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涂层现场检测

2022-07-10

第一篇:防腐涂层现场检测

防腐涂层相关质量检测

防腐涂层相关涂层

防腐蚀涂料是为了被涂物服务,应用于被涂物表面,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而发挥其防护功能的涂装材料。它以最终在被涂物表面的涂膜形成而体现其应用价值。涂装质量好坏,最后都要体现在涂膜好坏上,所以涂装后的质量检测主要是对涂膜性能的检测,包括涂膜机械性能(如:附着力、冲击强度、硬度、光泽等)和其他特殊性能(耐候性、耐酸碱性、耐油性、耐溶剂性等)两个方面。针对被涂装涂服务的腐蚀体系不同,防腐蚀涂膜的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和检测方法也不同,不同的防腐蚀行业内也有不同的检测方法标准发布。但以上的常规性能在不同行业都是通用的。对于大型工程防腐蚀涂膜的检验可以委托具有国家检测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规定进行涂膜的性能检验。业主也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有业主具有自己的具有资质的涂装检验员在现场负责常规检查。

对于涂装检验员各个行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船舶行业一般要求检验员应具有NACE检验员2级、FROSIO检验员III资格或者主管机关承认的同等资格的涂层检查人员完成。本篇介绍涂层附着力检测及涂膜厚度的检测,虽然涂膜厚度的检测不属于涂膜机械性能的范围,但在现场检查中往往是一个不可以缺少的检查项目,因为此项直接关系到涂层的使用寿命。上面讲述的检测均是在漆膜的一般制备方法的操作下,制备标准实验板后检测的。

一、涂膜附着力的测定法:

漆膜附着力是指漆膜与被涂物件表面结合在一起的坚固程度。附着力是涂料物理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此项的检查,可以检验涂料组成,特别是树脂的使用是否合理。漆膜的附着力除了取决于所选用的涂料基料外,还与底材的表面预处理、施工方式以及漆膜的保养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例如,在潮湿、有锈蚀、有油脂的金属表面涂装,附着力就差。

测定附着力的方法有:划圈法、划格法、拉开法、扭开法及美国ASTM中的划X法等数种,国家标准标准GB1720-89(79)规定了划圈法测定漆膜附着力的方法,而GB9286-88规定了采用划格法测定附着力,GB5210-85规定了采用拉开法测定涂层附着力的方法。其中应用最简便的是划圈法测定漆膜附着力,现场最为常用的是划格法。

(1)、划圈法测定附着力

划圈法所采用的附着力测定仪是按照划痕范围内的漆膜完整程度进行评定,以级表示。是按照制备好的马口铁板固定在测定仪上,为确保划透漆膜,酌情添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以80-100r/min均匀摇动摇柄,以圆滚线划痕,标准圆长7.5cm,取出样板,评级。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 )测定仪的针头必须保持锐利,否则无法分清1,2级的分别,应在测定前先用手指触摸感觉是否锋利,或在测定若干块试板后酌情理换。

(b)先试着刻划几圈,划痕应刚好划透漆膜,若未露底板,酌情添加砝码;但不要加得过多,以免加大阻力,磨损针头。

(c)评级时可以7级(最内层)开始评定,也可以1级(最外圈)评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5以上完好,则认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认为坏损。例如,部位1漆膜完好,附着力最佳,定为1级;部位1漆膜坏损而部位2完好的,附着力次之定为2级。依据类推,7级附着力最差。通常要求比较好的底漆附着力应达到1级,面漆的附着力可在2级左右。 (2)、划格法测定附着力

划格法附着力测试标准主要有ASTMD33

59、ISO-2409和GB9286-98。其测试方法和描述基本相同,只是对于附着力级别的说明次序刚好相反。ASTMD3359是5B-OB级由好到坏,而ISO-2409是0-5为由好到坏。实验工具是划格测试器,它是具有6个切割面的多刀片切割器,切刀间隙1mm、2mm和3mm(刀头可以更换)。将试样涂于样板上,干燥16小时后,用划格器平行拉动3-4cm,有六道切痕,应切穿漆膜至底材;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与前者垂直,切痕同样六道;这样形成许多小方格。对于软底材,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成每一条对角线,轻轻向前和后各扫几次,即可评定等级;而对于硬质底材,先清扫,之后贴上胶带(一般使用3M胶带),且要保证胶带与实验区全面接触,可以用手指来回摩擦使之接触良好,然后迅速拉开,使用目视或者放大镜对照标准与说明附图进行对比定级。其分级的标准描述为: 级别描述

0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

1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受影响面积不能明显大于5% 2在切口交叉处或沿切口边缘有涂层脱落,影响面积为5%-15% 3涂层沿切割边缘部分或全部以大面积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在15%-35% 5沿边缘整条脱落,有些格子部分或全部脱落,受影响面积35%-65% 6剥落的程度超过4级

在划格法测定附着力时,可以最高测定250μm厚度的涂膜。根据涂层厚度大小,可以选择不同的划格间距,一般为涂层小于60μm,硬质底材间距1mm,软质底材间距为2mm;涂层厚度为60-120μm,软硬质底材间距均为2mm;涂层厚度大于120μm,软硬质底材间距选择3mm。在ISO12944中规定,附着力需要达到1级才能认定为合格;在GB中,附着力达到1-2级时认定为合格。

划圈法与划格不同处在于,划圈交叉所形成部位的面积是递增的,评级考察的是不受损区域所处的位置,而划格法每一个划格面积是固定的,评级采用受损面积比率。

(3)、拉开法测定附着力

拉开法测定的附着力是指在规定的速率下,在试样的胶结面上施加垂直、均匀的拉力,以测定涂层或涂层与底材间的附着破坏时所需的力,以Mpa表示。此方法不仅可检验涂层与底材的粘接程度,也可检测涂层之间的层间附着力;考察涂料的配套性是否合理,全面评价涂层的整体附着效果。拉开法测试的相关标准有ISO4624-2004(最新版标准)、ASTMD-4

