导学生召开学习讨论会,撰写心得体会和结题报告。

三、【活动主要过程与内容】

初步探究了现代流行歌曲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

我国五千年莽莽苍苍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典诗歌一直被历代、历朝奉为主流文体,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丰富。从《诗三百》到四言诗、五言诗,到律诗;从无意识的“歌以咏之,足以蹈之”等劳动生活之余的即兴表演,到形成固定的词牌名予以传唱,古典诗歌以其立意的高绝,幽美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美的文化精髓,成了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一首优秀的流行歌曲的产生,同时也就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它综合了文学与音乐的精华,通过旋律与文字同时感染打动我们,使我们自然而然成为俘虏,徜徉在歌曲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中。

在旋律打动人的基础上,流行歌曲的歌词选择一种最能被广大人们所共同接受的形式去进行心灵的交流。使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歌曲的感染,获得共鸣,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与洗礼。就成为一种力量迫使歌词作者在中国古老的文化背景寻找思想共鸣的基础,获得独特的审美效果,而中国传承千年的古典诗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催生这种审美效果的土壤。

例如:流行歌曲:《在水一方》由琼瑶作词,林家庆作曲歌手邓丽君演唱,一时红遍大江南北,两岸三地。歌词为:“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此词便是出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当琼瑶以《在水一方》为歌名,用轻柔的曲调反复咏唱,在广大听众中形成共鸣,红极一时。

又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毛宁演唱的这首《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其中有部分词我们可以感觉到是借鉴了唐代张籍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江枫渔火对愁眠。------(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留恋的钟声)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而《涛声依旧》的词作者,又在古诗的意境里输入了新意。“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一咏三叹,意犹未尽,给听众留下了思想的空间,绕梁三日,余味无穷,可谓一时经典。

四、【建议或措施】

小组成员能团结协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撰写的文章虽仍有不够成熟的地方,但都是学生们汗水的结晶,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提高了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认识,更新了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次的活动也为今后的新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学生也获得了一些具体有用的理论指导,在活动的个别细节上还应有所改进,使学生能多每次活动的任务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操作方法。

五、【学生活动感悟】

从研究性学习中让我们收获了许多东西。在活动中,大家分工明确,互相合作,共同讨论,交流感想,大家互相学习,提高了我们综合实践的能力。

此次我们的课题是通过流行歌曲来鉴赏古诗词,通过对歌词的研究,对我们对古诗词的深入了解有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提高了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养。

流行歌曲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古典诗词充满了古代的气息。古典诗词流传至今,大多数还被运用到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中,这样既传播了古典文化,又使流行歌曲更加富有韵味。二者的结合无疑是一种创新。让我们更加熟知古典诗词,用唱的形式将它们牢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是一种新的文化创新,古今借鉴,古为今用,使得歌曲深入到一个新看领域。我们相信,我们能通过更多的歌词和诗词的研究,来学习如何自己动手写词或谱曲,真正达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六、【教师点评】

在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歌词和诗词的赏析,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方案,召开师生见面会讨论形成开题报告,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材料、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筛选整合资料,指导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召开学习讨论会,指导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结题报告。研究过程中,没有过多地干涉学生怎么做,而是提醒他们尽量按计划完成调查任务,收集有价值的资料。

从整理资料到利用资料进行撰写心得体会和结题报告对他们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因为所有的资料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所以他们舍不得扔掉任何的资料,都希望把所有资料搬到文章中去,因此文章中堆积了太多的无用的资料,而缺少自己的研究体会,缺少自己的个性发现。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强调了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在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指导教师是主导。在活动过程中,我不直接告诉学生做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制定活动计划,我负责引导、审核,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并获知答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从“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回顾自己一学期来对他们的指导,我认为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教师,掌握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技能和方法是重要的,但观念的更新更重要。在指导学生之初和整个过程,要努力让学生和自身走出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标准,用新的眼光、新的价值取向、新的评价标准去看待学生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通过研究性学习我和参与的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在无形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新学习方式和观念。当学生把他们的研究成果交给我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在传统评价标准下的“后进生”竟如此富有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

为此我不禁对教师日复一日所从事的教育、学生日复一日所进行的学习进行了反思。我们经常责怪学生学习不够刻苦,学习缺乏主动性,那到底是谁使他们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了习惯定势,而不会站在学习之外之上去反思学习和学习方式本身。“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我相信“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它生存的巨大空间和土壤,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必将深入学生和教师心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旅游的文化内涵免费下一篇:龙文区郭坑镇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