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

2024-05-11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精选14篇)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 第1篇

小学音乐说课稿《瑶族舞曲—节选》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本课选自《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成的民乐合奏曲。乐曲生动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在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了解各个主题音乐的特点。

②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以不同方式表现音乐,并能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③初步了解长鼓、瑶族舞曲的简单知识。《瑶族舞曲》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旋律起伏跌宕,寓意深刻。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创编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块:情景导入课堂——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初听全曲、整体感受——分段聆听、逐步深入——再次整体听赏——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第一版块)情景导入课堂

课堂伊始,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并和学生共同探讨:“在我们的大家庭里都有哪些少数民族成员呢?”列举过后继续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瑶族人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接着用多媒体播放《走进瑶族》(葫芦丝版《瑶族舞曲》作背景)。学生边看边和老师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

(第二版块)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

在《走进瑶族》的播放过程当中,我会(指着大屏幕)适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长长的东西是什么吗?”可能有的学生能回答正确。如果都不知道,我将向同学们介绍瑶族长鼓和黄泥鼓以及它们的基本节奏型×××(课件出示瑶族长鼓和黄泥鼓图片及其主要节奏型)。然后带领同学们寻找可用声源,敲击这个节奏型。学生可以敲桌子,可以击掌,也可以拍退。接着,我在学生整齐的敲打声中演唱“灿灿明月,淡淡清风,瑶家山寨沉浸在溶溶月夜中。”唱到此处,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瑶家山寨为什么沉浸在溶溶的月夜中吗?”待学生稍事思考后,我接着说:“那是因为瑶家山寨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舞会。同学们,我们一起到舞会现场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这一情境化的语言是为了引导孩子们更自然地进入到乐曲的情绪之中去。因为一切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立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运用戏剧、文字、美术、影视等姐妹艺术来帮助学生聆听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而我在这一环节中所运用的姐妹艺术便是“有声的文字——语言”。)

(第三版块)初听全曲、整体感受

1、(课件出示题目《瑶族舞曲》)聆听全曲:

在首次整体听赏完乐曲之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想象出这段乐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吗?这段乐曲的情绪有没有变化?你是从哪些音乐要素中(乐曲的哪些变化让你)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因为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相信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的。带着初听乐曲的`喜悦心情,我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意图: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第四版块)分段聆听、逐步深入

1、我首先让同学们欣赏第一主题音乐。听赏之前,我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认真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大屏幕出示: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在学生作出回答后我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谱为这段音乐伴奏。同时大屏幕出示第一主题音乐曲谱。“同学们,你能看着节奏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段主题音乐伴奏吗(注意:只拍击实心)?我们来试试看!”这时学生和着我的琴声,课堂将出现一种整齐划一的极富节奏感和旋韵感的声音效果。

2、听赏下一主题音乐之前,我仍然采用情境化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当人们唱累了跳累了的时候,会怎么样呢?”简短的一句话将学生带到第二主题音乐的情绪里。曲终之时,不急于去打破这样的氛围,给孩子们静静地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味,并随音乐的情绪判断其节拍,然后引领学生随琴声运用多种方式(击掌、拍腿等)为第二主题音乐(3/4拍子)伴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各种音乐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以此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版块)再次整体听赏

为了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在这次整体听赏时,我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听边舞,也可以边听边哼唱。这时,我适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并跟他们一起唱他们喜欢的旋律。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记忆乐曲的旋律,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我加上歌词演唱其中一段主题旋律,让同学们猜是哪一段。

(设计意图:这种通过加入歌词的演唱,能大大提高学生记忆旋律的有效性。)

(第六版块)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为把课内外有机融合,拓宽学习渠道,提升课堂立意,我在课堂即将结束之际向同学们讲解《瑶族舞曲》的相关知识,,并和同学们一起观看《瑶族舞曲》民乐版的现场演奏录象。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也为使学生能够永久喜欢上听觉这门艺术奠定基础。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 第2篇

《瑶族舞曲》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瑶族舞曲》。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六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普遍音乐素质较好,思维活跃,有表现欲望。六班的学生已经能做到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因此本课设置了课前搜集有关瑶族音乐文化资料的环节。学生们搜集的资料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详实。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音乐要素,能做到聆听音乐体

会音乐情绪。但当音乐情绪变化时,他们还不能立即找出是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么,在欣赏作品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欣赏能力。对此,本课中设计了打节奏为音乐伴奏的体验环节,以及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音乐特点。

本课的拓展环节为根据欣赏作品的主题旋律进行音乐创编,这是根据六班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的创编知识设计的。学生们喜欢发挥个性的创编活动,都能积极参与。但因缺乏音乐语汇,创编显得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另外,本课中还要求创编歌词。这个创编活动学生们还未接触过,教师应多给予鼓励。

三,教材分析:1,本课选用的教材是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瑶族舞曲

2,课标:能够听辩,记住《瑶族舞

曲》中音乐主题并辨认主奏乐器的音色,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3,课标分析:本课以课标中听辩,记住音乐主题和感受音乐情绪为教学重点。听辩和熟记主题可以采用反复哼唱和聆听活动;音乐情绪可以通过律动,实践和比较等方法获得感受。

4,作品简析:《瑶族舞曲》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全曲共分三部分,四个主题,运用了音色,速度,力度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段,生动的描绘了瑶族的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曼舞的场面。

四,教学思路:本课主要依照”创设情境,聆听感受,表现创造”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少数民族歌曲和图片,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聆听