514、GB5210等。

国外常用测定拉开法的仪器是Elcometer附着力试验仪。此仪器较小,可用于现场检测。但有些时候,类似Elcometer-106手动拉开测试仪由于手工操作是不稳定性而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在有些国家的行业内不再使用,Elcometer试验是将一铝制试验拉头粘在涂层上,采用有刻度的机械拉力试验机将拉头拉脱,从标尺刻度读出拉去铝头的拉力。一般在金属基体上进行拉开试验可能发现三种失效类型:

(a)粘接失效,即受拉力后,胶层从涂层或试验拉头上拉断或其自身内部拉断,认为是胶粘剂的失效。涂层与基材或涂层与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均回超过些值。 (b)附着力失效,即涂层与基体在拉力下分离,此值为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 (c)内聚力破坏,即涂层本身被拉断,此值作为层间附着力的数值,涂层与底材的附着力超过这一数值。对于每一种涂料都有规定拉开法测定数值,一般要求大于2Mpa,环氧双组分涂料大于4MPA。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Elcometer试验仪测定的拉开法附着力数据与国标规定的拉力实验机测定的数值有一定的差距。多次实验的经验,Elcometer试验仪数据乘以3-3.5倍与拉力机测定的数值相近。因此,每种测试方法的试验数据,只能同类比较,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在填写检测报告时,也要注明使用的检测仪器和方法。

对于附着力的要求,ISO12944-6中对于涂层体系(干膜厚度大于250μm)的附着力要求为按照ISO4624拉开法附着力测试,至少要达到5Mpa。对于旧涂层参考数值为2Mpa,如果低于2 Mpa要将旧涂层予以除去。

一、膜厚度发检测:

涂膜的厚度的防腐蚀涂装质量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防腐蚀涂膜的厚度不同于普通装饰性的涂层涂装,防腐蚀涂膜的厚度往往决定了防腐蚀体系的使用寿命,是防腐蚀涂层检测的重要指标。实验已经证明,在一定的腐蚀环境下,涂层的配套确定后,涂层厚度与保护寿命呈直线关系。因此重防腐涂装尽量厚膜化(200-1000μm)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涂层厚度的检测重要性不难看出。

(一)膜厚度的检测:

在涂装过程中,当干膜厚度的测量难以进行时候,应对湿膜的厚度进行检测,以保证涂装的干膜厚度。湿膜厚度的测量必须在漆膜制备后立即进行,以免由于溶剂挥发而使漆膜发生收缩现象。常用的湿膜厚度计一般有以下三种:轮规、梳规、pfunt湿膜计。经常在现场使用的一般是轮规和梳规,虽然精确度不是太高,但方便操作。Pfunt湿膜计虽然较为精确,但操作和计算较繁琐,一般不在施工现场使用。

湿膜厚度仪器可以用于几乎所有的涂料产品,但不能用于无机硅酸锌涂料,因为其溶剂发挥太快。同时对于物理干燥型涂料,如氯化橡胶涂料,对于第二道涂层的测量也不太合适,因为它会重新溶解前道涂层,还有在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涂料配套体系中,对于第二道涂层的检测尽量不要使用湿膜厚度检测,因为不知道第二道涂层的溶剂对下道涂层树脂的溶解程度。

湿膜厚度的检测主要目的的为了控制干膜厚度,因此,对于低固体分涂料由于大量溶剂的挥发易带来针孔及涂膜收缩比例大等问题,不能一次成膜太厚;而高固体分含量的重防腐涂料、无溶剂涂料、粉末涂料没有溶剂挥发带来的诸多问题,可以一次涂装较厚,但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涂膜太厚,涂膜固化所产生的内应力较大,会使涂膜开裂等。所以要根据涂装规格书中规定的涂膜厚度发最小值和最大值允许值来控制厚度。下面以梳规为例来说明测量湿膜和干膜厚度的方法:

使用梳规测量时,把仪器稳定的放在低材表面的湿膜中,然后拿出仪器检查其梳齿那一个最短的接触到了湿膜,湿膜的厚度就处于最后一个触到和没有触到的梳齿间,去那个接触到湿膜的梳齿所表示的厚度即可。知道了湿膜厚度道,就可以计算干膜的厚度了。

(一)干膜厚度的测量:

在实际工作中大量遇到的是干膜厚度的测量,在检查涂层各项物理性指标时或统计整个施工完毕后的漆膜总厚度时,均一测干膜厚度为准,这也是业主和建立单位验收工程检测内容之一。 (1)测量的仪器

涂层干膜厚度的测量分为破坏性测试和非破坏性的测试两种方法。破坏性的测试方法要对涂膜进行划刻等损伤性行为,非破坏性测试方法不会对涂膜造成损害。一般情况下,多数使用的是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当出现争议或者需要仲裁时大多使用破坏性的测试方法。如:ISO2808-1974漆膜厚度测定标准中的显微镜法,此方法不仅可以测出涂膜的总厚度,而且可以测出多层结构的涂膜中每层漆膜的厚度。该方法是用一定角度的切割刀具将涂层切出一个V型缺口至底材,然后用带有标尺的显微镜测量。该测厚的方法被推荐为涂膜厚度的仲裁方法。干膜厚度的测量目前已经有不少种仪器和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能适用于所有的涂层和环境是极少的。

