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叶圣陶杯优秀作文

2023-02-06

第一篇:高中叶圣陶杯优秀作文

“叶圣陶杯”作文

行走:思想的轨迹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二

计兴辰

精彩指数:★★★★★

获奖等级:高中组决赛一等奖

名师点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是我们重要的写作题材。旅行,是获取这类题材的最佳机会。在旅行中,我们常常会受到震撼,获得灵感。本文作者记叙自己去海南,游三峡,谒访青海寺庙,追寻华夏文化,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行走”的经历和感悟,写得大气、深刻。

自从那位三闾大夫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震撼华夏的呐喊后,中华民族懂得了“行走”不再是指空间的位移,更是指思想轨迹的延伸。

我懂得这个道理是在我读完了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和《千年一叹》之后。我从来没有想到游记竟然能写得如此广博、沉重与沧桑。我明白了,他不仅在旅游并且在思想中遨游,在旅游中获得真知,感悟人生。想想以前的旅游经历,我不禁心生惭愧,去泰国只记得骑过大象,去海南只记得喝椰子汁,去上海只记得有个外滩和东方明珠。我没有从旅游中提升思想的感知,更别说像苏辙游历四海而养其浩然之正气了。我决定我以后要换一种方式来行走,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行走。从那以后,我的心便同我一道踏上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华夏文化的追寻,对各民族人文情怀的感悟的道路。

从关外的北国故乡出发,一路向南直奔琼州——华夏文明的南端。初登海南岛,当别人畅游天涯海角,尽享亚龙风光时,我已默默拜谒了我心中的圣地—五公祠。这五位唐宋之际主战的民族英雄,在奸臣的挑拨排挤之下,逐一被贬到满目荒芜,尚未开化的琼州这个弹丸之岛。煎熬的不是肉体而是灵魂,金人蚕食着南宋的疆土,社稷危亡却自己无能为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许更羡慕“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杨炯,因为他虽地位卑微但还有为国效力的机会;他们也许更羡慕“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孟德,因为他虽年迈,但仍然有实力去一统中原。而他们只能独居孤岛,望着魂牵梦绕的对岸。漫步五公祠,我不敢喧嚣,只有轻声,唯恐惊动他们不朽的灵魂。

转而西进,踏入蜀地。在三峡大坝蓄水的前一年,我匆匆踏上了末班船,对其作了最后的一瞥。夜晚登上甲板,吹着习习晚风,三峡全然不似天明时的咄咄逼人,抬头仰望而呼吸急促,此刻的她宛如一位温润的少女。也许只有此时,我才能理解三峡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当这中国人传统思想中最神圣的两种事物有机结合为一处胜景,心底里文化的认知就自然而然地接受、喜爱并折服于它,感受水的智、山的仁。没有了山的三峡,就没有了脊梁;没有水的三峡就缺少了灵动。三峡之美,亦静亦动,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也诠释这千载的华夏文明。

西北挺进,登临高原,迈入青海塔尔寺。这座毗邻唐蕃古道的藏教寺庙,从宗教的意义上讲,据说超越布达拉宫的地位。酥油花是其三绝之一,只有最虔诚的信徒才可以制作完成。十二月是高原最冷的月份,艺僧们担来冰冷刺骨的雪水,对着酥油,把两手缓缓放入冰水中。冰透肌骨的寒气直逼胸腔,可他们没有锁眉退却,他们希望尽快将手温降下来,因为只有零度的双手才能将易融的酥油雕饰成花,才能用赤诚之心和灵巧手指与酥油对话,与佛祖交流。听寺内僧侣介绍着“制花”过程,凝视眼前锦绣的酥油花,我瞬间被一种叫信仰的东西震撼了。

这种信仰不再宗教,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品质----坚韧、顽强。为了这种信仰,为了国家的复兴,他们身体可以达到冰点,他们可以烈火焚身。危亡关头,每个华夏子孙都会 1

挺身而出,撑起一片天。无论在南海之滨,还是在散发清闲气息的巴蜀;无论是战火的过去,还是汶川地震的当代。这群人都顽强坚韧着。正因如此,这个民族历经沧桑而日益坚挺。

感受着这气势磅礴、坚忍顽强的中华民族之魂,我会一路前行,没有目的,只为脚下的每一步„„

成长路上爱的轨迹

贵州省瓮安县瓮安中学高二

精彩指数:★★★★★

获奖等级:高中组决赛一等奖

名师点评: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温馨的港湾,父母的爱是我们人生之旅开始的风帆。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爸爸”对“我”成长路上的呵护,以一个孩子天真的感觉赞美了父母的神圣力量,写得饶有风趣。

我想,一定有什么,也是我所不能了解的。这不仅仅是席慕容的疑问,也有我,对爸爸的感谢。

总记得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每当我头晕目眩,浑身无力时,爸爸会变出许多颜色不一的“糖”,然后告诉我吃下去再睡一觉就不会难受了。很神奇,让我睁开眼睛之后,就真的不难受了。我在床上滚啊滚,被子上有清香的肥皂的味道。爸爸走进来时,看见他格外高大的身影,显得十分神奇。

爸爸究竟给我吃了些什么呢?

也记得在我把玩具鸭子的冒险旅程转移向下水道时家里的厕所发生了难得一见的波涛汹涌。而自己则从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害怕,最后“哇”的一声哭出来。爸爸闻声而来,看见以后哈哈大笑。把我推出了门外,自己在里面叮叮咚咚一阵鼓弄。记得当我再次进去的时候,一切就恢复原样了。

爸爸是给下水道讲了些什么呢? 哪怕是最亲近的爸爸,也有着他不能让我知道的小秘密吧。童年里那些闪着神秘色彩的往事,像美丽而又轻巧的泡泡,晃晃悠悠地飘在生活里。直到有一天,看《魔法阿妈》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爸爸也会魔法呢!

