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标准

2023-03-20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标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标准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标准

生产计划标准指标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与产值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经济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企业计划期内生产活动的要求。

一、产品品种指标。产品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该生产的品种、规格的名称和数目。品种指标表明企业在品种方面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反映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发展新品种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对于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质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各种产品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反映着产品的内在质量(如机械性能、工作精度、使用寿命,使用经济性等)及外观质量(如产品的外形、颜色、装潢等)。产品质量是衡量产品使用价值的重要标志。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实现生产任务、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企业的产品质量,也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产品产量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可供销售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和工业性劳务的数量。产品产量指标通常采用实物单位或假定实物单位来计量。产品产量指标是表示企业生产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国家进行物资平衡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进行供、产、销平衡和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组织日常生产的重要依据。

四、产值指标。为了计算不同品种的产品总量,需要运用综合反映企业生产成果的价值指标,即产值指标。企业产值指标有商品产值、总产值与净产值等三种形式。

1、商品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和工业性劳务的价值。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在计算商品产值时,工业性劳务对象的价值和订货者自备材料的价值不应该包括在内。商品产值是反映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企业在计划期内向社会提供的商品总量。

2、总产值。它是用货币表现的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该完成的工作总量。它一般按不变价格计算。总产值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总的规模和水平;是计算企业生产发展速度及劳动生产率指标的重要依据。总产值中除包括商品产值外,还包括在制品、半成品、自制工具、模型的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的价值,以及订货者来料的价值。

3、净产值。净产值指标表明企业在计划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工业净产值,可采用生产法与分配法。按生产法计算净产值,是以总产值为基础的。其计算公式为:

净产值*总产值#物质消耗价值物质消耗价值是指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外购动力、固定资产折旧价值以及其他物质消耗费用。

按分配法计算净产值,是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出发,将构成净产值的各项要素,如工资、利润、税金等直接加总。其计算方法为:

净产值*工资+税金+利润+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

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主要包括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员工培养费、利息支出、罚金支出等。

第二篇:生产企业7S管理及标准

7S管理内容及培训

一、“7S”活动的含义

“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速度/节约(speed/saving)这7个词的缩写。因为这7个词日语和英文中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7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内容的活动,称为“7S”活动。

二、“7S”活动的内容

(一)整理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这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其要点是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坚决做好这一步,是树立好作风的开始。 整理的目的是:增加作业面积;物流畅通、防止误用等。

(二)整顿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整顿活动的目的是工作场所整洁明了,一目了然,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

(三)清扫 .

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生产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脏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目的是使员工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并保证稳定产品的品质,最终达到企业生产零故障和零损耗

(四)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洁活动的目的是:使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形成企业文化的开始。

(五)素养

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7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7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目的:通过素养让员工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并具有一个良好工作素养习惯的人 .

(六)安全

清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

目的是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正常的进行,同时减少因安全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七)节约

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实施时应该秉持三个观念: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态对待企业的资源;切勿随意丢弃,丢弃前要思考其剩余之使用价值。

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在我国,由于资源相对不足,更应该在企业中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三、公司生产过程中7S的应用

1 对员工着装和工作牌的管理和要求,规范制度,对执行不到位者做出相应的处罚。 2 拖鞋管理 对号入座,每个员工对自己的拖鞋更换和摆放按要求做到位。 3 部门责任区环境卫生 窗户保证干净明亮、台面整齐干净、地面清洁干净。

4 部门责任区设备保养维护 每日是否有保养,润滑油干净是否达标。废料是否及时清理。

5 部门责任区安全 消防设备的清洁,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前是否有杂物。 6 部门责任区节能 是否做到人走灯灭,台面整洁。

7 部门责任区设施 是否按要求放在规定位置。物品有无归类存放。物品架物品箱是否整齐。

深圳市科华盛硅胶材料有限公司

人事行政部

2011-9-15

第三篇:生产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标准

现场管理是当前企业关注的热点,对促进安全生产、消除管理失误,防止事故发生,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形象,推动安全工作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

1、厂区交通通道标准要求:

(1)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井盖、下水道盖等必须保持完好,发现损坏的及时修复。

(2)公司区域内道路、厂门、弯道、坡道、单行道、交叉路、溶媒库、危险品库以及禁止停放各种车辆地段,必须设有交通信号或明显标志。

(3)公司区域内交通道路两侧路灯必须保持完好,有足够照明。

(4)利用通道一边停置车辆的应有划线(白色)标志,但不得超过通道中心线。

(5)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

(6)道路两侧堆放的物资,要离道边一至二米,堆放要牢固,跨越道路拉设的绳架高度不得低于五米。

2、厂区内车辆管理标准要求:

(1)不得在转弯处及公司主干道上停置车辆。

(2)自行车、摩托车按规定存放在车棚内或指定位置,禁止在厂区内骑车。

(3)轿车、吉普车、面包车等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严禁出租车进入厂区。

(4)厂区内各种车辆执行限速5公里/小时的规定,倒车、进出库房或厂房门口,限速3公里/小时。

(5)一切运载车辆应注意安全行驶,不允许乱停乱放,需停置的车辆必须停靠在定置线内,严禁违章搭载和野蛮行车。

(6)手推车载货时,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准超过一米,左右不准超过二十厘米,全长不准超过三米,载重量不准超过五百公斤,不许两车共载一物。

(7)机动车载物宽度不准超出车厢,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准超过四米,长度前后不准超过车身二米。

3、车间内安全通道标准要求:

(1)安全通道标记应醒目、清晰,通道平坦,无台阶、坑、沟或斜坡,双线平行、笔直。

(2)车行道宽1.8m,人行道宽1m。

(3)安全通道必须畅通,各类材料、设备、工位器具不能侵占安全道。

(4)安全通道应有醒目标志,“安全出口”等安全标志牌应有夜光效果,高度不得超过1米。

4、生产区域地面状态标准要求:

(1)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无积水、无油脂、无绊脚物等。

(2)在生产区域内所设置的坑、壕、池应加盖或有护栏。

坑:指深0.5m、凡脚能踩入坑内的均称坑,无规定面积的要求。

壕:深≥0.2m,宽≥0.1m。

池:指深0.8m或地上边沿高0.8m,存放液体的。

凡在厂房内搭建平顶房,并利用平顶作堆场的,或者利用厂房屋顶作工场的,应有足够的承重强度或防护栏杆。

(3)及时清除工业垃圾、废溶媒、废水及废物等。

5、生产区域内物品、设施管理标准要求:

(1)摆放整齐,平稳可靠,摆放不得妨碍操作;

(2)生产岗位办公桌上不得放水杯。

(3)生产工作场所应悬挂职业健康安全警识标识,张贴应不得低于1.5米,过时的、破旧的应及时清除或更换。

(4)照明灯具下方不准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零点五米。

(5)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采用的贮存方式应与其性质相适应,对不能配装的危险品必须严格隔离。

(6)危险品和普通物品同库存放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7)遇水燃烧、易燃、易爆及液化气体等危险品不得在露天地贮存。

(8)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暂存库最大堆放量不得超过3日量,生产现场最大堆放量不得超过2日量,严格执行《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规定》。

(9)危险化学品搬运时应轻拿轻放、禁止野蛮装卸,运输过程中应有可靠的防止发生晃动或滑动的安全措施。

(10)废油漆、油料、纸箱、泡沫等由环保中心回收处理;油漆等易燃品应统一存放在车间库房内。

(11)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执行“三定”管理。即定人管理、定位管理、定期更换管理。

(12)灭火器箱、消防箱前不得放置其他物品,消防箱内必须配备F扳手,水带应采用双头卷。

(13)消防器材的放置地点要经安保部审定,原则为不影响生产现场的正常操作,便于取用、醒目的固定位置,并放置于特制的箱内,有明显标志,严禁悬挂于墙上。

(14)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乱扔乱放,应单独存放,并在工作期间正确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要求:

(1)施工现场周围应当设置遮挡围栏,非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单位应该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排水系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随时清理建筑垃圾。