非破坏性的测量一般采用千分尺法、磁性测厚仪和涡流测厚仪三种方法。其中磁性测厚仪和涡流测厚仪都适用于金属底材表面的防腐层,不过磁性测厚仪适用于磁性的金属底材,而涡流测厚仪适用于非磁性的金属底材表面防腐层的检测(如:铝材、不锈钢等底材)。同时磁性测厚仪和涡流测厚仪都不能适用于混凝土等非金属底材表面的防腐层厚度测量。 (2)测厚仪的校准:

测厚仪在使用前必须校准,无论使用哪种测厚仪,如果使用前不校准,测量出来的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进行校准的时候,在喷砂钢材的表面还是在光滑表面读出的数字的有差别的,在喷砂后的粗糙表面校准后的测厚仪测试出来的涂膜会增加。关于在光滑表面还是在喷砂后粗糙表面校准问题,在很多时候是存在争议的。

ISO2808(第三版)方法10规定:“判断喷砂后钢材表面的干膜厚度,校准应该在光滑钢板表面进行"。同样在SSPC这个标准中,也没有涉及到如何在喷砂后的钢材表面校准的问题,只提到在光滑钢板表面如何校准问题。在许多海洋工程和船舶工业中,涂膜的干膜厚度经常达到300-500μm,甚至更高,监理单位在验收时经常将表面粗糙度忽略了。根据经验,在喷砂涂装表面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均匀性涂膜测量,如果使用磁性原理测厚仪在光滑表面校准后,再次在喷砂表面校准,测得的涂膜厚度要高于在光滑板上校零测出值。高出值得为喷砂表面波峰到波谷值得一半。所以根据经验,涂膜厚度为粗糙度5-6倍时候,可以将粗糙度忽略。其余情况要在原喷砂表面校零。 (3)干膜厚度的测量原则:

业主和监理单位最后要看到是干膜的厚度,设计院所设计的涂膜厚度也是指干膜的厚度,所以干膜厚度的测量是很必要的。干膜厚度的测量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测量点的数量和测量点的厚度。

按照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4部分规定,用干膜测厚仪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in测点涂层干膜厚度的平均值。同时规定按照构件数抽查1%,且不应少于3件。而ISO2898-97和美国SSPC-PA2关于涂膜厚度测量原则,每10m2测量5个点,每一个点的测量在一个很小面积内测量3个点的平均值,5个测量值的平均值必须符合规定的涂膜范围。

在涂膜厚度测量时,遵守80-20或者90-10的原则。80-20原则的意思为:80%是测量值不得低于规定干膜厚度,其余20%的测量值不能低于0.8x规定膜厚。而对于集装箱、化学品储罐舱及船舶行业来讲,这个原则一般为90-10的。即所有测量点90%测量结果应大于或者等于规定干膜厚度,余下10%的测量结果均应不小于0.9x规定干膜厚度。 结束语:

防腐蚀涂层的检测方法很多,这里将划X法不做介绍,其中拉开法最佳,也是常用做有争议时使用的涂层附着力仲裁方法。对于以上涂层检测时,根据ISO规定,样板制作完毕一般要保养21天后进行测试,其结果更为准确。

在现场检查涂层及涂层附着力检查的时候,为了结果的公平公正,最好是业主、监理单位、涂料供应商技术人员、承包商、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同时参与,其测试结果才具有说服力。同时相关人员要做相关的测试记录,以备案保存。

第二篇:分析防腐碳钢罐压力级别及压力检测

分析防腐碳钢罐压力级别及压力检测内衬防腐碳钢罐技术指标中有一项参数是极其重要的,那就是罐体承载参数,防腐碳钢罐上层最大压力总数和罐体自身设计温度两个参数共同被称作是罐体的承载参数,这两项数值总和不可小于碳钢罐体的工作压力。

内衬防腐碳钢罐压力检测

在防腐碳钢罐检测罐体最初的设计压力数值的时候,需要同时参考到很多因素,因为绝大多数的压力罐体都会安装有超压排放配件,特别是一些主要以爆破片等危险配件作为超压排放配件的罐体,应根据罐体厂家给出的说明书规定方式检测其自身的设计压力。

压力罐体

内衬防腐碳钢罐设计压力级别

防腐碳钢罐厂家根据罐体的设计压力的不同,将罐体分成了四个压力级别,第一种是低压罐体,承受压力范围是0.1 兆帕和1.6 兆帕之间,第二种是中压罐体,这种的承受压力范围是1.6 兆帕和10.0 兆帕之间,第三种叫做高压罐体,承压范围是10 兆帕和100 兆帕之间,最后一种叫做超高压罐体,其承压能力大于一百兆帕。

安装了超压排放配件的内衬防腐碳钢罐体,一般情况下,使用压力罐体制造设计压力数值作为罐体的超压限值的最小值压力。如果有特殊需要,可使用压力容器最大限值工作压力当作压力容器超压限值的最小值压力。

第三篇: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

安 全

作 业 指

二零一四年七月

导 书

一、目的

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

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职责

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

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及验证;

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

1、安全教育

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新入场人员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

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

③、安全知识教育;

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

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臵,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他人员的教育。

1.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

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教育。

②、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制度和要求的教育。

③、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

④、处理好安全、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的教育。

⑤、事故发生机理、预防工作和安全技术教育。

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处理教育。

⑦、安全检查要求和安全性评价知识教育。

⑧、遵章指挥和其他安全管理注意事项教育。

1.3.2、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包括:

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教育。

②、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制度和要求的教育。

③、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

④、事故发生机理、预防工作和安全技术教育。

⑤、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处理教育。

⑥、安全检查要求和安全性评价知识教育。

⑦、组织和作好安全检查和安全性评价工作教育。

⑧、安全管理报告、研究和总结工作教育。

⑨、指导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作好安全监督工作的教育。

1.3.3、安全员教育包括:

①、安全员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教育。

②、安全检查监督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③、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的教育。

1.3.4、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内容:

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教育。

②、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制度和要求的教育。

③、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

④、处理好安全、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的教育。

⑤、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处理教育。

⑥、安全检查要求和安全性评价知识教育。

⑦、遵章指挥和其他安全管理注意事项教育。

⑧、生产防护技术、“三宝”等安全用品使用要求教育。

⑨、中小型机械、临时用电的安全使用要求教育。

⑩、民工安全生产的要求教育。

1.3.5、其他人员的教育包括:

①、岗位安全工作规定和安全责任制教育。

②、岗位安全操作和防护技能教育。

1.3.6、特殊工种专业安全教育(其教育主要包括):

①、持证上岗要求和定期复审教育。

②、特种作业的操作和防护要求教育。

③、危急情况下的处臵要求教育。

④、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⑤、工伤事故处理制度。

2、现场检查工作安全

2.1、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维护良好用车秩序,提高车辆维保意识,落实行车安全措施, 预防交通事故,确保现场检查往返及开车出行的安全。 2.

2、现场检查项目应设临时安全员,安全员负责该项目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

2.3、需对检查场地进行隔离的要做好标识、加强巡查,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更不允许非专业人员操作检查设备,以防可能造成的人员、设备损伤。

2.4、检查过程(包括检查时留宿在外地和往返途中)中若与他人发生纠纷,检查人员要 紧密团结、服从临时安全员的统一调度,并及时通知工程方和工地管理方或当地联系人,妥善解决问题、避免矛盾激化,必要时应报警。

2.5、全体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观念,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发生事故;

2.6、企业管理部负责现场检测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

查及验证工作记录的归档。

3、安全管理

3.1、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应杜绝人身伤亡事故,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3.2、经常检查安全隐患,防微杜渐,出现问题及时上报,迅速认真整改。

3.3、根据各室特点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并放在具有醒目标志的地方,不得挪动,有关人员应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员负责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失效消防器材。

3.4、使用大型仪器者要由仪器的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培训,讲解注意事项,待合格后经检测部负责人批准方可自行操作;如发生损坏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情况应立即报告检测室负责人。确保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 3.

5、由各检测室安全员定期检查电路,防止元器件老化、损坏造成事故。移动、检修带电设备应切断电源。电路(线)电器设备故障应由专人检修。

3.6、各检测室设不脱产安全负责人,对安全负责,并经常督促检查。对水、电、火等日常管理也应高度重视,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比如:电气设备 或线路必须按规定装设,禁止超负荷用电,不准乱拉乱接电线,因实验需要拉接的临 时线必须保障安全,用毕应立即拆除。

3.7、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抢救伤亡人员,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事故。

3.8、事故发生后三日内,由当事人填写事故报告单,报检测部负责人、最高管 理者。最高管理者及时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对直接责任者作出处理,并制定相应的 整改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3.9、重大、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后还应提交事故处理专题报告。

五、现场安全措施

1、进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到项目登记备册。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安全帽等),严禁穿短裤、裙子、拖鞋、凉鞋及高跟鞋或赤膊、赤脚工作。

②、二米以上的高空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空作业,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臵,方能开动使用。

⑤、不懂电气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⑥、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摆杆垂直下方不准站人。

3、起重吊装时起重变幅应平稳,严禁猛起猛落臂杆。

4、钢梁吊装时,密切注意其平衡状态,并应及时同锚筋焊接固定,钢梁安装未稳定,人员不得进入其下部操作。

5、起重机行驶时注意地坪耐力,预防车轮或支墩塌陷。行驶时严禁人员在底盘走台上站立或蹲坐以及堆放物件。

6、静载试验或吊装时,先对液压系统进行试运转,检查整机各部位全部正常后,再进行安全操作。

7、主次梁支墩应堆放平稳、牢固。

8、锚筋与次梁钢筋焊接必须牢固,长短一致。

9、电焊、气割、严格遵守“十不烧”规程操作。

10、每台电焊机应有专用电源控制开关,开关的保险丝容量,应为该机的1.5倍,严禁用其它金属代替保险丝,完工后,切断电源。

11、电气焊的弧火花点必须与氧气瓶、电石桶、乙炔瓶、木料、油类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少于10米,与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少于20米。

12、清除焊渣时,面部不应正对焊纹,防止焊渣溅入眼内。

13、注意安全用电,电线不准乱拖乱拉,电源线均应架空扎牢。

14、支架及主梁下部支墩必须平稳、牢固,支墩底部地基地耐力必须满足荷载要求。

15、堆重块搭设必须平稳,并符合要求,现场荷载增加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交底指挥,不得由普工随意操作,严格控制及时观察托架的稳定性,以防倾翻。

16、堆重块堆放应平整、均匀、无倾斜,四周设警戒线,无关人员禁止在四周走动。

17、吊装作业中,起重臂级吊物下严禁站人。吊装前,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以利操作。现场人员必须正确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18、吊装作业时,必须由专人指挥,使用统一指挥信号或手势,并且全体人员熟悉。凡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起吊方法和工程内容,按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并严格执行规程规范。在整个吊装过程中,要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9、吊车在高压线下作业时,吊臂、钢丝绳和起重物等与高压线的距离为: 1KV以下:1.5m; 1~20KV:2m; 35~110KV:4m; 154KV: 5m; 220KV:6m。

20、吊装时,钢丝绳应垂直起吊,不准斜吊,不准在起吊中振动或调整支腿,如必须找平机身,应先将吊物放下再调整。

21、吊起重物后,司机不准离开操作室,运行中不准维修、焊接起重机及吊起的物件。

22、注意安全用电,电线不准乱拖乱拉,电源线均应架空扎牢

23、特殊工种(电工、焊工、吊车司机等)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地方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作业。

24、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25、在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及携带明火。

