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致病性大肠杆菌诊断与治疗论文

2022-11-17

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成员之一, 人和动物出生后数小时即可经口进入消化道后段, 大量繁殖而定居, 终生伴随, 并经粪便不断散播于周围环境。故大肠杆菌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上, 常被用作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的检测指标。本菌还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1]。

随着大型集约化养畜 (禽) 业的发展, 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畜牧业所造成的损失已日益明显。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因各地区的饲养条件和卫生防治措施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大型集约化养畜 (禽) 场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饲养管理及环境消毒不彻底, 是加速本病流行不容忽视的因素。除此之外, 近十几年来在畜牧养殖中, 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 在饲料添加剂及治疗中盲目的使用一些抗菌药物, 常导致大肠杆菌菌株产生耐药性。本文拟研究主要是对貂的大肠杆菌进行诊断与治疗。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通过室验室检查、动物实验、等进一步确诊为大肠杆菌。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和防治大肠杆菌病, 以降低养殖业中因大肠杆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 病料。石家庄市正定某狐貂养殖场死亡的和即将死亡的仔貂, 无菌采取其心、肝、脾、肾。

(2) 培养基。普通营养肉汤 (批号2006115) 、普通营养琼脂 (批号2005125) 、麦康凯琼脂 (批号2006049) 、伊红美蓝琼脂 (批号2005403) 、SS琼脂 (批号20060212) 。以上培养基均由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由河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试验室提供。

(3) 试剂。染色试剂革兰氏染色液由临床实验室提供。

(4) 仪器设备。显微镜、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等均由河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提供。

(5) 实验动物。由北戴河试验动物养殖场购买的20日龄的健康小白鼠10只。

1.2 方法

(1) 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通过问诊了解发病的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饲养管理情况、饲料、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2) 临床症状及剖检症状。主要通过主诉及现场观察和简易检查;通过剖检观察内脏器官的变化。

(3) 实验室检查。

(1) 微生物形态学观察。无菌采取心、肝、脾等病料进行触片, 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2) 分离培养。将采集的病料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营养琼脂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上, 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h, 观察并记录菌落的特征。后挑取单个可疑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中, 于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h后观察变化情况;并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单个菌落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斜面, 于37℃培养箱内培养24h, 保存菌种用于下一步的生化试验;除此之外, 挑取单个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1) 临床症状。以断乳后的仔貂发生最多, 成年貂很少发生, 散发性流行。潜伏期2~5d。初期粪便稀软, 呈黄色周状, 随后下痢加剧, 粪便呈灰白色, 带有粘液和泡沫。体温升高达40℃~41℃。有时伴有呕吐。粪便中有条状血液和未消化饲料。严重的发生水泻, 肛门失禁, 呼吸、心跳加快。病貂迅速消瘦、弓腰、眼下陷、乏力, 临死前体温下降。

2.2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胃肠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脾脏肿大, 肾柔软, 心肌变性。

2.3 分离培养

在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h后, 形成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 直径在2mm~3mm;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 形成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湿润的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产生黑色金属闪光的菌落;在SS琼脂平板上生长较差;在营养肉汤中培养24h后, 呈均匀混浊、管底有粘性沉淀, 液面管壁有菌环。

2.4 试验组结果

试验组 (第一组) 小鼠4只24h内死亡, 1只36h内死亡。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和坏死点、肠严重鼓气、心包淤血、肺出血、脾脏淤血。无菌采取试验组小鼠的心、血、肝和脾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及普通营养肉汤中, 于37℃培养24h, 有细菌生长。革兰氏染色及生化鉴定表明此菌与接种细菌为同种细菌, 表明该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2.5 治疗

分别选用头孢哌酮和磺胺甲噁唑两种药物, 其中头孢哌酮按每公斤体重0.04g~0.08 g, 肌肉注射;磺胺甲噁唑按每公斤体重0.05g~0.06g, 口服给药, 每天早晚各一次, 连用三天。经过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并重的仔貂没有恢复, 其它均基本康复。

3 小结与讨论

3.1 诊断结果

通过实验室检查, 该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形成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在SS琼脂上生长较差;本菌能够迅速发酵乳糖、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 不产生硫化氢, 吲哚试验和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 V-P试验为阴性, 以上试验可以确诊为该病原为大肠杆菌。

3.2 防制

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 所以防制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对貂群的饲养管理, 特别是产仔及育成期更应注意。仔貂要尽快吃到初乳, 母貂产仔过多时要及时代养, 在正常情况下, 日粮中可不加抗生素添加剂, 在幼貂断奶后开始补给, 每3天补1次,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貂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病急剧, 死亡率高。无菌条件下采取病死仔貂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生化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等。结果表明引起该貂场仔貂发病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并且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力。根据试验结果可得出, 大肠杆菌对仔貂危害严重, 而且易产生耐药性, 平时应合理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仔貂,大肠杆菌,分离鉴定

参考文献

[1]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 (第3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 (第4版) [M].中国农业出版社.

[4] 刁有祥, 李久芹, 陈庆普.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及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5] 张振兴, 高素兰.貂病调查及防制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

[6] 刘淑范, 忠乃.水貂类大肠杆菌病的病原诊断报告[J].中国兽医杂志.

[7] 邢兰君.水貂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农村养殖技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