当时的震惊,不亚于第一个发现国王是驴耳朵的人了,所以爸爸一定会很多咒语:有让我不难受的咒语,有让下水道听话的咒语,还有让我不懂了的变形金刚“复活”的咒语„„

爸爸又太多我所不了解的“神奇”。

在魔法师的魔法咒语里,我健康快乐地长大了。作业本破了一个口,没关系,魔法师会修;水龙头坏了,没关系,魔法师有办法;电视机图像不见了,没关系,魔法师有咒语„„可渐渐地,我却发现,岁月漂白了魔法师的头发。我想,在爸爸坐在理发店椅子上等待理发师也用魔法把他的头发变回从前的时候,他一定想说,其实用不着,我自己就是魔法师。 可是他什么也没说,看着我和妈妈,脸上笑出了岁月的痕迹。也许是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努力搜遍了脑海里的咒语,有我的,有妈妈的,唯独忘了自己的。那一刻,他一定感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

爸爸的前半生,一定骑着扫把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然后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有一个孩子因着他魔法师而更好地存在。于是他停下来,开始学习新的咒语:

怎样让宝宝不生病;怎样让早餐更有营养;怎样将数学讲解得更详细;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修好播放动画片的电视机„„这些咒语他日日温习,渐渐忘记了那些拯救世界的魔法。

爸爸的魔法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减弱,终有一天会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吧,然而他已经把他最有用的咒语交给了我:给生命以不断前进的勇气。也用最多的魔法让我牢记:家,是我永远的港湾。

我的魔法师用最好的咒语守护着我。黑夜里,伸出手,把掌心跳跃的阳光送给我,让爱变成心里的力量和坦然。无论我走多远,无论成长的轨迹有多长,我知道,他永远是呵护我成长轨迹的魔法师。

让古老文明漾起新的回声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

精彩指数:★★★★★

获奖等级:高中组决赛一等奖

名师点评:闻名火炬代代相传,民族文化的根才不会枯萎,民族文化的树才会长青。作者由从小便对它“怀有莫名的好感”的“唱诗班”引发议论,有对历史的缅怀,有对现实的剖析,有沉重的思索,有深切的呼唤,他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历史的责任。

不知为何,我从小便对“唱诗班”怀有莫名的好感----诗是最为凝练精致的一种文体,歌是美妙的音符,二者相加的魅力可想而知。更何况诗者歌也,两者间本不应这么泾渭分明。

长大后,我从网络上找到了圣诗的音频,意料之外的是,教堂里纯粹的风琴声与千百教徒虔诚的歌唱的陌生,也许是宗教里的庄严让人不敢轻近„„也许,只因为其中所承载的并非我所熟悉、深爱的文明。

以诗为歌,自古有之。不知是谁第一个想到为音乐配上文字,于是便有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了“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有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一个又一个时代就这么踏着琴钟瑟鼓的节拍,吟着平上去入的文辞来了又去,一段又一段文明便也在历史的洪流畔、时间的险峰间,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回声。

随着光阴逝去,诗词曲间渐渐有了分明的界限;《乐府》虽一路流传了下来,其曲谱却已如明日黄花,无处寻觅。再往后,绝大部分,词和曲也失去了旋律,只留下一个个尴尬的词曲牌与一段段美丽迷人依旧却倍显孤独的文字。每次读到它们,我在迷醉之余总有许多遗憾挥之不去——若是属于那段文明的诗歌不曾缺失,该有多好!只可惜时光无法回溯,诗已唱不得,所余唯有三叹;那个红牙拍板歌晓风残月、铁板琵琶唱大江东去的时代,毕竟已经远去了。

让人欣慰的是,在被城市与现代文明一再索取、轻视甚至淡忘的乡村,一些以诗为歌的音乐还以最古老、最真诚的形式,在黄土地之上口口相传。在所谓高度发达的现代生活中,那些时代的回声虽然微弱却不至断绝,正以艰难的方式延续。

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仅仅是千百首音乐,还是一种与商业与躁动无关的以诗为歌的精神?我们到底遗忘了什么?仅仅是时代的回声,还是一种找寻历史的足迹并将其妥善保护的意识?纵使时间是种不可抗力,铭刻在巨石上的记忆总有一日会被它打磨殆尽,但总有一些东西可以也应当由心灵代代传承。

打开广播,那么多停顿不当发音不正的“古诗新唱”教人不忍一听。可不可以放慢脚步,放下利益,用真诚而美丽的心境找回那些时代的韵律?可不可以离开键盘,用笔和纸去写下走过千百年的汉字,谱写属于这个时代、这段历史的旋律?„„

多想以诗为歌,以曼妙的文字与音符唱出对自己所熟悉并热爱的时代的感动;愿用心灵去创造、保护并传承那独特迷人的文明的回声。

第二篇:圣陶杯作文:面对失败

面对失败

李贵星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

一个人的一生总是有或多或少的失败伴随,否则他的人生将是不完美不真实的。我们不想失败我们不愿意失败,可就是那一次次的失败让我们更加成熟、更加睿智,距离成功也越来越近。我不喜欢失败,却不害怕失败。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一个自信的人。他读大学时,曾接连两个学期考试不及格,无法毕业,只得退学,但是他没有消沉,他相信自己,认为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的大作《战争与和平》、《复活》问世了。假设当初他自暴自弃,不正视失败,世界文坛就会少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可见,自信是人的最珍贵的品质之一,它在一个人的前进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雨果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对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素有“发明大王”美称的爱迪生,他发明的东西2000多种,别看他发明的东西多,难道在这重重危险的过程中,他试用了1000多种材料实验,失败过无数次,这才有了电灯。小时候有一次,他的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每人做一张板凳,当老师看到爱迪生交上来的那张板凳的时候,嘲笑道:“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差的板凳吗?”爱迪生说“有。”然后他把前两次的板凳拿出来。假设当初他无法直视自己的失败,轻言放弃,照亮黑暗的电灯就不会被发明,人们生活不会因此而变得美满,他的事迹就不会为世人所赞颂。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可以战胜它却在它的面前胆怯了。面对失败,我们首先应该战胜的是我们自己。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是无所畏惧的。让我们抛开自卑找回自信吧。自信的人永远不甘心失败,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一点点不甘心,一丝丝的希望,就是生命中奇迹的起点啊。

