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累c累英文歌什么歌来

2023-06-25

第一篇:c累c累英文歌什么歌来

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和一些做品控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每每谈及工作,很多人的感慨就是一个字——累。当然,这个累并非劳动强度大体力难支撑,而是心力憔悴,令难行禁难止。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老板授权不足;管理标准模糊;生产部门不支持(销售部是个两面派,平时希望你严加管教,确保质量百分百,市场短缺的时候恨不得都生产不把关);检查对象不理解。品控在一些企业成为(或者自认为)“人民公敌”,能不累吗?如何才能不那么累?

一、老板授权的问题:

品控对于食品企业的意义毋须多言。即使一个规模很小作坊没有专门的岗位设置也有人履行着这样的职责。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产者的一些错误习惯和做法需要站在另一个角度的人去发现、指出和纠偏。此外,一些生产岗位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低,对一些理论无需理解,执行即可。操作经验也参差不齐。等等诸多原因决定了一个食品企业离不开品控这个角色。

一个没有品控的食品企业没有未来,这个道理我想每一个老板都明白,也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走得更远。但要走到明天,首先要走过今天,生存是发展的基础。企业倒闭了,没有了产品谈食品安全,那是扯淡。老板可以授予你无限的权利,这个企业你做主,那你也要像老板一样考虑企业的正常运转。

我们面临的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不仅消费者缺乏忠诚度,而且无序竞争缺乏有效地监管,甚至个别地区的个别部门把扰乱市场秩序的低价倾销误解为降低物价让利消费者。这样的市场氛围,很多企业被迫选择了“质量得过且过,成本至关重要”的生存哲学,作为品控你需要知道也应该知道。

除了考虑成本因素外,管理过程中还涉及到人员的问题。同样老板赋予你无限权限,而你处罚不当或者解释不清,没有起到警示作用,把人气跑了,生产同样难以正常进行。如上所说,这是一个缺乏诚信缺乏忠诚度的社会,消费者如此,员工也不例外。

老板们并非都是通过暴利而暴富,不是不想,而是他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想通了这一点,你也许累得好一点。

品控通过对老板的理解减轻“心累”,那么老板们也应当考虑必要的授权使产品的质量状况得到有效地改善。“品控”与“品管”一字之差,看似工作接近,却传递着不同的理解。

品控如同足球场上的裁判,脑子里装着比赛规则(工艺操作规范),口袋里揣着黄(整改通知单)、红(罚款单)两张警示牌。有时候还手抓温度计等检测器具,算是裁判的录像回放或者说鹰眼吧。表面看裁判只有处罚没有奖励,最大的奖励也就是根据有利原则让比赛继续进行,其实不然,裁判是比赛最终结果的决定者。而品控只罚不奖,是个“魔鬼”。

习惯上我们自己和老板们都认为进入工作环境着装规范是天经地义的,按工艺规程操作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按章操作,产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有违反就可以处罚,造成损失更应该处罚。这是品控的工作职责。有没有人想过,遵守了有没有奖励呢?有,体现在工资里,否则别人为什么按你要求的做?但这个奖励与品控无关了。假设付出劳动获得的报酬与遵守规范获得的报酬分开,那么品控这个“魔鬼”变成了“天使”。

另外,后一道工序发现前一道工序存在问题而及时纠正避免了损失,前面的该处罚,后面的其实行使了品控的职责,该由谁来奖励一目了然。如果品控太弱势,搞不好奖励的权利给了生产,品控始终是个魔鬼。(至于现场品控因为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被处罚另当别论) 所以,树立品控的威信,老板们要给予品控在奖励上更多话语权(自己更要争取)。品控有些疲劳是无端的,包括事故分析。很多时候产品质量发生异常大家就指望品控分析原因。不能马上分析出来各种压力都来了。其实品控是干什么的?理解工艺规程并指导、监督执行。发生了意外,追溯各环节执行规范情况,都按工艺规程执行了,分析原因就不以品控为主了,那就是技术部门或者说工艺制定部门的事,生产、品控最多只是协助

二、品控技巧

老板们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品控在其心目中的地位,雇员不可能左右。市场的选择会时刻影响他们,作为属下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们,但最终的结果不一定能完全如我们的意。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最终的结果自然不会完全相同。

那么什么是我们能掌控的呢?自己的工作方法。为了更好地工作,从管理层争取一定的权利(如前面所说的奖励话语权)是一个方法,其它还有很多。一个好的品控,除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工艺熟知对设备了解,工作方法也十分重要。一张罚单既可能教育一群人也可能激怒一片人。品控的工作是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而不是开罚单的,更不是跟生产过不去的。 下面,我就旁观的一个真实案例谈谈自己对品控工作方法的认识。(因为只是一个临时工,我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加之入行才几天,对产品缺乏了解,所以对事件的描述可能有偏颇之处。希望理解)

局部工艺:甲班手工操作把A+与A的混合物分离(需要说明3点:

1、市场销售价A+的价格高于A。

2、A+与A的颜色和质感差异很大。

3、混合物中A+的比例远低于A),放入周转箱内,其中A交由乙班称重、包装、成品入库。

品控发现问题:品控(貌似个领导,带了个同样着品控服装的跟班)在乙班待包装的周转箱内发现,A中混有超标准比例的A+。

处理过程:品控发现问题后要求乙班停止包装,要甲班承担运输的人员做出情况说明(解读1)。由于生产全过程可追溯,运输人员表示品控认为哪一箱不合格可退货返工。经检查整车共10箱全部不符合要求。品控随半成品赴甲班,逐箱返给操作工,全班情绪激昂,品控舌战群儒,(解读2)未果,退出。我看局势已经失去控制,就私下问品控:是否因为A+与A价格差异而做出比较严格的要求。品控说不是,主要原因是订购A的客户有特别要求。我告诉品控:

1、全面不符合要求是生产管理问题,责任在班长,应当找他。

2、客户的特别要求需要让每个人清楚。此时,乙班停工待料。没多久,甲班再次运出一车半成品,同样存在问题,通过一番解释,品控同意放行。乙班开工,一片欢呼。

责任分析:就现场情况看,我个人认为操作工为了得到更高工作量,没有按工艺规程操作,负主要责任。生产组织者没有配备合适的工具负次要责任。(事后和工人们聊天,我提出分离是用刀进行,如果每个操作工再配一把不锈钢镊子能提高效率,对产品卫生指标和人身安全都有好处。大家哈哈一笑,没人当真。) 除了上述责任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案中有一个特殊点,那就是大范围的不符合工艺要求。要知道,工人来干活是想获得劳动报酬的,不是来给你罚款好玩的。百分之百不合格那是生产管理的问题,要么工艺要求宣讲不到位,要么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足。

案例描述完了,结合本案例我谈谈品控工作方法的个人理解,欢迎大家参与谈论。 分析之前特别说明:拿出本案例一起讨论,旨在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共同提高。

