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探究论文

2022-04-1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无疑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优势的有力手段。本文试从公共关系理论角度,对企业形象塑造问题加以探究。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探究论文 篇1:

“公共关系实务”行动导向型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行动导向的“公共关系实务”教学模式设计建立在实际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作情境、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的分析,结合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确定相应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以行动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组织和资源配置,建立教学目标过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形成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公共关系实务 行动导向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黄卫静(1977- ),女,河北宁晋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学及汉语言文学;田红虹(1976- ),女,河北清河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关礼仪和新闻学。 (河北 邢台 054000)

“行动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的新思潮,强调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进行主动全面的学习,在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和学习范式,行为导向强调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工作情境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自我调节行动为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行为,达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公共关系实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基于此理念,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一、公共关系工作分析

通过对企业公关部门(包括宣传部、信息部、企划部)和公关公司的走访与调查,结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公关员(中级、高级)的要求,根据定量化系统分析方法,我们对公共关系职业工作进行分析,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结合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按照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的程序,将公共关系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进行放大分解,最终划分成公共关系学习情境。

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传播组织机构信息、协调内外部公众关系、进行组织形象管理。其职业职责主要有沟通协调、信息传播、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公共关系评估、专题活动组织、危机管理、CI策划9项。其能力要求共45项,工作任务细分可达100多项。当然这些职责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同的运用情况。下面是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开设的“公共关系实务”课程为例进行介绍的。我们对公共关系调查这一职责进行细分:任务一,调查方案准备,包括的具体工作有洽谈和承接调查项目、撰写调查项目方案、撰写评估项目方案3项;任务二,调查方案设计,包括的具体工作任务有设计观察调查方案、设计各种调查问卷、设计实验调查方案3项;任务三,调查方案实施,包括的具体工作任务有执行调查方案的实施工作、执行评估方案的实施工作2项;任务四,调查报告撰写,包括的具体工作任务有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撰写小型调查报告、撰写小型评估报告3项。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环节是职业工作能力与教学要求的纽带,我们将教学目标与公关职业资格要求一致,与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统一,按照分层次、分类别、可操作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分为专业能力领域、方法能力领域、社会能力领域三个领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注重任务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锻炼与积累。

专业能力领域包含对每项职责的基本认知与技能操作,方法领域包含每项工作任务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社会能力领域包含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所具备的态度、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内容。“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既要培养学生的调查、策划、活动组织、信息传播、公众关系协调等专业能力及完成这些工作的方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

1.教学内容的配置与序化。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设计上,我们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以行动为导向重新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每个教学任务是否直接使用该知识内容,根据使用的程度和频度确定各方面知识的培养程度,将事实性、经验性、结论性知识与技能融合,形成每个教学任务的基本知识点。选择项目训练使用的典型示例要求完成的工作过程必须包括教学项目的全部知识点,最好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加以改造。

公共关系所有工作过程可以归结为:调查—计划(策划)—实施—评估。我们首先通过公关项目的策划对公关过程有基本的认识,后面的传播与沟通策略制定、公关专题活动、危机管理、CI策划都按照这一模式进行,对公共关系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这不但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还让学生掌握了公关工作的方法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公共关系实务”课程内容设计如下:首先将课程的内容划分为7大学习情境,即认识公共关系、组织形象调研、公关活动管理、组织信息传播、公众关系沟通、公关危机处理、组织形象建设。然后笔者以邢台家乐园集团的公关工作为载体,将其进一步划分为12项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即公关工作规划、公司形象调研、公关活动策划、公关活动实施、制订外部传播计划、制订内部传播计划、模拟与公众沟通、公关项目谈判、制订危机预警方案、处理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突发事件、组织形象CI设计。每项工作任务的实施都对应不同能力目标的培养。

2.教学环节的设计。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在“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笔者按照布置任务—资讯—计划—实施—展示—评价的流程,师生在任务的驱使下开始教学行动,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在布置任务时,要尽可能承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应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工作情境,并用清晰、严谨的语言表达出来,师生的共同行动产品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资讯阶段主要是完成任务时所需知识的准备,在这一阶段,应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通过多种形式使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接受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拓宽学生思路,改变其在接受任务时的一些简单的想法,让学生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发展。计划阶段是学生自主地进行方案构思,发挥主动性,提高计划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要起到指挥、协调的作用,学生可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制订小组的行动计划,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沟通意识,使其共同商讨制订完整、可行、创新的行动方案。实施阶段是检验计划、完成任务、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阶段,学生作为任务的实施者,要按照标准和相关要求进行操作,用准职业人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动过程,教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展示是任务完成后成果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生互相学习的重要机会,展示不仅仅限于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成果,更多地应交流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完成任务时的体验等内容。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师生都应对共同完成的任务进行反思、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自身的补充与完善。

