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命教育课

2022-07-15

第一篇:高中生生命教育课

高中生物生命教育2

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主战场

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梁长余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第一个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他所创建的“阿南达村”学校开始践行生命教育的理念,引起世界的关注。对生命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国家文化传统以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生命教育的关注点不同,其涵义也不同。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青少年生命观念淡薄,缺乏对生命基本的尊重和珍惜。当务之急,作为生物学科正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

1 生命教育的缺憾

由于吸毒、凶杀和青少年自杀案件频繁发生,生命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仍然有很大的偏差。

1.1忽视其他生命的存在及其权益

生命教育关注的焦点只局限于人类的生命,生命好像成为人类的专利,把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完全隔离开,甚至把其他生命“物化”,以满足一时的好奇私欲,忽视了其他生物生命活动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

1.2把生命教育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

现实社会把生命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混为一谈,过于偏重道德教育。“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儒家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一代一代影响着人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也在浇灌着幼小的心灵,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献出自己的生命。看看评价道德的最高水准吧:舍生忘死、奋不顾生、视死如归,而面临危险时有效保护自己则被视为贪生怕死,被戏称“范跑跑”的范美忠就是典例,可悲!“埋儿奉母、割股奉亲”几千年来被褒扬为孝道之举,可笑!难道这不是对生命的蔑视自虐吗?

1.3生命是否平等仍未达成共识

对于生命的认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把人类以外的生命“物化”,与人类生命完全分开;二是生命完全平等。由此,人们产生了困惑:人和其他动物怎么可能平等呢?人们一边吃着动物性食品,一边却又倡导、高喊人与动物平等,滑稽!人类以外的生命应该拥有哪些权益,现行生命教育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2 生命教育的渗透

2.1 认识生命的神奇

新个体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不同的生物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往往不同。例如,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要经过开花、传粉、双受精的过程,然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再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假如花朵的雌蕊受到伤害,或没有传份,就不会形成种子。而一粒饱满的种子仅是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内在条件,种子要顺利地萌发,还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外部条件。再如,对人类来说,男性每次产生几亿精子,而真正能进入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并最终发育成胚胎的只有一个,胚胎又需要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长达10个月的时间,一个新生命才得以诞生。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与艰辛,体会到了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容易!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2.2 感受生命的珍贵

教材中,能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珍贵的素材非常丰富。例如“细胞的增殖、衰老和凋亡”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物都要经历一个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人也有生老病死,人死后也和其他生物一样,最终会被分解成无机物重归大自然。这是规律,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环。“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世界正是在这种生与死的不断交替中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死并不神秘,正因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才彰显出生命的珍贵,才促使我们对生命进行认真的思考,珍惜并积极创造自身生命的价值,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成就自己的一生。再如,介绍细菌的微生物的生态作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他们虽然个体微小,却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能在人类都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和繁衍,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重要角色: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没有这些微小生物体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尸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命也就无法生存。可见,任何生命个体,无论形体上是大是小,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价值,任何生命都是珍贵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开展挫折教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挫折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该享受失败,感谢失败。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的期待、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关系,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压力,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导致自杀或他杀行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乐观向上。如高中生物必修2中有一段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概率计算,学生经常出错,有的产生心理恐惧,担心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相关题型,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适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2.3 体验生命的和谐

长期的进化,造就了生命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体现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教学中要善于渗透生命的和谐美,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例如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既表现为种内关系,又表现为种间关系。种内个体的互助关系屡见不鲜,可通过蚂蚁、蜜蜂、狼群等种内互助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明白个体的价值及分工合作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学习种间关系时,举例不同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实例,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等。

通过生物间的这种和谐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生命息息相关,人类应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珍爱并善待生命。在学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将各系统的功能联系起来,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分别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循环系统承担运输职责,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则发挥调节作用。正是各系统的协调配合,才保证了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由此体会到各系统在整个生命活动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和有序美。

2.4 感悟生命的价值

恩格斯把生命定义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环境的不断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从生物学角度定义:“生命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从生命的定义可以看出,人的生命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并没有差异,都是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能因为人有理性,就认为人的生命尊严高于其它生命。例如在讲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提到:首先,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如药用价值(红豆杉、金银花、蝉蜕等)、工业原料(芦苇用来造纸)、科学研究价值(基因库的研究)、美学价值(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等)等等,其次是间接使用价值如生态功能,最后还有人类尚未明确的潜在使用价值。还有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在自然界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引导教育学生去尊重和珍惜。