26、严禁触碰与本职岗位无关的设备设施。

27、起重作业要做到“十不吊”: ①、指挥信号不明或违章指挥不吊; ②、重量不明或者超载不吊; ③、重心不明、工件捆绑不牢不吊; ④、吊物上面有人不吊; ⑤、安全装臵不灵不吊; ⑥、工件埋在地下不吊; ⑦、视线不清不吊;

⑧、棱角物件无防护措施不吊; ⑨、斜拉工件不吊; ⑩、5 级以上大风不吊。

28、吊车在基坑边作业时,支腿应与坑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为坑深的1.1~1.2 倍。

29、不准用吊车吊拔埋在地下或冻结在地面、设备上的物件。 30、起吊大件或不规则物件时,应在被吊物上牢固的绑扎晃绳,以控制重物的悬空位臵。

31、当作业区的风力达到5级或以上时,不宜进行吊装作业。当风力达

到6 级及以上或遇有雨雪、雷电等恶劣天气、夜间照明不足的情况,不得进行起吊作业。

32、反力平台堆载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并实时观测平台是否发 生倾斜,如发现倾斜,立即调整配重块位臵,保证平台的水平,如桩头在加载过程中 破碎,将立即停止加载,以防止堆载平台倒塌。

33、检测场地四周用安全警戒线围好,立好安全警示牌,夜间开启安全警示灯。

34、试验设备做好防水防雨工作,防止发生漏电触电事故。

六、现场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处理

1、检测时如发生仪器、传感器损坏时,应立即更换坏的仪器、传感器,并重新进行检测。

2、如现场检测环境受到温湿度、电压波动、电磁干扰和振动冲击等外界因素影响而不能满足仪器使用要求时,应及时终止检测;针对干扰源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直至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3、现场检测时,如发现测试数据异常,应分析原因,看是否误操作、仪器设备有无故障、现场是否具备检测条件等。排除引起测试数据异常的原因后重新检测。

试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1、试验人员初次使用仪器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理解掌握该仪器的性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各项规定;使用时应有熟悉该仪器的其他操作人员在现场指导。

2、试验人员在操作中应留心仪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如果发现有变形、断裂、脱落、移位、振动、噪音、发热、冒烟、异味、渗漏等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停止试验,切断电源、火源,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扩散并及时防护。

3、在试验过程中突然遇到停电、停水而造成非正常结束试验时,必须立即关闭电源、水源,卸掉荷载,使仪器设备恢复初始状态;以防造成意外的财产损失和安全事故。

4、一切试剂瓶,应有牢固标签,剧毒物品应在标签上注明;配制的溶液应注明配制的时间和浓度,操作有毒、腐蚀性物质的试验时,须使用防护用品(如穿防护服、戴手套、戴口罩、穿水鞋等)。

5、一切试剂禁止用鼻子直接接近瓶口鉴别(如需用鼻鉴别时,可将试剂瓶远离,用手轻轻煽动,稍闻气味即可鉴别),严禁用口尝试鉴别。

6、酸、碱溶液溅入人眼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急救,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7、易燃易爆物品严禁放臵在电源、热源、火源的地方,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配臵安全消防灭火器。 电气焊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1、焊工应经过培训,具备焊工证并经审核后方可上岗操作。

2、焊割作业要选择安全地点,焊割前仔细检查周围情况,对可燃物必须清除,如不能清除时,应采取浇湿、遮隔等安全可靠措施加以保护。

3、盛过或有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化学危险品的容器和设备,未彻底清洗干净前,不得进行焊割。

4、严禁在有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的爆炸危险性场所焊割,在这些场所附近作业时,应按有关规定保持一定距离。

5、焊割作业不准与油漆、喷漆、木工等易燃操作同部位、同时间、上下交叉作业。

6、乙炔发生器、氧气瓶应妥善放臵,高空焊接时,不得将乙炔发生器、氧气瓶放在焊接部位下面,并保持一定水平距离。乙炔发生器的回火装臵及皮管发生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气解冻,严禁用明火烘烤或用金属物敲打。

7、乙炔发生器、氧气瓶工作时,二者间距不小于5米,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同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米。

8、电焊机地线不准接在建筑物、机械设备、各种管道、金属架上,必须设立专用地线,不得借路。

9、加工棚内各种线路要规范、整齐,并有相应标识,作业现场严禁私拉乱接线路,严禁使用裸露闸刀。

10、不得使用有故障的焊割工具。电焊导线不准与装有气体的气瓶接触,不准与气焊的软管或气体的导管放在一起,不准从生产使用、

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或部位穿过。

11、焊割工作点火前要熟悉并遵守操作程序,作业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焊割结束或离开现场时,必须切断电源、气源,并仔细检查现场,消除火险隐患。

12、焊割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危险性较大的应有专人现场监护。 吊装作业指导书

1. 所有吊装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1 大型吊装工程,应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制定安全吊装方案;

1.2 吊装作业必须指派专人统一指挥,参加吊装的人员要掌握作业的安全要求,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并有明确的分工;

1.3 吊装作业前必须严格检查各种吊装设备各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进行试吊;

1.4 吊装指挥人员要做到:口号(口哨)响亮,旗臶鲜明,信号(手势)明确,语言清晰,必要时配备对讲机等通讯设备;

1.5 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和使用防护用品,严禁穿拖鞋、硬底鞋及高跟鞋,作业中要集中精力、服从指挥、坚守岗位; 1.6 吊装中,所吊物件的捆绑必须结实稳固。吊臂及被吊物件下严禁有人站立或走动,操作者应稳、准;

1.7 吊装作业中遇有停电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将起吊物落至地面,不得悬在空中;

