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职院(常州)机电专业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探索

2023-02-04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政府也大力提倡和支持高职院校进行广泛的教学改革, 以适应科技时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 另外时代在进步, 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都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不能做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企业期望的人才目标无缝对接。

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是全球成功的典型, “双元制”模式曾被誉为德国走出战败阴影进行经济振兴的武器, 究其本质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便不需要企业再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培训就能胜任企业的技术职位, 真正实现了学校的教育功能, 使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效对接并互利互惠。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特别指出, 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大批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成为大家借鉴的典范。其中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将岗位从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双双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构建课程体系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学生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顶岗实习与择业就业三方面深度结合的“双融共育三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采取了工作站模式, 一门教师专门负责工作站的管理, 由几名教师轮流进驻工作站, 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

本文将结合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办学点的实际情况,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校企合作教学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创新教学模式,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1、以制度为引领,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我校与常州科教城, 常州大学城, 和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密切合作, 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 形成了学生第一学期去企业识岗一个月, 第二, 三, 四学期重点学习专业课, 进行校内实训, 第五, 六学期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其中顶岗实习是其他各教学环节的深化和检验, 是学生进入社会和竞争上岗前全面提高职业能和素养的必经阶段, 顶岗实习并不意味着学校放松对学生的管理把责任推给企业, 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办学点顶岗实习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 结合学校和长三角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常州办学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各个学院和部门必须贯彻执行, 办法中规定学生必须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 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顶岗实习中, 辅导员每周与每位学生联系一次, 了解学生工作和生活情况, 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由学工处牵头组织领导和专业教师走访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额学生的密切联系与沟通;明确了学生的职责和必须遵守的规定;建立顶岗实习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 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

培养人才的主体是学校, 而最有影响力的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技能水平, 学校为此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拔与管理办法》, 确定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的教师, 必须进行相关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其中实践类的课程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并优先推荐参加校内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 优先安排参与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 在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 学校明确要求必须有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 实行“一票否决”制, 在这种制度的引领下,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培训锻炼, 并能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和毕业设计的指导, 一部分教师已经参与到企业的研发项目中, 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技能水平, 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的技术桥梁。

2、建立激励和利益共享机制, 推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学校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 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 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室, 并与企业制定了《合作发展章程》, 规定学校的责任是:组织人才招聘会, 向企业输送优秀学生;学校为企业的员工的学历提升提供便利, 即企业员工可进入国家开放大学或者江苏开放大学学习, 并予以价格优惠;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开展技术培训;聘请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授或兼职教师, 并提供课时和课题经费, 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为企业骨干的职称评定创造条件;规定企业的责任是:为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建议;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条件, 设立专门岗位加强与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二、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 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校企合作长足发展, 与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开设了“星宇班”,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机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实践培养方案等, 星宇车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很独特, 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企业会定期到学校宣讲企文化, 价值理论, 学校也安排在企业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到各个班级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 专业课程均能实现以实际项目为引领, 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得到的广泛的应用。

顶岗实习是学生学习工作的技能的重要阶段, 目前有几十家企业成为学生可以选择的顶岗实习单位, 并有学校学工处负责统筹管理, 每年五月份在学校举办招聘会实现企业与学生的互选, 与机电相关的企业均是长三角地区的著名企业, 包括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和博世力士乐液压有限公司等, 我校输送的学生均能胜任数控加工, 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等工作, 有的学生已经成为公司的骨干。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 企业会给每位学生安排一位师傅, 学校会安排双师型教师负责学生的技术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校企合作是双向的合作, 学校非常重视服务企业, 学校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不仅理论过硬, 还是相关专业的技师, 包括数控加工技师, 电子技师, 从企业引进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专职教师, 已经能胜任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 主要的培训项目有:

为企业员工培训数控技术;机械制图培训;电工电子考证;为广大在岗员工提升学历水平等实现利润互利双赢的合作要求。

三、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是一项重大和长期的工作, 不可一蹴而就, 关键是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校通过校企合作, 改变了教学方式, 完善了教学体系, 并能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共发展。学校在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做法, 吸引了高职院校前来学习交流, 发挥了学校的辐射作用。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高,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学校在每年的5月份会邀请优秀的毕业生来学校宣讲, 对在校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摘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政府也大力提倡和支持高职院校进行广泛的教学改革, 本文结合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办学点的实际,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校企合作教学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 苟兴功, 余洪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16 (3) :41-44.

[2] 包金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 2016 (3) :63-7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决策支持系统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薄壁螺纹零件的滚压加工论文

热门文章

江苏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