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

2023-03-24

第一篇:人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

人教版初三化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 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 4. 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科书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首先去认识一些常用仪器吧!

二、新课教学

常用仪器的分类。

常用仪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常用仪器(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用仪器(存放药品的):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几种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1. 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溶解少量固体。③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②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烧杯(烧瓶、锥形瓶)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②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4. 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一查二看三禁止):①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温度)。②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汽易引起爆炸)。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嘴吹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防止气流将火焰压入灯内)。⑥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 玻璃棒

(1)用途:搅拌(加快溶解速度)、过滤时引流、蘸取少量液体、转移固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6. 胶头滴管

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垂直悬空四不能):①使用滴管时应垂直悬空在容器正上方,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放。③用过的滴管不能随意丢弃在实验台上,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不用冲洗)。

7. 量筒

(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

(2)注意事项:①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②量筒底无“0”刻度。③不能加热。④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8. 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1)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 蒸发皿

(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2)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三、课堂小结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这是我们今后做实验的基础。

第2课时

3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一些常用仪器,了解了它们的用途和注意事项。今天,让我们走进实验室,了解一些化学药品,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新课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化学实验室图片(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去),认识常用药品,了解实验室守则,学习一些简单实验,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1-3 (1)用镊子夹取少量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让学生观看实验,然后提出问题:

①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②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19页,通过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①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提出问题:①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②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联想与启示: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科书第19页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图1-25,思考、探讨下列问题: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地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学生思考后教师明晰:

(1)细口瓶的塞子倒放在桌面上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塞被污染后再污染试剂瓶中的溶液。 4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2)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且缓慢地倒的目的是避免试剂流到试管外。 (3)手拿细口瓶倾倒时,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不慎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是为了防止某些药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或挥发到空气中,同时打开多个试剂瓶后还容易盖错瓶塞。放回原处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使用时便于寻找。

3. 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①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②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结合教科书第19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常用倾倒法取用。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否则,读数不准确。

4. 滴管的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内容,然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①取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②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学生归纳、总结:

①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实验1-4 (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溶液变为红色)

(2)用10 mL量筒量取2 mL稀盐酸,加入实验1-3中盛有碳酸钠粉末(或石灰石)的试管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有大量气体产生)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和量筒、滴管的使用,并做了两个相关实验。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5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学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知道了怎样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也知道了怎样使用量筒和滴管。今天,我们就学习对物质的加热。

二、新课教学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实验主要使用什么仪器呢? 1.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提出问题

①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②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③ 怎样熄灭酒精灯?

(2)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1页相关内容,观察图1-

28、图1-29,回答问题。 (3)归纳总结

①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②酒精灯火焰的各层温度不一样,最外层温度最高,呈现白色。由实验1-5可知:处在外焰层的火焰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该用外焰。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2. 给物质加热

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cm、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结合图1-30,了解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在学生总结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了解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的事项。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实验1-6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1-6,填写表格。

实验内容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现象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6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蓝色物质逐渐变黑

注意:进行给液体加热的训练时,建议用纸板等在距离试管口10 cm左右位置遮挡,以防液体喷出伤人。

三、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两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然后预习下节内容。

第4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连接仪器装置

正确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内容,让学生了解连接仪器装置的步骤,然后归纳。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1-7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连接,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要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检查,寻找原因,直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2. 洗涤玻璃仪器

提出问题: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23页相关内容,然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

1.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 2. 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化学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仪器等。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7

第二篇:2020_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3走进化学实验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走进化学实验室《量筒读数时的误差分析》

一、教学目标:1.知道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2.知道读数时,误差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量筒使用时的误差分析。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量筒在我们化学实验中,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玻璃仪器。量筒是一种专门用来量液体体积的量器。掌握正确使用量筒的使用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正确使用量筒呢,特别是如何正确读数呢?