情境;()其次,通过律动,演唱等实践体验环节,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最后,在学生获得了音乐感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作品主题创编出他们喜欢的民族音乐,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五,教学目标: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熟悉作品各部分主题旋律,掌握曲式结构。并能背唱a主题,积累音乐语汇。了解瑶族特色民族乐器长鼓,能根据《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设计恰当的节奏为作品伴奏。在熟悉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尝试进行音乐创造与表现。

六,教学重点:

1、熟悉《瑶族舞曲》各部分主题旋律,背唱a主题。

2、体验作品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场景。

3、根据各主题的音乐特点,设计恰当的长鼓节

奏为音乐伴奏。

七,教学难点:在熟悉作品主题旋律,体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尝试用作品主题进行填词,改变节奏,速度等音乐创造活动。

八,操作流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热身。2,导入瑶族音乐

(二)了解瑶族和瑶族的乐器长鼓: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瑶族资料。

2,认识长鼓;3,学生敲击桌面和桌边模拟长鼓音色,并为老师弹奏的乐曲伴奏。

(三)欣赏《瑶族舞曲》:1,分主题欣赏(1)欣赏a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主题;2)聆听主题,学生敲击长鼓节奏为音乐伴奏,体验音乐特点。

(2)欣赏b主题: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主题;2)聆听主题,学生敲击长鼓节奏为音乐伴奏,体验音乐特点。

(3)对比分析a,b主题音乐要素的特点。

(4)欣赏c主题:1)聆听主题,学生敲击节奏为音乐伴奏; 2)讨论:音乐的情绪怎样 哪个音乐要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复听主题。

(5)欣赏d主题:1)聆听主题,学生敲击节奏为音乐伴奏:2)讨论:音乐的情绪怎样 与c主题相比,音乐要素有哪些异同;3)复听主题

(6)小结归纳四个主题的音乐特点。

2,完整欣赏《瑶族舞曲》:(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聆听边构建乐曲的曲式结构图。(2)请学生谈谈想象的音乐场景。

(四)拓展:创造表现--创编《新瑶族舞曲》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再唱a主题。;2,以小组形式,从速度,节奏,节拍,歌词等方面对a主题进行创编。

3,学生演唱创编作品,教师进行评价;4,欣赏新稻子组合新唱的歌曲《瑶族舞曲》。

(五)课题总结

九,教学特色:1,体验式音乐学习:

音乐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体验式音乐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因此,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亲身的音乐体验。在聆听每一段主题时都通过唱旋律,打节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感受。在完整欣赏时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

2,比较式音乐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本课的欣赏环节中,我多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四个主题在节拍,节奏,速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的异同。

3,导入部分:课堂导入环节选择了

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少数民族歌曲学生比较熟悉,也能创设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情境。同时,我选择的是新编版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这是学生所喜欢的,于是我设计了跟随音乐节奏律动的活动。通过不断变化敲击方式和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 第3篇

一、活动由来

这节“落叶”活动源自生活中孩子们的一次发现。秋天到了, 天气渐渐转凉, 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纷纷被地上的落叶所吸引, 有的捡叶子, 有的抛叶子, 孩子们如获至宝, 陶醉在茫茫的叶雨中。见孩子们如此感兴趣, 随后教师便组织孩子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叶子的活动, 如叶子拼画、画叶脉、手撕叶子等, “落叶”活动便是其中的一节。

音乐活动较为抽象, 小班幼儿多以欣赏、演唱、律动为主, 而此次活动需要孩子们听辨出每句中“叮”的声响, 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他们分析能力较弱, 记忆特点为瞬时记忆, 所以对整首歌曲“叮”的声响次数难以准确掌握。为了顺利地开展活动, 完成此次活动的两个目标, 给幼儿以直观的引导, 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来辅助开展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能按数取物, 随音乐进行表演。

(2) 初步尝试看图谱标志操作乐器。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 完成活动内容, 准备了撞钟、塑料树叶、白板课件。

四、活动环节与策略

本次活动的环节与策略由四部分组成:

1. 去郊游音乐入室

首先运用白板的声音链接功能, 播放欢快的音乐, 引领幼儿律动入室。在幼儿进入教室后, 一幅美丽的落叶动态画面呈现在眼前, 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来到叶雨丛林, 使孩子们一下便进入了角色。当问孩子们叶子是怎么落下来时, 一阵风声的播放验证了孩子们的答案, 孩子们好奇的眼神里随之而来的是欢喜。

2. 幼儿完整倾听, 初步感受歌曲

“风儿吹下来多少片叶子?”随着教师的提问, 孩子们完整地欣赏了歌曲。但一遍似乎并不能使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自信满满, 只有几个小朋友随之互动, 接下来的设计, 便满足了每一名幼儿的需求。

3. 白板演示, 帮助幼儿感知“叮”的声响次数

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效将歌曲中的每一句都呈现出来, 使幼儿分句倾听, 感知“叮”的声响次数, 了解其与叶子落下的数量关系, 并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进行验证。

首先, 在听辨第一句的前半句后, 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 幼儿将自己听到的叶子数量拖拽到格子内, 用播放后半句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孩子们听到答案时再次兴奋起来, 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兴趣。

在第二句的播放中, 从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每名幼儿都十分明确自己的任务, 都真正参与进来了。孩子们似乎觉得还是简单, 都笑着将答案脱口而出。不过第二次答案揭晓的方式再次吸引了幼儿, 又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回来, 利用板擦的功能, 将答案覆盖, 请幼儿用“魔法棒”将答案变出来,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尝试操作。

随之而来的第三句, 运用了隐藏后拖拉的方式将答案揭晓, 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极高, 虽然随着声响次数的增加, 难度增加, 但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够上前感受白板的神奇功能, 所以热情未减。