另外,科学史也走进了我们的生物教材,也是我们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科学史即把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与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远比只了解科学的结论及技术的成果重要得多,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用科学家的故事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从而能促进学生进步;而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人生追求是十分珍贵的榜样素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明显的激励示范作用。如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瑞士生物学家米舍尔发现核酸,林奈和双名法等。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今生物学事业伟大成就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报国之志。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大分子物质合成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等„„。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聪明才智的、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5 畅想感恩 学会感恩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歌词里这样写道:“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不论是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不应完全属于个人,人的躯体作为生命系统的承担者,本人没有生命的处置权。从生命的生殖发育过程、衣食住行等方面知识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你成人要

付出多少艰辛,社会多少人为你服务,我们应该知道感恩,学会感恩。母亲的怀胎十月呵护着你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在关注你的成长,社会尽可能为你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多少人对人的生命孕育、诞生、成长付出心血和劳动,当你失去生命时又有多少人为之痛苦。乌鸦尚能反哺,羊尚能跪乳,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善待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生活既是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也是回馈父母及其社会的一种社会责任。

生命的历程是艰难的,所以要不断学习和历练,学会感受生命的珍贵;生命同时也是孤寂的,所以要发展爱和互助,学会感恩。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活力与精彩。我想,我们的课堂定会生机盎然,生命常在!

第二篇:高中心理课《生命教育》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接下来,我会通过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这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程针对的是高一年级。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正在经历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越来越多的思考自我和生命等抽象的问题,往往会遇到人生的困惑。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高中生对生命有一个理性的探讨和积极的思考,帮助他们健康地走进青春年华。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的情况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到积极生命观的重要性,学会探索生命意义的方法。

2、能力目标:

掌握如何探索生命的意义。拥有健康的生命观,积极面对现在的生活。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他人、服务社会是生命意义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通过心理课切实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的目的,我将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故事、案例等丰富多彩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学法与教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教学难点

使理论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在掌握探索生命意义的方法之后,在课下可以自己构建健康的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给全班同学分享小故事《放羊娃的故事》,通过“放羊—赚钱—娶媳妇—生娃—放羊”这样看似不变的循环引出主题,生命的意义。5min 向全班同学提问,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为什么?(举手回答!3min)

2、点明主题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暂时不做回应,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和自己的回答观看漫画图片《生命与甜甜圈》,邀请一位同学与老师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朗读漫画中的对话。

以此引入课程主题:生命似乎本来没有意义,但我们可以赋予它积极的意义。图片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热爱生活,享受过程。5min

3、主题深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佘艳小朋友《我来过,我很乖》的采访视频(3min)。向学生提问:除了漫画中提到的爱自己和享受生活,从小佘艳的经历中我们看到生命还有哪些意义?

引导学生发觉更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例如:陪伴家人,给他人带来快乐,帮助弱势群体,救助其他白血病小朋友。

4,讨论学习: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都可以有哪些?将自己想到的生命的意义写下来。并思考为此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写完之后4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在班级中分享。(20min)

教师总结:生命可以有很多的意义,爱自己、爱家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等等。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赋予生命积极的意义。

5,播放歌曲《怒放的生命》,在幻灯片中打出歌词。用音乐的力量感染学生。

第三篇: 初中生生命安全教育活动方案3篇

初中生生命安全活动方案1

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校园暴力及其常见的表现形式;

2、了解校园暴力的分类及表现;

3、懂得校园暴力的危害。

教学重点:

校园暴力的危害

教学过程:

【前堂知识回顾】

1、为了解决同学之间矛盾和冲突,一般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问题?

2、避免与人发生争吵的方法有哪些?

【新授】

近年来,“勤奋好学,努力向上”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这一主流相悖的暗流,校园暴力就是其中之一。

1、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发生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由同学、老师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或财产实施的达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行为。

2、校园暴力的常见表现形式:

以强欺弱、辱骂、殴打、恐吓、敲诈和勒索钱财以及体罚等,

举例:

肉体伤害:如打架、欺负弱小同学。甚至伤害老师。

校园凶杀:马加爵

校园抢劫:如高年级或辍学在家的在校园周边对弱小同学实施的一种以价钱为接口的抢劫行为。

校园性侵犯:此类暴力一般多发于团伙,表现为对女同学的性方面的侮辱。

校园黑社会:校园暴力越来越集体化,而更多地带有黑社会性质。如帮派、收取保护费等等具有组织形式的校园暴力。

3、校园暴力的分类:

分为硬暴力和软暴力。

拳打脚踢、勒索抢夺等属于硬暴力。

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语言攻击等属于软暴力。软暴力的表现形式:侮辱谩骂、乱起绰号、揭短取笑、推举“最差”、孤立冷落、怀疑诬指等。

4、校园暴力给学生、学校和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给施暴者和受害者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校园暴力在很多受害者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但是,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施暴者的危害:

(1)、走上犯罪道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都走上犯罪道路。学生李旭亮的例子。

(2)、社会遗弃。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最后仇恨社会,危害社会,最终被社会遗弃。

(3)、“捷径”意识。喜欢畸形发展道路,做人不会脚踏实地,难以感受到小成功的激励。最后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

受害者的危害:

(1)、肉体损伤或者残疾、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

(2)、使受害者更加懦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

(3)、痛苦。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可能一辈子也挥之不去!

5、七类学生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1)、发型、衣着怪异者;

(2)、有吸烟、酗酒等恶习者;

(3)、思想变态,心理扭曲者;

(4)、常在校内拉帮结派,勾结社会闲散人员者;

(5)、没有学习兴趣,成绩地下者;

(6)、学习生活中,感觉压力大,无处发泄者;

(7)、单亲家庭,父母疏于教育者。

有这几种情形的学生要注意,虽然现在可能没有实施校园暴力,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改正心理、行为上存在的问题,一定会走上违法甚至是犯罪的道路,到时候,悔之晚矣!

【课后思考】

1、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有哪些常见的表现形式?

2、校园暴力给学生、学校和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初中生生命安全活动方案2

教学内容:

积极交往

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了解青少年交往的主要对象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意义;

2、懂得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

【前堂知识回顾】

1、假如有人引诱你吸毒,你应采取哪些具体的拒绝方式?

2、为了远离毒品,青少年应做到哪几点?

一、积极交往和谐相处

(一)与他人和谐相处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1、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

同学、老师和父母

2、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意义

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排解压力,使我们的生活更愉快,精神更振奋,身体更健康。

解释:中学生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将会使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使你学到许多新知识。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交流信息,还能交流思想,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狼孩”之所以智力低下,并非遗传所致,而在于她脱离社会,没有与人交往所致。

(二)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正视问题。

2、多沟通、多交流。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3、心胸宽广,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宽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4、真诚地对待他人。

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5、发自内心地多赞美他人。

6、敢于说“不”。

补充:消除依赖感

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象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

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就需要我们中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具体的来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力争使自己处于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从而更好的学习、生活。

【活动天地】

反思一下,你自己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交往和相处时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布置作业】

1、青少年交往的主要对象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2、中学生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中生生命安全活动方案3

教学目标:

1.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有哪些?

2.面对求助者,我们要注意哪几点?

3.如何小心被拐骗?

4.如何应对被拐骗时的情况?

预习环节:

1.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有哪些?

2.面对求助者,我们要注意哪些?

3.该如何提高防范意识,防止自己被拐骗呢?

新授:慧眼识骗术

1.活动天地

你能说出课本第24页各图所反映的欺诈现象吗?你或你的家人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们是怎样处理的?

2.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

(1)故意丢下钱财,检拾后强拉你分钱,再伺机拿走你的钱财;

(2)利用假外币骗取财物;

(3)利用易拉罐中的假中奖凭证诈骗钱财;

(4)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谎称中奖等骗取钱财;

(5)算命骗钱;

(6)假道士、假和尚、假尼姑以送“平安符”保平安为由,骗取钱财;

(7)给家属打电

话,谎称家人在外遭遇车祸急需汇钱治疗;

(8)虚构事实,制造假象,以诉说自己的所谓苦难遭遇等方法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和施舍;

(9)冒充领导、专家、演员、名人或其亲属,或假借亲戚、老乡的名义诈骗钱财等。

3.案例

推销“香港债券“

4、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骗本领

(1)克服自己的贪念,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理,也不要听信旁人的起哄和劝说。

(2)与别人聊天时,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要注意防范主动接近你的陌生人。

(3)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各样的诈骗行为,无论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或他人被骗,都要及时报警。

5、专家在线

当我们想帮助救助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核实和查证救助者的身份;

(2)可以要求救助者到公安机关或者救助站救助;

(3)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和相关证件,不要将它们交给救助者;

(4)不要轻易带求助者回家。

6、活动天地

如果遇到下列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布置作业:

1.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有哪些?