先从当时那个品控在现场对我私下说的一句经典名言开始说起吧——“好质量需要对全过程控制”。我很清楚,那位品控朋友是想给我灌输一种全过程控制质量的意识。其实你不说,我也一直信奉这个观点,这句话完全是真理,只是当时不便做解释了。但是谁来控制?怎么控制?这是个职责划分的问题。本来是生产部门管的事,你跨过去,他正好想躲,一拍即合。但问题是有些事不是品控能管好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事。当时那种情况,全体违规而你们连违规者的名字都叫不全,根本无需在现场一个个纠缠,直接找生产组织者。事不关己,积极参与。这不是纠偏,这是生产管理有缺陷。生产管理的事我不参与,要资料要方法我积极提供。我是宪兵纠察,不是你部队的排长连长。 所以,方法之一:职责范围清晰。 方法之二:认清敌我形势,战术得当。

品控的战场是别人的地盘。不要以为自己有尚方宝剑就可以驰骋全厂。老板希望的是“合格产品”——产品是主体,合格只是修饰产品的。所以,以智取胜,以巧取胜很重要。

1、善于培养“汉奸”。小日本占领大中国多年,要不是其它战场失利,八年抗战后面还要加几年很难说。其中原因很多,但培养汉奸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品控工作同样需要培养“汉奸”。关键岗位关键人收买过来当“汉奸”。工作上多指导一点,理论上多介绍一点,虽不一定都是份内事,但建立工作感情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对所有人都是:能口头警告的不开整改通知书,能不罚款尽量不罚款。对这些“汉奸”应该还要多倾斜一点,多花点心思帮他们把错误(或者失误)造成的产品损失降到最低。有了“汉奸”的帮助,工作也会轻松很多,你不在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替你把关,协助你教育别人。管理中万一矛盾激化的时候,他们一句话可能得以化解。

2、出手要快。人人都知道品控的最高境界是兵不血刃。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就需要品控有威信,否则平时的劝告就没人听只有靠最下策——罚单了。不要把“罚款”挂在嘴上恐吓人,可以观察可以了解,一旦决定不要多纠缠。在本案例里就有几次纠缠,问题多了,有些不是品控管辖范围的,你如何给答复?人围多了,七嘴八舌你回答谁的?何况被处罚者感觉有支持了战斗力更强了或者更觉委屈。如果再因为生产停顿,前后工序来围观那就更糟糕。存在问题;违反条例就完了,最多加一个导致后果,交战结束,凯旋而归。

3、打蛇七寸,擒贼擒王。说一千道一万,品控的管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人出轨了要把他揪回来,这就是打蛇七寸。万一没打准,那苦心经营的品控威信顿时损失不少,切记!都走错了,你不可能一个个揪,把车头拎一拎或者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车头能看得更高更远,这就是所谓擒贼擒王。前面我也说了,在本案例中,品控应该直接找生产组织者,不管是班长还是车间主任,他们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更能解决问题。

4、防微杜渐避免积重难返。

这其中既包括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又包括人员的行为。前面有朋友提出从原料开始,从前端延伸品控,解决小问题,避免大损失。对于人的行为管理也是如此,小随意可能演变成大违规,一个人可能带坏一群人,早警告能避免开罚单。本案例中,如果现场品控能在甲班加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就不会导致大量返工,职工的情绪要平稳很多,更不会蔓延到乙班。问题解决起来也轻松很多。

5、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方法,多说几句)

常言道:“好的产品质量需要全过程的控制”,作为一个品控更不要忘记:“好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要保证产品质量,单凭我们是不可能也没必要,需要采购、生产、质量、技术和设备保障以及仓储和销售,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这里所说的借力不是广义的借助大家力量,而是品控的一种工作技巧。首先是借助外部力量。诸如卫生、质检、检疫等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外我们是周旋,对内我们可以借助这股力量推动很多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借力的同时自己一定要发力,否则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还可能有副作用,为以后的管理留下后患。职能部门是搞运动的,我们不能随之潮起潮落,哪怕一项工作上台阶也是收获。很多时候,一次专项检查过去了,老板和其他部门发现:外面应付的不错,效果确实有,成本没增加多少。对这项工作认可并习惯了,以后相关的工作开展起来也就顺利了很多。此外,有些意外的质量事故也会导致客户给企业施加一些压力。这本不是什么好事,但既然发生了,还是应该好好利用,管理层此时比较容易支持,下面的推行阻力也会比较轻。借外力切记一个借字,千万不要弄巧成拙,引狼入室,否则你可能四面楚歌——走人。其次,是巧妙借助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品控不可能时时刻刻监控这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即使在场也不是我们自己动手。在本案例中,品控完全有可能借助乙班去要求、制约甲班。二者属于同一个车间,生产协调、质量要求相对容易些,矛盾也会小很多。实际结果是品控帮了乙班产品验收,乙班不仅不领情,还认为品控影响了他们速度,推迟了下班时间,也站到了甲班一边对抗品控,化友为敌。当然,案例中还涉及一个现场品控巡检点的问题,虽然说早比晚好,但节点选择同样很重要,衔接点最容易给自己添麻烦,一方移交没移交?一方验收没验收?糊涂账里瞎搅和,无论什么结果对品控的威信都不好。

此外,参加各种生产调度会包括班前(后)会、协调会如果有发言机会也是借力发力的机会。相应级别的品控应事先准备好会上发言的重点,既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又能省去很多无谓的消耗。反之,不仅浪费了机会,结结巴巴乱七八糟的发言还会损害品控的威信。 A、

这些会议相关人员比较集中,便于把情况说完整。

B、

行政领导压阵,会场纪律比较好,即使人多也很少出现乱起哄现象。 C、

能体现各级行政领导对质量工作的重视。

D、

生产、品控双方有良好的讨论氛围,容易达成共识。 通常发言的内容包括:

A、

表扬先进。对平时品控掌握的,在质量工作方面做得好的团体和个人的闪光点公开表扬。一方面激发荣誉感更重要的是推广他们的做法和思想。 B、

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导致的危害。 C、

如果必要,公布某个处罚决定。(这时候,对方不容易辩解,品控容易把事情说清楚,对其他人的教育效果也好)

6、执法尺度的松紧。

对于这个问题,看法各不相同。我个人认为,一碗水端平固然很好,但要做到很难。工艺要求在变;操作人员在变;疲劳程度在变;注意力在变;环境在变;思想在变。总之,变数太多。品控不能用不变应万变。品控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生产顺畅和产品质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要牢记: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多提醒:关键控制点和容易出问题的位置要多露脸。

