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处理学生“顶撞”事件的技巧

2022-09-12

偶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或学生日常生活中, 严重影响学生个体或班集体的利益与形象, 扰乱正常秩序或危及学生安全的事件。偶发事件处理得当, 可以迅速有效地平息事端, 化干戈为玉帛, 变坏事为好事, 及时教育全班学生, 提高班主任威信;反之, 如果偶发事件处理不当, 则极易使局面失控, 引发师生冲突, 甚至导致事件升级, 酿成恶性事故, 伤害学生身心健康, 损坏班主任形象。

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最能体现班主任的办事能力、教育机智、理论修养和思想水平。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 在处理偶发事件时, 极易遭到学生的“顶撞”, 本文试从班主任处理“顶撞”事件的技巧看学生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顶撞”事件发生时, 宜冷不宜热, 要沉着冷静

2013年秋季的一天, 笔者任课的某班级下课后, 班长向我诉说了一件棘手的事:班上一对男女生交往过密, 在班级乃至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班主任在多次劝说无果后, 在周末开班会时公开点名批评了两名学生的不当行为, 引起当事学生的不满, 引发了激烈的学生“顶撞”教师事件, 直到学生摔门而出, 教师含泪离开。事后证实, 两名学生是因为被班主任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觉得伤了面子, 才故意恶语相加。而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急于求成, 反而自乱阵脚, 批评教育学生忽视了方式方法, 导致了“顶撞”事件的发生, 使师生双方都受到伤害。

在学生教育工作中, 类似的“顶撞”事件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 心理失衡。特别是有些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 极易使班主任产生“是可忍, 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 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笔者认为, 面对这种情况, 班主任产生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但千万不能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因为处理学生偶发事件的大忌就是缺乏冷静。通常偶发事件发生时, 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中, 现场气氛也很紧张, 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沉着冷静的原则, 不仅能够稳定事态, 同时也对学生起着一种教育和示范的作用, 使学生的情绪逐渐趋于平静, 为偶发事件的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分析上述“顶撞”事件产生的根源中可以看出, 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 应把握好时机和场合, 因人施教。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现在的学生成人感比实际年龄提前, 要求平等的意识觉醒得早, 老师施教时一定要了解、揣摩学生心理, 尊重学生人格。切忌说过火的话, 伤害学生自尊。同时, 从这件事中我们也不难悟出一个道理:当学生与班主任发生“顶撞”时, 作为班主任一方一定要头脑清醒, 沉着冷静, 及时稳定当事人的情绪, 重构双方的信任感, 为妥善处置矛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氛围。

2“顶撞”事件发生后, 宜静不宜动, 要因势利导

现实中, 不少班主任在“顶撞”事件发生后, 往往急于找家长告状, 或是向校领导反映, 希望对当事学生严肃处理, 以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这时候相当多的家长会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孩子一顿, 或者干脆给班主任说“孩子不听我的, 老师您多费心”, 学生管理部门也会根据班主任上报的材料对照校规校级给学生一个相应的处分。而此时的学生只会更加痛恨班主任, 抵触、对立情绪进一步加深。其实学生在犯错后, 往往出于保护自己的心理, 不愿意被更多的人知道, 同时希望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学生对动不动就请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极其反感。学生受处分后, 从表面上看“顶撞”事件得到了解决, 但学生是否真正心服口服, 就值得商榷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极有可能引发学生下一次“顶撞”甚至使学生产生退学的想法和行为, 给班主任增添新的烦恼。

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要做到因势利导, 就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平时要与学生多沟通, 了解他们的性格、态度、生活、学习、思想、家庭等情况, 捕捉每个学生的心理。有的易哄, 有的易吵, 有的爱面子, 有的是“顺毛驴”, 有的好表现自己, 有的怕张扬, 掌握了学生的这些特点, 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 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 遇事才会心中有数, 才会处变不惊, 才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当偶发事件发生后, 善于发现和捕捉偶发事件中的“闪光点”和转化的“契机”, 才能挖掘积极因素, 化不利为有利, 使偶发事件的处理迅速转入有利问题解决的轨道。

3 处理“顶撞”事件时, 宜深不宜浅, 要重在教育

一般情况下, 只要发生学生对班主任的“顶撞”事件, 其背后必有隐情, 班主任在处理此类问题时, 应深入了解, 仔细分析, 决不能敷衍了事。首先要充分了解事实真相, 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教育方案, 不打无准备之仗。绝不能因心急而先乱阵脚, 说话要尽量斟酌, 经得起推敲。教育时不必急于直奔话题, 可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谈起, 以谈家常的口吻平静交谈或者看似谈别人的事, 实则性质类似, 进行旁敲侧击, 启发学生从中省悟。

偶发事件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 但处理偶发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 提高教育的效能。除个别涉及个人隐私、不宜公开处理外, 大多数的偶发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 班主任不仅仅要解决某个具体的矛盾, 教育某个具体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偶发事件的处理, 使大多数学生总结教训, 提高认识, 受到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偶发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 这时, 他们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 思想矛盾特别尖锐, 是学生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 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 处理得当, 偶发事件常常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

4 处理“顶撞”的态度, 宜真不宜假, 要宽宏大量

一次上课, 笔者向某学生提问, 原以为这位学生一定会正确回答, 结果他却很不耐烦地大声说:“我不会!”我明显感到他心中有股怨气, 于是, 我叫他先坐下思考。下课后, 我问他为什么发这么大火, 是不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开始他说:“不关你的事, 不要你管!”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他才把真情原委告诉我, 在我的协调下, 事情得到解决。后来这位学生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真对不起, 我那天不是冲你发火的!”而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往往喜欢摆架子, 有意识拉开和学生的距离, 自己的权威不容有丝毫冒犯, 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 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 造成师生间的严重对立。“顶撞”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 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 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就连教师的自尊和形象都会受到伤害。

当“顶撞”事件发生后, 教师应放下架子, 处处为学生着想, 与学生进行沟通, 在班级管理上多征求学生意见, 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状况、多鼓励, 少指责, 多开导, 少教训, 多谈心, 少说教, 用真诚换真心。如果学生的“顶撞”是由教师的原因而起, 应勇于承担责任, 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 班主任也要有宽宏的气量。

总之, 班主任遇到“顶撞”事件时, 一定要冷静, 不能操之过急, 对顶撞的学生不要上纲上线, 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 导之以行, 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 掌握正确处理学生偶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不仅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办事能力、教育机智、理论修养和思想水平, 而且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偶发事件,沉着冷静,因势利导,重在教育

参考文献

[1] 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王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 范玉莲.强化班级管理, 做好班主任工作[J].吉林教育, 2010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快数学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下一篇:气体分馏装置能量利用现状及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