第三篇:叶圣陶杯

“叶圣陶杯”全国小学语文教

学论文大赛

题目: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

研究

作 者:王玲玲

工作单位:荒地大后沟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5903348801

完成时间:2012年2月

摘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认识;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这种大综合性学习单元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课程教学的惯性、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相关评价办法的滞后,很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实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惑。从本校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存在着不少误区,或是草草走过场,或是活动大杂烩,或是上成知识传授课,或是改为阅读习作课。“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毋庸置疑,“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对于语文教育乃至课程改革来说,其意义不可低估。

关键词: 综合性

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目录

简介 ………………………………………………………………...…...1 第一章 注意语文综合型教学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2第二章 避免把语文课变成综合性教学的融合课.................3

2.1在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4 第三章 运用综合性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5

第四章 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6结论……………………………………………………………………...7注释……………………………………………………………………....8参考文献………………………………………………………………........9

简介

语文综合性活动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家庭,要寄身于自然,要整合各方面学习资源,这是一项很烦琐的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学习单元教学时,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创新等综合性学习价值上,而是只局限于课堂读写之中,如通过《轻叩诗歌大门》,就让学生多背几首古诗,变成古诗文教学课;通过《漫游汉字王国》,就让学生识记一些识字知识,变成识字教学课。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1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生活教育理论”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坚持“教学做合一”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校从2009学年开始,依据“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教学模式”,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动,在研究中总结经验,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教学,必须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主要指向“过程”,关注隐性目标,关注长远目标。写作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构件更需要关注过程。在这一点上,综合性学习与作文有着共同的课程运行需要。我们要把综合性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与学生写作中积蓄、孕意、倾吐、发表的过程同一起来。既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亲历体验,又要引领学生选择题材、发酵情思、个性表达;使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成为写作的过程,写作过程也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2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语文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整个地球成了“地球村”,人类生活充满无限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期性,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而,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学没有走出“学科中心主义”的怪圈,比如,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把自己孤立起来;语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理念,使语文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第一章 注意语文综合型教学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 1.草草走过场

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像阅读教学课,没有具体的课文内容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和显性的评价要求,要组织完成两个星期的十多节课,确实有点困难。所以,很多教师不知道该怎么上好综合性学习单元,有些教师干脆把综合性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联系阅读材料进行一些问题讨论,压缩课时,蜻蜓点水,草草收兵。

2.活动大杂烩

语文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体现“做中学”、“玩中学”的学习方式。有些教师曲解这一宗旨,简单地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解为“语文课外活动”或,只重视成果的交流。有时整节课像是“文娱活动课”,活动的设计像是“节目单”,学生是“主持人”和“演员”,老师像是一个旁观者。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变成了活动大杂烩,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虽有“综合性学习”之“名”,却失去了“语文”这个“姓”。

3.阅读习作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安排了好几篇阅读材料,有些教师担心考试时会考到阅读内容,就实施保守教学,对这些阅读材料,不是当作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参考、辅助资料,而是简单地把一则阅读材料当作以往阅读教学中的一篇课文来教,使语文综合性单元缺失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互相勾连,如六年级下册的《难忘的小学生活》,每一课阅读材料都是一篇很好的写作例文,有些教师干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把综合性学习变成了习作大练笔。

4.知识传授课

语文综合性活动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家庭,要寄身于自然,要整合各方面学习资源,这是一项很烦琐的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学习单元教学时,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创新等综合性学习价值上,而是只局限于课堂读写之中,如通过《轻叩诗歌大门》,就让学生多背几首古诗,变成古诗文教学课;通过《漫游汉字王国》,就让学生识记一些识字知识,变成识字教学课。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生活教育理论”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坚持“教学做合一”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必须依据“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教学模式”,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动,在研究中总结经验,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教学,必须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3

一、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到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一)自主选择主题

三、四年级小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

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所以,在选题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利。如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第一版块“诗海拾贝”中,安排了6首诗歌阅读材料,从第一首的《诗经·采薇》写起,接着依次选取了唐诗《春夜喜雨》、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元曲《天净沙·秋》,最后选取了中国艾青和外国叶赛宁的两首现代诗,这六首诗是诗歌历史的缩影。启动课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对六首诗进行初略品读,然后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多个学习主题,如:各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中国古诗的历史文化、中国各代的著名诗人等。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主选择学习主题。

(二)自主选择伙伴

心理学表明:只有学生自己乐于探究,他才会用足够的热情和精力去完成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4所以,当学生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后,就要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活动主题、兴趣爱好、条件能力等,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培养合作意识。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王国》时,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汉字的演变”、“汉字的作用”、“汉字的文化”、“汉字的来历”等研究主题,打乱班级常规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组成活动小组。

(三)自主策划活动

这一阶段主要是决定“怎么干”。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学生就要着手制订活动方案。

五、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自主策划活动方案。如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中,确定“网络利弊的认识”这一活动主题后,可以让各活动小组研读教材提供的“活动建议”,讨论学习策略,自主制订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活动步骤、活动将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活动交流汇报的形式等,然后形成比较周详的活动方案。