(3)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应当设置沟井坎穴覆盖物和施工标志。

(4)施工中动火现场必须清除易燃物品,将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沟、电缆沟等予以封闭,用坚固不燃的隔板或者阻燃毡布与周围隔开,防止火花飞溅。

(5)气瓶禁止敲击、碰撞,夏季不得放在日光下曝晒,且气瓶上严禁放置电焊地线。

(6)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助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

(7)焊机要采取防晒、防雨或防接触蒸汽和水进入的措施,其电源和控制箱也应防雨,并保持清洁,安装高度不得低于1.5米,控制箱应上锁。 (8)电焊作业现场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必要时进行强制通风,配备相应的防毒面具。

(9)施焊、割作业场所半径10米内不得存有易燃易爆物品,且在动火前按公司规定办理动火证后,才能施焊、割作业。在更换焊条时,严禁乱扔焊条头。

(10)电动工具必须装设机械防护装置(如防护罩、保护盖等),且不得任意拆除。

(11)临时线需用绝缘良好的电缆线,其截面应满足用电负荷和机械强度的要求,悬空架设或沿墙放设,室内离地不得低于2.5米,室外不低于3米,禁止在树上、脚手架或金属栏杆上挂线,穿越门窗(尤其是金属门窗)使用时要加装固定防护套。

(12)临时线与设备、水管、热水管、门窗等应距0.3米以上,在道路交叉处应高于4.5米。

(13)临时线装在户外的开关、熔断器等电器设备应有防雨雪设施。

(14)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间照明;危险潮湿场所的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灯具,必须采用36V以下的电压。

(15)施工机械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和线路设置,不得乱扔乱放。

第四篇: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论文

一、引言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自治区安全监管局有关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全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生产

2.1人文气氛和人际关系的良好安全保障都是建立安全文化之中的,群众人民的态度行为和认知的意识方式,可以控制人民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事故,达到最终目的。在主体汇总生产力和安全生产最活跃的因素还是人,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企业及时开展安全文化活动。把安全理念通过安全的生产实践,整合,积累,创造,总结,广泛参与广大工人讨论,形成“安全文化手册”积极把“安全文化手册”学习,宣传工作,进入大脑,进入心中,促进文化内心的安全,付出代价。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规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增加安全投入,创新安全管理,落实科技战略,自觉应对“僵化”,“灵活”,“五金”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第一,与“软件”关系,耻辱安全管理使命,一直是安全文化倡导者,经理人,实践者。加快员工技术培训。通过发送,请进来,专注于帮助,采矿,机电,通风,运输等重点安全技术培训,坚决克服松散疲惫思维的瘫痪,形成“我想要安全,我会安全,意识自治,“标准岗位,干标准生活”,创造本质安全的人,打造“违法违法,不违法,抵制非法气氛”’,实现煤矿,机器,环境协调与和谐,实现基本安全。2.2安全理论是指教育培训,监管体系和工程技术作为安全对策的最佳管理。安全技术是指使用和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原材料,工具,使过程安全保护控制至关重要,以确保系统在生命周期中的基本安全保证。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加强柳州市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2015年市安全监管局、卫计委、人社局、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了职业卫生先进企业创建活动,经过宣传发动、企业申请、县区初审、联合评审、综合评定、社会公示等程序,有13家企业通过评审,成为第四批柳州市职业卫生先进企业。为表彰先进,激励各企业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根据《柳州市关于开展职业卫生先进企业创建活动的通知》(柳安监管〔2012〕49号)的规定,决定授予柳州十一冶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企业“柳州市职业卫生先进企业”称号,有效期五年。受表彰的企业要珍惜荣誉,戒骄戒躁,持续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努力为劳动者创建更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希望各单位向先进企业学习,锐意进取,认真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尽早使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达到先进企业的标准,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作出新的贡献。

三、安全生产标准制定指南

3.1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企业发展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此外,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为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记录各种原则;教育,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安全行为和道德价值观大多数的监督,真正建立起企业员工首先想到的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3.2现场标准。现场标准是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条例》的颁布,结合公司的实际发展特点,主要对环境和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通过事故树、事故树、事故树、风险识别等手段对现场生产和环境进行分析,对生产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制定具体的现场管理标准。如对实施物业管理的现场实施,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现场文明生产管理,各种安全设施、设备、信号、报警管理,让人们做他们自己的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物料摆放有序,完整和准确的为操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或减少不安全的操作环境。3.3操作标准化。操作标准化是根据国家制定的“三个程序”,结合企业安全规程进行技术规程。据统计,事故造成的人身事故占事故率的80%以上。因此,控制不安全行为尤为重要。操作程序动作标准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方法,逐一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结构化的程序和行动消除不必要的操作,不合理、不安全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的错误,为了实现由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身事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对核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四、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

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的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如原有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与原劳动部,全国工会联合会和甘肃省有关部门企业安全领导和专家制定标准化建设进行评审指出:“银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适应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企业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手段和方式,经济形势好,做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综合管理一个系统的项目是进一步落实企业负责加强企业的利益培训机制的开拓。是国有大企业在社会主义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安全生产的成功生产标准化生产银,其中规范化管理,现场标准化和运行标准化这三个方面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特别是运行标准化,运用人机行为科学理论,运营人的运行过程中的行动分解,规定的操作程序和每个行动的标准,十年来,公司的工厂和矿山开发了各种操作程序近3000个,科学规范了人类行为的运行,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行为和习惯性行为,避免了滥用和非法经营。以和过去只是强调执行安全操作程序更加严格,更具体。司机过去在车床上工作,强调过去如何执行安全程序,但是操作人员不符合标准要求,经常造成事故,目前的运行标准尽可能快,操作简便更好我们也强调操作的标准化同时也强调了现场的一套管理,工业卫生,文明生产,加上一套规章制度的约束,人机实现了科学的完美搭配,使操作员能够处于最佳的安全状态。还使用系统工程生物节律,安全检查表,安全定性和定量分析“三点”(事故点,事故点,防尘点)控制,电脑控制等现代安全管理手段。使公司的安全管理逐步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向前发展。

五、倡导安全文化理念

要真正贯彻“安全第一”的理念,减少企业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政府、社会、公民对安全的深刻理解和真正的重视,这就归结为人民群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这是一项战略性基础建设工作。安全文化理念是人们关于安全问题的深入思考。是一种知识的升华,是一种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理论。安全文化是一个群体内所有人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文化的本质是人们渴望并积极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少灾难的环境,强调人的价值、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安全文化高度安全生产、自律规范和规范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今后,必须在企业、社会、大力培育安全文化。有了安全文化,才能使企业时刻关注安全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六、结语

任何事故都是一些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系统的不安全状态、恶劣的环境、缺乏管理的“四要素”导致或构成。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并对事故机理的理论必须深入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管理,标本兼治,常不懈,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奚隽华.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刘华政.谈行业组织在企业安全生产中隐患防范教育职能的发挥[J].继续教育研究,2013,02:89-91.

[3]裴继春:《如何做好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培训》,《安全》,2012年05期.