直至第四句神奇魔水、透镜功能的运用, 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仍旧没有减退, 通过逐句分句孩子们掌握了歌曲内容, 了解了“叮”的声响次数关系。

4. 乐器演奏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教育目标, 引导幼儿用乐器准确演奏声响, 为此教师出示了图谱, 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由局部到整体地呈现图谱, 使幼儿有目的地观看, 易于对图谱中的图标进行初步分析, 使幼儿更加明确乐器操作标志。最后以落叶律动游戏结束此次活动。

白板的利用使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在一个个神奇功能的参与下从一个高潮到另一个高潮, 实现了此次活动的目标, 使活动顺利完成。

五、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 让幼儿在看、听、做、演的过程中积极参与, 主动思考, 大胆表演, 最终完成活动目标。活动的突出特点是:

(1) 捕捉幼儿生活点滴, 挖掘教育价值。通过对幼儿在生活中兴趣点的关注来挖掘教育契机, 真正做到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活跃课堂气氛。在活动中视听结合, 使孩子们充分感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 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使活动由简至难, 层层递进。通过电子白板的多种功效, 在互动的过程中, 使孩子们感受“叮”的递增与递减, 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 第4篇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 第5篇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第一单元以“青春的旋律”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青春”的意义,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而歌曲《青春舞曲》活泼明快、富于民族特色,歌词具有教育意义,教育同学们要珍惜青春,不要虚度年华,同时结合节奏和舞蹈的创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协作精神。所以,本节课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能力目标: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

1、自然过渡法:我不会为学歌曲而直接打开课本,而是通过引导、欣赏使得学生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2、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启发下体验和感知歌曲的风格特点。

3、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进行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法

1、学生自觉参与歌曲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随乐自学歌曲并分析歌曲。

2、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善于合作。例如:本课设计一些节奏练习和舞蹈表演,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多媒体播放《达坂城的姑娘》】

向同学们提出:

1、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2、它是哪个民族的?

(生:《达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新疆去看一看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课件《青春舞曲》】

(二)随乐学唱歌曲《青春舞曲》(16分钟)

1、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2、再播放三遍歌曲。当听第一遍时,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并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觉;当听第二遍时,请学生找出主要节奏型,边唱边拍出节奏型;(可多叫几位同学表演)【课件:主要节奏型

XXXX XXXX XXX X | XXXX XXXX XXX X |】 当播放第三遍音乐时,学生随乐哼唱。

3、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指挥。要求唱出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唱完后,教师评点)

4、学生分组分段演唱,唱后互评,教师总评。

(三)作者介绍(4分钟)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 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然后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

(四)随乐舞蹈(20分钟)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

1、播放《青春舞曲》伴奏,请几位同学跟教师一起学做基本动作。(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2、请同学们分组准备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表扬。然后请学生朗诵歌词,说说给了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学生读完后各抒已见)

4、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大家: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理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五)回味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对祖国美丽的新疆和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优美欢快的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

四、教学效果

音乐《青春舞曲》说课稿 第6篇

一、材教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主要围绕青春这一主题,突出了生动、活泼的特点,提升了青春的思想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青春的旋律为主题,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的理解青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生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学唱,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

②技能目标:背唱《青春舞曲》尝试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编配打击乐伴奏

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深刻的理解青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演唱《青春舞曲》

②难点:对歌曲的风格特征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课件维吾尔族舞蹈片段,让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老师接着说:“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的民歌,异彩纷呈。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极富地域性,旋律优美、节奏鲜明。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新疆舞曲(课件播放音乐同时提出以下问题)

?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歌曲的速度怎样?

2、新课教学:

①复听《青春舞曲》

②学生有感情的吟读歌词,体会一下节奏上有什么变化。(节奏多十六分音符,一字一音,尾句强调附点音符)

③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轻声跟唱

④教师自弹自唱一遍,注意教师是用怎样的.感情来演唱

⑤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填词唱

⑥分小组唱、抽学生唱、最后齐唱

⑦尝试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3、歌曲表演:

①再次播放维吾尔族舞蹈片段,让同学们关注舞蹈动作特点及打击乐器

②分小组研讨分排创编任务角色,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创编活动

③创编展示

④评价(自评、互评、师评)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参与程度。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⑤教师小结。播放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让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走出教室

六、板书设计

1、课题

2、作者

3、音乐特点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自评、互评、师评)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参与程度。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青春舞曲》说课稿 第7篇

《爱我中华》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预备年级音乐第一单元祖国颂歌的欣赏与歌唱内容。本单元旨在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使学生在刚入中学时有个良好的开端,同时在国庆节前能因势利导接收爱国主义教育。《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是颂歌体裁的一首艺术歌曲。《爱我中华》是二段体歌曲,音域较宽,要求学生能用连贯及跳跃的声音歌唱。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3、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体验和实践

4、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5、、教具准备:电子琴、手鼓、铃鼓、自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教师示范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情景导入 引情激趣

1、多媒体播放新疆维吾尔族歌舞《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视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三)、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

1、欣赏《青春舞曲》

2、教师和几位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歌曲伴舞。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为歌曲伴舞,主要是创设欢乐的情上海田家炳中学

《爱我中华》说课稿

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突破难点:(1)、教师用手鼓示范边拍节奏边朗读歌词。(2)、学生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并拍出来。(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4)、按节奏朗读歌词。(边拍边读)

4、学唱歌曲(1)、随电子琴跟唱歌曲旋律。(2)、学生跟录音学唱歌词。(3)、教师弹旋律,学生唱词。(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设计意图:初二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由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四)、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1创编舞蹈动作,为歌曲配打击乐器。