3.教学方法的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倡导为了行动而学习。笔者根据社会对公关人员“职业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了任务引领、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情境模拟等方法。

任务引领式教学是指通过真实的或创设模拟的任务情境,根据任务需求来安排相应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以上笔者提到的教学环节就是以任务为引领的,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任务引领式教学法通过完整的项目工作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探究的过程。“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涉及的每个学习任务我们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在学生分组的情况下,教师以公关部门经理或公关公司负责人的角色为学生下达任务,学生按照工作的程序进行操作,工作完成后及时反馈调整。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引领式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案例,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提炼掌握公共关系操作所需的知识,进而用理论指导公共关系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典型的示范作用,能深化理论学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学中,笔者选择经典、新颖、富有启发性的完整案例,让学生对每项公关工作都有一个整体的全貌认知,并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还是从事公关工作要用到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是进行独立思考或团队讨论的一种工具,在资讯和计划阶段、总结复习时都可以使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直观的展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由于环境所限,公共关系很多学习任务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更多的则是在课堂上模拟。虽然课堂不能代替真实场景,但可以通过角色模拟,让学生对事件进行还原和演示,再加上学生的思考与创意,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变得鲜活生动,学生通过表演多了一层工作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公关意识。在实施阶段,学生可以模拟小型公关活动的开展、投诉的处理等。

4.教学资源的配置。在教材方面,按照基本知识点内容要求,选择相应的知识,参考实际工作中的工作要求与规范,笔者编写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包含了工作任务书(工作页)、操作手册、教师参考用书、学生练习册、课件等。

教学环境方面,行动过程导向课程要求的场所范围由专业性课堂向多功能场所转变,根据每个教学任务的要求,配置合理的教学与训练设备、场地、材料,充分考虑实施的可操作性,努力创造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同或相似的教学环境,能够满足应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的需要。

四、课程考核评价

“公共关系实务”课程的考核主要基于适应“行动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统一,考虑课程实施的结果与进程、课程内容与目标的统一性。

首先,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对每个工作任务都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有机结合的方式。其次,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从多角度全面评价,把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关键能力等纳入评价内容。再次,在评价主体上,采用教师、学生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主体在分数上有明确的比例分配。具体操作如下:将每一个工作任务下达后,告知学生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及方法,完成任务后,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明确工作要求(10分)、学习过程是否严谨认真(15分)、行动过程是否符合工作程序和规范(20分)、是否能够独立完成(10分),学习结果是否符合工作要求(30分)、工作是否有创新(15分)、工作全程评价(15分),学生自我评价占3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40%。期末进行课程整体考核“过程所得分数×70%+期末理论考试分数×30%”。

[参考文献]

[1]冯俊淇,赵勇.高职《公共关系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徐朔.论“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和原则[J].职教论坛,2007(10).

[4]杨红,宁朝阳.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作者:黄卫静 田红虹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探究论文 篇2:

企业公关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无疑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优势的有力手段。本文试从公共关系理论角度,对企业形象塑造问题加以探究。首先,对公共关系与企业形象的概念加以界定;其次,明确公共关系对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再次,讨论企业公关塑造形象的基本原则;然后,分析企业公关塑造形象的常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探究相关策略。

关键词:公共关系;企业;形象

一、概念界定

(一)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通过某种媒体和方式,与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1807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国会演说。其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谓,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共关系”,有时候又称“公众关系、机构传讯”,简称PR或公关。

(二)企业形象。所谓的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风格等)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与评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可以说,它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

二、企业公关塑造形象的常见问题

(一)公关理念不完善。公共关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实践性。有很多企业往往只主张使用公关的方法与手段,而忽视了公关理念的构建与完善。在公关活动表现出过强的功利性,最终引起了公众对企业公关活动的反感,从而降低了社会各界对企业形象的信任程度。而一旦企业形象在公众的心中受到损害,必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与利益。

(二)公关意识较淡薄。现在很多企业未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自身的公关渠道,将全体员工纳入到企业的公关体系中来。可以说,培养全员公关意识,就是使每一位员工都具备强烈的为企业效力的认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对外则代表企业的形象。那种认为公共关系对企业生存可有可无的领导与员工,势必会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

