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陶艺论文

2022-05-06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美术陶艺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陶艺是一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它远离实用型的功利性标准,符合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特征。中学美术课程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职能。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拟将分析陶艺课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开展陶艺课程的具体方式和应注意的方面。

中学美术陶艺论文 篇1:

浅谈陶艺课程进入中学美术课堂的可行性

摘要:中学美术可以说是艺术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当前更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将陶艺课程带进中学美术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各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从而实施因材施教,定向培养。教师则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起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要求教师不要过分干涉学生的想法和思维。同时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陶艺课程

引言:

中学美术教学是学生艺术修养提升的关键性时期,也是学生对美术产生升兴趣的关键时期,对今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陶冶情操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教师在中学美术课堂上应该积极地运用兴趣教学方法,将陶艺课程带入中学美术课堂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不断地与学生进行合理的交流与互动,这样不仅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更好的对进一步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与优化。

一、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们中学美术教学过程往往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理论指导与教育,很大的程度上与时代发展、新课标指向存在不符,学生本体的学习特点和思维创造力,因中学严格的课堂教学制度受到了限制。同时教师刻板的教学和初中文化的偏颇层度,更是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身的美术表达能力难于得到提升并逐渐养成自闭心理,不善于其他同学及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违背了中学美术教学的本意[1]。

二、陶艺课程进入中学美术课堂的可行性的策略分析

(一)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陶艺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理论的动力来源,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与研究中。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课程没有较大的兴趣。所以,为了有效地提升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学学生的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合理的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同时对中学课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才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由衷地对相关知识深入研究与探索。比如,例如在学习桂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材中“雕刻的乐趣”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概念的介绍与解释,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和谐的基本条件以及基本构成,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寻找一些优秀的陶艺作品,提前将作品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中学美术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学习,然后根据自己的风格去设计陶艺作品[2]。

(二)美术课堂上亲自制作陶艺作品,培养学生对陶艺课程的兴趣

中学美术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自身艺术修养的重要性课程,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是一些艺术家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对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与升华,从而制作出来的经典实用的陶艺作品,一些用来观赏一些可以作为日常用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陶艺课程进入中学美术课堂,会使得学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审美与情感共融。例如在学习桂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要紧随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陶艺课程加入美术课堂,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教学思维模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可以适当的带学生亲手制作陶艺,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会越来越热爱学习美术[3]。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美术活动拓展,培养学生对陶艺课程的兴趣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往往不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了有效地开展学生美术创意教学,教师在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原理外,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美术活动的拓展,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潜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得学生能夠不断地在活动中发散自身的思维,全身心投入到学生创意美术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陶艺美术活动,或者在校园内举行相应的陶艺美术展览,通过活动,教师可以合理的渗透陶艺优秀作品,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为接下来的创意美术学习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4]。

三、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地采用全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将陶艺课程带进中学美术课堂,不断地提高学生美术学科的兴趣,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美育得到更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博.陶艺艺术广泛进中学美术课堂可行性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12):2.

[2]张芳宁.对陶艺课进入美术课堂的思考[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8(6):2.

[3]丁竹南.陶艺应用于中学美术课堂的实施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8(8):1.

[4]李彦葵.浅谈陶艺艺术教学如何进入中小学课堂.

作者:李彦葵 彭春梅 张宇珍

中学美术陶艺论文 篇2:

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陶艺课程的探索

摘 要:陶艺是一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它远离实用型的功利性标准,符合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特征。中学美术课程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职能。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拟将分析陶艺课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开展陶艺课程的具体方式和应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中学美术;陶艺;探索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对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智育、美育、德育不可偏废其一。美术作为中学美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地位不言自明。美术的技能型特点将许多没有经过专门绘画训练的学生排除在外,很难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成为美术课程所应特别注意的。开设陶艺课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融入更多具有活力的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陶艺课程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透过陶艺品可以表现个人的性格、情感、审美等多种心理特征,它外化了象征、隐喻、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融合了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等美术门类,是一种典型的综合性艺术。本文认为,将陶艺融入中学美术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的优势有:

1.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徘徊在应试教育主流之外,而且由于美术的技巧性较

强,许多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因此对美术的兴趣不高。但陶艺制作中的泥巴类似学生小时候玩的橡皮泥,操作简便易行,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动手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之后,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能顺利进行。

2.培养动手能力

陶艺制作是一项需要学生亲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学到许多操作上的实用技能,仅靠理论上、书面上的知识无法完成。一件陶艺品的完成要求制作者有良好的耐心,心灵手巧。其中许多工序无法量化表示,学生必须自己亲手做过之后才能有所领悟。在此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开发创造性思维

由于陶艺制作过程并没有统一的模板,教师布置任务时尽管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在具体操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发挥。即使是教师给学生一件样品,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理想目标与实际操作中的差距,结果仍会按照自己的认识造型,塑造出千奇百怪又独具创造性的作品。