2.认识量筒

量筒规格:

一般规格以所能度量的最大容量(mL)表示,

常用的有10mL,20mL,25mL,50mL,100mL,

250mL、500mL,1000mL等多种规格。

3.液体注入的方法: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标签对准手心。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让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约差1mL)时,应把量筒水平正放在桌面上,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到所需要的量。

4.读取液体的体积方法

①注入液体后,要等一会,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取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将偏小。

②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

平整的桌面上,

观察刻度时,

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液体

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

再读出所

取液体的体积。

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5.关于读数时的误差分析

平常时使用量筒读数时,常出现以下三种错误情况:

①视线平视最高点: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大,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小。

②仰视读数(抬头看读数):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小,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大。

③俯视读数(低头看读数):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大,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小。

6.总结

当我们在使用量筒量液体时,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7.课堂练习

①量取70mL的水,应选用_____(填“50”、“100”或“200”)mL的量筒。

②用量筒量液体时,采取仰视读数,读数

;采取俯视读数读数

。(填“偏大”或“偏小”

)

③用分度值为1mL的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得到下列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

6.2mLB.6.25mLC.6.252mLD.6.2525mL

④向量筒内注入水,俯视读数为40mL,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20mL,则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A.

等于20mL

B.

大于20mL

C.

小于20mL

D.

无法确定

四、板书设计:

1.认识量筒

2.液体注入的方法

3.读取液体的体积方法

4.关于读数时的误差分析

①视线平视最高点: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大,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小。

②仰视读数(抬头看读数):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小,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大。

③俯视读数(低头看读数):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大,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小。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量筒使用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读数误差的分析,以后在有关的练习题再进一步强化。

第三篇: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报告

九十七中学 化学教研组 孙宇亮

辽宁省大连开发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林治强

摘自:《人教社》

作为国家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大连市开发区自2001年秋季承担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实验任务,执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进行实验。

一、新教材与《课程标准》的适应性

1.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思想,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引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新教材比较完整地反映和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从基本理念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内容的启蒙性和基础性,选取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融合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大量活动与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3.新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覆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新教材设置的内容科学。准确,没有违背事实和真理的现象。选取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素材,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金属硬度的比较”“碱对鸡爪的腐蚀”“纳米材料”“C60分子”“海底可燃冰”“形状记忆合金”“导电塑料”等内容。新教材既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又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能调动起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兴趣。同时新教材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降低不必要知识难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型、开放型、实践型的题目,为每个学生尽可能提供主动学习、发挥自身特点的机会。在编排上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化学概念和观点注意直观性、关联性和发展性。

二、新教材与教师、学生的适应性

1.新教材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体系,采用“学科与社会”相融合的方式,吸收了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体系结构的优点,既注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注意对生活、环境现象的观察和经验,使学生产生对自然、社会的亲近感,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又着眼于学生对科学概念、观点的理解,形成学生最基本的化学视角。同时也促使教师在教学组织和处理上发生转变,从近几年一直强调的学科知识要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过渡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融合学科知识,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新的经验。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2.新教材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内容,为教师提示了教学的过程,同时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材中有与学生对话的阅读部分,有引导学生活动的“实验”“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部分,有提纲挚领的“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的归纳部分。多种形式的活动,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比较合理和完整的学习过程。

3.新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内容不单独另立,而是穿插在基

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内容之中,方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教学设计,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和完整。模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提倡学生多做实验。实验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增设了“家庭小实验”和“习题实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降低操作规范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新教材注重科学探究,精心设计了“活动与探究”部分,上下册共设置32个“活动与探究”,主要是以实验承载。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既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又注重探究的价值,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探究内容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指示剂”等,都颇具新意,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也从这些活动中体验到化学的魅力。

第四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实验4-1

操作方法: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硅酸钠溶液,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进消失时停止,静止。

现象及结论:溶液变红并渐渐变浅。生成胶状物体。

实验4-2

操作方法:取两个小木条或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硅酸钠的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处。

现象及结论:

实验4-3

操作方法: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缓通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及结论:导管口有蓝色火焰,瓶口生成白雾。

实验4-4

操作方法:将有色纸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三分之一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 现象及结论:有色纸条、有色花瓣褪色。氯水具有漂白性。

实验4-5

操作方法:将有色纸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

现象及结论:无明显现象。干燥氯气不具漂白性。

实验4-6

操作方法:在各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A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D自来水、E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再分别滴入几滴硝酸。