早控制:无论是产品还是不规范行为,发现苗头尽早提醒。 看动机:确系过失,适当从松。

看态度:积极悔改和屡教不改要区别对待。

严打:必要的时候,准备充分,严厉打击一个,教育一片。

7、品控人员的心理调整:品控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着多方压力,既怕没有尽责出现质量事故又怕影响产量和成本,自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心理调整的主要方法有(1)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①首先要提高对品控工作的认识,端正动机,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严于律己,事事从企业整体考虑,才能达到“无私则无畏”的境界。②要培养良好的心境,要注重个人修养,丢掉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遇事心平气,多跑现场多了解案例尽快积累经验;多参加集体活动,以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③学习理论,注重实践,熟悉各种规章、生产工艺和设备性能,减少不必要的争执,也缓解了压力。(2)工作时缓解不良心理变化的方法。①部门开准备会或者总结会。②自我暗示法。③冷处理法。④自我激励法。

8、细节决定成败

品控主要工作是一个检查别人执行规范情况,自身的细节更重要。我们一个人看很多人,其实那些人也在看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工作服的颜色,而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细节包括很多,不同企业也不尽相同,这里只能简单地说几个:虽然,进入车间我们不是直接从事生产,但为了更能服人,要求操作工人的程序我们也要做到。工作衣帽鞋的洁净、穿戴顺序;手、鞋的清洗消毒程序;行走的通道及洁净度的流向等等。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模板。除了上述这些细节,我们在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重视。比如,我们不仅要看产品,还要观察生产工人的操作过程以便发现问题或者分析原因。那么站在什么位置?决不能影响生产,又要能看得清楚,同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对该员工的心理产生影响。(有时候为了达到提醒的目的,你需要某个员工感到你在关注他,有时候为了减少干扰,你不需要那个员工感到你是看他)那么,站立位置就要考虑对物流、光线甚至风向的影响。再比如,我们在行进过程中,可能被周转箱或者半成品阻挡,往哪边挪一下更利于工人后面的操作还是走过去了再将其归位?

9、向左?向右?

品控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工作内容是检查、指导别人的操作,对错误的行为提出批评并予以纠正,对严重的错误为了教育本人告诫他人可以进行处罚。简单地说,品控没有生产操作的工作职责,但如果遇到某些情况,是不是该小试身手呢?

我的观点是:言语加行动,既能提醒他人,又能减少矛盾。顺水推舟的事,一定要做;被请帮忙的时候,尽力去做;陷入其中的活,不能成为习惯。

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巡检的时候发现被分割的半成品在速冻架上码放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延长降温时间,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对于这种错误的操作行为,一经发现,立刻指出并要求改正。此时,如果有必要,品控应该帮助操作人员一起调整。避免流水线因此而停顿,影响生产。不仅能减少操作者本人与品控的对立,也会赢得整线对品控的尊重。当然,对操作者要求的手部消毒程序自己不能忘,此时做,不仅是防止被本人抓辫子也是用行动提醒他人。此外,产品卡在输送带的边缘无法前行,顺手推到输送带中间或者下一步操作者的面前。或者生产线上某人有急事,请你顶替几分钟,如果你有把握操作,即使慢一点也没关系。但是,有一点要牢记,做这些非本职工作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能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因为陷在某一个位置而未能发现其它岗位应该发现却没能发现并制止的问题。向左向右你自己把握,但一定要向前。

10、踏雪有痕(一)

开门看,闭门思。品控们,该出发了,你准备好了吗?

首先,熟知工艺文件。我们将要去的每一个岗位的,无论是否是关键控制点,工艺要求和评判标准都需要熟知牢记,因为你事先是不可能知道哪里会出问题。当然,如果记不住或者模糊带上工艺文件也没关系。现场查阅文件与自己说错了有本质区别。一次错误可能会使他人对你以前和以后的评判产生怀疑。在熟知工艺的基础上,要对巡检有个简单计划。线路上一般是从高洁净区往低走。哪里是重点,哪里要收集参数,哪里要想操纵人员询问情况等。 其次,装束齐备。检测工具、记录表格要齐备,比如温度计、比色卡、试纸、记录本(表)、处罚通知单、数码相机(一方面作为证据保全,更重要的是收集资料,积累经验和供讨论)等。此外,我们实施无水操作的车间,除了入口洗手、消毒可能不便,而巡检过程中我们可能跨越不同要求的岗位翻动检查成品或半成品,可以准备一些一次性手套。刀具可以根据需要,尽量借用操作现场的,如果确有需要,一定要妥善放置。工作衣帽鞋符合所有巡检岗位要求。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极个别可能有空中坠物的巡检区域,操作工人要求带安全帽的,品控也应该携带或者存放在某一特定位置,便于工作时使用。

11、踏雪有痕(二) 巡检的内容

巡检的内容根据企业的工艺、情况、要求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侧重点不同。下面是以生鲜屠宰企业为例,简单罗列: 预进间的卫生

上岗员工是否培训合格,操作动作是否规范 车间工作人员衣着

工作人员指甲及手上有无伤口 冷库存物、温度、卫生

车间地面清洁(特别是产成品落地) 生产执行工艺文件号,每个工位都有标准的工艺文件,操作人员需熟知并按其操作(正式文件要是受控印刷件且为最新版本;临时作业指导书需有权限工程师签名) 工作台不能放置与本工位无关或不同状态产品、物料。外形相同或者接近的产品不能在同一个工位包装。

车间现场是否有堆积,是否按规定摆放、标示

中间物和半成品质量,生产原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按规定放置,是否标示清楚 不合格品是否标示并放置指定区域,不合格品处理是否有记录并按规定处理

原辅材料质量(生产原料是否标示清晰并经检验合格;规格、型号是否符合工艺规范) 生产设备、工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是否按规定保养 包装材料质量

班前(后)清洁卫生状况 周转箱的卫生状况

与生产有关的区域卫生状况 员工身体健康状况 生物性污染源受控状况 加工工艺执行情况 包装工艺 主原材料称量

成品数量(二者计算出品率)

要求记录的,按要求记录,防止漏记或者虚假记录。 意外事故及分析 结束语

品控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技术还需要技巧;不仅与物打交道还有与人沟通。品控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压力并非都是坏事,在千辛万苦的品控工作中,只要你用心,定能学会很多!希望大家在做好工作的时候,好一点效果,多一份轻松!

第二篇:【质量】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质量】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和一些做品控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每每谈及工作,很多人的感慨就是一个字——累。当然,这个累并非劳动强度大体力难支撑,而是心力憔悴,令难行禁难止。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老板授权不足;管理标准模糊;生产部门不支持(销售部是个两面派,平时希望你严加管教,确保质量百分百,市场短缺的时候恨不得都生产不把关);检查对象不理解。品控在一些企业成为(或者自认为)“人民公敌”,能不累吗?如何才能不那么累?