2、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节奏组和舞蹈组进行唱、跳、奏表演。

3、轮换角色进行表演,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节奏与演唱、舞蹈的结合;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能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通过对比后,更能确切的的掌握歌曲的欢乐情绪。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爱莲说》教学设计 (说课稿) 第8篇

一、首先说教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文言文, 它在全册古文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陋室铭》, 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来表达;在语句方面, 它又讲究骈散结合, 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 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又有着启下的作用。

本文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 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世风。

(二)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朗读、尽快成诵以及对托物言志手法的掌握。

难点:根据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 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并能够运用衬托的手法。

二、说学情分析

针对任教班级的学生语文能力相对偏低, 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的情况, 我利用媒体设备配上音乐、图片、朗读等,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理解“说”这种文体, 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设计

1. 突出诵读, 整体感知的教学法

专家说“教学千法读为本”,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

2.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的教学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 要求学生要亲自去发现、思考问题的结论和规律, 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3.模仿创新, 以读促写的教学法

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 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 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四、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教学该课, 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

1.圈点批注学习法。

2.自主探究学习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 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 (从三方面来说)

根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 的教学原则以及师生互动的要求, 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 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采用多媒体投影出一幅幅艳丽多姿的莲花, 并配以甜美的音乐, 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使学生在这种特有的意境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设置问题如周敦颐为什么独爱莲花呢?他在文中是怎样描写莲花进而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这样自然的引入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 解释题目

“莲”即荷花,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 它的写法十分灵活, 可以叙事、议论, 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 品味赏析, 整体感知 (共有5小点)

1.反复吟诵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2.疏通文义

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 疏通文义, 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 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 我采用启发引导, 让学生明确文中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为了对比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借赞美莲花来赞美具有莲花精神的人, 即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

3.总结全文

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 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4.背诵全文

熟读成诵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课件出示相应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背诵。

5.作业。

以某种植物为题材, 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600字左右。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地概括教学内容,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特点, 按照“育人为本”的观念, 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 () () ()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 第9篇

然而,当我有一天再次聆听那百听不厌的管弦乐《瑶族舞曲》时,突然想搜索一下此曲的创作由来,由此跳出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作曲家刘铁山到清远连南瑶族地区采风的介绍,之后便有了由刘铁山、茅沅作曲脍炙人口的单乐章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的诞生。

也因为此,我和上音安师实验中学的纪筱华校长决定,利用寒假假期带领学生们前往清远瑶族地区采风,让师生们接接地气,真正感受一下瑶族舞曲的魅力。

国宝级的瑶族“歌王”

寒假的第一天,我们师生一行人首先到达了广州,接着驱车一个小时,便来到了被称为“广州后花园”的清远市。

从清远再到连南瑶族自治县经过高速公路驱车两个多小时,新修成的清连高速轻易就带我们穿越了沟壑群山。眼前出现了一个村庄,红砖平顶房,我们下了车,原以为接下来要步行去瑶寨,因为印象中的瑶寨总是在山上,却被告知这就是瑶族“歌王”、“鼓王”所居住的新村。据说若干年前,已经有一部分瑶族人从山上的老寨子迁到了更适宜生活的此地。

穿着黑白相间的瑶族服装、缠头巾、扎绑腿的瑶族“歌王”唐买社公精神矍铄地早已恭候我们多时。这位七十岁的瑶族“歌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项目的传承人,他的家乡就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

排镇油岭村,平常在家务农。

提起唐买社公,百里瑶山无人不晓。歌王很健谈,而且普通话说得很好,他出生于1943年,因家庭出身不好,只读完小学。他从前辈那里学会了很多民歌,到了青壮年时期,便大胆地与莎腰妹(未婚的女孩)、波咧(已婚的妇女)对歌,也因此记住了一箩箩的歌词。

唐买社公年轻时唱的情歌打动了很多姑娘的心,他告诉我,他的妻子就是他对歌对上的。他说瑶族的情歌特别讲究,要等到晚上九点多姑娘家的父母睡下之后,小伙子才能拿着火把来找姑娘对歌。

这种夜晚唱的情歌声音轻柔缠绵,两米内才能听得清。有意思的是,女方的父母觉得有人来找女儿对歌是件光荣的事,所以即便被吵醒也不会干涉,反而鼓励女儿起床对歌。

要是姑娘觉得小伙子不错,就唱现编的歌词“外面冷,里面有火,请进来烤火”,或是送给小伙子一个自己在闺房绣的挎包,几次三番上门对歌之后,小伙子如果钟意姑娘,就会请媒人上门求亲。但若姑娘觉得门外唱歌的小伙子不适合自己,便会婉言谢绝,有时唱“今天太累了”或者“自己年纪还小”;有时唱“你人很好,但我配不上”,再从窗内点个火把递给小伙子,帮他照亮回家的路。

耍歌堂搬到我们中间

2008年5月,连南瑶族耍歌堂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耍歌堂是清远连南排瑶集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性娱乐活动等于一体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民间盛会。

相传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盘古王的生日,又适逢秋收结束,为了纪念始祖、庆祝丰收,耍歌堂便选在这一天举行。耍歌堂依次要进行“师爷舞”、“出歌堂”、“过州舞”、“长鼓舞”、“瑶歌对唱和演唱”、“法真表演”和“追打黑面人”等表演活动。之后,瑶族人喝米酒、吃糍粑、唱瑶歌、会亲交友、挂红布,共度佳节,未婚男女还会借此机会相互倾诉衷肠,选择佳偶。

歌王见我们一行人兴致很浓,便在半山坡上对着大山即兴给大家唱起了山歌,大致内容是:“欢迎孩子们千里之外来到瑶寨采风,走山路走到半山腰,大家累了,我就为大家唱个歌解除疲劳。”