第五篇: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

制度编号:LWSNAQBZHZD2016-01 版本号/修改状态:2016/01

XX 水 泥 工 业 有 限 公 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试行)

编制:XXX

审核:XXXX

批准:XXXXX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日 生效日期:2016年10月1日

X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 发布

1

目 录

一 、发

令 ........................................................................................................................................ 6

二、授 权 令 .................................................................................................................................................. 7 第一章 安全生产目标 .................................................................................................................................... 8

(一)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 8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 12

(一)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 12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 15 第三章 安全生产投入 .................................................................................................................................. 18

(一)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 18 (三)员工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 22 第四章 法律法规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28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 28

(二)文件管理制度 ........................................................................................................................... 31

(三)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 36 第五章 教育培训 .......................................................................................................................................... 41

(一)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 41

(二)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 46

(三)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 48 第六章

生产设备设施 ................................................................................................................................ 51

(一)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 ............................................................................................... 51

(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 56

(三)设备设施检修、维护和保养管理制度 ................................................................................... 64

(四)新设备设施验收和旧设备设施报废、拆除管理制度 ........................................................... 71

(五)电气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 74 (六)配电室安全管理制度 ................................................................................................................... 75

(七)临时用电线路审批制度 ........................................................................................................... 79

(八)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 82

(九)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 85

2

(十)起重设备管理制度 ................................................................................................................... 89

(十一)卷扬机管理制度 ................................................................................................................... 91

(十二)吊索具管理制度 ................................................................................................................... 92

(十三)电焊机管理制度 ................................................................................................................... 97

(十四)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制度 ................................................................................................... 99

(十五)工业气瓶管理制度 ............................................................................................................. 101 (十六)厂内机动车管理制度 ......................................................................................................... 103 (十七)安全装置、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 105 (十八)收尘设备管理维护制度 ..................................................................................................... 106 (十九)回转窑专项检查制度 ......................................................................................................... 109 第七章

作业安全 ...................................................................................................................................... 112

(一)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 112

(二)高危作业审批管理制度 ......................................................................................................... 137

(三)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 141 (四)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 145

(五)高处作业管理制度 ................................................................................................................. 149

(六)吊装作业管理制度 ................................................................................................................. 152

(七)交叉作业管理制度 ................................................................................................................. 154

(八)高温作业管理制度 ................................................................................................................. 156

(九)预热器清堵作业管理制度 ..................................................................................................... 158

(十)篦冷机清大块作业管理制度 ................................................................................................. 160

(十一)筒形库清库作业管理制度 ................................................................................................. 161

(十二)挂牌上锁管理制度 ............................................................................................................. 164

(十三)岗位达标评定管理制度 ..................................................................................................... 168

(十四)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 ..................................................................................... 171

(十五)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175 (十六)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 178 (十七)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 181 (十八)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制度 ............................................................................................. 183

3

(十九)外包单位安全管理制度 ..................................................................................................... 187 (二十)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 ............................................................................. 190 (二十一)变更管理制度 ................................................................................................................. 195 第八章

隐患排查 ...................................................................................................................................... 197

(一)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 197

(二)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 203

(三)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报告管理制度 ......................................................................... 205

(四)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 211

(五)隐患排查治理通报制度 ......................................................................................................... 214 第九章

危险源监控 ................................................................................................................................ 215

(一)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 215

(二)危险源管理制度 ..................................................................................................................... 220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 228 第十章

职业健康 ...................................................................................................................................... 230

(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 230

(二)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管理制度 ................................................................................................. 237

(三)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 240

(四)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管理制度 ......................................................................................... 243

(五)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制度 ............................................................................................. 245

(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 247

(七)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管理制度 ................................................................................. 250

(八)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 252

(九)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 257

(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 259

(十一)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 ......................................................................... 264

(十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处置管理制度 ............................................................................. 267

(十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 270

(十四)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 273

1. 粉尘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 273

4

2. 高温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 273 3.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 274 4. 危险化学品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 275

(十五)女职工保护管理制度 ......................................................................................................... 276 第十一章

应急救援 .................................................................................................................................. 277

(一)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 277 第十二章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 281

(一)事故管理制度 ......................................................................................................................... 281 第十三章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 288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 288

(二)安全生产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 293

(三)外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 ............................................................................. 295

(四)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办法 ......................................................................................................... 304

(五)安全生产“三违”考核管理办法 ......................................................................................... 31

25

一 、发 布 令

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贯彻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控制公司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绩效,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等要求,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编制了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以本质安全为目标,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符合性、适用性、有效性的原则,对公司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删除、梳理和修订,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是指导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和行为准则。

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要认真学习、领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精神,深刻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中的内涵,并严格贯彻、落实,以提高员工自身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公司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达到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现批准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理解和贯彻、执行,相关方务必参照执行。

总经理:

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十二月一日

6

二、授 权 令

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现任命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XXXX同志为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对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负责监督、管理责任,并将运行情况向总经理报告。

管理者代表具有以下职责和权限:

1、全面负责X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总经理报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的业绩和改进需求;

3、确保在整个组织体系内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

总经理:

XX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十二月一日

7

第一章 安全生产目标

(一)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实现管理标准化,提高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和考核;适用于公司所涉及的一切生产活动,包括相关方在厂内的活动。 3.引用文件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和《《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4.职责

4.1公司总经理(安全生产委员主任)负责对公司级的安全相关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并与安全总监签订安全责任书,其中,工伤事故控制指标的考核结果需报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考核。

4.2安全总监负责对公司各分管副总经理的安全相关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其中,工伤事故控制指标的考核结果需报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考核。

4.3公司各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对各自分管的部门安全相关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其中,工伤事故控制指标的考核结果需报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考核。 4.4财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工伤事故的考核处罚。

4.5各部门负责将安全目标、指标分解到车间(室)、班组,定期监督检查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并负责车间安全目标、指标的考核。

4.6技术安全部(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统计各部门对所属车间(室)、班组、岗位员工安全目标、指标的考核结果,并向安全总监提出奖惩建议。

4.7车间(室)主任负责将安全目标、指标分解到班组,定期监督检查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并负责班组安全目标、指标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部门负责人汇总。

4.8班组长负责对本班组岗位员工安全承诺书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车间(室)汇总。

8

4.9每月各部门负责人将所属车间(室)、班组、岗位员工安全目标、指标的考核结果报给技术安全部备案。 5.管理要求

5.1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制定依据

5.1.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5.1.2中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要求。 5.1.3公司的实际能力和现有状况,上公司安全目标实施的遗留问题。

5.1.4公司的管理水平、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生产和过程的绩效及安全标准化系统和体系的评审结果。 5.1.5公司的相关方管理要求。 5.1.6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5.1.7目标制定原则

5.1.7.1 符合原则: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上级要求;

5.1.7.2持续进步原则:比以前的稍高一点,跳起来、够得着、实现得了;

5.1.7.3 三全原则: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即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应涵盖所有部门、人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5.1.7.4 可测量原则: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应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具有行为导向的、可行的和有时间期限。

5.1.7.5 重点原则:突出重点、难点工作。 5.2 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制定

5.2.1每年十二月底各部门将上安全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报技术安全部。 5.2.2技术安全部根据部门将上安全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和上级公司的要求,并要考虑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评价、生产和过程的绩效及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评价结果,初步拟定下一各部门安全目标、指标草案。

5.2.3技术安全部将下一各部门安全目标、指标草案发至各部门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再进行修订后,报安全总监审核和综合各分管领导意见后,由安全总监提交安委会审议。

5.2.4公司的安全目标和指标,经安委会审议、总经理批准后以企业正式文件印发后下发各部门进行实施。

9

5.2.5制定的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应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具有行为导向的、可行的和有时间期限。

5.2.6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应涵盖所有部门、人员,即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5.3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分解。

5.3.1公司安委会根据各部门的安全职能,对公司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到各部门;目标、指标应尽量量化,并设置可测量参数。

5.3.2技术安全部根据公司安全管理目标分解的结果,制定各部门《安全目标责任书》,由总经理与安全总监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总监与各分管副总经理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由各分管副总与各管辖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5.3.3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公司的安全目标和指标,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分解、制定出符合本部门生产安全特点的安全目标和指标,分解至车间(室)班组、岗位员工,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5.4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实施与监测 5.4.1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

5.4.1.1安全总监根据公司安全目标、指标制定公司的实施计划与考核办法,经安委会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4.1.2各部门根据分解的目标、指标制定各部门的安全目标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报技术安全部备案。

5.4.2各部门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目标管理负全面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按期保质地完成相应的工作目标。

5.4.3各部门负责人对各自部门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的监测,每月对分解到车间(室)、班组、员工的目标完成情况检查1次,并将检查结果报技术安全部。 5.4.4技术安全部作为公司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的监测,每月对各部门报给的安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进行复核1次,并保存有关复核监测记录资料。

5.4.5技术安全部每季度将各部门安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并提出奖惩建议(可否参与明星员工评选的建议),报安全总监审核和综合各分管领导意见,由安全总监提交安委会审核和决定奖惩。 5.5安全目标和指标的考核与评估