一、老板授权的问题:

品控对于食品企业的意义毋须多言。即使一个规模很小作坊没有专门的岗位设置也有人履行着这样的职责。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产者的一些错误习惯和做法需要站在另一个角度的人去发现、指出和纠偏。此外,一些生产岗位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低,对一些理论无需理解,执行即可。操作经验也参差不齐。等等诸多原因决定了一个食品企业离不开品控这个角色。

一个没有品控的食品企业没有未来,这个道理我想每一个老板都明白,也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走得更远。但要走到明天,首先要走过今天,生存是发展的基础。企业倒闭了,没有了产品谈食品安全,那是扯淡。老板可以授予你无限的权利,这个企业你做主,那你也要像老板一样考虑企业的正常运转。

我们面临的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不仅消费者缺乏忠诚度,而且无序竞争缺乏有效地监管,甚至个别地区的个别部门把扰乱市场秩序的低价倾销误解为降低物价让利消费者。这样的市场氛围,很多企业被迫选择了“质量得过且过,成本至关重要”的生存哲学,作为品控你需要知道也应该知道。

除了考虑成本因素外,管理过程中还涉及到人员的问题。同样老板赋予你无限权限,而你处罚不当或者解释不清,没有起到警示作用,把人气跑了,生产同样难以正常进行。如上所说,这是一个缺乏诚信缺乏忠诚度的社会,消费者如此,员工也不例外。

老板们并非都是通过暴利而暴富,不是不想,而是他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想通了这一点,你也许累得好一点。

品控通过对老板的理解减轻“心累”,那么老板们也应当考虑必要的授权使产品的质量状况得到有效地改善。“品控”与“品管”一字之差,看似工作接近,却传递着不同的理解。

品控如同足球场上的裁判,脑子里装着比赛规则(工艺操作规范),口袋里揣着黄(整改通知单)、红(罚款单)两张警示牌。有时候还手抓温度计等检测器具,算是裁判的录像回放或者说鹰眼吧。表面看裁判只有处罚没有奖励,最大的奖励也就是根据有利原则让比赛继续进行,其实不然,裁判是比赛最终结果的决定者。而品控只罚不奖,是个“魔鬼”。

习惯上我们自己和老板们都认为进入工作环境着装规范是天经地义的,按工艺规程操作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按章操作,产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有违反就可以处罚,造成损失更应该处罚。这是品控的工作职责。有没有人想过,遵守了有没

【质量】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有奖励呢?有,体现在工资里,否则别人为什么按你要求的做?但这个奖励与品控无关了。假设付出劳动获得的报酬与遵守规范获得的报酬分开,那么品控这个“魔鬼”变成了“天使”。

另外,后一道工序发现前一道工序存在问题而及时纠正避免了损失,前面的该处罚,后面的其实行使了品控的职责,该由谁来奖励一目了然。如果品控太弱势,搞不好奖励的权利给了生产,品控始终是个魔鬼。(至于现场品控因为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被处罚另当别论)

所以,树立品控的威信,老板们要给予品控在奖励上更多话语权(自己更要争取)。

二、品控技巧

老板们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品控在其心目中的地位,雇员不可能左右。市场的选择会时刻影响他们,作为属下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们,但最终的结果不一定能完全如我们的意。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最终的结果自然不会完全相同。

那么什么是我们能掌控的呢?自己的工作方法。为了更好地工作,从管理层争取一定的权利(如前面所说的奖励话语权)是一个方法,其它还有很多。

一个好的品控,除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工艺熟知对设备了解,工作方法也十分重要。一张罚单既可能教育一群人也可能激怒一片人。品控的工作是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而不是开罚单的,更不是跟生产过不去的。

下面,我就旁观的一个真实案例谈谈自己对品控工作方法的认识。(因为只是一个临时工,我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加之入行才几天,对产品缺乏了解,所以对事件的描述可能有偏颇之处。希望理解) 案例

局部工艺:甲班手工操作把A+与A的混合物分离(需要说明3点:

1、从市场销售价A+的价格高于A。

2、A+与A的颜色和质感差异很大。

3、混合物中A+的比例远低于A),放入周转箱内,其中A交由乙班称重、包装、成品入库。

品控发现问题:品控(貌似个领导,带了个同样着品控服装的跟班)在乙班待包装的周转箱内发现,A中混有超标准比例的A+。

处理过程:品控发现问题后要求乙班停止包装,要甲班承担运输的人员做出情况说明(解读1)。由于生产全过程可追溯,运输人员表示品控认为哪一箱不合格可退货返工。经检查整车共10箱全部不符合要求。品控随半成品赴甲班,逐箱返给操作工,全班情绪激昂,品控舌战群儒,(解读2)未果,退出。我看局势已经失去控制,就私下问品控:是否因为A+与A价格差异而做出比较严格的要求。品控说不是,主要原因是订购A的客户有特别要求。我告诉品控:

1、全面不符合要求是生产管理问题,责任在班长,应当找他。

2、客户的特别要求需要让每个人清楚。此时,乙班停工待料。没多久,甲班再次运出一车半成品,同样存在问题,通过一番解释,品控同意放行。乙班开工,一片欢呼。

【质量】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责任分析:就现场情况看,我个人认为操作工为了得到更高工作量,没有按工艺规程操作,负主要责任。生产组织者没有配备合适的工具负次要责任。(事后和工人们聊天,我提出分离是用刀进行,如果每个操作工再配一把不锈钢镊子能提高效率,对产品卫生指标和人身安全都有好处。大家哈哈一笑,没人当真。)

除了上述责任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案中有一个特殊点,那就是大范围的不符合工艺要求。要知道,工人来干活是想获得劳动报酬的,不是来给你罚款好玩的。百分之百不合格那是生产管理的问题,要么工艺要求宣讲不到位,要么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足。

案例描述完了,结合本案例我谈谈品控工作方法的个人理解,欢迎大家参与谈论。 分析之前特别说明:拿出本案例和行业内朋友们一起讨论,旨在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共同提高。

1、我不知道当时在现场处理的两位品控朋友会不会看见这个帖子。如果看见并认为不妥,短信通知我,我会马上删除。

2、在现场交谈中,你们表现的真诚与友善令我十分感动。

3、我在现场私下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未作解释,完全是基于维护品控威严的考虑,相信你们能理解。至于那些建议没被采纳我也完全理解。

先从当时那个品控在现场对我私下说的一句经典名言开始说起吧——“好质量需要对全过程控制”。我很清楚,那位品控朋友是想给我灌输一种全过程控制质量的意识。其实你不说,我也一直信奉这个观点,这句话完全是真理,只是当时不便做解释了。但是谁来控制?怎么控制?这是个职责划分的问题。本来是生产部门管的事,你跨过去,他正好想躲,一拍即合。但问题是有些事不是品控能管好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事。当时那种情况,全体违规而你们连违规者的名字都叫不全,根本无需在现场一个个纠缠,直接找生产组织者。

事不关己,积极参与。这不是纠偏,这是生产管理有缺陷。生产管理的事我不参与,要资料要方法我积极提供。我是宪兵纠察,不是你部队的排长连长。 所以,方法之一:职责范围清晰。 方法之二:认清敌我形势,战术得当。

品控的战场是别人的地盘。不要以为自己有尚方宝剑就可以驰骋全厂。老板希望的是“合格产品”——产品是主体,合格只是修饰产品的。所以,以智取胜,以巧取胜很重要。

1善于培养“汉奸”