晚上,篝火点燃,帅气的阿贵、漂亮的莎腰妹来了,身着民族服装的一帮连南瑶族老中青幼“民间艺术家”张口就唱,鼓声敲得震天响,把瑶族同胞一年中最隆重的耍歌堂搬到了我们中间。我们一起去听去看,去感受这场原生态音乐会所带来的视觉、听觉震撼,因为那是劳动人民的歌舞。

“鼓王”唐桥辛二公当天因有事没来。六十七岁的瑶族“树叶王”也没来。歌王介绍说,“树叶王”只需一片树叶含在口,悠扬的《瑶族舞曲》便飘荡开来,“在山上干活时累了,摘片树叶放在嘴里吹吹,解解闷。”

但“牛角王”唐民义十斤二公来了,还带来了很大的牛角,挂在腰间很是威风,他拿出来一吹,顿时响起“嘀嗒嘀嗒嗨啰哦”的牛角声。“牛角王”能吹出五种音调,以前在田间地头干活或是上山砍柴放牛,带上牛角吹吹,一时别的山头也响起悠远的牛角声,那是其他寨子的瑶胞在回应。平时,有歌有舞,有树叶、牛角伴奏,四位老人俨然是一个民乐组合,经常出现在各个重要表演场合。

唐买社公名字的由来

唐买社公,这是一个在我们听来颇有些奇怪的名字。清远民盟秘书长张彦斌特意在开会期间请假,驱车来到油岭接待我们,他是瑶族文化的研究者,是个热心人。他介绍说,排瑶男人一生中四易名字。第一次是在未婚时叫“贵”,第二次是在养育子女后,改用上父下止读作“biǎ”字为名,第三次是有了孙子后改叫“公”,第四次是死后的法名叫”法……郎”。女人比男人还要多改一次名。

这么多的名字,想必当地公安局的民警办起身份证来一定很头疼,办起保险来更是麻烦。1960年以后,瑶族人基本都开始使用汉化的名字,但法名在瑶族人心目中仍保留着神圣的地位。不过,有一个陪我们同行的瑶族

人开玩笑说:“我没有法名,可三个小孩都上了名牌大学。”

传承重在从小做起

演出在我们喝米酒喝到兴起时开始了。首先是小学生出场,一位小姑娘清唱了一首瑶族童谣。

我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小学采风时,发现这里的学生都会唱童谣、跳长鼓舞。油岭是连南这两项国家级文化遗产唯一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保留着传承的优良传统和氛围,除了歌王、鼓王定期前去传授,平时学校还经常安排专门的老师来授课。每年“六一”等节日,学校还会举行比赛,看谁的童谣唱得好、长鼓舞跳得好,获胜的学生就能成为传承班的学生,得到更为系统全面的辅导。

油岭拥有“中国民族民间艺术(长鼓舞)之乡”的美誉,“会讲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当地百姓也为这种能歌善舞的业余文化生活颇感自豪。

接下来的表演是油岭长鼓舞,其动作以劳动为原型,以屈、弯、蹲、揉等动作为主,伴随鼓点表达舞者欢快喜悦的心情。因其粗犷豪迈、刚劲有力、动作幅度大而扬名四海。

“瑶族人民爱唱歌,日出唱到日落坡。歌声好比山溪水,千流万支汇成河。”没有自己文字的瑶族人,歌谣便成了口头文学的主要载体。他们唱歌基本不用伴奏,乐器有鼓、锣、牛角、芒笛等,主要用于烘托气氛。在瑶族有名的耍歌堂中,油岭的“优海歌”是最出名的民歌,它热烈奔放,旋律悠扬,唱诵历史和欢庆之情,还有油岭姑娘所唱的动听的“歌咯档”情歌,委婉悦耳,令人沉醉。

除了采风,上音安师实验中学的师生们还在清远民盟的牵线搭桥下,与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民族小学结了对子。

我思忖,在没有节日的时候,这里的每一天想必都很安静,所以,去油岭瑶寨,我怀着两种心情:一是希望在云雾停留的山谷中看到不动声色的安宁;二是在直白的鼓声、歌声中感受不加修饰的生命热情。

链接

《瑶族舞曲》的诞生过程

据说,该曲先由刘铁山有感于粤北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场面,以当地传统歌舞鼓乐为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后由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最终完成了这首中国管弦乐作品中的奇葩——《瑶族舞曲》。

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瑶族舞曲》的创作却有着动人的插曲。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参加中央民族慰问团,到广东和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创作,在广东连南看到原汁原味的瑶族歌舞表演深受震动,回京后,慰问团的艺术家们创作了一台题为《民族大团结舞》的节目,向首都人民进行汇报演出,其中就有刘铁山的《瑶族长鼓舞曲》。

1951年,茅沅在中央歌剧院从事专业音乐工作,他回忆说:“那时我去观赏一个民族文工团演出的少数民族舞蹈,舞蹈中有一首歌(指《瑶族长鼓舞曲》)我听了很喜欢,于是回去找到乐谱加以发挥改动,写成了管弦乐作品,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刘铁山创作的,为了尊重作曲家,我把他的名字加了上去。”

小贴士

交通:先坐车到清远市汽车站,然后乘坐去连南的汽车,约两到三小时车程便可到达连南县城三江镇,在镇上可打的或乘中巴前往南岗千年瑶寨。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 第10篇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初中音乐《青春舞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七年级教材下册一首歌曲《青春舞曲》,这首民歌是由“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基本相同的节奏的乐句组成,同样的旋律重复及最末两晓节稍许变化的旋律,再加上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使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较强,在学习上已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从而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为完整而充分聆听音乐,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乐的音乐风格,提升演唱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鱼咬尾、重复的创作手法,并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融进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及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和人文精神的理念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难点是鱼咬尾、重复创作手法的掌握。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的表现和感受作品的内容及情感,真正体现“快乐音乐”的宗旨。我采用:视频和图片导入法,启发法。