10

5.5.1公司安全总监组织安委会成员每季度对分解到各部门的目标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并作出全面评估报告。

5.5.2各部门每月对分解到班组、员工的目标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记录交技术安全部存档。

5.5.2技术安全部负责每年年初对各部门《安全目标责任书》的签定情况和每季度《安全责任书》的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做为公司安全奖罚的主要依据,并向全公司公布。 5.5.3安全总监根据评估结果,当实际结果与目标发生严重偏差时,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调整后的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以文件形式重新颁发。各部门根据公司调整后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调整自己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 5.5.4评估报告和实施计划的调整、修改记录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存。 6.相关文件与记录

6.1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 6.2下发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文件 6.3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

6.4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 6.5目标和指标修订记录

6.6安全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检查考核记录 6.7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完成效果评估报告

11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消防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及外协施工方与分包方。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XXXX股份公司安全管理规定》

4.职责

4.1 安全总监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并使之持之有效运行。组织编制相关管理制度及公司的安全管理网络图。

4.2 行政后勤部负责起草、下发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文件,提出安全管理人员招聘条件,并招聘安全管理人员。

4.3技术安全部负责人制定本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安全职责及各部门车间兼职安全员岗位职责,并监督执行。

4.3 各部门根据人员配置实际情况编制本部门安全管理网络图。 5.管理要求

5.1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立原则

5.1.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即设立公司级、部门级、车间(室)级、班组级安全组织机构。

5.1.2一岗双责、全员负责,部门、车间(室)、班组行政负责人负责制的原则。各级组织机构的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岗位员工对本岗位安全工作负责。

5.1.3综合监管、专业指导,安全总监、技术安全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各部门、车间(室)兼职安全员进行综合监管和对同级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5.1.3合法性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

5.1.4适宜性原则。公司建立安全组织机构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确保组织机构资源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

12

5.2 机构设置

5.2.1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机构

5.2.1.1公司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做为公司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统一管理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各部门在安委会领导下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5.2.1.2安委会主任由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总经理)担任,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安全总监)任副主任。其他的公司领导及工会、各部门负责人任安委会委员。

5.2.1.3各部门是安委会成员部门,成员部门在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发挥本部门的职能,履行各自安全生产职责,共同完成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5.2.1.4安委会办公室

安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安委会日常工作。安委会办公室设置在技术安全部,安委会办公室主任由技术安全部负责人担任,下设成员若干名。 5.2.1.5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职责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或者安全例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并形成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予以保存。安委会会议内容包括监督检查上次会议布置工作的落实情况、问题的整改措施以及研究当期安全生产情况,并进行工作布置安排;会议纪要中应包括会议的时间、会议的地点、主持人员、参会人员、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记录人、会议议题、会议决议等,形成闭环管理。 5.3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5.3.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公司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技术安全部,该部门是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对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5.3.2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成立由部门负责人为组长,车间(室)主任、专(兼)职安全员、班组长等为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的成员。 5.3.3各班组长为本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组安全生产具体管理工作。 5.3.4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应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任命书;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以文件形式下发设置,各部门根据设置,绘制安全组织机构网络图。 5.4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5.4.1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技术安全部配13

备部门负责人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1至2名;各部门至少设置一名兼职安全员。 5.4.2各车间(室)、班组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不同数量的兼职的安全员,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5.5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5.5.1公司实行公司级、部门级、车间(室)和班组级的四级安全管理网络。 5.5.2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见《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四级网络图》。 5.6 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及管理

5.6.1各部门、车间(室)、班组成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组成人员由各部门、车间(室)、班组负责人任命,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审批。 5.6.2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及组成人员由安全生产委员会任命。

5.6.3公司安全总监负责设置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并任命配备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 5.6.4各部门、车间(室)、班组兼职安全员报公司技术安全部备案。 5.6.5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公司必须以红头文件形式进行任命。

5.6.6当本公司出现重大变化或对聘任人员进行更新时,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人员应及时调整,并以公司红头文件形式重新任命发布。

5.6.7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履行本岗位职责;发生重大渎职、责任事故按相关考核规定给予解聘,严重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5.6.8各部门更换或调动兼职安全员时,必须向技术安全部备案。

5.6.9技术安全部按照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安全管理人员的公司内部培训和外送培训、考核及资格证书的办理工作。 6.相关文件与记录 6.1 安委会成立文件

6.2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文件 6.3 安委会会议记录和纪要及签到表

6.4 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四级网络图

14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1.目的

构建公司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管理,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等要求,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XXXX股份公司安全责任制》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组织审议、签发本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4.2安全总监负责牵头组织技术安全部和行政后勤部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评估及考核。

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车间(室)班组及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 5.管理要求 5.1制定要求

5.1.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因此,必须明确公司各级领导、各部门、车间(室)、班组和所有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负有的安全责任。

5.1.2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由纵向系列和横向系列责任制组成。其中纵向系列的包括各级领导直到岗位人员的责任制,其中包含部门的正副职领导;横向系列的包括各级职能部门和各基层车间(室)、班组的责任制。

5.1.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要覆盖到公司所有的部门、所有的人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责任内容应详细明确、具体、可操作,避免责任缺失。

5.1.4在制定具体的纵、横向系列安全生产责任制时,要保持各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其责任15

人员的权限职责相一致,责任制内容要与岗位工作实际相符全同,做到适宜性强,有针对性,不能笼统规定。 5.2制定、沟通

5.2.1公司安全总监负责组织各部门编制安全责任制,指导、审核各部门编制情况,技术安全部负责处理编制过程中的日常事务。

5.2.2各部门负责本单位员工岗位责任制的编制、沟通与评估。

5.2.3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之前,技术安全部应与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充分的调查、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

5.2.4技术安全部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责任制起草完毕后,要及时征集相关人员的意见或建议。

5.2.5技术安全部将各部门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征求意见进行书面汇总、整理,提交安全总监

5.2.6安全总监提出修订意见,技术安全部组织修订,再次报安全总监审核,安全总监审核完毕,报安委会主任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审议。

5.2.7安全总监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召开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会,根据会议修订精神,修订定稿,提交总经理审批后以文件形式发布实施。

5.2.8各部门负责对所属单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每月度1次)。 5.3培训

5.3.1技术安全部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的组织工作,制定公司培训计划。 5.3.2技术安全部负责组织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安全责任制培训。

5.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部门各级人员进行安全责任制培训,应及时让下属人员了解、掌握。

5.3.4机构或各部门、车间、班组负责人发生变动时应及时组织变动人员进行安全职责和权限的培训。

5.3.5所有培训记录应存档备案。 5.4评审

5.4.1安全总监每年应至少一次组织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评审工作。当法规标准发生较大变更或管理机构等发生重大调整等情况发生后,应立即组织对责任制进行评审、修订。

16

5.4.2评审应根据法律法规、组织结构、安全健康管理的特点以及是否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

5.4.3评审应形成报告,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适宜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定。评审报告应上报领导审批。 5.5修订

5.5.1各部门及时修订评审出的不适宜的安全生产责任内容,修订后的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经总经理批准后以文件形式重新发布,并将旧制度收回。

5.5.2修订应参照相关文件管理规定执行,技术安全部保留相关材料备查 5.6考核

5.6.1公司应落实责任制的配套管理制度,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明确奖惩办法。

5.6.2相关部门严格对照责任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逐级考核的方式,分“四级”考核机制,具体为:

5.6.2.1安全总监对公司各分管领导及技术安全部负责人安全责任制进行考核; 5.6.2.2技术安全部负责对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

5.6.2.3各部门负责对其所属车间(室)、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5.6.2.4各运行班组负责对其班组岗位、人员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5.6.3公司对各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依照安全生产责任书进行安全考核,每月进行,考核过程参照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制度。各部门(分厂)对班组岗位、人员依照分解的责任制内容进行考核,每月进行,考核过程参照各部门(分厂)的内部管理考核制度执行。 6.记录