小日本占领大中国多年,要不是其它战场失利,八年抗战后面还要加几年很难说。其中原因很多,但培养汉奸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品控工作同样需要培养“汉奸”。关键岗位关键人收买过来当“汉奸”。工作上多指导一点,理论上多介绍一点,虽不一定都是份内事,但建立工作感情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对所有人都是:能口头警告的不开整改通知书,能不罚款尽量不罚款。对这些“汉奸”应该还要多倾斜一点,多花

【质量】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点心思帮他们把错误(或者失误)造成的产品损失降到最低。

有了“汉奸”的帮助,工作也会轻松很多,你不在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替你把关,协助你教育别人。管理中万一矛盾激化的时候,他们一句话可能得以化解。 2出手要快。

人人都知道品控的最高境界是兵不血刃。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就需要品控有威信,否则平时的劝告就没人听只有靠最下策——罚单了。不要把“罚款”挂在嘴上恐吓人,可以观察可以了解,一旦决定不要多纠缠。在本案例里就有几次纠缠,问题多了,有些不是品控管辖范围的,你如何给答复?人围多了,七嘴八舌你回答谁的?何况被处罚者感觉有支持了战斗力更强了或者更觉委屈。如果再因为生产停顿,前后工序来围观那就更糟糕。

存在问题;违反条例就完了,最多加一个导致后果,交战结束,凯旋而归。 3打蛇七寸,擒贼擒王

说一千道一万,品控的管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人出轨了要把他揪回来,这就是打蛇七寸。万一没打准,那苦心经营的品控威信顿时损失不少,切记!

都走错了,你不可能一个个揪,把车头拎一拎或者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车头能看得更高更远,这就是所谓擒贼擒王。

前面我也说了,在本案例中,品控应该直接找生产组织者,不管是班长还是车间主任,他们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更能解决问题。

4防微杜渐避免积重难返

这其中既包括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又包括人员的行为。前面有朋友提出从原料开始,从前端延伸品控,解决小问题,避免大损失。对于人的行为管理也是如此,小随意可能演变成大违规,一个人可能带坏一群人,早警告能避免开罚单。

本案例中,如果现场品控能在甲班加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就不会导致大量返工,职工的情绪要平稳很多,更不会蔓延到乙班。问题解决起来也轻松很多。 5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方法,多说几句)

常言道:“好的产品质量需要全过程的控制”,作为一个品控更不要忘记:“好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要保证产品质量,单凭我们是不可能也没必要,需要采购、生产、质量、技术和设备保障以及仓储和销售,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这里所说的借力不是广义的借助大家力量,而是品控的一种工作技巧。

首先是借助外部力量。诸如卫生、质检、检疫等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外我们是周旋,对内我们可以借助这股力量推动很多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借力的同时自己一定要发力,否则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还可能有副作用,为以后的管理留下后患。职能部门是搞运动的,我们不能随之潮起潮落,哪怕一项工作上台阶也是收获。很多时候,一次专项检查过去了,老板和其他部门发现:外面应付的不错,

【质量】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效果确实有,成本没增加多少。对这项工作认可并习惯了,以后相关的工作开展起来也就顺利了很多。此外,有些意外的质量事故也会导致客户给企业施加一些压力。这本不是什么好事,但既然发生了,还是应该好好利用,管理层此时比较容易支持,下面的推行阻力也会比较轻。

借外力切记一个借字,千万不要弄巧成拙,引狼入室,否则你可能四面楚歌——走人。其次,是巧妙借助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品控不可能时时刻刻监控这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即使在场也不是我们自己动手。在本案例中,品控完全有可能借助乙班去要求、制约甲班。二者属于同一个车间,生产协调、质量要求相对容易些,矛盾也会小很多。实际结果是品控帮了乙班产品验收,乙班不仅不领情,还认为品控影响了他们速度,推迟了下班时间,也站到了甲班一边对抗品控,化友为敌。当然,案例中还涉及一个现场品控巡检点的问题,虽然说早比晚好,但节点选择同样很重要,衔接点最容易给自己添麻烦,一方移交没移交?一方验收没验收?糊涂账里瞎搅和,无论什么结果对品控的威信都不好。

此外,参加各种生产调度会包括班前(后)会、协调会如果有发言机会也是借力发力的机会。相应级别的品控应事先准备好会上发言的重点,既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又能省去很多无谓的消耗。反之,不仅浪费了机会,结结巴巴乱七八糟的发言还会损害品控的威信。

A、这些会议相关人员比较集中,便于把情况说完整。

B、行政领导压阵,会场纪律比较好,即使人多也很少出现乱起哄现象。 C、能体现各级行政领导对质量工作的重视。

D、生产、品控双方有良好的讨论氛围,容易达成共识。 通常发言的内容包括:

A、表扬先进。对平时品控掌握的,在质量工作方面做得好的团体和个人的闪光点公开表扬。一方面激发荣誉感更重要的是推广他们的做法和思想。 B、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导致的危害。

C、如果必要,公布某个处罚决定。(这时候,对方不容易辩解,品控容易把事情说清楚,对其他人的教育效果也好) 6执法尺度的松紧

对于这个问题,看法各不相同。我个人认为,一碗水端平固然很好,但要做到很难。工艺要求在变;操作人员在变;疲劳程度在变;注意力在变;环境在变;思想在变。总之,变数太多。品控不能用不变应万变。

品控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生产顺畅和产品质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要牢记: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多提醒:关键控制点和容易出问题的位置要多露脸。 早控制:无论是产品还是不规范行为,发现苗头尽早提醒。 看动机:确系过失,适当从松。

【质量】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看态度:积极悔改和屡教不改要区别对待。

严打:必要的时候,准备充分,严厉打击一个,教育一片。 7品控人员的心理调整

品控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着多方压力,既怕没有尽责出现质量事故又怕影响产量和成本,自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心理调整的主要方法有(1)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①首先要提高对品控工作的认识,端正动机,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严于律己,事事从企业整体考虑,才能达到“无私则无畏”的境界。②要培养良好的心境,要注重个人修养,丢掉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遇事心平气,多跑现场多了解案例尽快积累经验;多参加集体活动,以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③学习理论,注重实践,熟悉各种规章、生产工艺和设备性能,减少不必要的争执,也缓解了压力。(2)工作时缓解不良心理变化的方法。①部门开准备会或者总结会。②自我暗示法。③冷处理法。④自我激励法。 8细节决定成败

品控主要工作是一个检查别人执行规范情况,自身的细节更重要。我们一个人看很多人,其实那些人也在看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工作服的颜色,而是因为我们的工作。 在我们的工作中,细节包括很多,不同企业也不尽相同,这里只能简单地说几个: 虽然,进入车间我们不是直接从事生产,但为了更能服人,要求操作工人的程序我们也要做到。工作衣帽鞋的洁净、穿戴顺序;手、鞋的清洗消毒程序;行走的通道及洁净度的流向等等。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模板。

除了上述这些细节,我们在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重视。比如,我们不仅要看产品,还要观察生产工人的操作过程以便发现问题或者分析原因。那么站在什么位置?决不能影响生产,又要能看得清楚,同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对该员工的心理产生影响。(有时候为了达到提醒的目的,你需要某个员工感到你在关注他,有时候为了减少干扰,你不需要那个员工感到你是看他)那么,站立位置就要考虑对物流、光线甚至风向的影响。再比如,我们在行进过程中,可能被周转箱或者半成品阻挡,王哪边挪一下更利于工人后面的操作还是走过去了再将其归位? 9向左?向右?