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我在学习指导时围绕学习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受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及艺术特色的表现。我采用的学法有:讨论法,表演法。

五、说教学用具

为了更好地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我采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学用具。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是:视频、图片导入—学唱歌曲—舞蹈表演—课堂小结等环节组成,首先是视频、图片导入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视频加图片展示的方法进行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展示新疆舞蹈的图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视频和图片是表现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学生从图像、视频中来对新疆地区有初步的印象,从而引入歌曲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

(二)学唱歌曲,感受体验

学唱歌曲属于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在学唱之前我先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在欣赏之前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歌曲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后我点评并总结。

学生欣赏完歌曲后不一定能明白什么是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我一边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特殊的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一边向学生展示谱例,引导学生将内容与谱例相结合,更加直观的理解“鱼咬尾”的概念。

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乐谱、多媒体了解“鱼咬尾”及重复的创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自由创编旋律,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学唱环节我将采用听唱,教唱,分组唱等方法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反复聆听和观看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

首先我引导学生聆听和观看这首歌曲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学唱歌曲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我采取了听唱、模唱等活动,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表现对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

在学唱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找出难点:大家找一找哪个地方不太好唱?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同学们自主地探究学习,改变以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也就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学生随钢琴唱词,体会旋律汲取的新疆民歌的素材,采用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由于歌曲的旋律学生还没熟悉,所以我安排跟钢琴学唱歌曲,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找出其中难唱的乐句,我将难点范唱,学生跟我模唱,经过练习逐步掌握,解决课程中的难点。

最后跟随视频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同时再次巩固歌曲的旋律与演唱风格。

(三)拓展延伸,角色扮演

在拓展延伸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好体会新疆民歌的艺术魅力,在此我安排了舞蹈表演的活动。通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舞蹈创编,更加深刻的感受新疆民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收尾。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把握时间。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如何更好的把握时间的理解,鼓励同学们多多传承我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七、说板书设计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 第11篇

教学目标:

[1]听辨乐曲,并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2]初步感知乐曲的结构式ABA,并感受音乐速度快、慢的变化。

[3]体验集体表演的快乐。懂得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遇到困难,团结一致,战胜困难。

教学准备:

[1]小鸡律动音乐,教学音乐。

[2]牛皮纸:若干张。丝巾:若干条。小圈:若干个。

[3]图谱、故事

[4]表演的道具:老鹰头饰、披风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扮演小鸡到森林去玩,好吗?去森林要经过走山路、过小河、钻山洞,你们准备好了吗?来来来,大家一起来。[音乐]

[二]完整欣赏,听辨乐曲形象

提问:1、你们听了这首乐曲心情是怎样的?

2、听出乐曲的速度变化了吗?

[三]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初步用肢体和道具(牛皮纸)感受音乐速度的快和慢。

1、音乐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用身体动作做出速度的快和慢

3、出示牛皮纸,怎样让这张纸发出快和慢的.声音

[四]分段欣赏,表现乐曲形象

1、听赏A段音乐.并告诉幼儿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

第一遍: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幼儿听音乐相互观摩,用所创编的动作完整地表现乐曲。

第二遍:学习进行表演,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小鸡们愉快地玩耍。

2、听赏B段音乐。告诉幼儿遇到困难,团结一致,战胜困难。

第一遍:幼儿听辨音乐,感受乐曲中老鹰和小鸡的表情表现角色心理。

第二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合作交流的情感。

[五]讲述故事,借助图谱,听辨乐曲结构ABA。

故事引入:引用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乐曲结构。

借助图谱:巩固乐曲结构。

[六]音乐游戏,体验集体表演的快乐。

师幼合作,生生互动。积极参与音乐游戏,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始终保持愉悦状态。

[七] 小结结束,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愉悦之后,体会到这节课带给大家的道理。

青春舞曲-说课稿- 第12篇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我是来自09级音乐系3班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歌曲《沂蒙山小调》,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传播音乐文化,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在40分钟的时间内尽量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海洋中。注意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师生互动,但全部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歌曲《青春舞曲》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中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从教材内容上讲在整个初中音乐教学与欣赏阶段都具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为它让老师和同学们在音乐这片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领略到了民歌的韵味和魅力。因此,本节内容在展现本单元的学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青春舞曲》为g小调,4/4拍,欢快地情绪演唱。《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并且深受中外人民喜欢。作者王洛宾被称为西部歌王,他对西部音乐的整理、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青春舞曲》的曲调是小调式,颇具新疆风格,适合表现奔放、开朗的情绪,很符合新疆维吾尔人的民族特征。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八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尤其是民歌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四、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确定三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新疆或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表现歌曲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如小鸟一般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启发学生自觉珍惜时间。

五、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制定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教学难点: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自行创作出表现歌曲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猜谜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

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打开准备好的PPT,屏幕上出现了我们多个民族的不同文化。然后按顺序分别播放歌曲片段《青藏高原》、《黄土高坡》、《青春舞曲》,让同学们把听到的歌曲风格与PPT中呈现的图片联想。

2、新课讲解: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藏族民歌、陕北民歌,最后导入今天要欣赏的歌曲——《青春舞曲》。课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风光呢?(新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新疆民歌——《青春舞曲》(多媒体课件揭示课题:青春舞曲)