6.1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6.2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后发放记录 6.3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记录 6.4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记录 6.5安全生产责任制评审记录

17

第三章 安全生产投入

(一)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建立公司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预算、提取、使用、统计与监管,不断改善生产作业环境,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投入的管理。 3.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4.术语

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 5.职责

5.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编制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进行审核及批准,保证对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2安全总监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安全生产费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并监督执行。

5.3技术安全部负责各部门安全生产费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汇总, 5.4财务部负责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结算、统计报表、单独建账等财务管理工作。 5.5经营管理部负责安全费用中物资的采购、供应等管理工作。

5.6技术安全部对公司各部门安全费用的计划、使用管理、总体协调负牵头责任,负责监督落实。 6.管理要求

6.1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

18

6.1.1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多渠道筹措安全生产费用,足额提取,进行预算管理;水泥生产以本年实际销售收入为依据,按不低于以下比例预算安全费用:

6.1.1.1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的按照3%提取;

6.1.1.2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5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 6.1.1.3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1亿(含1亿)的部分按照1%提取; 6.1.1.4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亿以上的部分按照0.5%提取。

6.1.2矿山开采安全费用依据开采的原矿产量提取,提取的标准为2元/吨原矿。 6.1.3本条6.1.1、6.1.2款安全费用应分别提取和预算,不得相互冲抵。

6.1.4安全生产费用计提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公司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及为满足和达到安全生产标准而进行的整改。

6.1.5安全生产费用应当坚持“按需计提、企业统筹、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6.1.6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6.1.7企业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务部应将安全费用纳入公司财务计划,保证专款专用,并监督其合理使用。

6.1.8财务部建立健全安全费用统计台账,严格执行有关财务规定,每月末、季度末、年终将安全费用使用明细台账、统计台账,交技术安全部审核、存档。 6.2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管理 6.2.1安全生产投入的使用范围:

6.2.1.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具体是生产现场、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及各类机电设备的安全装置。

6.2.1.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是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购置安全生产书籍、刊物、安全教育器材、聘请安全专家授课等及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呼吸防尘用具、眼防护用具、防护鞋等。 6.2.1.3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 6.2.1.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 6.2.1.5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6.2.1.6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 6.2.1.7安全标志及标识;

19

6.2.1.8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 6.2.2安全生产投入的使用流程

公司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按照“公司审批、安全总监分项审核,技术安全部监管、财务部统计、结算,确保需要、规范使用,据实列支”的原则进行。 6.2.3计划的提出、审核及费用审批

6.2.3.1每年年初安全总监牵头组织、技术安全部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本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按照相关工作流程,由公司预算管理部门及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核,报公司总经理批准,经批准的计划分发到相关部门、各单位要相互配合执行按照计划实施。 6.2.3.2根据计划,各单位在进行安全项目施工前报公司技术安全部、安全总监审核后,方可向财务部申请费用。

6.2.3.3费用使用,由使用部门申请,按正常流程办理,必须由安全技术部负责人、安全总监签字,总经理批准。

6.3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公司应将安全投入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公司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本公司安全生产标准所需的支出。

6.4公司按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应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挤占、挪用,结余资金结转下使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应及时补足,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并纳入安全投入预算管理,专项核算;其它预算的安全生产投入当年结余的,不得结转下使用。

6.5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资产,应当纳入相关资产进行管理。 6.6安全生产投入的监管

6.6.1所有安全生产投入必须注明用途,经技术安全部审核、安全总监监督,财务部复核入账,并建立相应台帐。

6.6.2公司为职工提供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不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6.6.3技术安全部、财务部根据安全生产费用规定的使用范围、公司安全生产情况、安全项目投资计划及安全生产费用预算额监督检查并控制投入费用支出情况。 6.7安全生产投入的统计

每季度最后一天前,财务部编制本季度安全生产费用完成情况报上级公司审计部门审核。 7.记录

7.1安全生产投入预算表

20

7.2安全生产投入费用使用计划 7.3季度安全生产费用完成情况 7.4安全生产投入台帐

21

(三)员工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公司的工伤风险,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所有在册员工。 3.引用文件 《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赔偿标准》 《工伤认定办法》

《XXXX股份公司安全管理规定》 4.职责

4.1技术安全部和行政后勤部共同负责组织处理工伤事故、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负责工伤事故的认定、员工劳动能力的鉴定工作;负责为员工申请办理工伤保险待遇,协调处理工伤保险待遇方面的问题;协助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处理善后事宜;负责工伤事故档案资料的归档保存。

4.2行政后勤部负责工伤保险基金缴纳及变更。

4.3各部门负责发生工伤事故后及时向技术安全部和行政后勤部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管理要求 5.1基要要求

5.1.1公司应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5.1.2公司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所有员工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5.1.3发生工伤时,必须采取有效、快速的救治措施使工伤员工得到及时救治。 5.2工伤保险的缴纳

5.2.1工伤保险的缴纳根据当地政府《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管理办法和要求进行缴纳。 5.2.2工伤保险费缴费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22

5.2.3用人单位缴费费率由自治区经办机构根据国家规定的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以及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确定。

5.2.4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及时向经办机构报送本单位人员情况表和人员增减明细表;按期足额缴费的用人单位报送人员情况表和人员增减明细表的次日为工伤保险参保生效日期。

5.2.5工伤保险费率实行浮动制度。具体浮动办法由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情况、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必要的风险储备金等因素制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5.2.6工伤保险基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下列项目的支出:

5.2.6.1工伤医疗费和工伤康复费; 5.2.6.2住院伙食补助费; 5.2.6.3转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5.2.6.4伤残津贴; 5.2.6.5生活护理费; 5.2.6.6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5.2.6.7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5.2.6.8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5.2.6.9丧葬补助金; 5.2.6.10供养亲属抚恤金; 5.2.6.11工伤伤残辅助器具配置费; 5.2.6.12劳动能力鉴定费;

5.2.6.13工伤预防教育、宣传、培训费;

5.2.6.14法律、法规规定支付的其他与工伤保险有关的费用。

5.2.7工伤预防教育、宣传、培训费按当期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的百分之八提取,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3工伤认定

5.3.1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5.3.1.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3

5.3.1.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5.3.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5.3.1.4患职业病的;

5.3.1.5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5.3.1.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5.3.1.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5.3.2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5.3.2.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5.3.2.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5.3.2.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认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5.3.2.1项、第5.3.2.2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5.3.2.3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5.3.3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5.3.3.1故意犯罪的; 5.3.3.2醉酒或者吸毒的; 5.3.3.3自残或者自杀的。 5.3.4工伤认定申请

5.3.4.1工伤事故的申报按照当地政府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5.3.4.2员工发生工伤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的,技术安全部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社会保险部门,并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县级劳动保障政部门提出书面工伤认定申请;如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部门的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5.3.4.3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5.3.4.3.1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5.3.4.3.2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及近亲属关系证明;

24

5.3.4.3.3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原件及复印件,或者其他建立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5.3.4.3.4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害时医疗诊断证明书(死亡证明书)及抢救记录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5.3.4.3.5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的事故调查报告; 5.3.4.3.6与职工受伤事故经过有关的证明材料。

5.3.4.3.7属于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伤害的,应当提交公安机关的处理结论或者人民法院判决书、调解书及其他有效证明;属于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书。

5.3.4.4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5.3.4.5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需要调查核实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以及经办机构。工伤认定的决定中应当载明工伤伤害部位。

5.3.4.6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或者因工受到暴力伤害以及有其他因工受到伤害情形无法及时提供结论依据的,或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后勤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 5.4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

5.4.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技术安全部协调当地社会保险行政后勤部门进行鉴定。

5.4.2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5.4.3申请人在劳动保障局领取《劳动能力鉴定表》或《工伤人员旧伤复发、医疗终结期满和辅助器具确认表》,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指定医院进行检查诊断。 5.4.4劳动能力鉴定应当提交的申请材料: 5.4.4.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5.4.4.2《当地职业劳动能力等级评定表》;

25

5.4.4.3《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5.4.4.4身份证复印件;