品控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工作内容是检查、指导别人的操作,对错误的行为提出批评并予以纠正,对严重的错误为了教育本人告诫他人可以进行处罚。简单地说,品控没有生产操作的工作职责,但如果遇到某些情况,是不是该小试身手呢?

我的观点是:言语加行动,既能提醒他人,又能减少矛盾。顺水推舟的事,一定要做;被请帮忙的时候,尽力去做;陷入其中的活,不能成为习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巡检的时候发现被分割的半成品在速冻架上码放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延长降温时间,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对于这种错误的操作行为,一经发现,立刻指出并要求改正。此时,如果有必要,品控应该帮助操作人员一起调整。避免流水线因此而停顿,影响生产。不仅能减少操作者本人与品控的对

【质量】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立,也会赢得整线对品控的尊重。当然,对操作者要求的手部消毒程序自己不能忘,此时做,不仅是防止被本人抓辫子也是用行动提醒他人。

此外,产品卡在输送带的边缘无法前行,顺手推到输送带中间或者下一步操作者的面前。或者生产线上某人有急事,请你顶替几分钟,如果你有把握操作,即使慢一点也没关系。

但是,有一点要牢记,做这些非本职工作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能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因为陷在某一个位置而未能发现其它岗位应该发现却没能发现并制止的问题。

向左向右你自己把握,但一定要向前。

10、踏雪有痕

(一)

开门看,闭门思。品控们,该出发了,你准备好了吗? 首先,熟知工艺文件。

我们将要去的每一个岗位的,无论是否是关键控制点,工艺要求和评判标准都需要熟知牢记,因为你事先是不可能知道哪里会出问题。当然,如果记不住或者模糊带上工艺文件也没关系。现场查阅文件与自己说错了有本质区别。一次错误可能会使他人对你以前和以后的评判产生怀疑。

在熟知工艺的基础上,要对巡检有个简单计划。线路上一般是从高洁净区往低走。哪里是重点,哪里要收集参数,哪里要想操纵人员询问情况等。 其次,装束齐备。

检测工具、记录表格要齐备,比如温度计、比色卡、试纸、记录本(表)、处罚通知单、数码相机(一方面作为证据保全,更重要的是收集资料,积累经验和供讨论)等。此外,我们实施无水操作的车间,除了入口洗手、消毒可能不便,而巡检过程中我们可能跨越不同要求的岗位翻动检查成品或半成品,可以准备一些一次性手套。刀具可以根据需要,尽量借用操作现场的,如果确有需要,一定要妥善放置。

工作衣帽鞋符合所有巡检岗位要求。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极个别可能有空中坠物的巡检区域,操作工人要求带安全帽的,品控也应该携带或者存放在某一特定位置,便于工作时使用。

踏雪有痕(二) 巡检的内容

巡检的内容根据企业的工艺、情况、要求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侧重点不同。下面是以生鲜屠宰企业为例,简单罗列: 预进间的卫生

上岗员工是否培训合格,操作动作是否规范 车间工作人员衣着

工作人员指甲及手上有无伤口 冷库存物、温度、卫生

【质量】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车间地面清洁(特别是产成品落地)

生产执行工艺文件号,每个工位都有标准的工艺文件,操作人员需熟知并按其操作(正式文件要是受控印刷件且为最新版本;临时作业指导书需有权限工程师签名) 工作台不能放置与本工位无关或不同状态产品、物料。外形相同或者接近的产品不能在同一个工位包装。

车间现场是否有堆积,是否按规定摆放、标示

中间物和半成品质量,生产原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按规定放置,是否标示清楚 不合格品是否标示并放置指定区域,不合格品处理是否有记录并按规定处理

原辅材料质量(生产原料是否标示清晰并经检验合格;规格、型号是否符合工艺规范) 生产设备、工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是否按规定保养 包装材料质量

班前(后)清洁卫生状况 周转箱的卫生状况

与生产有关的区域卫生状况 员工身体健康状况 生物性污染源受控状况 加工工艺执行情况 包装工艺 主原材料称量

成品数量(二者计算出品率)

要求记录的,按要求记录,防止漏记或者虚假记录。

意外事故及分析

结束语品控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技术还需要技巧;不仅与物打交道还有与人沟通。品控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压力并非都是坏事,在千辛万苦的品控工作中,只要你用心,定能学会很多!希望大家在做好工作的时候,好一点效果,多一份轻松!

第三篇:累!现代人为什么要如此忙碌?

现代人总是困惑:社会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总体大幅提高,可人们的幸福感却莫名其名地降低,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一件小事就可以引发大事件,一点小摩擦就可以酿成一场血案„„没钱人苦恼闹心,有钱人闹心苦恼。人们彷佛走进了雾霾笼罩的世界,走着走着就转了向,走着走着就不知道哪儿是该去的地方。既不知自己为什么要不停地走,更不知自己何时能停下飞奔的脚步。虽然身边人流汹涌,人声鼎沸,但很多人的心底里始终莫名地充满着孤独„„

现代人这是怎么了?

被现代生活所绑架的现代人

如果要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现代人,“忙碌”一定是最先出现的词汇之一,以至于在现代人的语境中,“忙碌-快”已经成了一种带有褒义色彩的词汇,与之相对应的“懒散-慢”则成为受人白眼直至嘲讽的代名词。被现代生活所绑架的现代人,要么对自己的尴尬处境浑然不知,要么陷入无边无际的苦闷与绝望之中,却又往往不能自拔。

不可否认的事实之一是,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已经很少去体味生活本身的许多细节,多数人的时间都被忙碌所占有:忙着挣大钱,忙着谋重权,忙着住洋房别墅„„许多人已经将物质上的标准及其满足,视为生活的全部目标,坚定地为其奔波忙碌,根本顾不得思考这种忙碌能否换来真正的快乐。

如果说以前是处在一种“奔忙”的状态,发展到现如今,很多人更处在一种“奔命”的状态里——为了满足眼前的既得利益,很多人宁愿不眠不休,即便夜以继日地疯狂工作,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品味人生”、“享受生活”的时代,而是变成了“挣命的时代”、“有病没工夫呻吟的时代”„„