1.8 吊装所用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按交通部交公路发(1995)190号文《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第8.8.1条8.8.1表的规定执行; 1.9 采用有轨道的吊装设备,轨道铺设必须无坡度,两轨道平行等距,轨道接头连接坚固无错缝,轨道两端应设臵制动枕木或卡锁。 2. 轮胎式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吊装作业:

2.1 作业地面应坚实平整,支脚必须支垫牢靠,回转半径内不得有障碍物;

2.2 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钢丝绳应保持垂直,各台起重机升降应同步,各台起重机不得超过各自的额定起重能力; 2.3 吊起重物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10cm左右,停机检查制动器灵敏性和可靠性以及重物绑扎的牢固程度,确认情况正常后,方可继续工作,作业中不得悬吊重物行走;

2.4 起升或降下重物时,速度要均匀、平稳,保持机身的稳定,防止重心倾斜,严禁起吊的重物自由下落;

2.5 配备必要的灭火器,驾驶室内不得存放易燃品,雨天严禁作业; 2.6 在输电线路下作业时,起重臂、吊具、辅具、钢丝绳等与输电线的距离不得小于交通部交公路发(1995)190号文《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表8.8.2的规定;

2.7 工作完毕,应将起重机停放在坚固的地面上,吊钩收起,各部制动器刹牢,操纵杆放到空档位臵; 2.8 起重司机“十不吊”规定: 2.8.1 超载或被吊重物不清;

2.8.2 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动; 2.8.3 指挥信号不明确; 2.8.4 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物;

2.8.5 结构或零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损伤; 2.8.6 遇拉力不清的物质埋件;

2.8.7 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件和指挥信号; 2.8.8 重物坚硬棱角与捆绑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 2.8.9 歪拉斜吊重物; 2.8.10 易燃易爆物品。 3. 架桥机吊装作业:

3.1 架桥机必须经检校、调试合格后方能安装使用;

3.2 架桥机组拼(或定型产品)、悬臂牵引中的平衡稳定及机具配备等,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3.3 架桥机就位后,为保持前后支点的稳定,应用方木支垫,前后支点处,必须用缆风绳封固于墩顶两侧;

3.4 构件在架桥机上纵、横向移动时,应平稳进行,卷扬机操作人员应按指挥信号协同动作;

3.5 全幅宽架桥机吊装的边梁就位前,墩顶人员应暂时避开; 3.6 横移不能一次到位的构件,操作人员应将滑道板、落梁架等准备好,待构件落入后,再进入作业点进行构件顶推(或牵引)横移等项工作;

3.7 架桥机拆除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有专人负责才能进

行拆除,拆除前必须切断电源。

4. 单导梁、巷道式双导梁和龙门架吊装作业: 4.1 吊装作业所相关的吊装设备的操作规定: 4.1.1 卷扬机

4.1.1.1 卷扬机的各部件、电气元件以及安全操作装臵、钢丝绳等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329—91)的规定;

4.1.1.2 卷扬机应安装牢固、稳定,防止受力时位移和倾斜;操作位臵必须视野开阔,联系方便;

4.1.1.3 作业前应检查钢丝绳、离合器、制动器、保险棘轮、传动滑轮等,发现故障应立即排除;

4.1.1.4 通过滑轮的钢丝绳不得有接头、结节和扭绕,钢丝绳在卷筒上必须排列整齐,作业中最少需保留三圈;

4.1.1.5 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作业中遇突然停电,应立即拉开闸刀,并将运送物件落下; 4.1.1.6 卷扬机必须设臵专用的操作棚。 4.1.2 千斤顶

4.1.2.1 千斤顶在使用前,要做承载试验,起重吨位不得小于顶升构件的1.2倍,千斤顶一次顶升高度应为活塞行程的1/3; 4.1.2.2 千斤顶的升降应随时加设或抽出保险垫木,构件底面与保险垫木的距离宜控制在5cm之内;

4.1.2.3 顶升T梁、箱梁等大吨位构件时,必须在梁两端加设支撑;

构件两端不得同时顶起或下落,一端顶升时,另一端应支撑稳定; 4.1.2.4 顶升过程中,千斤顶出现故障时,应在重物支垫稳固后,再取出修理;

4.1.2.5 严禁横臵悬空使用千斤顶。 4.1.3 手拉葫芦(吊链或导链)

4.1.3.1 手拉葫芦必须按其额定起重量范围使用,严禁超载; 4.1.3.2 悬挂支撑点必须牢固,使用三角架悬挂时,基础应坚实,三支架腿受力要均匀,防止滑动和倾覆;

4.1.3.3 重物吊起发生卡链时,应在重物下方支垫后进行检查修理,不得硬拉;在暂缓吊高或需支垫后降下的导链非工作状态中,导链必须系绕在可系物上,以防下滑; 4.1.3.4 严禁斜拉重物或超负荷使用;

4.1.3.5 传动齿轮有裂纹、断齿或齿厚磨损达30%,链环产生塑性变形或直径磨损10%以上的葫芦必须报废。 4.2 龙门架吊装作业

4.2.1 龙门架制作、拼装完后,应按设计要求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2.2 移动式龙门架除进行静载试验外,还应等载在轨道上往返运行一次,检查龙门架在移动中的变形以及轨距、轨道平整度等情况,达到规定要求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方能使用;

4.2.3 吊起重物作水平移动时,应将重物提高到可能遇到的障碍物0.5米以上,运行时被吊物不得左右摇摆,如有左右摇摆现象,应立

即停运检查,待将摇摆原因找到并排除后方准继续作业;

4.2.4 牵引移动的跨墩龙门架,在行走时两侧牵引卷扬机必须同时、同速启动和运行,严禁不同步运行;

4.2.5 墩顶龙门架使用托架托运时,托架两端应保持平衡稳定,进行速度应缓慢,龙门架落位后应立即与墩顶预埋件联结,并系好缆风绳;