(四)自主探究问题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自主学习贯穿始终,不仅在启动课要体现自主性,在活动过程中,也要体现自主学习、自我调控。如五年级上册《邀游汉字王国》启动课后,就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对汉字进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积累活动材料,感受中国汉字的文化。每一次的大综合性学习单元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整理分析自主学习的成果。如在进行《邀游汉字王国》这一活动的第一版块时,我们在2课时启动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而后,利用2课时时间进行合作交流,并且打乱平常的座位,让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互相展示成果,互相启发探究,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资料准备、思考方式、成果形成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共同发现问题,提出下阶段活动措施。之后,学生再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再利用2课时时间进行合作交流,使“自主——合作——探究”相得益彰。

孩子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个体,教师要彻底解开绳索,打破传统教育对学生的束缚,设身处地地走进童心世界,充分相信孩子。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充分展示、发挥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支持者、引导者,要卸下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二、让教师帮着想,帮着做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5所以,只有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让教师帮着想,帮着做,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得心应手。

(一)阅读材料与课外资料相结合

综合性学习单元中,每个版块一般都安排四五篇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只从属于综合性学习的需要和安排。因此,我们应该明确阅读材料所承担的任务和不同功能,要有针对性地用好阅读材料,可以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调整教材编排的顺序,可以把同一主题的几篇课文放在同一课时里阅读,但不能上成阅读教学课。如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的第一版块有5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把《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和《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放在同一课时教学,通过略读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信息传递方式;把《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在同一课时教学,了解电子信息的最优功能;最后学习《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明确网络的利与弊,为辩论赛奠定基础。

阅读材料虽是综合性学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学的中央,学习选文只是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的一个部分,还有大量的学习材料来源于课外。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把目光由教材转向生活,创造性地利用课外资料开展综合性学习,如在教学《走进信息世界》这一内容时,可发动学生去搜集更多的信息传递方式、网络功能事例等,以更多的课外资料来充实教材内容,使课本与课外资料得到有效整合。总之,在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从教材资源中去寻找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的结合。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以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为引子,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值得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探索方法,如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11篇阅读材料中,每一篇的后面都有一句提示语,教师就要抓住这些提示语用好阅读材料,让学生知道要叩开诗歌的大门,可以通过背五言、七言律诗,可以借助工具书读懂、赏析古诗词和曲,可以归类积累背诵诗歌,可以朗读体会诗歌的情和趣,可以模仿写写小诗歌等。

而实际上,这些只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起点,更多、更深的学习还在课外生活中。所以,教师还要以课堂教学为引子,引导学生走入图书室、书店、网络、家庭等,去读,去背,去赏析,去积累,去体会,去写诗,把课堂指导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诗文化的魅力。

(三)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在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应该起到一个统观全局的作用,要率先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活动兴趣,指导学生活动方法。

1.帮着学生选择主题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在选择研究主题时列举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涉及面很广,有的会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因此,教师就要起好主导作用,要指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要引导学生从小范围、浅内容去选题,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

2.帮着学生寻找伙伴

在学生自主选择伙伴过程中,总有一小部分被同学遗忘的学生,他们可能找不到学习伙伴。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更关注那些弱势的学生,要及时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伴合作,帮助这些学生找到合作伙伴。

3.帮着学生策划活动

给学生自主,并不等于放羊。放手给学生自由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盲目性与随意性。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策划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指导,要给学生提供活动计划样表,告诉其制订计划的方法。在学生制订完活动计划后,教师对所策划的活动计划要组织讨论和分析,要给予适当修正,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

4.帮着学生探究问题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关注,直接或间接监控,要关注每个学生研究了些什么,活动效果如何,有什么困难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让学生知道调查什么,记录什么,成果如何展示等。

三、让师生一起做,一起评

巢宗祺教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中指出,6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从需要出发,以课题引领,拓宽语文运用的空间;沟通语文与不同领域的联系,增进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整合,提高实际的应对能力;指向基本目标,争取多方面的收获。从这些价值可见,多元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必然结果,因此,评价就显示出了它的多元性。

(一)摒弃试卷看成果

在传统教学思想中,评价就是一张试卷,因为它是最简便也最有说服力的评价,人人都知道分数第一。但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不可能用一张试卷检测出学生学得的成绩,因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多元的,它的成果也是多元的。所以,语文综合性单元评价要坚持摒弃试卷看成果,可以通过活动汇报课,展示学生精心策划的课本剧、日常记录的日记作文、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精致美观的课件作品等。

(二)削弱知识重情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应用价值,以学生感兴趣的某一主题为学习研究的对象,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态度、健康的情感和综合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探究、自我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从这个概念可以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并非只注重语文知识的汲取,而是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的意识、精神、能力。所以,在汇报课中,“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唯一焦点,教师可以以星级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主意识、合作态度和探究精神等进行评价。

(三)轻视结果看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如何并非是一次成果汇报可以看出来的,而且不能凭一节汇报课来定论某位学生的成绩如何。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对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每次活动的态度等进行过程记录。通过过程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扎扎实实的进步。

(四)改变师评为生评

一直以来,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而且是评价的权威,学生往往被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这样的评价已经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而且,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的活动形式,会有很多东西是老师看不到的,也是无法评判的。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设计学生互评环节,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互评,相互提出改进意见。

陶行知先生提出:“必须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在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体验到的是什么,希望的又是什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形成更优秀的语文素养。

第二章 避免把语文课变成综合性教学的融合课

2.1在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认知——综合性学习应该给学生些什么

1、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体现综合性。

2、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过程”,凸现活动性。

3、给学生一个“协作的平台”,彰显合作性。

4、给学生一方“展示的舞台”,激发创造性。

二、实践——充分利用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

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是我校的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之间,还是与外校的语文教师之间,我们的协作教学有利于形成资源互补,构成丰富的动态的网络状的资源,每个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示范。例如,孙玉丽老师特长朗诵,每当举行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她总是主动承担指导学生朗诵的任务,其效果不同凡响。再如开展手抄报、书法作品竞赛时,我们就聘请校内的美术老师李光印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评审和点评。通过举办区教研活动,加强了十所中学语文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使我区的语文教师得到了动态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