(三)公关形式较陈旧。在当前国内企业界,一提到“公关”二字,许多人便将其与“物质公关”联系起来,把公关活动等同于陪吃请喝、馈赠礼物等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些企业在公关形式上不思改善,将“物质公关”做到极致,不惜走上违背社会公平竞争秩序和伦理道德、甚至违反国家法制法规的道路。殊不知,除“物质公关”外,“精神公关”、“人性公关”在某些时候更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应该指出,现实中单一的物质公关不仅让公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感到厌倦,从长远看,更损害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企业公关塑造形象的策略

(一)提升公关理念,塑造符合公众心理的企业形象。企业公关是一种艺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公关活动中,一些企业意识到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运用了常规的公关方法与手段,但往往忽略了公关理念的提升与完善。可以说,企业的公关的对象是当下的社会公众,因此,企业本身具有与当下时代相符合的先进的价值观念、进步的社会意识与高尚的行为准则十分重要。每一种企业公关活动都必然的处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中,因而在考虑公众偏好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当下社会的规范与习惯。

(二)加强公关意识,形成企业内部全员公关的氛围。企业应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拓展公关渠道,在公关意识的培养上,做到全体员工总动员。这就要求企业的全体成员都要注意树立公共关系观念、关注并参与公共关系工作,最终为公共关系工作做出贡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只有全员公关,才能建立和维持企业良好的公关状态。在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形象不是靠什么特殊的手段树立起来的,而是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集体行为表现出来的,是企业内个人形象的总和。每一个员工与外界发生联系时,其个人形象直接体现企业的整体形象和风貌。第二,对组织负责和对公众负责这是每个员工的神圣职责。公共关系必须以公众利益为基准点,每个企业的成员在对本企业负责的同时,要对公众和社会负责。这一点对企业的全体成员,上至领导下至员工,概莫能外。决不能认为企业公共关系状态如何只是公关人员的事。没有组织各位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关宣传只是空中楼阁。因此,强烈的公关意识必须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思想之中。

(三)创新公关形式,树立新颖独特的企业外部形象。公关形式的陈旧,不但容易给公众带来审美疲劳,在某种程度上讲还有损企业的良好形象。唯有创新公关形式,才能使消费者形成对企业独有的认识,从而促进企业发展。那么,公关形式创新有哪些具体有哪些思路呢?首先,要大胆设计,敢于开创前人没有发现的新形式。例如1993年,香港奥美广告公司为杭州西泠冰箱厂设计的公关广告,买下了上海文汇报第一版的整个版面,创造了新中国报刊史和广告史的第一次,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其次,可以将移植与再造相结合。从事公关工作的人员,在教科书上,报刊杂志上,或道听途说其它公司的先进经验,只要本地区尚无人使用,就可以大胆借鉴,移植使用。再次,可以转换角度,逆向思维,寻求突破。许多常规的公关活动样式立意虽好,但因多次被采用而失去了新意。比如一般的厂庆、店庆活动都是盛大集会,但安徽的合肥百货公司却在40周年庆典之际,开展了百日监督活动,请顾客监督服务质量,多提宝贵意见,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另外,也可以排列组合,以旧翻新。其他企业或企业本身曾经搞过的活动形式,经过转换顺序,变换形式的方法,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河南的奥克啤酒厂,借鉴外国某公司的经验,在1995年6月的某个星期日。在郑州两条穿越繁华市区的公共汽车线路上搞免费乘车活动,并在沿路车站进行宣传,产生了良好的公关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玲玲.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问题分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23:45-47+50.

[2]胡淑芳,周健. 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的运用及对策[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02:51-53.

[3]白佳铃.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4,20:34+44.

[4]李舒曼.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探研[J]. 中国外资,2013,14:135.

作者:李佳欣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探究论文 篇3:

基于能力本位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建设意义重大。课题组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情况,如主营产品、产品商标等设计项目化的双语方案,注重国际营销知识的同时,加强职业核心技能培养,提出了符合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符合企业走出去需求的课程建设方案。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 能力本位 职业核心能力 双语

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大,具有国际市场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商贸人才炙手可热,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商贸人才也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方向之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在培养该类人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本课程的教学往往停留于理论讲授为主,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因此,本课题组致力于寻求符合当前需求的高职国际商贸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基于能力本位,开展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建设,培养符合当代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一、构建“任务驱动,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双语课程体系