5.4.4.5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原始病案和治疗的历次诊断证明资料(职业病须持有自治区卫生行政后勤部门批准的职业病机构诊断机构的证明,精神病须持有专科医院的诊断证明)以及相关的生化物理检验报告,如X光片CT片等; 5.4.4.6鉴定费用。

5.4.5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5.5工伤保险待遇

5.5.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具体享受的工伤待遇执行当地政府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5.5.2工伤员工治疗工伤应当在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受协议医疗机构条件所限需要转院治疗的,由协议医院机构提出意见,经工伤保险部门同意后方可转院治疗。

5.5.3工伤员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工伤保险诊断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标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5.5.4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执行政府部门规定。

5.5.5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5.5.6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公司按月支付。 5.6残疾补偿金的申领

员工医疗终结后,仍有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按照国家规定申领相应的残疾补偿金。

26

5.7工伤保险资料管理

5.7.1工伤保险的相关资料由行政后勤部归档保存。

5.7.2工伤事故资料由技术安全部归档保存(工伤申报表、工伤认定书、伤残等级鉴定书、赔付证明等);并按年编号进行存放。 6.记录

6.1工伤保险缴费发票 6.2事故原因调查记录

6.3工伤申请表、工伤认定书及伤残等级鉴定资料 6.4员工伤残赔付记录

27

第四章 法律法规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定期识别、获取、更新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及时将信息向从业人员和相关方传达,保持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安全生产活动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和符合性评价的控制。 3.职责

3.1技术安全部组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获取、传达、评审、更新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组织符合性评价。

3.2各部门定期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报技术安全部汇总。 3.3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本部门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培训、宣贯、评审和更新。

3.4技术安全部负责建立法律、法规总清单并进行发布;各部门负责建立本部门适用法律、法规清单。 4.管理要求 4.1法律法规识别

4.1.1设备物资部负责与设备安全管理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 4.1.2其余部门负责与本部门安全管理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 4.1.3技术安全部负责与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

4.1.4各部门将收集到的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汇总成一套文本或电子版,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档案,编制法律法规清单,并及时传递给公司技术安全部汇总。

4.1.5技术安全部将各部门识别收集到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再次识别选择适合本28

公司的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汇总成一套文本或电子版,编制公司总的法律法规清单向全公司发布。

4.1.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每年一次。 4.2法律法规获取 4.2.1获取内容:

4.2.1.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4.2.1.2省(市)地方法规和相关部委的规章; 4.2.1.3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标准; 4.2.1.4国际公约。

4.2.1.5各级政府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行业要求、地方有关要求、非法规性文件和通知等。 4.2.2获取渠道:

4.2.2.1国家、省(市)地方、上级主管部门、国家环保总局和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行业部委的管理部门; 4.2.2.2出版社、书店、图书馆和网站;

4.2.2.3订阅的《中国环境报》、《安全生产报》等报刊和杂志;

4.2.2.4参加相关部门、地区的会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官方网站、行业报刊、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机构、媒体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渠道获取; 4.2.2.5地方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从各级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获取。 4.3法律法规评审

4.3.1技术安全部每年组织各部门评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和适用性,以确定在用法律法规及标准是否适用,有过期的及时更新;

4.3.2评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后,编制符合性评价报告。 4.4法律法规更新与发布

4.4.1当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时,技术安全部应重新对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进行识别;

4.4.2当公司的工艺、设备、组织机构及人员发生变化时,技术安全部应组织相关部门重新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进行识别和获取;

4.4.3技术安全部应对新获取和识别的安全标准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汇29

总,向全公司发布;

4.4.4技术安全部应及时将过期或作废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件收回,并进行管理。 4.5法律法规应用

4.5.1编制安全生产制度时要及时将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相关规定中; 4.5.2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 4.6法律法规培训

4.6.1技术安全部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及时向全公司发布,组织宣传和培训,保存培训考核记录;

4.6.2对公司的相关方也要组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培训学习。 5.记录

5.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5.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本或电子文档 5.3合规性评价报告 5.4法律法规的培训记录

30

(二)文件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制定的与安全标准化有关的管理文件、技术文件的控制,保证所有在用文件的适用性、系统性、协调性、完整性、有效性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安全生产有效运行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安全生产文件的编制、发布、使用、评审、修订等管理。 3.引用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4.职责

4.1公司总经理负责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批准和发布。 4.2公司安全总监负责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审核。

4.3技术安全部负责实施对安全标准化文件的编制、评审和修订,包括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外来文件的收集、发放及其有效版本的控制;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和管理; 4.5技术安全部负责公司级安全文件的备案、登记、发放。 5.管理要求

5.1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

5.1.1安全管理制度是公司最基本的规章制度;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公司的工艺流程、生产经营特点。

5.1.2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之前,应充分研究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危险源的分布、员工的教育和学历状况、事故记录、环境状况等因素;还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进行补充和完善。

5.1.3建立、完善适合本公司特点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需要。

5.2安全管理制度的范围

5.2.1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法律法规31

标准规范管理、安全投入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具)和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生产例会、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现场带班、消防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安全绩效评定管理等。

5.1.2公司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以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5.3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具体要求

5.3.1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5.3.1.1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

5.3.1.2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 5.3.1.3国家批准的国际公约和标准; 5.3.1.4风险评估结果或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 5.3.1.5管理的流程与控制要求; 5.3.1.6相关方要求;

5.3.1.7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外部信息,如行业要求等; 5.3.1.8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的惯例等。

5.3.2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成后,应当制定目录及检索方式,保证不同文件系统的相互引用而不会发生误用或混乱,方便各类人员查询使用。 5.4文件的编制程序(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5.4.1在编制安全管理制度时,要按照系统性原则,分为起草、审核、发布、教育培训、执行、反馈、持续改进等环节;每一个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都要做到目的明确,流程清晰、标准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5.4.2起草:安全管理制度起草前,应对目的、适用范围、职责、解释部门、实施日期等给予明确,同时还应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和收集。安全规章制度的编制,应做到目的明确,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用词准确、方字简明、标点符号正确。

5.4.3会签:起草的规章制度,应通过正式渠道征得相关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规章制度颁布后的贯彻落实。当意见不一致时,应由安全总监组织,统一认识,32

达成一致。

5.4.4审核:制度签发前,应进行审核;安全管理制度由安全总监审核;安全操作规程由各编制部门第一负责人审核;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应邀请专家进行审核。 5.4.5签发: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程由安全总监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总经理签发。

5.4.6发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以采用文件汇编和电子文件两种方法中的任一方法进行发布,或者可以综合使用。也可采用公司内网发布。发布的范围应涵盖执行部门、人员。 5.4.7培训:技术安全部负责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各部门;各部门针对岗位特点进一步发放到班组、岗位;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适用的规章制度进行培训和考核。新发布的安全规章制度、修订的安全规章制度,由执行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5.4.8反馈:各职能部门应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

5.4.9持续改进:技术安全部应每年制定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计划。每年进行1次审查、局部修订;每3年进行1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确保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 6.安全操作规程

6.1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原则

6.1.1基于岗位生产特点中的特定风险的辨识,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6.1.2安全操作规程中应有岗位主要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和危险源的分布情况说明,并应包含公司的各个岗位、主要设备设施等。

6.1.3 在编制操作规程过程中,应根据各个岗位的生产特点,辨识出存在的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6.1.4安全操作规程应与控制危险源风险相匹配,还应明确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案(事故情况下的操作规程)。

6.2 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主要要求

6.2.1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应覆盖每个岗位、每个有人活动的生产区域。 6.2.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发放和管理等与安全生产规章的要求基本相同。 6.2.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可以组织熟悉岗位作业的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作业顺序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编制,方便员工掌握和执行。

33

6.2.4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投产或使用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 6.2.5应保证各岗位相关的操作规程是最新的有效文件。 6.2.6操作规程内容全面完整、具有可操作性。 6.2.7员工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的内容,无违章行为。 6.2.8现场记录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记录. 6.3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程序: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程序应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程序相一致。(具体参见5.4文件编制程序) 6.4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