2.面对求助者,我们要注意哪些?

3.该如何提高防范意识,防止自己被拐骗呢?

第四篇:普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一阶段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普格县中学语文教研组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教育是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舞台。自2015年3月以来,我校语文教研组承担的省级重点课题《凉山彝区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的子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在州教科所总课题组、在县教科室及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和既定计划完成了预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更好地总结既往,开拓未来,特将课题第一阶段研修情况总结如下,不足之处,尚望雅正。

一、课题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一)、 生命教育的宗旨在研修中确立

在课题的申报及开题后的研修中,我们多次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和研究课题方案,制定了课题实验开题报告和课题研修制度,目标明确,论证充分,措施得当,符合我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是指导我们搞好研修的依据。同时,还制定了详细,针对性强,操作性较高的课题实验第一阶段计划。

在研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原则,尊重生命科学,尊重教育科学,以生命教育核心理念为语文课程教学科研的依据和延伸,以改革发展中凉山彝区特有的地域文化为人文背景,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以构建并完善凉山彝区高中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生命质量、生命价值体系为目标,以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进行了开拓性探索。经过近一年半的探索和研究,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方法已初步渗透到我校语文教师日常教学环节中,融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 二)、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学习中提升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便及时制定了课题研修制度,规定了两周进行一次课题理论研修交流会,加强学习与研讨,及时向老师们通报总课题组及国内相关研修的动态,加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与认识,并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让学生的生命质量和语文素养切实得以提高”为理念指导实验组语文教学工作。课题组先后组织了语文教师生命教育通识性培训会、课题组成员专业化课题培训及研讨会等等。在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中,全体成员理论得到充实,理念也得到了提升。在撰写培训心得的同时,课题组的成员结合凉山彝族地区学生的特点对进行课题研究中的种种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促进了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学习方式:

1、规范式学习。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前提。在研修中我们坚持了两周一次课题理论研讨的制度,邀请了县教研室的刘良富老师、校领导为我组成员进行了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及课题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通过互联网等形式,精心筛选了一批生命教研理论文章,由课题组成员轮流担任主讲,集中学习了生命教育有关理论,使课题组成员了解了这个实验研究的意义、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知道了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参加课题研修,在学习过程中全体成员认真做笔记,积极讨论,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2、自学式阅读。通过给老师划定自学篇目,规定学习任务,让教师摈弃浮躁的心态,沉静于阅读的海洋,在阅读中充实基础理论知识,这是我们提倡自学式阅读的初衷。一学期来,课题组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专业书籍,理论素养有了提升,文化素养得到了积淀。有些教师宽泛阅读,博览群书,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教育智慧也不断呈现。

3、主题式论坛。在每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中,理论学习与主题讨论是交错进行的,每次论坛都由课题组长拟定一个话题,指定主持人。然后由教师搜集网上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上学期,我们分别围绕“教育的目的——尊重生命”、“如何挖掘高中语文学科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凉山彝区高中生的生命价值观”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本期的话题是“在语文课上进行生命教育的措施与方法”、“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语文课上进行生命教育应注意什么”、“语文课堂上生命教育的实效性”等话题,通过这种沙龙式的主题论坛,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了互动,促使大家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迈进。

三)、生命教育在课程中落脚

限于条件,虽然我校目前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课程,学校领导在开题会上提出“将生命教育拓展到其他学科,并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建议也未得以落实,但将生命教育渗透在语文的教学环节中却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们认为在课程中体现生命教育是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资源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梳理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章

1、直接写对生命看法的作品,通过阅读文章领悟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如《沁园春·长沙》、《小狗包弟》、《老人与海》、《哈姆雷特》、《热爱生命》、《荆轲刺秦王》、《记念刘和珍君》、《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苏武传》、《张衡传》、《狱中杂记》等课文,都是极好的素材,这些文章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活着应该有梦想为民族、社会、国家作出贡献,这是人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和内涵。

2、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项脊轩志》、《归去来兮辞》、《逍遥游》、《滕王阁序》、《祭十二郎文》、《囚绿记》、《再别康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雨声》、《念奴娇·赤壁怀古》、《哦,香雪》、《装在套子里的人》、《归去来兮辞》、《赤壁赋》、《拟行路难》等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命存在之趣,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3、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关注。如《兰亭集序》、《飞向太空的航程》、《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游褒禅山记》、《宇宙的未来》、《作为生命的社会》等作品。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怀人类的生命,还要关怀其他物种的生命,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二)开展生命教育课堂活动