二、开展陶艺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在明确开展陶艺课程的优势之后,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将陶艺课程融入中学美术教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上文中提到陶艺制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在具体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以模板式的统一标准要求、衡量学生的创作,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教育目的的达成。因此,陶艺课程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制作陶艺品,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进行创作。技术只是手段,思维的创造力才是最终目的。

2.硬件设备的优化

陶艺课程的开设伴随而来的问题有学校陶艺设备的不完善,教师陶艺水平的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为此,一些学校专门前往景德镇参观学习。在硬件设备上虽然不能要求达到专业陶艺制作的水平,但是一些普遍使用的设备应该具有。这样就能使陶艺教学不是一种空口号。此外,教师的水平也极大影响了陶艺教学的质量,因此,需要教师具备一些专业化的知识与技术,这样才能保证陶艺课程的水平,不至于成为一种混乱的玩泥巴课。

三、陶艺课程的发展前景

陶艺课程是一门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程,它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独特思维,因此,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在中学美术课中广泛推广。本文认为,陶艺课程发展前景广阔。由于陶艺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虽然有强大的优势,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从而使陶艺课程成为一门有系统性的学科而单独发展。综合美国陶艺教学特点,我们需要进一步改革发展陶艺课程,充分发挥陶艺课程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张扬一种“艺术化生活”的理念,切实达到美育教育的要求。

美术课程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普及,陶艺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开始受到关注,我们相信,陶艺课程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使审美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參考文献:

[1]樊丽娜.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陶艺课程的探索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2]郭要杰.民间美术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编辑 张珍珍

作者:文广明

中学美术陶艺论文 篇3:

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对比及反思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美学修养。本文通过对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对比,展现了城乡两地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需要认识到城乡两地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取长补短,努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促进中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字: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

美术作为一门中学生必修的课程,是我国实施美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美术看做是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是映照人类社会的一种方式。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美学修养。然而对比我国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的教育现状,在执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时,城乡两地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性。本文将从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的差异性入手,从教学硬件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的态度三个方面来对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展开对比,最后进行相应的反思。

一、教学硬件环境的对比

目前中学美术教材编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这些配套资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只有具备了相配套的各种教学硬件设施,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能保证在美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硬件设施都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作用,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较好的实现。

然而在教学硬件环境上,城乡地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城市地区,学校整体硬件设施齐备,基本上都有专门的美术专用教室,各种教学设备齐全,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则与城市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很多农村中学学生多,基础设施又跟不上。配备美术教学专用教室的乡村中学很少,很多学校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都很难配备齐全。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这就使得很多教材内容,如:陶艺、电脑绘画等根本无法进行,导致新课改的精神在农村地区很难得到充分的落实。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由于本身的硬件设施十分薄弱。即使在完全领会新课改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前提下,也很难像城市地区那样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二、师资力量的对比

在新课改的精神指导下,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教学实践后,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已经成为中学美术课程的一个突出特征。“美术课教材内容的编写也呈现出更加宽泛和不确定的表述形式,美术课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内容已经超过了中学美术教师所能掌握的范畴。” 这就对中美美术教育中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着不断提高的师资力量要求,城市地区通过引进新的专业美术教师勉强能够满足要求。与城市地区相比,广大农村地区就显得有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在乡村中学中,本身专业的美术教师就少,甚至很多学校的美术课程是有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的。这就使得在农村地区美术教学的综合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新课改在美术学科只能是流于形式。

三、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对比

学校作为教育提供的主体,其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对美术教育的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对美术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也影响着学校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度和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看法。

在城乡两地间,由于城区中学所处的环境使得这些学校相对于乡村中学在升學压力上更小,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这就导致了城区中学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度更高投入更大。而乡村中学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升学率上,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程被认为是“鸡肋”。与之相应,城区的学生也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在农村学生由于本身知识面封闭,缺乏城区学生所具有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他们更多的是习惯了被动的学习,这导致很多农村学生不把美术课程当一门专业的课程,也就很难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也是一样。在城市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要高于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城市地区的学生家长更容易认识到美术的学科价值。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教育,使自己的子女“跳出农门”,他们对教育的看法更多是抱有功利的态度,对美术的学科价值很难有正确的看法与认识。

四、讨论与反思

想要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的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在中学美术教育上的差异性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发展滞后的现实。在借鉴城市地区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农村地区更加靠近大自然,天更蓝、水更绿; 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具有实践经验,与大自然的接触也更多这些潜在的优势。努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促进中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专:浅议如何创新当前农村中学美术课教法[J],群文天地,2011,(16)。

【2】吴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浅谈[J],学周刊,2011,(17)。

【3】杨荣义:就地取材搞好农村中学美术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作者:林伯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花椒栽培技术论文下一篇:实践教学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