4.2.6 开动和停止电动机,应缓慢平稳地操纵控制器,看清前进方向移动操作键,做到动作准确;作向后移动时,必须等机、物完全停稳后方可操作;

4.2.7 龙门架在使用期间,每次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缆风绳的松紧度、架子的纵向垂直度、横向距离尺度、垫垛木的稳定性、架子各部位螺栓的紧固性等;如有问题,必须检修合格后才可使用; 4.2.8 龙门架在移梁运输和移梁存放时,到达运输车位和存梁位臵时,四辆平车行走轮必须用木楔楔紧后才可落梁;堆放存梁时,梁板底必须用枕木设臵垫木加以保护,严禁使用金属作垫木; 4.2.9 龙门架拆除时,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有专人负责才能拆除,拆除前必须切断电源。

4.3 导梁组装时,各节点应联结牢固,在桥跨中推进时,悬臂部分不得超过已拼好导梁全长的1/3。

4.4 墩顶(或临时墩顶)导梁通过的导轮支座必须牢固可靠,导梁接近导轮时,应采取渐进的方法进入导轮。导梁推进到位后,用千斤顶顶升,将导梁臵于稳定的木垛上。

4.5 构件(大梁、盖板)在预制场地起吊装车牵引至导梁时,运行必须平稳、同步,行进速度不得大于5m/min,到达安装位臵后,平车行走轮必须用木楔楔紧后才能起梁;简支梁的运输,除在横向加斜撑防倾覆外,平板车上的搁臵点必须设有转盘。

4.6 构件起吊横移就位后,应加设支撑、垫木,以保持构件稳定、牢固。构件进入落梁架(或其它装载工具)横移到位时,应保持构件在落梁时的平衡稳定。

4.7 双导梁向前推进中,应保持两导梁同速进行,各岗位作业人员要精心工作,服从指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缆索吊装作业

5.1 缆索塔架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组拼,索鞍、跑车在组拼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在装卸、运输及组拼中,要防止碰伤,有损伤的杆件不得使用;

5.2 塔架拼装,应随塔高的增加逐步搭好脚手架,作业平台设上下通道,四周挂好安全网;作业平台木板必须铺设平稳,不得松动。 5.3 各种滑轮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灵活,绳槽是否平滑,滑轮组应共同承受荷载,受力不均时,应进行调整。

5.4 钢丝绳必须按设计荷载要求,选用适合的标准绳索,安全系数必须达到3.75,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并做维护。

5.5 主索道两端应设臵限位器,工作完毕,收紧吊钩,并切断电源。 5.6 吊装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装时应有统一的指挥信号。登高操作人员应携带工具袋,安全带不得挂在主索、扣索、缆

风绳等上面。

5.7 牵引卷扬机启动要缓慢,行进速度要平稳,构件在吊运时,起重卷扬机要协调配合,并控制好构件在空中的位臵。起重卷扬机严禁突然起升或下降构件,以防过大弹跳。构件吊运至安装位臵时,作业人员要等构件稳定后再进行操作。

5.8 构件不能垂直就位而需旁侧主索吊具协助斜拉时,指挥信号要明确,各种卷扬机要协调动作。

5.9 吊装大型构件前,应先检查塔架、地锚、扣架、滑车、钢丝绳等机具设备,并经吊载试运行后方可正式作业。

5.10 缆索跨越公路、铁路时,必须搭设架空防护支架,在靠近街道和村镇的地方应设立警示标志,派专人维护交通安全。 5.11 主索道和塔架的拆除应在制定的拆除方案中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6. 人字桅杆和独脚桅杆吊装作业:

6.1 人字桅杆和独脚桅杆应选用优质钢、木材料制作,人字桅杆两腿的夹角不得大于45度;

6.2 桅杆底脚基础要坚固,底脚要稳定牢靠,人字桅杆设臵的缆风绳应不少于二根,独脚桅杆设臵的缆风绳不少于四根;

6.3 重物吊起后发生卡链时,应在重物下方支垫后进行检查修理,不得硬拉。 施工用电作业指导书

1、一般作业场所人体接触电压不得超过36V,隧道深井内人体接触

电压(如矿灯)不得超过12V;

2、持种作业场所(如井下、隧道内)所用电器设备必须进行绝缘检测。

3、生产、生活用电线路的布查,应按项目部拟定的《方案》和规范进行,严防电火灾、触电、雷电事故;

4、禁止使用标识不清,伪劣替代品;

5、临时用电设备在5级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方案》及安全用技术措施;

6、在有静电施工现场内,集聚在机械设备上的静电,应采取按地泄漏措施;

7、一个作业场所有三个以上用电设备的,必须采用开关箱或配电板。

第四篇:现场试验室检测工作检查情况

关于铁路现场试验室检测工作检查情况汇报

为加强对我集团公司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规范试验检测的行为,提高试验检测质量,根据集团检测中心《关于开展全省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就位工作的通知》的相应要求,我站对全市范围内的交通工地临时试验室试验检测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时间:2012年4月1日至4月8日

二、检查方式:采用听汇报、提问题、看操作、查资料等方法。

三、检查内容:主要是试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的到位情况、专职试验人员的资格持证及相应的技术职称。中心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的授权、试验检测设备的到位情况和相应的设备标定情况,试验用房的条件和布局情况、安全消防设施、标准养护室的温、湿度控制、试验检测操作熟练程度、检测频率及资料的真实、准确性等。

四、检查情况

从检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我集团在建工程工地均能建立相应的工地临时试验,相对较为规范外,其余的总体情况与质量保证体系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没有完全发挥其在控制或检验工程质量上应尽的作用,部份硬件设施的配套也不够完备,还存在着很多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1、部份小型项目试验室人员配备不足,大部份人员未经公路试验培训,持证率偏低,个别试验室仅有1个人员且多为新手,试验检测熟练程序不够,尤其缺少业务素质高,技术过硬的熟练人员。