4、根据凉山彝区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进行生命教育,如通过课前小演讲、应急救灾演练、急救知识讲座、医院就诊感悟、参加亲友殡葬仪式、祝贺小孩出生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程度,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体验。

3、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载体,有效开展了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如:杨凯老师在教学高中必修三《孟子二章》的时候,通过在咬文嚼字中品味生命的内涵和意义,再如陈籽莉老师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在朗读、体会文本中有机地将生命教育渗透。敬玥老师在教学《小狗包弟》时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反思;胡蝶老师在执教《登高》时对诗圣杜甫及中国历代哲圣人生观的比对等。

1、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文明课间”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为活动拟写倡议书、公益性广告词等活动,为创建学生积极向上、强身健体的平台呐喊加油,使学生在参与各种阳光体育活动时,不但强健了体魄,养成了阳光心态,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语文教学课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了一些生命教育的小专题教育,例如,如,在语文课堂上配合学校,进行了地震应急、火灾应急演练等紧急事故应对演练,教育学生要镇静应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学会在各类自然灾害中逃生。其余老师也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了交通安全、建筑工地安全、课间安全、家庭安全等教育,以及学生积极预防意外伤害事故、流行性疾病,拒绝不良嗜好与习惯等教育。通过活动,教师不止是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保护生命的措施,还要不失时机地时时告诉学生,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她;年轻的生命承载着人类的未来,我们要重视她;最大的生命长度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我们要保护她。

5、利用各种手段或途径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从图书馆、网络等多方面获取生命教育信息,这样内容更充实、形式也更多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把全县的山地河谷、高山峻岭都作为学生体验自然生命世界的场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此外,还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更新生命教育的手段和内容。

6、协助学校创建了普格县中学学生心理辅导室“知心话,悄悄话”,由特邀的课题组成员,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张翠萍老师承担心理辅导师,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解开心结。引导学生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并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

(三)生命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渗透

1、开发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使之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参加生命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2、合理利用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可体验的情景下了解医院、殡仪馆,组织学生了解彝风彝俗;重走红军路、参观红军树纪念碑;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护下登临螺髻山,畅游大漕河,五彩湖寻幽,玛瑙洞探险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认识健康对于生命来说的重要性,思索生老病死,接触大自然、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从而使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升华。

3、“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和采访自己亲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回家给弟弟妹妹做一次小老师,感受老师的辛苦;让学生当一天家,感受父母的关爱;让学生陪爸爸妈妈做一天的农活,感受劳动过程的辛苦。教育孩子懂得: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

四)、实施方式

1、在阅读教学中感悟生命的灿烂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阅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深深渗透进入学生思想意识的深处。

(1)充分利用节假日及早自习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感悟生命的灿烂。当学生高声朗读《老人与海》的时候,“不屈于命运的安排”的思想激励着他们的人生斗志;当学生诵读《动物游戏之谜》时,他们了解到人类在关照自己生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善待大自然的其它生命;当学生读《包身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时候,他们会思考:关爱生命不仅是关爱自己的生命,更应该表现为关爱他人,尤其是弱者的生命。

(2)适时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 如学生在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应引导学生读出哈姆雷特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由于自身的人格缺陷——性格的孤僻脆弱和行事的优柔寡断,正是造就其悲剧的主观原因。学生感悟到这一点的时候,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直面人生、直面挫折的坚强。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反复品咂中,学生不仅品味了主人公坎坷多舛的悲剧人生,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洗礼。又如在赏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应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爱"、"美"和"自由"的热切向往以及失去之后的痛楚与无奈,只有达到诗人这样的思想境界,生命才能放射出如火的激情。在如在阅读《荷塘月色》时指导学生感受那贮满诗意的荷塘月色的朦胧之美,让学生认识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多么美好,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价值,又增长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意识,收到了很好的生命教育效果。

2、在教学设计环节中诠释生命的意义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如能用最精巧的环节设计、精炼优美的语言点出文中展现的生命魅力与人性光芒,往往更能使学生理解美文的精髓,又能恰如其分地诠释生命的意义。