6.4.1技术安全部负责将安全操作规程要下发到各单位、各个岗位,并建立发放记录。 6.4.2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看其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自己所在岗位的操作规程;并有培训考核记录及考试试卷。

6.4.3各生产班组负责人,应督促所属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操作不允许有违章现象。

7.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评估

7.1各部门和单位,可结合自身的日常性检查工作开展,对本管理范围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监控。

7.2技术安全部,每年年底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活动的开展,组织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合规性评价)。

7.3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应制定整改措施计划,并落实整改。

8.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修订

8.1技术安全部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组织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 8.2当公司发生下列变化时,需要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

8.2.1当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 8.2.2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 8.2.3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

8.2.4当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设备发生变更时; 8.2.5当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

34

8.2.6当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时; 8.2.7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性因素时; 8.2.8其它相关事项。

8.3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每年进行1次局部修订;每3年进行1次全面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9.记录

9.1《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9.2《安全操作规程清单》 9.3《文件发放登记表》 9.4《安全管理制度评审记录》 9.5《安全操作规程评审记录》

35

(三)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安全生产相关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学性,加强对公司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充分利用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规范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材料的保管、借阅、销毁程序,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管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4.职责

4.1档案管理部门职责

4.1.1技术安全部负责公司安全文件和记录的日常管理; 4.1.2行政后勤部档案室负责公司相关档案的管理;

4.1.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涉及的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日常管理和按时归档。 4.2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4.2.1积极学习档案法规,熟悉档案管理业务;

4.2.2做好档案资料的前期控制,及时收回相关档案,并编制清单,使本职责范围内的档案资料不丢失、漏交;

4.2.3保管好档案,使档案资料无霉料、虫蛀现象;

4.2.4做好档案的分类管理、借阅管理,不出差错,保持管理档案的地点卫生清洁,无火灾发生。 5.管理要求

5.1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涉及内容 5.1.1安全管理制度 5.1.1.1安全生产责任制; 5.1.1.2安全操作规程; 5.1.1.3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1.1.4公司下发的安全生产文件、通知。

36

5.1.2上级文件通知 5.1.3事故档案

5.1.3.1事故报告书、登记表、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文件; 5.1.3.2现场调查记录、示意图、照片等;

5.1.3.3技术鉴定报告、伤亡人员诊断书、物证和人证材料; 5.1.3.4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5.1.3.5事故责任者的处分决定和受处理人员的自述材料、检查材料、有关事故的报告和有关文件;

5.1.3.6参加事故调查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5.1.4安全教育档案

5.1.4.1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登记卡、试卷和考核成绩。变换工种和复工教育培训登记表及考核成绩;

5.1.4.2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登记表及资格证; 5.1.4.3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5.1.5安全生产检查档案

5.1.5.1对事故责任者及“三违”人员处理材料; 5.1.5.2安全考核材料。 5.1.6安全生产检查材料

5.1.6.1各类安全检查的通知和计划总结; 5.1.6.2安全检查记录;

5.1.6.3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及整改情况。 5.1.7危险作业档案

5.1.7.1高危作业安全审批表; 5.1.7.2动火作业许可证 5.1.7.3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5.1.7.4高处作业许可证 5.1.7.5起重作业许可证

5.1.7.6其它涉及危险作业的审批表 5.1.8职业卫生档案

37

5.1.8.1有害作业点分布情况,有害作业点定期检测情况; 5.1.8.2职业卫生检查与监护记录增加职工健康体检档案; 5.1.8.3粉尘治理情况记录; 5.1.8.4其他有关职业卫生材料。 5.1.9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5.1.10安全活动记录; 5.1.11法定检测记录;

5.1.12关键设备设施档案,最好分开特种设备; 5.1.13应急演练记录; 5.1.14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 5.1.15维护和校验记录; 5.1.16风险评价信息;

5.1.17安全技术图纸、方案等。 5.2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保管

5.2.1公司的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保管,要符合档案管理要求,有文件柜、文件夹、档案袋,分类清楚合理,便于查阅,做到防火、防潮、防鼠、防蛀、清洁、通风、干燥;由办公室相关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技术安全部负责人负责监督。 5.2.2归档时间

5.2.2.1办理完毕的文件,按工作阶段性进行归档; 5.2.2.2按年形成的文件,第二年上半年归档; 5.2.2.3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材料,一生效就归档; 5.2.2.4凡是有机密性的文件,随时形成,随时归档。 5.2.3档案保存周期

5.2.3.1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确定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是:

5.2.3.1.1对公司安全生产有长效利用价值的档案应永久保存;

5.2.3.1.2对公司安全生产在一定时间内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分别是长期和短期保存; 5.2.3.1.3凡是介于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 5.2.3.2事故档案永久保存。

38

5.2.4档案保存形式

5.2.4.1法规和规章制度可以电子版形式保存; 5.2.4.2其它档案用纸张形式保存。 5.2.5归档要求 5.2.5.1材料完整齐全。

5.2.5.2系统、条理、保持有机联系;凡是归档文件材料,均要按其不同特征组卷,尽量保持它的内在联系,区分它们不同的保存价值;文件分类准确、立卷合理。

5.2.5.3立卷时,要求将文件的正件与记录和文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等统一立卷,不得分散。

5.2.5.4在进行卷内文件排列时,要合理安排文件的先后秩序,按时间先后排列。对于同一事情的同一文件,应按统一规定进行,比如:正件与记录和文件,应正件在前,记录和文件在后等。

5.2.6未到保存期限,严禁销毁或严禁因保管不善造成丢失损坏。 5.3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借阅

5.3.1凡借阅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必须按批准时间及时送交技术安全部;逾期不还进行考核。

5.3.2查阅、借阅安全生产档案的,必须经技术安全部负责人签字同意,同时履行借阅手续。

5.3.3借阅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造成损坏的给予责考核;造成丢失的给予任追究并加倍考核。

5.4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利用

5.4.1借阅、复制有密级的安全生产档案,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办理。 5.4.2安全生产档案利用中,要处理好安全生产档案和利用的关系,既要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又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指导、借鉴等积极作用。

5.4.3在提供、利用、公布档案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5.4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销毁

对已到保存期限的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材料,由技术安全部提出申请,经公司总经理或主管领导审核签批,对审批同意销毁的材料,由技术安全部负责销毁,并在销毁记录上39

签字。 6.记录 6.1档案清单 6.2档案销毁记录

40

第五章 教育培训

(一)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守法意识,使公司的安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防止工伤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规范,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班组全体员工,以及在本公司生产区域内与本公司有业务往来相关方人员。 3.规范性引用文件 《安全生产法》新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号令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0号令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140号令 4.职责

4.1技术安全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安全培训计划汇总后,编制、上报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负责组织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持证登记管理;负责新进员工的公司级安全教育;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考核公司各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4.2各部门负责编制、上报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负责本部门、车间(室)、班组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实施及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4.3各归口部门负责对公司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等制定《岗位作业指导书》(含安全操作规程),对员工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

4.4行政后勤部负责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取证、复审工作,建立健全41

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档案。 5.管理要求

5.1安全教育培训管理

5.1.1公司以文件形式下发,确定技术安全部是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 5.1.2 技术安全部征求各部门意见,收集各部门的安全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制定公司安全培训计划和方案。

5.1.3 安全培训计划要包含各类人员的培训,制定计划时还要结合《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要求,所有的安全培训按计划进行。

5.1.4公司实行安全培训教育登记制度,所有安全培训都要做好记录,并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档案。没有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的人员,不得在生产现场从事作业或者管理活动。

5.1.5安全培训的实施主要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是指公司的有关专业人员或公司聘请的专业人士对职工的一种培训;外部培训是指公司委托培训单位对职工进行培训,从而取得上岗证或是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5.1.6公司每年组织对员工安全培训结果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改进培训方法。 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5.2.1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经安全生产监管管理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5.2.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5.3.1公司每年对在岗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考核,考试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

5.3.2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5.3.2.1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2