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已经在许多课程中展开,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研究企业跨国经营的活动,包括诸多环节,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合理的项目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key skills)是德国梅腾斯( Mertens)教授于1972年提出,在西方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能力包括沟通、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创新创业等等,也被称为“软实力”,现在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专家的重视。这些技能是一个人适应岗位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敢于和善于创新的能力,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尝试着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这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一。

1.课程设计思路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设计应当符合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结合知名跨国公司国际营销经验,以及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内容、项目、授课方法、考核手段等。通过对跨国经营企业,尤其是浙江宁波本地企业的调研,将真实的国际营销案例与工作融入到课程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增加课堂趣味性、真实性、实用性,提高教学效果,构建“任务驱动,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双语课程体系。

2.课程目标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目标主要定位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结合企业“走出去”实情掌握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应用;最后,有意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以上三层目标均以培养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项目设计也以此为基础。

3.课程内容设计

按照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内容设计始终围绕“以工作内容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指导”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分为两个模块,共八个项目,采用自编教材,结构与内容更符合本课程改革目标,使用双语形式。课堂活动同时设计了头脑风暴、案例讨论、“戏剧化”等环节,理论要点通过迷你秀的模拟表演强化。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及其他课堂活动,训练职业能力、掌握课程知识、掌握应用技能。

二、课程组织与实施

基于本课程项目活动开展需要一定课时的理论准备,因此课程设计分为两大模块,第一个模块主要为国际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第二个模块为国际市场营销实践项目。理论部分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基本概念,比如营销观念、4ps、4cs、国际营销环境、市场调研、进入国际市场模式、stp战略等等,模块一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知识要点的巩固。在传统讲授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增加英语短剧表演,将知识点融入其中,保证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并增加课堂趣味与学生课堂参与度。比如营销理念环节可以安排营销小故事演绎,市场调研环节可以安排各类调研形式的表演等等。

1.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主要体现在模块二中,主要有八个子项目,分别为建立公司、国际市场调研分析、目标市场选择、stp战略、国际市场进入、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司蓝图。

(1)建立公司

要求各小组确定公司名称、宣传口号、主营产品、商标、主题歌等基本要素,并通过自主的形式在课堂展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项目手册可以提供相应的产品信息、组队要素等供学生参考。

(2)国际市场调研分析

项目手册需要提供主要市场范围,比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分布,提供越南、美国、南非、巴西、日本、西欧等市场选择方向,并列出调研主要内容,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研。

(3)目标市场选择

要求学生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公司主营产品等情况,选择目标市场,并做出说明。

(4)Stp战略

要求学生为目标市场产品进行制定stp战略,并做阶段性成果汇报。

(5)国际市场进入

要求学生为主营产品设计进入目标市场方式。

(6)公共关系

要求学生为产品设计广告代言等活动。

(7)危机管理

设计几个危机情况,要求学生就某一情况给出应对策略。

(8)公司蓝图

主要以小论文形式对公司国际营销某一方面给出自己的看法。

以上各项目可以根据课时情况,安排子项目的汇报,或者在期末以产品发布的形式安排汇报。

2.编制分组

团队协作主要在模块二开展,也就是项目化阶段需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在相应理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分组,一般5-6人一组,每个组即为一家虚拟公司。要求各小组经过内部协商,确定公司名称、主营产品、公司口号、产品商标等要素,并选定组长,负责项目的工作分配,组织小组成员顺利完成各个项目。在教室等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以团队方式入座,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等环节也可以以该团队为单位,通过加分的方式增进凝聚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堂迷你秀活动表现、团队项目成果、论文写作。迷你秀活动主要考查学生个人素质,包括创新能力、英语表达能力、公开演讲等方面的素质;团队项目主要考查团队协作能力,国际营销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创新能力等;论文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模块一相关练习也可以作为考查的方式与内容。课程考核秉承阶段性展开、技能与素质考核为主的方针,改变以往传统的卷面理论考核方式。

三、课程改革实施效果与经验

本次课程改革已经在国际商务专业两个班级展开,学生人数为110人,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自编教材与项目手册等符合课程设想,效果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国际营销知识点掌握扎实,英语表达、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当然还有一些地方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思考。比如教学硬件、与本地企业合作、师资力量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荣.高职《市场营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2年(2):28-30

[2]刘永焕.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设计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2-214

[3]刘伟良.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4):86-88

[4]谢斐.高职高专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4):133-134

[5]唐文菊.高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 104-106

作者:周锡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实践性作业设计论文下一篇:老年人计算机课程社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