如在《老人与海》教学中,我作了这样的拓展设计:你能不能结合所学列举其他“硬汉”式的人物?探究圣地亚哥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价值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列举古今中外硬汉的形象:茨威格笔下的探险者;“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的唐雎;“龙泉三尺书千卷,方是人间一丈夫。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李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引导学生剖析他们不苟且,不油滑,不世故,不屈不移、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胆有识的优秀品质。

又如敬玥老师在《小狗包弟》一课最后环节“认识自我”的设计: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

富有哲理而又具有振聋发聩效果的语言,如九天飞瀑般的冲击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沉浸在生命的反思中。

3、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引入生命教育的素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可贵与可敬。

(1)有意识引导学生写作有关“生命”的题材作文

凉山彝区的高中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太深刻,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凉山彝区学生的生命意识又显得相对脆弱,可拓性强。从作文现状来看,学生作文题材普遍狭窄,而生命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过程等。把有关生命问题的题材引到作文教学中,既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作文题材,又能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一举两得。

如指导学生撰写自我小传,包括已有的经历和对未来生命历程的设想,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苦闷忧伤,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让学生把写作当作倾吐心声、舒缓压力的“减压”活动。教师还可从中发现学生的种种细微心理,对学生的心结及时化解。另外对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要给予鼓励欣赏,让学生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又如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或读后感——学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让学生仿写《假如生命还有三天》、《假如还有三天就高考》等;学习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让学生从人生苦短光阴易逝角度写一篇读后感,借此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志存高远,不要虚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2)坚持要求学生写随感日记

指导学生在日记或随笔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也可以锻炼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学生通过记叙成长足迹、观察校园生活、唱响青春旋律、思辨社会人生,会感到生活因感悟而更精彩,人生因日记而更美丽,对优秀日记除了在课堂上点评外,还可结集刊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在作文讲评和批改中提升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作文讲评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反馈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写的作文中有关生命教育意义的语言与素材进行点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讲评和批改中真诚的与学生交流意见,真正的解析出学生想在作文中表达出的情感。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技巧,为学生选材提供了素材,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把生命教育滋润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

4、开展多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 (1)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要有“大语文”的观念,将学习语文知识的微观学习中解脱出来,关注生活和内心体验。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如屈原、司马迁、鲁迅、冰心、高尔基、海明威等,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极好题材。教师可以列出书目,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能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去感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挠精神,去寻找安徒生笔下的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去感受保尔坚定的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多渠道、多方位地创设生命学习环境,营造生命学习氛围。

如主题黑板报、手抄报评比,以“关爱生命”为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个个灵动集体的精神面貌,彰显生命的活力。

如主题班会活动,以“珍爱生命为荣、轻视生命为耻”、“珍爱生命,快乐成长”、“成长没烦恼”等为主题,真正使班会课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宣泄情感、感悟生命的舞台,点燃学生们生命的激情。如我班组织的一次“健康生命,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精心组织,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活着是多么幸福,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也提高了生命意识。

如主题演讲,学生们在倾听善待生命的感人故事时,也震撼了一颗颗纯真之心,提升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取向。

如主题征文和校园广播稿,在教师节开展“感恩老师”的广播稿的征集,“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全民阅读——我喜欢的一本书”等,通过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生命。

(3)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都有表达与交流活动,要求学生不要只是埋头读书,同时要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环境、关注社会,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板块渗透生命教育。如“直面挫折,学习描写”这一内容,我做了充分的利用,让学生通过总结自己高中学习的困难和挫折,培养迎难而上的品质。在小组内交流活动成果与活动体会,并推荐代表在“直面挫折”主题班会上发言,起到了很好地教育效果。如“感动心灵,善待生命”交流会,让学生去讲述感动自己的善待生命的事例,阐述对自己的影响,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发言稿,张贴在教室里,供全班同学阅读等。

(4)开展生命探究活动

如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陆蠡的《囚绿记》,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感悟四季之美,以“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为话题来谈天说地,体验人生的美好。学习过《老人与海》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体验老人战胜困难的豪情,增加生命的意义与境界的感悟。在讲《归园田居》和《望海潮》时让学生组织和参与“珍爱生命,绿色环保”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友善相处的意识。

二、健全课题研究网络管理,加强领头示范作用

由于广泛宣传,课题组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了共识。我们多次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及时总结研究经验,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

为了做好课题,课题组成员扎根于日常课堂,并定时开展公开示范课: 如2015年5月份陈籽莉老师执教了公开课《记念刘和珍君》,让学生从《记念刘和珍君》课文中找出写刘和珍的文字并思考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到“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的意识。