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和各类竞赛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探险的利大于弊与探险的弊大于利”辩论赛、“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读诗词名著演讲比赛、运河文化手抄报比赛,市中区“运河之声”作文竞赛等,在活动过程中,在图书室、微机室时常都能看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资料的情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拉近师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根据不同的兴趣,学生要选择不同的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搜索查阅整理资料,合作展示学习成果,合作评改作文,合作办黑板报、手抄报,交流各组学习资料等。这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合作学习带来了成功的喜悦!难怪有的学生这样说:“学习的成功感不再只是独自一人的笑脸,她是小组中每个成员汗水的结晶,变成了大家成功的喜悦,甜蜜的记忆。”

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充满了温情和乐趣, 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家庭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音像资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如杨雁老师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时,就引导学生请求家长协助他们搜集整理李白在济宁故事。

2、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依托,补充了“走进名著”、“走近唐诗宋词”、“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等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童话寓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们根据该单元课文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补充设计了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自编的精彩情节和自导滑稽表演令人折服。通过综合性学习,师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可见,“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只有充分用好这个例子,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我们还学习了十三中郭丽娜老师的《黄河颂》综合性学习案例,分享了马翠丽老师的《探索月球的奥秘》,反思了十四中刘飞老师的《一节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反思》。总之,通过对这些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丰厚了我们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而且对我们的探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师生利用学校开通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校园网等网络技术资源,查找下载整合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引导学生收看百家讲坛、同一首歌、电视散文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博见多闻和勇于创新的栏目,指导学生在收看影视节目时,注意搜集优秀广告,以及积极向上、富含哲理的歌词,节目串词,并有意识的将其运用到写作和成果展示课中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和节目主持能力,又丰富了收视课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如我们在进行“走近唐诗宋词”和“走进四大名著”两个综合性学习时,从百家讲坛下载了康震副教授关于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的文稿、视频资料,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相关文稿、视频资料,我们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题实验过程进行数码影像图片信息处理,让档案资料建设更科学更规范。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查找、筛选、摘抄、整理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摘抄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这样通过多种渠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了师生的语文素养。

4、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面对同样的《走进自然》的综合性学习,孙静和刘宁老师是这样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组织学生到运河两岸“春游”,观察风景,讲述运河文化,诵读刘广新的散文《神奇的古运河》,听取《把熟悉的东西写得深刻点》写作辅导讲座,最后开展作文竞赛。这样,学生听了传说故事,读了散文,学习了写作体验,写了见闻感悟,拍摄了影像资料,留下了难忘的时光。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学生的怎么会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而且让学生获得了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人生观、价值观。

5、对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校语文学习资源包括文学社、图书室、校园文化环境等。这些资源的利用有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口头评讲作文、写字比赛、词语接力赛、警句收集等、手抄报、演课本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室、微机室、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语文学习资源的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6、社会性资源的开发利用

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可以此为资源,让学生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进而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经验——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1、亲情感化式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温情和快乐,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亲情感化式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生活化,把家庭资源引进课堂。其模式程序为五个阶段:师生共同确定活动课题→明确研究任务、要求和活动步骤→学生融入家庭,完成活动任务→展示活动过程→总结、评价。 例如:《献给母亲的歌》

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吟唱赞美母亲的诗词、歌曲,回顾家庭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母爱,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确立活动主题——感谢母亲。

第二阶段,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采用口头感谢、书信感谢、给母亲送礼物、帮母亲做件事等形式向母亲表达感谢之情。并把活动过程和心得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三阶段,围绕本组承担的活动课题,各人融入家庭展开活动。 第四阶段,汇总各成员的活动情况,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 第五阶段,采用多种形式赞扬母亲(唱歌、画画、办手抄报、写文章„„.),这些都是献给母亲的歌。

2、竞赛活动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你教我学”的线性关系,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单纯“学习者”,而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竞赛活动式的综合性学习模式最大优势正在于此。它的模式程序分为五个阶段:集体研讨,确立活动目标→兴趣分组,明确活动任务→自主合作,搜集整理资料→采用竟赛、辩论、讲演、办报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总结、评价。 例如:《探索月球的奥秘》

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共同选出活动主题——探索月球的奥秘。

第二阶段,学生自由组合分为四组,利用教材提供的三个网址,上网搜索摘抄关于月球的“起源,月貌,月食,潮汐,人类登月,神话传说,诗词,对联,谜语,成语,音乐”等资料,再利用课余时间整理资料,相互交流,并把这些题目制作成课件,每个小组拟出9个竞赛题目(3个必答题,3个抢答题,3个风险题)。 第三阶段,围绕本组承担的课题任务,各人展开工作。

第四阶段,由学生主持开展“探索月球的奥秘知识竞赛”。鼓励优胜小组。

第五阶段,以“值得回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话题进行写作,畅谈感受

3、角色扮演式

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和表演天赋,形象热闹的完成活动任务。其模式程序分为五个阶段:确立活动主题→兴趣分组,明确活动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完成演出任 务→展示活动成果→畅谈感受评价总结。 例如:《我也追“星”》

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偶像,引出活动主题——我也追“星”。

第二阶段,学生自由分组组合,每组由组长、撰稿人、表演者、后场服务人员等组成。组长负责全面协调、统筹全程(由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撰稿人负责编写剧本(由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表演者负责演绎剧本;后场服务人员负责与演出有关的一切后勤事务。各人承担自己的任务,但当需要帮助时,全组成员应予以支持共同编演出一场剧目表达自己对追“星”的看法。 第三阶段,分工合作开展工作。 第四阶段,展示演出剧目。