3、介绍王洛宾及其作品: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执着地热爱音乐,搜集、整理和改编了大量的西部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浪漫热情,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大家熟悉的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大板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歌曲)

4、学唱歌曲

①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教师用卡拉OK形式范唱歌曲,学生跟随音乐轻轻击拍。

②学生试填歌词。

③完整连唱歌曲(可唱两遍歌词)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④再次完整连唱歌曲(加适当律动)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节拍的韵律感。

5、表现与创造:小组讨论和练习。节奏组: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节奏乐器的组合等来表现歌曲;演唱组:运用改变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来表现歌曲。随后各组汇报设计思路并展示。

6、拓展阶段:听一听《金梭和银梭》 思考:与《青春舞曲》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

7、布置课后作业:为《青春舞曲》创编一段歌词。

八、尾声

古筝乐曲《瑶族舞曲》的解析 第13篇

第一部分在简短的引子中渲染出宁静安溢的气氛。

例如:

此处摇指一定要尽量远离前岳山,左手微颤中右手进行而具有连贯性的弱摇,只有在连贯的匀速弱音中才能体现宁静、安溢、柔和、朦朦胧胧的情景。注意7的音一定要按准。

随后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夜幕降临皓白的月亮初升的时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在一起,纷纷加入舞蹈行列翩翩起舞,逐渐情绪高涨起来,所以在主A的节奏、力度(强弱)、旋律的线条上造成不同的对比。

首先,例如:

此处力度比前面音乐的感觉突出一些,右手摇指音的频率均匀、衔接要连贯、强弱都要体现,这样才具有抒情性、左手用小指演奏音色上比较厚重、听觉上比指尖发出的声音要浑厚。

此处左手第一小节的主旋律音比第二小节主旋律音力度上有一个对比(第一小节强,第二小节稍弱)。

其次,例如:

此句音乐具有鲜明的起伏感,而且7音一定要准确没有杂音。此处需采用止弦方法更为清晰、形象。止弦6再滑到7的准确位置,同样7到6也是一样,将7音止住后再回到6音。

最后,例如:

此处在力度上比前面音乐更加一倍,而且右手每一拍的第一个音需重音弹奏,这样才能体现力度与前面音乐的对比。

第二主题B是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随即小伙子们情不自禁也加入到姑娘们中间尽情欢舞,速度加快、节奏变密,音乐情绪更加热烈、奔放,甚至有些粗狂,表现了热情的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

例如:(快板段)

此段节奏是快四点,右手伴奏做到绝对准确,手指小关节一定要小幅度的往掌心运动,

此处附点具有比较短的韵味、弹得很短促、很弱,在慢练中逐渐加速进行。最后音乐越来越弱、越来越轻。表现出队伍人群跳累了,停下来休息。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似乎在表现一对对瑶族青年男女,用他们本民族传统的歌舞形式来相互诉哀肠,真挚的、淳朴的爱情加上对美好生活的幢憬,这时候作者运用了同主音转调的手法,是音乐曲d弱调转为D宫调、节拍转为3/4,左右手旋律的交融中更富有歌唱性(抒情优美的3/4拍中速)

但中间处出现:

此处表现出笙吹奏出轻快活跃的旋律,加上竹笛那跳跃节奏、音型的点缀,使音乐具有明显的舞蹈性,所以弹奏小撮时指尖促弦的深度、角度及注意主音的走向。

第三大部分A1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气势比A要加强一些,调性也由D宫调回复到d羽调。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也越来越奔放,好像不管男女老幼,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了歌舞的行列,大家纵情地歌唱、舞蹈,歌声、鼓乐声伴随着人们飞旋的舞姿,简直要把这静溢的月夜变成欢闹的白昼,最后乐队强烈的全奏把音乐推向高潮,全曲在无比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此段有二处要注意。第一处如:

双手动作要小,音色要统一,在统一音区上演奏,点指将手指小关节动起来弹奏,大撮或点指一定要做到主音突出,在旋律中谁是主音就要偏向谁。

第二处如:

此处扫弦技法需手臂力量带动到指尖于低音区扫弦,为了在欢乐中结束最后左手音改为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筝独奏曲,此曲深刻表现出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身着盛装欢歌起舞的热闹场面。练习者必须要科学规范地运用好按音、和音、摇指、扫弦等技法,从而使乐曲感情更丰富、更鲜明。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多年对《瑶族舞曲》教学及学生反映效果良好的基础上,能充分地在乐曲的分析及演奏技法上有很好的改进作用,更好地促进该曲的音乐表现乃至筝曲的发展。

摘要:《瑶族舞曲》是由管弦乐作品改编而成的一首古筝独奏曲,本曲主要描绘瑶族人民欢度节日、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在演奏该曲时必熟练了解每段的音乐形象,以便在力度、速度及演奏技巧上巧妙运用。笔者在该曲多年的教学上巧妙运用了摇指、按音、和音、扫弦等技法,将乐曲的音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希望为学筝者带来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古筝,摇指,按音,和音,扫弦

参考文献

[1]李玉芳.《瑶族舞曲》教案设计[J].音乐天地.2009(08).

[2]吴润霖.迷人的瑶族风情画卷——民乐合奏《瑶族舞曲》赏析[J].音乐爱好者.1987(01).

[3]黄虹.欢歌狂舞如诗似梦的瑶寨节日之夜——管弦乐曲《瑶族舞曲》赏析[J].教育导刊.1998(S2).