再如2015年10月刘汉芬老师的课例《故都的秋》(第二课时)拓展部分的导语:故都的" 秋",其实是郁达夫的" 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作者在文中所刻意表现的"种种衰亡的生命" 正好显示了作者对生命满怀感伤与哀怜的情感态度,并由此奠定了本文"悲凉"的情感基调。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由此自然引出:“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拓展生命的宽度呢?”文质兼美的语言拉近了作品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既能使学生通过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生命的反思,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启迪。

又如2016年3月杨凯老师的课例《孟子二章》全文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在这一课中,不但紧紧扣住孟子生命价值观这一主题。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还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进行了小练笔,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真正的可贵之处在于奉献,在于舍生取义。

2016年5月柳燕灵老师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反思战争对生命的摧残,结合南京大屠杀,深切感受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所有这些努力,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尽显了个性,在文本解读中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进行生命的飞翔和超越。让文本进入生活,让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教师提高了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提升了教育水平

1、学校与教师明确了语文教学与进行生命教育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关注学生素质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教师建设的一系列生命教育的教学环节,在注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又涵盖了生命科学观、生命情感以及生命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科研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一年半来,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探索、讨论学习,对生命教材的敏感性增强,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更强,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使生命教育真正“走进学校”、“融入课堂”。教师的责任心增强,教学理念发生转变,与学生建立了平等式的朋友关系,赢得了学生更多的爱戴。同时也激励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激情,不断总结新课程改革的经验,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成绩斐然,一篇篇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案例、反思如雨后春笋涌现。

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篇研究论文(案例)在校级以上交流、发表: 论文:

《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张翠萍2015年1月

《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教材利用举隅》陈籽莉2015年5月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刘汉芬2015年6月 《新材料作文中的生命价值观》杨伦刚2016年9月

《彝区高中生心理疏导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张翠萍2016年9月 教学设计: 孟子二章杨凯 老人与海杨伦刚

奥辛维斯没有什么新闻柳燕灵 记念刘和珍君陈籽莉 故都的秋刘汉芬 反思:

利用先烈事迹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陈籽莉 2015年6月 生命教育元素在语文课堂中的体现刘汉芬 2015年9月

结合当代学生实际进行生命价值的几点思考杨凯 2016年4月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点反思 ——以老人与海为例杨伦刚 2015年11月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柳燕灵 2016年5月

高中语文教材中中国古代先哲的生命价值观 杨伦刚 2016年10月

2、课堂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生命的关怀。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为人师表者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帮助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这种教育至关重要。”生命教育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爱具有本体价值。我们要求所有参研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3、在生活中进行生命教育。生活是生命的存在的状态,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命。教师有安全地、健康地、快乐地、有尊严地、负责任、有爱心的、有创造性的生活。给学生以榜样。

(二)学生树立了生命的意识,增强了生命的体验,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1、关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通过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观察、调查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特别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身体及成长过程,体验身体各部分的独特功能。在获得对各种生命现象及自身认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珍惜生命的意识和态度,并获得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要好好珍惜自己,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认真地去做每件事情;在了解母亲生育我们的时候所经历的痛苦后,要好好对待母亲,理解母亲的唠叨,理解家长的期望。

2、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建立起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学生的精神自由,个性得到飞扬,充满信心和快乐,更乐于主动学习并参与学校的活动,提升了生活质量。

3、构建了温馨课堂和阳光班级

课堂教学充满了师生平等、生生友爱的教育氛围,教师课堂教育行为更加规范得当,学生获得自信,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温馨平等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和带动其他方面特别是班级管理的发展。试验班级旷课、打架、抽烟、喝酒等事件明显减少。

四、课题研究遇到的困惑及问题

1、研究的课题对生命教育的理念、理论、做法、措施等了解甚少。

2、生命教育相关的资料非常少。

3、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各学科之间缺乏前后的联系,相对比较独立,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生命教育,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五、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一)由于条件限制,研究对象只选取了课题组成员5位主研人员所带的十个班级,不足全校所有班级的四分之一,范围不够广泛,加上普格县只有一所高中,课题缺乏经费,也没有形成校际间的良性交流,某些数据缺乏对比性,有待日后进一步探索。

(二)生命教育不是阶段性教育,而应是终身教育

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处在动态的环境中,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生命教育要长期开展下去,我们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各个领域。

(三)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支持系统

生命教育是全方位的,是依赖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家庭对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组成部分。只有三者结合才能为开展生命教育创造更有利的现实条件。