随着“高速”成为这个时代中最常见的一个词汇,绝大多数人已经变得如同一架全速运转、永不停歇的工作机器,不断地刷新着关于速度的最新纪录。为了跟上高速发展的这个时代和社会节奏,人们把他国人用来听歌剧、看电影或是外出度假的时间统统用于不停的忙碌飞奔,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向着一个个需要赶超的目标,一路狂奔而去。

上世纪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成名要尽早”,想当初这不过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不成想被今天的现代人百般追捧,奉为至理名言,甚至作为自己的第一人生信条。在这种“趁早”思维的支配下,一切都和速度直接挂钩:学习要速成,爱情变速配,交通工具要提速,甚至文化都要变成快餐式的才好„„每个人的生活,都成了一场时间秀,每个灵魂都想快点到达远处那看起来很美的地方。闲适、宁静的状态已经渐行渐远,焦虑、浮躁的心绪却不断得以滋生。

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仿佛被放置在一条条流水线上,不断地在不同程序中转换着自己的角色。开始上学放学,接着上班下班,然后是退岗退休直至退出人生。这种机械化的存在模式,又像是在打一场自己的战争,需要自己时刻为那些满满当当、遥不可及的欲望而冲锋陷阵,即便疲惫之至,也只能咬牙坚持。

越发物化的现实生活,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惟恐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居于落后地位,以至于连累自己的家人也无法过上更加优裕的物质生活。

于是乎,兔子风驰电掣地狂奔,乌龟发奋图强地策马,企业呼喊着跨越式发展,城市在比拼赶超中突进。成名要快,一夜都嫌漫长;成才要快,最好十几岁就拿国际大奖;赚钱要快,如果中不上几亿的头彩,至少30岁结婚前要有车有房;晋升要快,理想是两三年一个台阶,40岁以前最好坐上厅局宝座。飞机要当天往返,火车要朝发夕至,大楼要一天盖一层,大桥要几个月建一座。宏观上,每一座城市都在想赶超京上广深,甚至是纽约伦敦与巴黎;微观上,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压力面前无所适从,惟欲望是目标,惟享乐是令箭。

在这种一片茫然,盲目跟风的状态下,大多数人的选择只有一个——听凭从众心理的驱使,违心地顺从并不甘愿的选择,即使选择错误,即使不明其所以然,至少不落在他人之后,不被这滚滚前行的时代洪流抛弃在未知的岸上。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如何生存早已不再是国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最大问题。但现实的国人偏偏变得越来越忙,无论做什么都风行“抢”字当先。街头上太多人抢红灯过马路,等到急匆匆去到对面后,却又不慌不忙会停下脚步等落在身后的同伴,本来就没什么急事,可还是习惯了“抢”,这已是太多人的一种习惯。当然,这种“习惯”多为潜意识里的从众心理所支配,并没有深层次缘由,只是看着别人过去了,自己就不由自主地心生焦虑,也不问为什么,先抢一步再说。

这就是当今被现代生活所绑架的现代人,因为压力而变得忙碌,因为忙碌而变得盲从,在行色匆匆的征程中,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灵魂”于何时被甩落在身后很远的地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有篇短文,题目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章所强调的是,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不忘初心,是说“做人做事要永远保持你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人的初心就是一个善良的愿望,就是人生起点的梦想,是一生为之不懈追求且渴望抵达的目标。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它是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是恋爱时的第一次萌动,是梦想时的第一次出发。

初心能够给予人们积极进取的昂扬状态。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创造的秘密就在于初学者的心态。如同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和赞叹。乔布斯始终把自己当作初学者,时刻保持一种探索的热情。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个自由的自己,真正洞悉自己人生的来龙去脉,真正懂得自己心中的梦想和宿愿,这就是灵魂。灵魂与初心不离不弃,引导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勾勒出自己真心的渴望,给自己的努力注入乐趣、意义和幸福。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许多人入世一久,挫折一多,心就被污染。直爽的,变得不敢说话;坦白的,变得心灵扭曲;有抱负的,变得很窝囊。他们遗忘了自己的初心,背叛了自己的灵魂,迷迷茫茫,如躯壳一般行走在路上。

找回真正的那个自己

在这个并不缺少榜样的时代,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固化在一种自认为绝对正确、实则或是追逐眼前事物,或是陷于名利之中的被动模式上。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从更广阔的天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而榜样会给我们带来直接效法的样板。

如今,“慢生活”已经成了不少发达国家的生活崇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吃有慢餐,行有慢游,读有慢读,教育有慢育,恋爱有慢爱„„国内近来也出现不少被称为“悠客”的慢生活族,倡导从疾跑中“减速”,适时地“刹车”,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腾出一些时间来做运动,给自己做一顿好饭,看喜欢的书,甚至是坐着发呆,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中找回灵魂,品味人生,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里。

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慢下来的生活最本质、最关键的,是重新界定自己的“需要”,冷静面对物欲的诱惑,不使“需要”演变为“欲望”,更不使“欲望”膨胀为永远无法填满的“欲壑”。如此,可使内心宁静,姿态从容;可以远离痛苦,笑看世俗;可以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该要什么;更可以明白不需要什么、该放弃什么、该鄙视什么;可以真正提高生活质量,做回本真大写的“人”。

“有些失望是不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为高估了自己”,人不能太苛求自己,应放低姿态,放低希望,才不会在追求过高的理想的路上,把自己的灵魂丢了而浑然不知。

第四篇:基层公务员那么累,为什么你还要考?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基层公务员那么累,为什么你还要考?

十一放假回老家,免不了和老同学聚会。遇到在老家卫计委当公务员的老同学,这么爱岗敬业的小编我自然要抓住机会收集点素材,于是我们便聊起了他考上公务员后的工作和生活。

小编的这个同学算是标准的基层公务员了,深入到一线,负责扶贫工作。他告诉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去下面的乡镇走访,探访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和困难群众,将他们面临的困难等写成报告递交上去,再对这些困难群众进行帮扶。

我问他工作是不是很辛苦,他说有的时候确实感觉比较累,也时常会有加班的情况,可是每次看到那些困难群众得到帮扶露出笑容时,他的心里就会无比平静,所有的辛苦和累都值了。

我问他,再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你还会考基层公务员吗?

他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当然了,那还用问?累但快乐着啊!基层公务员职位总要有人干的,辛苦算什么,哪个工作不辛苦啊。再说了,在基层的工作中我也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啊!”