第三章 运用综合性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综合性学习需要一个相似匹配的文化伴侣

观照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为: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要使这一新型的学习范式能够活性地嵌入语文课程,就必须有一个可靠的依归平台,尤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平台、共生空间平台,嵌入语文课程体系的介质平台。作文课程与其具有最大的协和性和相似匹配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平台使用的内存配置和外展需求,推动综合性学习更好地融入语文新课程的整体网络体系,并聚焦关照其过程,物化成全其成果,使其得以有效地固着。

在新课程的平台上,习作可以从与综合性学习的相互卷入中获益。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中丰富的习作镜像资源和习作人文资源,从而优化习作学习环境,构建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习作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习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作文、用作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二、整合子课程创生课程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类作文

1、核心概念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再生课程资源。整合综合性学习和作文两个子课程,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性学习中的活性作文资源,生成以综合性学习内容为主要题材的新型作文范式。这种新型作文范式即综合性学习类作文。

2、类型梳理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分为:参观类作文、探究类作文、想象类作文、热点类作文、融渗类作文。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素可将综合性学习作文分为:问题学习作文、活动学习作文、观察学习作文、信息学习作文、研究学习作文、策划学习作文、展示学习作文、反思学习作文。

根据学习方式,还可将综合性学习作文分为:问题—解决类作文、观察—表达类作文、活动—探究类作文。

三、综合性学习类作文的课程生成策略

(一)作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整体设计

新课程提倡合作文化,我们的课程应该是合作课程。在合作文化的氛围中,我们只有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的作文和综合性学习必须彻底打破课程的封闭、孤立的设计,走出在结构上趋于封闭的教室设计、个人设计,与来自不同教室及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全面合作,将作文课程与综合性学习整合成一门课程,从课程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过程,从资源利用到教学评价,加以中观规划、整体设计。这样才能使语文课程的视域更加宽广,在课程的柔性碰撞中,在资源的有效融渗中,扩充课程共振合力,实现呼应的设计,同步的安排。在这个方面初中的语文课程作了较成功的尝试,小学语文课程亦可借鉴。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6“追寻人类起源”就作了整体性设计: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关于人类起源的新说法;“北京人”头盖骨下落的资料。第二阶段口语交际:讲述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讨论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交流人类起源之新说。第三阶段写作: (第一题 ——“人类起源概说”、“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神创论’可以休矣”;第二题——搜集资料之后,不应照抄照搬,应该在弄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加以表述;第三题——未来人的画像,画肖像,描写未来人的智慧和活动,描写未来人在那时的宇宙大环境里的生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只要围绕核心资源设计得当,整合的自然亲和度是很高的。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文性课程资源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程并不缺乏优质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的作文资源意识觉醒了,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独特优势资源,就能创生出作文课程的新的亮丽风景。

1、资源意识要“强”起来。综合学习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更大的亲和力。综合性学习的视域宽,课程触角多。我们要时时处处皆留意,把自己的眼睛当摄像机用盯住好资源不放;像最出色的记者追新闻那样追逐独特的优势资源。在学校要留意校园生活资源,在社区要留意人境资源,在家庭要留意人文资源。多想想综合性学习中的哪些资源可用于作文课程的开发。

2、开发领域要“宽”起来。无论是自然类资源,人文类资源,还是社会类资源,无论是火热的学校生活,还是温馨的家庭生活,凡综合性学习中适合作文课程的,都应该将其纳入作文课程资源库。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导入到作文课程之中去,加强作文课程和时代共振,和现实生活链接的力度,使作文课程的动态生成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

总之,要充分而科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综合学习类课程资源,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作文课程体系。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发综合性学习中的作文资源。

第四章 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考虑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以下有效教学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如下目标要求。

总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和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和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援引资料的出处。

纵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它主要体现了以下特性。

第一,学科性。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以“花卉与古诗”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古诗中有关描写花卉的诗句,或者让学生在观察花卉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描写花卉的诗句,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自主表达、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花卉的知识。

第二,综合性。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第三,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践的方式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从实践的手段来看,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在具体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实践的方式和手段都是体现在实践的过程之中的。

二、展开探究活动,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仅仅明确学习的目标还不够,还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展开探究活动,这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订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样四个阶段。

(一)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

学生不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存在而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因此,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和一学段要“对周围事物有一定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第二学段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第三学段要能“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在第四学段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为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指明了方向。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呢?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其探究主题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生活诱发式。

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纷繁复杂的变化,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诱发中产生探究的主题。例如:

△煮熟的饺子为什么会浮起来?

△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人为什么能直立行走?

△在宇宙飞船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失重?

△为什么有的树(如松、柏、冬青)在冬天也不落叶?

△我们身边的垃圾应该如何处理?

2、课堂拓展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麻雀》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是不是所有的动物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都会不顾一切地救孩子呢?”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于是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确定了“动物妈妈和孩子”的探究主题。又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一位学生对课文中“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这句话提出了质疑:“在茫茫宇宙中,难道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教师紧紧抓住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宇宙中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这一探究的主题。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捕捉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意识,其次,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这些疑问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3、学科联系式。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必须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软化学科边缘,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例如,在教学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可以沟通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围绕“感受春天”这个主题,让学生吟诵描写春天的诗文,描绘春天的画卷,歌唱赞美春天的歌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又如,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赵州桥》,美术教材中的《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常识教材中的《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立“畅想桥”这个探究主题,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历史与结构特点,明白拱桥、斜拉桥的力学道理,运用泥塑塑造想象中的大桥。通过对“桥”的多角度畅想,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

4、综合实践式。

综合实践式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的综合联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这里的“问题”,一般是指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失衡、克隆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实践式的主题组织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

第一,横向统整式。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背景,选择学科之间的知识连接点作为主题内容,统整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需要先将所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放在同一平台上,然一围绕探究主题将零碎的多学科的知识统整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例如,对“漫话风筝”这个主题的探究就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统整。