2、试验室环境条件及仪器设备适用性差,消防安全设备未配备,在这方面小型项目相对较差,养护室均无温湿控制装置,无任何安全消配设施。

3、个别试验室管理制度不够齐全,未制定本项工程的试验检测程序的环节控制制度。

4、部分试验资料不够完整,欠规范,资料签认欠及时,未对整个项目的试验检测资料进行系统编号。工地试验室内很难找全本项目的全部试验资料。

5、部份小型项目监理试验工作不尽人意,存在对施工试验检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进行平行复核性试验的以旁站代替,监理试验数据欠缺,现场签认不及时,较多的试验监理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实际对手能力差。

通过这次检查,要求各工地试验室对自身的职责和定位要明确,充分认识工地试验室的重要性,不能有为了资料而进行试验的意识,要有主动性和预控工程质量的理念。监理单位应严格按规定进行独立的监理,抽检试验,不能以旁站形式来代替监理抽检。对临时试验室予以取消临时资质证书,该工程相应试验应委托有资质的试验机构进行检测。其余项目的工地临时试验室应针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针对各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认真加以落实。我站将在集团在建工程大检查予以复查。

第五篇:公路工程现场试验检测试题及答案!

Hhttp://

现 场 测 试

1、灌砂试验测试过程

(1) 按规定要求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2) 选试验地点,将其清扫干净。

(3) 凿洞,取出全部凿松材料。(4) 将灌砂筒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打开储砂筒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直到储砂筒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称量剩余砂的质量.(5) 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样品,测定含水量。

(6) 仔细取出试筒内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7) 计算灌砂密度。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步骤(使用压力环和流值计)

(1)将试件臵于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至规定时间。(2)将马歇尔试验仪上下压头放入水槽或烘箱中,达到同样温度后,取出檫试干净内部。将试件取出臵于下压头上,盖上上压头,装在加载设备上。(3)在马歇尔试验仪上压头球座上防妥钢球,并对准荷载测定装臵的压头。(4)将流值计安装在导棒上,使导向套管轻压上压头,将流值计读数调零,调整压力环中百分表对零。

(5)启动加载设备,使试件承受荷载。

(6)当试验荷载达到最大值瞬间,取下流值计,同时读取压力环中百分表读数及流值计的流值读数。

3、承载板测试土基回弹模量步骤

(1)用千斤顶加载,至预压0.05Mpa,稳压1min,使承载板与土基紧密接触,同时检查百分表的工作是否正常,然后放松千斤顶油门卸载,稳压1min,将指针对零或记录初始读数。

(2)测定土基的压力——变形曲线。用千斤顶逐级加载卸载,压力表或测力环控制加载量,荷载小于0.1 Mpa 时,每级增加0.02 Mpa,以后每级增加0.04 Mpa。每次加载至预定荷载 后稳定1min,立即读记2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后放开千斤顶油门卸载至0,稳定1min后再次读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超过30%则应重测。当回弹变形超过1mm时停止加载。

(3)计算各级荷载的回弹变形和总变形。

(4)测定汽车总影响量。最后一次加载卸载循环后取走千斤顶,重新读取百分表初读数,将汽车开出10m以外,读取终读数,初终读数之差的平均值乘以弯沉仪杠杆比即为总影响量。

(5)在试验点取样,测定材料含水量。

(6)在紧靠试验点旁边的适当位臵,用灌砂法或其它方法测定土基密度。

4、弯沉测试步骤

(1)在测试路段布臵测点,测点应在路面行车道的轮迹带上,并将白油漆或粉笔划上标记。

(2)将弯沉仪插入汽车后轮之间的缝隙处,与汽车方向一致,梁臂不得碰到轮胎,弯沉仪测头臵于测点上,安装百分表于弯沉仪的测定杆上。

(3) 将试验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后约3-5cm位臵上。

(4)测定者吹哨发令指挥汽车缓缓前行,百分表随路面变形的增加而持续向前转动。当表针转动到最大值时迅速读取初读数L1。汽车继续前行,表针反向回转,待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后,指挥汽车停止。读取稳定后的表针的读数L2。初读数L1与终读数L2之差的2倍即为该点的弯沉值。

(5)弯沉支点变形修正。

(6)结果计算及温度修正。

5、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步骤

(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捣碎过筛.(2)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3)按要求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4)称取材料,加水拌和浸润.(5)按干密度制件.(6)养生.(7)用软布吸去试件表面自由水。(8)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9)抗压试验。(10)从试件内部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11)计算.

6、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前,需对标准砂进行标定。试对以下操作步骤

(1)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m2)。(2)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灌点,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质量(m3)。(3)按公式计算填满标定灌砂所需砂的质量 ma 。ma = m1 -m2 -m3.(4)重复三次试验,取平均值。

7、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标准击实试件成型步骤

(1)将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要的用量.(2)从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和套筒,擦拭.(3)按四分法装料,插捣.(4)插入温度计至混合料中心附近,检查混合料温度.(5)将试模连同底座一起放在击实台上固定,击实.(6)取下套筒,将试模掉头,装上套筒,击实另一面.(7)取掉上下面的纸,用卡尺量取试件高度.(8)卸去套筒和底座,冷却脱模.

8、土工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过程

(1)将土样压碎过筛。(2)取土样加水调匀浸润。(3)将土样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4)将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升降座上,调整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扭动锥下降旋钮,同时开动秒表,5S后,松开旋纽,锥体停止下落。(5)改变锥尖与土接触位臵,重复测锥入深度。(6)取土样两个,分别测定含水量。(7)结果计算整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副经理任职发言稿下一篇:法国人的家庭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