5.3.2.2公司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5.3.2.2.1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5.3.2.2.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5.3.2.2.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5.3.2.2.4有关事故案例等。

5.3.2.3车间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5.3.2.3.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5.3.2.3.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5.3.2.3.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5.3.2.3.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3.2.3.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5.3.2.3.6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5.3.2.3.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5.3.2.3.8有关事故案例;

5.3.2.3.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5.3.2.4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5.3.2.4.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3.2.4.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5.3.2.4.3有关事故案例;

5.3.2.4.4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5.3.2.5新入厂员工经过三级安全教育之后,方可发给个人防护用品进入生产岗位学习。未经安全教育及考核合格,不得进入岗位,不得独立作业。

5.4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设施投入使用前,由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保留相关培训记录。

5.5操作岗位人员转岗、岗位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必须车间(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5.6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5.6.1凡从事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等特种作业必须由国家43

主管部门组织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教育,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证后方可从事相关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5.6.2公司必须合理配备特种作业人员,有特种作业岗位必须配备特种作业人员,无特种作业资格证书人员禁止从事特种作业。

5.6.3特种作业人员取得操作证后,按期进行复审,保证证件在有效期内(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每3年复审1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4年复审一次)。

5.6.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同时应参加公司组织的其他安全培训。 5.7每年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继续教育培训,时间不低于20学时。 5.8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5.8.1为了保证外来参观、检查、学习、施工人员等人员的安全,由接待部门负责在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入现场之前,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告知。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危险部位以及注意事项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5.8.2进入生产区域必须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且由专门负责人员带领进入。 5.8.3相关方进入现场之前要对其进行培训,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签订安全协议;对经常进入公司的相关方要定期进行培训,保存好培训考核记录。

5.8.4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9安全文化建设

5.9.1 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依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导则》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确定。

5.9.2 建立完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加强各层级领导的安全意识和作风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任务,逐条逐款抓落实;

5.9.3联系公司实际,创新安全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各部门结合实际,开拓思维,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在形式内容、操作方法、活动方式等方面,认真落实公司相关文件要求,推陈出新,灵活多样,开拓创新,注重实效。 5.9.4加强宣传教育,建设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5.9.5 利用板报等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帮助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知识。

44

5.9.6每年 6 月,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安全宣誓、安全口号征集评选和应急演练活动,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5.9.7 建立公司安全理念,所有安全理念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发布并且在公司内广泛宣传,技术安全部通过网络,电子屏,宣传栏及制作警示标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安全理念逐步深入职工意识当中,最终影响员工的安全行为。

5.9.8 建立健全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各部门认真执行,通过制度建设来强制规范和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使安全行为逐步变成员工自身的习惯行为。

5.9.9 开展安全生产绩效评定考核活动,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 6.记录 6.1培训需求表

6.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 6.3月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完成情况 6.4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记录 6.5员工安全教育档案 6.6培训效果评估

6.7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 6.8新入厂员工三级安全教育

6.9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安全教育和培训 6.10转岗、离岗安全培训 6.11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6.1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记录

6.13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协议 6.14入厂安全须知

45

(二)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维护公司内部治安秩序,预防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保证安全生产,创造一个稳定、文明的工作环境,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所有部门和人员。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导则》AQ/T9004-2008 4.职责

技术安全部负责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的制定,经安委会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安全总监负责监督,技术安全部牵头组织各部门实施。

5.管理要求

5.1 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依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导则》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确定。

5.2 每年初开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讨论和修订活动,进行安全生产目标的编制和分解,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5.3 利用板报等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帮助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知识。

5.4 每年 6 月,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安全宣誓、安全口号征集评选和应急演练活动,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5.5 不定期开展岗位危险源辨识,鼓励员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事先没有想到或者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潜在的不安全实践和安全缺陷,进行有效识别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对员工所识别的安全缺陷给予及时处理和反馈,建立员工参与和角色认可的机制。

5.6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使员工引以为戒,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

5.7 在厂区道路两侧等显眼位置悬挂、张贴安全文化标语,设置统一的宣传标识牌,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5.8 紧密围绕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利用广播、信息网、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和载体进行文化建设宣传。

5.9 开展全员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员工对生命健康价值的认识,形成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潜意识观念。

46

5.10 年末总结本的安全文化建设业绩,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制定下一的安全建设计划。

5.11 开展安全生产绩效评定考核活动,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

6.记录

6.1 安全文化建设计划

47

(三)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时期的安全生产情况,协调和处理公司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同时对各项工作及时进行沟通和总结,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班组及以上各级安全生产会议。

3.职责

3.1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由安委会主任主持召开,技术安全部负责会议记录整理;

3.2 公司级安全会议由安全总监主持召开,技术安全部负责会议记录整理;

3.3 各部门车间(室)负责人负责主持召开本部门安全生产会议,技术安全部负责监督检查;

3.4 班组长负责班组安全会,车间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

3.5 由各主管职能部门适时召开各专业性安全会议。

4.管理要求

4.1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4.1.1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由安全总监召集,安委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

4.1.2 会议主要内容:研究、讨论如何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审定、分解、考核公司安全目标管理计划及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隐患,且提出对策,拟定解决办法及防范措施;协调各部门在隐患处理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指定隐患整改的具体负责人及隐患整改要求和期限;审议企业的重大事故,审定并通过对重大事故的处理决定和通报等。

4.1.3 会议记录技术安全部负责整理,对会议所议事项以及作出的决定应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分发与会人员以及事项涉及的有关单位主管;行政后勤部负责检查、考核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4.2 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

4.2.1 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可与公司月度经营例会合并),由行政后勤部召集,公司总经理主持,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并可根据有关情况对与会人员按需要随48

时增减;时间由公司总经理决定,地点由召集人决定。

4.2.2 会议主要内容:总结上月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部署下月安全生产工作;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文件,并研究提出本企业的贯彻落实措施;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作出处理和决定;表彰和奖励安全生产典型事迹;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等。

4.2.3 会议记录由行政后勤部负责整理,必要时应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分发至各车间、部门;行政后勤部应负责检查、考核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4.3 部门(车间)级安全会议

4.3.1 部门(车间)级安全会议每月召开二次,由部门(车间)负责人主持,班组长以上人员参加。

4.3.2 会议主要内容:讨论本部门如何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安全生产的各项决议和重大问题。

4.3.3部门(车间)级安全会议应形成会议记录,部门兼职安全员负责督促、检查、考核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技术安全部不定期抽查会议记录及决议执行情况。

4.4 班组安全会

4.4.1 由班组长负责召开,小组成员参加。班组安全会每周召开一次;班前安全会在每天上班前召开。

4.4.2 会议主要内容: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布置、检查、交流、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规章制度等;分析班组内外事故案例;结合本班组特点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等。

4.4.3 会议应形成记录,车间兼职安全员进行检查验证。

4.5 专业性安全会议

由各主管职能部门领导负责召开,根据需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由召集人负责记录;由主管职能部门对会议决议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4.6 不定期安全生产会议

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安全生产的季节性和突发性等情况随时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由召集人负责记录;由各职能部门对会议决议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4.7 安全生产会议要求

4.7.1 会议召集者在开会之前,应做好有关资料准备工作,列出要讨论研究解决的问题,49

重要会议要下发会议纪要;按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传递,并对存在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4.7.2 通知参加会议人员时,要把会议主要内容、开始时间、会议地点交代清楚。

4.7.3 与会人员应按时按要求参加,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席,确实不能参加的要在开会之前和召集人说明情况并得到允许;对未经允许擅自不参加或迟到、早退的人员,由会议召集人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4.7.4 与会人员须自觉遵守会议纪律,维护会场秩序,不准交头接耳,通讯工具应关闭或调到无声状态。

4.7.5 会议决议应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相关部门和人员,与会人员应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由技术安全部或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督促、检查。

4.7.6 会议纪要应包括日期、参加人员、召集单位、主持人、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议及执行情况检查等,技术安全部应定期对各种会议记录及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考核。

5.记录

5.1 会议记录或纪要

5.2 会议签到表

5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文化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