第二,纵向递进式。就是围绕主题,抓住主题中的核心内容,向纵深推进和展开,这种方式要求主题综合性强,主题的统整程度高。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例:

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时,除了要教给学生有关如何寻找主题的方法外,还必须考虑主题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究,能否引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能否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的方案要

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接着,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对于综合性学习方案的制订,根据各学段学习的认知特点,一般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扶为主,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案,大致包括:项目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内容。这种学习方案,一般适用跨学科或联系社会生活的比较大的学习项目。制订学习方案,可以增强研究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种综合性的学习项目,一般一学期安排1-2次为宜,而且一般适用于第二学段以上的学生。

(三)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

学习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体部分。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下“三性”。

第一,主体性。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记录、参观等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外界环境的主动性,通过观察调查、数学计算、查阅资料、协商交流,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第二,合作性。综合性的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唯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第三,体验性。体验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以独特的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或重组。改造或重组已有知识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

探究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成果和心得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研究报告、改革建议、图片资料等,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例如,在探究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克服困难后心里感受怎样等等。另外,在交流与分享时,可以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问或提出建议,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学习、反思的过程。

结论

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八中张彦老师指导的《我爱我家》,十四中刘飞老师指导的《走进运河文化》,十七中周晓民老师指导的《探索月球奥秘》,十五中孙玉丽老师的《戏曲大舞台》、高雁老师的《感受体育》和曾云老师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在全区语文综合性学习研讨会上得到了交流。全区教师的有关教研论文、通讯、教学案例、课件等在《济宁日报》《中学生学习报》《文学教育》《基础教育课程》、中区教育网、济宁教育网等县级以上刊物或媒体上公开发表或获奖的达30余篇,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体语文教师奋力拼搏的身影。面对荣誉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责任,什么是任重道远。所以,我们走在路上,我们义无反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落脚点都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语文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整个地球成了“地球村”,人类生活充满无限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期性,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而,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学没有走出“学科中心主义”的怪圈,比如,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把自己孤立起来;语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理念,使语文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注释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如何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滕晓霞

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三中 【期刊】中国校外教育

2010-04-10

15

5.浅谈合作学习

郑循强

四川石棉县小河坝中学 【期刊】新西部

2010-05-31

22 6.语文体验式学习是生成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陈向农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福建师范大学

2003-08-25 2

374

参考文献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8.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如何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滕晓霞

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三中

【期刊】中国校外教育

2010-04-10

15

11.浅谈合作学习

郑循强

四川石棉县小河坝中学 【期刊】新西部

2010-05-31

22

12.语文体验式学习是生成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陈向农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福建师范大学

2003-08-25 2

374

第四篇:“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启事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承办,以其新鲜的理念、健康的导向和严谨公正的评选原则,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成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级作文赛事之一。在迎来大赛成功举办十周年之际,隆重举办第十届,将在奖项设置、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新的筹划,欢迎全国各地初中、高中(含职高、中专)以学校、文学社、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

一、参赛办法及要求:

1.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作品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组委会向参赛者推荐大赛指导专刊,附赠稿纸)。请组织者向大赛组委会来电联系,明确组赛具体事宜。

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及“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基本理念,题材、文体、风格不限。每篇字数:初中600至1000字(诗歌每首20~40行),高中800至1500字(诗歌每首30~50行)。必须是原创新作,不得一稿两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严禁抄袭或套用现成作品,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为鼓励小小说等叙事类作品、哲理性散文及新诗创作,复评、终评时将对这几类作品重点倾斜。)

3.小作家评选:写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可经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参选者需填写《申报推荐表》,提交地市级以上正式报刊(需两家以上)已发表作品的复印件(至少5篇)或正式出版的个人专集1部,并提交新作10篇。入围者按组委会统一要求进入网上评选和现场决赛评定。

二、评奖办法及奖项:

1.初评、复评:学校负责组织初赛、初评,根据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按比例评出

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入围作品若干名,认真填写《初评情况汇总表》及《初评入围作品目录》,统一寄送稿件,由组委会复评组评审后发给相应等级证书。

2.决赛终评:组织复评获奖学生进行现场决赛, 角逐“全国十佳小作家”、

特等奖、一等奖,由资深编辑、特高级教师、作家组成评委会,评定各项奖次,分别颁发奖杯、奖品及决赛获奖证书。

3.指导教师奖:对参赛作品指导老师,评出优秀(模范、最佳)指导教师奖,颁发证书。

4.组织教师奖:对各校主要组织者个人,评出优秀(模范、最佳)组织教师奖,颁发证书。

5.集体奖:从参赛单位中评选出 “全国十佳中学生文学社” 、“新课程写作教学示范校”奖(同时分别授予校长和首席指导老师荣誉)及组织奖、团体奖若干名,遴选“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研究基地”,分别颁发特制奖牌和证书。

6. “叶圣陶杯”十周年特别奖:从历届参赛单位中评选,具体奖项及方案另发。

三、其他注意事项:

1.各地团委、教育局教研室及少年宫等单位可申请设立赛区组织参赛,聘任主要组织者为大赛组委或初、复评评委(颁发聘书),具体事宜欢迎来函来电咨询。

2.获奖作品将择优在《中学生》获奖作品专栏发表,编辑出版大赛专刊,并结集出版图书,所有参赛作品一经获奖即视为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有编辑发表、出版发行等专有使用著作权。

3.组织者可从中国教育文学网(http://)和中少在线网站中学生频道(http://.cn)下载参赛所用评审表格等,并了解有关大赛具体事宜及历届大赛活动盛况。

4.寄送初评获奖作品时间:第一批即日起至2011年12月20日止(高初中毕业班学生稿件请在第一批寄送);第二批于2011年12月21日至2012年2月29日止(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种集体奖者请在第

一、二批寄送);第三批于201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止(均以邮戳为准)。

咨询电话:010—65709656010-58497183

通联地址:

100025北京市朝阳区慈云寺邮政局116信箱 “叶圣陶杯”大赛组委会

快递地址:

100024北京市朝阳区管庄朗廷大厦B座810室“叶圣陶杯”大赛组委会

收件人:单荣秀电子信箱:yshtb@126.com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理念概述

大赛组委会

一、大赛宗旨

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积极配合新课程改革,倡导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

二、大赛基本理念

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

三、大赛主导思想

倡导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和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审美意识,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等等作为作文的素材;鼓励同学们客观反映校园生活,观察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还原千姿百态的生活,还原与众不同的梦想;我们强调写什么,关注什么,如何写出新意,强调作文对生活、对生命、对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

四、倡导关注的六类题材

1.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2.校园生活;3.家庭生活;4.社会生活;5.文化生活;6.内心世界。

五、评稿七项标准

1. 选材好:视野开阔,题材多元,还原生活,注重体验,虚构合理;

2. 取角新:视角求新,独具慧眼,善于聚焦,善于求异,善于转换;

3. 情感真:真挚情感,真切见解,出自内心,立意正确,积极向上;

4构思巧:讲究章法,清晰连贯,巧妙布局,跳出模式,勇于尝试;

5. 手法活:自由表达,多种方式,多种修辞,多种手法,灵活创新;

6. 语言美:遵循规范,自然流畅,合意得体,准确生动,个性鲜明;

7. 文风实:健康活泼,多姿多彩,贵在朴实,力戒浮华,反对颓废。

【附】

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的8大理由

1.级别最高,富有权威性。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由具有8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名刊《中学生》杂志社承办,有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强大的专家队伍支持、指导。

2.组织最严谨,富有规范性。

“叶圣陶杯”大赛已成功举办九届,形成了规范的形式和严谨公正的评选原则,大赛通过学校初赛、现场决赛的多个环节,经过初评、复评、终评的多层选拔,大大增强了比赛结果的可信度,使之成为有关部门评价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依据。

3.观念最完整,富有影响力。

“叶圣陶杯”大赛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崭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体现了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叶圣陶杯”大赛已成为中少总社的品牌项目,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国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4.为学生服务,提高语文素养见实效。

“叶圣陶杯”大赛在平时作文、考场作文、竞赛作文之间打开了互相连接的通道。大赛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大赛鼓励学生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日常生活等作为写作的资源,有力地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及高考中考语文成绩。在高考、中考状元或语文单科状元中,不乏“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者。通过保送、自主招生、破格录取等途径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中,不少是在“叶圣陶杯”大赛中取得佳绩者。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已将“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为自主招生录取文学写作类特长认定。参加大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不少学生经过大赛历练成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

5.为教师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出成果。

“叶圣陶杯”大赛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助手和朋友。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更多的教学成果,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写作教学研讨活动,展示教学科研成果,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6.为学校服务,提高办学水平上台阶。

“叶圣陶杯”大赛紧密结合学校写作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许多学校把大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连年组织学生参加,使写作教学现状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改进,形成融写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思想道德教育于一体的良好教育方式,并且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学校的教育特色,不少学校因此而进入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名优学校的行列。

7.为培养文学新人搭建交流与成功的平台。

“叶圣陶杯”大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活动是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从这里走出了70位“小作家”,其中有张牧笛(天津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魏廷屹(四川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曹敬辉(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理事)、祝师恩(上海《小主人报》主编)等。其他获奖选手中也涌现出不少文学新秀,如戴日强(“盛大文学〃小说阅读网”主编)。

8.为推进课程改革开辟实践与研究的园地。

“叶圣陶杯”大赛既是中学新课改的实践园地,也是中学新课改的科研园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作为大赛主办单位,增加了大赛的学术含量,为促进新课改形势下的校园文学活动和写作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第十一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启事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承办,以其新鲜的理念、正确的导向、严谨的组赛程序、公正的评选原则,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成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级作文赛事之一,被多所高校列入自主招生简章。在隆重举办了十年十届庆典之际,开始启动第十一届,欢迎全国各地初中、高中(含职高、中专)以学校、文学社、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

一、参赛办法及要求:

1.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创新作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稿纸随组委会编选的《中学生》大赛指导专刊附赠,请组织者向大赛组委会联系专刊事宜)。

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及“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基本理念,题材、文体、风格不限。每篇字数:初中600至1000字(诗歌每首20~40行),高中800至1500字(诗歌每首30~50行)。必须是原创新作,不得一稿两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严禁抄袭或套用现成作品,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二、评奖办法及奖项:

1.初评、复评:学校负责组织初赛、初评,根据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按比例评出

二、三等奖及优胜奖推荐稿件,认真填写《学校组赛情况汇总表》及《初评奖次推荐目录》,统一寄送稿件,由组委会复评组评审,将复评结果通知学校。

2.决赛终评:组织复评获奖学生进行现场决赛, 角逐 “全国十佳小作家”、特等奖、一等奖,由资深编辑、特高级教师、著名作家组成决赛评委会,召开隆重的颁奖典礼,分别颁发奖杯、奖品及决赛获奖证书。未能参加现场决赛者,发放复评获奖证书。

3.指导教师奖:根据参赛及获奖学生数量、等级奖项,评出相应等级的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证书。

4.组织教师奖:对各校主要组织者,评出优秀(模范、最佳)组织教师奖,颁发证书。

三、寄送参赛稿件时间:

第一批即日起至2012年12月20日止(高、初中毕业班稿件请在第一批寄送);

第二批于2012年12月20日起至2013年4月20日止

第三批于2013年4月21日起至5月20日止(均以邮戳为准)。

咨询电话:010—65709656 / 58497183

通联地址: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慈云寺邮政局116信箱 “叶圣陶杯”组委会

收件人:单荣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生物课件细胞呼吸下一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