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2023-02-21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 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身体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1]。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的进行性加剧、月经失调、性交痛及不孕。该病多发于育龄妇女, 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EM的发病率约为10%~15%, 在不育妇女中的发病率可高达30%~60%[2]。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而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3]。因此, 积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育龄妇女的意义重大。我院通过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住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45岁, 平均 (32.7±3.6) 岁, 患者病程1个月~8年, 平均 (47.6±11.8) 个月。所有患者均没有腹腔镜的手术禁忌证。

1.2 研究分组

将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 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米非司酮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

1.3 治疗方法

腹腔镜手术:要求患者于就诊后月经干净后3~7d入院, 术前行肠道及阴道准备。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之后行电视腹腔镜手术。对于合并不孕及要求生育者均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对于骶韧带、腹膜、卵巢及子宫表面的微小病灶使用电极直接烧灼, 用于破坏病灶组织;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囊肿剥除术, 可吸收线缝合卵巢以恢复正常形态。术毕均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反复冲洗盆腔后涂抹医用透明质酸钠防止粘连, 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5d。米非司酮给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加服米非司酮制药。于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 12.5mg/次, 1次/d, 连服6个月。

1.4 疗效判断指标

显效:不规则腹痛、性交痛、痛经及月经紊乱等症状缓解, 盆腔疼痛结节消失;有效:上述症状部分缓解, 盆腔结节变软、减小、触痛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复发:上述症状再次出现, B超检测有盆腔包块, 持续2个月以上。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比较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 见表1。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7%,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4.3%, 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χ2=5.14, P=0.023<0.05, 可以认为2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有差异。

2.2 受孕情况

观察组的妊娠率为71.4%, 对照组的妊娠率为47.4%, 2组妊娠率比较, χ2=2.41, P=0.121>0.05, 目前尚不能认为2组的患者妊娠率有差异。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4例出现了转氨酶轻度升高, 不良反应率为9.5%, 后经口服护肝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的治疗目是:缓解疼痛、减灭病灶、改善生育及避免复发[4]。腹腔镜手术因其术后创伤小、恢复快, 被越累越多患者接受。但该方法不能清除所有的病灶, 治疗效果有待发展。近年来有研究指出, 术后加服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更加。米非司酮主要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减少异位内膜孕激素的分泌并加速其凋亡、坏死,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文通过对单纯手术组和手术加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再孕效果比较, 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但再孕率没有差异, 可能因为要求再孕的患者数不多产生的阴性结果, 需要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综上,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及术后加服米非司酮药物治疗,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住院的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 分别采用手术、手术+米非司酮药物治疗, 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和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7%, 妊娠率为71.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4.3%, 妊娠率为47.4%;2组有效率有差异 (χ2=5.14, P=0.023) ;妊娠率没有差异 (χ2=2.41, P=0.121) 。结论 腹腔镜手术及术后加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

参考文献

[1] 韩春艳, 连方.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33 (4) :104~105.

[2] Moghissi KS.Medical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J].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999, 42 (3) :620~632.

[3] 冷金花,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现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9 (1) :58~60.

[4]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任务与展望 (之二) [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10 (4) :649~651.

[5] 许剑利, 徐克惠.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现状[J].华西医学, 2008, 23 (3) :656~65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通信光缆线路维护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下一篇: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