我们还聊了很多,聊到了生活谈到了理想。小编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选择了基层公务员这个岗位,明知辛苦明知工资不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考?为什么他们能坚持得下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基层公务员”:

基层公务员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基层公务员指县级以下公务员。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工作繁杂,经常会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在基层工作,晋升空间有限,而且工作收入普遍偏低,工资增长速度追不上日益飞涨的物价。

既然如此,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去考基层公务员呢? 小编想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工作待遇稳定

相比企业,公务员的工作相对稳定,不用担心下岗待业,而在福利方面,医疗、养老待遇也都有保障。

2、报考条件宽松

相比那些省级以上职位动辄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党员身份,很多基层公务员职位的报考条件更加宽松,可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刻意训练--如何从新手到高手的秘密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3、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相比热门职位几百比一的报录比,很多基层公务员职位报考人数不是很多,相对来说更容易上岸。毕竟,考公务员是为了考上,报的职位再有吸引力,考不上也没用。

4、向上流通渠道更顺畅

近些年,随着公务员遴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层公务员向上流通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每年都有很多单位面向基层公务员遴选,只有你有能力,有才干,不会埋没你的。

况且,能否提拔,看的是你的能力和表现,如果你不努力,就算你在一个好单位,想要获得提拔也是很难的。

5、预期工资会上涨

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在工资方面有一个好消息。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计划要给7类人群涨工资,而这其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基层干部队伍增收行动”,指出“要完善基层干部队伍薪酬制度,实现对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差别化激励;充分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

6、报考家乡基层公务员 好处多多

很多人报考基层公务员时,大都会选择家乡的职位,一方面离家比较近,方便照顾父母,另一方面,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不需要再花费精力去适应。除此之外,还可以亲身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小编看来,没有什么工作是不需要付出的,基层公务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们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默默做着贡献,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好了,问题来了!

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国考中,你会考虑报考基层公务员的岗位吗?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刻意训练--如何从新手到高手的秘密

第五篇:现代人为什么常喊累心理散文

唉,累死我了。你不管走到哪里,都可能听到这样的感叹。其实,差不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现代人为什么常喊累心理散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起来颇令人费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体力劳动日渐减少,然而劳累感却又成为现代人的普遍感觉,原因何在?

保健专家将劳累分为三种类型:

1体力性疲劳:

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乃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或过强的体育运动所造成。此时全身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如乳酸、疲劳毒素等)堆积于体内,并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包括大脑)。表现为手脚酸软无力,全身体能明显下降。

2脑力性疲劳:

主要见于脑力劳动者,由于长时期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大量消耗能量,招致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能。表现为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失眠多梦等。

3理性疲劳:

乃是现代生活中的高强度紧张感与压力造成的,由于超负荷的精神负担使心理处于一种混乱与不安宁的状态,情绪沮丧,抑郁或焦虑。

不难明白,虽然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地减轻人们的体力强度,但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却在不断地增加人们的精神负荷,故心理性疲劳的人越来越多,此种疲劳比体力性或脑力性疲劳症状更重,危害更大,消除也困难得多。

自测疲劳程度

专家提出以下信号,作为判断你有无疲劳以及疲劳的程度:

●早晨不想起床,即使勉强起床,也是浑身倦意。

●工作或看书老开小差,写文章差错连连,注意力难以集中。

●说话懒言懒语,少气无力。

●不愿与同事交谈,回到家后也常常默不作声。

●总想伸懒腰,打哈欠,睡眼惺松。

●懒得爬楼,上楼时常常绊脚。

●公共汽车开过来了也不想抢步赶上去。

●喜欢躺在沙发上,并把腿抬高,才感舒服些。

●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

●食欲差,不思茶饭,厌油、恶心。

●时有心悸、胸闷、厌烦,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

●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易忘掉。

●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做梦不断。

●经常头痛、头晕、耳鸣。

●易患感冒,患感冒后迟迟不愈。

●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逐渐下降。

●脾气变坏,爱冒火,烦躁不安。

●性生活障碍,性欲减退。

●女性月经不调,或者提早闭经。

针对上述20条信号,你不妨来个“对号入座”。若有2—3项表示轻度疲劳,若有3—4项表示中度疲劳,若有5—7项则表示重度疲劳,并提示你可能患有潜在性疾病。若具备8项以上,几乎可以肯定你已与某种疾病结缘,应到医院检查治疗,不可延误。

以下策略对你减轻或消除疲劳特别是心理性疲劳大有裨益:

按生物钟作息:

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人体内的生物钟约有100多种,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各器官的功能,并规范着人的活动,如睡眠与觉醒、记忆与思维的涨落、体力与精力的兴衰等。一个人只有按照自身的节律来安排作息,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例如,晚上10点准时上床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7点进早餐;9—11点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是你工作或学习的大好时机;而下午1—3点体温下降,荷尔蒙水平趋弱,人需要放松,故最好午睡半小时;3—5点乃是继上午9—11点之后的又一个精力与体力的高峰期;6点进晚餐;7—9点的记忆力最佳,是一天中第三个学习或工作的黄金时间段;而10点又到该入睡的时候了。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则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主动休息:

休息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一种有效补偿方式,但何时施行很有讲究。人们大多在工作或学习累了才休息,这不利于健康。道理很简单,已有劳累感时,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乳酸、二氧化碳、水分等已积累较多,短时休息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些废物,故解决不了问题。如果在尚未产生劳累感时即休息,体内积蓄的代谢废物较少,很快即可消除,故此种休息方式的保健效果最好,保健专家称之为主动休息。主动休息能发挥和调节全身器官功能、增强机体免疫水平与抗病能力,清除各种致病隐患,是防范疲劳特别是体力性疲劳与脑力性疲劳的“灵丹”。

科学进餐:

人的精力与体力的能量来源是食物,故科学进餐能从根本上防治疲劳症。不吃早餐或吃得太少是绝对错误,到了上午10点左右便免不了会疲倦,这是因为血糖降低,而身体和大脑都要依赖血糖来维持活力。故要想上午精力充沛,须吃糖分低而蛋白质含量高的早餐。午餐也应如此。切记多吃甜食并不能增加体能,反可使精神更差。若为女性,还应考虑是否缺铁,并多安排一些 芹菜、蛋类、紫菜等高铁食物。另外,当你出现疲劳感时,宜增加蔬菜、水果、奶类等碱性食物,以便中和体内过多的乳酸,不宜 吃肉、糖等酸性食品,以免增加酸性代谢产物而加重疲劳感。

主动求乐:

疲劳不仅是体力不济的表现,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使人精力衰竭,心理性疲劳就是如此。南斯拉夫医学博士波卡斯奉献的“锦囊”是多笑。他认为笑是最佳的“精神松弛剂”,10分钟大笑能使人全身放松45分钟,男子每天应笑14—17次,女子应笑13—16次。当然,这种笑应是发自内心,自然坦诚。因此,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 到野外、户外或公园欣赏大自然,主动求乐。

坚持运动:

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

常做深呼吸:

在学习或工作之余,可选择一处空气清新之地做深呼吸,吸气时腹部缓缓鼓起,呼气时腹部慢慢凹下,持续5—10分钟即可。此法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并增加大脑所需要的氧气。

留出机动时间:

产生心理性疲劳的又一个因素是满负荷的工作安排,可以通过早做计划来解决。每天在自己的时间表中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利用这半个钟头你可以打电话、浏览信件、和朋友交谈等,使自己获得喘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15课导学案下一篇:改革开放30年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