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2-09-1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实现课堂师生、生生互动, 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与学的主旋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效实现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逐渐成为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手段。江苏五严令的实施, 减负增效成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必然选择。初三化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承担起减负增效的责任, 我们的做法是课堂设计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训练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能力, 实现有效课堂。具体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去设计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1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教学时要注重利用生产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可以以我国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进展情况为问题情境来学习煤和石油, 让学生讨论节约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让学生自己用p 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 H值来设计问题情境, 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让学生判断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2 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 拓展学生的思维, 变换思维的方式,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情境不能成为真正的问题, 我们应该尝试多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 我们请一位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吹入二氧化碳, 无明显现象。随后, 我就问大家刚才这一过程有没有发生反应?学生意见不统一, 此时请学生分组设计方案, 同学们立即展开讨论, 思维活跃, 各组分别提出一些方案, 有学生说:收集烧杯中液体, 加入足量的盐酸, 若有气泡出现, 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也有学生说:在塑料瓶中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再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振荡一下, 看瓶子是否瘪;也有学生对课本上的装置进行了改进, 把气球换成一根导管, 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 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进去, 把夹子打开, 水若倒吸, 也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同学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培养了自己的探究能力, 巩固了双基。

3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不断给学生探究新知的机会, 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知的解决途径, 在这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创设不小心把盐泼到地上问题情境, 同学们如何想办法将盐回收?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随即展开激烈的讨论, 在争论中理解新知, 在辩论中训练创新思维, 在互相需助中培养合作精神。最后得出一种最佳解决办法:应把掉在地上的食盐收集起来, 进一步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此时, 我抓住时机继续追问:“水应加多少呢?”针对这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同学们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通过这些情景的创设, 问题的讨论,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 结合多种呈现方式

不同知识在学习时应采用恰当的呈现方式, 才能激趣生疑,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呈现方式单一, 学生缺乏求知的欲望, 感到枯燥, 没有新鲜感, 学习就会失去激情和动力, 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4.1 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 我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自学过程中就有同学问:老师, 我们地处沿海地区应该不会缺水吧?我没有正面回答, 而是列举海湾战争时, 在中东地区为什么水比油贵的问题情境, 学生立刻展开小组讨论, 切入主题。在认知冲突的过程中, 学生形成共识, 得出海水不可直接饮用的结论。

4.2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利用有趣的实验设计问题情境, 可以一下子调动学生的激情,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被实验现象所吸引,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如:在用酚酞试液写过字的白纸上喷石灰水, 用魔棒点酒精灯, 茶水变墨汁等, 像变魔术似的实验, 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化学世界, 学生带着好奇心的同时他们的脑海里会产生许多“为什么”, 每个同学都跳跳跃试, 争先恐后地去尝试解答。

4.3 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借助一段录像、一些图片、一些漫画来设计问题情境, 向同学传递一组信息, 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环境污染时, 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太湖水华现象、盐城因河水污染而断水、臭氧层的空洞、白色垃圾现象、城市汽车污染等新闻图片。通过身边的事使学生与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 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原因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就在身边, 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总之,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这样的教学模式既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又能实现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摘要:初三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化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同时创设也应结合多种呈现方式。

关键词:初三化学,问题情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vWF与冠心病的关系下一篇:谈职业学校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