(四)高中生特定的身心发展规律,凉山彝族地区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等主客观因素都导致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在遇到极端个案时如能及时的干预,可能会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在“三个创设”上下功夫:创设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辨别真伪、是非、美丑中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和在此基础上的生命道德伦理观;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让激动人心的生活波澜壮阔地展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没有围墙的生活教育中,拥有更多次”终生难忘的回忆”,在心灵震撼中经历他们的青春年华;创设感悟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把曾经受过的影响通过体味、回味,上升到一个新的、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在与同伴的分享中使感悟得到强化,学校把生命教育具体化为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不仅有许多欢乐,还有激情澎湃的时刻,又令人感动的细节,久久不能忘怀的经历。体验生命历程,感悟人生道理,唤醒生命意识,激扬人生目标,做大写的人,做大器的人。

反思课题研究过程,计划性还不够强,对一些活动没能及时做小结,还有部分资料整理不及时。课题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但课题组成员会继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巩固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下去,让生命教育成为每位教师工作的思想,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爱生活、爱生命、并自觉去追寻生命价值的人。

六、后期课题需要做的事情

1、从机制上保障,推进“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2、从经费上保障,确保课题的实施

3、从科研上引领,拓展“生命教育”实施渠道;

4、从平台上构建,丰富“生命教育”实施载体

5、给课题再次定位、研究的具体方法等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得到专业化的发展。

6、整理提炼出本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

7、尝试课题与其他学科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结合;学校课堂生命教育与社会家庭生命教育的结合,以及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总结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深深感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往往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成长于这种环境的青少年很难有一种人文的自觉,很难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与成人相比,青少年的心理更娇嫩、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产生心理疾患的比例更高。有的孩子不懂得生命的宝贵,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凸显了“生命教育”的缺失。课题组认为,与知识教育相比,没有什么比“生命教育”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的希望和未来。 在课题管理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对课题实验都做好了收集、整理材料的准备,并建立了课题项目的档案。今后,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会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继续努力地实施研究,规范课题管理,使课题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化,增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普格县中学《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组

执笔:杨伦刚 2016年10月20日

第五篇:高中生优秀作文:生命的需要

高中生优秀作文:生命的需要

种子正在发芽,它拥有的是滋润;小河在欢唱,它拥有的是大地妈妈温暖的怀抱;花儿在艳阳下绽放,它拥有的是土壤的呵护。万物生灵需要它的陪伴,它的物质所予。对于作家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更需要的是书本中的知识食粮。

我们生命的需要什么?

花儿要绿叶的陪伴才会变得娇艳怡人。我们的成长也要有自己的绿叶,心连心,根连根,枝连枝。我们经常嘻嘻哈哈,一起流泪,互励奋进,一起闯过学习中的坡坡坎坎,穿越在古今,那是因为我们常聊一些精彩的历史事件或现代的杂志新闻。总之朋友就是我的笑容,她就是我的欢乐。

欢乐也充实不了生命。一个人独自在飘雪中漫步,寒威刺骨,此时我需要的是温暖。我的温暖来自哪里?来自我温暖的家庭,我的亲人。记得一次,我发高烧了,母亲在我枕边整整守了一夜。那是早上才知道,她脸色憔悴,还没有来得及从无怨的倦意中醒来。偶然发现,那青丝中掺杂着悄然为我而幻化的银丝。淡淡的,但我看来还是如此刺眼。生命的需要是无私的关爱!

我的父亲从小就很疼爱我,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一次,我的英语成绩在班上考得比较突出,他对我并不引以为豪,而是时时提醒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他总是变着法子鞭挞我骄傲之心。我一直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成长,小时候,他们总是把好的东西让给我,留给我,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我的家人就是我的温暖,他们就是我的幸福。

平时生活的物资需要,也不能铸成我生命的护栏。种子的萌发,的确,它需要水、阳光、温度,但它更需要自身的努力,自己顽强向上的精神,这样才能健康成长。而老师则是我们积极向上的助推者。

老师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甘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润泽着我们的灵魂。默默地奉献自己,传授自己的毕生所得,把精彩的青春典当给了教育事业。

生命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而更重要的东西是快乐、幸福、知识、关爱、奉献……我正努力地追逐着这一切!无私的奉献,才是我生命的真正需要。怒放的生命,正不休地迈向辉煌的殿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作制度自我检查下一篇:各种遗传方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