[4]李虻,闫璇璇.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赏析[J].琴童.2013(02).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 第14篇

一、要素化模式说课稿的不足

教师说课时,组织者为了便于评价,通常要制定相关的评价要素和量规,最常见的要数“老五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与“新五说”(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媒体和说教学过程)。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说课者自然就按照这些评价要素来撰写说课稿并实施说课流程,随之形成了以“五说”为依据的“要素化模式”(也稱“五段”模式)。

但事实上,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按要素化模式进行说课时,说课者为了按“顺序”说全各要素,必然会在五个要素之间来回穿梭,不易清晰地展现教学设计的过程,从而降低了说课的逻辑性。例如:在说教材的过程中,说课者必然要说“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但现实是,教师在分析完教学内容之后,还必须分析学情,才能确定哪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哪些是教学的难点。又如,教法和学法本应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们均会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若按“老五说”,会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若按“新五说”,又会造成“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中对教法和学法叙述的重复。再如,从逻辑上讲,“媒体的选择”和“板书”均属于“教学过程”的下位概念,而在要素化模式中,将它们设为并列关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二、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提出

由于说课是介于备课(教学设计预案)与讲课(教学设计预案的实施)之间的高层次的集体教研活动,说课稿的撰写也应看做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应用。因此,按照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1],我们提出了结构化模式说课稿(如下图),按照教学设计原理的逻辑顺序与递进关系,进行说课稿的撰写和说课流程的实施。采用结构化模式,不仅能将相关的评价要素有机地融合在结构中,还能使说课的流程更有逻辑性。

三、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应用

为了便于说明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我们以小学信息技术“画方形和圆形”一节的说课设计为例,详细描述说课设计各阶段的内容及方法。

1.说课稿的标题

主标题:我是小小工程师。副标题:“画方形和圆形”教学设计与分析(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及说课的侧重点)。

2.说课引言

今天我说的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1课“画方形和圆形”的教学设计与分析(向评审者表达明确的说课信息)。

3.教学内容分析

说课者阐述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科书内容的把握,以及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定位。可用三句话表述:(1)指出说课内容出自何处(若引言已写,此项可略);(2)分析该内容在系统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指出该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以本节内容为例,“画方形和圆形”是在学生认识了画图工作界面,识别画图工具,了解线形工具基础上的实践运用。在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对画面的平衡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知识点是:利用Shift键精确画出方和圆,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及构图。

4.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制定具体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教学难点及分析难点成因的主要依据。这部分包括:(1)指明教学对象;(2)分析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可包含班级的学习风气)以及对教学对象智能水平、知识和技能基础的检测结果。本节学情分析如下:该班学生虽接触计算机时间不长,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课前问卷统计调查发现,35%的学生在家使用过画图工具,只有8%的人画过方和圆。

5.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时,除了要注意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准确归类,还应明确阐述确立教学目标的具体思维过程和依据。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圆形和方形的工具画图;利用Shift键能精确地画出方和圆。(2)过程与方法:在方形和圆形的绘画练习中,熟练掌握规则图形的画法及图形搭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方形和圆形的组合构图,提升合理构图等艺术修养。

6.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对策

在这部分,说课者仅给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不够,还应该“说出”将其作为重点和难点的理由以及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教学重点部分的阐述,甚至可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去挖掘;对教学难点的成因分析,则立足教学内容固有的技术难度,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智能水平加以剖析,并给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这个环节能衡量出说课者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高低,也是说课的一大亮点。就本节而言,教学重点:方形、圆形与圆角矩形的准确操作;难点:利用Shift键精确画出规则的几何图形。由于学生首次利用Shift键和鼠标“合作”操作,属于技术协调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多练加以巩固。

7.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并不是说针对每条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设计出一个相应的策略。但对于主要教学目标,尤其是那些不易实现的目标,则应该给出详细的教学策略。通常,反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就是考虑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媒体的恰当选择和教法学法的合理运用等。针对本节而言,一是通过投影童话中“小猪的草房子被大灰狼吹倒”等画面,“需请同学帮助设计”来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帮”小猪设计带烟囱的房子,画电脑屏幕、公共汽车、雪孩子等童话内容,以解决“如何将单纯、枯燥的画方和圆”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的问题。在教法上,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引导,与学生个人上机练习及分组竞赛相结合的方式。

8.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说课的核心内容。因此,既要展示教学过程的全貌,又要清晰表现出关键点的设计思想及有效办法。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的成功经验是,首先,要将整节课划分为几个环节,并采用客观陈述性语言描述的方式,简洁地表述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均用概括性的标题引出。这节中,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2)重点分类,各个击破;(3)难点分解,步步为“赢”;(4)合作探究,拓展延伸;(5)作品交流,评价总结。其次,在“说”教学过程时,最好配以流程图(在说课稿上画出,说课时用投影或挂图展示),以清晰地展示出教学过程的全貌。此外,还应注重讲述教法和学法是怎样合理运用的。

9.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具体可分为前置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可在最后单列,也可将其融入其他模块。例如,前置性评价的设计可在学情分析中体现;过程性评价可在主要知识点学习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则主要用来在一节课完成时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放在教学过程表述的最后进行。

当然,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设计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图1,可设计出七模块式,也可以设计出六模块式,也有人提出三模块式[2]。无论采用几个模块,笔者认为,都要注意以下基本原则:(1)逻辑性。即注意说课的各结构模块的因果顺序;(2)系统性。即将评价要素按“整分合”的原理,有效地分解到说课的每个结构模块中去;(3)艺术性。即在每个结构模块之间要用过渡性语言进行衔接;(4)有效性。即在有限的(说课)时间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最大限度地展现教学设计思想与内容。

该文由江苏省教育厅立项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高师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创新培养”及连云港师专校级重点课题“信息技术教师行动研究的实践与理论”基金资助。

上一篇:周口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下一篇:搬运工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