现象及结论:A中生成白色沉淀,B中生成白色沉淀,C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生成气体,D生成白色沉淀,部分溶解,E无明显现象。

实验4-7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

操作方法:把盖有胶塞、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下面打开胶塞。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在试管内保留三分之一的溶液,滴入一两滴品红溶液,振荡,之后加热。

现象及结论:试管中进入大量水,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热后又变红。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实验4-8氨的性质

操作方法:在干燥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一端在盛有酚酞试剂的烧杯中的玻璃管和预先吸入水的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现象及结论:玻璃管在圆底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

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

操作方法: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少量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内液体慢慢倒入成有少量水的另一只试管中。

现象及结论:试管内生成气体,品红溶液褪色,试管内液体稀释后变为蓝色。

第五篇:浅析新课程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选择的特点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德育和非智力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为了有效落实这一要求,新课程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选择与设计,实验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明显增强。实验内容的选择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

众所周知,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实验又是最主要的活动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但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得到了培养,还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时间,新教材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而以前的教材却是严格区分的,尽管学生实验前也很难离开教师的演示)。

对于学生难以完成的实验,加注说明由教师来演示。这样的实验,有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浓酸、浓碱的稀释操作。有的对环境或身体有一定的影响,如硫的燃烧。

对于实验基本操作,也改变了以往把其作为学生具体实验前单独强化训练的单一做法,而是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以下几种呈现方式:

1、对简单的操作,一开始就单独练习,如固体药品的取用、玻璃仪器的洗涤等。

2、对稍复杂的操作,结合具体的实验,配合观察具体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练习,如量筒、滴管的使用、加热方法等。

3、对重要仪器的使用,在基本操作中融入探究性思考,如酒精灯的使用等。

4、对常用的操作,通过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利用代用品在家中进行练习。

5、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药品使用规则以及仪器装置的连接、使用方法等以附录的形式介绍。

二、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应当承认,验证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初中化学中引入一些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认识到科学发现或科学规律都必须经过验证才能被确认。并且,学生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同时还可体会到因成功而带来的快乐(因自己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书上或与科学家的结果是一样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验证性实验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受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对于过程和方法“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过多,造成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出来,学生也不能真正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新教材在改进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主要:有:

1、增加探究性和研究性实验。(含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2、在验证性实验中融入探索和研究的成分,增强实验的探索性与研究性。

3、将验证性实验作为探究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配合思考与分析,以达到探

究的目的。如“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讨论与交流”、“拓展性课题”等,充分体现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三、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新教材针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奇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心理特点,弱化了实验内容过浓的学术味,提高了实验的趣味性。具体做法一是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燃烧条件的探索”、“粉尘爆炸”、“金属融化温度的比较”、“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等,并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二是在教材中设置了“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拓展内容,供教师和学生选做。

四、凸显实验内容的生活性和社会性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科学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健康问题等。为了让学生形成辨证的科学思想方法,新教材的实验内容增强了生活气息和社会化程度。具体做法是:

1、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从观察与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入手,了解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化学发展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系。如“硬水和软水的区分”、“乳化作用的应用”、“测定身边物质的pH”、“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实验。

2、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和器具,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使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在“测pH”实验中使用生活中的常用液体等,这样的代用品实验虽然不多,但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

3、通过一些化学史实、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五、提倡实验微型化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节约实验经费。

2、节省实验时间。

3、操作安全、污染小。

4、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微型实验药品用量少、器材来源广泛,既能养成节约习惯,又能因地制宜、人人参与;微型实验反应产物少,对环境污染小,便于学生养成环保意识;微型实验危险小,学生操作安全程度高,既减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心理紧张压力,又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心;微型实验反应速率快、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等能力的锻炼。此外,实验微型化也有利于一些实验条件差的学校按要求开出实验、开好实验,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六、引领实验绿色化

绿色化学就是环境友好化学,其主要做法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有害物,同时避免新的有害物质的产生。

新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的绿色化主要体现如下:

1、大多数实验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无污染或污染小。

2、如果是污染性较强的反应物,则要求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实验或采取其它防护措施。

3、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

4、规范操作流程,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因偶发事件而引起的污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软件开发专业实习报告下一篇:让教师拥有课程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